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李順長

兒女的最佳成長環境

秩序與美麗的結果,從平衡與適量的沃土長出。 宇宙萬物的秩序和美麗,取決於兩股力量之間的微妙平衡。比如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為九千三百萬英哩,太近或太遠造成地表太熱或太冷,均不適合生物的存在。而這距離的維護端靠向心力和離心力的平衡。地球在繞日的橢圓形軌道上運轉時產生離心力,而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構成向心力,當離心力與向心力平衡時,秩序、美麗、生命於焉產生。 宇宙的平衡模式 放眼觀看萬千生命的多樣性,似乎也都默默地遵守正反兩股力量平衡的模式──比如一天有白日的活力與工作,也有晚上的寧靜與休息。生物世界有動物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也有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一個家庭有嚴父,也有慈母。地球有海洋,也有陸地。基督教信仰有西乃山的律法,也有加略山的恩典。 想來,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必須提供兩股力量平衡的家庭環境。健康的小孩需要認真讀書與休閒娛樂的平衡;既自信又謙卑的平衡;信任別人與謹防受騙的平衡;個人獨處與團體生活的平衡;信靠上帝帶領與負起自己責任的平衡;勇敢與溫柔的平衡。這些品德都是在親子關係的互動中,父母必須刻意經營的情境。 宇宙萬物的秩序和美麗,除了取決於平衡,還決定於另一個重要的因素──範圍。比如人體的最佳運作溫度在華氏98度上下;戰鬥機的爬升高度也有一定範圍;讀書時眼睛與書的距離在卅公分上下是最佳範圍。氧氣與氮氣在大氣層的濃度比為四比一,是生命運作的最佳範圍。(早產兒若在純氧的保溫箱中呼吸太久,會造成瞎眼。)孩童的學習情境,效率最高狀態也有一定範圍,挑戰太高易造成焦慮,挑戰太低又形成無聊。處在焦慮與無聊中,都無法有效學習。只有在挑戰與安全都處在最佳範圍內時,學習效率才能提升到最高。 健康的小孩在父母所提供的適當情境範圍中,才能發展出美麗的人格。比如父母的疼愛,越過一定的範圍,就變成溺愛。在溺愛情境中的孩子,比較可能以自我為中心(華人家庭的獨子,常有小皇帝的霸氣,在社會上適應不良)。比如父親的嚴格若超過一定的範圍,就變成冷酷。(出身軍旅的父親,少了一份柔情,親子關係比較疏離。)又如父母放鬆對兒女的管教,表面上好像是賦與兒女相當自由,但越過一定範圍,就變成放縱。(君不見多少美國家庭,養出不服約束的驕縱之子。) 平衡的美麗 培養美妙親子關係的第一個重要概念是平衡,聖經用了下列的語言來描寫平衡的美麗: 北風阿,興起;南風阿,吹來,吹在我的園內,使其中的香氣發出來。(歌4:16) 慈愛……公義,彼此相親。 (詩85:10)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傳7:18) 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一面是焦的,一面是生的,不平衡。) (何7:8) (使徒保羅牧養帖撒羅尼迦教會)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8)又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帖前2:11) 我保羅……向你們是勇敢的,如今藉基督的溫柔勸你們。(林後10:1) 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 為你的兒女經營下列平衡的情境──公義與慈愛的平衡;家規與恩典的平衡;無條件接納與鞭策他上進的平衡;仰望神祝福與我認真工作的平衡;可敬與可親的平衡──你兒女的人格必然健康美麗。 範圍的限定 培養美妙親子關係的第二個重要概念是範圍,聖經用了下列經文來記載範圍的適用性,表達過量與不足都會造成問題的微妙論點: 數量上範圍:蜜不可吃的過量,只可吃到適飽。(箴25:16) 隱私上的範圍:朋友再要好,說話、來往也有範圍,不可越界干涉隱私。(箴25:17) 爭論上的範圍:與人辯論,話題應集中在與當事人的論點差異,不可牽涉第三者。(箴25:9) 應用上的範圍:讀經或聽道應該用來勉勵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為自己讀經、聽道,而不是為別人。)(太23:4) 認知上的範圍:隱密的事屬耶和華,明顯的事屬乎我們。(申20:29) 健康與範圍密切相關的概念,可從下列兩件身體運作的原理得到佐證:腎上腺素分泌太少,身體無足夠力量應付危機;分泌過多,引發壓力荷爾蒙效應,身體免疫系統功能降低。在特定的時間與處境中,腎上腺素分泌適量是最好的。又如血液不能太酸,也不能太鹼,維持在7.3上下的弱鹼範圍,是身體功能的最佳狀態。 有了上述概念,讀者就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論點:培養兒女正面品質,應維持在適當的範圍內── 一.期望vs.過高的期望(Expectation vs. Over Expectation) 培養小孩適當的自我期許,那會形成他上進的動力,驅動他開發潛能,以致智力和體力維持在較高狀態。我們從沒聽說過,一個小孩子從小立志做清道夫,後來崛起成為省長。但我們聽說過,老虎伍茲期許自己成為高爾夫球大賽的冠軍得主,他練習了再練習,集中精神克服每一個難題,把球技磨練得像鬥牛士的劍一樣鋒利,至終贏得大賽冠軍。 父母期許小孩太低,他就照著所期許的來表現。父母說,「你學習緩慢,每天只能背五個單字。」這孩子真的就每天只背五個單字,即使他有背廿個單字的潛能,這潛能也會因自我期許降低而冬眠。因此用適當的期許來催化孩子的成長,是父母所能給孩子的最佳祝福。 但過高的期望,對兒女心理的殺傷力也很強。你指望他摘下天邊第一燦爛明星,在各行各業競爭劇烈的今天,萬一兒女無機會實現夢想,他會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這心理壓力任誰都承擔不起。難怪有人升上做中學校長時並不快樂,「我小時候夢想的是做大學校長。」難怪有人升任公司總裁時並不快樂,「我從小時候就想做總統。」 狄納和富吉達(Dirner and Fujita)在1995年研究人類的知足快樂,下結論說:「一個人的目標越是實際可行,就越可能對自己感覺美好。那些認為人生目標無法達成的人,對人生滿意快樂的可能性,只有一般人的十分之一。」(註:David Niven, The…
Read more

