一團和「契」

從Fellowship到團契,從「名」到「實」的經歷。

如果不是接觸基督信仰的話,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團契」這個詞,也一定會始終蒙在鼓裡:「團契」這詞,竟然就是曾經與我息息相關的“Fellowship”一字﹗

還是遠在聯繫出國事宜的時候,我因著Fellowship──(研究員)基金,達到了自費留洋的目的。接下來我輾轉了德、英、美、加四個國家。直到有一天,我走進了教堂,置身於暖融融的團契(或稱小組)當中,方才悟出自己過去的孤陋寡聞。隨後的受洗、加入主內的「組織」生活,我對團契的認知,更是從「名」到「實」了。

屬靈先鋒隊
團契,不是社會上的宗親會、行業團體的聚集──只為交朋友、消減鄉愁、互助解決難題或爭取自身和社團的利益。教會內的團契乃是神國的小分隊,是由上帝大愛召聚的信徒與慕道友所組成的集體,每週一會。通常是藉著共同研修《聖經》,彼此與分享對神話語的領受與經歷,以增進對神的認識,及遵行祂話語的決心,並且實踐肢體彼此相愛、相激勵、相助相顧的聖潔生活。

團契是教會大家庭中的「小家室」,既獨當一面,又服從「統一指揮」。於內改造自己,於外是抵抗魔鬼、傳揚神道的先鋒隊,活躍於屬靈爭戰的「第一線」。但是它不能孤軍奮戰,只有上下步調一致,才能奪取屬靈爭戰全面的勝利。

團契是教會的一翼,不能「以點帶面」,取代教會的位置。當團契到了一定的規模之際,就應該像細胞核的「裂變」那樣,分而「植」之、再「增殖」,滾雪球般地擴張神的帳幕。

不分黨結派
團契,要團結在主耶穌的麾下,而非以人的政治、背景、地域等類聚或分黨結派,在神的家裡搞內鬥、紛爭。當初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因為他們爭論「你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他是屬磯法的。」(林前1:12),叫人看不出「聖俗」之別來,以致於絆倒人。信徒凡事須以基督為中心,故最好在成立之初,就有多元化特色,將各方同工混合編隊,在聖靈的運行下,打好「團體賽」。

團契之內,要充分發揚團隊精神,互為肢體、配合默契,一同完成聖工。其中沒有誰比誰更重要,就像彈鋼琴一樣,十個指頭雖不一般長,但缺一不可,各司其職,彼此合作,才能奏出和諧優美的旋律曲調來。團契之間也切忌各行其是,老死不相往來,給魔鬼留下可乘之縫隙。

團長們尤要以神的話為準則,以主的愛為紐帶,聯繫各個團組;關心諸位契友,隨時把握契機,讓更多的人得著上帝與人立的約,成為神的兒女和忠心的管家僕人。神奇妙地將恩賜不同的人組合起來,搭配服事,使我們學習謙卑、順服,成全祂在每一個成員身上的旨意,並吸引更多的慕道友得此福音。

團契,就是要緊緊「抱團」,眾人拾柴火焰高,「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4:12),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由於團契的氣氛輕便,較利於大家敞開心扉交流、懇談、發問,彌補了主日崇拜的嚴肅。故許多細緻的思想工作可以在其中進行,與大堂的敬拜相輔相成,交相輝映。

愛心的免費晚餐
說起俺查經班的團契,每週六的晚上,在多倫多市中心一間教會的地下室裡聚會。十幾年來,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在俺團契的活動內容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個特色,就是始終不渝地預備免費的晚餐,叫與會者們體驗基督的慈心。所預備的愛筵,乃是為眾人週末來團聚的方便。這麼多年來,這頓便餐的最常見菜肴,就是那道喚作「殺豬菜」的。

「殺豬菜」,名字乍聽起來怪嚇人的,其實它是源自於大陸東北農村的一樣普普通通的菜。以前一般只在過年的時候,村民們才殺豬宰牲,將肥瘦五花肉、還有豬下水等一塊燉了,再放入各樣的蔬菜、豆腐、粉條等,「一鍋端」,全家老小大快朵頤,故而得此「雅號」。本來是鄉下人的家常便菜,不見經傳的。近年來由於生活富裕了,城裡人吃膩了珍饈美食、生猛海鮮,返樸歸真地轉口農家小吃和鄉土風味,這莊戶菜便浮上了臺面,逐漸地在城鎮酒樓館子流行起來。更隨著那部長篇電視連續劇《東北一家人》的熱播,名噪全國,大有代表東三省「省菜」之勢。

現在俺的第二家園多倫多地區,稱得上是移民薈萃的「聯合國」,隨之而來的世界各地美味佳肴在此匯合、爭香鬥艷。中國菜更不例外,兩岸三地、八大菜系,樣樣俱全,算得上海外唐人的首「膳」之都。但萬沒想到,「殺豬菜」這算不上講究的農家菜,在這兒匯聚五湖四海華人的教堂裡面,於聚餐時卻獨領風騷,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雖說此菜擺上桌面歷時已逾十年,仍舊「方興未艾」,魅力不減當年。

然而,餐敘之意不在饌。平淡無奇的老家土餐,叫遊子們產生了一種鄉情的共鳴,拋開了一週的勞苦愁煩、來到教會,圍坐著謝飯用膳,談天說主,每讓人感到似乎囘回到了故鄉。置身於大家庭的團圓宴會中,彌補了「獨在異鄉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缺憾,恰像讚美詩歌中所唱到的那樣「我們成為一家人,因著耶穌……」。

所以,這種誠摯喧嚷的熱烈氣氛,使得進肚的是啥已經不打緊了,要的是這個樂呵融融、喜氣洋洋的鬧乎勁兒。它就像是選手上場之前的「熱身」,無形當中熔化了冰冷的心靈,消退了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隔膜,讓心扉更容易敞開,跟主傾吐,跟人訴說,在靈魂的深處溝通交融。

脫離物質的意義
團契歷史再悠久,也得一如既往,過好每一次的團契生活。就像太陽,每天昇起的都是新的。每回的團聚,不可流於形式、有名無實,或僅僅是常設,忘卻了迫在眉睫的大使命,不思拓展、安於現狀,卻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啟2:4)

倘若有一天,我們來到團契和教會,感覺像是上班,或參加社交聯誼活動時,這可能表示我們已經開始麻木不仁,變成不冷不熱的老底嘉式的基督徒了。耶穌說過,口裡喊著「主啊!主啊!」的人,不都能進天國,寓意也就在此。

蠻有意思的是,自從信從了主以後,我的物質生活竟逐漸地擺脫Fellowship「基金」的意義。神後來賜給了我別的工作,以養家糊口。但是我從此卻離不開Fellowship──「團契」的意義了,因為它已經成為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真正應了《聖經》所說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