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的父親,幼兒音樂教育博士馬孝駿曾經說,要出一個藝術家必須是幾代人的結晶──爺爺輩有錢,父輩有文化,兒子才能有條件成為藝術家。對馬友友來說,爺爺的錢離他似乎遠了點,父親對他的教育給他的感受更深刻,但是對從事教育的馬孝駿而言,他一路走來,用上述一句簡單的話說出教育的代價,其含意是十分深刻的。
來美留學的華人中,特別是去到華人不多的美國中西部城市唸書的,許多人都有被美國牧師或基督徒家庭照顧的經驗。這些基督徒從言談舉止中自然流露出的愛心,與謙遜柔和的處事態度,不但讓異鄉學子即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使我們這些「龍的傳人」很自然地放下身段,虛心受教。
很多留學生因此而想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以往在媒體中所認識的美國及西方文化,和真正接觸到的這些美國基督徒的價值觀似乎有相當大的差距?
如果要簡單地回答這個問題,可這麼說──基督教的教育工作在美國的歷史中奠下了紮實的基礎。
教育的投資
中國人對教育一向看重,無論是一般教育或是專業教育。下一頓飯有無著落可以再說,上學的錢卻如何也得先支出。教育是未來希望的保證。因此為自己,或下一代,花錢接受最好的教育,似乎是人生最好的投資。
但是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如何能提供最好的教育?這是每個世代的人都必須面對、思考並且作出明智的抉擇,才能給自己和子孫帶來祝福。
去年轟動一時的紐約學前班學校的新聞,一位在紐約華爾街名聞世界的所羅門史密斯班尼證券行任職的金融分析師,為了想將自己的雙包胎孩子送入92街Y學校(專收學前班的幼兒學校),不惜走後門,請老闆捐一百萬美金給學校,以此得到入學的機會。為了回報老闆助一臂之力,此分析師為大客戶AT&T的股票做不實的評估,沒想到卻被揭發。而92街Y學校真有好到這種程度,讓為人父母不擇手段?
事實上,更接近正確的說法是,紐約市學前教育設施的供應遠不及需求,僧多粥少的結果,就成為變相加價。
教育的代價雖高,但卻非商品,多花點錢就保證一定能買到比較好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對大部份的華人而言,「基督教教育」是個非常陌生的字眼。或許有些人上過基督教所辦的學校,聽過基督教設立的大學、中小學,甚至知道神學院。但「基督教教育」到底是什麼?值得我們重視嗎?
與任何其他教育一樣的是,基督教教育的目的是在幫助學生:
知識上的充實(包括一般知識與特殊知識)
能力的培養(包括思考、學習與表達的能力)
但是基督教教育與其他教育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就是無論是知識的傳遞或是能力的培養,基督教教育工作者都會將所教導的以聖經與神為依歸──「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1:28)
以基督教信仰立國的美國,透過世世代代在信仰上忠心的教導,不但為美國塑造出無數優秀的領袖,也在人民彼此間奠定了如手足般的關係。直到今日,基督教信仰對布希總統的影響是世界周知的事實。而負責國家安全事務,也是布希總統的左右手,萊斯小姐(Condoleezza Rice)不但是位牧師的女兒,本身也是一個堅定的基督徒。她曾在接受訪問時說到:「每次遇見一些事件時,我都會將思考後所研擬出來的計劃,放在禱告中交託給神,然後求神帶領我,而神從不誤事。」(註1)
基督教教育的轉型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基督教教育也歷經了數次的轉型,以期符合時代的需要。
傳統的基督教教育主要是透過二個管道進行:神學院和教會。負責教導的都是受過專業的神學訓練。然而近年來,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進步,傳統的基督教教育已無法單獨挑起這份艱巨的工作。
著重全人的教育工作
自十九世紀末到廿世紀,培養科技與經濟方面的人才是世界教育的主流。然而廿世紀後面的廿多年中,這些科技文明發達的國家卻發現人的問題更難解決,轉而求助於社會科學與心理學。
差不多與此同時,有部份北美基督教教育機構也開始在傳統的神學教育中,以聖經中的人學為本,以社會與人類行為科學為輔,探討人類心靈的運作法則,以致能更有效地幫助人與人,人與神和諧的關係。在「飛揚雜誌」中常出現的一些翻譯文章,大多來自一個基督教機構所出版的雜誌《Psychology for Living》(註2),這個機構即是現在南加州頗富盛名的基督教大學Biola University的心理研究所Rosemead Graduate School之前身。這個基督教大學的心理研究所目前已經造就出許多傑出的心理研究專家、醫生與教授(註3)。透過他們的專業,將神的愛與全能帶給有需要的人。這些基督徒心理醫生也與其他在各科行醫的基督徒醫生組成網絡,彼此支援配合,以期能照顧到病人的全人健康。
為許多中國基督徒熟知的愛家(Focus on the Family)創辦人詹姆士道森醫生(Dr. James Dobson),也是在七零年代感受到基督化家庭的重要性,而投入基督教家庭教育的工作。到目前已有接近一千位同工共同為這神聖的使命而努力。
基督教教育的普及
由於科技的普及,使教育與學習的方式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在過去被視為只有受過專業訓練才可能得到的「專業知識」,如今透過網絡資訊,已經成為「一般知識」。
例如:對「過動兒」的認識與瞭解,透過網絡資訊,至少可從三方面得到幫助:
1.在家就可以找到許多專家的解釋與建議。
2.有類似情形的家庭,可將他們的經驗談放上網,提供他人參考,避免錯誤的重複。
3.更進一步的做法是成立網上的支援小組,透過網路彼此關懷打氣。
目前已有相當多的教會及基督徒個人已經開始這樣做。「飛揚協會」的網站工作也正在往這方面努力,透過整合在各行各業的基督徒,將他們專業的知識藉著網絡資訊,傳遞給有需要的人,並且成立網上的支援系統,以期能有效地事奉這個世代人的需要。
基督教教育的未來
這個世代的基督教教育事工,已經不再是單屬於少數神職人員的工作,而是所有基督徒都可以投入配搭的生命建造工程。無論是投入個人專業精通的才幹與知識,或是加入某一個關懷的小組,或是用財務支持,都會為基督教教育工作增加一份實力,塑造出優秀的下一代神國精兵。若您願意加入「飛揚協會」的網站基督教教育工作,歡迎您和我們連絡,願神祝福您!
註1: Condeleezza Rice 的父母對她的信仰及一般教育都極為關注,詳情可上網查詢。www.christianitytoday.com/cr/2002/005/1.18.html
註2: Narromore Christian Foundation(www. ncfliving.org)
註3: John Townsend & Henry Cloud合作出版了一系列Boundry的書籍,並且有一個廣播節目New Life在全美的基督教電台播放,他們也到世界各地開辦講座,細節可上網查詢。www.cloudtownsend.com
(作者獲基督教教育碩士,現任飛揚協會同工,育有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