「五不四要」的教養原則

當我寫這篇文章,月曆上顯示的是三月十一日,離二月十四日我的師母離世榮歸天國約有一個月,我的身心靈逐漸從逆境中復原。從去年五月她發現癌症到今天,大約走過十個月艱辛歷程,協助我照顧師母的,是住在聖地雅哥的大女兒恩慈。 她扮演長達十個月的特別看護:醫院、送急診、連絡醫生、買藥、備餐、伺候進食、鋪床,她都善盡人子之責。有一天她自信地告訴我:「媽媽走了,我心裏沒有任何情結,沒有任何遺憾(regret)。」多麼美麗健康的心理狀態。 這種「沒有遺憾的心理狀態」是她用十個月的孝順贏得的。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肯花十個月照顧病重的母親,可以算是孝順了。 我仔細尋索個中原理,感悟到其運作,大概遵行下列模式──爸媽對她很好,親子間的情誼、信任、溝通處在極佳狀態,兒女心存感恩,甘願在父母困難的時刻,悉心付出照顧。(當然,有些人行善是源自高貴的動機,不一定與回報有關。) 從兒女出生到廿多歲獨立,我和師母大致上運用下列原則,來照顧兩個女兒,營造親子關係。從負面來說,我們盡量做到「不惹兒女生氣」。從正面來說,我們盡量做到「照顧兒女的自尊、安全、潛能開發、人格成長。」 以弗所書六章4節說:「你們作父(母)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經這樣吩咐我們,是因為父母享有錢財、體力、權柄各方面的巨大優勢。兒女在幼年時代,多半沒有力量反抗父母的濫權。父母情緒激動(謀生壓力這麼巨大,情緒有時起伏是必然的),偶爾會使用下列方法發洩情緒,不自覺地傷害了兒女── 1. 比較:「隔壁的王小華SAT考了1600分,你呢?」父母想的是激將法,刺激他努力。兒女感受到的卻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壓力。 2. 偏愛:「姊姊就不像你這麼多嘴。」父母很自然偏向貼心的那一個。尚未學會情感智慧的另一個只看見父母的偏心。 3. 輕視:「你真沒用,這麼簡單的事也做不來!」銳利的言語,刺透了兒女的心。 4. 遷怒:爸爸在辦公室受盡了委曲,還未學會察顏觀色的兒女就成了出氣筒。 5. 冷漠:老爸常想等事業有了基礎就多陪孩子,孩子所經驗到的是寂寞,乾脆到外頭混幫派。 聰明的父母總是盡力避免這些刀傷劍痕。 以弗所書六章4節又說:「你們作父母親的……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主的教訓就是聖經所教導的原理,聖經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父神照顧人類的四大需要,父母也要努力滿足兒女的四項基本需要。 1.自尊:用祝福的話語和行動的支持,來建造兒女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健康的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安全:用無條件的愛與接納,經營一個安全的情境,來培養兒女的安全感,和冒險的精神。 3.潛能:給她最好的機會接受教育,學習技能,充分開發潛能,一方面肯定了自己,一方面對社會作出貢獻,得著適當的財務報償。 4.人格:用基督教信仰來薰陶他們的道德觀、價值觀,來保障他們一生走在真善美的坦途上。 回想起來,兩個女兒對爸媽的孝順,大概和上述的「五不四要」有關。她們的四大需要得著滿足,心裡又沒有五大情結。從感激父母的心生發出孝順的行為。這樣的美境,我得感謝神教導我,遵行聖經的教訓,在親子關係上進入了善性循環。

