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影響力

Immortality lies not in the things you leave behind but in the people your life has touched. Author unknown 永恆不會在你留下的事物中駐足,卻會在你用生命觸摸過的人心中存留。 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 is the hand that rules the world. William Ross Wallace 推動搖籃的手正是統管世界的手。 The most powerful…
Read more

臭氣面面觀

大概除了「臭豆腐」外,沒有人會喜歡臭的東西。但世上有一種使人「愛恨交加」的物體,這就是本文要討論的「臭氧」了。 我們賴以生存之氧氣的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組成。氧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但當氧分子再和一個氧原子結合,就成為一個新的氣體分子,它有臭氣,故名臭氧。有時在電動機旁或雷電風暴中聞到臭味,這是因為空氣中有臭氧的緣故。 我們賴以生活的地球被大氣層包圍著,空氣的密度隨著遠離地面而減少。但在近一百公里的高空,仍有少量的氣體。大氣層中大部份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祇有極少量的臭氧。如果把所有的臭氧都搜集起來放到地面,它的厚度祇有三毫米,但不要因它量小而輕看它,因為它的存在與你我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 可恨的「臭氧」 我們平常呼吸的清新空氣,幾乎完全沒有臭氧。但在污染的空氣中,就會含有因光分解而產生的臭氧,晚上空氣中的一氧化氮逐漸累積,到早上公路交通擁擠,汽車排出煙霧廢氣,到中午時分便積聚了大量的二氧化氮及臭氧,少量的臭氧會刺激眼、鼻、咽喉。再多一點的臭氧會影響人肺的呼吸功能。對健康的人來說,其影響可能祇是暫時性的,但對已患有呼吸器官疾病的人而言,臭氧的危害性則可能是長期性的。此外它又會損害樹葉、植物,和動物,甚至一些化學物品如橡膠、油漆,和染料等都會受臭氧的攻擊而毀壞。 可愛的「臭氧」 在高空中有一臭氧特別多的氣層,稱為臭氧層,約有二十公里厚,該氣層的中心是在大約三十公里的高空,因為它會吸收太陽的幅射,故影響高空的氣溫。但臭氧層最大的功能,是保護在地面生活的人類及動植物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太陽光線中,波長短於紫色線的那部份稱為紫外線。紫外線會傷害生物中的蛋白質和核酸。長期被紫外線照射的人易生皮膚癌。太陽紫外線中的一部分會被空氣中的氧氣吸收,但波長長於0.23微米的紫外線,則祇能被臭氧吸收。經過臭氧的過濾,紫外線的份量被減至原本的1030分之一,使在地面生活的人減少罹患皮膚癌的傷害。儘管祇有極少量的紫外線到達地面,我們仍要盡量減少皮膚直接暴露在陽光之下的機會,特別是在烈日當空的夏天中午至下午的時分。 現在發現大火山爆發後,微粒會被拋射到沒有雲雨的高空中,這些微粒會停留在空中達數年之久。它們提供表層讓一些導致臭氧減少的化學反應進行。此外,如果讓大量的高速民航飛機在高空飛行,它們排出的微粒和二氧化氮也會導致臭氧份量的減少。因此對保護人類立下汗馬功勞之臭氧層的最大威脅,其實是來自人類自己。 氯氟碳化合物與臭氧洞 在1930年期間,科學家發現氯氟碳化合物(CFC)有安全耐用等良好性能,可作冷氣、冰箱等所需要的冷凝劑。此外,罐裝噴霧器如殺蟲劑及噴髮膠都使用上CFC。由於它們不易消失,因此逃逸到空氣中的CFC越積越多。 在197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指出CFC升到高空後,會被紫外線分離而產生帶氯的化合物,能有效地毀滅臭氧。他們所提出的理論漸被重視與接納。結果他們與另一位挪威籍的科學家保羅‧古生(Paul Crutzen)同獲得1995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筆者與古生教授於1975年在科羅拉多州布達市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共事過,曾與他一同研究太陽質子流對地球高空大氣層的影響。其後他去了德國,想不到竟得了諾貝爾獎,使筆者也稍沾了點光。 臭氧洞的殺傷力 起初,科學家還未發現CFC對臭氧層傷害的嚴重性。英國查勘南極區的科學家化文(Farman)早已讀到南極圈上空的臭氧特別稀薄的數據,但一直以為是實驗儀器錯誤之故。到1985年,他和他的同仁才醒悟過來,相信南極圈上空真的有一大臭氧洞。這洞在春季的臭氧密度,僅是1956年之密度的百分之四十。由於臭氧層的存亡可以影響人類的存亡,不少國家立刻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結果證實CFC的增加直接影響南極圈上空之臭氧洞的增大。 最近用人造衛星探測的結果,顯示臭氧洞甚至延伸至南美州最南端之大陸的上空,而影響企鵝及當地人的生存。此外,面積較小的臭氧洞也曾在北極圈上空被發現。地球上主要國家的代表於1987年在加拿大的滿地可開會,建議儘快找出CFC的代用品,並禁止CFC的出產及使用。過去多年來大氣層中CFC的份量是逐年增加的,但近來的報告指出2000年空中的CFC開始減少份量了。但也有科學家指出,就算現在完全不生產使用CFC,已釋出在空中的CFC毀壞空中的臭氧仍會延續多年。 同樣是臭氧,為何高空的臭氧可愛,接近地面的臭氧卻可恨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在高空保護我們的臭氧是種獨具匠心的傑作,但在低空傷害我們的臭氧則是人類自私污染大自然的副產品。 人類的責任 詩人說:「諸天訴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19:1),這個諸天和穹蒼,當然包括天空中的臭氧。圍繞地球之大氣層是神的獨特設計,讓人類可以在地上安然居住。陽光可以透過大氣層到達地面,提供動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熱量,另一方面陽光中對動植物有害的部份,可以經過大氣層中氧氣及臭氧的過濾而減少到達地面。 難怪聖經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古人體會神的愛護看顧,稱讚神說:「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右邊蔭庇你,白日太陽必不傷你。」(詩121:5–6),可見真正保護人類免受災害的,並不是臭氧層,而是創造臭氧層的造物主。人類的所謂「進化」,祇能產生害人的臭氧洞,而不能產生保護人的「臭氧層」。 人類的責任除了要保養大地、顧惜自然外,還要認識那創造和統管大自然的造物主。投靠祂,以祂為神的人有福了。

