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uthor: 李順長
April 1, 2004
一九六O年,密爾學院(Mill College)的141位應屆畢業生,擺好姿勢,露出笑容,照了一張畢業照。這可貴的歷史鏡頭,過了卅幾年,成了行為科學界研究的好資料。 一般人在照相師的吩咐下,所展現的笑容只分兩種,一種叫杜尼式笑容(Duchenne Smile)。杜式笑容是誠摯之笑,由內心發出,引動嘴角向上彎曲,眼角的魚尾紋皺起,這種笑容若非由衷發出,極難偽裝。 另一種笑容叫汎美式笑容(Pan American Smile)(汎美航空服務員在廣告片上的笑容),則無杜式笑容的特徵。歷經訓練的行為科學家一眼就可以分辨出照片上的笑容,誰是杜式,誰是汎美式。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員凱那和哈可(Dacher Keltner & LeeAnne Harker)研究了密爾學院的141位畢業生的笑容。除了三位女士之外,其他人都露出笑容,約一半展現杜式笑容,一半展現汎美式。這些女士們在廿七歲、四十三歲和五十五歲時都被採訪,詢及她們的婚姻和對人生的滿意度。凱那和哈可在九O年代繼承了這項先人遺留下來的研究計劃,發現展示杜式笑容的女士們,比汎美式的享有三項優勢: 1.她們比較能找到結婚對象。 2.婚姻較穩定,較少離婚。 3.畢業後的卅年,人生大體上比較幸福。 兩位研究員還發現,她們的幸福與外在處境並無關連。(註) 盡量營造心情上的喜樂,因為快樂的心情對健康、壽命、成功和幸福都有建設性的貢獻。聖經腓立比書勸勉我們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腓4:4)耶穌也應許我們說:「如今你們奉我的名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6:23)箴言17:22更直接了當地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快樂既然是一種心境,它就是一種內在的情緒感覺,與外在的處境並無絕對關連。人生總免不了有挫折、困難、失敗,但智者在逆境中設法維持樂觀的心情,抓住成長的機會,邁步向前,強化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信仰耶穌基督的人擁有較佳資源,在人生的旅程中營造喜樂的心境。 ● 信徒享有罪得赦免的把握,不必承擔良心控告的沉重負擔。(約壹2:12) ● 信徒享有禱告必蒙父神垂聽的應許。(詩34:6) ● 信徒享有將來進入天國完美家鄉的盼望。(來11:16) ● 信徒享有神必祝福我們的努力之確據。(詩91:17) ● 信徒享有神所賜每天生活的力量。(申33:25) ● 信徒享有神必同在的寶貴福份。 (太28:20) 這些福份就像心靈參湯,滋潤了心田,增加了我們喜樂的心情,來面對人生戰鬥的可能性。西立門博士(Martin Seligman)在他所寫的《真誠的喜樂》(Authentic Happiness)這本書裡,列舉快樂人的優勢──他們比較敢冒險,比較能抓住機會,較能贏得周圍人的喜歡,社交較活躍,智能開展比較寬闊,較富創意,比較肯接受新主意和新見解。 本期飛揚雜誌(#37)探索「快樂」這古舊的話題,從聖經和社會學、行為科學的角度,來檢視快樂的作用力,和快樂的方法。希望讀者們從中撿拾一些小小啟發,付諸實行,透過經營喜樂的心境,來優質化你的生活,替你的家庭和環境添加些許快樂的音符。 註: Martin Seligman, Authentic Happiness….