卸下重擔 享受安息

每個基督徒都享有特權,可以將一生的重擔交託給神,享受聖經所應許的平安。免於憂慮、免於驚恐、免於害怕、免於絕望的自由,是神以金剛鑽之筆,刻劃在歷史長廊的應許: ●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約14:27) ● 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 ● 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賽43:5) ● 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太6:31, 32) ●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 ● 你所作的,要交託耶和華。(箴16:3) ●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詩55:22) 人生常有財務緊張的重擔,感情危機的衝擊,事業轉折的考驗,健康變化的困難,服事摩擦的壓力,幾乎沒有人可以逃過人生逆境的網羅。這些重擔常壓垮一個人的情緒承擔力,以致現代人患上焦慮症的也越來越多。 我們學會將重擔交託主,就可以常常維持喜樂,而不是天天唉聲嘆氣;就可以神清氣爽,而不是頭腦渾沌;就可以面對挑戰創意泉湧,而不是枯坐愁城;就可以化逆境為祝福,而不是消耗精力於無謂的煩惱。 卸下重擔的特權 這種將重擔卸給神的特權,主要是建立在基督教信仰的三大神學基礎上: 1.神是我們在天上的父(太6:9)。這一位慈愛的天父,為你我的一生已經做了最美的安排。地上的父親如何眷顧他的兒女,天上的父神也如何眷顧祂的兒女,無微不至。 2.神是全能的神(賽9:6)。父神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解決我們所遭遇的難題。我們的困難在全能的神面前必站立不住,祂從始至終永遠掌權。 3.神是我的牧者(詩23:1)。這位慈愛的牧者必然會引導我腳步,保護我安全,供應我需要。祂的杖祂的竿是我隨時的安慰。 對上帝這三重角色的確認,是我們安全感的根基。祂是父神、祂是全能的神、祂是我的好牧者。我們越是全心相信這三重關係是真,越是誠心敬愛這位真神,越是真心實踐這三項真理,就越能經歷出人意外的平安。 怎樣才能經歷全人卸下重擔的美境呢?神已應許願意承擔我們人生的重擔,因此如果一個信徒經驗不到卸下重擔的輕鬆,困難一定不在神那邊,而是在我們這邊。 享受安息的妙招 下面這幾個小小的招數,有助於整備我們的意識狀態卸下重擔,長享安息。 來到神面前禱告,常提說祂的聖名是慈愛的父神、全能的神、我的好牧者。題說神這三個聖名就是一再確認,基督徒信仰的三個要素,這信念自然沉澱進入潛意識中。 人生的每個重要抉擇都尋求神的引導。正如詩篇27:8說:「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確定每一步都是神的引導,增強了神必負我完全責任的信心,較容易把結果交託給神。 在做事的態度上,總是實踐「盡其在我,結果仰望主手」的心志。如果我們秉持:動機上為神的榮耀而作,方法上遵行聖經的法則,態度上獻出自己的最好,我們就有一種心安理得的特權。 4.內心相信神的智慧超越我的智慧,神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神的旨意高過我的旨意。因此當結果並不如所想望的,就比較容易做到卸下患得患失的重擔,交託給神。正如哈巴谷先知所寫:「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8) 5.在遭遇到逆境挫折時,盡量堅持相信「當神關一道門,神一定開另一道門」。相信「當神拿去次好的,神一定賜下最好的」。相信「苦難是神化妝的祝福」。面對損失,人類天然的反應是為此煩惱,常常自怨自艾。活在過去陰影下自責自棄的人,較難有迎向明天的勇氣和活力。卸下重擔的一個有效方法是,信靠真神,維持盼望,堅守樂觀的態度。 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來練習卸下重擔,以上五點小訣可以解答大部份難題。然而,神造人時賦與人類具有身心靈三度存在。單從靈性的角度入手,對有些人來說,未必能達到重擔完全卸除的美境。從神造物的原理來探索另二個角度的訣竅,使本文的討論更加周全。 散步可以使緊張疲憊的大腦得著休息更新。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在焦慮重壓的情況下,人腦處理情緒的部份鼓足力量,企圖舒解所面臨的難題。此部份的腦網路因外在刺激而過份活躍,甚難平靜下來。除了禱告信靠神之外,去到寧靜的社區公園,或是有山有海的僻靜之地,作一段時間的散步,一方面可以消解體內的過量腎上腺素,一方面可以促進大腦分泌安多酚,降低焦慮。若置身在花草森林的美景之中唱一首「天父必看顧我」,效果必然更加神奇。 7.結交一群好朋友,分享快樂、分擔重擔。好朋友的了解、代禱、支持,是降低焦慮的絕佳妙方。社交網絡活躍的人,免疫系統比較強壯,比較不會落入沮喪,比較可能東山再起。神在地上建立教會,要我們學習過肢體生活,真誠地彼此相愛。神的智慧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你們要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5:16)「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心裡重擔的卸除,除了使用交託給神的靈性方法之外,再加上幾個主內好友互相支持,雙管齊下,可說是天衣無縫了。平常多經營友情是蠻上算的投資。 去蕪存菁的熬煉 2006年6月開始,我陪師母走過6次治癌的化療過程,直到十一月全部療程結束。每三個禮拜血管打進白金粉藥劑(Texol),該藥劑有一種特殊功能,在細胞分裂繁殖過程的某個關鍵時刻,擊殺該細胞。頭髮細胞、胃的粘膜細胞、癌細胞及紅血球都會被殺滅。 在艱苦的過程中,師母仍能保持樂觀心情,將副作用減到最低,靠的就是本文所述,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她全時間服事神四十二年,堅信每一步路神都有最好美意,在任何處境她都能卸下重擔,享有安息。 當然,有些重擔是人自己惹來的。我們不能指望自己惹來的禍,每一次都要求神出面收拾殘局。比如一個人在財務投資上過份躁進,借大筆錢投資股票,在股市反轉時被套牢,有沒有可能只要禱告,將重擔卸給神,危機就得以化解?比如一個人眼見房地產增值迅速,鄰居投資房市只消幾個月,就賺進大把銀子,他也去借錢炒作房地產。不幸房市逆轉,幾棟房子降價求售都乏人問津,是否只要禱告神憐憫,嘴裡幾句話,將重擔卸給神,就可以轉危為安?即使是基督教團體,如果太樂觀地擴張服事範圍,以致面臨財務崩潰的壓力,有可能禱告交託,就化險為夷嗎? 神當然有可能行神蹟,但危機如果能使當事人學得智慧,能煉淨人的品格去蕪存菁,能迫使人反省個人的動機與做事的原則,有時神也會允許當事人在重擔下受熬煉,使所學習的功課能雕刻在人格深處。這種學習是在任何其他處境無法獲得的。這種熬煉是上帝更高的智慧所精心設計的。當事人若真能卸下重擔,進入平安,就會展現出另一種美麗的風範。

風浪中的寧靜

經常保持快樂的人,免疫系統比較強壯,身體比較健康,創意能力比較強,比較敢嘗試新的事物,人際關係比較好。盡量經營快樂的心情,益處多多。 可惜,憂慮是快樂的頭號殺手。人生重擔一壓心頭,焦慮、緊張、壓力、煩惱一罩上心房,就把快樂的天使驅逐心房外。我們的五官一察覺到周圍的人事物對我構成威脅,松果體受到刺激,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來應付眼前危機,心跳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給我們額外的精力作適當反應。此時,中腦被松果體所送出的大量緊張信號所挾持,大腦的腦前庭無法清晰思考,不可能有創意能力,也不可能有閒情逸致去嘗試新事物。更糟糕的是,長期的憂慮緊張,使大量腎上腺素在體內停留太久,降低了免疫系統的功能,損毀了健康。 可見,學會靠信仰的力量,將人生重擔卸下給神,是一項重要的操練。聖經應許天父必看顧祂的兒女,畢竟將重擔卸給神是我們基督徒的特權。 當我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生最大的重擔正壓在我心坎上。一月2日我打了911電話,叫了救護車,將師母送進了San Dimas Community Hospital。她因為呼吸困難,十幾天無法躺下睡覺。經醫生開了氣喘藥,幾天服用仍未見改善,只好送進急診室。照了X光,醫生說,肺和心臟有許多積水。打了利尿劑,排出二公升尿。兩天後從背後肋下插管,左右胸腔各引出1.2, 1.1公升的液體(淡紅血水),再經斷層掃瞄及病理檢查,證實癌細胞已傳染到胸腔及肺。半年前動手術切除子宮及卵巢,再經四個月化療,我們以為已經控制了癌細胞。Samant醫生說:「來日不多,盡量使她快樂。」這幾句話加上癌細胞擴散的消息,就像撒下一張焦慮的網,陡然就激起了松果體巨大的情緒反應──悲傷、絕望、憂愁瞬間籠罩,情不自禁,大哭一場。人生數十年歷練,就算這一次的重擔壓力最大,所引發的情緒波浪長達一星期。幾天之內荷爾蒙失衡,睡眠很淺,腰背開始酸痛。 女兒及女婿和飛揚同工給了我許多支持,幫忙準備飲食及醫療細節。我也禱告神,一再提醒自己,天上的父神必然親自看顧,祂的眼目必然保守,施恩給服事祂四十一年的師母。我開口讚美耶穌基督的醫治大能,我想念耶和華的慈愛永遠長存,我求告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施行憐憫的神蹟,我祈求救主賜下平安,我仰望主幫助我卸下重擔。這些屬靈的操練我實踐了,再加上每天找卅分鐘到公園跑跑步,轉移注意力,松果體所激發的情緒氾濫,終於逐漸平靜下來。 這過程最主要的力量,是來自信仰這位全智、全能、全愛的神,信靠祂對師母有最好安排。有一位神可以信靠,真是何等有福啊!當然,平常多交幾位好朋友,患難時可以享有行動支援,和情感上的支持,也是卸下重擔的主要技巧。 讀者們在平時多練習這些技巧,碰到人生較大風浪來襲時,就能應付得老練純熟,享有平安、寧靜。

