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未信主以前,我曾一度熱衷於哲學,想從其中尋求人世真理。其中以十九世紀末的德國哲學家尼采( Friedrich W. Nie- tzsche, 1844-1900)的「超人說」及「上帝已死」的思想,最吸引我的興趣。然而,這位曾經宣告「上帝已死」的「超人」哲學家,晚年竟然罹患精神崩潰,最後黯然離世。超人如尼采,其人生結局竟是如此悽涼悲慘。我為此不僅感到迷茫不解,更因徹底失望而長歎不已! 無獨有偶,舊約先知的代表以利亞,一生叱吒風雲,行了許多神蹟,卻因偶爾的失敗,形成悲觀的情緒,最後造成憂鬱症,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以利亞的景況令人震驚。 然而,仔細審視以利亞和尼采這兩位相差約二千七百年的歷史人物,他們之間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之點。相似之處是他們兩位縱使有多麼偉大的成就與影響力,畢竟都是「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 5:17),有各自的軟弱與有限。他們的差異之點在於:尼采遠離神(父親是路德會的牧師,而他在少年時也曾嚮往將來當牧師),終於踏入黑暗痛苦的不歸路!以利亞雖然曾有過失敗,始終沒有放棄尋求神,最後得到神的幫助,得以起死回生,奉獻他的下半段人生,再攀人生高峰! 讓我們從列王記上 17-19章,來綜覽以利亞的一生,從中學習人生的重要功課。
一.曾是呼風喚雨的偉大先知
以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當時正是亞哈王的時代。亞哈王后耶洗別把迦南地的假神巴力與亞舍拉引進以色列國,在全國到處建廟築壇,為亞舍拉豎立神像,誘使全國百姓敬拜偶像,還供養了拜巴力和亞舍拉的假先知,並且殺害耶和華的先知。結果以色列國上下陷落在拜偶像、行淫亂的罪惡過犯當中(參王上 16-21章)。 以利亞是一位偉大的先知,一生行了許多神蹟,做了幾件大事:禱告行神蹟大有能力;不向權勢妥協,敢於指責亞哈王;憑信心渡過旱災饑荒的苦難;在「迦密山聖戰 」中一舉殺滅拜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假先知(參王上 17-18章)。以利亞 如此輝煌的成就,多麼令人欣羨!
二.偉大人物也可能一蹶不振 正當以利亞的事奉到達頂峰的時候,王后耶洗別叫人傳話給他:「我今天就要你的命!」以利亞竟然嚇得魂飛魄散,信心消融,亡命於荒郊曠野,甚至企圖自殺。 人生境遇無常,高山低谷難免常有挫折。當事業達到高峰的時刻 ,如果不能一直維持向上的能量,就會加速往下滑落到失敗的谷底。此時的以利亞正站立在人生的最高點,也正是他面臨考驗的分水嶺! (一)只看環境,沒有仰望神 從前以利亞能度過饑荒、使死人復活、除滅巴力的假先知、禱告得雨,都是因為他全心仰望神的緣故。如今來到人生最高峰的時候,竟然為了耶洗別的威脅而亡命於沙漠曠野,坐在一棵羅騰樹下埋怨上帝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 。」(19:4)以利亞之所以落入這麼悲慘的地步,乃因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只看環境的險峻,沒有仰望神。我們也常受環境的表象誤導,憑著感覺就把信心的眼光從耶穌基督──信心的源頭,轉移到環境的困難上,於是就被恐懼的巨浪吞噬,淹沒在黑暗的深淵當中。 (二)和別人比較,心理失衡 「比較的心理」是人共通的毛 病,會產生兩種心理反應。一種叫 「酸葡萄心理」,至終形成自卑的心態。另一種可稱為「甜檸檬心理 」,結果產生驕傲自大的心理。 和別人比較常見的模式是:「 如果我…,我就會(就不會)…」以利亞埋怨神就屬於這個模式:「如果我像我的列祖一樣的偉大,我今天就不會走上這一條逃亡的道路。」結局是求神賜他一死。 (三)為別人的錯誤而自責 以利亞具有強烈的使命感,他不明白為何行了這麼大的神蹟,亞哈王卻始終不悔改。以利亞因使命未達、任務未成而產生挫折感,內心為此深深自責,躲在曠野的山洞裏向神抗議:「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19:10) 基督徒都應該有「替天行道」的「志氣」,但不能有「這裡沒有我就不行」的「替天行道」的「傲氣」。我們豈可替天行道到一個地步,用自己的方法來取代神的工作呢? 以利亞已經當面斥責亞哈王了 ,亞哈王悔不悔改是他自己跟神的關係,不是以利亞所能控制或為他擔責。然而,以利亞卻把別人的錯誤攬在自己的身上,自憐自艾,不能原諒自己,終於使自己埋身在沮喪憂鬱的泥沼裡不能自拔。 (四)誇大問題的負面影響 以利亞曾經「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結果變成「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這是恐懼、沮喪到一個程度時所產生的現象──誇大問題的負面影響。 耶洗別貴為一國的王后,大權在握,她要殺以利亞簡直易如反掌 ,為何還要找人傳話,警告提醒以利亞?其實耶洗別不是真的想殺以利亞,如果殺了以利亞,反而造就了他殉道的英雄形象,很可能全國老百姓因此受感召而離棄偶像,回轉歸向耶和華。唯一的目的乃是要 達到恐嚇震懾的作用,而事實的發展也正如耶洗別所預料的。以利亞在恐懼的陰影之下,不僅信心與熱心喪失殆盡,更落入沮喪憂鬱的慘境,成為逃亡尋死的懦夫,只能躲在曠野的山洞裡埋怨神! 這是耶洗別高人一招的地方,而偉大的先知以利亞竟中了耶洗別的計謀,心生恐懼( fright),誇大問題的負面影響,喪失正面迎戰( fight)的勇氣,最後選擇逃亡( flight),實在令人長嘆不已!