Read more
Author: 朱易
April 1, 2004
一個平凡木匠之子,引發本世紀的狂潮──聖愛千秋的故事。 由著名導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自行投資二千五百萬元,兼任導演和獨立發行的電影力作《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另有譯為《耶穌受難記》)於2月25日週三的聖儀日在全美上映。 影片上映時正值奧斯卡發獎前夕,但傳媒上最熱門的話題卻是《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令奧斯卡大感冷落,影片上映首日,票房達2660萬元。上映頭五日票房累計達1億1750萬元,比梅爾吉布森獲奧斯卡獎的影片“Braveheart”的票房總收入還多。影業界沒有一個人預測到影片會有如此輝煌的業績。它成為史上限制級影片票房第一的影片,僅次於《駭客任務第三集》。 由於前往觀看的觀眾人數增加,放映該影片的電影院從原來的2000間,增加51%,達到3034個。每個放映廳的平均收入為2萬3千元以上,創下獨立發行宗教主題影片的新記錄 。 《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在票房上的成功並不使影業人士意外,但如此厲害的轟動,卻令他們大感意外。 媒體的熱情追蹤 首映周盛況空前,可由以下事實看出﹕影片的預售票已超過一千萬,其中兩百萬是由教會團體購買的。 許多教會都組織會友在影片開映的第一天前去觀看。紐約的一間教會,甚至組織教會會友在十字架的引導下,步行到三哩路外的影院,集體觀看電影。 德州達拉斯的一間影院,在周二晚上午夜開始放映,並一天二十四小時地連續放映。加州好萊塢也有一家影院在周二午夜開始上映。 在上映前一周的周一晚,ABC電視台播出梅爾吉布森的訪談,收視人數達一千七百萬,創下了非體育類節目收視率的記錄。 在ABC電視台播出梅爾吉布森的訪談的第二天,《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的電影網站,訪問人數高達一千八百萬。 各種以影片為主題的出版物也十分暢銷。比如以影片為主題的小叢書,成為亞馬遜網站的十大暢銷書之一,而影片歌曲的CD銷售也排在亞馬遜CD銷售的第22位。 而在電影開映的前兩周,梅爾吉布森和電影《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成為美國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幾乎天天都有新聞、訪談上報,只要翻開這些天的大報如《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等,都可見相關的報導。 基督徒的熱情投入 早在一年前,不少平信徒就投入該片的宣傳工作,他們將收到的宣傳該片的電子郵件,轉送給他們所有認識的人,同時也向許多人介紹該部電影。 2月12日《洛杉磯時報》的體育版的首頁,有一篇專文,報導一位基督徒的賽車手,在他的賽車前蓋上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In Theaters 02,25,04(即《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將於2月25日在電影院上映)。 這部車子將於最近參加在佛羅里達舉行的一場重要比賽。幾乎所有的賽車的前蓋都印有廣告,但都是名牌商品,如Budweiser、Home Depot等等,通常這樣一幅廣告價格高達廿五萬之多。 但這位具有使命感的基督徒賽車手選擇了這種傳福音的方式。 無休止的爭議 這部充滿激情的藝術影片,從開始拍攝到向市場推展都伴隨著無休止的爭議,有潮水般的喝采,也有冷酷的批判。 對該片批判最嚴厲的是猶太人團體,他們認為該片會使人對猶太人產生負面的不良印象,從而助長社會上已有的反猶太主義思潮。他們甚至向梅爾吉布森施加壓力,要求他修改影片,不能讓猶太人的負面形象出現。 一個猶太人團體ADL(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的領袖,與天主教教廷的高級首長會面,要求天主教譴責這部電影,同時要求天主教教會要重新審查教會有關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教導。 天主教發現他們處境相當微妙。一方面他們不能改變聖經中的教導,認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與猶太人無關,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意見到事態的擴大。因此他們可能採取的方式是沉默。 比如教廷方面不尋常地向大家宣布,教皇並未為影片背書,原因是教皇不對藝術作品發表評論。…