吾家有兒初長成

男孩子的情緒發展,對他們成年後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從小男孩子就因為比較好動而話少,常被誤為沒有表達感覺的需要。 一般男孩子也由於對自己情緒的現象缺乏認識,而比較容易衝動,甚至有時會以傷人又不利己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感覺。結果也因此常受到成人的處罰,甚至虐待,使他們常落在各種羞辱,自恨與憤怒的情緒中,無法理清或掙扎。所以很多男孩乾脆在情緒上關閉自己,直到長大成人都還無法在工作、婚姻與家庭關係上,真正認識並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覺。(註1) 我也需要愛 「每個男孩都有他的內心世界,且都很敏感,而常受內心的煎熬。」(Kindlon & Thompson )每個男孩正如一般常人一樣,在心理上和情緒上都有被愛、被認同、被尊重、被接納的基本需要。父母當如何在這段期間給他們適切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 青春期的男孩面臨身體、性別、心智、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轉變。每一個轉變都帶來了壓力與挑戰。這些轉變接踵而來,給青春期男孩帶來許多情緒問題,使他們變得「緊張、衝動、自我中心、不肯認輸、完美主義或憤世嫉俗。」(註2) 難言之隱 除了出生第一年,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改變最大的時期。男孩子通常在12 -16 歲之間長高,他們手、腳、臂、腿的形狀和比例也在改變,而軀幹是長得最慢的。他們也開始有分泌物、體毛、低沉的聲音和鬍鬚。(註3) 這段期間,男孩子覺得自己有些笨拙。而他們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要知道如何處理情慾上的衝動起伏。「男孩子身體上的發育和性方面的覺醒,是青春前期最重要的特性….男孩子頭腦裡常常在想性方面的事」。(同註3)尤其在現代各種媒體與性感女性的包圍下,「男孩子即使願意,也很難避免有性方面的聯想」(同註3)。教導他們保守內心的純潔,是父母不容忽視的問題,「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 同儕壓力 除了性衝動的難題之外,男孩還得面對殘酷的同儕文化。隨著認知能力的增長,男孩子也開始在意自我的形象,尤其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他們會花許多精力在各種有形無形的競賽中。這些競爭包括體格、力氣、對女孩的吸引力,以及運動技能等等。 而在這種競爭的過程中,嘲笑和口舌之戰對男孩子的自尊可能是最具殺傷力的。 一個男孩若說與別人不同的話,作與別人不同的事,就會受到攻擊。而幾乎所有的男孩都會把所受到的傷害隱藏起來,因為他們認為承認受傷是懦弱的表現。只要有機會,他們都想先發制人,好把注意力由自己身上轉移到別人身上。(同註1) 別問我是誰 這一切到底會如何影響男孩的情緒發展呢﹖Kindlon 等人認為﹕每一次男孩子在心理上受到傷害,他就更遠離信賴、同情和人際關係一步。他們寧願選擇在情感上關閉自己,在人際關係上跌跌撞撞過一生。(同註1)因此許多男孩即以下列方式來逃避問題: 1. 壓抑自己的情緒 大部份的男孩都無法找出他們消極情緒的來源。他們從小就認為男孩不應該表達自己的感覺。因此把害怕、羞辱、被排斥和其它的感覺都壓抑下去,不知道如何疏導。 2. 退縮 當青少年自己和週圍的人都對他有很高的期望時,他很容易覺得力不從心,他們很自然就以退縮做為解決的方法。根據Kindlon 等人的研究,「退縮是男孩子在青少年早期和中期,面對情緒壓力最普遍的反應之一,但它也可能是沮喪或自我毀滅行為的前兆。」(同註1) 林先生的故事 情感上的防衛,加上被愛的需要和性方面的需求,使得男孩子很難與女孩子,甚至將來與妻子,建立合宜的美好關係。「男孩子情感生活的品質,端賴他如何處理情感生活上親密、情慾和權力這三個挑戰來決定。」(Kindlon & Thomson) 男孩子常常成為「無心的伴侶」或「心不在焉的伴侶」,因為當他在尋求女孩子的愛與接納時,對自己的情感世界卻缺乏認識。 林先生的父親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常常批評孩子所作的事。他的父親只要看見他在看電視,或者無所事事,就會馬上叫他去作事。但是無論他作什麼,他父親總說他作得不夠好。 有一年的棒球季,他是球隊裡的靈魂人物。當他把獎杯抱回家時,他父親卻只說他的最後一局犯了哪幾個錯。他的努力幾乎從沒有得到過稱讚。 如今林先生結婚後,他常常逃避替太太作事。每當太太要他作事時,他若不是一再拖延,就是對太太大發脾氣。在成長的過程裡,他沒有學會表達自己的感覺。他很怕受到批評;不喜歡做了事反受到羞辱。可是今天他正像他的父親一樣,想把每件事都作得盡善盡美,並且也時常批評他的孩子。家庭,尤其是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父子之間 幾乎所有的男孩在進入青春期時,都沒有預備好來面對這段期間情緒上的挑戰。這幾年在美國所發生的暴力事件,加上影視媒體的暴力宣傳,青少年男孩暴力事件上升的可能性很大。 父子關係常常是上一代父子關係的延續。父親對兒子的重要性,不只影響兒子的成就,也影響他的情緒發展和同情心的建立。(同註1) 「一個主動、有趣的父親,可以幫助兒子探索情感上的遼闊領域,可以向他示範如何接受挫折,如何贏得光彩、輸得光榮,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孩子需要父親常常告訴他,他是被愛、被接納、在父親的眼中是很棒的。…
Read more

冬陽下的麻雀

許久沒有這樣燦燦亮亮的早晨了﹗雖然春天早該來叩門,窗外卻老是陰陰鬱鬱的,讓人連舒展眉頭的力氣都沒有。隨著窗口射進來的光影挪移,我似乎是踩著舞步在廚房裡張羅早餐的。 順順當當地把老三準時送到學校門口,一下車便忍不住停下腳步,仰起臉享受久違的陽光,灑落在臉龐上的溫柔;小兒子卻迫不及待地衝進了教室,開始他一天的快樂時光。 正當我悠哉游哉地漫步時,忽然飛來一群麻雀,牠們立刻吸引住我的視線。 一瞬間我說不出有什麼異樣,仔細想想才發現︰這群麻雀實在太肥了!今年冬季是二十幾年來最冷的一年,可是這群麻雀簡直像是剛剛連續吃了好幾頓聖誕大餐似地,每一隻都圓鼓鼓的像個小絨球。這群可愛的小東西,難道是有人養的嗎? 不景氣的陰影 中午邊吃午餐邊聽新聞,記者報導說︰因為景氣衰退,克萊斯勒車廠要大幅裁員。我心裡立時飄進一片烏雲,先生雖不在三大車廠工作,但下游工業不景氣,他們這上游工業豈有景氣的道理?尤其是這一陣子,公司營運狀況不佳的消息甚囂塵上,這一下可不是要雪上加霜了嗎?而我們幾經波折的綠卡申請才終於被批准,正開始等排期,萬一……噢﹗我有點頭疼。 早晨暖暖的陽光,這時已有些刺眼,我起身去拉上百葉窗,正好一隻小麻雀飛落在我窗臺外的曬衣架上,牠臃腫的身軀靈活地跳上跳下,那模樣看起來既可愛又可笑。 這時一段極熟的經文湧上心頭:「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喫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 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太6﹕25-26) 祂既看顧麻雀 我的眼淚無聲無息地落在碗裡,既是感恩也是羞愧。最近在詩班練詩時,不是正在練唱「祂看顧麻雀」嗎?而我究竟在唱什麼﹖信主超過十年了,經歷神的恩典不可勝數,卻仍舊小信,仍舊愛靠自己背重擔,這樣軟弱要到幾時呢﹖這樣怎麼對得起為了救我脫離罪惡權勢,甘願在十字架上捨了自己性命的主?然而愛我的神卻一再包容,一直給我機會成長。試想那些麻雀豈是無意間飛過我眼前的呢?主啊,你的安排何等奇妙﹗ 高高興興地吃完了午餐——淚花通心麵,我翻出詩歌本,重新思想歌詞的意義。另一節經文跳了出來:「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0-32)是的,我的神是顧念我的,即使是在我還不明白的時候,祂就將最好的—耶穌—給了我。我還憂慮什麼﹖ 當詩班獻詩的時候,我滿心歡喜地唱:「我唱因我得自由、得自由;我唱因我無憂、無憂,我救主既看顧麻雀,深知我必蒙眷佑。」 你自由嗎﹖你無憂嗎?去看看麻雀吧﹗或許你就明白我喜樂的緣由了。

