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李夢琴

回家的幸福

歸家的人,找到的是,天父慈愛的膀臂。 他定睛望著我們 外子出外短宣的日子裡 ,我一人獨居。一天晚上,我邀已上大學的兒子一起出外晚餐。寒冷的天候,我們選擇一家有蔬菜熱湯的餐廳。自兒子搬出去與朋友一同租房子以後,我們母子倆難得有此獨處用餐的時間。 晚餐吃罷,走出餐廳時,突見一個年約六十上下的男人,蜷窩在餐廳出口旁的角落裡。看見我們走出來,他雖然未說一語,但是黑暗中一雙炯亮的眼睛卻盯著我們。我心頭一怔,那眼神提醒我聖經中的另一種眼神:當彼得和約翰經過耶路撒冷的美門口時,坐在一旁的那個乞丐 ,應該就是同樣的眼神吧?乞丐指望從彼得那裡得著金錢的接濟,沒想到後來卻得著更好的東西──瘸腿被醫治。 我一時分不清楚,眼前的這個人,為什麼坐在這裡?他定睛望著我,是否也期待從我這裡得什麼? 我問兒子:他是乞丐嗎? 兒子回答:不清楚,也可能不是,因為他沒有向我們要錢。 我和兒子往停車場走,我的腳步卻開始一步比一步猶豫。我心裡問自己:他吃過飯了嗎?在這寒冷的冬天晚上,他有地方去嗎?也許他想要乞討卻羞於開口呢?我就這麼離開嗎?我該為他做什麼呢? 既然聖靈在心裡感動我,我停下了腳步,拿出了一些零錢,準備倒回去給他。兒子卻說萬一他不是乞丐,只是坐在那裡等人,我們豈不是羞辱他了。兒子的顧慮很對,年輕一代總是顧慮別人的感受。 然而,我腦海無法忘記那人企盼的眼神,於是邀兒子與我倒回去一探究竟。兒子此時順便叮嚀我,若是單獨一人,晚上遇見這些流浪漢或陌生人,千萬不要輕舉妄動。我看著身材日益壯碩的兒子,心中一陣暗喜,究竟是長大了,如今由他叮嚀老媽小心行事,我倒成了被保護的人。 我們回到那人面前,兒子代我問他,你為什麼坐在這裡?你吃過飯沒?那人仍不敢說要錢,只含糊不清的說還沒吃飯,坐在那裡,看看會有什麼事發生? 接著,兒子把預先準備好的錢遞給他,他立刻接下了。我們臨走前又對他說:「 God bless you!(上帝祝福你!)」他回答謝謝。 再次走向停車場時,我們都沈默著。兒子問道: 「他有沒有家?為什麼不回家?」是啊!家不是代表著愛、溫暖、食物和有親愛的人等候之地嗎?在這寒冷的天候裡,如果他有家,卻選擇不回家,可能是有難言之隱吧? 記得外子曾提過接觸一個黑人遊民,教育水平很高,卻因為連連碰壁找不到工作,久而久之就選擇逃家在外。這樣說來,並不是每一個遊民都沒有家,只是因為種種因素,就成為有家歸不得,以街為家的遊民。 少主背後的故事 路加福音中,耶穌也提到一個遠離家園的遊子,後來走到落魄潦倒、身無分文的地步,比流浪漢好不了多少,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這個人背後也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他本是大戶人家的少主人,家中富有,備受父親的寵愛。然而卻視一切為理所當然,未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位份和與父親的關係,當父親還健在時,就覬覦父親的產業,企圖奪取享用。 面對他的不孝悖逆,父親未加責備,反而遂其所願。去意已堅的他,沒有多一份心為父親的將來憂慮,反而隨即與朋友遠走他鄉,開始過著自由、放蕩享樂的日子。他儼然如君王,出手闊綽、揮金如土,加上一群吃香喝辣的酒肉朋友簇擁在身邊,好不神氣! 然而,千金總有散盡時,不事生產的他,終於將產業敗光散盡。這時,他身邊的朋友們和他短暫的快樂一樣,有如過眼雲煙,消失得無影無蹤。此時又遇到當地的大飢荒,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為了生存,無一技之長的他,只好接受一個吃不飽、餓不死的工作,還要忍受雇主的嘲諷羞辱。 祂早已愛我們 有一天,他實在飢餓難挨,到了要與豬爭食的地步。他突然醒悟過來,自己的父親擁有無數的雇工和富足的口糧,身為富家少主人的他,難道要成為異地他鄉的餓殍? 「我要回家!」落魄浪子終於做了一個決定。 許多人認為這個小兒子知道從錯路上回轉、勇於認錯,值得肯定。但是當我一再思想,發現小兒子決定回家,表面上好像他勇於認錯、歸向父親,說穿了,這仍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心態。因他並非體恤父親的心,而是因為自己已經無路可走,擔心自己死活,所以做出回家的決定。 有人說,小兒子已經無路可走,所以神就開始祂的工作。這好像是一些基督徒喜歡說的:「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人總喜歡以自己的體驗為真理發聲,有時,這並非智慧之舉。將人的話語奉為圭臬,往往對神慈愛的認識,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無路可走後,才讓神介入呢?