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李順長
Author: 李順長
June 1, 2006
祂帳幕的隱密處,是我靈魂的避難所。 矽谷的工程師很少可能七點以前回家吃飯,全世界的積體電路業界,都朝著更快、更小、更便宜的方向拼命。股東壓迫董事長,董事長訓斥執行長,執行長命令經理,經理要求組長,組長壓迫工程師。壓力這條鎖鏈牢牢綑綁著現代人。 就連白宮的主人也不能倖免。君王、總統晚上輾轉不能成眠者多的是。伊朗的發展核武野心,夠這些大官頭大的了,加上伊拉克戰場上數千陣亡軍人,和反移民修正法的百萬人示威,壓力也不會饒過國家領導人。 至於街角的販夫走卒,更是無處逃躲壓力的利爪──剛離婚成為單親的真妮;公司被併吞,面臨失業可能的俊傑;信用卡債台高築的樂利;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的丹婷;工廠已三個月拿不到訂單的遜治,都喘息在壓力的肆虐下。 壓力影響健康 長期處在壓力下卻不知如何舒解,會影響到身體和心靈的健康。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Elissa Epel教授發現: 1.長期處在壓力下的婦女(照顧生病的孩童),其白血球的染色體端粒(telomeres)較短。 2.當端粒太短時,細胞即停止複製,加速老化過程,便降低免疫系統功能。 3.高壓力的婦女比一般人提前老化十年。 俄州州大的Glaser 教授發現: 1.高壓力者免疫系統的IL-6較高,老化多十五年。 2.IL-6是一種有關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過高的IL–6,與骨質疏鬆、關節炎、糖尿病有關。(註: La Times, 12/20/’04, F6) 為了將壓力計量化,行為科學家荷姆(Thomas Holmes)設計了壓力指數計量表,列舉了人生四十二項事件,賦予他們壓力數值,從第一項「配偶死亡」的100分,依序條列到第四十二項「輕度違法」的11分。他在解讀壓力指數時提醒我們,一個人一年內壓力指數累積超過150,應設法調整或減壓。累積指數在200至299之間,患病率會高達51%。指數累積超過300,患病率提升到79%,應找專業醫師或輔導,尋求幫助。(讀者若有興趣,請上網搜尋Stress, Thomas Holmes) 排憂解壓有妙方 歷代基督徒所景仰的大衛,也曾落在極端尖銳的壓力處境下──大衛和跟隨他的四百人外出回來,只見營盤已被亞瑪力人攻破,眾人的妻子、兒女都被擄去,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就放聲大哭,哭到沒有力氣。這群原本是地痞流氓的從人,竟然怪罪到大衛的頭上來,揚言要用石頭打死大衛。大衛這位曾打贏巨人歌利亞的勇士,在這巨大的壓力下,心裡十分焦急。但他仍從所習慣信靠的耶和華神支取力量,心裡維持鎮定。(撒上30:1-6) 靈性減壓七訣竅 詩篇廿七篇記述了大衛戰勝壓力的七個妙方,面臨眾叛親離,妻離子散的逆境壓力,任何鐵打金鋼也承受不起。大衛竟能運用這七個技巧,使內心剛強得力: 1.誦讀信念: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我的拯救,我性命的保障。(v.1) 在最艱難的時刻,靈魂的眼睛不 應放在逆境上,應注視這位保護我們,拯救我們的真神。 2.信心誇勝:那作惡的,就是我的仇敵,必然絆跌仆倒。(v.2) 相信上帝幫助我,我必能戰勝敵人,這信心帶來了力量。 3.心志堅定:雖有軍兵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仍舊安穩。(v.3) 正面的思想,積極的內心對話,是驅逐害怕的最佳武器。 4.內心視見:神必保守我,把我藏在祂帳幕的隱密處。(v.5) 用心靈的眼睛來視見自己,蒙神保守在祂的隱密處,何等的安全,何等的穩妥。這種內心的視見使人心靈重新得力。 5.向神委身: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v.8) 向神應許說,我一定站在你這邊。這種「我與神,神與我」結盟的自覺,帶進必然得勝的把握,舒解了壓力。 6.禱告祈求:求你垂聽,求你憐恤我,求你應允我。(v.7) 大衛以謙卑的心,向坐在寶座上全能的神祈求憐恤。深信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這信心就是飛越壓力的翅膀。…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June 1, 2006
這本書是歷史還是小說?到底是誰有陰謀? 《達文西密碼》一出版,在2003年就高居暢銷排行榜龍頭,有四十五個星期連續穩坐《紐約時代報》的暢銷寶座。美國的新聞媒體大肆談論,把丹布朗(Dan Brown)視為巨星。這個原本在新罕布夏爾州教英文的老師,陡然間成為風雲人物,被捧為揭開歷史真面目的英雄。到了2006年,《達文西密碼》(達書)已售出四千萬本,其影響力可說十分巨大。 以基督徒的眼光來看,達書的內容荒謬詭異,其結構經緯不外是,耶穌的八卦婚姻消息、初代教會的陰謀、政治遊戲的詭計、謀殺、宗教狂熱份子、秘密幫派、女性受迫害、裨史傳說……所組成。以這些小道消息所編寫的小說,竟然奪得全世界的注目,令人不能不歎服丹布朗的詭才。 本文對達書的剖析,將從下列層次依序推演,幫助讀者了解其來龍去脈:1.達書的大概內容及情節發展。2.該書所以暢銷的原因。3.對基督教的挑戰。4.從歷史的角度剖析達書。5.從護教的角度看主流基督教信仰。6.丹布朗及達書的可信度。從這六個角度來了解這議題,應可釐清其錯謬之所在。 一.《達文西密碼》的內容情節 根據達書的描述,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並未宣稱自己是神,跟隨祂的人也只把祂看作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曾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婚,並親自指定妻子馬利亞為教會的繼任領袖。十字架之後,彼得為了爭奪教會的領導權,將馬利亞抹黑,馬利亞為了身家性命的安全,被迫逃亡到法國,隱性埋名,並生下一個耶穌的女兒。(註1)達書說,初代教會的領袖將耶穌神話化,並將崇拜女神的初代教會改變成敬拜耶穌的教團。其後掌權的古代教父成功地清肅異己份子,並與政治掛鉤。到了公元325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欽定基督教為國教,並排除其他的基督教書籍,而制定了現在的廿七卷新約聖經。 耶穌的後代子孫在第五世紀,與法國皇家結婚,形成了默洛皇族血統(Merovigian Bloodline)。(註2)中世紀之後的天主教會盡全力要消滅馬利亞後裔的教會領導權,並毀滅任何文物證件,不惜發動了十字軍東征,企圖從回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為的是尋找藏在聖殿下的「耶穌手稿」及馬利亞骨頭,將之摧毀。但有一批忠心的武士(Prior of Sion)由法王設立,盡力保護這些文物。到了1307年教宗革利免五世(Pope Clement V.)