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善性循環

避免惡性循環有方法,啟動善性循環有妙招。

從善性循環的角度來看教會現象,是個有趣的話題。你看,有的教會從十幾個人開始,只廿年時間成長為三萬多人的巨型教會。是什麼因素的組合,把教會的增長推進了善性循環?相反地,也有教會從赫赫有名的歷史舞台,一段時間後萎縮成幾十個人的小教會,偌大禮拜堂更襯托出將殘燈火的淒涼。是什麼綜合原因,將教會的境遇套進了惡性循環的陷阱?

循環模式的形成
從同一個角度來探索婚姻生活現象,也可以歸結到同樣的兩種結論:有的婚姻進入了善性循環,美化成鶼鰈情深。有些婚姻進入了惡性循環,退化成水火不容。是什麼因素的組合,將怨偶夫婦推入了惡性循環呢?

大體上他們的軌跡循著下列的模式發展──注意力集中在你如何虧欠我的需要,箭頭指向對方。心態都是抱怨討債。使用的武器是冷漠與威脅。目標是企圖改變對方來符合我的理想。敏感度集中在批評對方短處。這種「你對我壞,我就對你壞」的態度,是一種情緒化的反應,引發對方更多防衛性的心理機制,產生對抗,僵化了關係,進入了惡性循環。

至於鶼鰈情深夫婦嘛,注意力集中在我怎樣可以滿足你的需要,盡我一份力量。心態是感恩,謝謝你為我所作的一切犧牲。在衝突中使用的方法是溝通、舒解。目標是努力改變自己,來符合你的理想,希望我的努力能感化你的努力,敏感度集中在欣賞對方長處。這種「
你對我壞,我仍對你好」的態度,是一種建設性的反應,引發更多創意性的方案,產生合作,美化了關係,進入了善性循環。

愈服事愈老練
聖經用了另一種巧妙的語言,來描寫上述的生活現象:「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這是善性循環;「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25:29) 這是惡性循環。這節聖經是主耶穌基督為祂所講「五千、二千、一千銀子」之比喻所作的結論。路加福音19:26也出現了雷同的經文。只是上文的比喻轉換成「一錠銀子賺取十錠、五錠及沒賺」的故事。這兩個比喻的主要信息是:信徒越是努力服事,開發恩賜,他會越來越老練,恩賜越來越顯明,機會越來越多,果子越結越美。反之,恩賜越不用,就越來越鈍化,機會越來越少。

比如寫文章,小學中學時代,每個人都曾靈感來時寫過一、二篇好文章。但後來工作忙碌,生活分心的事多,筆耕的心志閒置數十年,待六十歲時,想寫一篇文章,怎樣也寫不出幾個方塊字,那支筆已經生了,文思也發霉了。這就是惡性循環。

從心理的角度來了解,進入惡性循環者的心態,我們可以得著相當大的啟發。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不少邊緣人物,他們淪落成無技能的游民,大體是經過下列六個台階:
1.比較:我的才智不如別人,別人有五千,我只有一千。
2.自卑心理:低自我形象導致害怕嚐試的心理,把一千銀子埋在地下。
3.埋怨上帝:你是個殘忍不公平的神。(太25:24)
4.行為習慣:養成又惡又懶的習性。(太25:26)
5.創意枯竭:連把錢放進銀行取利的主意也想不出來。(太25:27)
6.人生結局:僅有一千也被收回,一生窮苦潦倒,進入惡性循環。

進入善性循環
至於一生殷勤努力,開發了潛能,貢獻了恩賜給上帝、人類,以致財務上得著適當報償的人,他們進入善性循環的模式,大體上走過下列七個台階:
1. 相信上帝:相信神愛我,天生我才必有用。
2. 健康自信:努力開發自己的潛能,建立了自我肯定。
3. 小事成功:在某個領域上做出成績,略有小成。
4. 衝破困難:即便遭遇困難,憑著對上帝的信心,堅持到底。
5. 優良習慣:養成又殷勤又積極的習性。
6. 創意泉湧:從所累積的經驗,匯集成創意、產品。
7. 美好人生:恩賜越用越多,小成功累積成大成功,榮神益人,進入善性循環。