為什麼認定神只等到人放棄後,才開始祂的工作?讓人以為神起初什麼都不做,只是袖手旁觀,最後才幸災樂禍地對人說:「早說你不行!讓我來吧!」 聖經啟示的神卻不是這樣。聖經告訴我們:「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 5:8)聖經啟示的神,是即使我們還不認識祂,甚至在創世之前,以及我們還在母腹中,祂便認識我們的形體。(參詩 139:13)並且定意愛我們。祂早在我們所參與的每件事起初、過程和盡頭,就付代價和行動愛我們。只是我們往往對祂加以拒絕或視若無睹。 小兒子想起自己離家時的種種頂撞惡行……。 「就算父親仍然生我的氣,那麼,我就退而求其次吧!我若以雇工的身份應徵……父親家應該是需要雇工的。」他一如往昔計劃著。 就在接近父家的路上,近鄉情怯的他停下了腳步。突然遠遠看見老父,上氣接不著下氣地一路向他奔來。他慌張猜測著:父親向他奔來,是否因為對犯錯累累的他生氣 ,不允許他踏入家門一步? 沒想老父到他面前,不由分說,便激動地抱著他這又臭又髒的兒子,親了一回又一回。他回過神,趕緊向父親敘述事先已演練過的台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路…
Read more

不以成敗論英雄

成就,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認定。 「我在小學時當過班長。」 「我曾經參加過網球比賽,獲得兩次冠軍。」 一次教會小組在聚會前玩了一個破冰遊戲,遊戲規則是每個人必須講自己過去曾經有過的、鮮為人知的經歷或成就。講得越多,可得越多分數。那一次參加的人為了贏得那次遊戲,都絞盡腦汁努力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我記得許多人在講述時,臉上都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光彩。 每個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曾經有過的非凡成就,談論過程覺得自己是號重要人物,那種感覺就是「成就感」。「成就感」與「成就」是不同的。「成就感」,顧名思義,是指人們在完成重要任務後的感受或思考(The feeling of having accomplished something important.)。所謂「重要任務」可能是一件重大任務,需要全力以赴來完成。如果任務負有重要意義,就算執行時需要作某種程度上的犧牲,也甘之如飴。如果完成後能受到注意和肯定,那種滿足的成就感乃人生一大樂事。 然而,所努力完成的使命價值受到質疑,或是努力受到否定,心中的悵惘與挫折可想而知。人總是喜歡做大事、立大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做大事就一定能帶給我們滿意的成就感嗎?生活中有哪些瑣事,也可以帶來深遠影響、以致於我們一樣感受肯定與讚揚? 秦王與刺客 前幾年有一部在好萊塢受到矚目的中國影片「英雄」,我們可從幾個角色彼此的衝突,看人生目標與價值觀的問題。此片描述戰國末期群雄爭霸,最強的秦國欲併吞其他六國以一統天下,秦王就成了各國欲除滅的目標。 一位叫做「無名」的刺客隱藏了自己的身份,為了可以近距離殺秦王,他苦練「十步一殺」的劍術。他的計畫受到劍客長空、殘劍和飛雪的看重和幫助,他們一起編造謊言,使無名獲得進到離秦始皇十步之遥的機會。然而那秦王豈是簡單人物,危機當前,仍直接戳破無名的謊言,且指出他內心的矛盾。 無名的矛盾,在於關鍵時刻想起殘劍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殘劍在刺殺秦王的使命中產生內心的衝突,他悟出秦王統一天下的事業,可以停止各國的殺戮,天下蒼生便可免於生靈塗炭。所以他在得到刺殺秦王的最關鍵的時刻,做了逆轉性的決定:放棄刺殺行動。 失去意義的使命 殘劍的決定影響了無名。當無名站在秦王面前時,正如秦王對他的觀察——心中充滿了衝突和矛盾。本來他一生的努力與目標,就是為此刻的機會,他也身負所有正義之士對他的寄望和託付。然而,正當他不得不採取攻勢之時,誰也沒想到,結果他竟然只是以劍柄相向,使秦王得以劍下逃生。當然,這樣的決定,造成了無名自己慘死於秦國大軍萬箭之下。 而殘劍放棄刺殺秦王的絕佳良機,使得他的愛妻飛雪對他深深不諒解。身為趙國名臣之女,飛雪賦予自己活著的使命,就是為國為父報仇。當第一次丈夫放棄刺秦王良機時,飛雪從此不與丈夫說話;任務二度失敗時,她的人生頓然失去目標與意義。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毅然向丈夫拔劍挑戰。殘劍在無法解開愛妻的挫折與憤怒下,決定放棄抵擋,死於劍下。飛雪無法承受丈夫的死,最後也以身相殉。這樣的結局,觀者皆為之唏噓不已! 