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正面的部份,忽視負面的角度,是人生自在的祕訣。
當我們看到甜甜圈時,腦海裡看中而想吃的當然是那圈圈的部份,而不是中央的空間。同樣的道理,面對週遭的人事物時,我們應當珍惜那正面而可貴的部份,不要定睛在那負面而晦暗的角落。這是《慈繩愛索》一篇關於「甜甜圈」的比喻,所帶給我的鮮明啟發。
前年12月中旬,外子和我受邀參加於比佛利山四季飯店的聖誕節晚宴,因為外子不能出席,邀請人建議我另請朋友作陪。首先我邀請到好友A,是顧及她的赴會比較不會影響到跟家人的團聚。後來我人在台灣時,她以越洋電話告訴我,她參加的爬山隊正好要在那一天,爬南加州唯一她尚未登過的山。我因而請她就近幫我邀請好友M,一起去參加聖誕節晚宴。
才過一會兒,A又來電說M不接受她的「代邀」,我立刻給M打電話,她只是淡淡地回說不能參加,我不明就裡、未曾多問,單純地就著她的建議,直接改邀另一位好友S。她當即答允我的邀請,後來我們順利地如期赴約。
等到我3月底回洛杉磯時,在電話中問候了M,她意興闌珊地告訴我,還在生我的氣。
我嚇了一跳,忙問她什麼緣故。她說:「難道妳都不知道?」「哎呀!真是出乎意料!怎麼會那麼嚴重呢?這一百多天以來,妳就這樣生我的氣,我又不知道,那未免太傷身體吧?」我立即誠懇地表白。
她說是我邀約時的方式和態度,傷了她的心而讓她耿耿於懷的。總而言之,我想到既然跟我有關,就應該儘快地處理,也願意尊重彼此認知的差異,所以就婉轉地道歉又安撫,終於說服她同意解開心結、釋放怨氣,化解那駕馭人心的負面情緒。
後來我參加的讀書會採用曾野綾子的《中年以後》作為讀本,在探討中年以後的心態時,我跟一位讀友Y談到這個經驗。她想知道是甚麼樣的力量,讓我在這種「認知不同」的情況下,願意委婉地為對方解開心結。
我先跟她分享「甜甜圈」的啟迪,也幫助我回顧自己成長的背景,因而慶幸地瞭解:由於母親忙於診治病人,無暇全心全意地照顧我,反而擴展了我的成長空間,讓我勇於嚐試與摸索;也學會了坦然自在地與人相處,這就是我的「甜甜圈」。
而且自從在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我從聖經的教導中,領悟到「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的道理,也就是說「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2)我從中深刻地體會到「愛人如己」(太22:39)的重要;覺得人際之間的互動,要能想得開、看得遠,體貼對方的感受;採納合適的建議;欣賞對方的「特質」;顧及彼此的立場;包容無心的錯誤;坦承自己的弱點,並將功勞歸給別人。我相信給予他人寬廣的空間,其實就是為自己保留著更多的自在。
當我回想起和M將近十八年的交往,覺得她是一位正直良善的好朋友,非常的誠懇和熱情。所以,我不但要用心去呵護這份情誼,更願意尊重她的想法和表達不滿的方式。最後,我以柔和而寬容的心態,化解了她的心結。
事實上,任何親密的關係都難免會遇到衝突,唯有坦誠地面對與妥善地處理,才能夠克服彼此的差異,進而化解嫌隙,恢復珍貴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