與法王腓利四世勾結,以閃電的速度擊殺這些武士。只有極少數的武士逃脫,繼續忠心耿耿地看守這些文物,形成了地下幫派。根據丹布朗的說法,科學家牛頓、名畫家包契里(Botticelli)作家雨果以及達文西,都是這個地下幫派的忠誠份子。 布朗說,只要看看達文西的名畫,就知道真相──達文西三幅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磐石上的處女,都藏著無數的符號和密碼,默默地見證達文西對女神的敬拜,對天主教會的抗議,和對抹大拉馬利亞的忠誠。 二.達書暢銷的原因 近代人對強勢組織(比如政府、軍隊、教會)的厭惡是有原因的。掌權的政客常隱藏一些事實真相,玩弄權勢遊戲,以達到其私人的目的。水門案件、秘密外交……扭曲資訊,以合理化出兵伊拉克,只不過是浮現的冰山一角。因此一看到布朗把「天主教會的秘聞」揭開,很快就把歷史上的政治陰謀套用在教會上,「想當然爾」的意識狀態很快就找到了共鳴點。 這幾年來曝光的天主教神職人員猥褻幼童案,更令社會人士痛恨。許多個教區被法院判決巨額罰款,這些事實大幅降低了教會的可信度。加上中世紀天主教皇常和政治掛鉤的事實,令近代人很容易就相信教會陰謀的可能性,覺得布朗的教會鬥爭論是可信的。 再加上現代人看慣了好萊塢的電影情節,對彎彎曲曲的佈局發展習以為常。布朗使用了好萊塢寫劇本的技巧,將教會二千年的發展史,作了徹底的改寫,沿著情節的發展,作出了想像的串連,讀之合理自然。誤導讀者不知不覺地接受布朗的歷史觀點,信以為真。 活在後九一一的人們,對回教狂熱份子的印象深刻,很容易理解,宗教有一種令人著魔的力量。回教是如此,難免連想基督教和天主教也不例外。在漫長的二千年基督教歷史長廊,以陰謀來搶奪領導權也是十分可能的。這些社會因素,無形中強化了達書的氣勢。 布朗最成功的一點是,將神秘、好奇、偵探、陰謀和曲折的情節,揉進了浪漫的地點、傑出的藝術和歷史事實,以及似乎言之有理的小說想像力。很像某知名華人武俠小說家,將想像的故事情節,揉進了歷史的舞台背景,具有高等的說服力。不同的是,華人武俠名作家講明了這是小說,而布朗卻聲言所寫的是歷史事實。(註3) 三.對基督教的挑戰 達書扭曲史實,向基督教的主流信仰直接挑戰,主要是在下列三個領域交鋒: 1. 耶穌的神性:布朗宣稱,耶穌的門徒認為祂只是個先知。直到紀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召開尼西亞大會(Council of Nicaea),教會領袖們投票通過,宣佈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註4)所以,基督教所相信的「耶穌是神」,只是政治運作下的考量,是後代篡改加封的。 2. 聖經的正典:布朗斷言,起初有很多版本的新約聖經,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定下了現在的新約聖經規模(27卷),將強調耶穌人性的福音書給燒了,只留下強調耶穌神性的現有四本福音書。但有少數的福音書倖存,1950年代所發現的死海古卷是沒被摧毀的經卷之明證。 3. 耶穌的婚姻:達書聲稱,在諾斯底派的福音書裡,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並且被指定為教會的領導人。使徒彼得不甘心屈居第二把手,發動鬥爭。結果馬利亞逃亡到法國,她的後裔數百年後成為法國王族的歷史血統。這個說法與主流派基督教信仰所持,耶穌是神,一生保持獨身,死在十字架,第三天復活,升天得榮的正統信仰,差異是涇渭分明的。 照布朗在達書裡的邏輯推演,基督教的根基全是捏造,不但聖經不可信,連耶穌也不可信,歷史不可信,使徒和古代教父也不可信。按他的眼光看來,基督教信仰完全破產,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布朗的論點是否可信。 四.從歷史角度剖析《達》書 既然布朗自承達書是歷史事實(註5),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的論點: 1.耶穌的神性 布朗把尼西亞大會的議題搞錯了──並非尼西亞大會決定耶穌的神性,耶穌的神性從教會創始即被公認。該大會主要是為了處理亞流主義(Arius)的異端,他們說耶穌是被造的,與父神不可同列相比。該大會駁斥亞流主義,承認聖子為聖父所生,與父同為自有永有。事實上,耶穌基督的神性,在公元325年大會之前已被確認── (1)約翰福音(約90A.D.寫成)1:1說,太初之道就是神,道成肉身就是耶穌。(1:14) (2)使徒多馬承認耶穌是神:「我的主,我的神!」(約20:28) (3)耶穌基督是至大的神。(多2:13) (4)論聖子(耶穌),希伯來書說,「神啊,你的寶座是永遠的。」(來1:8)…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April 6, 2006
1+1大於2,1+1也可以接近無限大 無論是成長快速的教會,或是效率極高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找到了倍增效應(Synergy)的途徑,使團隊配搭進入高生產能力,創造了美妙的結果。美國加州的馬鞍峰教會,講道、敬拜音樂、兒童事工、家庭小組、和復原小組(Recover Group)都做得非常好。韓國的中央純福音教會,崇拜的信息、同工的訓練、小組和傳福音等等事工,也都組合成極有效率的團隊配搭。我們稱這些教會進入了倍增效應的美境。 良好的團隊配搭 所謂倍增效應就是,團隊分工合作配搭的結果,遠大於個體工作結果的總和。換句話說,1+1〉2,甚至於1+1 接近無限大。就拿製造汽車來說,一部汽車的產生,可能涉及了好幾千人。從各種零件的製造,到生產線的裝配。這幾千人各司不同職份,配搭的結果,遠大於個體工作結果之和。如果要幾千個工人,每一個人各自生產每一個螺絲釘,各自造輪胎、自製煞車、引擎,及油壓系統等,最後再裝配汽車,可能他一生都造不出一部汽車來。但分工合作的結果,各人做最專長的動作,再組合其工作結果,效果就十分驚人。 教會的成長也靠團隊配搭來製造倍增效應。有人很會帶敬拜、有人很會講道、有人很會關懷、有人很會帶查經、有人很會代禱、有人很會建立小組、有人很會領慕道友歸主,這種配搭把上帝的豐盛與尊榮,彰顯到最高極致。就像交響樂團,在指揮的帶領下,小提琴、喇叭、橫笛、豎琴、大鼓、法國號、鋼琴等配搭出最和諧美麗的音樂,是個別樂器無法達成的。 聖經稱這種合作關係為肢體配搭。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12-31裡,以身體為比喻,描寫手、腳、耳、眼、頭的互相依存,正如在教會裡的使徒、先知、教師、行異能、醫病、幫助人、治理事、說方言,這諸般恩賜的互相成全。手、腳、耳、眼若是拆散了,因無血液循環的供應,個體至終將死亡。但若在身體裡,與肺、心、腎等配搭,就可以執行複雜的打球、學英文、組裝電腦、看網站、演講、開車等動作。可以說,眼耳手腳心腎的倍增效應是無限大的。 教會想要成長快速,就得學會進入倍增效應的秘訣: ● 每個人的恩賜特色都被發掘。 ● 每個人都被接納、被珍惜。 ● 每個人都扮演適當的角色,都有 貢獻。 ● 每個人都被訓練,使恩賜所在的技能更純熟。 ● 每個人的熱誠都被點燃。 ● 每個人都在基督領導下,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 每個人都在事奉中找到成長與滿足。 但上述的境界不容易達到。很多教會、團體落入事倍功半的處境,常是互相牽制,而不是彼此成全;精力耗損於內爭,而不是用在外展。因為教會成員之間,個性的差異、背景的不同、神學思想上的分歧、利害關係的衝突、理念上的出入,使得倍增效應(Synergy)甚難達成。大部份教會的現實狀態,與理想的狀態大體上有下列落差: 理想的境界是彼此信任(腓2:2),而不是保護自己。理想的態度是敞開,而不是猜疑;說話是公開建設,而不是背後閒話(弗4:29);人際關係是彼此信任,而不是防衛自己。 氣氛是合作,而不是爭競(加5:15)。情緒感覺是安全,而不是緊張。表達的是欣賞,而不是責怪。 理想教會的特質 達到上述美境的教會,通常都具備下列特質──領袖享有安全感,不會覺得被有才華的下屬威脅,有寬大的心胸,去幫助下屬開發潛能成功。 2. 領袖享有成就感,自己有成就,就有雅量去成全同工,給予機會,去開發他們的天地。 3. 領袖擁有使命感,透過分享將組織的異象與使命,清晰地傳遞給同工,領導同工群齊心服事。 4. 會眾享有參與感,極大部份會眾找到了自己的一片服事天地,以參與神國度的服事為榮。 5. 會眾享有合一感,認同整個教會的神學、異象、使命,並全心投入在現階段的建造。 漫長的教會歷史長廊,常有宗派分家,教會分裂的事實。為了神學上的觀點不同,教派就鬧分裂。為了服事上的意見不同,教會就鬧分家。在歐洲某城的華人教會,有不少間都是小小的,就是從起初的一間教會分裂而出。似乎領袖們都比較注意保護自己疆界的安全,採取防衛措施,較少有敞開信任的氣氛。在這種環境下,教會較難創造倍增效應。 歷史上教會分家,有的情形是善性的增殖,結果是擴大了福音的影響圈,增加了總人數。有的分家是惡性的分裂,結果是分散資源,每一家教會更萎縮、更蕭條。鑑於大部份分家是惡性的,因此,如何繫住會眾的向心力,儼然成了經營倍增效應的先修課題。因為撒旦做分裂的工作,神做和好的工作;魔鬼做分爭的工作,神做合一的工作。所以如何創造會眾在情感上的向心力,成為教會領袖的重要課題。 產生倍增效應的關鍵因素…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April 6, 2006
有位熱誠的飛揚之友,從北加州南下到洛杉磯來拜訪親友,特地撥空到飛揚協會辦公室購買講座的光碟。她誠心地讚賞飛揚的工作──雜誌、網站、光碟、廣播、講座、牧家關懷、向工商企業傳福音等十餘項事工。 當她聽說飛揚只有九位同工,而且大部份是半時間的,她更加稱讚飛揚的工作效率。比起她從前工作的公司,員工的工作態度簡直有天壤之別。她的公司為了業績上的好看,常使用瞞天過海的會計方法。員工的忠誠度也低,在公路上塞車時,竟然打電話到歐洲的分公司閒聊,花了公司七千美元。 我想飛揚的工作效率,大體上已經進入了Synergy(一般語言翻譯為倍增效應)。所謂Synergy是指,一個有機組織體,密切合作,進入高效率狀態,其組合配搭的工作結果,大於個體工作結果之合。屬靈機構(教會)或屬世機構(公司)都有可能配搭無間,進入倍增效應的美境。也都有可能互相猜忌,彼此排擠,互相扯後腿,進入惡性循環。 新約聖經中的腓立比教會,就是Synergy的最佳楷模──整個教會成員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5),與保羅之間的情誼是快樂和諧的,而不是緊張猜疑的(腓1:4)。信徒彼此之間有愛與聖靈運行其中,到達意念相同、愛心相同、心思相同的美境。 舊約聖經中的尼希米記,講述的也是一個Synergy的美麗故事──耶路撒冷的居民在尼希米的領導之下,只花五十二天的時間就重建了城牆。在沒有現代重型機械的協助之下,五十二天內把耶城的牆垣建造起來,可以說是驚人的高效率。 這位偉大的領袖引導耶城居民合作,進入了倍增效應的領導風格,也是近代領導者所應師法的。 1.用一個偉大的目標來團結民心──重建牆垣保護其內的居民,不受周圍敵人的侵襲。這個目標若與群眾的利益休戚與共,就更容易引起眾人的投入。 2.每個人從自己家園的近旁開始造牆──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若與自己的福祉直接相連,那配搭的動機就更強。 3.領袖肯犧牲自己照顧大眾利益──尼希米把他的俸祿(尼5:14)都奉獻給百姓,照顧大家的生活,激勵了百姓眾志成城的決心 。這堅強的向心力是靠忘我的領導而激起的。 4.造牆計劃在眾人眼中是會成功的──這視觀(vision)強化了眾人合作的意願。尼希米勇敢地面對敵人的威脅,吩咐眾人腰間配刀,一邊造牆,一邊以武力嚇阻敵人蠢動。 這四點卓越的領導風格是Synergy的要素,任何時代都放諸四海而皆準。尼希米的造牆計劃是團體之間Synergy的最佳例證。 個人之內的Synergy亦是達到巔峰表現的要素,這是比較新的概念。個人內在生命若無法達到Synergy,則會降低生命品質──比如寫文章時,左右腦不能配合,靈感就偏偏不來。比如立志為善,卻苦於行不出來,不願行惡卻偏偏去做(羅7:18-19)。比如我的靈命願意遵行主耶穌的命令,過捨己忘我的生活(可8:34),我的肉體卻抗拒,不肯遵行。(羅8:3) 這種現象我姑且稱之為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矛盾。潛意識有天生的護己本能,意識被主耶穌的教導說服,捨己是邁向豐盛生命的必經之路。兩者之間的衝突是本能與信仰之間的抗爭。要整合兩者,使之合作,進入Synergy,自自然然地邁向基督徒生活的最高境界,是需要經過一番學習鍛鍊的。這種自我整合(synergy within oneself)是另一個有趣的話題,將來若有機會再探討。 本期倍增效應就以團隊之間的搭配為範圍吧!願神賜福您從閱讀本期雜誌中獲益。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4, 2006
有神的帶領,你一定可以征服巨人。 三千年後的今天,當我們讀到大衛出戰歌利亞的故事,我們的胸懷仍深深被大衛的勇氣所激動──一個未受軍事訓練的青少年,打贏了能征慣戰的軍人;一個手無吋鐵的鄉下人,征服全身鎧甲的巨人。這個故事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所隱含的啟示:如果你有信心,你必能得勝逆境這巨人。 是不是所有存信心出戰巨人的好漢,都一舉成功,揚名立萬?不,很多出戰的無名氏都被巨人砍了頭,埋屍疆場。這些人都像蚱蜢挑戰大公雞一樣。 活在神的帶領中 大衛和無名氏最大的不同在於,大衛活在神的同在和帶領裡,是這批喪生的凡人所無的。沒有神的帶領卻敢向歌利亞挑戰,就是自不量力。結果是投資人血本無歸;移居他國的偷渡客淪落為漂泊者;借錢開餐館的老闆,生意門可羅雀。這些人一生過著悲慘的生活。 另一種人有神帶領的應許,卻不敢憑信心出戰巨人。這樣的人就無機會拓展疆土,無權經歷神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無緣於勝利的喜悅。結果是有本事的人埋沒了潛能,英雄在敵人面前退縮,徘徊於神的應許美地之外。就像摩西所派的十二個探子,其中十個把敵方看作巨人,將自己看如蚱蜢,終其一生無法進入迦南。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因信得享征服迦南地的勝利。