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苦思甜知足惜福

人慾海難填,惟主恩夠用,福樂享久長。

勤儉家風慈母訓
俺最是佩服爹娘的憶苦思甜的家教,如今我亦如法炮製,將這傳統作風在北美進行到底。二老過去雖然名為「白衣天使」,實際上卻是「臭老九」。政治面貌歸「地、富、反、壞、右」;經濟狀況屬城市貧民一族。因為平均主義盛行,薄薪幾十年如一日,養活四老五小難免捉襟見肘。常年在「運動來了」的掙扎裡,累月於揭不開鍋的拮据中,而徒有大夫虛名。

其實係農民之子的父親,打小就抓緊對孩兒實行回憶對比教育,讓我們知道自己身在福中,要珍惜這福氣。在俺四五年級剛會騎單車後不久,他便經常周末帶著俺下鄉,到郊區去轉悠,實地民情考察,看農家茅舍斷垣,村童光身赤腳走在滾燙的沙土路上。無言的說教,叫俺知足眼下自己所擁有的。

母親則教我們孩子們燒火煮飯,挑水劈柴,儘管多是男兒,仍要浣洗縫補。所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三年自然大災」時期,我們喫樹葉、啃菜團,喝涮鍋水;「紅色風暴」中,撿傳單裝訂起來,用背面作練習簿,閉門自學功課,我才得在文革後首批考入大學,穿著「解放鞋」、「中山服」,土得掉渣兒。

畢業當了醫生,添了丁,一家三口與他人家庭,合租一個三居室單元,作「團結戶」住了幾年。無奈中輒以貧窮自在、富貴多憂,自我安慰。

至俺留洋前後時,世道變了,眼界寬了,不少學友發了,自己的荷包也鼓了,客觀上不乏過體面排場日子的條件,唯主觀上依然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

自古男兒當勤儉

大凡人窮之際,皆耐得清苦寂寞,而騰達後則「積重難返」,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貧富並無一統標準,惟取決於人心知不知足。

「向錢看」時,再富也覺不夠,像詩云「經日奔波只為飢,才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栓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每每心煩意亂,奮不顧身,朝朝暮暮去鑽營,昧昧昏昏白了頭。

「朝後看」時,再窮也感不缺,如詞曰「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及,等我回頭看,還有挑腳漢」。往往就心平氣和,泰然處之。穿幾多來喫幾多,慾寡精神爽,何須苛刻受奔波。俗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全憑自家開心釋懷,不論際遇恁地演化,以內心之不變應外界的百變,巍然自立,安坦從之。

因此就自立心法,布衣蔬飯,即是錦衣玉食;茅屋竹籬,便是蓬萊閬苑;糟糠之妻,就是天女下凡,日子怎生不快活?心界怎能不超脫?說實在的,就今朝之物質豐富程度,你貧能貧到哪兒去?無非房子小點、車子舊點、頭銜低點、旅遊少點唄!事實上,來北美的人極少是家徒四壁、一窮二白的。

當然,奢儉亦無一統標準,因各個時期和地域而不同,更是相對的。英國女王不搭乘專機而坐民航的頭等艙,能駕「奔馳」車的改開大眾車,可以置豪宅的換住進鎮屋,對這些人來說已夠艱苦樸素的啦!但就廣大的騎車租屋的市井小民而言,仍舊是很奢靡的,可在後者擱著臉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未進過城的老農眼裡,又算肥得流油的富人了。可見難以絕對量化貧富程度。所以,事主們想比較的話,最好是縱向拿自己的過去與現在相比,切莫橫向以自個沒有的去比別人所擁有的,免得落入了「人比人氣死人」的牛角尖裡。

慾盛慮多氣血殆

從保健養生角度觀察,如今的致病機制已經從過去單一的生物因素,轉變為複合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即菌毒的侵襲退居次要,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躍升為首位。畢竟人口爆炸,謀生益加艱難。捧上個飯碗如同上了賊船,長期高度緊張的結局,便是心血管、精神方面的疾患尾隨而來。以車代步,四肢不勤,處處空調,人又漸成了溫室裡的花朵,抵抗力下降,免疫性疾病不請自至。物質豐富、美味佳肴,又誘惑著人暴飲暴食,爽口食多必損胃,高脂、糖、尿酸及血壓等痼疾纏身,思多血氣衰矣。這哪裡是享受,乃是在自找罪受。

