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的定律
遭遇困難,有人跌的粉碎,有人粉碎了記錄。面對逆境,有人去買柺杖,有人展翅上騰。 記得小時候,父親曾對我說過一句話,至今仍深印在腦海裡。「有成就的人,多半都是來自窮困的家庭。」雖然不曾在生活中刻意去印證這句話的真實性,卻也從未懷疑這句話中所蘊藏的智慧。最近讀到《偉人的搖籃》(Cradles of Eminence)一書,父親的話又鮮活地跳躍起來。 在逆境中成長的偉人 在《偉人的搖籃》一書中,作者選了四百位在廿世紀中卓然有成的人,將他們成長的背景與過程作了一番研究。結果很驚訝地發現在他們身上的共同點: 1. 其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有過不順利的童年時期──貧困、成長在破裂的家庭中、被忽略、經濟情況不穩定、身體殘障、有專權的母親,或在學校的表現不佳而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2. 在八十五位小說家及劇本寫作家當中,有七十四位在童年時,都曾親眼目睹過父母失合的一些戲劇性的場面。 3. 在這四百人當中,有四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個人,有身體上的殘缺,例如失明、失聰、瘸腿、患病在家、身材矮小,或過重;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在童年時有語言上的障礙。(註1) 是甚麼力量,使這些在貧苦殘障與極大的壓力中成長的孩子,能超越這些逆境,創造出一片屬自己的天空?? 答案在於:他們面對逆境的態度。他們不為命運中的不幸遭遇怨天尤人,反將所有的心力轉移到積極的事物上。 三個善用逆境的例子 羅斯福總統夫人愛莉娜(EleanorRoosevelf)列身於《偉人的搖籃》孕|百人中的一名,她絕不讓逆境成為自我墮落的藉口。曾說:「除非你同意,否則沒有人能叫你自卑!」愛莉娜九歲時失去雙親,因此有一段充滿自卑的青少年時期。當她嫁給羅斯福後,因幼年失怙的深刻感受,便將全部心力投入公共福利的事工上,照顧那些亟需幫助的人,並鼓舞他們重新站立起來。 愛莉娜畢生的努力,使她成為美國第一位最有貢獻的第一夫人,也贏得「世界第一夫人」的美譽。 當一個人運用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我的缺陷或弱點時,他不自覺地運用了補償的定律,將咒詛化為祝福;逆境化為轉機;失敗化為成功的踏腳石。 芬妮考絲貝的故事 芬妮考絲貝(Fanny Crosby)是一位十九世紀極為出名的女詩人。她的聖詩作品超過五千首,至今仍廣為流傳。幼年時,她因醫生的誤診而終身失明。然而就在她得知一生將活在黑暗時,她心靈的眼睛卻因此而更加明亮。甚至到一個程度,她常因一般人無法瞭解盲人心靈世界的豐富與美好而惋惜。因她的失明,她更加善用記憶力,想像力與其它的感官能力。 對芬妮考絲貝而言,「健康的人永遠體會不出失去健康的痛苦」,似乎要改寫為「健康的人永遠體會不出,失去健康後的收獲」。(註2) 五彩繽紛的外在世界對她關閉起來,她就去開拓一個多彩多姿的心靈世界。她的五千首詩歌,見證了她感恩、積極、樂觀的心靈。 約瑟的高尚品格 約瑟是舊約聖經中的一位傑出人物(創37:50)。他的一生經歷了數次浩劫,卻因信神而將不幸轉為祝福。約瑟十七歲時被十個哥哥出賣到他鄉異國的埃及。 當他在埃及一個高官家中當管家時,因拒絕高官妻子的誘惑而被冤入獄。然而因他優越的才能,及上帝同在的智慧,與眾不同的行事為人作風,使他最後被提升為埃及法老王的宰相,當時他只有卅歲。 從人的眼光看,約瑟在十七到卅歲之間,一直處在逆境的折磨下。約瑟卻能反敗為勝,贏得聖經的高度讚譽:「因為耶和華與約瑟同在,使他所作的盡都順利。」(創39:2, 23)。約瑟不但沒有讓逆境影響他行事為人的原則,反而因持守原則使周遭的人看見他的特殊,最終贏得法老的青睞。 面對逆境的態度 從上面三個例證來看,逆境似乎不但不是人生幸福的阻礙,反倒是他們成功的動力來源。 ? 可惜近代享樂主義的思潮盛行,常將失敗的責任歸咎於逆境。道森博士(Dr. James Dobson)提及,現代人已非常習慣於將各種罪行與墮落,歸疚於環境的險惡,例如:貧窮是罪惡的溫床,破碎的家庭是製造不良青少年的工場,病態的社會是誘惑青少年吸毒的主因。 這樣的解釋並不充分。它忽略 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人有選擇如何面對惡劣環境的能力。將一切責任推給惡劣與不公平的環境,只是一個推諉個人責任的藉口。(註3)慣用這藉口,至終會剝奪一個人奮鬥向上的勇氣。 得勝逆境的勇氣與智慧 我們得承認,當人生的苦難與不幸臨到時,我們會發現自己是何等的渺小與無助。面對這些挑戰,的確須要極大的勇氣與智慧,才能反敗為勝。這樣的勇氣與智慧又從何而來呢?從愛莉娜、芬妮和約瑟的故事,可以歸納出三個可能的妙方: 1. 拒絕可憐自己,定意幫助別人:愛莉娜從忘我的服務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與價值。耶穌說:「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5)在失喪小我中,愛莉娜完成了大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