人生的投資大計

看官,你們所追求的成功人生,應當包含下列八點規劃。 兩年前我女兒偕女婿從聖地牙哥到鑽石崗來渡週末,難得的家庭團圓時光。閒談間,他們倆提起未來一年的目標,將會作有計劃的財務投資,並將時間力量投資在永恆裡。卅歲出頭的人就懂得為人生作適當的規劃,大幅度增加了享有豐盛一生的機會。 我就想起十八歲初進大學校門時,英文教科書上一篇文章,「如果我是大一的新生」(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該文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將大學的機會和挑戰擺在我們面前。有它作嚮導,替大學生涯作點規劃,就強化了精彩的大學生活之機會。 所羅門王晚年時也寫了一篇「如果我從頭活一次」。他在傳道書中勸勉人生大學的新生說:「請聽老人言,別重蹈我的覆轍。」這位財富甲天下的君王作證:「諸位,我後悔忘了作人生規劃,只順著我的感覺走。年輕時我用外在世界的成就來滿足我心:華麗的皇宮(傳2:4),漂亮的花園(2:5),聰慧的僕婢(2:7),無數的財富(2:8),娛樂的藝人(2:8),妃嬪的美色(2:8),這些就是我所定義的成功。誰知到頭來感到無比虛空(11:10)。年輕人啊,你應當作一套人生規劃。並且,你的人生規劃不應只停留在財富、地位和娛樂。你當把神和信仰列入規劃要項中,紀念造你的主(12:1)。」 近代人讀傳道書,難免有人覺得他在說風涼話。你所羅門享盡了權勢、財富、娛樂和女色,然後告訴我們說,不要追求這些。我現在連一棟像樣的房子都沒有,你叫我的人生規劃只考慮信仰和上帝? 我今年六十二歲,算是人生大學的高年級生(不會有讀者認為我是人生大學的大一新生吧?)有點資格寫「如果我的人生可以再活一次」,來替你的人生規劃打個草稿,好叫各位看官有機會去勾劃您的理想藍圖。下面的野人獻曝將從基督徒和人類這兩個角度為著眼點。 人生規劃絕對少不了要為「成功人生」下個定義。定義下得好,所要規劃的人生才會有點模樣,八九不離十。我作了點閱讀與默想,請容我作下列大膽的建議吧。你所追求的成功人生,應當包含下列八點規劃: 1. 美好的人際關係:夫婦、親子、主僱、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盡量追求和諧美麗。 2. 財務上的自由:年輕時嚴守某種儲蓄投資計劃,將來就有財務自由,不用煩惱。 3. 潛能的充分開發:認識自己的才幹恩賜,充分開發,對人類作出貢獻。 4.有意義的人生:人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是一個人一生所能擁有的最高資產。 5.活力充沛的體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來執行人生的理想目標。 6.健康的自我形像:接納自己,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會是個快樂人。 7.內心的平安喜樂:什麼都有,喪失了平安喜樂,就算是喪失了大半人生。 8. 神在永恆裡的嘉許:享有來生的永恆和神的獎賞,是成功人生的最佳句點。 (看官,你就暫且同意這八點是成功人生的要訣吧。難道你想剔除第五點健康的身體?) 當然這八點要考個九十分,得盡一點心力,你得付出點代價,做個計劃,把達到這八個目標的藍圖給勾劃出來: 一. 美好的人際關係 聖經看「關係」是宇宙中最高的價值。哥林多後書五章18-19節說:「神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神和好的職份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馬太福音五章9節又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在神所賜給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做個好管家,是神的主要託付。特別是在我們最親近的人身上,夫婦、親子、主僱、弟兄姊妹身上,花點心力來經營關係是值得的。 人際關係還需要規劃嗎?看官啊,你看有多少人只顧賺錢、事業、玩樂,忽略了妻子、兒女?保留幾個晚上回府,與全家人共進晚餐。參與在兒女的一兩樣活動裡,強化親情。讀本好書,了解人類的心態和心理基本需要,去學習做個好父親、好母親、好上司、好同事。 二. 財務上的自由 約翰衛斯理說:「盡力賺錢,盡力存錢,盡力奉獻」。(Earn as much as you can, save as…
Read more

贏在起跑點

九月30日我大學時代的室友來鑽石崗,看望我和師母。一群卅多年前的好朋友團聚,難得的人生際遇。我就想起住在第五男生宿舍202室的時光,睡我上舖的他領我歸主的美麗回憶。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是這好友引動了起點,加上後來卅多年個人刻意經營規劃的結果:我刻意選擇放棄土木工程師的職業生涯,順服神的呼召,做個神僕。有計劃地學習做個基督教作家、講員、領導者。 沒作人生規劃又怎樣?英文有一句話講得很好:“People don’t plan to fail, they just fail to plan.” 中文的意思是,「世人並未計劃要失敗,他們只是敗在未曾計劃。」有作人生規劃又怎樣?請你看看下面這份有趣的統計: 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只有5% 的人畢業時寫下了他們的人生規劃。過了廿年,這 5%的人大體上達成了他們的目標。這些人的年薪是其他95% 未規劃人生者薪水的總和。(註) 未曾做人生規劃者,他的成就只能靠運氣、機會、偶然和巧合。而這些因素會湊合成有利狀況的可能性不高。有人生規劃者,至少享有這幾項好處:1.生命有焦點,成就較高。2.免於人生漫無目的,一生渾渾噩噩。3.體能和心靈活在較有效率的狀態。4.個人的潛能較能高度開發。5.吸引有品質的人做好朋友,一起為願景齊心努力。6.如果邀請神作人生規劃的夥伴,讓神引導帶領,成功的機會大增。 人生有規劃確實強過沒有規劃。有神參與在規劃中,強過沒有神參與。路加福音十二章16-21節記載,有一個財主,田產豐富,原來的小倉庫收藏不了。他計劃說,我要把舊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我就可以對自己說,高枕無憂了!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耶穌講完這故事時,下了一個簡單的評語:「無知的人啊,今夜上帝若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為生活及財務作規劃不是錯誤。財主所犯的錯誤是未曾把神和信仰列入規劃中。規劃如何儲蓄累積財富不是錯誤,是錯在未曾邀請神做企劃書的董事長。只要邀請神做規劃案的中心,你的人生就有意義,神也樂意祝福你的企劃成功! 如果你肯找個時間,寫下你的人生規劃。寫完,將規劃案兩手高高捧起,將它奉獻給神,你將會經驗神祝福你的規劃。 有了耶穌,你的人生規劃就蒙福;有了耶穌,你的人生目標就不一樣;有了耶穌,你的成功定義就正確;有了耶穌,你的財務企劃就健全。 本期飛揚雜誌主題為「人生規劃」,談談富化人生的方案。耶穌基督說:「我來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邀請主耶穌進入你的人生規劃中,確實是進入豐盛人生的最佳捷徑。 註:Ron Ruce, The Rescue Manual for Parents., p78