圖裡乾坤

常理和邏輯告訴我們要避免矛盾。從小常常聽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已成為我們多數人根深蒂固的觀念。 有人看到半杯的水,就說是「半滿」,也有人說是「半空」;遇到困難,有人說「天亡我也」,也有人說「這是展現我急智的機會。」有人讚揚人生的美麗,也有人哀嘆人生的苦難。豈不是「一也可能是二,二也可能是一」嗎?接受後者需要時間,然而有些問題的解決契機,就在這一念之間呢! 請看看本頁的兩個圖,在圖一裡,你看到的是一個水瓶,還是看到兩張相對的臉?通常一個人或者看到水瓶,或者看到兩張臉,但是很少同時看到兩者。在圖二裡,看到的是年輕的少女,還是老婦人?不是看到少女,就是看到老婦人,很少同時看到兩者。 事實上,第一次看到這圖的人,大多是在被告知還有另一個圖後,才恍然大悟注意到另一個圖。第一眼看到的圖是前景,另外藏在後面的圖是背景。我們的眼睛一次只看到一樣,不能同時看到兩者。然而二者合一,同時共存。 困難的問題之所以困難,就在於在明顯的表相背後,還常隱藏著另一幅圖。而背後的圖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 國王的詭計 有一次,在一個城市裡,發生了一樁罪案,久久無法破案。國王決定找一個代罪羔羊,終於想出一個一舉兩得的陰謀。他要用計把這罪都歸咎到一位廣受猶太人尊敬的拉比(猶太人對老師的尊稱)身上。因為國王覺得他自己還比不上那拉比受猶太人的尊敬,現在趁機殺一儆百,猶太人以後就不敢對他不敬了。 可是在法庭上,檢察官和陪審團都找不出可以定罪拉比的證據。雖然如此,國王還是不改變要定罪這個拉比的決心。於是國王下令,「讓我們把這個案子,交由神來裁決,這盒子裡有兩張籤條,一張寫著『有罪』,另一張寫著『無罪』,如果你抽到『有罪』,那就是你犯了罪,應該立即處死。如果你抽到的是『無罪』,那當然是立即釋放,還你自由。」國王的如意算盤是把兩張都寫『有罪』,那拉比就非死不可了。 國王冷笑地對拉比說,「現在,你選一張吧。」 拉比知道國王一向對猶太人不懷好意,而且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因此他懷疑國王的陰謀是兩張籤條寫的都是「有罪」。 表面上雖是兩張不同的籤條,但從事情發生的經過,加上揣測國王的動機,兩張籤條都是相同的,是相當可能的。這時只有能看到背後那幅圖的奧妙,拉比才能對症下藥,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拉比的急智 於是拉比走到籤盒前,抽出一張籤條,看都不看,迅雷不及掩耳地往嘴裡一塞,把抽到的籤條立即吞了下去。 國王大吃一驚,「看你做了什麼,現在好了,我們不知你抽的是什麼籤,只好定你死罪了。」 「沒關係,現在只要我們看看籤盒裡的另一張籤條,如果寫的是無罪,那我抽的就是有罪,但是,如果寫的是有罪,那我抽的豈不就是無罪嗎?」 國王愣在那裡,但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出反駁拉比的理由,很不甘心地,伸手取出另一張籤條。當庭讀上面寫的:「有罪。」「你看,那剛剛我抽到的應是『無罪。』」國王急得滿臉通紅,但是也只能放了拉比。 拉比知道他面臨的問題,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就能解決的問題,看見並接受問題背後隱藏的圖,所以救了自己一命。 還有一幅更重要且更困難的圖就是人生,人生就像千變萬化的萬花筒,五彩繽紛、光輝燦爛,是一幅美麗的圖案。然而在背後,是否還另有一幅圖? 埃及與曠野 聖經用兩幅不同的圖來比喻人生:「埃及」與「曠野」。我們表面所看到的、所追求的金錢財富、功名利祿、物質享受,是人生一個顯而易見的層面,這是第一幅圖。 什麼是「曠野」呢?在曠野,人一無所有,沒有食物、飲水、錢財等等物質享受。過去的經驗、聰明、人際關係都用不上,而完全孤立無助。每天都得面臨新的挑戰、都有未曾經驗過的問題,甚至每天都瀕臨死亡邊緣。這是人生的另一幅圖。我們一次只能看到一幅圖,不能同時看到兩者。兩幅圖迥然不同,卻同時共存。 人的軟弱是,不願意接受曠野,甚至拼命拒絕逃避。人生怎會既是「埃及」又是「曠野」?神怎會開這種玩笑?出埃及記說以色列人在曠野抱怨:「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出14:12) 換句話說,他們寧可在「埃及」當奴隸,不願死在「曠野」。然而人不能避免曠野的境遇。在聖經裡,亞伯拉罕(創12:1)及其後裔:以撒 (創22:2)、雅各(創28:10)、約瑟(創37:28)、約瑟的後代摩西 (出2:15),都曾先後被神呼召到曠野,經歷曠野的生活。 遇見神的契機 神帶領整個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出12:37),甚至恐怕百姓後悔回埃及,還特別「領百姓繞道而行,走曠野的路。」(出13:18)而且,摩西還要帶著先祖(約瑟)的骸骨上路,決心不回埃及。曠野,是必走之路,是必要的經歷,沒有選擇。為什麼神要這麼做呢?因為只有在曠野,人才能真正遇見神。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在燃燒的荊棘中,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都是在曠野看見神、聽見神、親身經歷神的。在埃及,人們只能呼求神,但是在曠野,人可以看到雲柱火柱,親嚐嗎哪。在曠野,人有幸看到神施行神蹟,從磐石中搾出蜜,從堅石中吸出油 (申32:13)。 隱藏在背景的圖常比那浮現在表面,顯而易見的圖,更重要更具意義。認識並思考聖經所描繪的這幅「曠野」,藏在人生背景之圖的目的,也許就是你認識神的契機。