有神帶領的應許,卻不敢迎戰巨人,就是自暴自棄。人生成功的法則之一是:相信神帶領的應許,走在神的帶領裡。 祂必指引你的路 基督徒的特權之一是:神必帶領你一生的道路── 白晝用雲柱引導他們,黑夜用火柱照亮他們當行的路。(尼9:12) 祂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 (詩78:72)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23:3) 神是我堅固的保障;祂引導完全人行祂的路。(撒下22:33) 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申8:2a) 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30:21) 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139:10) 1979年我們全家四口,從台灣攜帶簡單行囊搭機來到舊金山,開始了人生另一段行程。我們禱告尋求神的引導長達半年的時間,直到我們明白神的旨意,前來美國接受西方的神學教育。 踏上美國國土,心中難免仍有一份焦慮──二個孩子能適應小學新環境嗎?我能聽懂神學院教授複雜的英文嗎?我們全家三年的生活費從哪裡來?每科的英文報告連文書的規格都不懂,怎麼辦?我所面對的挑戰就像歌利亞一般的巨人,我這小大衛所擁有的,不過是胸懷間對神必帶領的確信,和心靈間對更美裝備的渴慕。坐在寶座上的父神,紀念了我小小的信心,帶領我走過接受神學教育的艱苦過程: 有好朋友到機場接機。 住在柏克萊一間神學院宿舍,三年免費。 蒙某教會錄用為實習神學生,每月發放獎學金。 兩個女兒初入學時,有某牧師的二個女兒作伴。 有個修車廠的基督徒,一直照顧我那部六年舊的二手車。 神學院一畢業就被聘請,去康郡福音教會擔任牧師。 回台赴在台協會面談,獲得移民簽證回美。 當我數算來美廿六年的神恩,每一個細節神的的手撫摸,每一個需要神的手供應,每一個轉彎神的手引導,每一個決定神的手祝福。一念及神無微不至的帶領,我的心就充塞了感恩的浪潮。 每一個屬神的兒女,存敬愛神、順服神、榮耀神的心志,尋求神的引導,祂必以雲柱、火柱日夜帶領,指引每一顆虔誠的心,走在神喜悅的道路上,用祂巧妙的手指引最美的途徑。 因為神的心向你所存的是賜福的意念,所以神的手隨時準備好,要按著祂的美意引導你。你只管放心向前行,信靠祂的美意。 祂引導個人 舊約裡的雅各,一生就是神帶領的最佳例證。雅各兩次用詭計騙取哥哥以掃的名份與祝福,至終引起以掃用暴力討回公道的決心,雅各只好倉促離家逃亡。當夜露宿伯特利野地,心中想來必倍感淒涼。在他枕石為臥,倦極入睡之前,眼望夜空中的星星閃爍,可能會覺得前途茫茫。就在伯特利的曠野,他做了一生最誠懇的一次禱告,祈求神的眷顧引導。(創28:10-22) 廿年後,當雅各攜妻帶子,從米索波大米歸返故里時,他的家族人丁興旺,他的牲畜眾多,證明了神如何垂聽一顆謙卑之心的虔誠祈禱,引導賜福! 你覺得前途茫茫嗎?就在你的伯特利野地,跪下向神祈求祂的帶領吧! 祂引導歷史 從較大幅度的時空來看,較大範圍的社會走向,神仍然有能力引導歷史的每一轉折,往祂最美的旨意方向移動── 猶太人的國會討論,是否用武力消滅剛萌芽的基督教。神帶領國會議員迦瑪列說出一席公正智慧的話,就此化解了一場血腥的屠殺。神的引導給基督教寶貴的時間在耶路撒冷立足。(徒5:33-40) 使徒彼得原以為信仰耶穌基督是猶太人的專利,他絕對沒想到將福音傳給外邦人的可能。神為了引導彼得明白,萬族萬國萬民信靠福音的可能性,祂向彼得顯示了異象,說服了彼得前往哥尼流家,向外邦人傳福音。(徒10:9-16, 10:44-48) 耶路撒冷教會安於現狀,只以本城的居民為宣教的工場。為了激動信徒往普天下傳福音,神不惜讓耶城教會大遭迫害,終於驅使耶城信徒四散,往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為耶穌基督做見證(徒8:1-8) 為了引導普世宣教大業,神的靈差派了安提阿教會最優秀的二位基督徒──保羅和巴拿巴,邁出了普世宣教差傳的第一步。(徒13:1-3)並在夜間異象中指引保羅的宣教方向,向西邁進歐洲。(徒16:6-10) 每一個歷史的重大轉折,神的手必然費心引導。你覺得服事陷在模糊的處境嗎?跪下,尋求祂引導的記號顯明出來。…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4, 2006
神的帶領總是最好,因為祂的旨意高過我們的旨意,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賽55:9)先知以賽亞的智慧之言,我們都能欣賞。但如果我是當事人,身歷人 生重大的轉折,而且似乎看不見前面有任何亮光,仍能堅持歌唱神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這就需要高等的信心── 從大陸偷渡到義大利,為的是尋找熱戀的情侶。上了岸才發現女友已經嫁人,投入別人懷抱。神仍會引領我嗎? 一個窮神學生從台灣踏上美國本土,胸懷間所有的只是一股單純的事奉熱誠,真的能生存下來嗎?一年兩次要繳交的學費怎麼辦?全家四口的生活費哪裡來? 因為神學理念與所事奉的宗派有出入,一個牧師必須離職,憑心中的教會建造藍圖來創立新教會,就有機會展現一番作為嗎? 是的!如果是在神的旨意上,享有神的帶領,即使環境似乎艱難,你一定能經驗到神的恩惠,帶領你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兩年前我在羅馬教神學時,有個神學生請我吃午餐,他告訴我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偷渡到義大利,為的是尋覓熱戀的女朋友。吃盡了千辛萬苦,睡海灘、喝 羅馬街旁的泉水,餐風露宿,好不容易找到了女朋友,卻發現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她已經移情別戀,結了婚。對象有錢、有事業、有義大利公民身份。 就在最困難的時刻,小時候上教會撒在心裡的福音種子開始萌芽。他誠心地禱告、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作救主。許了願、流了淚、下了決心,擺過地攤 ,躲過警察,坐過監牢。現在?他是羅馬成功的服裝業生意人,娶了個漂亮賢慧的基督徒妻子,神學院畢了業,業餘常在義大利各教會講道。 他告訴我,神的帶領總是最好的。十多年前,我仍在俄亥俄州哥城華人教會牧會時,發現大陸來的留學生逐年增加,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我心中起意向大 陸留學生傳福音,就在俄州州立大學找了四個大陸留學生,使用他們租來的房子客廳,開始了查經小組。可惜這四個人個性內向,不會邀請人參加,我辛苦 帶了一年半,仍是這幾個人。我心裡有個直覺,這不是神的帶領(可能時候未到),就暫時停下這個查經小組。 過了一年,有一對從波士頓MIT畢業的大陸基督徒夫婦來到哥城,加入教會。他們充滿負擔要開放家庭,向大陸朋友傳福音。我鼓勵他們,全力支持他們 。這新成立的普通話團契,在這對夫婦的殷勤耕耘呵護下,短短時間內便成長到五、六十人的光景。 我從這個歷程,學到一項寶貴的功課:有負擔沒有神的引導,你可以耗盡精力,卻是事倍功半。有負擔又有神的帶領,你可以用輕省的力量,結出事半功倍 的果子。從那以後,我知道服事主多結果子的祕訣,在於尋求神的帶領。用簡捷的語言來表達,神的帶領,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去到正確的地點,碰到正確 的人,正確的聖靈感動流過內心,正確的財務支持就來,我們就能為主多結果子。 這種事半功倍的神之引導的模式,可能是一種神奇的轉折,我們人只要順服,走在神所命定的途徑即可。但也可能是一種奇異的智慧,有一定的原理可以遵 循。我們必須學會分辨神的道路,走在祂的道路上,自然就能多結佳果。 本期飛揚探索「神的帶領」這主題,希望讀者們揣摩神作事的軌跡,走在神的引導中,經歷與神同工的美妙成果。
