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關「雨」的詩文真是難以計數──
孟浩然《春曉》寫道: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王維《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張志和的《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李白的《江上寄巴東故人》:漢水波浪遠,巫山雲雨飛。
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范仲淹《岳陽樓記》: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
沒有雨,何來滋潤?
可以這麼說,歷代的文人墨客很少不留下與「雨」有關的詩文。在我的印象中,雨應當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有日月星辰,自然有風霜雨雪。
然而《創世記》卻告訴我們,在耶和華神創造之初,「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創2:5)
沒有降雨在地上。不是說,「雨露滋潤禾苗壯」嗎?若沒有雨,花草樹木怎麼生長?似乎是為了回答人們的疑問,接著創2:6又告訴我們:「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這就怪了,沒有雨卻有霧,這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告訴我們,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氣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裏,這就是霧。雨與霧就不同了,雨滴是空氣中水蒸氣附著在空氣塵埃上形成的。
從天降雨恩澤萬物
起初,神創造天地時,地球上的空氣是非常純淨和新鮮的,不像後來那樣,混進了許多有毒和污濁的氣體,也不像後來那樣佈滿了塵埃。由於沒有污染,那時的天空比現在看起來更明淨、更高闊,彷彿一塊巨大、純淨的藍寶石,不時反映出上帝的榮光。
由於高空中很少塵埃,水蒸氣很難凝結成水滴,所以沒有雨。但是晚上當氣溫下降後,水蒸氣就漸漸下沉,在地面上就形成霧氣和露水,滋潤著地上的花草樹木。
「外邦人虛無的神中,有能降雨的麼?天能自降甘霖麼?耶和華我們的神阿,能如此的,不是你麼?……因為這一切都是你所造的。」(耶14:22) 奉神的命,雨出現了,滋潤大地,使萬物生長,也顯示出神豐富的恩典,就如徒14:15所說,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 (徒14:17)
健康才是你最大的本钱。在任何处境下,都要首先保证健康的需要。当年刚来深圳的我,在口袋只有4个硬币的时候,也要买一盒牛奶和菜包,而绝不吃可能有地沟油的2元的盒饭。在我陷入困境的几年里,很多东西改变了,但每周的打球、游泳、健身、钓鱼,及规律的饮食一直未变。保持健康与激情,这个本钱,VC帮不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