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初,在位於加州克萊蒙研究院舉行了一場「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參加會議的學者來自中美兩國部分高校的校長、教授。會中,一位美國學者對中國教育體制正在仿照美國而憂慮。
他認為美國公立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讀、不會寫,也不會算。而公立學校也沒有品德教育,這些學生到了職場,還得重新接受訓練。
這位學者的意見不一定對,但至少有一點是對的,即美國公立學校缺少品德教育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缺失。
華人家長都習慣於美國長大的小孩對來訪者不打招呼、不問好,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那家的孩子不是「叔叔好、阿姨好」的。許多華人家長對此還習以為常,並教育那些因此而大驚小怪者,「這是美國文化。」
不但是參加這次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們都認為這是美國文化中不好的部分,許多教育專家也認為這是必須在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教導的項目。
一個旨在學校中推展品德教育的「品德教育合作組織」,最近評選出十間品德教育的模範學校,其中一間座落在南加州。在這間學校裡,品德教育是一項課程,所教導的品德有﹕尊重、公平、負責、信任和價值觀等等。
這間學校的學生會對來訪者握手和問候致意;足球隊員尊重他們的對手,而不是像其它的足球隊員對對手惡言相向;高年級的學生會用大標語和早餐來迎接新生,而不是慣常所見的欺負新生。這一切美好的德行竟展現在美國的一所高中裡,讓許多家長感到耳目一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增設品德教育課程,全美至少有數百家學校已經有了品德教育課程。有十四個州(其中包括加州)是明文規定學校必須開設一定程度的品德教育課程。有更多的州也有意跟進,但由於經費不足,目前的進展並不大。
布希總統十分注重學校的品德教育,在他的推動下,聯邦政府已經向全美47州的學校系統發放了開設品德教育課程的經費。因此開設品德教育課程的州將會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和行政當局開始認識到,如果學生不願意成為一個好公民的話,教育工作就不算成功,而讓一個學生學習成為一個好公民的最佳途徑,就是讓他們上品德教育課,並接受品德方面的訓練。
促使教育工作者認真考慮開設品德教育的因素有二,一是近年來學校校園暴力事件不斷,二是各大公司的醜聞層出不窮,令人震驚。
1999年的科羅拉州的哥倫拜高中的槍擊案是一個觸發因素,教育當局認識到如果學生沒有被教育成能關心和尊重他人的品德,這種暴力事件幾乎是無法阻止的。而2001年後爆發的大公司高層主管的醜聞,更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認真思考他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品德教育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被廣泛接受。
各州各學區的品德教育並無統一的教材,也無統一的形成,有些是安插進現有的教材當中,有些則有專門的訓練課程。比如在美國歷史的教材中,安排一些道德問題的討論,這些討論題,有難有易,難如「杜魯門總統決定向日本投原子彈,到底是錯是對?」學生們通過討論這類道德兩難問題,來學習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更正規的課程有類似不同的品德,並要求學生學習各種品德的內容,在實踐中培養這些品德。有些老師還自行擬出實用的訓練課程,不但讓學生認識品德的內涵,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操練。
這些操練大部分與個人行為有關。比如為他人開門;當傷害到他人時,要說﹕「對不起」;要對父母說「我愛你們」等等。更進一步的還有各種禮貌的教育。比如古典音樂會中的禮儀;接待客人的態度等等。
雖然這些品德教育課程看上去僅僅是基本的禮儀教育,但考慮到美國公立教育中長期漠視個人的禮貌教育,以致形成社會視「沒有禮貌」為理所當然的現實,這種變化,其實已經是一種突破了。
聖經非常注重品德的建造,因為以信仰的眼光來看,成功不只是知識的提升或錢財的獲得,成功更在乎品德的整全,以及捨己、為神為人而活的人生態度。
下列重要經文可以管窺基督信仰對品德的注重──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愛心(彼後1:5-7)。又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加5:22-23)。這些美德家加上「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4 )等教訓,在在反映出敬神、律己、愛人的美德。聖經把神、己、人的三重關係,用信仰串通起來,即是它最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