慧眼識英雄

「力」表示一種能量,會使此力所及範圍內的事物有所變化。例如地心引力、磁力、彈力、電力或是致命的吸引力等等。就拿電力來說,一座發電機產生的電能,非得有燈泡或電器用品接上,你才知道這電力的強度。 影響力既稱之為「力」,也是如此。當一位有影響力的人,沒有與其他人接近時,這股能量就存在他裡面,好像一座發電機處於一個不及物的狀態,因為沒有受體,所以沒有什麼引人之處。 但當這位有影響力的人與他周圍的人接觸時,這股存在的能量在一個及物的狀態之下,因為有受體,就釋放出來而發生作用。就像燈泡亮了、電風扇轉了,在他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都要因為他而有所改變。對於一個希望在團隊中發揮影響力的人,這發揮的對象與優先次序就很重要了。 這好比一座發電機,雖然本身所發的電能是一樣的,但是接在不同導電程度的物件上,其效用的差別就很大了。它若接在一塊巨石上,則既無火焰,也無電光;但若接上的是導電性良好的電線,就可以完全地轉運這些能量;若再接到為電力所設計的電器用品時,則可用不同的型式表達這些能量;若接到充電電池時,又可以儲存一部分的能量。 做為一個團隊中領袖,不論是在教會、機構、公司行號,都需要決定將你的影響力優先發揮在哪些人的身上,才能夠最有效率地帶領整個團隊。 影響有權力的人 有權力的人在一個團隊當中常常是表面的領袖。只因著財力、職位,或個性強、聲音大,以致於他可以發號施令,其他人則迫於環境或職位,必須聽從他的指揮。在一個企業公司中,多半靠的是學歷來決定職位,而又以職位來決定權力範圍;在社團中,則靠財力來決定其掌權者;而在今日的教會中,可悲的是常將世俗的原則延伸到教會內,以致在教會中有權柄的人也常是有錢、有學問、或有社會地位的人。一個團隊要有所改革,須先經過這些人點頭。 在聖經中,約瑟就是一例子。他的境遇雖然不順,但自從被帶到埃及以後,神讓他接觸、影響一些有權力的人,連在監獄裡也不例外,終致坐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完成了神要他拯救雅各一家的任務。 影響有感召力的人 有影響力的人雖然當時不一定是領袖,但他對整個團隊的重大決定極具影響力。當一個公司舉辦登山露營,中途迷路而發生緊急情況時,大家要尋找正確的方向,或是求生,這時那些有實務經驗能力的人,就會浮出抬面,他的意見可能遠超過總經理或董事長。 這個人得到其他人的認可,並非因他的職位,而是因他的專長能力、洞察力,或他對生活的態度,甚或是他獨特的靈氣、個性。在教會中,則常以一個人的操守品德來決定。約翰˙麥斯威爾說:「如果領導就是指影響力,那麼領導人的操守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 一個團隊要合一,這些人要站在你這一邊,要不,你得站在他們那一邊。 摩西就看出約書亞是一位與眾不同,為了理想不畏艱難的人而栽培、扶植他。記得約書亞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過偵測部隊(作探子)。他帶回來的答案,叫眾人聽了很不爽,幾乎要拿石頭打死他。對一個這樣沒有群眾背景的人,若干年後,竟然帶領整個以色列民族進入迦南地,其間他以感召力漸漸建立的聲望可想而知。 影響有學習能力的人 有學習能力的人往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學得快、學得好,並且隨時在學習新觀念、新知識,且在團隊中崛起得很快。若沒有正確異象的引導,整個團隊發展的方向將是隨著與周圍環境的互動而定;若有正確的引導,那麼這一群人將會是推動團隊往前走,不落入傳統與安逸之中的主力。 保羅是一個學習能力極強的人,當他在迦瑪列門下按著嚴謹的律法受教時,熱心事奉神到逼迫基督徒的地步。但是當他被主呼召、改變,並足有一年的工夫在巴拿巴的帶領、影響下,他的餘生轉為竭力為主盡忠,將福音傳到外邦人中間,並且為主受逼迫,以至於殉道。 影響有潛力的人 有潛力的人,一時看起來默默無聞,但假以時日,終要嶄露頭角,成就非凡。這一類人才,通常是在改朝換代,易主或境遷之後,才會漸漸將過去所累積的,逐漸發揮出來,即所謂大器晚成也。他們跳槽以後,反而更容易發揮。 在教會中青年團契打滾多年的小子,一旦到外地求學或工作,必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在當地的教會擔任重要的服事。我們也不必因為這樣的現象就覺得若有所失,每一個團隊都在為別的團隊裝備建造未來的人。 耶穌就是選擇去影響一群有潛力的人──祂所揀選的十二門徒,在當時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有打漁的、有稅吏、有幫派份子(奮銳黨的西門)。在主上十字架以前,他們的行為實在可以用沒出息來形容:爭地位、不認耶穌、當主被捉拿時更是跑得一個不剩。但是跟著主耶穌的這三年半,可沒白學。當主復活被接到天上之後,這一群扶不起的阿斗,全都如勇將般的一個個站在眾人面前,高聲講述,即使被捉拿到官府,依然侃侃而談。 影響有辦事能力的人 有辦事能力的人,能夠完成任務,即使他心中沒有什麼理想抱負,但只要任務交到他手裡,一定完成得乾淨俐落。他有生產力、有勞動力,最會做事也有方法。 以利亞就看上一位極有辦事能力的人作他的徒弟。當以利沙趕牛耕田的時候,在他前面有十二對牛,也就是廿四隻。這樣龐大的牛隊如何駕馭呢?以利沙只控制最靠近他的兩隻牛,其餘的牛隻自然就按部就班的工作。當他的老師以利亞要離開世界的時候,他知道要跟緊老師,並且向他求難得的祝福,就是加倍的能力。 影響有破壞力的人 有破壞力的人為團隊帶來的是問題、破壞,而不是建設。要影響這種人是最費時費力的,效果又常不明顯。如果因這樣的人不易相處,就刻意去迴避他,你會發現眾人辛苦的建設,可能被他毀於一旦。 每一個團隊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只是在公司中可以開除,在教會中,我們就必須學習如何去影響他,減少他的破壞力,甚至誘導他運用長處,使破壞力化成建設力,阻力成為助力。 巴拿巴對保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神將保羅這樣一個初初悔改的破壞份子交到巴拿巴的手中訓練,不無道理。從日後巴拿巴帶領馬可,也可見端倪。馬可在宣教的工場上臨陣脫逃,保羅耿耿於懷,第二次出征,堅持不帶他同行。這樣一位有前科的破壞份子,巴拿巴卻堅持要帶著他。也許我們今天能夠有第一部福音書──馬可福音,一部分要歸功於巴拿巴的影響力。 各位教牧同工、經理人員及一家之長,當你領導一個團隊時,別把你的影響力任意發揮在沒有果效的成員上,找出你的主要目標群,好集中火力去運用你的影響力。 當你做到了以上的建議,還要不時地回到神面前,認清自己是哪一類份子,如何讓這位宇宙的主宰發揮祂的影響力來改變你的生命。