天國的新策略﹕宣教的夥伴

這幾年神給我機會去到港、中、台、北美及南洋、歐洲各地領會,認識了一些企業家,他們都見證其事業蒙福,主要是因為實踐宣教夥伴的策略。法國的服料生意業主、印尼的銀行家、美國的意大利水餃企業主,都把基督教機構當作他們宣教服事的夥伴。 機構是企業派到世界禾場去宣教的右手,企業是機構派到世界,去服務社會需要,賺取利潤的左手。在這合作中,企業文化基督化,福音機構運作企業化,神的祝福沛然降臨。 把飛揚當作宣教夥伴的飛揚之友,也必然會經歷從神來的祝福。敬請禱告,您把飛揚當作右手,飛揚把您當作左手;您支持我們,我們去為您宣教,我們同得主將來的、現在的獎賞。2006年飛揚的工作成果有下列事項: A.現有工作規模﹕ 網站:有六百零四萬訪客。 雜誌:發行一萬一千份,約二萬讀者。 e信e得、親子月刊、夫妻月刊﹕約一萬五千網友。其他尚有光碟、講座、牧家關懷、單張(數碼化)、網路大會、材料出版、廣播、北加上班族團契、香港上班族培訓等事工。 B.2007年計劃展開的工作 明年飛揚將在現有工作規模之外,強化宣教的工作,在主頒佈的大使命上,盡一份力量。向華人傳播福音是飛揚天經地義的呼召。華人人口集中的地區,除了台、港之外,大陸是主要聚集地。我們計劃拓展下列事工﹕ 1.協助建立培訓中心﹕支持四個培訓點,每年培訓四百個傳道人,拓展建造神國度的疆域。 2.工廠輔導﹕愛主的企業家所建立的工廠,員工往往上千人,常有感情、心理、信仰、情緒、人際關係的困難,極需輔導。我們將協助滿足此項需要。目標﹕十間工廠。 3.十二美門計劃﹕聖城耶路撒冷從天降臨時,東西南北共有十二道美門。門外的慕道友,透過婚姻、親子、職場、EQ這四個途徑,最容易入門。2007年我們將完成十二美門裝備系列材料,並在各地展開培訓領袖人才。 C.財務需要﹕ 2006年一月至十一月的飛揚一般收支,有些不足(赤字)。每一年我們都靠十二月的聖誕季奉獻,來補充該年所缺,及儲備部份來年所需。您的點滴財務奉獻,匯集成神恩惠的江河,能支持飛揚同工的服事更有力。 D.好禮贈夥伴 我們邀請您成為飛揚宣教夥伴。一來您將經驗神會祝福您的事業,二來您能透過飛揚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到更遠的地方。我們將用下列方法記念您的愛心: 奉獻$100元,可支持雜誌出版與網路宣教工作。 奉獻$200元,可獲得「飛揚的人生迷你月報」六十期(全套)PDF檔光碟 。 奉獻$300元,除了以上禮物,我們再加送您李順長牧師講座光碟《贏家的風範》與《提升你的打擊率》兩套(六張)光碟。 奉獻$500元,除了以上禮物,我們再加送您李順長牧師新作四本百寶書:《天醫無縫》、《健康人生》、《和平天使》、《人際關係》。 奉獻$1,000元,除了以上禮物,我們再加送您李順長牧師《目標導向》系列中六冊(其中一冊簽名)小組查經材料。 E. 選擇夥伴項目﹕ 請選擇您有負擔參與的宣教事工項目(可多項選擇)。 (所列2007年經費需要,僅為行政事工費,不含同工生活費) 事工項目 行政事工費: 1. 飛揚雜誌一年6期 $8萬 2. 網站網路 $3萬 3. 培訓傳道人 $4萬 4. 工廠輔導 $4萬…
Read more

認識我是誰?

「我是誰」必須以「神是誰」為座標。神曾向人類認同,人類才可能向神認同。 我養過青少年,知道美籍華裔子女青少年時期,都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身份認同危機——父母開車送兒女上學,他們不想讓父母和高中同學打照面。從學校打電話回家絕不講中文(旁邊有同學在聽啊)。也不喜歡與父母為伍,免得被同學看作跟屁虫。有人用「香蕉」來形容華裔青少年,意思是說,外面是黃的,裡面是白的。 然而,這個身份認同危機大約會在大三(廿歲左右)消失,他們開始以父母為榮,珍惜華人文化,渴望學習華語,喜愛華式食物。到了卅歲時,更能了解父母努力在美國打天下的艱辛,並感激父母胼手胝足所提供給他們的求學機會。 這身份認同的危機並非只局限在美籍華裔青少年,普世每個角落都有人失落了自我——後悔自己入錯了行的中年人;尋思怎樣可以搞個婚外情的壯年人;擔心死後歸宿何方的老年人,都有某種程度的認同危機。如果把尚未找著自己的個性特質、恩賜才幹和職業性向,也當作認同危機的話,許多人在某一段時期,都難逃過這認同危機的難題。簡單地說,認同危機就是一個人在尋求「我是誰」。 「個人性」的我是誰,固然有賴自己去探索,認識自己的人格、恩賜、性向。「原則性」的我是誰,則有賴信仰和價值觀,來為「人類是誰」劃定座標。換句話說,只有在「創造主」和「受造者」的對應關係,和「神」與「人」的相對位置,才能取得「我是誰」的定位點。這種定位只能在神啟示祂自己是誰,並說明祂心中理想的人是怎樣的形象,才能獲得。也就是說,人所尋求的身份認同,必須在「神是誰」的座標下,顯出「我是誰」的真意。 當世人被身份認同的危機所壓傷時,神差祂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向祂所愛的勞苦大眾認同: 祂教導我們生命的真義, 祂恢復我們做神兒女的權利, 祂纏裹我們心靈的傷痕, 祂安慰我們的憂苦, 祂鼓舞我們將殘的鬥志。 耶穌基督來的時候,祂是來向這廣大的憂苦大眾認同(來2:17),來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4),來代替我們所當受的刑罰(彼前3:18),來醫治我們的創傷(彼前2:24),來與愁苦的人類一掬同情之淚(約11:35)。 祂從來不是手搖芭蕉扇,遠離人間疾苦,在高天上享清福的神明,祂來觸摸罪人的感受。 奇哉,這道成肉身的奧秘! ●祂伸手摸大痲瘋病人。 ●祂坐下來和撒瑪利亞打水的婦人談道。 ●祂抱起孩子為他們祝福。 ●祂到耶利哥城稅吏撒該家去吃飯。 ●祂對婦人說,平平安安的去吧!妳的信救了妳。 奇異的奧秘,道成肉身,向人認同!