橫在無名、殘劍、飛雪與秦王之間的矛盾是:不同的使命,不同的角度詮釋自己的任務意義,都認為自己在某方面作了犧牲。然而,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或梟雄 如果只是因為需要尋求人生的意義感和成就感而犧牲一己,生命既短暫又寶貴,這代價何等昂貴啊!若是如此,放手一搏之前,更需停下腳步仔細思量。若是耗盡心力與時間之後,發現目標錯誤,所付出的也沒有意義。這時候是回頭好呢?還是繼續走?回頭顯示自己起初判斷的錯誤,而且所花費的時間金錢付諸流水,如何贖回?繼續走嗎?明知此路不通,將來付的代價更大,如何收拾殘局? 電影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犧牲,不同的傾力搏命,英雄或梟雄,待觀眾解讀與認定。真實人生中是否也有英雄存在?必有許多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為許多看似平凡卻有意義的事,做了不凡的犧牲和默默付出。我們豈不當給予喝采與掌聲?! 兩個價值體系 不管同意不同意,我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價值體系之下。在第一個世界價值體系下論意義,是以實際效用與成果取向,談價值意義,乃是指完成任務,並儘可能取得最大利益與報酬。報酬多,成功的光環也相對的大。在此價值系統之下,人們汲汲營營於所謂「有價值」的成就,過著患得患失的日子,為了爭取利益,不惜犧牲別人。至於低報酬、甚至無償的工作,因為做了也沒有成就感,就乏人問津。不得不做時,就容易出現「作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無奈心態。 可欣慰的是與這個世界同時存在的,是另一個講求真理與超凡意義的價值觀。在那一個世界裡,「成就」不一定直接與成敗有關。成功固然美好,失敗的結果,意義一樣重大,在神的時間表裡,一樣可以期待開花結果。 埋入地裡的麥子 美國有五位宣教士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詮釋例證。這些年輕的宣教師於1956年1月8日到南美厄瓜多爾(Ecuador),計畫向奧卡族(Auca)傳福音。起初他們只是租了一架直昇機,每日停在高空上向土人唱聖詩,並扔下餅干、麵包、花布、茶葉和兒童玩具等禮物。這些土人生平第一次看見白種人在高空上盤旋,他們很驚訝,也歡喜收到禮物。這樣過了大約一年,宣教士們以為時機成熟,就決定降落在他們的領土上,準備進一步接觸。沒想到這行動引起土人的猜疑,他們竟然以長槍將五人殺死。消息傳來,舉世嘩然,許多人為這些宣教士哀悼。 不同於那些不惜為國為君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國英雄,這些宣教士清楚自己人生的使命,地上的國度和君王會過去,他們期待一個更高永恆的國度。為此,他們願意像一粒麥子一樣,默默地埋入土裡。看起來,他們沒有明顯的工作成果或是豐功偉蹟,但這一粒麥子的影響是驚人的,許多人因為這五位宣教士而受感召,願意繼續進入奧卡族傳福音。如今全村五百人中,已有一百人成為基督徒,也有多位奉獻作傳道人。 基督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神的愛子降卑為人,又取了奴僕的形像,最後死在十字架上。祂將自己的生命給出,世人看似失敗的行動,然而「在滅亡的人看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是神測不透的大智慧。 小事也能有意義 我們羨慕宣教士美好的見證,心中也嚮往學習主捨己的榜樣,希望在主的生命冊上,被主稱讚記念。然而平凡如我,生活中如何得到機會,為主做一番被記念又稱讚的作為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很簡單。 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曾說當祂在榮耀裡同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把愛祂、蒙祂揀選的人(綿羊)安置在寶座右邊。因為他們曾經在微小的弟兄餓的時候給他吃,渴的時候給他喝,留他住,給他穿,看顧他。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太25:40)這些只是倒杯水、照顧患難弟兄的小事,然而卻被主在永世裡記念,這是何等有意義啊! 我們何等需要一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世界!也需要一位在我們工作遭遇瓶頸或失敗時,仍然為我們喝采的上帝。不管過去如何,不需悔恨與懊惱,讓我們重新釐定目標,努力奔跑,看看末後神為我們預備的,是怎樣豐富的獎賞(腓4:14)。

