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場所中的上帝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牧師接著說:「我知道在座許多弟兄姐妹一生中也許沒有機會到外地宣教,但你們仍然可以執行大使命,你的鄰居就是你的猶太全地,你的工作場所就是你的撒瑪利亞。」
許多弟兄姐妹在教會的宣教年會上,都會得到這樣的鼓勵。對於許多一生沒有機會去外地宣教的基督徒而言,工作場所就是他們執行主耶穌大使命的宣教工場。

受到主的託付而肩負起大使命的門徒,在實際工作中,會做多大的努力呢? 《傳揚》福音雜誌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基督徒都會向同事表白自己基督徒的身份,和同事吃飯時會禱告的比例達68%,曾經向同事或顧客傳福音和介紹有關信仰文章或邀請其參加福音聚會的比例,同樣有68%(見下表)。結果呢? 仔細觀察每個教會,鮮少有三個以上的會友是來自同一工作場所。好的情況是,同事們分屬不同教會,壞的情況是,在工作場所中,基督徒只是少數的一兩個。

從我們調查的結果來看,工作場所中的基督徒角色大致可以分為:保羅式的角色,所羅門式的角色和羅得式的角色。

工作場所中的保羅

張弟兄是我見過,既有學者風範又有傳福音熱誠的基督徒。九十年代初期,他失去了大學的教職,只好到公司去工作。當時他背負了沉重的壓力,但人們見到的他卻仍然是個快樂的基督徒。只要有他在的時候,他的同事就會聽到福音,他也會與其它未信主的人辯論信仰問題,他總會令人想起那位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福音的保羅。聽他辯論的時候,也可以見到類似於保羅為真理與眾人辯論的樣子。有次,一位同事忘記書櫃密碼鎖的密碼,無奈之下,請求張弟兄幫忙。張弟兄在眾人關注之下,向上帝祈禱。然後按了一組心血來潮的數字開鎖,「啪」的一聲,鎖竟然開了。那位同事瞪大雙眼,問張弟兄:「你去的教堂在那裡?星期天我也要去看看。」

這位如今重執大學教鞭的弟兄,最讓人佩服的,就是在眾同事都認為他雖然信上帝,上帝卻沒有讓他從事他想要做的工作。在人生的困難期,仍表現出火熱的福音熱誠。

方弟兄是一間規模中等的公司人事部門主管,分管職工的培訓工作。由於培訓內容除了與工作有關外,亦有屬於教育性質的。因此,他廣泛邀請各非營利組織,包括基督教事工團體來為員工上課,同時也把一些福音期刊發放給職工。這種做法在美國公司十分罕見。公司的高層雖不是基督徒,但卻是從小就上教會學校,因此就默許方弟兄的做法。甚至在公司的感恩節餐會時,允許方弟兄作感恩禱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有方弟兄的有利條件。在我們的調查中,68%的基督徒屬於一般雇員。他們在向同事傳福音時,較容易被拒絕或是被譏笑,他們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如同保羅一樣。

95%的美國人承認他們相信上帝,這個比例在西方國家是最高的,西歐的比例是50%。據蓋洛普在1999年做的一項調查發現,被調查的美國人中,78%認為他們需要屬靈上的更新,這比1994年時增加了20%,超過50%的美國人說在過去的一天之內,他們有機會在工作場所談論信仰。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資深研究員羅拉‧那史(Laura Nash),對工作場所與信仰活動做了長達十年的追蹤研究,她得出的結論是,工作場所的屬靈活動正在擴張中。現在的書店裡充滿了無數有關屬靈的書籍,市場達到二十二億之巨,許多大大小小的屬靈會議和禱告會,也在近年來大量增加,表明工作場所的屬靈氣氛正變得濃厚。

我們所調查的一位弟兄就說,他沒有傳福音的困擾,因為他的辦公室就有一個禱告會。不過即使大環境正在趨向於不排斥宗教,美國人仍然把宗教自由排在宗教之上,也就是說當人們談及宗教時,他們的信仰是不同的,可能是基督教,也可能是佛教,猶太教等等。比如去年四月份在紐約舉行的一個全球性企業領袖會議上,作屬靈演講的就是一位佛教人士。因此,對於有志於成為工作場所的宣教士的基督徒,會面對與其它宗教衝突的難題。他們需要更多的聖經知識,正如保羅一樣,需要能真理上駁倒其它信仰的人的力量(盡管不一定要在工作場所辯論這些題目)。這些工作場所中的保羅們,選擇業餘時間參加聖經學校或是神學院的進修,或許也是他們保持宣教力量的關鍵之一。

工作場所中的所羅門

每天早上,林弟兄在讀完聖經後,還要花一些時間讀有關但以理書或是啟示錄的解經書,並在一張小紙片上做記錄。林弟兄雖然是教會主日學老師,但他並不是在準備主日學講章,他準備這些完全是為了回答同事們的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威廉‧福杰在他的專著《第四次屬靈大覺醒》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繁榮,為美國人帶來了物質上的充足,從而使他們不斷增加對屬靈層次的關注,工作場所中有關屬靈的話題不斷增加。

工作場所中的屬靈對話有三個特點,與在教會裡的屬靈對話有所不同:一是這種對話包括不同信仰之間的對話;二是這種對話旨在讓對方瞭解自己的信仰,而不是讓對方改變信仰;三是這種對話的起端都是社會上的重大事件,如九一一事件等等。

林弟兄每天要在工作場所中,回答一些聖經但以理書或是啟示錄中有關未來的問題。同事們關心的是近來發生的大事,是否可以在聖經中找到線索?或是聖經是否預言未來有什麼大事發生?