Read more
Author: 吳黃蓮英
April 1, 2004
下定決心,要自己快樂起來,果然… 我是一個很容易受光線影響的人。每當日落西山,體內的情緒便如被關上了燈,熄滅了火爐的房間,莫名其妙地一下子低落起來。 故此,傍晚並非我表現最佳的時間,偏偏我所任教的其中兩所學校,無論是兩年制的城市大學,或是最近兼職的神學院,都被編排在夜間教課。上晚課的學生大都是早上有全職的工作,來到課堂的時候也都是筋疲力竭,毫無生氣,因此在晚間教學成了我多年來的重大挑戰。 但是無論在那一所學校教學、課堂中的學生來自什麼行業、當天睌上有多少不能控制的未知數、自己生命中有多少憂慮、心境有多低沈、身體有多疲倦……每當我下定決心──自己要快樂起來,我當天對學生所付出的注意力和傳達的訊息,及對整個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都產生顯著、正面的果效。每當學生在下課離去前,興奮地為他們在課堂上豐盛的收獲向我答謝時,我便得著莫大的肯定和安慰,及自我實現的喜樂。因此,我在教學上樂此不疲,至今已經進入第十年了。 快樂反映內心 快樂,是組成人生交響樂曲的明朗音符。若從生理學去看快樂,它只是各種情緒中的一種,是由不同的神經傳導物所引致的現象。言下之意,似乎快樂是化學作用的副產品。 快樂雖然是多種情緒中的一項,我們真正感到快樂的時光也只佔人生中的一小部份,可是這一小部份所帶來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卻可說是排山倒海,帶有重建和塑造健康生命的威力。 事實上每天在體內所產生的情緒,都反映了我們內心的景況,它們猶如不同的音符,合奏出人生的交響曲。身體中各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若是沒有快樂的音符,身體在長久憂怨低沈 的曲調中將會枯萎收縮,心胸也會在無底憂谷中逐漸灰暗狹窄。 相反地,藉著那愉快的音符,即使只是疏落的、寥寥可數,卻為整個曲調帶來明顯的轉機,使原來幽暗的地方綻放光明,也及時挽住那不斷下墜的心情,全人獲得提升的希望。 快樂的感染力 快樂的威力在於它的感染力,一個快樂的人雖然沒有常把快樂掛在口邊,但他開朗的神情、迎向你招手的笑容、眼中流露的光澤、腳上踩踏的輕快拍子、渾身散發的生命力,就如濃郁的香氣般,使旁邊的人也能因他而沾上了幾分愉悅的氣息。 快樂的感染力也可以不斷擴散出去的,例如當我選擇不把私人的憂慮帶進課室,不以天生個性的傾向去限制、固定自已的心情,而願意以意志力去調理內部的和諧一致,集中精神以快樂的情緒去觸摸、改變學生寶貴的靈魂,我便經歷了全人專一所帶來的流暢作用── 快樂的心境往往可以提高我的注意和記憶力,在短期中把所有學生的面孔和名字都記起來;學生因感到被留意關心而願更親近我,向我吐露他們的感受;我因學生對我的信任和好感產生自在和流暢,談吐自然就流利清晰,又因為對他們的了解,便懂得以他們明白的字眼和例子去解釋抽象難明的概念;學生因我對他們的了解接受而被激發,在對學習的追求上能全力以赴,因此課堂上充滿熱烈的討論和切磋琢磨。 在這樣一個善性循環的互動下,不但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樂趣,我也能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快樂的操練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見,我所做的只不過是拋磚引玉,為快樂的樂曲敲下了第一個音符,在課堂上整首快樂的樂曲,則是由大家彼此的共鳴迴響所譜成的。從以上的例子,也讓我們看見快樂的心態,雖然是化學作用形成的,但這化學作用不是被動產生的,而是需要經過主動下意識的操練培養成的,所以責任也在當事人。 快樂雖然也可以經由外界的因素引發,但是我們不需要等待外面的環境都十全十美才可以快樂,我們可以在眼前的一刻便快樂起來,因為這完全是個人的選擇。 快樂是在神的光照下去看自己的過去。或許有人會說:「如果過去生命中所經歷的盡都是憂傷痛苦,如何能敲出快樂的樂音呢? 」要敲出快樂的音符,首先需要在個人的生命中看見希望和光明,聽見歡樂和笑聲。從這些「看見」中所得的快樂,便成為一個導源,能不斷引發出快樂的迴響。 曾幾何時,我也為自己的人生自怨自艾過。每次回首,看見刻在腦海的記憶總是混雜著苦毒、眼淚和不平,那時我認為快樂只是平順如意下才能擁有的心態。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因為遇見了神,竟然使我在過去的悲苦中「看見」了新意 :在路邊的一個花圃,有一半浸溶在陽光下,另一半被隔離在幽暗裏,同一種的花卉,因光線照射的差異而產生天壤之別的果效。在陽光的照射下,花朵和枝葉的表面得著映照,就煥發出奇特的瑰麗和生命力,是那些躲在幽暗中的花朵所沒有的。 