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困難時,保持喜樂,轉危為機;與敵爭戰時,讚美為先,得勝之訣。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這句經文出自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是基督徒信心的表現,也是基督徒與眾不同之處。
當處境順利,或經歷神的拯救而脫離困境時,喜樂禱告謝恩不是難事;但在不順利,甚至危難中,還要喜樂謝恩,就不容易了,似乎也違反常理。然而經上的話都是讓我們得益處的,這句經文也不例外,如能體會力行,一定受益匪淺。
得寶
有一個人名叫羅吉斯,依靠打柴為生。他每天一早上山砍柴,然後下山變賣,日復一日,生活非常辛苦。有一次在山上砍柴時,他看到一塊石頭,在陽光下若隱若現地閃爍著光澤。他覺得相當希奇,就把石頭放在口袋裡,以後賣柴空閒時,就拿出來把玩。
有一天,大概是他的好運來了吧,一個懂珠寶的人剛好路過,瞧見這石頭,就要求讓他看看。仔細檢視半天後,他嘆口氣說,這是一個罕見的寶石,可惜當地沒有合適的珠寶工匠,要是能把這寶石帶到大都市去,經過專家琢磨,一定可以賣很好的價錢。
羅吉斯住的地方相當偏僻,距離都市非常遙遠,他又貧窮,沒有旅費。然而這些困難都無法攔住他,他變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旅費雖然還不夠,他還是滿懷希望的上路了。
一路上,他盡量省吃簡用,但最遠也只走了一半,就糧食告罄,錢也快用完了,無法繼續前行。他只好停留在一個主要交通要道經過的城市。看到車隊經過,他就求見車隊的領隊,請求帶他同行。他對領隊說,「我雖身無分文,但我有這個寶石,是值錢的東西。」領隊認為他是一個騙子,對他不理不睬。但有一天,一位領隊卻是識貨的人,他看到寶石眼睛一亮,對他說,「上車吧,你吃住可以欠著,等你賣了寶石後再付錢,但是如果你賣不出去,就要把它抵押給我。」
跟著車隊同行,待遇就好多了,吃住有人打點妥當,再沒有什麼要操心的。所以一路上他就高高興興的欣賞風景,只要想想變賣寶石以後,要怎麼享受這筆財富,他就喜上眉梢, 笑逐顏開。
失寶
幾天以後,車隊在一個小鎮落腳,晚上大家喝酒玩樂,羅吉斯酒興大發,喝得爛醉如泥。第二天糊里糊塗的上車,然後一直昏睡到中午,醒來才發現寶石不見了。他知道是自己不小心丟在昨天的旅店裡,但是現在趕回去,又是半天工夫,撿到的人不是把寶石藏起來,就是把它當普通石頭丟掉了。如果興師動眾的回去,要是找不到,領隊知道他把寶石丟了,那他欠的錢要怎麼辦?羅吉斯憂心忡忡,既懊惱,又後悔,無人能訴苦求助,不知如何是好。
最後,他冷靜下來,告訴自己憂愁也無濟於事,他應做的是勉強自己不再想寶石,而且還要像平常一樣,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所以羅吉斯照常欣賞風景,一樣喜樂,隨時笑口常開。領隊有空常常找他聊天,也沒發覺有什麼不對。有一次聊天中,領隊對他說,「我知道你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因此想請你幫個忙。我準備買一批貨,但是賣方如果知道我是買主,一定抬高價錢,其他的賣家也會跟著抬價,我就無法買到這批貨了。我想請你幫忙的是以你的名義出去買貨,你幫我買齊了貨,當我貨物脫手時,我會重重謝你的。」
羅吉斯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也很高興能幫上忙,就答應了。以後的幾天,他就忙著幫領隊買貨,把收購的貨,以他的名字,暫時放在倉庫裡。而領隊也沒閒著,四處奔波拜訪商家,以低價出價,確定物價不漲。有一天,領隊與商家討價還價,兩人因爭執變成動手,沒想到對方一時意外失手,結果領隊受傷死了。
領隊的貨就這樣變成是羅吉斯的。羅吉斯變賣所有的貨後,賺的錢竟比寶石還多,他因此成了一個富翁。
危與機
世事難料,天有不測風雲。可是不測風雲是「危」是「機」,卻在人一念之間。羅吉斯的故事,我們事後有先見之明,知道神沒有給羅吉斯寶石,因為寶石不久就丟了。也知道神實際要給羅吉斯的是那批貨,因為那批貨最後落到羅吉斯手裡。可是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麼羅吉斯能得到這批貨,原來關鍵在於羅吉斯常常「喜樂」。
神常藉著一個機會(寶石),要帶領我們進入另外一個更好的機會(貨)。只是我們在第一個機會時,常因抱怨,不能喜樂,結果喪失了第二個機會。
出埃及記記載,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要給他們流奶與蜜的迦南地(第二個機會)。但是進入迦南必須經過曠野(第一個機會),可惜以色列人在曠野怨聲載道,對神毫無信心,口口聲聲寧可回埃及當奴隸。結果那一代的以色列人,全部死在曠野,無法進入迦南。