祂沒有遺棄我

從掛名基督徒銳變成委身的基督徒之傳奇。 說起來,我是一個生長在父親缺席的家庭裡的孩子,上有三個哥哥, 兩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在台灣1950的年代裡,當我還是四、五歲左右的年紀,父親便離開了母親和我們幾個孩子,另組家庭。以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看,這對一個從小就失去父親庇護的小男孩而言,必定影響深遠,甚至可以說是個很嚴重的打擊。 母親美好的工作 然而,回想起來,我卻沒有太多的感傷和震撼,想來不是小時候本來就和父親不太親近,所以對父親離家沒有太大的傷痛;就是年紀太小,體會有限;還有,更有可能是因為母親作了很好的工作,以致於小小年紀的我,可以安然度過這個重大家庭危機。 總之,我們家因此只剩下母親一人,母親身受高等教育,父親的離開對她打擊很大,她卻沒有因此被打垮。父親雖然家世富裕,離開時卻沒有留什麼給我們。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母親把我們幾個孩子茹苦含辛的撫養長大。我特別感謝的一點,是母親並未因此懷恨父親,反而不斷告訴我們要孝順父親。後來父親晚年真的落入貧困潦倒的地步,連他身邊的家人都不管他了,那時我們兄妹都願意在經濟上照顧父親,這完全要歸功於母親的教導。 母親總是盡一切所能的工作和照顧我們,希望補足單親孩子們所欠缺的父愛。事實上,她真的把我們幾個孩子養得很好。我和哥哥們小時候都是學校的田徑代表隊,在運動方面一直有傑出的表現。當然,我們也因此擁有強健的體魄。 母親娘家是信主的,可惜她本人結婚以後,卻與夫家一起拜拜。儘管她很盡心的照顧我們,我們幾個孩子卻是在一個沒有基督信仰的家庭中成長。倒是在初中時,有一個要好的同學是基督徒,我常常有有機會去他家,覺得他家的氣氛很好。我甚至還有一次,與他一同參加教會在聖誕節時舉辦的報佳音節目,雖然那時只是為了好玩,可是直到今天,我還是印象深刻。 我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因此也養成了獨立不羈的個性。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一個不錯的公司就業,那就是美商公司必治妥藥廠。我在其中擔任藥劑師的工作,有著人人羨慕的工作及待遇。以前我們家庭經濟清苦,現在突然有了豐富的收入,我開始迷失了,過著放蕩的日子,常常跟同事藉著工作應酬的需要,穿梭在燈紅酒綠之間,卻自以為過著天堂般的日子。 愛的轉變力 就在這時候,我認識了當時的女友,她出自一個基督教家庭,她的氣質與個性深深的吸引著我,我願意更多的認識她並和她交往。無奈她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他們不但因為我的生活態度而反對我,而且堅持女兒必須嫁給有相同信仰的基督徒。我感到相當為難,因為我不但不是基督徒,甚至連慕道友都不是。最後我決定為了愛情,放下自己的堅持。 1974年,我為了與女友結婚,毅然決然走進教會,受洗成為一個基督徒。受洗後第二年,我終於把心上人娶進門。 我以為自己是為愛犧牲,其實卻是只求自己的利益的掛名基督徒,心中一點也沒有對神的渴慕。所以婚後我也沒打算改變我的生活態度,一如往昔的交際應酬,喝得爛醉如泥是常有的事,但妻子卻是出奇地默默忍耐我的放縱無度, 當時我也不覺得奇怪, 因為我是個台灣的大男人主義者。那時,必治妥公司的總經理是衛理公會的信徒,常常在吃午餐的時間邀請人聚會、吃飯,藉以傳福音。我雖然參加這午餐聚會,卻對在公司傳講耶穌很不以為然,也常藉故跟他們辯論。 艱辛的美國夢 必治妥公司裡,我開始遇到人事上的挫折,總覺得他們沒有給我該有的升遷和待遇。在一次訪美旅行中,妻子定居美國的阿姨勸我們移民美國。經多方考慮,我們決定接受她的建議,先讓妻和孩子們留在美國,我則繼續撐到把年終獎金拿到手。 然而沒多久我就撐不下去,我決定放棄退休金,早早來了美國與妻兒相守。來美國的第一年,我們住在距親人較近的德州,我們將積蓄投資在經營超級市場上,希望以此維生。然而我們不熟悉市場運作,因此虧空極大,最後到了不得不宣布破產的地步。我因為怕連累妻子,甚至把離婚協議書都寫好。那時覺得人生至此,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人人羨慕的美國夢,對我而言,實在是苦澀而艱辛。 就在我們走投無路的時候,一位素不認識的林先生邀請我們與他一起開發鞋業生意,在我們不必出資金的條件下,我們便開始了這樁買賣。只是我們必須放下身段,到跳蚤市場擺攤賣鞋子。對我而言,我已經顧不了什麼面子問題,只要有機會東山再起,這算得了什麼。 回想起來,這實在是神的恩典,我沒想到只是到跳蚤市場擺攤做生意,第一天就可以進帳幾百塊。