同樣地,在神以真誠、慈愛、寬恕、憐憫、接受和肯定的光芒照拂下,我看見了無數原本枯萎的生命,像花朵在陽光照射下重新綻放出生命的瑰麗和希望。從人生上半場的樂曲中,我聽見了愉快悅耳的樂音,才恍然大悟,那已經發生的人生經驗雖然不能改寫,但卻可以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去欣賞和聆聽。 只要在神那正確而健康的光線下去閱讀、聆聽人生之歌,快樂的音符原來早就隱伏在每一個角落,與其它諸般的感受,和諧地合奏出可歌可泣的生命樂曲。 與神共舞 快樂是在何時何地都與神共舞。有一首由愛爾蘭民謠譜下新詞的歌曲,叫做「跳舞之主」(“Lord of the Dance”)(註),曲調非常輕快活潑,令人聞歌起舞,對快樂有更新的闡釋。歌詞中形容了神的兒子主耶穌是一位跳舞之主,祂在世界創始之時便在跳舞,在太陽、月亮、星光下跳舞、在伯利恆誕生的時刻也在跳舞;祂為文士和法利賽人跳舞,卻沒有獲得他們的跟隨,但在為漁夫跳舞時,卻因他們的相隨而讓這舞蹈持續跳下去。 祂在安息日踏出舞步,去醫治傷殘者時,卻受到那些自認為是神聖之人的攻擊,甚至受到鞭打和十字架的刑罰。要在十字架上魔鬼的掌權下跳舞,自然不容易,但祂仍然不斷地跳。每當生命將祂壓低,祂卻跳得更高,因為祂便是那永遠不息的生命,只要我們願意住在祂的裏面,祂也會住在我們的裏面,並且無時不刻都帶領我們踏出美妙的人生舞步。 原來人生不但是一首交響曲,也是一套組合了不同步伐的舞蹈。主耶穌的一生雖然嚐盡了被人拒絕、謀害、治死的苦痛,但祂從始至終都以歌頌喜慶的態度去面對和擁抱祂的際遇。在人生的旅途上,你願意以怨天尤人的腳步留下足跡,抑或決意踏出快樂的舞步,留下帶有影響力的痕跡呢?快樂的抉擇完全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別忘記快樂是從個人意志的抉擇而產生;快樂是從神的光輝下發現生命的豐盛姿采;快樂也是跟隨主耶穌以歌頌的心態、跳躍的腳步去投入人生。 主耶穌已經在前頭帶領,你願意加入祂舞蹈的行列,為人生奏出愉悅的樂音、舞出多姿的光彩嗎? 註: 讀者若對這歌曲的原文和內容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查看.http://www.stainer.co.uk/lotd.html
Author: 余國亮
April 1, 2004
好撒瑪利亞人令人感恩;好牧人令人敬拜! 聖經路加福音第十章30節至35節記載有一位樂意助人的無名氏。由於他來自撒瑪利亞,故稱他為好撒瑪利亞人。他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人所共知,因此我們常稱善者仁翁為好撒瑪利亞人。 這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是耶穌告訴我們的。有趣的是,耶穌沒有說他自己是好撒瑪利亞人,卻說他是好牧人。為甚麼呢?不錯,好撒瑪利亞人是好人,但耶穌遠遠超越「好人」,稱他為「好牧人」更合宜。二者有何不同呢?讓我們來作個比較,便清楚明白了。 偶然相遇VS特意尋找 第一個不同是助人者與受助者碰面的原因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在連接耶路撒冷與耶利哥二城的路上行走,「剛巧」看見路旁有位猶太人被強盜打得遍體鱗傷,故動了慈心幫助他。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是剛巧在那時行走在那條路上,他就沒有機會遇見那人,也就不會幫助他了。 好牧人並不是這樣。他特意去尋找需要幫助的羊。他曾說如果牧人有一百隻羊,其中祇有一隻迷失,他仍要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地尋找,直至找到才罷休。我們都如羊走迷,偏行己路。好牧人耶穌今天也在尋找你和我,直至我們都被尋獲,歸回天父的家中。 醫治身體VS拯救靈魂 第二個不同之處是對受助者之需要的著眼點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見到那位受傷的人後,拿出當時流行的藥品來醫治他的身體,他僅著眼在受害人肉體的需要,沒有想到他的心靈也會受傷,也需要醫治。 好牧人並不是這樣,他關心到我們身心靈三方面的需要。他告訴我們天父知道我們肉身的需要,他必看顧供應。他教導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他呼喚我們這些勞苦擔重擔的人到他那裏得安息。他更知道我們的靈魂失喪,與神隔絕,我們需要與神和好,靈魂得蒙拯救。