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洋 (2007徵文比賽第二名)

出國,有點像亞伯拉罕離開本家;定居,有點像進入迦南應許美地。

大凡僑居海外的,人人都有一個出國的故事,我也不例外。掰著指頭算起來,到今年年初,我背井離鄉已逾十四個年頭了,可是「下西洋」前的那些計劃籌措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恍若昨日。

老實說,我並不是那種一心奔出國的狂熱分子,自小是受儒家「父母在,不遠遊」思想的影響。以後「紅旗漫捲西風」,閉關自守,人人害怕「叛國投敵」的罪嫌,更絕了此欲。至改革開放,我得以有緣高考,入了醫科大學,始見有先行者不重主課,全力攻略外語,志在留學的。我則堅持著「莫為良相,便作良醫」的古訓,不為所動。

畢業留校任教以後,更多的後來人「不務正業」,專啃英文,去投考什麼EPT、托福、GRE啥的,「曲線出國」。我仍志向著妙手回春的「白衣天使」,旨在承繼老父的衣缽。

為了兩間房
直到念完了研究生之後數載,都升任教授職位了,我與身為主治醫師的老婆及孩子三人,仍蟄居在大雜院裏筒子樓頂的一間十二平米的陋舍中,斗室冬天進風,夏天漏雨,我望房興嘆。僧多粥少、論資排輩,這現實、體制何時才能改善?固守「本土」的念頭這才鬆動,我改變了初衷,考慮出洋一途,試試自我「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去。其實我哪裏敢奢望住什麼大房子,只要有個兩室一廳的「小套二」便滿足了,可就是這最簡單的要求、最基本的願望,也遙遙無期、高不可攀,迫不得已只好出走了。

遺憾的是,此舉已為時較晚矣,「知更鳥」先出林、天高任飛的「大好形勢」早過了,出國潮已忒洶湧澎湃成狂瀾了。而且,很多人家都有親戚在「外頭」,哪怕是在第三世界的蕞爾小國,一提來臉上都放「光」,得意展揚。即便是如此情勢,全家還是力挺我的「革命行動」,尤其是將獨自帶著幼女過活的妻子最「忍痛割愛」。

不過,已非「革命小將」了的我,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撇家捨業、孤立無援、隻身深入列強「敵後」,不啻登上另個星球,如果不是「特別能戰鬥」的話,很難適應、生存下去。況且自個又不是那種「好勇鬥狠」、喜歡冒險、闖蕩之輩,就是跟姐弟們相比,也不恁抗造、經摔打。可是陰差陽錯的,「摟草打兔子」,為家裏留學爭「光」的重任,偏偏就這麼「歷史地」落到我這老大不小、懦弱守成者的肩上了。

既然動了念,就付諸行動吧。我首先求老爸搜尋、聯絡一下他的海外關係網,把希望寄託在「朝中有人」牽線、擔保,走個捷徑上。可惜,他僅僅風聞有當年去臺灣、再轉赴美國的舊同窗,早無書信往來了,八竿子打不著呀。

後來,他有個去芝加哥開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便答應我在面晤校友時順談此事。我滿心盼望,眼巴巴地等著「勝利的消息」。不料空歡喜一場,事並沒成。倒不是老同學拒絕了,而是極要面子的老爺子覺得四十多年未見了,兀提此事,張不開口,幾番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聞訊後我的失望、沮喪之情可想而知。

知子莫如父,見我鬱鬱惆悵的樣子,老爸緩緩地說﹕「兒啊,你已經成人,出國的事我實在使不上勁了,你是有出息的,就自己往前闖吧,爸爸相信你。」
              
獨立方自強
就是這舉重若輕的一句話,讓我心頭一震,眼角竟倏地淌下了酸楚的淚,豁然意識到﹕爸爸和媽媽已經歷經了多少政治風暴,顛沛流離,生活困苦,把四個老人贍養送終﹔五個孩子拉扯成人,個個吃穿唸書,下鄉當兵,回城找工,結婚成家,怎是一個「很不容易」了得?為了這個家和子女,清高的他們曾無數次的折腰、求人,如今年老了,再也躬不下了,我怎能再去怪罪、壓彎他呢?

就是這深入淺出的一句話,讓我腦袋開竅,醍醐灌頂,猛醒過來,驀地憶起他曾「痛說」過的「革命家史」﹕十幾歲時就單獨離開齊魯,入川求學,抗戰勝利後考回山東大學醫學院,從此一路奮鬥,譽滿杏林,並衍生、養育了一大家子至今,艱難曲折,獨立自強。

反觀自己,在雙親的卵翼下輕鬆已過「而立」年,也不是沒一點「本事」,憑甚照樣像兒時,靠高堂給鋪排,倚著祖蔭好乘涼﹖早就該以他孤膽少年為榜樣,自個「闖天下」、「打江山」了。非但別再勞駕、麻煩二老,反要解頤添樂、排憂除難才是呵。

我不再難為父親了,卻牢牢地銘記他的話,它不啻為化了妝的美好祝福,也是寶貝無比的美麗預言,我把它「烙印在腦子裏,溶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從此寄期望於自身努力,獨立拓荒開路。

