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中國父母們對兒女能否進入一所理想大學都非常的關心,也願意為兒女在各方面協助兒女。然而在財務上的預備還算單純,對許多父母來說,比較困難的,也是他們更關心的是,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保護傘,進入大學後,是否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另一方面,在面對校園生活中的酗酒問題、異性交友與性行為、派對與吸毒、後現代「真理是相對的」的人生價值觀等等,兒女有能力做正確的判斷與處理嗎?
有些觀念與習慣的確是需要從小培養,然而若你的孩子在明年秋天即將進入大學,在未來的半年到九個月中,不妨在下面幾件事上與孩子做些溝通與討論,若發現有任何需要調整的地方,至少還有約半年的時間可以做些努力。
一‧規劃能力的培養
雖然高中階段的孩子已大致具備成人的思考能力,但是他們卻仍然是活在有限的人生經驗裏,在某些事情上到底要花多少功夫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並不清楚。
課業方面:
每個高中的要求水準都不相同,若高中本身要求不嚴,孩子進入大學後(特別是學季制的大學,像加州大學系統),往往拿捏不住得花多少時間唸書,什麼時候該開始準備期中考才來得及等等。有許多孩子在高中時成績非常亮麗,但一進入大學卻發現別人準備一個小時就可以的考試,自己可能三個小時才夠,類似這樣的事比比皆是,父母若能在孩子進入大學之前與孩子溝通,若這樣的情況真正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不需要覺得自卑,而自暴自棄,只要重新評估,恰當地分配時間準備課業,有必要時找助教或尋求其他相關的協助,問題自然就能解決。
飲食健康:
平衡的飲食,身體的健康,是享受大學生活的必要條件。進入大學前建立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習慣。最近有些高中完全取消含糖飲料(soft drink)校園中販賣,許多老師即刻發覺學習效果明顯的改善。這些事實必須讓孩子知道,並且對基本上已趨發育「成熟」的孩子說明,什麼是對他們現在更合適的飲食習慣。
娛樂與交友:
從我目前都在大學就讀的三個孩子口中得知,他們有些同學天天沉溺於電腦遊戲,不但荒廢學業,而且也沒有正常的社交活動。孩子的交友與娛樂習性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可以看出,父母應當鼓勵孩子在申請完學校後,多參與一些社交活動,培養一些不同的娛樂方式與嗜好。
二‧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與孩子交談是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力最有效的方法。
(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 6:7)
培養兒女有正確的價值觀,並且能分辨是非對錯,父母親本身能以身作則是第一個有效的方法,其次就是交談討論。常和孩子就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討論不同的做法會有些什麼不同的後果。討論不一定馬上要有什共識或結論,而是在討論的過程,培養孩子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譬如,孩子提及同學們參加不同的社區服務,有的是去醫院做義工,有的是去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補習功課,可是自己似乎並沒興趣,但同學都說這些社區服務對申請大學很有幫助,自己該怎麼辦?父母可以就這個話題
1. 和孩子討論,鼓勵孩子儘量說出他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2. 讓孩子做決定或選擇自己的做法
3. 事後檢討
三‧自(我控)制的能力
進入大學後,面對各式各樣美好的事物,好玩的東西,自己到底該不該花這些錢,該不該花這些時間在哪些事上,自我控制,延緩滿足是一個必須學會的功課。是否能自我控制,除了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之外,結交益友是另一個孩子在大學中必須學會的功課。
四‧結交益友
「歸屬感」是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大學中所參與的團體基本上就是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的地方,因此如何選擇一個歸屬的團體幾乎是首要之務。父母不妨提供孩子一些結交益友的建議:
1. 瞭解自己的弱點,尋找可以互補互助的朋友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箴 18:24)
「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箴 27:9)
中國人所謂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等等建議。
2. 若能預先選擇大學的室友,可以透過同學之間的打聽或在學校寄來住宿通知時,在申請表上註明自己選擇室友的一些好惡。大部份的學校都會願意配合學生的要求。
3. 進入大學之前,先打聽有些什麼校園中的基督徒團契
五‧父母本身成為孩子的良友
在上述事項上若要與孩子保持經常的溝通與連繫,父母在兒女心目的角色必須逐漸轉變成他們的朋友,在他們犯錯與無助時,仍給予他們尊重,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協助(而不是痛罵一頓後,介入兒女的生活替他們解決問題)。
無論你們過去的親子關係如何,孩子進入大學之前的這個階段是給予親子一個加強關係的最好時機。藉著各樣申請大學過程中的問題、需要,有智慧的父母必定會利用機會表達對兒女的愛與支持,為兒女進入大學前做最好的預備,面臨未來各樣挑戰。另一方面,相信在這未來的半年到九個月間,親子間的互動必會成為兒女最大的祝福,與你們彼此生命中一段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