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她手 帶他走

太空梭冉冉上升後,航空母艦如何穩重自信地繼續保持通訊及支援,有賴於事前的安裝保養、頻道對焦、模擬測試…種種預備動作。親子關係,是無法物化的人性互動關係;是兩代親密關係的關鍵因素。

社區服務
身為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為十二年基礎教育。在有限經費下,環境資源有賴家長和學生在物資上、時間上的投注。例如:牆壁的粉刷、洗手間瓷磚的鋪設、走道地毯的拆換、衣服書包掛鉤的裝釘…許多家庭默默攜手、參與、奉獻。

兒子十年級那年,學校打算全校電腦化,公開徵求自願義工。那些天,父子二人無論是在餐桌旁或是單槓下、騎單車、社區散步…總聽到他倆的「秘密計劃」。

有一晚,二人拿出紙張鉛筆將全盤的計劃書寫、研討、評估、計算…。蠢蠢欲動的心在「心動不如行動」的激盪下,爹地終於決定與校長商談。於是「父子二人小組」正式成立。

接著,父子與校長三人數次出外採購硬體設備。從開列清單至選購零件,父子並肩進行。

首先去華府大都會的電腦展採購,這些廠商大多樂意以郵購價格「薄利多銷」地現賣現賺。

購物者必須手握列印自電腦蒐集的品牌、機種、價位…「心中有了數才能與人談判」兒子也學會了孫子兵法的招數與精神。

父子同行
爹地下班後,趕到學校與放學後的兒子一同裝機、組機。倆人為電腦教室桌椅安排、螢光幕、主機與鍵盤位置擺放,共同策劃、同心協力。典型A型個性的爹地(主動、積極、勤快)碰上B型個性的兒子(被動、輕鬆、散漫),有時難免不悅地撞得滿頭包。

十月天的閣樓依舊熱的令人滿身大汗。兒子拉了會兒線路,決定一頭躲進冷氣開放的電腦房裡「摸魚」,害慘爹地獨自一人悶在頂著日頭的屋頂下幹苦差事。

良心發現後的兒子,總會在清理現場和收集垃圾上,努力貢獻年輕人用不完的體力。然而,珍貴的經驗是:父子同工同行,一同經歷程序、目標、人和、事成。

隔年,校長有機會親自拉線後,寫來email說:「我今天在流了四十分鐘的汗水後,終於受不了了,趕緊下來透氣…我終於明白,拉線的工作一點也不好玩,我想,這就是偉恩不喜歡拉線的原因吧。」

有薪階段
兒子與老爹有志一同,奔馳在電腦族的熱浪中。2000年暑假尋得一工作機會,平日在家中做網頁設計,一週一次與工作夥伴會面聚集。自此,兒子從「無產階級」晉升至「有薪階級」。

飲水思源,源者,非指父母也;真正的源頭是那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上帝。

如何作個金錢的管家?管理方式包括「奉獻」與「儲存」兩大方面。當存錢概念展開時,才發現「把多餘的錢存放在阿嬤這裡,長大了再給你。」的存錢觀念似乎有點過時了。銀行開戶先選無存款底額,以免回歸無薪階級後,每月枉付存款不足的罰繳手續費。

現階段的訓練工作是:培養兒女勤勉和負責的工作態度。

在工作危機出現時,兒子被人在電話的另一頭大吼大叫著,應對、處理工作上的人際問題,父母沉著地擔任幕後顧問角色,也是幫助子女成長過程的另類藝術。

開車階段
當兒子過十六歲生日後,「想要有張駕駛執照」的心開始浮動。先是爹地野外空地指揮駕駛,接著找著了駕駛訓練補習班(考駕照前需有執照駕駛教練,紙上談「車」和「實習開車」滿一定時數。)那些日子,兒子沒事就努力「壓馬路」。領取駕照後的孩子,向「大人」的目標又邁前了一步。

接下來挑戰爹娘的棘手事件是:「什麼時候,我可以單獨開車出門?」兒子蠢蠢欲動。

正如大多數的父母共同有的經驗:「帶老大的心情如同作Pan cake的心境。」戰戰兢兢數算著半生不熟的煎餅面上,到底浮現了幾個泡泡?有大有小,有的大如彈珠,有的小如豌豆;大的有兩個,小的算不算?七上八下、雙眼緊盯、困惑的心在右手煎鏟上不知所措。

多少個「父母的第一次」,心中總是密佈著惘然與困惑!

講明了「青年團契聚會」七至九點半是例外,平日一概以傍晚六時前歸營,為暫定標準。

要開車就得有汽車,父母的車借給兒女開,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汽車保險費的高低,基本上取決於駕駛人的開車態度與行動。一開始,大家講明:「汽車保險費由開車人負責。」那頭,兒子發動引擎後,雙手往方向盤一握,神情飛揚、充滿自信;這廂,爹娘除了禱告求主看顧保守外,乾焦急也是於事無補的。

孩子啊!「三不守則」不會錯:不超速、不飆車、不逞強。一年360美元的保險額,沒有理由漲價的!

持卡階段
在這信用卡滿天飛的國度,人手一卡,通行無阻。生性被動的兒子,收到生平第一張也是目前僅有的一張信用卡──Visa 時,高興地前前後後、正正反反、拍拍打打…又驚又喜地湊近眼珠、仔細瞧看,得意地從褲袋拿出皮夾,「很帥地」將它與駕駛執照並放排列。

頭一次的帳單來後,爹娘教他將帳單到期日減7至10天(若有國定假日,或遇週末增多)立個檔,開支票、信封右上角寫明寄出日、到期日。這時的心情與剛送他上小學一年級時,沒有兩樣。

第二次付款事件,媽咪至今想起,還會衝動地想「再罵」他一次:17塊錢的帳單差點被罰款25元手續費,只因自己疏於管理。

什麼「冤枉喔!」?