就靠著自己專業方面不斷取得的一些成績,以及陸續在美、英學術雜誌上發表的一些論著,我漸漸地與來函索取文章、探討的洋教授們建立了鴻雁聯繫,一來二往的,切磋討論得進入佳境,末了他們決定出資、邀請我前往做博士後,合作研究。於是,用不著考這試那的,也沒債臺高築,就這樣在一派「起點高喲」的嘖嘖聲中,我終於昂首挺胸,自費跨出了國門。

我也萬萬沒有想到,這一西出陽關,竟接連輾轉旅居了德、英、美、加四個國家,最後在安大略湖畔的多倫多紮下了營盤。花園洋房住上了不說,還添了一丁,多了個兒子,這在嚴奉獨生子女國策之祖居地同樣是不可能的。

一切似乎那麼的身不由己,卻又恁地自然蹊成。無意栽柳也好,命運註定也罷,反正那廂二老布滿皺紋的臉上早已綻開了笑靨,為兒子「走向世界」、在新大陸生根開花而欣慰﹔這廂我們提前一個世紀邁進了憧憬中的烏托邦,人也被更廣闊的天地礪煉得堅韌剛強、面目全新,「天翻地覆慨而慷」了。

聖經早啟示
去國數載之後,我走進了教會,逐漸接受了耶穌,成了基督徒。在開始讀《創世記》一書的時候,赫然發現,在造人之初階段,上帝就曉喻了,「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心中頓生「相見恨晚」的感覺﹕原來如此﹗儘管聖經這是在預表未來基督和教會的關係,是一個極大的奧秘(弗5:31)。

但就我個人借用它對人生的認知來說,卻是不得不「嘖嘖嘆服」。一個人必須在心理心態、經濟生活方面,不再仰賴上一輩〔離開父母〕,方能真正的獨立、成熟,負起應負的責任來,創業、守成,有所自己的作為。

接著讀下去,又發現神曾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更是「拍案驚奇」不已﹕竟然如此﹗固然這是耶和華揀選了他,作為成就日後對以色列及全人類救贖計劃的第一步,可借觀於我個人所走過的出國經歷而言,卻不免大大地「感同身受」。人只有「斷臍」、「掐奶」、開始「吃乾糧」了〔脫離固有的環境〕,才能逐漸長成,學步、健行,與「絕地逢生」之理有那麼點異曲同工。這些無不是為了一代人的好處哇。

雖然《舊約》撰寫於三千多年以前,早已時過境遷,世事亦滄海桑田﹔我別故土西遷的往事,也已如煙,不過,若不恁地貼切的對照起來,竟是那麼的巧合、雷同。人云「歷史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我的留洋前奏與足跡,恰恰體現出來了這一點,實在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傳3:15)

當然,我與亞伯拉罕不可同日而語,也不像他那樣蒙神的召喚,因為在下出國時並不認識上主﹔可正由於離家出洋、來到西域,我才找到了宇宙的真神,從而有幸成為了祂的兒女。數年間,神帶領我周遊歐美後,到加拿大承受地土,合家定居在這塊「最後的迦南地」,並賜我更多的產業,這是何等的奇妙,何等的恩典呵。足見當初我邁步出國,也是上帝冥冥中的安排。
             
移民真家鄉
老實說,若是日子過得好好的,誰願意撇下自己的骨肉親人、溫馨的家和所熟悉的天時地利人和,流落到一個人地兩生、語言不通的他邦,一切從零開始,重新謀生﹖幸好我們移居的地方,都不是未被開墾的荒原,而是早已開化發達、「流奶與蜜之地」,還是令人嚮往的。即便是這樣,挪地易土的艱辛與痛苦,仍是不言而喻、可想而知的。

我不知道來北美的越來越多的華人們,是不是每一個出國故事的背後,都像我一樣有著上帝的一番美意﹖或許有的已經彰顯,或許有的尚未兌現。一般當事者當時是極難明白的。不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至少移民們都有了更多的機會聽到福音,進到神的殿來了解、驗證上帝的原本旨意。當某一天得到重生再造的時候,便生頓悟,百感交集,感激涕零了。那就真的沒有白跋涉遷徙一回,那才叫真正的「移民」了,因為一併躋身進入了神的國度﹗

所以,得天獨厚、僑居異域的我們,應當分外珍惜這難得的出洋機會,它絕不是僅僅在物質生活上的提高,或是精神世界上的改善,以及子女有較好的學習環境,養老得以較好的社會制度保障等等,儘管我們最初皆是為了這些而起念、動身的。

更美的天家
在你置身此地、盡情地享受了這些以後,並不算完結。不要忘記,還有一個更大的祝福、更美好的永生,是我們來前所未曾想過的,所不曾看到的,卻若隱若現在這表觀一切的背後。不曉得您透視到了沒有,不知道你抓住了沒有,千萬別錯過喲。永恆在向你招手,上帝在向你呼喚,朝前再走一步,那可是海闊宇空、「新天新地」了,是人生的真歸宿,永遠寄托的家鄉,你可不要「買櫝還珠」、「暴殄天物」,錯失良機喲。