Author: 李順長
December 1, 2005
心理疆界規範彼此的權利義務,解決人際衝突並開拓成長空間。 人人都有房地產疆界的觀念,在自由經濟的社會體系裡,我們都接受下列幾項生活公約── ● 我有權在我的疆界之內,行使我的權利:房子漆什麼顏色,擺設什麼傢俱。 ● 你有權在你的疆界之內,行使你的權利:房子的造型如何,庭院種 什麼花草。 ● 我無權去你的疆界之內,干涉你的生活,改變你的環境。 ● 你無權到我的疆界之內,指揮我的生活,強迫更改我的習慣。 如果疆界的概念適用在房地產,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沿用到心理的範圍。在人際互動的層面上,用心理疆界來規範彼此的權利義務,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大的自由,為對方引進更寬廣的成長空間。 人際關係的互動,來往最頻繁的地方,發生在夫婦之間、親子之間、主僕之間(雇主與員工)、神人之間。這四者關係如此密切,若缺乏清楚的權利義務疆界,必然導致怨言、誤會、罪疚、玩弄等負面人生品質: ● 要求配偶為我是否快樂負責,經常抱怨。 ● 企圖控制配偶、兒女的想法與行為。 ● 被別人愚弄,缺乏勇氣說「不」,跟著別人的要求起舞。 ● 將自己的悲慘處境歸咎於上司 、社會、國家。 ● 落入自責的陷阱(即使不是自己的責任),成為不正常之罪疚的犧牲品。 所謂立下疆界,就是根據真理定下某些彼此同意接受的行為法則。自己遵行,也期待對方遵行。如果對方未能遵守,就讓他經歷其後果,好學習責任感。從這定義,我們發現所謂「疆界」,事實上是建立在自由、責任、後果這三重聖經真理的基礎上。 奠基於真理上的疆界觀念 伊甸園的故事就是這幾項真理的最佳表彰: 1. 自由:亞當,你有權利運用自由,選擇吃伊甸園中任何果子。(創2:16) 2. 疆界:但你的自由必須受到某些約束(比如不能殺人;不能闖紅燈),就以這棵善惡樹做代表吧,你絕不可以吃這樹上的果子。(創2:17) 3. 責任:你的選擇(遵行或不遵行神的法則)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的責任。 4. 後果:你若違背,你會經歷到苦果。(靈性的死亡)(創3:3) 越權觸犯了某些疆界,卻沒受到適當的處罰,等於縱容對方我行我素,通常也會引發自己的沮喪及無力感。只有在設定了疆界,又能有智慧地執行的情況下,雙方才能經歷到喜樂、滿足、成長。以下從四重關係來探索心理疆界的運用。 婚姻關係的疆界 傑濟經常晚歸,趕不上家裡所定的晚餐時間,為此雅麗發過幾次飆,她多希望老公能準時回家開飯,好讓洗碗,孩子作業、洗澡等例行公事可以如序進行。但無論雅麗如何哀求、警告、提醒、咒罵,傑濟還是照常晚歸。他的理由冠冕堂皇:「我賣命工作,還不是為全家人好!」 雅麗找了個安靜時間,在神面前尋求可能的答案。禱告、默想、反思、讀經,逐漸看到一幅清晰的圖畫,她終於明白問題出在自己,並下定決心,在下列事情上設定疆界: 1.雅麗為丈夫的不能準時回家吃飯而不快樂。把自己的快樂繫掛在一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上,是自己的錯誤決定。快樂是一種內在情緒,丈夫的守時是外在環境,內在情緒與外在環境並無必然關聯。雅麗終於明白,使自己快樂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別人的責任。只有愚笨的人,才把快樂的鑰匙交在別人手上。是啊,何必讓外在環境來牽制我的心情,每天坐雲霄飛車。當雅麗下定決心,負責使自己快樂,她就是設定了健康的心理疆界。…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December 1, 2005
「心理疆界」是當紅的基督徒生活名詞。自從克勞德和湯森德(Henny Cloud & John Townsend)出版了《為婚姻立界線》、《為孩子立界線》、《過猶不及》這些書之後,心理疆界的概念在短期內竄紅。很多教界人士開始研究這法則,及在生活各層面上的應用。 心理疆界主要是在個體的「你、我」之間作出區隔,在你我交疊最複雜的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中,整理出最健康的成長途徑。比如,婚姻關係中許多不切實際的期望──一方捅出了大窟窿,卻指望另一方收拾殘局,常常造成責任與權利糾纏不清的模糊世界。另一方如果不能勇敢地說「不」,只會加重自己的負荷,並剝奪了配偶的成長機會。 勇於在婚姻關係及親子關係中釐清界線,兼顧了你的成長和我的長進空間,也同時顧及仁愛與公義的法則,並為每個個體的「權利」和「義務」定下界線。神賜給人類高貴的自由,伴隨這自由而來的是個人的權利與義務。在婚姻中的一方,若堅持享有自由使用金錢的權利,他就必須同時負起財務管理的責任。隨便刷卡以滿足自己的虛榮,以致債台高築,卻強求配偶每次扮演救星的角色,出面解決財務危機,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立下界線控制自己的金錢使用額度,並承擔起一切後果,才是正確的邁向成熟之路。處理類似問題時,配偶中的另一方需要高度耐心及智慧,在愛與原則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點。 這項疆界的觀念,不僅適用在婚姻和親子關係中,也適用在個人的心理範圍。下面這個例子是心理疆界的極佳例證── 我今年十月去了歐洲某國某城授課,有廿幾位神學生來學習「領導學」和「以弗所書解經講道」。蒙當地領袖安排,在四間華人教會主日崇拜證道。某主日我傳講了「陽光思想的約會」,鼓勵大家在逆境中維持陽光思想和樂觀情緒。會後有一位六十餘歲的婦人來找我談,她的會話內容全部都是抱怨: 她宣稱自己在國內是有名的醫院院長,先生也是極負盛名的外科醫生。離開大陸來此,本以為是進了天堂,怎知是災難的開始。兒子在國內也是醫生,來此卻無法執醫,只好進餐廳當廚子,每天只是混一碗飯吃,很不快樂。女兒經營一家禮品店,忙得不可開交也沒啥賺頭。先生肺開了刀,插了管子住院一年。全家人生活這麼不快樂,怎能維持陽光化的思想呢? 這位婦人的問題是未能為自己設定恰當的心理疆界: 1.來歐洲這個國家是自己的決定,如果不喜歡這個國家,何不搬回國內?既然留下來是自己的決定,那就負起自己的責任,接受現在的生活事實。 2.現在的生活處境既然是個人抉擇的後果,那就設法使自己快樂起來。這不是別人的責任,也不是國家的責任,是自己的責任。 3.拿自己輝煌的過去和現在的窘困相比,只會增加今日的落寞,引動了情緒上的沮喪。既然決定留在這裡,最好的作法是,為自己的處境立下哀哭兩天的界線,然後接受今天生活的現實,下定決心以寧靜和喜樂來過每一天的日子。 簡單地說,這位婦人能使自己快樂的方法是: ● 負起自己選擇居留該國的責任,設法使自己快樂。 ● 環境雖然不能控制,但每一個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 ● 接受今天的生活事實,而不是活在昨天的回憶裡。 本期飛揚雜誌以「心理疆界」為主題,探討個人的權利與責任;人際關係間的互動法則。希望激勵讀者們使用聖經教訓,以心理疆界的技巧,為個人的美好生活打下根基。