小心!賠錢還要挨罵的。

無形心卡
其實各家有各家帶孩子的標準與價值。真正的「信用卡制度」是無形的。當信用卡公司預估持卡人貸款額時,除了經濟財力的考量外,同時必須評估持卡人是否真誠地善盡自己的責任。信用好的客戶,信用卡公司便升漲你的使用額度;反之,你將遭受使用額被削減,甚至面臨取消的命運。

同理,孩子急切爭取「小大人」的自由時,培養孩子建立「無形心卡」是首要之事:「我兒,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兒女責任心與自制力的培養與表現,是身為父母「手握風箏線」收、放、拿、捏的標準。

屬靈偉人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的個人傳記中,以充滿感恩的心,回憶離家上大學的歲月。他提及母親以個人生命與對上帝的虔誠信仰,灌溉培育著他的屬靈氣質。透過倆人單獨相處、交談禱告的時光,引導他一生一世行在事奉上帝的道路上。

在一個沒有方寸的個人主義風潮下,「開明」(Open)與「信任」(Trust)已淪為「放縱姑息」、「推卸職責」之父母的代名詞。

情竇初開
十五、十六的青少年期,是容易衝動的時期。其間雖有50%荷爾蒙的作怪,然而,其餘的50%是心思意念──「試探」的問題。

兒子升上十一年級後,被女孩邀請參加她校的舞會(Homecoming)。同時,適逢「愛國者」(Patriot)電影上映。全家借回錄影帶一同觀賞,其中有一幕演出:

年輕的男孩在遇見美麗大方的女主角後,返歸軍營前對女孩的父親說:「我能不能與您的女兒有信件的交往?」慈詳的父親微笑地回答說:「是的,孩子,你可以與我女兒交往。」

值此同時,不遠處,女孩心裡七上八下,不知男孩在父母眼中的評價如何?得知父母的態度與應允後,高興地正式與男孩有信件的往來。

這種以美國建國初期,清教徒式的倫理道德為教育標準的家庭,在現今的世代中,幾乎已「絕版」了。

我相信中國文化中,也有類似尊重「那美麗的女孩是某某人家的女兒」的傳統。情竇初開的少女,理當受到父母的保護;與其交往的男仕,更有暫時守護的責任。

因此,舞會後不久,兒子放假日欲前往女孩學校(私立學校的假期有別於公立學校)給予「驚奇」(A surprise!)。作父母的在答應此一「沒啥意義」的行動前,(甚至表示反對的對峙情況下),以必須事前徵求對方父母的准許為前提,但兒子已能分辨父母也是在善盡保護他的責任。

「保護兒子」?
是的。性教育及性氾濫:由於列入公立學校教學課程中,青少年從十四、五歲就已接受性教育。老師教他們怎樣性交和進行同性戀的性行為。特別的同性戀性交技巧在「安全性行為」的掩飾下,跟避孕套的使用方法一樣,在學校裏教授。」同時,女權運動的興波助瀾──強調身體自主、情慾自主的極端主張下,化守勢為攻勢,並且學習模倣崇拜公眾人物希拉蕊(Hillary)倒追男生的精神。

因此,還得有勞父母諄諄教導女兒:矜持就是美;堅守純潔才是真聰明。教育兒子:自制是英雄;保守聖潔才是真智慧。

聰明的父母啊!面對孩子一生中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期,有什麼事務,比陪伴孩子,一同渡過風雨交加的青春風暴期,還來得重要呢?

學習「三放」
當第一代移民父母養育著ABC兒女(America Born Chinese),在擁有昔日中國傳統的價值與美德,同時又有西方文化衝擊的激盪與困惑中,必然經歷人生重要的「三放」轉捩點:

當襁褓中的娃兒,意識到自我存在的那一刻後,開始極力掙脫父母的雙臂,獨自學習翻滾爬行。爾後,扶著牆、撐著椅、倚著杆,半蹲半立、搖搖欲墜地叫人直冒冷汗…又在數度「自我腿力訓練」成功後,突然那天(至於是哪一天?世上有學問的科學家也算不出來)野心勃勃地踏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這階段的父母,必須認知實行「放手」的必要性。

當孩子全天上課在外8 小時,除了追求知識、開發智育外,並學習除了家人外,與師長同學們的人際互動。面對「靜巢期」的全職媽媽,這時必須學「放眼」的藝術。

家中有個忙於準備SAT、申請大學、預修學分、社區服務…的半大不小的孩子時,「在職訓練的父母」在體會「放心」的階段來臨前,許多的訓練培育工作,是刻不容緩的。

為人父母,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十八年的親子教育,隱然勾勒出中年及至耆老歲月的晚暮心境:「我一想到那孩子,心裡就擔心;總是煩得要死。」宛如舊約聖經中的祭司以利,因疏忽兒女的屬靈生命與人格教育,以致於痛苦地面對淒楚的晚年一般?

抑或是,「我一想到這孩子,心中便充滿喜悅、津津樂道。」正如李順長博士在他《系列講座卡帶──祝福你兒女的藝術》裡,頻頻敘述著他倆攜手栽培養育、業已成婚的兩位女兒。

「牽我手、伴我遊;領我行、帶我走。」這是每一位男孩女孩長大成人前,對父母的冀望與渴求。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