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家庭
一個近十年來逐漸明顯的家庭趨勢是:美國的職業婦女放下工作,回家作全職母親的比例正在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發現工作所得扣除保姆費用、治裝、應酬、交通等開之後所剩無幾。
何況在一天打拼之後精疲力竭,到底有多少精力能剩下給孩子及配偶?工作的壓力把情緒都繃緊了,就算能有一起相處的時間也變得品質很低,無法發揮預期的親職效果,別說享受親子之情了。
洛杉磯時報05/2/10 A20版就提一個研究報告,指出母親在晚間與週末工作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與個性發展,特別是幼兒;另外,也有其他研究提到孩子因為無法與經常出差的父親有足夠的相處互動,當進入青少年期時,與其他同年齡年輕人相比,發展人際關係上有顯著的落後。
不能替代的角色
另外,有些家庭採取一人全力賺錢養家,一人全力撫育子女的「專業」做法。從數學上來說問題不大,但從子女需要上來看有很大缺陷。因為父母的角色基本上是不能代替、互換或是轉移的,遺憾的是,這樣的問題要到子女成長的後期才會顯露出來,通常為時已晚,追悔莫及。
所以,當談到如何工作與子女兼顧時,父母應當「各自」從自己工作的形態,與子女不同年齡階段的需要這兩方面同時考量,並隨時作調整。因此解決的方式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而是了解到輕重緩急之後,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達成,兼顧了短期的需要與長期的目標。
幼兒期:從出生到學前
這些考慮與計畫應當從準備懷孕時就開始,因著男女先天生理的不同,懷孕生產是女性的特權。自然地在這段期間,母親扮演的角色比較重,也就是說母親對嬰兒成長的影響比父親大。
由於醫學界逐漸肯定母親自己哺乳的好處,不少職業婦女請產假留在家中照顧幼兒的時間越來越長,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甚至辭去工作一直到孩子開始上學再重新找工作。若可行,父母一方全時間陪伴在子女身邊,是絕對值得的。
要是全時間工作的父母決定雇有媬姆,日間看顧幼兒自己下班後再接手,就要特別注意褓姆的選擇。(請參考本期──褓姆選擇需知一文)因為幼兒到學前是孩子塑造情緒與發展個性的基礎期,褓姆個人的情緒健康與否與互動態度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
兩不全也不美
最近有一種流行的做法,年輕的父母把新生的嬰兒帶回海外給爺爺奶奶帶。乍看之下是兩全其美,既可「無子拖累」,又可「孫娛高堂」;後遺症卻是三代「爺代父職」的角色錯亂,親職與管教上的差異造成日後相處上的摩擦,「爺爺奶奶是這樣說這麼作的,你要我聽你的,你更要聽他的」。
回美時,幼小子女必須面對不同語文的壓力與「半生不熟」的父母,這段期間的互動幾乎留白。這說明了為什麼許多父母無法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申命記經文中的: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等互動關係,不是隔海電話,或遙寄生日禮物能取代於萬一的)。
小學到初中
這段時間,孩子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學校,父母一方考慮家職(home-based business)、半職或兼職的工作是最佳選擇。要注意的是下午兩三點放學回家不會面對空屋(小學生單獨在家是違法的,美國各州規定不同,有的地方11歲以上就可以單獨在家。這就是有名的Latch key kids,孩子自己回家開門,許多青少年問題就是由此開始)。若父母一方實在因工作不能留在家中,就可選擇一所優良的課後輔導學校,他們會負責放學後接孩子到輔導地點,直到父母下班來接回家。
高中
許多父母以為孩子到了高中長得夠大了,單獨在家應該「不用擔心」了。錯了!加州州長阿諾(Arnold Schwarzenegger)在他自己的官方網站中提到:根據統計,大部分美國青少年的暴力、吸毒、幫派活動等就是在下午三點到六點之間發生的,警方稱這段時間為「危險時段」。
孩子們都知道這段時間是三不管的,學校與警方都很難插手,父母也不在家。血氣方剛、被荷爾蒙沖昏的頭的大孩子們就在家中為所欲為,許多少女懷孕也都是這時候在自家中發生的。
要防止這類問題,父母必須在平時與子女有好的互動,與他們探討避開「危險時段」試探與後果。我曾與兩個孩子談及高中生販毒的問題,他們的回答簡潔清楚:「只要你想買,十分鐘內就能拿到手,應有盡有。」還有同學會經常邀約,「放學到我家來party品酒,我老爸剛買了一些名貴的進口酒」等。知道他們在家中搞什麼會讓你舌頭半天縮不回去。
時間、體力、財力與彈性
第一,時間:子女需要與父母有足夠的優質互動(quality time),這個選擇可說是完全操在父母手中,孩子只能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安排。所以我們要再進一步問自己:「在時間上是否允許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與子女相處?」(讓子女感受到他是父母生命中的最愛)。
其次,要預留體力:「在體力精力上是否能讓子女得到自己的全心關注?」(子女得到的不是父母下班後、家務後的賸餘體力,通常所剩無幾,甚至是赤字)。
第三,經濟需要的評估:「在經濟上是否能提供子女短期內成長的需要?」(真的需要那份收入嗎?)如非必要,夫妻二人一份收入就夠用的話,專心撫育兒女是絕對值得的「投資」。
第四,變化彈性:上述三點如何在子女成長過程中改變與調整?(學習善用子女不同年齡需要不同、經濟需要不同的彈性)。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照顧與陪伴,大些的孩子就會需要較多的獨立空間與時間,同時大學學費的開支絕對比小學雜支要多得多了。好的工作策略與財務管理可以讓需要一無所缺。
父親們請注意
這個主題不單是提醒在職的母親們,父親們一樣要慎重地評估自己的工作對親子關係所帶來的衝擊。因為最近賓州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個稱職的父親對子女個性培養與成熟以及日後的人際關係有巨大的影響,遠超過過去的認知。
最重要的,讓我們來看看三千五百年前神給祂作父親子民的教導,聖經申命記6:7-9「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這段話可不是對母親說的。父母在子女「教養」的職分分工上,父親以「教」為主,母親以「養」為主。子女在年幼時,對母親有較多的倚賴,年齡越長父親的角色就越發重要(從出生開始就很重要)。
父親缺席
近年來許多討論父職的文獻與研究發現,過去半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父親們已經「專職」在家庭經濟的供應者的角色上,培育子女的責任大部分都落到了母親的肩膀上。
「父職留白」不只發生在單親母親的家庭中;在父母雙全的家庭中,父親的角色因著工作忙碌,體力耗盡的關係,已經讓子女逐漸習慣了父親「存」而「不在」的成長環境。社會學家發現,許多罪犯都是來自父親缺席的家庭之中,這讓作父親的不能不謹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結語
如何兼顧工作與兒女的答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夫妻雙方對養育兒女優先順序的了解,根據兒女不同年齡、不同需要所作出的判斷與決定。想一想,若是打算留給子女一筆財富,我們一定會及早教導他們了解金錢的價質與管理的方法;今天,神透過父母給了子女寶貴的一生,我們能不在他們成長之年盡竭己力,培育他們認識生命的意義與處世之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