聖經稱讚這種人是,「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 從小事上成功進到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

當然,善性循環與惡性循環的可能性,不只在個人成就與婚姻生活上適用,在公司企業和教會經營上也照樣適用。如何創造企業管理的善性循環,是普世企業執行長的渴求。似乎進入善性循環的企業,都懂得集結有利因素,組合成成長的誘因,單一因素不足以引動企業的善性循環。比如有點資本,卻沒有技術、產品規劃、經驗和管理、行銷的配合,不可能長成大企業。這就是為什麼中樂透獎的人,很少可能成為企業家。箴言13:11說:「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一般語言稱這種善性循環的效應叫「滾雪球」。冬季下雪時,你在山坡先做個小雪球,滾幾下,它會長成中雪球,再從山上下滾,它會滾成大雪球。政治上選戰的策略,設計的著眼點也在於如何形成滾雪球效應。在特定的政治氣氛中,某個議題最能引起選民的激情共鳴,以改革者、實踐者的姿態,開出更好的生活,更好經濟前景的支票,給選民一線希望,幾次造勢成功,就開始了滾雪球的效應,進入了善性循環。

如何引發教會成長的滾雪球效應,是每個教會工作者應當重視的議題。畢竟主耶穌基督命令我們,往普天下傳福音給萬民聽;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意一人沉淪。教會領袖的人力有限,只有動員所有信徒,人人參與大使命行動,福音普及萬民的理想才可以實現。而動員信徒投入福音行動,就是靠教會領袖懂得如何製造滾雪球效應的領導能力了。

滾雪球效應
當然,政治、社會的滾雪球手段,不見得每一個招式都符合基督教的倫理道德法則,我們不必抄襲政客的手腕。只須從聖經擷取善性循環的動力法則即可。主耶穌基督只工作三年半,卻成就了二千年的基督教信仰洪流。當時主的工作引動了滾雪球效應,主要的動力,大約有下列幾項因素:
1.神蹟醫病:主耶穌行神蹟醫好瞎子的眼,叫瘸腿的走路,死人復活,趕逐污鬼。這些大能 ,經過群眾口口相傳,很短時間內就燒遍加利利村莊,以致大批群眾扶老攜幼赴會,一方 面指望蒙醫治,一方面滿足好奇心。

2.揀選門徒:救主耶穌知道這些吃餅得飽的群眾是靠不住的,祂從群眾中挑選十二使徒,造 就他們的靈命,訓練他們傳福音的膽量及技能,把基督教薪火相傳的使命託付他們。

3.傳講真道:栽種天國真理在門徒心田,創造向天國真理認同的向心力、歸屬感、價值觀, 產生誠摯的委身與奉獻。

4.組織動員:祂把七十個門徒和十二個使徒組織起來,兩個兩個一組,差派他們出去實習, 從實戰經驗中經歷神的同在、聖靈的同工。

5.成全同工:給門徒權柄能力可以醫病趕鬼,給他們適當裝備,幫助他們一開始傳道,就有 個好的開始,賦予門徒能力,保證他們的事工成功的可能。

6.十架大愛:門徒有一天在各各他目睹神兒子,在十字架上捨身流血,救贖全人類的犧牲, 全然由衷地被主耶穌的大愛所征服,激蕩起完全的委身。

7.復活大能:十字架的犧牲若缺乏復活這最後一塊拼圖,就將淪落為一場悲劇。但復活的救 主一旦顯現,最後一塊拼圖到位,門徒頓悟福音的完整藍圖、門徒被聖靈充滿,靈火一旦 開始燒起,那滾雪球的力量就從耶路撒冷燒向撒瑪利亞,燒向安提阿,燒向居比路,燒向 歐洲。

8.使命託付:在橄欖山升天之前,主耶穌頒佈了大使命:「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 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這一條命令是福音熱誠今天仍然熊熊燃燒的動能來源。

我個人深信這些因素,是基督教的傳播滾雪球效應的主要動能來源。歷史上大復興的善性循環動力,主要也從這幾方面顯明出來。至於廿一世紀的教會,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社會文化中,引發福音廣傳的善性循環,還有待基督教領袖們的集體努力。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