他說他到世上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詩篇二十三篇是描寫好牧人之「善行」的一首詩篇,作者說「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第3節) 小量恩惠VS豐盛筵席 第三個不同之處是受助者得益的多寡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把油和酒塗在傷處,以幫助它早日癒合。油與酒是他所擁有之小量的資源。他不能長期無限量地幫助受害人。 好牧人並不是「有限公司」。他給我們的恩惠多而又多,故我們「不至缺乏」。(詩23:1)「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2節)何等詩情畫意,安樂詳和!有趣的是,在好牧人給我們的多樣恩惠中,也包括得安慰的膏油和讓人喜樂的新酒,因為聖經說:「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詩104:15) 難怪詩人對這位好牧人說「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第5節) 交託代理VS親身背負 第四個不同之處是助人的方法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忙於自己的「正業」,「幫助人」不外是勉為其難、偶爾為之的「副業」而已。何況他自己的能力體力也有限度,故他把責任交托「代理」。他把受害者安放在牲口的背上,以便把他帶到較為安全舒適的客店療養。 不錯,好牧人也會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幫助我們。例如他會用手中的杖和竿來保護我們,引領我們走當行的路。詩人說:「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第4節)但更重要的是這位好牧人「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4)我們可能遭遇的難處,包括貧窮、飢餓、受試探,被朋友出賣、被嘲笑、被辱罵等他都曾經歷過,故他能體恤同情我們的遭遇,為我們打開一條出路。 有一個人夢見在沙地上留下耶穌與他同行的腳印。但後來他自己的腳印卻不見了。耶穌對他說那是因為當時他的重擔太重自己力不能勝,故耶穌抱他走過該段難行道。 難怪詩人對好牧人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第4節) 留下金錢VS流出寶血 第五個不同之處是助人者的犧牲程度不一樣。 好撒瑪利亞人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為傷者代交膳宿費,並要求他代為照顧傷者,如果還有別的費用,他會回來償還。好撒瑪利亞人付出金錢幫助別人。 好牧人則付出自已的生命來幫助我們。他為我們的罪捨身流血,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說得很清楚:「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10:11)他解釋說,僱工不會這樣做,因為羊不是他的。僱工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結果狼就抓住羊,羊群就流離失所。保羅用以下的句子來解釋耶穌基督這位好牧人為羊犧牲性命的大愛:「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7-8) 暫住客店VS永居天堂 第六個不同之處是受助人的居所有天淵之別。 好撒瑪利亞人為傷者安排的客店祇是權宜之計,不是永久的居所。經過一段時期,他就要搬遷回到自己的老家。何況二千年前的客店不是今天的假日旅館,沒有電視節目欣賞,也沒有冷暖氣的設備。 好牧人為我們安排的居所是完美且永不衰殘,不用搬遷的。他在離世前曾說:「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14:2-3) 在世如客旅,華美的別墅,富麗堂皇的宮殿也非久居之所。讓耶穌作自己的好牧人,便得天上永存的居所,何等有福! 難怪詩人在結束好牧人之詩篇時這樣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第6節) 「好撒瑪利亞人」&「好牧人」 世上有很多好撒瑪利亞人,但卻祇有一位好牧人,這位好牧人就是耶穌基督。我們需要好撒瑪利亞人,但更需要好牧人。 記得多年前,筆者的車子在公路拋錨。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一輛汽車特別停下,車內走出一人自願「拔刀相助」。多謝他之時,他說不要多謝他,要多謝耶穌,因他是基督徒,助人是他應做的事情。原來得到「好牧人」後,自己也會變成「好撒瑪利亞人」!何樂而不為呢?