但是這生意也有不少困難。首先,這是看天吃飯的生意,德州常有突如其來的陣雨,我們必須要在陣雨前緊急的收攤。再來,我們每次都要抽籤決定場地,這對當天的生意好壞影響很大。因此,我習慣在要做生意之前的清早,在車子裡禱告神,求祂祝福, 因為我不敢在家人的面前禱告, 他們是多年的基督徒,很會禱告的。當然, 這個禱告與渴慕認識祂無關,因為我只是求神給我好場地和好天氣。 二月清晨的經歷 1987年二月清晨出發做生意前,我坐在車中冷得直哆嗦。我一如往昔,出發前在車中向神禱告。當我開始禱告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的口竟然發出自己都不懂的聲音,我的舌頭第一次不聽使喚,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我才知道那就是聖靈充滿、講方言,當時只覺得心中洋溢著喜樂平安,這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感覺。 我算什麼,神竟顧念我?我並未像有些人那樣敬虔愛主,神竟向我顯現,以聖靈充滿我。那實在是神的眷顧和恩典,是我不配的。自從這次經歷後,我的生意困難還是一樣多,天氣還是一樣不穩定。外在環境雖沒有什麼改變,但是我的生命和心境卻完全不一樣了。記得當時我禱告要饒恕得罪我的人,也求主幫助我戒煙、戒酒,神竟垂聽我的禱告,使我成功地做到我所求的。神真是奇妙,而我竟然耗費這麼多時日,才走到這一步!從此我便積極讀聖經,想要更多認識祂。我也開始積極向朋友傳福音,希望他們認識我所認識的這一位上帝。 記得有次週末要擺攤做生意之前,發現天空烏雲密佈。我非常緊張,因為如果下起雨來,那表示我們就不能做生意了。於是趕緊向神禱告,讓我們做生意時有好天氣。奇妙的主垂聽了我們的禱告,那一次我們還未做生意前,就開始下傾盆大雨。當我們要做生意時的週六和週日,天氣卻出奇的好。一過了週末,大雨又繼續下。一直到今日,我常有負擔為聚會的天氣禱告。 神給我們的祝福實在超過我所求所想的。祂讓我們生意興隆,我甚至在當地生意圈中,被稱為「鞋王」。我們不但購車、購房,又連開兩間商店,生活是富裕有餘。但是有一件事常叫我們為難,那就是因為週末需要做生意的緣故,我們無法去教會與弟兄姊妹一起聚會敬拜神。經過和妻商量後,我們決定將生意賣掉,週末便可以聚會。神祝福這個決定,我們很順利地把鞋業的生意賣掉。 賣掉鞋業生意以後,我們改作房地產仲介的工作。1992年我們參加Arlington華人基督教會的差傳年會,就在講員王永信牧師的呼召下,我回應神的呼召,決定奉獻自己為神所用。當初那個為愛情受洗、神家的浪子,如今不但歸在主名下,並且決定餘生完全為主而活。如今,我已經自神學院畢業,和妻一起在教會同心服事神多年。想來,我的生命中沒有任何可誇口的,若不是出於神的憐憫,誰能料想到有這樣的結局呢? 陳以諾牧師口述‧李夢琴 採訪

那一天,我無法掌控…

那是一部88年出產的Honda Civic三門式小旅行車,是我們剛來美國時買的二手車。因為這部車子已經跑到十二萬哩之高,所以我們以很便宜的價錢買下它。原車主不斷強調,我們是很幸運的買主,因為車子里程數雖然很高,卻保養得很好。 說起這部車的功績,它雖然是一部老爺車,但是不僅解決了我們平日的交通需要,我們也曾開著穿梭在不同的國家公園路上。後來為了避免車子在長途旅程中出狀況,我們才不再開著它跑遠途。 此外,我的兩個孩子在高中學車考駕照時,也分別以這部車通過駕駛測驗。當然,這部車也是他們曾經擁有的第一部車子。 試試信靠我 那一個主日的早晨,我和外子和往常一樣,一早就匆匆的開車前往教會,要參加教會早晨的禱告會。在往教會的路上,突然有一個憂慮的想法浮現我的心頭。這隱憂就是這部高齡老爺車。 原因是這部車幾天前就有狀況,特別是最近兩天很不對勁,踩油門的時候,總聽見嘎嘎響聲,好像隨時要熄火似的。我想到今天兒子也要開這部車去教會聚會,我心中的擔憂就更加沈重。 自從兒子高三考到駕照以後,便固定開這部車。如果今天車子在行進間突然熄火,更糟的是若發生在高速路上,後果就不堪設想。 我把這個憂慮告訴外子,同時計畫等會兒再轉回家接兒子。正當我在車中坐立難安時,心中突然湧出一個感動:「你不是常說,在困難中要靠著禱告得勝嗎?這個時候,難道你不敢把你孩子的安危交到我手中嗎?放下你的計畫,這一次放手試試信靠我吧!」 那個微小的感動這麼清楚,以致於我無法忽略不管。我覺得很不好意思,信主這麼久,常與弟兄姊妹互勉遇到困難要信靠主。然而當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想都不想就要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祂遣使者以手托住 我想起大約一年以前發生的事,兒子與教會的年輕人一起到墨西哥蓋房子的宣教之旅。當他們出發以後,神也在我心中興起類似的感動,迫切為這群參加的年輕人禱告的重擔很清楚。