香水香氣香草冰

在超市外的停車場裡,一輛排著黑煙的車子,緩緩地由身邊駛過,霎時廢氣彌漫,怪味四溢,讓人不自覺地皺緊了鼻子。 「哇!好難聞的味道喲!」女兒一邊輕聲說著,一邊抱著我,然後像隻小狗似的,東嗅西聞起來。 身邊十歲的兒子,雖然個頭都到了我的鼻尖兒,竟然也學起妹妹,抓著我的手臂磨磨蹭蹭,然後深吁了口氣說:「啊!以後有再難聞的味道出現都不用怕,只要來抱抱媽媽就好了,因為媽媽的香水最好聞了!」 品德如香水 原本覺得在大庭廣眾中,被一對兒女抓著又嗅又聞的,像被查詢有無洗澡似地,實在難堪,有損為人母親的尊嚴與體面。但經兒子這麼一說,頓時像一股暖流注進心裡,不但要感激愛買香水給我的先生,也為孩子天真的童言稚語,所帶來的溫馨與鼓勵,欣慰不已。 孩子聞到異味,立即「投奔」於我的動作,不但令我慶幸出門前的香水沒有白噴,也想起愛默生曾說:「品德猶如生命中貴重的香水。」而忍不住切切提醒自己,以後噴香水,享受它淡雅馥郁的香氣之時,也要記得讓自己的心靈,及言行舉止,隨時都充滿馨香之氣,好帶給孩子美好的生命影響。 給孩子的最大資產 1998年一月份的讀者文摘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What kids really need from mom?》( 孩子最需要從母親得到什麼?) 作者是位資深的家庭輔導,他在諮詢過數以百計的個案後發現,父母對子女最有價值的影響,莫過於培養孩子的「心」。 作者呼籲為人父母,應看重子女的品德教育,過於課業及才藝的學習,並提醒父母,要在生活中示範用慈愛與禮貌的態度,來對待周遭的人。這種為兒女以身作則,體恤他人的態度與行為,將會對孩子未來能否成為一個重道德、高E.Q.的成年人,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晚餐後,與先生輕鬆地品茗聊天,順便和他分享自己因「香水」與「香氣」而獲得的感想。他笑著打趣說:「糟糕!在下平常可從來不噴香水的呀,沒法兒散發什麼『馨香之氣』,只好有勞妳在教養兒女的事上多費心啦!」 「喔!您老人家功力高強,根本不需借重外在的『香水』,全靠您多年修練的『內功』來影響孩子呀!」我也開玩笑地接腔。先生臉上的表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語氣認真地問說:「說真的,我還真該好好地反省一下,我真的不太確定自己平常對孩子們,是否有好的影響?」 瞧他態度如此謙遜,當然要多加鼓勵一番,連忙故作誇張地接著說:「哎呀!當然有好的影響!而且這影響可還真大哩!」 「真的?」先生臉上綻放出不可言喻的欣喜。 「當然是真的啊!昨天我們去吃冰淇淋,兩個孩子不都說要一球爸爸最喜歡的香草冰嗎?因為爸爸說香草冰最好吃。」我笑說著。 先生頓時失去了笑容,語氣帶著失望說:「我以為妳是說真的,原來在開我的玩笑。」 「我才不是在開玩笑呢!」看他那樣失望,真有些於心不忍,趕忙解釋:「其實這種影響很重要呢!這是『品味』的影響,也就是『價值觀』的影響。因為孩子信任你,才會認同與接受你的看法,願意選擇和你一樣的『口味』,這可不是簡單的喔!都是你平常花時間和他們玩,陪他們聊天所得的成果啊!」 先生這才笑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真的嗎?我還以為他們嚷著要選和我一樣的,是因為香草冰本來就是最好吃的呢!」 從小開始培養 著名的基督徒教育家詹姆士‧杜布森博士曾說:「若你希望年屆青少年的子女,能接受你的價值觀,就得在他們還年幼時,先得到他們的尊敬及信任。」可見價值觀的的建立,不是等孩子長大了再來培養,乃是要從他們在嬰兒期就開始的,一點一滴地受父母、家庭與環境的潛移默化而逐漸形成。 價值觀不但會決定一個人對是非善惡的判斷,也影響到對職業與生活方式的選擇,甚至許多社會學家相信,它會影響一個人如何選擇結婚的對象,並且對其將來的婚姻、家庭的幸福與否,都具決定性的影響。 和先生一邊品味著清香的綠茶,一邊細數著孩子受我們的影響,所養成的日常習慣或講話方式。我們發現雖然有不少令人欣慰的地方,卻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需要我們攜手努力,互相提醒與鼓勵,好給兒女立下良好的榜樣,並能在言語行為中常常流露出「馨香之氣」。否則,日後孩子若只知道媽媽常常噴香水,爸爸愛吃香草冰,卻沒有在「道德感」與「價值觀」上,帶給他們正面及正確的影響,豈不大大辜負天父恩賜兩個寶貴產業的美意嗎?