Author: 李順長
April 1, 2004
快樂車四輪:感恩、積極、交託、自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並且將快樂帶給配偶、子女,以及周圍的人。 論到快樂的重要性,只要看一眼經常吵架的夫婦就可以略窺一二。整天活在低氣壓之下的家庭,兒女為了逃避父母的陰影,急於逃離家庭,匆忙找個人結婚,又掉進了另一個悲劇的陷阱。相對地,快樂的父母,就養出快樂的子女。 快樂人的特權 如果你的人生相當快樂,你享有下列四項優勢: ● 壽命較長:比平常人多活6-10年的歲月。 ● 健康較佳:免疫系統較強壯,比平常人健康。 ● 收入較高:比常人每年多賺一萬四千美金,較多求職面談機會,生產力較高。 ● 創意較強:比較敢冒險,比較敢尋求新答案,拓展出新的地平線。(註1) 聖經將喜樂列為九大美德之一,敲鑼打鼓地提倡,信徒人人都當追求喜樂。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 「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8:10) 快樂果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嗎?得高等學位戴上方帽的人,只快樂了二個星期,就得煩惱找工作了。加薪的上班族,只快樂了一個星期,就得操心業績了。買新車的人,只快樂了十天,新鮮感就快速消失,開始擔憂有人刮了車子一道痕怎麼辦? 隸博士(Dr. Ed. Diener)仔細研究快樂的來龍去脈,發現墨西哥農莊裡的貧農雖然窮,卻是相當快樂。工餘之暇,唱首歌、跳支舞,自得其樂。相反地,住在聖托瑪斯島上的富翁並不快樂。(註2)可見快樂與物質並無必然關連。因為二次大戰之後,物質生活水準連年提高,但自覺快樂的人並無提升。現代人比四十年前患憂鬱症的比率反倒增高了十倍。(註3) 不錯,沒錢會活得很辛苦,但當所賺的錢足夠應付基本生活所需,錢的作用就逐漸消失。另一股心靈的力量主宰了你是否快樂。 使徒行傳十六章34節記載,有個職業只算是中下層的獄卒,因為信了耶穌,全家人都很喜樂。基督教的信仰從下列角度,幫助一個信徒經驗到快樂。 一.感恩的人比較快樂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依曼(Robert Emmons)教授發現,每晚或每週寫下五件感恩事項的人都比較快樂和健康,會處理壓力,並比較樂觀,願意幫助別人。(註4) 聖經也指出「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 感恩使注意力集中在正面事物,創造了幸福的自覺。所以為家庭、工作、教會、朋友、天氣、健康感恩吧!為你所擁有的感恩,也為你所沒有的來感恩──如果你沒得著想要的,至少可以為你沒有你所不要的而感恩。恐怖攻擊沒有打到我的家鄉、孩子沒有殘障、沒有債務、沒有警察敲門,都是值得感恩的。你看見一個流浪漢,就說感謝神我有個家。你看見醫院裡的病人,就說感謝神我有健康。你看見有人被解僱,就說感謝神我有工作。其實,張開眼睛,每時每刻你都能領悟到你的富有── 心靈的饗宴 我雖未曾住過皇宮,但我能享受山巒峻嶺,青翠草原,小橋流水,三月杜鵑,五月驕陽。 我雖未曾擁有名畫,但我能觀賞野林青煙,雨後彩虹,落日餘暉,滿山楓紅,雪花片片。 我雖未曾聽過卡拉揚指揮樂團,但我能聆聽松林嘯聲,浪濤拍岸,蜜蜂疾飛,樹梢鳥語,秋虫長鳴。 二.積極的人比較快樂 敬請相信「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 身處逆境仍能保持樂觀的態度,並張開心靈的眼睛,捕捉成長的機會,相信困難的背後,總有神化裝的祝福,從中預備自己,為下一階段的成功鋪路。 因此,遭遇到拒絕,應當保持積極思想說,「當神關上一道門,祂必然打開另一道門。」面臨失敗,應當給自已打氣說,「這是邁向將來成功的踏腳石。」發生錯誤,應當鼓勵自己說,「神在教導我寶貴的功課。」 通常積極的人比較有情緒力量,來嚐試另一次的努力,東山再起。神也記念這種堅定的信心,極可能照著他的信心來成全。 三.交託的人比較快樂…
Read more
Author: 蘇文博
April 1, 2004