那時候不斷讀到聖經的教導:「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於是我不斷在私禱中禱告,同時也在每一個可能的聚會中,提出代禱的請求。我相信神既然感動我禱告,就表示這件事在祂手中,我應作的就是全然信靠。 神的感動果真不是徒然的,後來兒子在活動期間發生的事,印證了聖靈在我心中的感動。他從墨西哥回來後告訴我,一天他爬樓梯要到房頂工作,一不小心,就從與房頂一樣高的梯子上跌了下去。當時他竟然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只有手掌被輕輕刮傷。 我聽了以後,心裡沒有太驚慌,因為早在事前的禱告中,神已經給了我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輕聲告訴兒子:「孩子,上帝已經感動我為你們禱告,所以我相信在你摔下來的時候,必有天使以手托住你,使你不致受傷。」 祂是那位昔日做事,如今仍然做事的,又真又活的神! 如今又一次面對神清楚的感動,我還能猶豫嗎?於是我立刻邀請外子一起在車中禱告,把這件事交託在神的手裡,求祂看顧保守我孩子的開車安全。 到了教會以後,我立刻投入忙碌的服事,同時也早已忘記早上的擔憂和禱告。下午離開教會回到家,許久才見到兒子,得知他不但早上開車去教會,下午又與朋友去了許多不同的地方。那時,我心中想著:可能早上多慮了,原來一切都安好。 慌張失措的修車路 第二天是星期一,心想應該把那部車送廠修理了。於是把車子從車庫中倒出來,把車溫熱一陣子以後,正要開的時候,車子竟然熄火。我嚇了一跳,再啟動一次,不久又熄火了,我知道事情有些不對勁。後來車子倒是開了出去,可是就在要開上高速公路之前,突然發現引擎表上溫度指示針偏得很高,而且引擎蓋也開始冒煙。我很驚慌,立刻把車開進路旁加油站,再想辦法尋求幫助。 由於我固定去那家的修車廠約在二十里外的鄰鎮,必須要上高速公路。當我打電話給修車廠老闆,報告發生的事。他叫我先打開引擎蓋,澆點冷水在引擎上,然後將冷氣轉成暖氣,上高速公路以後,再以最慢的速度將車開到他那裡。 由於外子這時候正在重要的會議中,無法抽身,所以我在電話中匆匆告訴他實況,接著便硬著頭皮,照著修車廠老闆所說的,先將車內冷氣調到暖氣的地方,使引擎溫度降低,再將車子的故障信號燈打開,最後把車開上高速公路上,以五十哩的低速,在最外面的車道緩緩前進。 當我在高速公路上,開著不斷閃著故障信號燈的車,其他車子則一部又一部的以超快的速度從我身邊飛馳而去。我不斷的禱告主,希望車子的溫度不再升高,同時求主在車子有其他狀況出現時,讓我知道如何來反應和控制。從我學會開車至今,已經開了廿幾年,平日自認開車開得不錯,從來沒有遇過這樣超過自己能力所能掌控的情況。我的心好像隨時會從口中跳出來一樣,我握著方向盤的手心直發汗,在隩熱的車中,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狀況。 我突然想到,如果這些事發生在昨天兒子開車的路上,他一定會非常慌張,不知所措。如果他因此而發生車禍,我不但當時無法在教會裡安穩的服事神,也會因此深深的自責懊悔。 人生不是這樣充滿許多意外和無法掌控的情況嗎?雖然偶有困難發生,但大多是我們熟悉習慣的,也許造成不方便,然而還可以憑有限的經驗和智慧來解決。然而也有很多時候,面對困難,除了在一旁乾著急以外,什麼也不能做。 多年前,台灣有個小學的學生,放學後被綁架,父母不久後接到歹徒的勒索電話。那時,社會民眾都隨著媒體的報導驚慌失措。一次,孩子的母親在電視上受訪,流著淚說了一句讓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話:「我知道我的孩子正在某一個地方受痛苦,我卻在這裡什麼都不能做!」聖經說:「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詩27:13)我深深相信,神的恩惠,是我們這些屬神的兒女,繼續行走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所需要的自信和依靠。 與愛車告別 感謝神的保守,總算這一路上沒有再出現什麼狀況,車子順利的被送進修車廠。修車廠老闆檢查之後,告訴我車子有許多地方破,他一口氣講了幾個嚴重的問題,並且說若要修好這部車,最起碼需要一千元美金。 最後這部車的命運是:我放棄修理它,並以一百元的價錢,將它賣給了修車行的老闆,永遠跟它告別了。 外子後來開車接我回家,路上我一再深思著神奇妙的作為。 我也想到了我的責任。我不該拖延修車的時間,把自己放在試探神的地步。然而,我只能說,神憐憫我們。在禱告交託以後,祂果真信實的保守我所交託祂的,使我的孩子出入平安,一直到我要開車去修的時候,車子才告急。神以慈愛信實來承接我的疏忽,並提醒我以禱告來信靠祂。有這樣愛我的神來引導我的人生,何等美好! 整件事情,除了是神的憐憫和恩典以外,我還能說什麼?

