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的故事

一個人名利雙收時,他會向人分享什麼?恐怕大多時候就是那些可以自驕驕人的光采和成就。李世敏醫生則不然,他人生的聚光燈是打在他如何在不可信賴的世間,尋找真愛與真我的崎嶇過程,以及他如何在其中找到那條真正的「生命線」,並循線找到他渴望已久的「真」與「愛」的發源地。

李世敏是位有口皆碑的小兒科醫生,執業於洛杉磯,目前也擔任全福會會長。說起他的今天,他總要你陪他一同走過從前。

苦澀中的成長

李世敏生長在台灣中部南投的鄉下,童年的記憶留下的多是苦澀,少有甜蜜。貧窮、孤單、絕望,這些日後才懂的名詞,對他早就是一種「生活」。

窮人的一線希望,在當時的台灣就是抓緊讀書升學的「生命線」,不放鬆任何一個環節。皇天不負苦心人,初中、高中的金榜題名,終於像根繩索,把力求上進的李世敏從南投的鄉下拉了出來,進入了繁華的台北。但這段看似成功,喜劇發展的過程,卻在年輕的他心中留下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深深烙痕。在台北求學的日子,他總是在溫飽的邊緣掙扎,環顧左右,他常嘆上蒼不公,幸福、歡樂向來只叩某些人家的大門。

這條升學的「救命線」,不久又繼續把好學勤奮的他帶到了美國。在進了南加大的醫學院後,心中總算鬆了一口氣,爬在「升學天梯」的頂端,此時的他終於覺得可以稍微開懷,一抒胸臆:我也有尊嚴了!但是很快他就察覺,伴隨這份尊嚴和一點驕傲而來的,不是平靜、快樂、滿足,而是空虛、怨恨,和似乎是施展報復後留下的挫敗和失落感。

生命的再思

1989年,順利完成學業,他開始當住院醫生,也就在這一年,困惑他已久,苦苦探詢有關自我的問題,漸漸有了答案。

那一年住院醫生的日子,極為辛苦。在一家市立醫院上班,每天進出其中的大多是社會的邊緣人,生活窮困,問題叢叢。對李世敏,這類的人他一點也不陌生,而對他更不陌生的是這些人的心態和感受——沒有自尊,沒人理會。醫院繁重的工作,使他筋疲力竭,每到下班時刻,就恨不得立刻插翅離去。

也就在這一刻,他開始注意到他身邊這一群不一樣的同事,他們一樣忙碌一天,可是卻不像他急急求去。他看見他們對待窮人就像對待富人,他們也給窮人笑容、耐心和尊重,還可以不吝嗇地付出下班後的時間。

這一小群人身上,這種只有「愛」可以描述的特質,深深吸引著李世敏的心。這份愛,也彷彿穿越了時空,撫摸在出自南投鄉下,那個窮苦,沒有自尊的孩子身上。這份真與愛的吸引,牽引出另外一條「生命線」,使他開始循線探索。

他首先找到了這群人每天中午必讀的一本書——聖經,又去尋訪了他們每週必去的地方——教會。一心一意,他只想探個究竟,一窺他們生命中「真」與「愛」的發源地。

生命不再一樣

漸漸地他也打開聖經,為自己的問題尋求幫助。去教會,從過來人的經驗中去學習。也漸漸地他愈去靠近神偉大真理的浩瀚海洋,他自憐、受傷的身影就愈渺小,而慢慢化為水滴,溶入大海之中。憤怒漸漸平息,苦毒悄悄淡去,他整個人就此鬆綁。此時的他,第一次嚐到生命中真實自我浮現的喜悅。他懂得可以被饒恕,而又可以去饒恕人,是人身上何等幸福的一種能力。不久,他受洗,加入教會,生命開始了另一程的追求。

試煉中的成長

成了基督徒,最可貴的不是凡事順邃,而是生命有了價值和航向,並在逆境中得以經歷神的同在和能力。

1992年,李世敏籌措了一筆不多的錢,開始了自己的診所。這一天的實現,對李世敏的意義,恐怕還不如對他父親來的大。這是他父親辛苦一生的期待,開業的這一刻,就是他「望子成龍」的一刻。

開張大吉的熱鬧很快就過去,來捧場,做體檢的親友也都跑完了龍套,接下來才是正戲要上場。起初的幾個月,不管怎麼宣傳廣告,上門的客人就是寥寥無幾。面對著門可羅雀的診所,李世敏心酸地想著,難道辛苦一輩子,至終只是一個沒有病人看的「醫生」?從小習慣孤獨的他,這時也愈發體會社交能力的重要,可是卻又苦於欲振乏力。

這是一個人盡頭的時刻,也是一個人膝頭最柔軟的時刻。他跪在神的面前,把這個自己解不開的大難題交給了神,而神也以所賜的平安回應他。此後,他學習信心中的等候。

神沒有忘記他。過了些日子,一天夜裡,藉著一位素不相識的婦產科醫生,應急求助,神為他開了一扇新的門。由於李世敏的醫術、醫德、以及一路對人生特別細膩的體會,加上神在他心中放下的恩慈、忍耐。往後,他的小病人就成了他最好的廣告,上門求診的病人源源不斷。

傳「真」的生命

執業多年,如今病人的數目,早已不是關懷的重點,隨著時空推移,人生的問題也會改變。對李世敏的人生,他最稀奇的是遇見創造生命的神,因為生命由祂而出,所以只有祂能定義,祂知道怎麼修補。在祂的裡面,找到真我,這個真我就不會再丟失。現在的他,除了看病,就是傳達這個真實的信息:「我的心沒有安息,直到我安息在你的懷裡。」(奧古斯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