Author: 李順長
December 1, 2005
聖經使用了奇妙的比喻故事,來表達生活的睿智:在馬太福音廿五章14-30節天國的比喻裡,五千賺五千,二千賺二千,所得的稱讚是一樣的。主耶穌在結論中提醒我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祂指出人生進入善性循環的高招是,善用你的恩賜,作個忠心的管家。比如殷勤寫作的人,他的文筆會越寫越老練;殷勤講道的人,他的口才會越練越鋒利;殷勤練琴的人,他的巧指會越練越靈活。 善作財務管家的聖徒,也會經歷善性循環,神會把更多財富託付給他。越捨得奉獻支持主工作的基督徒,主更樂意在財富上賜福他: ● 有施捨的卻更增添。好施捨的,必得豐裕。(箴11:24-25) ●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路6:38) ● 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送(給神),(神會)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給你們。(瑪3:10意譯) ● 神能加給你們各樣恩惠,使你們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9:8) 實踐上述聖經教訓的基督徒,有權祈求神賜福,恩上加恩,力上加力,福上加福,進入善性循環。 飛揚的工作內容 飛揚協會的九位同工在2005年裡,善用了神給我們的機會和恩賜,在下列工作上事奉神,也服事眾人(基督徒和慕道友)。 ● 飛揚網站訪客已達三百六十萬人次。 ● 飛揚雜誌發行一萬份,約二萬讀者。 ● 生活講座佈道至十月止,共三百餘人到台前回應。 ● 遠東培訓,差派三位傳道人在遠東進行培訓工作。 ● 上班族團契六個,造就專業人士。 ● 「飛揚的人生」迷你月報發行12期,每期二萬份。 ● e信e得網上周刊,發給一萬二千網友。 ● 廣播節目在達拉斯、溫哥華、堪薩斯、南非播放。 ● 飛揚錄音帶及CD,共三十套,祝福了無數人。 飛揚的財務需要 飛揚的財務需要,一年大約四十餘萬美元,包括雜誌的製作、印刷、郵寄費,網站的ISP年費和電腦維持費,九位同工的生活費,三位宣教士生活費, 辦公室的水電行政費等。使用這麼精簡的費用,來涵蓋這麼廣泛的服事,是我們善盡管家職份的最佳表達。 2005年十月底為止,飛揚的財務赤字有數萬美元。我們極依賴十二月聖誕季的奉獻收入來彌補今年的不足。 雙重善性循環 請您為飛揚的財務需要代禱。您在主裡的奉獻支持,將會創造雙重善性循環: 1.神必賜福您的財務,更有力量行善。(箴11:24-25) 2.飛揚服事更有力,工作更拓展。 敬請使用下列方法,來回應神國度的需要:…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October 1, 2005
「發現號」太空梭原定八月八日凌晨降落在佛羅里達州的基地,但因佛州天氣不佳,太空梭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待命一天。由太空總署指揮,在八月九日早晨安全降落在加州空軍基地。太空梭的安全,某種程度上依賴總部和宇航員之間的溝通。 八月八日的晚上,我使用「預付電話卡」,撥通了電話,向住在遠東的母親問安。自從父親半年前去世,我就留心每週打電話和九十高齡的母親閒聊一下。平常有我七個兄弟姐妹在故鄉侍候,我不用操心。我的電話是盡我一份孝心。母子的心靈相契合,靠的是溝通。 在外交官場,這國把對那國貨幣幣值的關切,表達給對方;在股票市場的操作室裡,透過網路通訊呈現的資訊,顯示在監視器上;在零售商場經理的辦公桌上,某一貨品的銷售量和庫存量數據,說明了消費的潮流,經理馬上寫了一封電郵,向遠東的採購單位下了訂單。這一切都是溝通。 上述的溝通屬於辦事的層次,只要消息傳達,使命就已達成大半。另有一種溝通,其目的是為了塑造對方的品格,改正對方的習慣,這種溝通涉及時機和場合,涉及氣氛和心態,涉及經驗和語言的切入點,這種溝通的難度高得多。比如老爸老媽看廿歲的兒子,靠信用卡賒帳度日,債台高築,擔心他養成惡習,一生翻不了身,想把負責任的財務生活態度教育給兒子,這種的溝通難度相當大。比如老爸老媽擔心十九歲的女兒,吸取了當代時髦青年的生活觀──「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有權利主張我的身體」,如果未婚就放縱性生活,引發懷孕、輟學、墮胎的連鎖反應,恐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爸媽想要把婚姻道德的正確觀念,培植在女兒的心田,這種人格建造的溝通,困難度當然更高。 撒母耳記下十二章1至15節記載,拿單先知受差向大衛王進諫。他肩負了一項艱難的使命,去責備大衛王的罪惡,就像在老虎頭上拔鬍鬚。大衛搶奪了屬下大將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又想了個計策,借亞捫人的刀殺了在戰場上奮勇征戰的烏利亞。為此,耶和華神極不喜悅。 拿單先知使用了一個溝通的高等技巧,他先講了一個故事給大衛王聽:「王啊,某城裡有個富戶,有個窮人。富戶有許多牛群羊群,窮人只有一隻小羊羔,和兒女一同長大。有個客人來到富戶家裡,他捨不得宰殺自己的牛羊,卻搶奪了窮人的的羊羔,預備給客人吃。」大衛王一聽就發怒說:「該死的富戶,沒有憐憫心,他應償還四倍。」 先知拿單說:「你就是那人。你有多少妃嬪,仍不以為足,藐視了耶和華的命令,搶奪了烏利亞的妻。耶和華說,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刀劍永不離你的家。」大衛聽了拿單的諫言,當場認罪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下12:13) 這一場溝通危險性相當大,惱羞成怒的君王,將進諫者砍頭的事,歷史上屢見不鮮。拿單的成功,不但奠基於個人的勇敢,更建造在他屬靈的智慧上。我深信他在進諫之前,不知有多少個夜晚,跪在上帝的寶座前,為自己所需要的智慧祈求,為對方所需要的謙卑之心與受教之耳祈禱。拿單可以說是深諳溝通技巧的智者。 至於牧者如何向會眾溝通教會的異象,引發全體動員;佈道家如何向福音朋友溝通神的大愛,引動人的回應;長執如何向會友溝通關懷社區的使命,引起傳福音的熱誠,那是領導的藝術,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當用心在主裡學習的功課。
Author: 李順長
October 1, 2005