魅力人生

基督教名作家兼牧師路卡多(Max Lucado),在《擁抱耶穌的心》一書中,提到一位「垃圾專家」威廉羅斯濟(William Rathje),他是一位畢業於哈佛的學者。所謂「垃圾專家」意指他是一位專門研究垃圾、利用垃圾的人,而且他的事業和成就也脫離不了垃圾。這位專家先生不但喜歡與垃圾為伍,並且還成立了一個「垃圾計畫」(The Garbage Project)的組織。 垃圾中的黃金 顯然,他對垃圾看重的態度與一般人迥然不同,叫人對他感到好奇與不解。在羅斯濟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裱好的頭條新聞簡報,主題是:「垃圾中的黃金」。這位學者相信:在這些又臭又髒的垃圾中,一定可以找到隱藏在其中的寶貝。 羅斯濟的確是一位奇人,因為他有一種與眾不同的信心與眼光,能夠在一片人們不屑一顧的朽敗中,看見平常人看不見的寶貝,這就好像他有一種將腐朽變為神奇的能力。 如果我們能夠以羅斯濟的眼光和信心來過日子,你想,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生活中不是充滿各樣有如垃圾一般的負面經驗嗎?例如被公司裁員、事業失敗、被所愛的人遺棄等等的經驗。不管是用逃避的方法、或是強迫自己遺忘,按著人的本性,我們真是一刻也不願意多談或多想,因為那些只是叫人不愉快、痛苦的經驗,我們寧願把時間花在追求快樂及成功的事上面。 羅斯濟對垃圾的態度,提醒我們面對人生挫折的另一個出路。對那些獨具慧眼與巧手的人而言,垃圾可以從廢棄物升級到別具風貌的藝術成品。如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不愉快的「垃圾」,我們為何不嘗試在其中尋找價值匪淺的黃金呢? 誰說挫折的人生經驗,不能變成另一種魅力人生呢? 因禍得福 好友瑋一次捎來信息,說到家裡的喜事:兩個女兒受洗了!原來她兩個女兒聽了許久的福音,卻遲遲沒有受洗的意願。最近突然決定受洗,原因是不久前家裡遭小偷。我納悶著:受洗不是應該與某人的感人見證或者佈道信息有關嗎?這與遭小偷有著哪門子的關係啊? 原來事情是這樣,一天下午,她上國小六年級的小女兒提早下課,下午很早就到她辦公室裡待著,等她送回家。她工作忙,一時走不開,無法馬上送女兒回家。於是等到忙完工作後接近六點時,母女才一同回家。回到家後,他們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他們的家好像龍捲風過境一樣,被翻得亂七八糟,好像所有搬得走、值錢的家當都被偷了,特別是那幾個在美國買回家的昂貴的藝術燈一個也不剩,全被偷走了。與附近鄰居談過以後,他們估計小偷光顧的時間,就是平常她把女兒送回家作功課的時間。如果那一天她不忙,像往常一樣把孩子送回家,將會有多可怕的後果? 我與瑋十多年未見,在這件事發生的前一年,她與夫婿一同到美旅遊,我們兩個老同學才異地重逢。曾經是基督徒的她,因為某些原因,跨出校門之後就不再踏進教會。這回她住我家,我邀請她隨我參加主日崇拜,她一口便答應了。神的愛實在奇妙,瑋本來是個理性的人,但是在聚會中,卻不斷感受到神的慈愛,幾次激動落淚。在重新體會神的慈愛和信實之後,她決定重回神的家。回國後,未信的夫婿支持她,也隨她一同進入教會,在受到教會肢體的關懷後決定受洗,全家一起固定參加教會聚會,只是兩個女兒一直沒有考慮受洗。 沒想到他們回到教會不久,家中便遭竊,在人看來,這是一件不幸的事。叫我驚訝的是在她信中,字裡行間,我沒有看見他們為家中物質損失惋惜或是抱怨主,反而是一再喜樂地感恩。在數說不完的感恩聲中,他們的兩個女兒也因此而決定受洗。現在他們全家同心事奉敬拜主,好得無比。 