生活品質的提升,不在乎喫用的精細豪華,而在於身心的健康。過好日子不就是圖個平安長壽?!若這種「好」卻是折壽,又何必去求?真正瀟灑走一回的,不介意收入多寡,家業厚薄,惟專注內心愉悅,做不悖於自己性情的事。

君不見,卅年前因清貧窮苦而木屐赤足,布褂荊裙,喫糠咽菜,現今這些竟成了健康時尚、保健衣料、有機食品,人人懷舊趨之。真個是「此一時」,壞事變好事也。所以目前若有笑你蹬車、走路寒磣辛苦的,你應覺得勝似閑庭信步,反嘆他在養車豢病;若有笑你未置業購宅仍賃樓住的,你感到付訖租金後「無債一身輕」的悠哉,反慨他還貸款作房奴。孰敢料卅年後不是另一番「彼一時」,窮風變富尚哉?這就是為什麼北美近年悄悄興起新儉樸運動,先鋒們賣車易房,返璞歸真,《生活簡單就是享受》之類的書暢銷不衰。

也許看官質疑:如果人類安貧樂道,科技豈不停滯不前了?毋庸過慮,我們相信文明的真正進步,是人類減少殺機。人若能安貧樂道,不但可以使他自己不存妄想,也可以使他不破壞別人的安寧。由此可見,儉樸生活並非只為利己,而且也利他人,尤其在如今地球村的現實中,讓飢寒交迫者擺脫困境,人類也減少消耗自然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均造福於後代。

溫飽平安耕天田

決志信基督後,俺驚異地發現,中華先賢之略見,在《聖經》裡的希伯來先知們早有所言。例如古詞曰:「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觀生如客豈能久 ,信死有期安可脫」。保羅則說,我們在地上是客旅;「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且死後有審判。」( 來 9:27) 耶穌也說:「無知的人哪 !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 這兩廂對比,顯明生前爭名奪利全是枉然,應重靈魂最終歸宿。

隨著不斷在《聖經》上的學習,俺的認知漸漸進深到一種從未達到的境界:儉,非物質有缺,乃是精神自在;樸,非生命空虛,而是心靈寧謐,單單執著從神那裡來的平安。從前我深感很難拒絕花花世界的腐蝕,現在借助於「神力」,就意強志堅,漸能站立得住了。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基督徒就不應為世俗所纏累。樸實過活,先求神的國和義,積財寶在天。想耶穌傳道風塵僕僕,風餐露宿,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最好的食物,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約 4:34)。保羅棄了錦繡前程,長征傳福音,租屋棲身,甚至曾經織帳篷自食其力,為了打那美好的仗。吾等何許人也,與之相比無地自容,怎可不效法追隨?

然而,上帝也絕不是讓祂的子民個個苦哈哈。車可買,卻是作腳力、事奉主的工具,而非炫耀己名;房可置,夠住便行,開放家庭榮神益人,而非專愜己身。經濟條件尚未具備,就切莫超前消費,免得賠上了性命。光明之子是視世界「 糞土當年萬戶侯」,心繫神國大業;地上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借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生的帳幕裡去。」(路16:9)這叫另類的以退為進。

「野鶴無糧天地寬」,小小麻雀上帝尚且養活牠們,何況吾等?「不再做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2:19)所以只管大大放心,神的恩典夠用,祂會賜給我們需用的飲食(箴30:8),似乎是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神的兒女必不至缺乏。

現代文明似已走到了盡頭,回歸簡樸是自然的和諧。就守恬淡以養道,處卑下以養德。天國在人的心裡,人生苦短,故要及時行樂,但此「樂」非穿金戴銀、花天酒地之樂,乃是得著耶穌基督所賜的,出人意料的平安喜樂,這就是人類真正之福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