三.神有妙方使人起死回生 這段經文證明一項真理:人走到絕路的時候,如果能及時醒悟回頭倚靠神,神會幫助他起死回生。人的盡頭才是神的開頭,逃命的結局一定會喪命,只有投靠神才能絕處逢生。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是當他被逆境與困難擊倒時,卻依然努力站立起來,繼續勇往直前! (一)認識人的極限與需要 人在身體、情緒、心靈等方面都是有極限的。過度的疲勞會造成體力衰竭,進而影響情緒低落,最後形成心靈枯乾的現象。結果對人或事產生憤怒、焦慮、恐懼、孤獨 、悲觀等負面情緒,深深感到無力無助,於是形成沮喪,最後惡化為憂鬱症,甚至有一股要結束自己生命的強烈衝動。以利亞就是陷落在因身心疲乏所帶來的靈性低落的深 淵中,無力自拔。 神如何醫治以利亞?祂沒有用任何「偏方」,而是開出一帖最尋常的「自然療法」──吃飽睡好!我們和以利亞都需要善用這帖良藥 ,經常把勞苦重擔放下,安靜在主的面前,祂就會使我們得安息(太11:28),恢復精神體力,因為「當走的路甚遠」。 (二)向神傾吐心中的鬱悶 以利亞一聽到耶洗別的威脅,心中頓時產生恐懼,繼而感覺內疚 、憤怒、焦慮( 19:3-4),然後就陷入被拋棄、孤單、「只剩下我一個人」(vs.10,14)的情緒黑洞深處。這些負面的情緒被刻意壓抑在心裡面,如同一座活火山,若突然爆發 ,毀滅性的力量何等巨大,無人能承受得住。 「以利亞阿,你在這裡作什麼 ?」( v.9)神如此問以利亞乃是要誘導他說話,把心中的委屈冤情說出來。當心中有苦悶重擔時,來到神的面前傾心吐意,是釋放壓力、舒解鬱悶的好方法。 (三)與神面對面,享受安息 當面對凶險的環境和壓力時,覺得看不到神,信心就消失了,以利亞心中的疑惑與不滿就油然而生 。此後他不再用順服和信心的態度來等候神的同在,反倒以自己狹隘有限的經驗,戴著成見與偏見的眼鏡──烈風大作、崩山碎石、地震 、大火──來期待神的出現。其實 ,更正確的說是「限定」神出現的方式!然而,神並沒有如以利亞所願的,在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場景中戲劇性地出現。反而是在一陣翻天覆地以後的靜寂中,微聲呼喚 以利亞( vs.11-12)。 無所不在的神,可以按照自己所定的時間、地點、方式出現,不受任何人操控。 其實神並沒有離棄以利亞,始終信實地和他同在。遭遇困難的時候,若能不看環境或自己過去的成就,而是專心等候神,就一定會發現神就在我們身邊,從來未曾離開過我們。當和神安靜獨處的時候,就會聽到神不是用驚天動地的聲音 ,乃是以細微的聲音對我們說話:「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 30:15)當以利亞和神相遇,面對面說話的時候,所有的疑問與冤屈都不見了,他就進入神的安息裡。 (四)調整方向,重新再出發 人會失敗,但神的工作永遠不會失敗,也不會因為人的失敗而中止。「你回去吧!」( 19:15)當以利亞安息在神的同在裡面的時候,神就讓他從新得力,幫助他恢復自信,調整方向,重新整裝再出發,繼續執行神託付他的任務。 人生道路高低起伏,世事境遇反覆無常。無論現在你是站在成功的頂峰,意氣風發;或是跌入失敗的深淵,灰心絕望。請一定牢牢記住:這位全能的神,是掌管歷史的神(詩 29:10),祂能使無變有、使死變活、使小變大,使少變多,使弱變強、使劣變優。只要我們「勝不驕,敗不餒」,謙卑信靠祂,都會得著祂的能力與幫助。因為在祂的心中,我們都蒙祂保守,都是有用的人( 19:18)。 今天身處在如此巨大壓力的環境當中,不光是憑自己的能力與努力,還要懂得回歸神,抓住祂的應許,信靠祂。如此,就能像以利亞那樣脫離失敗的陰影,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新出發,再攀高峰!這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