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行為科學家高爾曼(Daniel Goleman)的書「情感智慧」(EQ)出版,掀起一陣風潮,把社會大眾的注意力,從IQ智力智慧,轉移到EQ情感智慧。這本書主要的貢獻是把歷史上的迷思擊破,使原先獨尊IQ的成功之模式,扭轉成IQ與EQ並重的局面。甚至倡言EQ比IQ對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影響更深遠。
這本書解開了獨尊IQ的理論,所解不開的難題
‧為什麼小時候同樣聰明小孩子,長大以後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為什麼小學時最聰慧的孩子,至終並不是最有成就者。
‧遭遇困難時,為什麼有人能衝破橫逆,有人意氣消沉渙散。
‧結了婚,為什麼有人鶼鰈情深,有人水火不容。
行為科學聲稱,從情感智慧的角度找到了這議題的答案,棉花糖的實驗,為這謎題提供了曙光:
四歲的幼稚園小孩子被個別帶進房間跟老師談話,過了一段時間,老師找了個藉口暫離房間,老師告訴孩子,桌上有兩棵棉花糖,老師不在時,他們如果想吃棉花糖,他們可以吃一顆。如果他們等到老師回來,他們可以吃二顆。
老師暫離的時候,有的孩子抵抗不了棉花糖的誘惑,抓了一顆就吃。有的孩子控制得了慾望的衝動,在地毯上閉眼假睡;有的孩子轉移注意力,成功地等到老師回來了,獲取二顆糖的較高報償。
十多年後這些孩子上了高中,拿一顆糖的孩子和獲取二顆糖的孩子,在人格和學業成績表現上,存有相當大的差距。
‧二顆糖的孩子,大專聯考成績比一顆糖的孩子,高210分。
‧二顆糖的孩子,適應力強,人緣好,較有自信心,可靠,富有進取精神。
‧一顆糖的孩子,孤獨、容易挫折、固執、缺乏勇氣面對挑戰,在壓力之下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