忠言逆耳?請看溝通高手的絕招。 溝通是富化人類生活,活化人類心智的有效工具。當信息從一個心靈傳抵另一個心靈,瞭解、同情、敬愛、頓悟、抉擇於焉發生。老師在課室中啟發學生,學生向老師發問;父母教育兒女責任感,兒女表達對父母的感激;領袖向國民說明執行理念,員工向老闆建言,丈夫向妻子表達關懷,牧師向世人傳講神的愛,靠的都是溝通。有效的溝通可以加速美化人類生活品質。因此,溝通的技巧是人人都應學習的。當所要傳達的內容屬於好消息,溝通的技巧不顯得重要,反正接受的一方大致上引發正面的反應,怎麼說都通。比如丈夫向妻子報告加薪,兒子向父母報告成績甲等,這種溝通不難。但當信息內容攜帶逆耳的成份,溝通的技巧就變得舉足輕重,因為效果如何端看溝通的方式。比如公司主管要解聘員工,老臣要向國王進諫,或是先知要責備人的罪惡,都需要高度技巧。 高難度溝通的楷模 這種高難度的溝通,難在講者甚難啟口,聽者甚難入耳。當父母要糾正兒女任意刷卡,欠下巨額卡債的不負責任生活態度,或是父母不贊成女兒交往的男友,或妻子要說服丈夫戒賭,都需要高度智慧。阿摩司書的溝通模式,可說是高難度溝通的楷模。當神有重要的話要向人說,祂用什麼方式與人類溝通呢? 溝通從表達的一方來說,主要涉及兩件事,一為信息內容,二為傳講方式。 一個優秀的溝通者通常擁有具體內容,不但言之有物,而且擅長組織,使信息容易被聆聽接受。他大體上也有老練的傳講技巧,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提升聆聽的興趣,並降低心理上的抵抗。舊約時代,耶和華神有重要的信息,要向以色列人傳講。祂揀選了牧人阿摩司,負起這項艱鉅的使命:責備以色列人的罪惡,宣佈審判的信息,並勸勉其離開罪惡,歸向真神。神知道以色列人的心剛硬,這責備審判的信息不容易被接受,若一出口就被擋回,講了也是白講。怎樣可以讓以色列會眾在不知不覺,毫無抵抗的情況下,聽見信息,甚至引發悔改的效果呢?阿摩司想到了一個辦法。 迂迴戰術 他對他的聽眾宣佈神對以色列周圍列國的審判:「敘利亞的首都大馬色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3)當先知阿摩司細數敘利亞的惡行時,聽見的以色列人必然拍手贊同神的公意判斷。接著阿摩司又宣佈:「非力士人的首都迦薩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6)他的聽眾一聽到宿敵非力士落在神的手下受審,必然大聲附和「阿們」。緊跟著先知矛頭又指向以色列北角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的推羅:「推羅三番四次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9) 一聽到外邦列國受審,以色列人必然目不轉睛地瞪著先知阿摩司,外邦人犯下滔天大罪,被神審判是天經地義的。阿摩司話峰轉到以色列國境的東鄰「以東、亞捫、摩押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11,13;2:1))當時的聽眾以色列人對東鄰人民的低落道德素來厭惡,一聽見神的審判必然額手稱慶。先知又指南國猶大:「猶大人三番四次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2:4)聽見兄弟之邦猶大受審,以色列即使婉惜,情感上大致仍能保持平穩,反正事不關己。這時先知阿摩司知道他的心理準備工作已經作好,是亮出底牌的時候了。他套用了上述的語法,直接了當的宣佈:「你們以色列人也是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你們的刑罰。」(摩2:6)先知嚴厲的責備,如同錘子一般重擊以色列人的心懷,即使覺得不舒服,也無法反擊,因為周圍列邦犯罪,被神審判是合理的,那我們國家犯罪被審判,也是無可避免的了。 阿摩司的迂迴戰術技巧,顯然化解了聽眾的可能抵抗,他的溝通技巧在傳講方式上以漸進的手法,培養出同理心,使最後套用的容易得多。並且信息內容的公式重複了七次,到第八次沿用時,主題與信息已在聽眾心裡耳熟能詳,既簡單又有效,可以說是溝通的高招。不管是信息內容或傳講方式,都算是上乘佳作。 強調因果關係 從大馬色受審到以色列受審,先知使用了八個結構雷同的句子,這種平行套用的技巧,提升了聽眾的理解聯想力。阿摩司再次沿用這類似的邏輯: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獅子若非抓食,豈能咆哮;少獅若非有所得,豈能從洞中發聲;若無機檻,雀鳥豈能陷在網羅;網羅若無所得,豈能從地上翻起;城中若吹角,百姓豈不驚恐;災禍臨到,豈非耶和華所降。(摩3:3-6) 這段信息的目標是促使以色列人接受三章六節這句話:「災禍臨到,豈非耶和華所降。」災禍與審判之間的因果關係,對先知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就像前面六句「豈能」、「豈不」的因果關係一樣明顯。阿摩司所擅長的平行沿用手法,在說明因果關係的溝通技巧上是非常卓越的。 平行的結構 先知還有進一步的信息傳給他的聽眾: ● 神使你們缺糧,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使你們缺水,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以旱風虫害攻擊你們,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降瘟疫,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傾覆你們的城邑,你們仍不歸向神。(摩4:6-11) 這五句平行的結構,陳述以色列人的苦境背後所牽扯的神學原理。如果以色列人能瞭解神的苦心,因此悔改歸向真神,神必照祂的憐憫,重新賜福以色列。從神學觀點來看,禍福的因果關係是明顯的。先知阿摩司開始委婉地呼籲: ● 當預備迎見你的神。(4:12) ● 要尋求神,就必存活。(5:4) ● 要求善不要求惡,神必與你們同在。(5:14) ● 要秉公行義,神就向餘民施恩。(5:15) ● 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5:24) 可惜,上述的呼籲並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先知阿摩司已經用盡技巧來化解聽眾的抵抗,信息卻仍被排斥在剛硬的心門外。更嚴厲的審判是無可避免的了,阿摩司忠誠地記下這四件事: 主指示我一件事,蝗虫吃盡青物。(7:1-2) 主指示我一件事,火燒滅深淵大地。(7:4)…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August 1, 2005
