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子從地上被舉起

一個平凡木匠之子,引發本世紀的狂潮──聖愛千秋的故事。

由著名導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自行投資二千五百萬元,兼任導演和獨立發行的電影力作《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另有譯為《耶穌受難記》)於2月25日週三的聖儀日在全美上映。

影片上映時正值奧斯卡發獎前夕,但傳媒上最熱門的話題卻是《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令奧斯卡大感冷落,影片上映首日,票房達2660萬元。上映頭五日票房累計達1億1750萬元,比梅爾吉布森獲奧斯卡獎的影片“Braveheart”的票房總收入還多。影業界沒有一個人預測到影片會有如此輝煌的業績。它成為史上限制級影片票房第一的影片,僅次於《駭客任務第三集》。

由於前往觀看的觀眾人數增加,放映該影片的電影院從原來的2000間,增加51%,達到3034個。每個放映廳的平均收入為2萬3千元以上,創下獨立發行宗教主題影片的新記錄 。

《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在票房上的成功並不使影業人士意外,但如此厲害的轟動,卻令他們大感意外。

媒體的熱情追蹤
首映周盛況空前,可由以下事實看出﹕影片的預售票已超過一千萬,其中兩百萬是由教會團體購買的。

許多教會都組織會友在影片開映的第一天前去觀看。紐約的一間教會,甚至組織教會會友在十字架的引導下,步行到三哩路外的影院,集體觀看電影。

德州達拉斯的一間影院,在周二晚上午夜開始放映,並一天二十四小時地連續放映。加州好萊塢也有一家影院在周二午夜開始上映。

在上映前一周的周一晚,ABC電視台播出梅爾吉布森的訪談,收視人數達一千七百萬,創下了非體育類節目收視率的記錄。

在ABC電視台播出梅爾吉布森的訪談的第二天,《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的電影網站,訪問人數高達一千八百萬。

各種以影片為主題的出版物也十分暢銷。比如以影片為主題的小叢書,成為亞馬遜網站的十大暢銷書之一,而影片歌曲的CD銷售也排在亞馬遜CD銷售的第22位。

而在電影開映的前兩周,梅爾吉布森和電影《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成為美國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幾乎天天都有新聞、訪談上報,只要翻開這些天的大報如《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等,都可見相關的報導。

基督徒的熱情投入
早在一年前,不少平信徒就投入該片的宣傳工作,他們將收到的宣傳該片的電子郵件,轉送給他們所有認識的人,同時也向許多人介紹該部電影。

2月12日《洛杉磯時報》的體育版的首頁,有一篇專文,報導一位基督徒的賽車手,在他的賽車前蓋上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In Theaters 02,25,04(即《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將於2月25日在電影院上映)。

這部車子將於最近參加在佛羅里達舉行的一場重要比賽。幾乎所有的賽車的前蓋都印有廣告,但都是名牌商品,如Budweiser、Home Depot等等,通常這樣一幅廣告價格高達廿五萬之多。

但這位具有使命感的基督徒賽車手選擇了這種傳福音的方式。

無休止的爭議
這部充滿激情的藝術影片,從開始拍攝到向市場推展都伴隨著無休止的爭議,有潮水般的喝采,也有冷酷的批判。

對該片批判最嚴厲的是猶太人團體,他們認為該片會使人對猶太人產生負面的不良印象,從而助長社會上已有的反猶太主義思潮。他們甚至向梅爾吉布森施加壓力,要求他修改影片,不能讓猶太人的負面形象出現。

一個猶太人團體ADL(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的領袖,與天主教教廷的高級首長會面,要求天主教譴責這部電影,同時要求天主教教會要重新審查教會有關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教導。

天主教發現他們處境相當微妙。一方面他們不能改變聖經中的教導,認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與猶太人無關,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意見到事態的擴大。因此他們可能採取的方式是沉默。

比如教廷方面不尋常地向大家宣布,教皇並未為影片背書,原因是教皇不對藝術作品發表評論。

猶太人團體與教會爭執的焦點是﹕誰該對耶穌被殺負責?最新一期(2004年2月16日)的《新聞周刊》就以「誰殺害了耶穌」為主題文章。可見問題的爭議已超越過宗教、藝術的界限,進入了大眾生活中。

