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的時候,我曾經代表學校參加接力賽跑(relay race)。我隊實力頗強,被看好為奪得冠軍的一隊。可惜在賽程中,當我把手中的接力棒傳給下一棒時,他手掌接棒的姿勢不對,棒子跌落地上,以致賽跑的時間受影響,結果我隊只獲季軍。
這場接力賽跑因接棒的失誤而引恨敗北,使我學到了一個寶貴的功課。人生猶如賽跑,人人都要去跑他所劃定的路程,但是人生的賽跑不是競賽,而是接力賽。在賽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角色,既是一個領導者,也是一個跟從者。我們是否成功地跑完一生的路程,在於我們有否發揮影響力,造就出接棒的人。
領導(mentoring 或leadership)不單是時下各行各業所注重的技巧與操練,甚至在家庭的建立,個人的成長,師生的關係中,都是重要的一環。領導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呼召、2.裝備、3.委派。
呼召
作為一個領導者,絕不能自顧自地跑在前頭,卻沒有理會背後是否有跟從他的人。在領導上有深入研究的馬約翰(John Maxwell)曾經說過:「一個領袖如果沒有人跟從在後面,他並不是在領導,只不過在散步。」呼召門徒(mentoree)是領導者(mentor)所應做的第一步,呼召除了由領導者揀選外,也有跟從者主動跟從的。耶穌在世時,按照父神的心意挑選了十二位門徒(路6:12)。但其中也有人因覺察到耶穌有特別的領導能力而主動跟隨祂的(約1:37;路5:11)。
召呼門徒時,領導者需要知道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潛質與品格,也必須與跟隨者有好的溝通,讓他們知道領袖對他們的要求。耶穌揀選門徒時,並不重視教育程度或社會地位,但祂再三強調一個跟隨祂的人必須具有貫徹始終的心志(commitment),不計代價,捨生忘死的精神,並且願意與領導者的理念認同,不以為恥(太8:20,22;路9:23-26)。這些品格值得我們在挑選門徒時作為參考。
裝備
當領導者肯定了他的背後有跟隨的人,他便不能按著個人的步伐向前走,必須顧及跟隨者的潛能、個性與進度,以及領袖與跟隨者的互相協調。在裝備的過程中,除了技巧與學問的傳授之外,領導者需要常常以身作則,活出領導者應具備的風範。
一個好的領導者首先要有謙卑(humility)的品質。謙卑不是指凡事低聲下氣,不斷忍讓恭維,放棄所有權力利益,乃是一種謙和溫柔的氣質,是經過長期的鍛鍊,與神與己有平和美好關係而培養出來的品格。他瞭解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 限度,清楚神所委託的使命,事奉的動機純全無私。有了這種安全感,一個領導者就可以謙和地聆聽下屬的疑問,体貼他們個人的需要,耐性地等待他們在掙扎中成長。
耶穌是一位謙卑的領導者,他在裝備門徒上特別著重肯定他們的能力,按著他們的智力,以淺顯的實物來教導他們,祂更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地勾畫出領袖公僕的形像(servanthood leadership)。祂沒有舒適的居所,親手觸摸醫治貧苦大眾
,與稅吏罪人一同吃飯,屈膝為門徒洗腳,騎著驢駒子,戴上荊棘冠冕,在十字架上經歷最殘酷的刑罰。祂的門徒經過三年半的循循善誘,耳濡目染,日後都成為謙卑的神僕,建造初期教會的領袖。
此外,一個有安全感的領袖,在裝備跟隨者的過程中,懂得把他們放置在合適的崗位上,讓他們去實踐從領袖身上所聽、所見、所聞的,並給他們足夠的自由空間,鼓勵他們有獨立的思考,容許他們從犯錯的經歷中學習成長。一個領袖給予跟隨者有空間、機會、肯定與祝福,就給了他們能力(enpowerment) 。這是裝備門徒成為領袖的有效方法。
耶穌早已知道彼得將三次否認祂,但祂並沒有以自己的權力過度保護彼得,以阻止這事的發生。相反地,祂以祈禱、警告,鼓勵來裝備彼得,讓他按著他個人的信心與能力去迎戰。彼得慘敗後,耶穌仍以寬恕肯定來重建彼得,幫助他面對自我,從接受自我中得著釋放。到五旬節時,彼得講道能帶領三千人信主,乃因耶穌對他的信任和寬恕。
一個好的領袖,眼中所看見的跟從者不是根據他們此時此刻的表現,而是洞察到他們將來的潛能。
他們心中所思念的,不是重塑一個完全像自己的門徒,乃是如何將自己所受託的使命和能力傳遞給接棒者。
既然裝備門徒的最終目的,不在培育幼苗,而是造就將來的領袖,因此不能過份保護他們,以免妨礙他們的成長,卻需要多鼓勵他們,並提供他們實際學習的機會。耶穌在差遣十二門徒出去之前,除了將趕鬼和治病的權柄賜給他們,又傳授他們如何在一個如狼群般的世界中保持真我,活出真我,祂也預先告訴門徒可能經歷被拒絕,被恨惡,受逼迫等艱鉅的試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祂也教導他們要有勇氣傳講真理,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的信仰。
現今的神學生和初信主的信徒是教會明日的領袖,在裝備這些信徒時,必須差遣他們短期出去,學習「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的功課。
委派(commission)
既然領導的目的是要將被委託的使命傳承下去,因此當領袖將使命和能力交棒給跟從者的一刻,便是極重要的時刻。這時不但可以決定整個使命可否延續下去,也可以顯示領導者的培育是否成功。
當耶穌要釘十字架離世以前,門徒不但不瞭解祂降世的使命和目的,也不體會祂心裡的憂傷,反而接二連三地出賣祂、否認祂、離棄祂。這樣看來,耶穌的領導似乎並不成功,甚至可說是一敗塗地。然而當耶穌復活後,門徒眼見復活的主,又經歷基督的升天,聖靈的降臨,他們便充滿了勇氣與能力,為福音赴湯蹈火,捨生忘死,將餘下的一生完全奉獻為主,替初代教會立下穩固的根基。時至今日,耶穌的領導仍代代相傳下去。如此看來,耶穌基督的領導是非常卓越的。
耶穌的成功領導完全在於祂的以身作則,奉獻自己造福世人。祂在離世前所說的一番話,總括了祂作領導的精萃:「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12:23-24)
為了使門徒有機會發揮他們領導的能力,作出比自己更大的事工,耶穌必須死去。這「死」包括身體上的分離,讓門徒得著空間,以發展個別的潛能。這「死」包括犧牲,把個人的生命澆灌在他人的身上,以自己的犧牲換取他人的生命,以無限的愛觸摸改變他人的生命。這「死」也象徵生命的延伸,基督雖然離世,但門徒的生命因祂的死而復活得著莫大的改變。秉持祂的精神,繼續將祂的愛延伸擴展,這是耶穌作領袖成功的秘訣。
從耶穌訓練門徒的榜樣,我們得到許多啟發。所以,一位領袖跑完應走的路程,在委派交棒的時候,他要懂得完全的放下,不再在跑道上作出任何干涉或攔阻。接棒者也須準備好,隨時待命。當領袖交棒給下一代時,同時也給予他莫大的能力與肯定,使他接到棒的一刻,能夠毫無保留,勇敢果決地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