現如今,已過了「不惑」、近逼「知天命」的我,越發明白理解了《聖經》所云:「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哀3:27)道理,從而打心底裏益加感恩。上帝當初藉著我阿爸的口,訴說著這個他曉喻人類亙古不變的真理,並給我關掉了在國內的所有的門,藉著住房的事激動我離開本族、父家,從而開啟人生的新篇章﹔爸爸的那一番看似平常、亦非鏗鏘的話語,卻是一字千銖的金玉良言,擲(吾)心(中)有聲,至今仍在震撼,餘音繞耳,一直激勵著我在他鄉打拼、進取,不斷開創自己人生的美好未來。

我亦愈發體味明理,那部數千年前天父所默示留給人類的經書,至今仍然活著,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智慧,散發著蓬勃馨香的氣息,在時時刻刻對著我們說話,撥動著信他之人的心弦,自始至終地薰陶著人類,教訓、督責,使我們歸正,引導人學義,成為合祂心意的子民,一代又一代地成長,在世上彰顯祂的無比榮耀。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就藉著聖靈的帶領和澆灌,敬虔度過每一天的海外生活;傳揚上帝的大愛與福音;見證神的存在與大能作為。讓更多的人歸主,直到耶穌再來,齊齊進入天上的耶路撒冷的那日。

作品評論:
從不想出國,改變成神帶領出國,寫出轉折的美麗;從移民加拿大,聯想到躋身天國,寫出想像的美麗。

娓娓道來,如行雲流水地般敘述離家出洋前後的心路歷程。文中有樸實的個人奮鬥史、有溫馨的親人成全之愛;而天父慈繩愛索的牽引,亦散佈在字裡行間,讓人體會神賜福正直人的道路,全文充分展現了作者人格。文末對於「移民者」真摯的勸勉,亦深深激勵讀者的心。

幽默的文筆刻劃出生動的人物,堅韌的人性;深刻的思維整合了信仰與人生,讀後讓人心中充滿了無限溫暖與感恩。

每一個人的成長與轉變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其中包括了許多的高低起伏與轉折。因著父親的一句話、因著遠渡重洋,作者的生命產生了關鍵性的改變。回頭看時原來都是神的安排;清楚道出了什麼是生命中最大的祝福。

獲獎感言:                  
每瀏覽《飛揚》網站,輒為其豐富精采所感染。雖業餘愛好抓筆塗鴉,卻未曾萌投稿之念,生怕「以卵擊石」。直至那則「有獎徵文」啟事入得眼簾,才怦然心動,「醜媳婦」終於橫下心,斗膽試見「公婆」鐵面。

將自己信仰之旅速寫白描,嘔心瀝血出小文一篇,寄去後忐忑等著「命運」的宣判。左思這坐擁近八百萬人次點擊率的教界機構,人才薈萃,寫手如雲﹔右忖自個一介「布衣」信徒,經歷簡單、學淺識短,未免自不量力,但悔之已晚。

未料「幸運」倏臨,拙作竟銀榜題名,甚覺赧顏。然又深諳﹕是神來之靈感、潑墨,叫方格裏逶迤樸素平實的心路歷程,字裡行間訴說寸草對春暉的恩感。使水變酒的主若是肯,不成文的「豆腐干」就可以熠熠輝生、化平淡為醇芳,飄香主恩的沁脾甘甜。

重溫《離家出洋》,又一次感觸家父當初的寥寥數語,震撼我開啟了留洋、歸主的人生新篇。嗣後復將福音回傳,父母、岳父母及我的姊弟均接受了基督救恩,恰應了「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豈僅是一個「始料不及」了得﹖分明是奇妙的救主對在下闔家的特別恩惠與揀選。

巧事還值一書,獲悉得獎之際,適逢父親節期間,喜訊自然被我當作送給高堂的一件最好的精神禮物。越洋電話那端老人的高興與滿足、笑聲跟慨嘆,又教這端的孺子不由地揣摩、琢磨出另類感味﹕天父俯瞰子民與祂同工時的那種欣慰快樂,及聞聽天使和世人觀看基督徒「樣板戲」演出成功的誇讚,心境應該也是這般吧。

呵,不在於我們盡孝做得什麼,而在於去做了沒有﹔兒女的「順」,有時候比「孝」來得更加要緊,更討嚴慈喜歡。順服父神的旨意,兒孫必得祝福滿滿。儘管遊子距恩親很遠很遠,但親恩卻離我們恁近恁近,始終伴隨左右,成為孩兒的鞭策、力量、盾牌,直到見主面的那天。

此番徵文活動能獲評委的青睞、勖勉,不啻在催促新人進入基督精兵的歷練。誠惶誠恐之下,惟有以此作為新的起點,用聖經更好地裝備自己,「嚴陣以待」,靠著聖靈的運化,在看不見的文宣戰線,折衝拼搏,出手更犀利的投槍匕劍。使人復活的主若是肯,不成器的「走肉」罪身就能夠潔淨成聖、化腐朽為神奇,成為見證的標竿,將來得戴主頒的獎牌、冠冕。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