東行佈道散記

一九九九年五月中旬,加拿大恩福協會邀請我去加拿大東部巡迴佈道。在六天的行程中,見到了許多令我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茲記錄三、四件小事如下。 一位牧者的母親 五月十四日,與黃智奇弟兄一同吃早餐時,不知怎麼起的頭,我們就談到了彼此的母親。黃弟兄的母親在香港。他說:「我媽媽沒信主時一直玩麻將。爸爸也愛玩。你知道,香港老百姓家裡的地方小,擺不下兩張麻將桌,於是,我爸爸玩時,媽媽只好站在邊上看,她好難過。有時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連飯都忘記作了。」 「我媽媽六十多歲時信了主。信主後,她知道自己整天打麻將不討上帝喜悅,她就禱告求上帝幫助她不再打麻將。你知道,玩麻將是會上癮的。但她禱告了半年後,真的就再也不打了,一點癮頭也提不起來了。 我媽媽現在最有興趣的事是讀聖經。可是她沒文化,一個大字也不識。她就學認字,現在能把整卷的馬太福音從頭到尾讀下來。我也不知道她是怎麼認出那些方塊字的,但就是認識了。至於那些在馬太福音以外的方塊字她是否認識,就不得而知了。 我媽媽讀聖經時有一個秘密,遇到了生字時她不問大人,只悄悄地問小孩子,問孫兒孫女。在孫子面前她能不恥下問,在兒子前可不行。 我媽媽說,讀神的話,越讀越喜歡。她讀起聖經來真是好高興,好喜歡,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好安祥,臉上都透露出了喜樂。」 天鵝見我 從多倫多飛往哈利法斯前有兩個多小時的空閒時間。黃智奇弟兄帶我到湖邊走走。那是一個小湖,湖面有四五公頃。黃弟兄說這個湖和臨近的幾個小湖是安大略湖的發源地。安大略湖像海一樣大,但它的源頭竟這麼小,我真有點不敢相信。 湖水碧藍,四野寧靜,令人心曠神怡。看風輕輕地搖動著一棵棵小草,看風微微地吹起一層層水波,我不禁想高唱那首古老的詩歌—─「這是天父世界」,但又怕自己的聲音破壞了天地的和諧與寧靜。於是,我就閉上了眼睛,任那美妙的旋律從我的心中湧出,融入青天,匯入碧水;任它在片片綠葉上隨著晶瑩的水珠滾動。 「你看,天鵝。」黃弟兄指著對面的湖邊說。「什麼?天鵝?」我簡直不敢相信。但還是順著他的手指看了,果然看見在湖的那一邊有一對白天鵝。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親眼看見野生的白天鵝,那仿佛是在新綠襯托下的一個白色的夢。那天鵝白得輕柔,白得寧靜,白得尊貴。只可惜,它們離我太遠了,那白色的夢太朦朧。黃弟兄似乎猜透了我的心,他面帶幾分歉意地說:「哎呀,真對不起,我今天出門時忘了把望遠鏡帶上了。」 我說:「沒關係,我今天親眼看見了野生的白天鵝,知足了。」我靜靜地望著遠處的白天鵝,渴望自己能溶入到那一團純潔的白色中。真想多看一會兒,但時間不允許,我只好坐進了汽車。車沿著來時的路慢慢地往回開。我在車上禱告﹕「上帝,求你滿足我這個小小的心願,讓我今天能好好地看清楚天鵝。」禱告後又覺得這太不可能,我不該妄求。 車繼續前行。我突然喊﹕「停車!停車!黃弟兄你看!」只見一隻天鵝貼著水面直奔我們而來!牠是在飛還是在游?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那團白影已經停在我們車子的右前方。我趕緊從車中出來,快步到棧橋上。當我走到棧橋盡頭時,天鵝距我不到咫尺。 我的心被震憾了,震憾的不止是天鵝的美麗,更是我與天鵝相會所包含的那一份神奇,我不明白也無法想像上帝居然會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回答我那個小小的禱告。我蹲下來,瞪大了眼睛看著天鵝,天鵝也一動不動地盯著我看。我與天鵝就這麼彼此相看兩不厭,牠無聲,我無語,好像置身在夢中。 幾分鐘後,我起身準備離開了,天鵝也開始動了,牠似乎是為了讓我再好好看牠一眼,看個飽,看個夠,就慢慢地轉了一個圈,然後才向湖的那一邊游過去,很慢、很慢。目送那流逝的白影,我心中止不住地說﹕「上帝,我感謝你。」 山水相依 哈利法斯是個小城,但很美。從機場開到城裡的路旁,綠樹連成了青紗帳。那青紗帳裡偶爾還有幾點紅色、粉色、金黃色,其實也是樹葉。樹梢上冒出來的嫩嫩新綠,就像小鴨子的那一身絨毛,胖乎乎、軟乎乎的,我真想伸手摸摸牠。 我住在一個弟兄的家中。他家門口正對著一灣碧水,我以為是小湖。主人說是海。海水緊靠著一個有些起伏的小山丘,是個公園,有三五人在那兒散步,時而還飛起幾隻不知名的小鳥。 我漫步到了水邊。我真愛這清清靜靜的水,愛這碧水連著青山,青山連著白雲,白雲飄在藍天上。 太陽快落山了,餘暉透過綠樹把光輝一縷一縷地灑在水波上,水面一分為二﹕近處的水,水色淡淡的,似乎動也不動;遠處的水,水色濃濃的,挾帶著一團團金色的光亮,無盡無休地向前湧,好像是一群群金魚在暢游。一灣海水,一靜一動,一暗一明。造成這一奇景的,是水動,風動,還是光在動?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我的心在動,為這美景,也為哈利法斯此行。想到今晚在這裡的佈道會,我多少有點焦躁,放不下心,於是,我閉上了雙眼默默地禱告。那千古的海風和萬壑的寂靜都在輕輕地對我說,把一切交給上帝吧!我的心寧靜了。 有容乃大 第二天離開哈利法斯時,主人開車特意多走了一段路,讓我多看看幾眼這個美麗的小城。他幾次指著一個好像內陸湖的港口說,這個港口非常安全,整個大西洋艦隊的軍艦都可以停泊在這裡。大西洋艦隊?我感到有些奇怪,他為什麼幾次提到它? 飛機飛上了高空,從高天向下看,那海太大了,看不到邊,藍色的天和藍色的海在極遠處匯合,融成了一線,是白色的,有些朦朧。突然我醒悟了,原來我面對的不是大海,而是大洋,是大西洋!我驚訝了,昨日,平生第一次站在大西洋岸邊,我竟然不曉得!我居然沒有彎下腰來,捧起一把海水嘗嘗,嘗嘗大西洋的水是否也是那麼鹹。 多少年來,一聽到大洋,我總是想到太平洋。我家鄉的那兩條小河就是流進鴨綠江後,又融入太平洋的。我無意識中總覺得太平洋是屬於我的,而大西洋屬於別人。但海水是相通的。人用「太平洋」命名這一片海水,又管那一片叫「大西洋」,但那只是人的想法,海水卻不在乎這一切,它奔流融匯、貫通為一體。 為什麼我執著於海水的分別?我想到了人心,人心執著於分別,從種族、階層和文化,到國家、政黨、自己人,有種種分別。執著於分別就是「不通」,就是「隔」。譚嗣同曾講過上下不通,男女不通,中外不通,古今不通,人我不通。其實,最大的「不通」是人與神「不通」,人驕傲了,自私了,這種種的罪使人與神的生命隔絕。海水是相通的,人心能相通嗎?想到了許多否定的答案後我還是不得不承認,是有可能的,那就是愛。愛使人相通,上帝的愛使人心相通。 溫馨感人的聚會 華人福音堂是一所普通的教堂,坐落在多倫多的唐人街旁,不大,最多能容納三百多人。五月十六日那天晚上我一進去後就強烈地感到這裡的氣氛非常溫暖。門裡門外,有六七位弟兄姐妹作招待,熱情地歡迎每一個朋友,一聲聲親切的「你好!」「哇,你來了!」讓人感到格外親切,就像是歡迎你回到家中似的。突然間我感到,今晚會有許多人信主。為什麼有這種感覺?我也說不清。 佈道還沒開始,教堂內就坐滿了人。後來的人沒地方坐了,牧師竟把他們請到台上來坐。很快地,台上台下就都坐滿了人。他們怎麼請到了這麼多人?我心裡有點納悶。但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一定是許多愛主的弟兄姐妹為佈道會作了精心的準備,並且付出了禱告的代價,是禱告在托住今晚的佈道會。 黃文超牧師親自帶領大家唱詩歌。他沒大喊大叫,也沒有誇張的動作,只是很有信心、歡樂地在領著大家唱,唱得人心渴望與上帝相交。沉浸在這美妙的歌聲中,我心中的感覺更清楚了﹕今晚一定會有許多人信主。我輕輕地禱告﹕「主啊,願你親自帶領。」 當我走到台前去佈道時,我知道我在和聖靈一同作工,一些事先沒有想到的話居然脫口而出。當我邀請願意相信耶穌的朋友把手舉起來時,我仿佛聽到了耶穌的聲音﹕「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看到一隻又一隻的手舉起來了,我心裡和口裡說的只有三個字﹕「感謝主!」