成為最好的你

猶太民族的身份認同產生了神蹟;上帝子民的角色認同強化了服事。 「李先生,您有開一張七千美元的支票給xx人嗎?」電話中傳來銀行員著急的詢問聲。我搜索了腦中的記憶,未曾開過支票給這人。銀行員要我馬上到櫃台,緊急處理「身份被偷竊」(Identity Theft)。 幾經轉折,終於拼出完整圖畫————竊賊從我家信箱竊取一張向外寄出的支票,依樣畫葫蘆,印出相同支票,開給自己一張三千元的支票(也是用偷別人身份開的戶頭),假裝我的簽名,竟然從我的銀行帳戶盜取了三千。現在食髓知味,竟然開給自己七千元的第二張支票,被銀行發現蹊蹺。我報警追查兩個月,也查不出所以然來。銀行倒是從保險公司索賠了三千元,三個月後還給我的帳戶。此後我寄出的信件必然投入郵局郵筒,我家的信箱也換了一個裝鎖的信箱,盡力防範宵小。 偷竊別人身份的賊,遊戲玩久了,喪失了自己真實的身份認同,至終必得心理混亂的報應。反過來說,若有人甘心出賣自己的身份,供不法份子去開空頭,去偽造假護照,去開人頭公司,至終也不會得好報。 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來看,許多人被魔鬼偷掉了自己的身份而不自知,明明是神按祂形像創造的尊貴人類,人卻相信自己是一堆化學元素的排列組合。明明是上帝精巧地設計的活物,人卻將自己看作是巧合進化的產物。明明是耶穌寶血所買贖的聖民,人卻將自己貶值為放縱情慾的動物。明明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人卻偏偏喜歡靡靡之音,向頹廢的形像認同。 小心選擇你的身份(角色)認同,因為你的身份認同,決定了你的前途。一個人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他就變成一無是處,一個人認為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人認為自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就變成失敗的常客。一個人認為只要信靠上帝又肯努力,上帝就會祝福有成,他就變成多結佳果的得勝者。原因何在?潛能的開發和身份的認同成正比;努力的程度也和角色認同成正比。而結果和潛能的開發以及努力的程度也成正比。 猶太人的成就與認同 廿世紀猶太人享有傲人的成就,銀行界和傳媒界許多是來自猶太裔,傑出的醫師和律師也都有猶太族裔的蹤跡,就連服裝業和百貨業也被猶太人掌握。猶太人縱橫天下,在商界舉足輕重,成就非凡。原因何在?有人說猶太人極注重教育,在知識就是資產的今天,敏銳的洞察力是成功的基石。有人說猶太民族亡國二千六百年,在艱困的環境中,養成了求生存的技能,比天下萬族的人都靈巧。有人說猶太人重視家庭觀念,整個家族互相支援,共存共榮,使努力事半功倍。 這些解釋可能都有道理,但還有一個是一般社會學家忽略的——猶太民族的身份認同。猶太人從小就自認為是神的選民,是蒙愛的子民,是耶和華所看顧的。 這種獨特的意識狀態,是個人自信的基礎,是幼年時期學習的動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理狀態,提供猶太人開發潛能的動力。因為這種「神能用我」的信心,具有一種自我應驗的能力,創造了美好的結果。好的結果又強化了對神對己的信心,逐漸進入善性循環,至終達到了高等成就。 基督教承繼了猶太教的神學思想,又加上耶穌基督的救贖大愛,聖靈的充滿,復活的大能和再來的應許,把基督徒的意識狀態提升到比猶太人更高超的地步。整體來說,基督徒的潛能開發和成就,也是極其卓越的。 約瑟的認同與得勝 這種角色的認同,不但大幅提升了猶太民族的成就,也保護了信徒的品格和生活,約瑟的故事就是明顯的例子。約瑟被十個哥哥所賣,流落到埃及侍衛長波提乏家作奴僕。因其天資聰慧,甚得主人器重,主母見約瑟年輕俊美,就勾引約瑟說,「你我同寢吧」。當時約瑟血氣方剛,竟能得勝試探,保守自己的聖潔,靠的就是身份的認同。創世記39:9約瑟自白說:「(我是神的選民)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對自己是神兒女的自覺,是保守自己純潔的最佳護身法寶。 彼得前書2:9將每個基督徒該有的身份認同活畫出來:「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光明者的美德。」使徒彼得所期望的是,一個信徒一旦向這形像認同,他的人格就往美善的方向移動。這高貴的身份認同進入潛意識,就能保守他的心懷意念,過討神喜悅的聖潔生活。 恩賜的認同與角色 以弗所書4:11-13,使用了另一種語言來描繪認同在教會生活上的重要性。「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這段經文提到信徒各人,都有其不同的恩賜,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功能。找到自己那一份恩賜,扮演好自己那一份角色,發揮自己那一份功能,加起來就顯明了神的豐富: 使徒:到各處去開荒,建立教會。 先知:代表神宣講神的話語信息。 傳福音者:擅長引領慕道友歸主。 牧師:牧養教會中群羊在靈性上成長。 教師:準確地講解神的道。 有心服事主的聖徒,找到自己的恩賜所在,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演好自己的角色,服事就有果效。自己開心,別人成長,整個教會就蒙福: ●聖徒被成全。(弗4:12) ●基督的身體被建立。(弗4:12) ●信徒的身量長成像基督。(弗4:13) 然而角色認同如果混淆,教會難處就會發生:比如使徒放棄到處建立教會的恩賜,留在一個地方教會裡守成,他會因缺乏挑戰而無聊,失去活力與動機。比如教師明明是運用理性教導聖經神學的恩賜,他要站在佈道講台上,以激動人情懷的語言,邀請慕道友歸向基督,那就像要一個內向的學者去市場做推銷員一樣困難。 要能服事得有喜樂,服事得有果效,服事得有成長,主要秘訣還是在於找到自己的恩賜角色認同。 角色認同的重要性 當角色認同混淆,就會消蝕掉秩序、和諧、美麗,禍患也隨之而來—— ●僕人管轄王子(箴19:10) ●使地震動的有三樣,就是僕人作王,愚頑人吃飽,婢女接續主母。(箴30:21,22) ●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僕人騎馬,王子像僕人在地上步行。(傳10:6,7) ●男人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羅1:27)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賽14:12-15,據解經學家說,本段經文記載的,就是撒旦墮落的由來。牠本是天使長,卻不甘心守本位,竟然向上帝的角色挑戰,以致淪落為魔鬼。) ●你若忘記耶和華你的神,隨從別神,事奉敬拜,你們必定滅亡,這是我今日警誡你們的。(申8:19) ●孩童作首領,嬰孩轄管他們。(賽3:4) 避免這些禍患的方法是,我們找到自己的正確角色認同,也教育周圍的人守住正確的角色認同。 正確的角色認同 ●當主日學的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珍愛用心學習的學生。…
Read more