問題的最大癥結是猶太人並不承認新約聖經,當然他們也不願意看到像《耶穌生平最後時刻》這類的影片。

吉布森的膽識
許多電影業者認為,處於這股旋風中心的吉布森,可能會發現他未來的影藝生涯將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自從他拍攝完該片,就受到四周不停的指責,許多看過甚至沒有看過影片的人都對他諸多譴責,也受到各方面包括宗教和藝術方面而來的逼迫。在講求關係的影業界, 這不能說是一個負面因素。

吉布森指出一些人想通過激怒他,使他說出不妥當的話好給他定罪。他說他不理解這一切,但卻要忍耐下去,原諒這些人。

他說他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要宣傳上帝對罪人的救贖,宣傳耶穌愛仇敵的胸懷。他引用新約中耶穌有關愛仇敵的教導指出,要愛一切的人,儘管他們當中有人傷害了你,都一樣要為他們禱告,正如耶穌所做的一切。

許多人不得不佩服吉布森的膽識。

巨大的屬靈震撼
一位教會的敬拜同工這樣描述她的感受。當電影結束時,全場安靜到只聽到電影膠片倒片的沙沙聲。當她走向停車場時,她前面有一群青少年,他們一反常態,沒有喧嘩,個個沉默無語低頭走路。影片帶來的巨大屬靈震撼讓這群天真的青少年們認真去體會基督的愛。

這位在教會帶領會眾唱過無數次「十字架」聖詩的基督徒發現,她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地開口唱十字架和耶穌的詩歌,她已經不再一樣了。

大部分基督徒在觀看影片時,都流下了熱淚,甚至痛哭起來。許多傳道人在看完影片後,靈魂受到極大震撼而說不出話來。

一位牧師建議還沒有觀看影片的人,不要單獨一個人去看,千萬不要認為可以獨自承受從影片而來的屬靈震動。因為這不僅是一部電影,也是一場屬靈的經歷,任何一位受到靈魂上震撼的人,都不再可能回到從前的生活中。

一位基督教領袖如此評論﹕「我終其一生都在教導和解釋十字架所蘊涵的意義,我仔細研究過十字架的殘暴,但《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所展示的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殘酷,是我從未體驗過的。電影讓聖經活化在我的生命中,我體驗到了為從未體驗過的耶穌的人性,以往我只注意到耶穌的神性,看完影片後,我感到我不再一樣。」

通常,能帶來靈魂震憾的基督教電影,都不大可能成為引發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拍得十分符合聖經,不走世俗化的影片更是如此。

但是梅吉布森卻打破了這個框框,創造了一個奇蹟。無論是聖經學者、牧師、傳道人都認為他所拍的影片完全符合聖經的記載,但又具有其感染力,整個社會,甚至全世界都感覺到了這個感染力,耶穌的受難、上帝的救贖、基督的捨命。聖經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主流媒體天天報導,網站上爭執不斷,但沒有人否認這是有史以來,以耶穌為主題的最好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最獨到之處,在於梅爾吉布森能生動入微地刻劃出,耶穌生平的最後十二個小時所承受極大苦難的寫實景象。聖經中說,當人子耶穌被釘十字架,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跟從祂。此生動而具體地描寫耶穌受難之影片,比其它描述耶穌生平的電影更具福音傳播的力量,正好說明了基督教的這個奧秘,即道成肉身的人子耶穌,受苦、捨命成為人類的救贖。這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許多獻身於福音傳播的基督徒也從這影片得到啟發,再次認真思索,到底當用什麼方式來吸引人信耶穌。

回到聖經的呼聲
在這股由梅爾吉布森掀起的熱潮中,聖經再一次成為熱點,許多雜誌,報紙甚至發表專文,將聖經與影片情節對照,讓讀者明白影片中何處是從聖經而來,何處是導演的演繹。

一位基督徒建議看不懂影片的人回去查看聖經,而電影的字幕中,許多字幕就是直接引用自聖經。比如電影一開始的字幕就引自聖經以賽亞書53章5節。馬鞍山教會曾放映這部影片,而梅爾吉布森也親蒞會場觀看。放映結束後,他對觀眾說﹕「你已經看了電影,現在該回去讀聖經了。」

無論電影如何逼真、成功地描述耶穌的生平,也無法代替聖經。梅爾吉布森的建議無疑是十分中肯的,讓大家回到聖經來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