槍聲響起

若有人問你:「對你一生影響最大的事是什麼?」你會怎樣回答?為家庭而奉獻自己的母親、貧困的幼年、少年時的偶像、第一面金牌、嚴厲的父親、接受基督的信仰、失戀的苦澀、貴人相助、第一個孩子的出世,還是股市的漲跌? 槍聲響起時 四月16日發生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I)的校園槍殺案,再一次暴露出這個令人震驚,並且不容再忽視的問題:「是什麼因素造成一個大學生做出這種血腥的事?他的問題必然是多年累積的結果,那麼他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是那裡出了問題?」 根據研究,孩童時期(6-11歲)即開始有各種不良行為或吸毒習慣的人,產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非常大。青少年時期(12-14歲)若有下列三種情形,也會有暴力行為的傾向: 1. 缺乏家庭或團體的歸屬感。 2. 結交一些行為不良,或具反社會心態的朋友。 3. 參加幫派。(註1) 既然如此,是甚麼影響力造成孩童的不良行為和青少年的失落? 媽媽的一句話 一個丈夫有外遇的母親,心裡苦悶,又不願家醜外揚,無人訴苦,就只有對年僅八歲的女兒說出自己的不滿與傷痛。聽著母親不斷地重複:「男人都是經不起誘惑的!」和「男人都靠不住!」母親痛苦和不屑的神情深烙在小女孩的心靈裡。隨著自己成長的經歷,加上大學時,一位男同學對男人的註解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她就更加肯定母親對男人的看法了。 這個女兒結婚後,對丈夫始終無法完全信任,自己也無法對丈夫完全的付出。二人漸行漸遠,最後真正印証了母親和朋友所說:「男人沒有不花心的。」 雖然影響某些人對異性失去信心的原因絕不會只是旁人的幾句話,造成孩子選擇以暴力來面對問題的原因也相當複雜(同註1),並且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也很大,但大多數行為科學家仍然一致認為,父母對兒女的行為最具有影響力。 若就解決青少年暴力的問題而言,父母的努力絕對可以改變這股歪風。造成孩子自制力不夠,與人易起衝突的主要原因可以分兩個階段來看: 孩童時期(6-11歲) 1.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多半由父母身上學會處理衝突和表達情緒的方法。有些父母本身都時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動輒以惡言或毆打對待家人,間接鼓勵了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聖經中提到:「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誡,養育他們。」(弗6:4) 2.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天天忙著工作,只要天不塌下來,最好不要來煩他。長久下來,孩子無法得到父母的關心,反而會用一些極端的行為來表達他們的無助與抗議。 3. 也有些情況,特別是男孩,他們本身偏向以拳頭來解決問題,父母情急之下往往不自覺地就用暴力來遏止他們的行為,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彼此落入暴力的惡性循環。 青少年時期(12-14歲) 1.在初中的這段時期,孩子逐漸將生活的重心轉移到同學和朋友的身上,若父母和兒女之間無話可談,甚至有些父母為了討好兒女,又圖自己省事,以為不去干涉兒女在學校與交友的自由,是尊重信任他們的表現,結果將對孩子影響的責任拱手讓人,最後孩子行為怪謬,父母還一頭霧水,自認已盡所能,只怪孩子交友不慎。 2. 對這個問題,聖經中對父母的提醒是:「我(神)今日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6:6-7) 3. 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仍需父母經常的的看管和明確的獎懲。 許多青少年之所以膽大包天,敢做成人所不敢做的事,是因為身旁缺乏成人的約束與引導,以致許多青少年犯下大錯,卻還莫名其妙。(註2) 父母的絕對影響力 根據美國全國毒癮防範中心(National Center on Addiction and Substance Abuse) 去年的問卷調查,受訪的青少年中,有將近一半的人認為他們之所以從未吸食藥物,應歸功於父母的管教。而相對地,在幫助已有吸毒習慣的青少年時,毒癮防範中心發現最困難的工作,是說服那些吸毒青少年的父母,讓他們瞭解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因素。(註3) 若想教導出行為合宜,心態健康的下一代,父母們,其實一點也不難。不妨參考下列二個兒童行為發展專家Jerome…
Read more