人生成敗的分水嶺

兩種人生態度任選其一,你選擇的態度決定了天堂與地獄。 九一一事件永遠地改變了世界觀,每個國家都覺悟到,對付恐怖主義是國家安全的第一要務。美國因此設立了國土安全部,加強航空的安全檢查,並將反恐的情報收集升級。這些政治動作固然是必須的,但我們如果以信仰和倫理的角度來看,九一一還有另一層的功課。 從阿拉伯極端份子的眼光來看,西方世界(以美國為代表)是個霸道的強權,支持以色列人對付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世界的困苦都是你引發的,炸毀你的國貿大廈就是仇恨的最佳表達。 西方強權在歷史上所行,確實有許多過份自私的地方。以中華民族的眼光來看,西方列強也曾經兵臨城下,強迫簽下南京條約、辛丑條約、愛暉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但中華民族不計前嫌,努力地製造球鞋、腳踏車、雨傘、電子零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供應歐美的需要,也使得美國廿年來享受了低通膨的富足穩定。 反應與結果 阿拉伯極端份子和中華民族的行為,說明了人生的兩種主要模式:一個是消極被動,一個是積極主動;一個是仇恨,一個是饒恕;一個是炸毀你的大廈,一個是供應你的需要;一個是注視過去的傷害,一個是注視將來的機會;一個是拉下別人(我沒好日子過,你也別想有好日子過),一個是改善自己(我願意做個國際社會的成員,盡我一份力量)。結果呢?一個引起更多報復(美國轟炸阿富罕,出兵伊拉克);一個創造共同的繁榮(大陸持有七千億美元的外匯,台灣持有二千億美元),中華民族所採取的積極主動態度(proactive)創造了數千年來的最繁榮時期。人生成敗的法則,在這兩種模式上彰顯得淋漓盡致。 當你遇上有人仇恨你時,你有兩個選擇:恨他,或是愛他。 當你遇上有人咒詛你時,你有兩個選擇:咒詛他,或祝福他。 當你遇上有人惡待你時,你有兩個選擇:惡待他,或恩待他。 當你遇上有人逼迫你時,你有兩個選擇:報復他,或饒恕他。 當你的人生碰到挫折時,你有兩個選擇:放棄,或更加努力。 當你的人生碰到逆境時,你有兩個選擇:沮喪,或快樂前行。 當你的人生碰到失敗時,你有兩個選擇:找尋藉口開脫自己,或是勇於負責,學習功課。 這兩種態度,一個是消極被動,一個是積極主動,是人生成敗的分水嶺。 聖經的教訓 一般人的行為反應模式,大體上採取「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壞,我就對你壞」的原則。然而聖經教導我們說,「你們要效法天父,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一般人認為「你陷害我,我就報復你」是扳回一局的自然反應。然而主耶穌教訓我們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 一般人面對仇敵,總是採「你算計逼迫我,我會叫你的日子也難過」的報復心理。然而保羅勸勉我們說:「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羅12:14)一般人的天然反應是「你惡待我,我也惡待你」。然而保羅教導我們說:「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21) 歷史和經驗告訴我們,採取積極主動態度的人,比較可能創造幸福快樂的人生。 夫妻兩種相處模式 夫婦相處常會有摩擦,如何反應也有兩種主要模式,這兩種模式決定了婚姻的成敗:怨偶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如何虧欠我的需要」,箭頭指向對方;鶼鰈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如何滿足你的需要」,盡自己一份力量來美化婚姻。一種是抱怨的心態(都是你害的),另一種是感恩的心態(謝謝你為我所作的犧牲)。一種是使用「冷漠、情緒爆炸」作武器,另一種善用「溝通、瞭解體恤」的方式。一種是企圖改變對方,來符合我的理想;另一種是努力改變自己,來符合對方的理想,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贏取對方的善性回應。 第一種的反應模式是消極被動(reactive)式的反應、情緒化的反應。結果引發對方更多的心理防衛,產生對抗,僵化了關係,進入惡性循環。第二種的反應模式是積極主動(proactive)式的反應、也是建設性、原則性的反應,將引發更多創意性的答案,產生合作,美化了關係,進入了善性循環。 所謂積極主動(proactive)是行事為人遵照心中所持定的原則,盡自己一份力量,去創造所想望的美好結果。而消極被動(reactive)是遭遇困難時,作出情緒化的反應,奢望別人來解決難題。積極主動的好處是,主導權操之在我,相信一分耕耘總有一分收穫。消極被動的壞處是,被環境所控制,淪落為犧牲品,無力改善環境。 耶穌基督一生所示範的,就是主動積極的美好品質,祂心中持定了愛與建設的法則,去感化環境(世人)往更美的方向移動。比如,撒瑪利亞人不肯接待耶穌,使徒約翰的反應是,氣到要學以利亞從天降火,燒滅撒瑪利亞人。耶穌的反應呢?祂心中持定的原則是愛憐世人,這原則絕不受環境所左右。主耶穌平靜地說:「人子來是要救人的性命,而不是滅人的性命,約翰,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我們到別的地方去傳福音吧!」(路9:56)比如,當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全身體重掛在三根鐵釘上,肺被重力拉平,呼吸困難,鮮血流盡,極其口渴,卻聽見群眾嘲弄祂說:「你是神的兒子,你從十字架上下來啊,我們就相信你。」 凡人在這困難的時刻,大部份會做出情緒化的反應,回嘴咒罵,但主耶穌心中持定愛與饒恕的原則,竟然開口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甚麼!」(路23:34)又如,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蒙主治癒,只有一個回來感謝耶穌,一般人的情緒化反應是,從此不幹了,但主耶穌仍然堅持醫治(路17:17)。祂心中所持的信仰原則,不會隨逆境而變化。這種主導權操之在我的積極主動態度,擁有一種改造環境的奇異動力,感化兩千多年來的億萬基督徒,愛戴祂、相信祂、跟隨祂。 刺激與反應之間 在刺激(stimulus)與反應(response)之間,動物只受本能的控制。但人類被造與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人除了本能之外,也受信仰與道德的制約,對人類來說,在環境的刺激與心理的反應之間,並無必然的關連。一個人可以透過信仰和道德的原則,對困難的環境作出美好的反應,以致建設性地改善環境,這就是積極主動的態度所擁有的創造性能力。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上帝賜給人類高貴的自由意志,使人類有能力可以遠遠地超越環境。 你有自由選擇權。有人虧待你,你有自由選擇仇恨或饒恕。在處境艱難中,你有自由選擇愁苦抱怨或保持喜樂。遭遇敵對勢力,你有自由選擇做個犧牲品(victim),或是得勝者(victor)。被解聘失業時,你有自由選擇怪罪上司,或是學習新技能準備轉行。被歧視拒絕,你有自由選擇暴力洩恨或是力爭上游。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沒有人能拿走我的自尊,如果我不讓他們這樣做。」他的意思是,不管多少人侮辱我,多少人說了厲害的批評,都不能傷害我的人格自尊。這是在環境的刺激和內在的反應之間,劃清界線的最好例證。羅斯福總統夫人葉蓮娜(Eleanor)也說過「非經我的同意,無人能令我自卑。」葉蓮娜生長在惡劣的環境,從小缺乏自信。後來先生當選總統,她必須和各國政要周旋,至終葉蓮娜學會,保護內在的自尊,不受幼年逆境的影響。 自由人宣言 這些學會積極主動的勇士,至終明白每一個人都享有掌控內在態度的自由: 雖然我不能掌握外在的環境,但我可以控制內在的態度。 雖然我不能避免外來的刺激,但我可以把握個人的反應。 雖然我不能左右別人的思想,但我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緒。 雖然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短,但我可以富化生命的品質。 雖然我不能預知明天的命運,但我可以善用今天的機會。 秉持上述這五句自由人宣言的智者,都明白我沒有權利要求任何人,為我一生的悲喜成敗負責。是我自己在逆境中所選擇的反應,決定了我一生的成敗悲喜。這些人都選擇了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創造個人前途。所以,儘管雙目失明,密爾頓仍然寫出失樂園、復樂園。儘管耳聾,貝多芬仍然譜寫了英雄交響曲。儘管又瞎又聾,海倫凱勒仍然學會了演講。儘管風濕,雷諾瓦仍然作畫,成為印象派大師。 廿世紀的基督教界偉大思想家路易斯(C.S. Lewis),對人生觀察仔細入微,他認為一個人的人生結局,是由許多小抉擇逐漸累積而成。他說:“Every time you…
Read more

