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平衡和諧的人生

好男人,顧得了公司,也顧得了家庭。
好女人,顧得了丈夫,也顧得了經濟。

現代人從早到晚為工作賣命,薪水豐厚、裝潢氣派,卻沒空與家人共度晚餐,錯過兒女畢業典禮,無暇安坐下聆賞一片好CD;而失眠、偏頭痛、胃酸過多…成為庸庸碌碌後之回潰報償。家,成了一只「慵懶的廢墟」;華麗豪宅、舒適裝潢,卻無暇享用;夢想遊山玩水,卻永遠停駐在計畫書中。忙碌生活真是一大弔詭。

「忙碌」是個無情的惡老闆;菁英成了「時間奴隸」,近年又被編入「過勞死候備軍」。

平衡的智慧
忙碌的職場人士必須學習擺脫時間壓力,認識掌管人類命運的是上帝——時間的創造者;而非「滴答」作響、冷漠無情的時鐘。繁忙工作、繁雜家務、繁瑣人際交往「三座大山」著實令人不堪重負。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科技主管派特‧基辛格(Patrick P. Gelsinger)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他《平衡的智慧》(Balancing Your Family, Faith & Work)一書中講述家庭、信仰和工作三者之間的平衡智慧。

身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製造商英特爾公司迅速崛起之星,在取得了令人矚目成就之際,仍舊恪守人生信念和對家庭的承諾,持守不變的職業道德。他強調,家庭責任、工作服務和完成上帝的旨意是活出豐盛生命不可或缺的三部份。

愛家協會創辦人杜布森博士在《不要養出超大的檸檬》開頭第一句話:「平衡」是人生成功的秘訣之所在!

杜博士「延遲實現夢想」說法與多數人所受教導「男人應該全心致力於工作,?達成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大相逕庭。他解釋,擁有工作熱忱與理想抱負兩者並不相衝突,癥結在於「平衡」。他特別強調個人「與家庭的關係」和「與上帝的關係」是平衡生活的兩大要素。

《洛杉磯時報》曾報導一位使用特殊肥料栽植「超大型檸檬」為職志的奇人異事。這人栽培的檸檬樹長出兩顆鮮黃耀眼、重達兩公斤超大檸檬;可是,削瘦樹幹上其他的檸檬卻都萎縮變形。

這則新聞正是真實人生的最佳寫照;人們投注龐大的心力體力、時間精神在某生活向度,卻剝奪了生命其他的潛能。平衡和諧的人生宛如上帝原造之檸檬樹,果實均勻、豐汁飽滿、味美沁香;絕非部份畸形超大,部份乾癟瘦小,甚至萎縮變形。

卓越人生是繼續不斷地保有夢想與幹勁,努力達成渴盼之成就。追求平衡與和諧的過程中,切莫為了換得一顆超大型檸檬,而損傷生命中其餘的成果。

五個人生目標
生活平衡的人有福了,因為和諧與卓越是屬於他們的。現代奧林匹克五項全能運動是由騎馬、擊劍、射擊、游泳和越野跑等五個單項運動組成。古代奧林匹克也有擲標槍、短跑、擲鐵餅、角力和跳遠等五項運動。從古至今,奧運選手參賽目標是五項全能,五項皆表現卓越,而非偏重其中的一兩個項目。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22:37)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你我的生命也有五項全能項目,是神賦予人平衡發展的五個人生目標:
一.盡心愛主:你我被造是為了討 神的喜悅;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敬拜來愛神。
二.愛人如己:你我被造是為了要服事神;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事工,來表達對人的愛。
三.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你我被造是為了使命;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傳福音,去分享神的信息。
四.給他們施洗:你我被造是為了 神的家;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信徒相交,來認同祂的教會。
五.教訓他們遵守:你我被造是為了學像基督;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門徒訓練,邁向成熟。

自我靈命體檢
保持上述「平衡生活五目標」的最佳方式是定期自我省察;如同人體保健需要作定期體檢一般,靈命健壯也需要時刻檢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五要素——查經、聚會、服事、奉獻和傳福音。

《聖經》至少七次提及自我評估的重要性:
「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路11:35)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林前11:28)
「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麼。」(林後13:5)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加6:4)
「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弗5:10)
「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

舊約先知哈該曾兩度勸言:「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哈1:5)「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哈1:7) 同樣的,流淚先知耶利米也苦勸:「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哀3:40)

平衡與家庭?
人生宛如天平,平衡貫穿於生命始終。????

舉例說明,唸五專時,我想到自己的婚姻與歸宿,一個強烈的意念是「以後我絕不嫁給商人」。

商業家庭長大的我,渴望自己未來建立的家庭,能有多一點的家庭生活。「時間就是金錢」的殘酷事實中,我必須克服面對自幼養成的高消費習慣,並且努力重建自己對物質的慾望和需求。

婚後,我從「三把蔥一塊美金」開始改變自己對物質的價值判斷。婚前的我,是台灣促進銷費的忠實實踐家,「喜歡就買」、「自己賺也要給人賺」的消費環境,明明身上只帶一千五百元台幣,卻瀟灑地「簽爸爸的帳」買下標價三千元的衣裳。

婚後第一年,我總認為「丈夫愛我,就要買給我」。幾次不愉快的經驗,開始了我小小腦袋「平衡預算」的腦內革命。我常想,既然選擇了不當「悔叫夫婿覓封候」的怨婦,就當心志長大、思想成熟,過「量入為出」的生活,不能再像婚前那樣,只知道買買買。

身為家庭主婦,我需要在一份收入中處理心理平衡和經濟平衡。廿五年來,我逐漸意識到婚前的我,真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小女孩。正如大哥有次直言,我是一個「料妹阿仔」(台語「敗家子」),我也默認了。

「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弗5:15) 婚姻生活裡,我常自我審視慾望平衡,並且學會了在「簡樸」與「豐裕」之間作智慧的取捨。心理平衡帶動思想平衡,一旦經濟平衡了,夫妻感情也跟著平衡。

奇妙的是,每次讀到「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8)我的心立即自動平衡;就像古諺所說「知足常樂」。「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保羅這一席話,靠著主的恩助,成為我信仰靈程之標的。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