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VS耶路撒冷

蘇格拉底與耶穌基督,人神之別。未識之神與啟示之神,假真立判。

希臘和希伯來是有悠久歷史的兩大民族。他們對世界文明,特別是西方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希臘的名城是雅典,希伯來人的宗教政治中心是耶路撒冷,故他們可以分別以雅典和耶路撒冷作代表。事實上,著名的俄羅斯思想家和文學批評家列夫舍斯妥夫君(Lev Shestov)於1938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書名就叫《雅典與耶路撒冷》。

今天,雅典與耶路撒冷的名字常在電視報章上出現。這是因為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04年8月在雅典舉行。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都會注目雅典。至於耶路撒冷,也因猶太人(希伯來人)與阿拉伯人之爭鬧而製造出不少頭條新聞。此時把二者相提並論,作一比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時局,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對人生作出正確的抉擇。

蘇格拉底VS耶穌基督
古代的希臘人喜愛思想,樂於尋求智慧,故出現了不少大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最為人共知的有蘇格拉底、柏拉圖、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等人。亞里斯多德不在希臘出生,但卻來到雅典,在柏拉圖創辦的學校受教。至於希伯來人,則基本上是虔誠信神的民族。別的民族多是泛神論者,他們卻相信祇有一位真神,而他們則是神的特別選民。他們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耶穌、約翰、保羅等人。

由於蘇格拉底是希臘哲學的鼻祖,耶穌是基督徒所信奉的救主,筆者將二人作一簡單的比較如下:

二人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方他們都沒有撰寫任何文章書籍。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寫了很多本《對話錄》,我們從中纔知道蘇格拉底的生平和思想,耶穌的言行則主要記錄在祂的門徒所撰寫的四本福音書內。二人都喜歡與人交談,持守真理,不向惡勢力低頭。最後二人都被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但二人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他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博學多聞的「智者」。只稱自己為哲學家。philo-sopher 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

他不能解答人們提出來的問題,反倒提出更多的問題來讓人思考,「為要生產知識的人作接生婆」。耶穌卻說了一句震撼世界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的話就是生命之道,充滿權能。祂從來不說模稜兩可的話。祂的話如暮鼓晨鐘,指引人找到人生的方向;祂的話如清晨甘露,讓人得到滋潤飽足。

蘇格拉底是仁人,被迫飲鳩自盡。但耶穌卻是在遭受痛苦凌辱之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血流盡而死。保羅在羅馬書第五章7-8節把二者之死的不同之處說得很清楚:「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蘇格拉底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基托(Crito),我尚欠健康之神Asclepius一隻公雞,請記得替我償還。」表明他是一個守信用的人。耶穌死前則勝利的歡呼:「成了!」祂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神差派祂救贖世人的計劃。然後說了臨終最後一句話:「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他的肉身雖死,靈魂卻歸回慈父的懷裡,這是甜美的安息。

當然,最大的分別是蘇格拉底被永遠埋在墳墓裡,但耶穌死後三天卻復活了。今天全世界的人都特別在復活節慶祝紀念耶穌的復活。

理想國VS啟示錄
柏拉圖寫了本《理想國》,描述虛構之理想國度的書。無獨有偶的是,耶穌的門徒約翰也寫了一卷描述未來國度的書《啟示錄》。把二者作一比較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理想國》一書內有個著名的「洞穴寓言」。作者要藉這個故事,說明哲學家要從眼見的影像出發,追尋自然界中所有影像背後的真實概念。

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有三種能力:理性、意志和慾望。它們分別屬於人體的三個部份:頭、胸和腹。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氣,慾望則必須加以控制。祇有這三部份協調運作,才能達到「和諧」的境界。

在一個理想的國家內,也應類似人體的結構,由統治者、戰士與工匠三部份組成。國家要上軌道,必須由理性來統治,就像人要接受頭的掌管一樣,社會需要由哲學家來治理,故他的理想國是一個極權國家。在這國家裡統治者和戰士都不能享受家庭生活,不允許擁有私人財產。同時政府要負起養育兒童的責任。

約翰在啟示錄的開始,就清楚表明他要記下的並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度,而是耶穌基督給他的啟示,要他把將要成就的事記載下來。《啟示錄》預言世界將會有戰爭、瘟疫、饑荒、地震等災難。但災難將會過去,被稱為「新耶路撒冷」的完美國度將會從天而降。那是個聖潔、公義、和平的國度。在那裡再沒有痛苦、眼淚和死亡。它之可以實現是因為撒但已被捆鎖,罪惡已被消除,居民有新的生命,全能的神親自來治理這個國度。

柏拉圖的「理想國」並不理想,早已趕不上時代的進展,也沒有人希望它會實現。而神藉約翰所啟示的「新耶路撒冷」卻是一個完美的國度,必能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未識之神VS啟示之神
古代的雅典人在平原發展時,也在名為高城(Acropolis)的山上建造城堡和廟宇。在那裡有一座世界最大的巴特農神(Parthenon)廟宇。它是為了崇奉雅典的保護女神雅典娜而被建造。廟內有一尊十二公尺高的雅典娜雕像。在高城附近則有一個名為亞略巴古的小山丘,它是古代雅典的高等法院。

柏拉圖去世後約四百年,使徒保羅來到此地,看見雅典城廟宇林立,到處都是偶像,便心裡焦急。他看見一座受人膜拜之偶像壇前,寫著「未識之神」,知道雅典人有敬虔之心,卻拜錯了對象,像他自己未相信耶穌前那樣愚昧無知。便對他們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4-28)

人是被造的,不能憑自己的思想、智慧來認識造物主,除非祂先啟示自己給人認識。神藉聖經、特別是耶穌基督把祂自己啟示給我們。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章22-23節就說出了理性和啟示的分別:「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金牌VS冠冕
希臘人喜愛運動,古時已有運動比賽在四地舉行,其中之一即奧林匹克。近代第一屆奧運於1896年在雅典舉行。從1904年開始,在比賽項目中得到第一、二、三名者分別獲得金牌、銀牌和銅牌。運動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苦練,最終的目的是要獲得金牌,光宗耀組。

保羅說到基督徒也像運動員一樣,準備從神那裡領取榮耀的冠冕為獎賞。金牌與冠冕雖然同是獎賞,卻有極大的不同。想得金牌首先要有先天的運動潛能,然後要苦練、過關斬將才有出賽的資格。屆時若敗北則可能功虧一簣,空手而回,因為祇有一人能得金牌。

至於榮耀的冠冕,只要信靠耶穌,忠心服事祂,盼望他的再來,就可以得到。保羅臨終前便確知他一定能得獎賞:「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8)此外,金牌不能永存,神所賜的冠冕卻是永不朽壞且有永恆的價值。

許多人像希臘人一樣,追求頭腦的知識和身體的健康,對未來憧憬著烏托邦的實現。但由於完全依靠理性,故不認識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

當日耶穌在耶路撒冷時曾有幾個希臘人特別來找耶穌尋求真理。何不學效他們的好榜樣呢?耶穌應許說:「凡尋找的必尋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