超凡眼光和信心 要在崎嶇不平的人生路上享有魅力的人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練就一副超凡眼光和和化腐朽為神奇的信心,叫自己能夠看得見並且相信那些未出現的事實。我們不一定要等到像被偷竊這樣的大事才來操練,其實生活中許多小小的不順心、不完美的事俯拾即是,端看我們如何回應! 一個中學七年級的男孩子,剛開學,課堂老師要同學回家預備一份小禮物,送給一位在學校裡的老師或職員。漫不經心的男孩回家後,傍晚才想起此事。此時他不慌不忙的跑到自家後院,順手摘了一朵白色的小玫瑰花,然後回到家中將此小花丟入書包裡,預備第二天交給他選定的對象。可想而知,那朵美麗的小白花,經過這一個晚上以後,第二天會是怎樣的一副模樣。 這事過後的一天,男孩接到一張卡片,卡片上端正的英文這樣寫著:「非常謝謝你送我那麼美麗的花。在我家四周並沒有許多花,所以你的禮物非常好。雖然現在這朵花無法像它平常一樣挺直站立,但是它聞起來還是非常香。我為這朵花和送花人的心思而感謝,難能可貴的是我還是個你不認識的人!」 男孩,就是我家的兒子。那位收到花朵的女士,我則從未謀面。若是有人接到這樣的一個禮物,看都不看一眼就把這朵被壓皺的小花,拋進垃圾桶,應該算是正常人的反應。那位女士不僅未如此做,還特意給這個粗心的送禮人寫卡片致謝,把她所看見的美善事實說出來,我認為,她在這件小事上,展現了無比成熟的魅力。透過她信心的看見和表達,這件事情全然改觀。 人子Vs.失喪的人 人子耶穌在世的時候,正是一位擁有超級眼光的老師。祂的門徒中,不乏知識淺陋的漁夫和遭人厭惡的稅吏政客。他在經過徹夜禱告之後,仍然揀選他們,成為跟隨在祂身邊的門徒。祂以非凡的眼光,發掘常人不看好的凡夫俗子,付上時間精力,並且加以調教成神國棟樑。 在醫病趕鬼的傳道過程中,祂又敢獨排眾議,接納社會不願接受的人,舉凡稅吏、不名譽的婦人、人人遠離的大痲瘋病人和血漏婦人,祂不但沒有視他們如敝屣,反倒與他們稱兄道弟,吃喝同住。祂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哪些是失喪的人呢?我們都算是失喪的人,原本是與神隔絕的人。為了要尋找拯救我們,神的兒子願意捨下祂為神的尊榮,成為人的樣式,然後按著父神的計畫,完成拯救的最後一步:在痛苦的刑罰中,為你我代死贖罪。 使徒保羅曾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基督為我們這些罪人所做的,實在是超越一般人為朋友付出的界線。為什麼祂能做到這些?因為祂的眼光越過了我們有罪的生命,進入了我們裡面那個神的形象和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基督敢於愛世人所棄絕的,又敢恨人所寶貴追求的。神兒子的愛既是這樣真實又無條件的加給我們,我們若在祂的愛中,就更加顯得完整和可愛,誰也不能再把我們的價值抹去。這樣,誰能以自己的不好為理由,將自己隔絕在神拯救的大門之外呢? 慧眼識珍藏 哈佛學者羅斯濟能夠在世人丟棄厭惡的垃圾當中,以特殊眼光發現其中的珍寶;好友瑋一家人無非也是那獨具慧眼的人,從遭竊的不幸事件中,數算主的恩典與保守。至於接受花朵的女士,也以她非凡的眼光,超越被壓皺的花朵,看見有限而不完全的赤子真情。他們是一群擁有非凡信心與眼光的人,在他們行動與詮釋下,生活中的醜陋和平凡,可以成為偉大美麗的真理。他們從一粒沙的渺小中,看見了宇宙的浩瀚無窮。 世上的珍奇異寶,多半是隱藏在粗獷醜陋的石頭之下,美麗的彩虹都是在大雨之後的天空才會出現。除非我們願意相信,並且堅持到底,否則,就算神已經應許了豐盛與喜樂的人生,對我們而言仍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