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磚,工人砌成房子。
一天一頁,法國大革命史必能寫成。
遇上不幸的「意外」,心血付之一炬,能再創第二次機會嗎?生意失敗、考試沒過,到哪裡尋找勇氣,再次衝刺?工作被炒魷魚,怎樣持樂觀態度,積極向前?計劃不能完成,何處尋覓轉機?
心血結晶付之一炬
我們可以從《法國大革命》的作者湯姆斯(Thomas Carlyle)身上找到靈感。當他一完成此鉅著後,很興奮地把厚厚的文稿交給他的好友約翰米爾,請他批評指正。數星期後,約翰米爾出現在湯姆斯的門口,臉色發白,聲音顫抖地告訴湯姆斯,一個僕人把《法國大革命》的文稿當起火的紙全燒掉了。
湯姆斯簡直不能接受這惡耗。然而在約翰米爾面前,他還要竭力控制憤怒與失望的情緒,以免他的好友陷入更大的痛苦。在好友離去以後,湯姆斯再也無法自持,陷入絕望的深淵裡。想不到一生的心血竟都付之一炬,一切都完了。
更糟糕的是湯姆斯以為書已經完成了,筆記也不再需要,所以已把它扔了。如今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
砌磚的啟示
晚上輾轉難眠,白天則茫茫然地遊蕩街頭。委靡的湯姆斯無奈地反芻著絕望的滋味。一天,他看到一個磚頭工人在砌房子,這個磚頭工人正一次一磚的,非常慢地在建房子。這時一個念頭突然掠過腦海:「如果一天一頁,法國大革命史不就像砌磚一樣,可以再完成嗎?」這正是湯姆斯在最黑暗的時候所需要的。是的,一字一字,一頁一頁,法國大革命史可再重頭開始。
在日記裡,湯姆斯寫著:「我彷彿感覺是那在天上看不見的偉大老師,看到我的首稿,就對我說,不,孩子,你必須寫得更好!」
於是湯姆斯重拾信心與勇氣,重新執筆,完成了現今我們所看到,舉世公認最好的法國大革命史。
當危機或困難來臨時,許多人會急於尋找「代罪羔羊」,把問題歸罪於工作、環境、上司、朋友、 家人等等。
英文裡的「代罪羔羊」是出自於聖經。原來的意思是當以色列人犯了罪時,帶公山羊到祭司那裡,祭司把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愆,把罪歸在羊的頭上。然後把羊送到曠野去,這羊要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帶到無人之地。
然而「代罪羔羊」卻不能帶走危機和困難,也帶不走生命中免不了的責任、掙扎、冒險、疾病、貧窮和孤獨。
把問題歸於「代罪羔羊」,隨之而來的多半是抱怨、恐懼和疑慮。這種習慣一旦形成,人即使處在康泰、順利之境,也不免感覺惴惴不安,因為心裡憂慮不知何時會有不測風雲,惡運臨頭。
重拾信心與勇氣
處在危機中,所需要的不是抱怨,也不是怪罪環境。而是堅信有一位掌管萬有的神,宇宙的一切是有目的、有計畫、有順序的。
這樣的信念引發出來的,就是對人生的意義,充滿了十足的信心;對生命的美好,有十足的把握,而有信心和勇氣來面對黑暗困難。
在危機中神藉著「砌磚工人」,賜給湯姆斯信心與勇氣。湯姆斯沒有怪罪他的朋友,心中正好有空間,接受神藉砌磚工人所帶給他的啟示,結果化危機為祝福,完成了曠世鉅著《法國大革命》。
華盛頓格蘭登 (Washington Gladden) 說得好:
「在最黑暗的夜晚,當星光都熄滅時,用勇氣戰勝恐懼,用信心克服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