訴求,喚醒人覺悟,他需要救主,這是傳揚福音。 訴求,禱告主憐憫,使別人蒙恩,這是代禱藝術。 最近在網路上一篇文章裡,讀到摩托羅拉手機公司(Motorola)敗部復活,重新搶回美國手機王座的故事,帶給我很多感觸。 摩托羅拉手機傳奇 摩托羅拉公司以創意起家,在二次大戰後,搶先推出汽車收音機,在毫無競爭的優勢下,賺進巨額利潤。手機的發明也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傑作,可隨身帶到天涯海角的手機,把通訊的便利推上了另一層樓。摩托羅拉發明的手機,確實是一項傲人的成就。 可惜摩托羅拉的成功也為自己的失敗種下遠因。在沒有對手的獨霸優勢下,摩托羅拉自滿自足,沒想到諾奇亞(Nokia)正靜悄悄地開發新機種和新功能。北歐的諾奇亞一浮出抬面,只短短幾年就超越摩托羅拉,成為手機的世界性武林盟主。摩托羅拉公司痛定思痛,聘雇了幾十名行銷專家研究現代人所喜歡的手機型式、功能、顏色和使用者心理,最後決定往輕、薄、巧、炫及多功能的方向發展,推出許多吸引人的型號,終於在2004年奪回美國手機市場的寶座。 手機對消費者的訴求,從通訊的基本功能,轉移到風潮流行,是摩托羅拉公司始料未及的。而在痛定思痛之後,找到了向消費者的有效訴求點,它就能重振聲威。這個故事引發我聯想,基督教界傳福音的方法是否抓到了向世人訴求的最佳切入點呢?我們擁有美好的產品──福音,另一端是廣大的市場──尚未歸主的世人。 在兩造之間搭橋的是訴求力──如何吸引人們的興趣?如何引動人們的需要感?如何幫助人們下定決心投入在信仰裡?要在廿一世紀廣傳福音,「訴求」是基督教界必須探索的重要議題。 「訴求」廣被運用 其實,教會裡老早就不自覺地使用訴求的技巧,比如弟兄們總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優點表現給他所喜歡的姊妹看,正如雄孔雀把牠的尾扇展現給雌孔雀看一樣。比如教會領袖把建堂以後的美麗遠景,報告給會眾聽,也是一種訴求──你看,孩童部門的教室多麼美麗,對你的孩子將來的屬靈教育大有幫助。向會友呼籲宣教的信心認獻,也是一種訴求──在宣教大使命上忠心擺上的聖徒,天國必有永恆的獎賞。連我們的禱告也是一種向神的訴求,我們用我們的關切、我們的委身、我們的行動,來向神訴求說,懇求你成全。 有些佈道會的講員,呼召時很難邀到幾個慕道友歸主。另有些佈道家邀請人決志時,引動成群的人趨前回應。兩造之間的差異就在訴求點──信息是否觸摸到人心的需要,信息若能引發共鳴,信息若是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人們就自然做出回應。有些教會的崇拜內容安排,都經精心設計,向會眾的眼、耳、心訴求。眼睛看電腦投影字幕,耳朵聽讚美敬拜的聖樂,心裡陶醉在信息所帶動的成長氣氛裡。做到這些有效訴求的教會,會有一種牢牢吸住會眾的引力,引動了教會的成長。 從訴求的角度來看教會的活動,我們會對佈道會、崇拜、報告、信息的傳講,有一份新的理解。有效地向基督徒訴求委身奉獻,向慕道友訴求歸依基督,可成為一份美麗的藝術。這份努力必然會蒙坐寶座的耶穌基督悅納,因為祂自己就曾善用訴求的原理,向人類召喚: 空虛嗎?主說,我就是生命的糧。(約6:35) 迷失嗎?主說,我就是世界的光。(約8:12) 焦慮嗎?主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約14:27) 愁煩嗎?主說,我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 罪惡嗎?主說,你的罪赦了。(可2:5) 害怕嗎?主說,我與你同在。(太28:20) 怕死嗎?主說,信我的人必然復活。(約11:25) 孤單嗎?主說,我是你最好的朋友。(約15:15) 找出共鳴點 主耶穌以先知先覺的語氣指出,人類有八大需要,並且提供祂自己做為這八大問題的答案。我們只要找到最能引發對方共鳴的點,向他訴求,就能引動對方的反應。個人佈道或佈道會若能善用訴求的原理,必能獲致豐盛的結果。 從訴求的角度來看代禱的藝術,我們會對禱告如何蒙神垂聽成全的方法,有一份新的領悟。有些蒙垂聽的禱告,一擊中的,似乎都攜帶了一種撼神心弦的訴求力: 迦南婦人說,狗至少有權吃碎渣兒。主立刻趕出她女兒身上的鬼。(太15:21-28) 外邦百夫長說,你一句話就可以治好我僕人。主馬上答允。(太8:5-13) 四個人抬癱子來見耶穌,耶穌當場治好了癱瘓者。(可2:1-12) 這三個故事蘊含著禱求蒙允的祕訣,請讀者務必自己仔細研讀。 訴求高手 最有名的代禱訴求之案例,記載在民數記十四章。那時以色列民集體向神發怨言說,你把我們領出埃及,要使我們倒在刀下,死在曠野啊!耶和華神忍無可忍,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我在他們中間行了多少神蹟,他們還是不信,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民14:11-12)這第十次的發怨言、試探神,是神所定下的最後極限。(民14:22)若不是摩西站在神和以色列民中間代求,以色列民很可能就此滅種。摩西挽回神忿怒的代禱,會有一股使神不能不應允的訴求能力── 摩西說:「迦南地的居民早就聽說,你帶領以色列民出了埃及,用雲柱火柱引導他們。如今你若把他們殺了,列邦必議論說,耶和華因為不能把他們領進應許美地,所以把他們殺在曠野。並且你曾說,你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慈愛的神,你就照你的大慈愛,多赦免他們這一次吧!」這一招二式誠懇的訴求,叫神怎麼拒絕?(民14:13-19)摩西這一招最厲害的力道是,真心為神聖名的尊榮設想!真個是奇哉誠哉的代禱藝術,全本聖經訴求藝術的最高境界! 從訴求的角度來看求情的藝術,我們會對說服力的法則,有一份新的感受。你要說服一個人照你意願的方向行事,你如何提出一套有效的訴求呢? 保羅有意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阿尼西母原是腓利門家中的一個奴隸,偷了主人腓利門的錢,跑到羅馬去揮霍,正巧碰到保羅在羅馬為主坐軟監,聽了保羅所傳的福音,悔改信了主。 保羅本來有意留下阿尼西母來侍候坐監的自己,但想到腓利門和阿尼西母之間,有一道心結尚未解開。保羅想到基督徒兩造之間和好的重要性,就下定決心寫一封求情信,要阿尼西母帶回去見腓利門,也使腓利門家中教會的聚會,破口得以堵住。 保羅這位梯山航海的宣教鐵漢,竟然也展現他俠骨柔腸的一面,寫出委婉動人的腓利門書,字裡行間真情流露,叫收信人腓利門無法拒絕保羅的請求。保羅所運用的訴求技巧,足可做萬世的典範: 訴求的典範 1.誠懇的關懷:v.4「我禱告的時候題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一句話就溫暖了腓利門的心。 2.肯定的話語:v.5「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表達對腓利門人格和服事的欣賞、感激,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3.神聖的祝福:v.6「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為以下訴求鋪下信仰的根基。 4.熱誠的欣賞:v.7.「兄弟阿,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表達對腓利門美好品質的感戴。 5.軟性的訴求:v.8-9「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請你看在我為主勞苦犧牲的面上,恩待阿尼西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