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放眼看我們周圍的人,有些人對神的國和人類社會都有巨大貢獻,有些人則忙碌一生沒什麼成就,甚至有些人的存在成為別人的重擔。有心人總會思想,是什麼因素造成這麼明顯的差異?是外在的環境順逆嗎?機會的多寡嗎?時代趨勢的風向嗎?還是內在的智商高低?是個人稟賦差異,或是面對人生挑戰的態度?這個話題夠社會學家和行為科學家去辯論半輩子了。 有哪一股力量可以幫助庸才變成人才,人才進步成天才?有哪一種方法可以給你力量去克服逆境,給你敏銳度抓住機會,給你提升智商的催化劑,給你發揮稟賦的加乘效果? 筆者的答案是人生態度,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英文稱為proactive)。遭遇逆境,有人去買柺仗,有人展翅上騰。考試成績不好,有人自暴自棄,有人想盡辦法改善成績。在公司裡不被器重,有人怨天尤人,有人更加上進。身患絕症,有人天天愁眉苦臉,有人維持寧靜快樂。生意失敗,有人沮喪低沉,有人尋找東山再起的可能。走過半輩子,有人心懷苦毒,滿嘴抱怨,有人心存感恩,滿嘴讚美。這兩種人生態度就是人生成敗的分水嶺。 態度是一種對人生處境的反應,是由內而外的。既然是由內而外的反應,每個人就該為自己選擇的態度負責。消極被動的人讓艱難的環境,影響到內在情緒,誘發消極思想,產生放棄努力的行為,決定了自己的人生命運。積極主動的人持定信仰道德的原則,面對環境的挑戰,保持樂觀情緒,誘發積極思想,產生堅持努力的行為,創造了自己的前途。因此可以說決定人生成敗的,不是外在環境,而是內在態度。 聖經上的偉人都持守了積極主動的態度──比如約瑟雖然被十個哥哥所出賣,竟能選擇饒恕,不讓過去的悲慘記憶,影響人生前途。比如摩西在面臨埃及王座或向神的百姓認同時,竟能選擇信仰和屬天價值觀,奠立了以色列民族的前途根基。 兩種反應──仇恨或饒恕,個人利益或信仰價值,退縮放棄或勇敢面對挑戰,這兩種不同的態度才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 過去的基督教神學,很少從積極主動(proactive)的角度,來認識聖經真理的美善。敬邀讀者細加研讀本期雜誌,揣摩聖經所教導積極主動的態度,如何造福你的一生。

與壓力交鋒

我自己服事主卅七年,知道牧者承擔了多少心靈的壓力:教會人數有無增長的壓力、所講的道會眾領受度如何的壓力、同工間個性彼此摩擦的壓力、教會財務的壓力、同行牧者之間恩賜相比的壓力、長執領袖為教會路線爭執的壓力、購建禮拜堂決策時意見不同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