曠野和迦南都是神的安排,是「危」是「機」,是「抱怨」是「喜樂」,卻是以色列人的選擇。出埃及記告訴我們,抱怨的結果,只會讓我們停留在第一個機會,喪失第二個更好的機會。所以帖撒羅尼迦前書說「要常常喜樂」。
一念之間的抉擇
羅吉斯能在困難時不抱怨也告訴我們喜樂是人的選擇,與外在環境無關。有一個朋友,身體檢查的結果發現患了癌症,不但自己深受打擊,全家也陷入愁雲慘霧中,任何安慰的話都無法幫助他們稍微好過一點。後來醫院發現檢查結果錯誤,他根本沒有癌症。一下子,全家又籠罩在極大的喜樂中。
然而外在實際的環境,包括他的健康與財富,在身體檢查前後沒有一絲一毫改變,他為什麼會喜樂呢?原因很簡單:與患癌症比起來,現況還勝於癌症。結果這不尋常的經歷改變了他的一生,以後遇到不如意的事,只要想到情況還可能更壞,他就知足、喜樂。對他而言,要抱怨或喜樂,不在於環境如何,而是他一念之間的抉擇。而他的選擇是──常常喜樂。
然而基督徒不僅要常常喜樂,還應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這裡的謝恩,與一般人在得到好處或幫忙後的感謝不同:謝恩並不僅是在神拯救我們離開困難後,才有感而發,稱謝感恩的;謝恩是在困難當頭,困難尚未解決時,就要感謝讚美神的。
大衛一生坎坷,常常被人追殺,即使當了以色列王,也是刀劍不離開他的家(撒下2:10)。可是大衛的詩篇,讚美感謝不斷,感恩之情溢於言表。最令人詫異的是大衛在急難中也感謝讚美神。
詩篇118:5大衛說,「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在急難中大衛怎麼求告神呢?大衛說,「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118:1-4) 比較大衛與在曠野的以色列人急難中的反應,以色列人是焦慮、急躁、抱怨,而大衛卻是以「稱謝」求告耶和華!同樣是困難,同樣是不如意,出埃及記是牢騷滿腹,詩篇卻是滿懷感恩,真是天壤之別。大衛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的確不是偶然的。然而大衛為什麼要在急難中,而不是在蒙神拯救之後,感謝讚美神呢?
讚美為先
神創造了萬物,萬物都是因神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所以神本就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 (啟4:11)。然而,感謝讚美也是神的旨意,因為神在許多人類歷史上的工作都是以感謝讚美開始的。
雅各有十二個兒子,第四個兒子名字是猶大,猶大的意思是「讚美」(創29:35),而雅各就預言彌賽亞是出自猶大 (創49:10)。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與迦南人打仗,他們求問耶和華誰當首先上去攻擊迦南人,與他們爭戰?耶和華說:「猶大當先上去,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士1:1,2)
以色列人與便雅憫人打仗,到伯特利去求問神說:「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與便雅憫人爭戰呢?」答案也是一樣,耶和華說:「猶大當先上去。」(士20:18) 「猶大(讚美)當先上去」就是說凡事要以讚美為先,尤其是困難、爭戰之時。
因此,約沙法與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打仗,約沙法首先設立歌唱的人,頌讚耶和華,使他們穿上聖潔的禮服,走在軍前讚美耶和華說:「當稱謝耶和華,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讚美(猶大)先上去了,聖經說,就在他們唱歌讚美的時候,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把他們打敗了(代下20:21,22)。
所以,哈巴谷在絕望中,仍要作歌高唱「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8)。義人憑信心以讚美得勝,憑讚美因信而生,激昂奔放,扣人心弦,至今仍在人心中激盪迴響。我們以歷史借鏡,也要一樣,不論日子如何,不論困難多大,「猶大當先上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