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上色彩的日子

打開前門,迎面而來的竟是一道穿透陰霾的彩虹。鳳城的雨是極其罕見的,而七彩粲然的彩虹更是不尋常!

天色剛亮,微小的雨珠還躺在花瓣,葉尖之上,靜靜的街道全無車聲、人語,卻已悄悄地鋪滿了神的慈愛,讓沙漠裡蘊藏的生命活力顯露出來。經過昨夜的滋潤,大地得到了撫慰,也回報以新鮮清麗的面容。

早起的小女兒恬恬,高興地跳著,好想接住這份大自然的祝福,童稚地問著我:「媽媽,我可以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叫他們也開開心,好嗎?」
是啊,這美好的彩虹,怎麼能夠不與公婆分享呢?

自在的天空

從小,我習慣把好東西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父母受的西式高等教育,影響著他們給予子女的空間。我與其他兄、姊妹在充分的信任下,個別享用我們的自由,彼此生活很少交集。愈是成長,家人見面總是談論時事或各抒抱負。優雅的關切有之,而實質上的照顧卻不多。既然父親努力教務,母親沉默放手,兄姊很早就開始分頭追求自己的成就與幸福;排行在後頭的我悠閒地把握著安靜的天空,隨意而帶些瀟灑地長大。

當我清楚神所預備的婚姻之後,突然發現另一種家庭生活和人際來往。還記得第一次走進他的家,驚異於一切的光鮮整潔。他的父母剛從工作返回,立即分別燒水、洗衣、加熱飯菜,招呼已然成年的子女共享餐敘時光。不數日,他帶我前往父母經營的餐廳。裡裡外外做事的人總有數十人,不時熱情地倒茶遞毛巾,送菜添飯外,又不斷地打趣、閒聊,這可使我開了眼界。

被剝奪的空間

隨後而來的日子,常有機會置身在漫天的歡聲笑語之中。我彷彿闖入了陌生的國度,茫然不知如何處理簇擁的人群,頻繁的接觸和應對的禮節,又加上使用不同的語音,使我經常感到莫名的緊張與頭疼,不自禁地保持一些人際距離。

十八年前來到美國,享受學生的自適沒多久,即結婚生女。周到而思孫心切的公婆放下店務,老遠趕來幫忙;大伯、小姑也從紐約飛來慶賀,著實使得小小的公寓,不但菜香滿溢,也人聲鼎沸。面對這許多的親情包圍,有著感動,也不時覺得矛盾。一向擁有的空間不知到哪裡去了。

接下來的歲月便在公婆有時常住,有時暫留,其他家人也不時遠道探望之中,忙碌地度過。後來我們又增添了三個孩子,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使得人際網絡不斷地膨脹、延伸,日子不再單純和閒適了!

自幼失怙的公婆喜歡家人齊聚一堂,保守舊有美德的他們只求媳婦能夠理家、擅於應對,就心滿意足了。如今遇上了從書中世界走出來的我,固然放棄博士夢想而專心守住一群兒女,卻不喜愛重覆操作繁瑣的家事,是會有著挑剔和失望的。看到我一有空檔,竟選擇讀書、聽音樂,把尚未井然有序的家擱置腦後,能幹的公婆頗不以為然。

素來講究持續地付出和工作的價值,公婆不知如何要求我,只好經常長噓短歎,我雖愚拙,倒也看出他們的不悅。家裡只有可愛的孩子們用童稚的純真,把快樂填滿公婆的日程表。

這樣的「被動」與「相安」維持了數年。家庭的互動有限,親情的聯結也缺乏努力和體恤,相愛的關係出現了疲乏與乾旱。我渴望坦然無懼地面對老人家,卻不知該如何著手。

以神為助

透過許多的呼求,慈愛的天父「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詩138:3);要我「存完全的心,行在家中」(詩102:1);先得學「作僕人」,和立志「以神為幫助」。

如同聖經所說:「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林後6:4),我需主動迎合公婆的喜好,加以順服,彷彿是為神而作的。如此,我開始提高對生活品質、家居事務的興趣,多向公婆討教。

同時,「作僕人」需要培養尊重之義、恩慈之心、感激之情;除了慷慨的付出時間,分享資源,迫切的代禱最為要緊。我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以更寬廣的心態接納生活的挑戰,學習調整和付出。

這樣的轉變是不容易的。我需要特別的恩典,來承受與我原生家庭迥然不同的習性。遠在家鄉的父母和手足,無法提供實質的建議。我只能「以雅各的神為幫助,仰望耶和華神」(詩146:5),每日清晨懇求智慧、愛心,而盡量在每個深夜謙卑地反省自己的言行、態度,多多地禱告。

改變的起點─ 自己

在神的面光中,我真正地認識自己個性的缺點,發現思想上的自私,和行動上的遲懶怠惰,加上言語的粗糙及虛偽,是如何地傷害家庭關係。一方面,我必須悔改過去,重新立志做一個「裡外一致」的人,以絕對誠實的心,容許神藉著人際、環境,來挑戰我的學習。這樣的轉變,促使家中出現勃然成長的互動力。

人生歷練極豐富的公婆,是很好的老師。特別是這幾年接受了基督的信仰,殷勤的聚會和查經禱告,使老人家的心靈得著歸屬,生活價值得到肯定,人生意義得到解答。公婆降低了對我的要求,反而不時地教導我人生百態和生活智慧,也幫助我實際需要,常常為我們加菜,打點前庭後院。

迎接美福

存著感謝,我擁抱公婆的關懷,開心地歡迎他們早早晚晚從他們的家走來探望,互道家常。我陪伴他們定期看醫生、身體檢查、逛街採購、共享品嚐咖啡閒聊的時光,並學習為他們處理文書、雜事,記住他們看為重要的細節。同時,將教會中有愛心和美好生活見證的長輩們,介紹給公婆做朋友。從開始鼓勵他們接觸和配合接送,直到如今公婆有一屋子的好友,每週日在他們住處聚餐和聯誼,真正看見神的預備和供應,使我們的忙碌不致於造成公婆的寂寞。

在兒女面前,我努力地引導他們真心地敬愛爺爺奶奶。除了必要的探望外,時常打電話和有空時相約出遊、共用餐點也很要緊。兩個青少年期的女兒、兒子常想不出話題,或不慣用中文聊天,需要我多加幫忙;另外兩個較年幼的兒女,常被我送到公婆家作陪,甚或過夜,好填補老人家的生活內容。如此下,全家人留意共同經營愛的關係,也能夠各持自己的空間,互相各享安息。

就這般地,我選擇改變自己,使用對神的信心,來創造不同的生活品味。揮別了夜間的愁煩和無奈的哭泣,我尋找神的意念和有益的訓練,展開步履迎接祝福。即使彼此可能仍有衝突和誤解,減緩了營造「父慈子孝」的美滿工程,我卻願意固守著:「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羅12:12)。

陰晦和風雨原本是大自然變化的過程之一,彩虹的顯現增添日子的多彩繽紛與歡欣。我只需要心甘情願地相信:「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3:11)耐心等候神特別為我開啟的每一扇門窗。付出愛心的工作,〉縱使是在沙漠之處,也能夠享受「時雨落下,必有福如甘霖而降。」(結34:26)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