「但以理說的,半鐵半泥的腳是什麼意思?」同事通常對未來的半鐵半泥的腳,比過去的金頭更感興趣。

林弟兄發現,如果他充當了聖經中有關末世的講解人,多多少少會充當智慧人的角色。同事們將會問他許多的問題﹕
「你知道還有多少公司像安容(Enron)公司般在做假帳?」
「據說若干年之後,加州會沉到海底去,是真的嗎?」

林弟兄不是充滿智慧的所羅門,但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因此,他可以盡力去回答這些問題。

去年年底的一個中午,在某大公司的餐廳裡有一群人圍坐一起用午餐。用餐間的話題是,各個宗教的基要派,這群人中有伊斯蘭教徒和基督徒,對話是平和的,每個人都在解釋各自信仰的立場和對其宗教中基要派的看法,當中還涉及到靈恩派,甚至還提到「多倫多祝福」的現象。

基督徒要在這種對話中保持參與的條件是:豐富的聖經知識,甚至是神學知識,對其它宗教的瞭解和有容忍宗教多元化的觀點。這對話像是所羅門的談論,而不是保羅的傳道。由於都是同事,加上對宗教信仰的敏感,要讓同事改變信仰來信基督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們更瞭解聖經,這就是許多基督徒在工作場所,雖然無法直接引人歸主,但也不放棄談論聖經的機會。在我們調查的基督徒中,許多人表示,當他們發現同事中有人對聖經感興趣時,他們會趁熱打鐵,引其歸主。因此,即使行事如所羅門者,也可以有保羅一般的收獲。

工作場所中的羅得

楊弟兄早年曾在一艘海輪上實習,當時讓他最難過的是屬靈上的孤單。上船第一天的晚餐,全體船員圍坐用餐,席間話題都是黃色笑話。當然更不會有人做飯前禱告,楊弟兄只好入境隨俗,信主後第一次未禱告就用餐。是夜,楊弟兄輾轉難眠,不斷向神禱告,求神幫助他能活出基督信仰生活來,即使可能使他的實習工作增加困難,也不能向世俗低頭。

第二天餐桌上,楊弟兄當著吵吵嚷嚷的同事面前,低頭禱告,且故意讓禱告時間長到每位船員,包括他的上司都注意到他在禱告。這頓飯吃得有點沉悶,飯桌上出現過去幾乎未見的安靜,也沒有黃色笑話了,船長匆匆吃完就提前離席。

次日,船長把楊弟兄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你昨天的禱告,讓我想起我本來也是基督徒,但已經多年不過屬靈生活了,或許這是上帝藉著你提醒我。」

今天在各工作場所工作的基督徒有多少人如同這位船長?調查中我們發現,和同事吃飯,每次不一定會禱告的比例是32%,可以想像即使宗教容忍度大的國家如美國,還是有2% 的人會選擇不讓同事知道自己是基督徒,工作在像那位船長的環境裡的基督徒,是何等容易放棄信仰行為。這些人可以說是現代的羅得,他們為罪人擔憂,也可能會為同事、老闆禱告,但卻不讓他們知道。

關弟兄在中國大陸時就信主了,每當他和同事們吃飯時,謝飯禱告就是他最為難的事。每次要做禱告時,他就故意把筷子掉在地上,然後彎腰去撿筷子,便在桌子下面完成他的謝飯禱告。

關弟兄當然有他的顧慮,不過許多人選擇不表明基督徒身份,可能與他們的經歷有關,有17%受調查的基督徒曾經因信仰被同事譏笑,這也可能是他們選擇作羅得的原因。創世記中所多瑪城的毀滅,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其中之一就是,羅得雖然身為該城的治理者,卻沒有傳神的道,導致該城被毀。

西方傳統觀念是,工作場所談論屬靈的事是不恰當的,因為信仰與財運是不相容的。但近年來,人們正在打破這種觀念,努力營造工作場所的屬靈氣氛,這種氣氛還帶有新經濟的氣息,如談論為何要在工作場所尋找上帝的書,書名就叫 “Spirituality@Work”,而 “Faith@Work” 則是一組關於屬靈的訓練課程。

在這股屬靈復興浪潮下,工作場所的保羅們,應有更大的空間,所羅門們也會有更大的作為,而羅得們也許會像那位船長般被保羅們喚醒。

(原載於「傳揚」Vol.33 No.3, 2002,http://noah.ccim.org/htdocs/efc.nsf 蒙允使用,特此致謝。)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