超凡的影響力

一九九七年夏天,兩個深具影響力的人,相繼在一個星期之內去世。一個長得風華絕代,一個長得雞皮鶴髮──戴安娜王妃和德蕾莎修女。表面上看來,兩個人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高雅美麗的英國王妃,經常周旋在皇室權貴之中。德蕾莎修女呢?一個年老遲暮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出入在加爾各答大街小巷最窮苦的貧病人群裡。 不可思議的是,1996年倫敦每日郵報的民意調查顯示,戴妃和德蕾莎修女,被圈選為世上最有愛心的第一、第二名人物。戴妃若被選為世上第一美女,容易理解;但被選為在愛心這一項目上超越德修女,足能跌破許多人眼鏡。何故致此?這可歸因於媒體把她渲染成對世界深具影響力的人物。(或者也可以說,她擅長用媒體來製造影響力。)她的葬禮被翻譯成44種語言…全球約有25億人收看了實況轉播,她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戴妃若要擠身名列歷史偉人的殿堂,那還有待時間的考驗。沒有多少人預測一百年後,她還能像牛頓、孫中山、華盛頓、孔子、耶穌一樣,影響億萬人的思想模式,影響許多人的人格特質,影響社會的文化走向。 超強的影響力 牛頓提出了古典力學的模型,漂亮地解釋了物理世界運行的法則。今天我們仍然深受他的影響,相信宇宙是順著有條不紊的規律運作,並且因果之間有它一定的關連。 孫中山熱愛國家人民的情操,捐棄一己之利,但求肇建民國的偉人風範,將會永存在華人的血脈裡。他的無私奠下了民主中國的第一塊基石。 華盛頓在美國獨立革命之初,就播下國家屬於人民的思想種子。貴為全國政軍大元帥,有人問他應該怎麼尊稱他?稱呼他陛下好不好?華氏回答:「就叫我總統先生好了。」這種還政於民的胸懷,將被歷史永遠紀念。 孔子當然也深具影響力,英國歷史學者威爾斯,圈選歷史上十大傑出古人時,擬定了十分嚴格的標準。中華民族惟一當選十大傑出古人的卓越人物是孔子。想想看,孔子的倫理思想影響了中華文化和周圍國家,多少世世代代。 神奇的耶穌 威爾斯本人並不是基督徒,他卻選上耶穌名列十大深具影響力的古人,想來有他的客觀性。你看: 祂從未寫成一本書; 祂從未創作一首歌曲; 祂不曾留下一幅畫; 但是, 記載祂所言所行的聖經,是全世界最暢銷書, 最有才華的音樂家為祂作曲, 傑出的藝術家從祂得靈感。 祂所走過的地方抵不上一個小州, 但祂的名字遍佈最遙遠的鄉鎮; 祂從未花錢徵召軍隊, 但祂擁有大批忠誠的宣教士。 兩千年來的時間證明: 祂的貧窮使我們富足; 祂被定罪我們得赦免; 祂的復活使我們新生。 風雲人物排行榜 能夠在時間的長遠上,空間的廣泛上,道德的美善上,深遠地影響人類歷史的耶穌,的確是穩居王座。就拿下列這些風雲人物來做個比較吧── 拿破崙,一個軍事天才強人,但為了一圓自己做歐洲皇帝的夢想,荼害了多少生靈。 奧古斯都,一個羅馬帝國皇帝,若不是聖經提起他的名字,無人知道他是誰。 希特勒,一個自大狂的國家元首,我們只知道他把六百萬猶太人送進煤氣室。 牛頓,一個物理學天王巨星,但他的貢獻只侷限在科學的範疇。 愛因斯坦,一個科學泰斗,他的影響力只集中在革命性的宇宙認知思考模式。 華盛頓,一個開國元首,他的功勳多半留在美洲居民的心坎。 孫中山,一個革命家,他的理想多半只流傳在中華民族的圈子內。 莫札特,一個音樂天才,他的旋律跨越了時空的疆界,永存人心。 達文西,一個藝術天才,他的「最後晚餐」贏得了世人的讚嘆。 戴安娜,一個美婦人,她的音容將只存在於圖書館的錄影帶裡。 德蕾莎,一個神僕,她的愛心服事將在耶穌的寶座前得著稱讚。 比爾蓋茲,一個企業家,他的財富隨每天的股票上上下下。 靠捨命大愛…
Read more

小女孩的禱告

德蕾莎修女懷著耶穌的愛和宣教的使命,來到印度的加爾各答,她在印度最貧窮的巷道,眼見路上躺著許多被遺棄的病患、老人,掙扎在死亡的邊緣,絕望地等著殘存的一點生命力燒盡成灰。德蕾莎修女的愛心催促她做一件只有天使能完成的美事。 她把一間破舊的廟宇打掃乾淨,佈置成收容所。以一個弱女子的體力,把倒在路上的垂危病人,拖回所內,照顧他們食物、醫藥。她說:「每個人都有權在垂死之前,得著一點關愛和尊嚴。」 這間舊廟宇改裝的收容所,天花板很低,燈光暗淡,但環境衛生甚好。更要緊的是,這兒有耶穌的愛。被收容進這「死前之家」(Home for the Dying)的人,一接觸到這種愛心的關懷,奇蹟發生了。有些臨危的病患竟然起死回生,在愛和希望的滋潤下,重新挑旺了生命力。有個護士看見這個神蹟,受到感動,建議將這收容所改名為「活人之家」(Home for the Living)。 愛和希望這神奇的力量,從住在德蕾莎修女內心的聖靈,流到印度加爾各答的貧民窟,展現了影響力最美麗的品質。哪裡有愛,那裡就有復活的力量。 這影響力的流程,通常都是從高能量流向低能量。比如說,太陽有能力影響地球;老師有能力影響學生;智者有力量影響凡人;思想家有力量影響社會大眾。但偶爾還是有例外。幼年人竟然有力量影響老年人;病人竟然有力量影響醫生;死刑犯有力量影響監刑官。這種倒流式的影響力,通常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質:表面上當事人似乎處在弱勢,事實上在某種品質上,能量仍然是高過另一方。 皮爾博士曾訪問一個外科醫生:「在你外科手術的生涯中,有哪次手術最令您印象深刻?」那醫生想了一會兒回答說:「有一個小女孩的手術,改變了我的一生。」 「她的病情只有十分之一的存活率。當我走進手術室,她躺在白色的手術被單上,臉色蒼白,脆弱而無助。護士正要幫她上麻醉藥時,這小女孩竟然開口說:『醫生,我可以說幾句話嗎?』我說:『當然!』『每晚我就寢前都會禱告,醫生,你有什麼事需要代禱嗎?』當時我和兒子之間關係緊張,心情常常低沉,我請她為我禱告。她說:『親愛的主耶穌 ,懇求垂聽我的呼求,垂憐你的小羊。主啊,祝福這位醫生,他的困難你都知道。』 「這幾句童真的祈禱,令我感動得眼淚盈眶。我離開手術抬,並且做了生平第一次禱告:『上帝啊,求你 使用我來拯救這小女孩的生命。 』手術後她活下來了,我也找到了上帝耶穌。」 即使一個人軟弱到躺在手術抬上,她還是可以將她的內在屬靈生命散發出來,祝福了她的醫生,這種影響力的流動比較罕見,但當我們的內心與耶穌基督的屬天生命結合時,這高品質的生命就能自然地流動它的影響力。 當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被釘十架時,祂的愛心催動祂為執刑的劊子手獻上空前絕後的祈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這幾句高動能的話,像鐵槌般鑿穿了執刑百夫長的自我防衛系統,良心頓現,大呼:「這人真是神的兒子。」 願主耶穌的生命品質,活在你的裡面,自然地展現祂的影響力。

矛盾之美

── 智者之言 當我敗在你的手裡, 我將會成為得勝者; 當我願意降卑, 我將會被高升; 當我委身做你的奴僕, 我將享有完全的自由; 當我為你而貧窮, 我將因此而富有; 當你剝奪我的一切, 我將從此擁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