弟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約參2) 運動和保健關係密切。可是我聽說有人跑步,半路上心臟病發作而死,那不是很危險嗎? 作任何活動,都要考慮到對自己的益處和壞處 (benefit & risk)。造物主創造我們時,給我們的身體是必須勞動的;所以運動對我們的健康有絕對必要。如果您發現自己一天有好幾個鐘頭坐在椅子上,那麼有固定的運動,已經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應該怎樣去作。不作固定運動的後果,比跑步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機率要高得多。 ●走路、跑步、騎單車、打球、鬥拳、舉重、游泳、太極拳,這麼多種運動,我怎麼知道要選那一種? 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決定那種運動對自己最合適。最好您和知道您健康情況的醫師商量,再決定應該作那種運動。 也可在同一天或每星期的不同天作不同種運動,避免一天到晚都用同部位的肌肉、骨骼活動。有輪換可減少某一部位受傷的機會,也使全身筋骨運轉舒暢。只要醫學上對您適合,任何運動都可以。有時須考慮:也許年邁的人打太極拳較好;腳踝、膝蓋受過傷的人可能游泳較好,因為腳腿不必負荷體重。 ●多久得運動一次?我很忙,是不是每天非作不可? 最重要的是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這並非一天到晚作,也不一定每天都作;一個星期若能作五、六次是很理想的。基本原則是有氧代謝運動(aerobic exercise) 。 ●我聽過有氧運動。空氣中到處都有氧,是不是指戶外運動? 不是。有氧代謝運動有複雜的定義。但簡單地說,是指每星期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動作中使您的身體達到一種可充分吸收氧份,成為對心臟、血管、肺部都增強功能的運動。所以戶內外皆可,以空氣新鮮、通風處為佳。 ●我怎知道運動量已達「有氧」階段呢?是不是須急呼急吸? 如果您氣喘如牛,表示已經運動過量。有氧運動程度有繁瑣的計算方法,但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運動量要達到平時心跳的一倍半。比如您平常在下午五點半的心跳是每分鐘80次,那麼有氧運動就是要持續運動三十分鐘以上,其中除開始及結束幾分鐘要漸進、漸緩外,其餘的時間心跳維持大約每分鐘120次以上。 ●我一面運動,一面還得量心跳,幹嘛那麼麻煩? 我又沒叫您每次運動、每次都得按脈搏,使別人以為您一面運動,一面行醫。您開頭一兩次量了就好:就是在固定的運動時間前,先坐下來用手指按另一隻手腕的脈搏,20秒內跳幾次,乘上3就是每分鐘幾下。乘上1.5倍。然後開始運動,漸漸加速,隨時測脈搏,心跳到達一倍半時的運動量,就是您大約所需的「有氧」程度。這些都是一般原則,重要的不是我運動了幾分幾秒,我的心跳現在是120次,還是122次;重要的是達到了對心肺的健益效果。 如果您覺得上面所講的,仍然太複雜,那麼簡單而言,有氧運動的運動量比您平時散步的步伐要快、要大,但若有人伴行,兩人仍可彼此對話的程度。 ●什麼時間運動最好?是不是早上?怎樣為自己訂目標? 時間不限定。運動的目標是增強體能、夜間熟睡、精神放鬆、呼吸新鮮空氣,只要能達到目標,任何時間運動都比不運動來得好。一般而論,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晚間則相反。換言之,若在樹林裏運動,傍晚要比清晨好,因為樹葉有白天的時間製造氧份。而且下午或黃昏時的運動對增加夜間熟睡度也有幫助。 ●我應該在飯前還是飯後運動?為什麼? 飯前運動較理想。因為剛吃過飯,尤其肚子裏裝滿了佳餚盛饌時,許多血液消化液到腸胃幫助消化去,這時運動像是要手腳的肌肉去和胃腸「搶生意」,爭取血液的「服務」。所以至少要過半個鐘頭,胃裏的食物已經轉進小腸消化,才去運動。 飯前運動最大的好處是能消除些體內儲存的脂肪,因為還沒吃到易於產生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運動所需的能量須從我那個大肚子裏面的脂肪去「提款」。想減肥的人用飯前運動的方法,比花大筆錢買很多減肥藥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早上起床趕著上班,不可能早餐前運動。下班時已經累個半死,公路上堵車又氣個四分之三死。那來的精神體力作運動? 這是很現實的疑問。然而問題是在運動對您重不重要,而非在您有沒有時間精力。只要您認為重要,就會赴湯蹈火、全力以赴。運動使您增加心肺血管功能、肌肉彈性、減少骨質疏鬆,降低得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的機會,又可減肥。 此外,當您下定決心去作之後,您必能發現運動使您的緊張得以鬆弛、疲勞減少、思緒清楚,晚上睡得好些。我有許多篇學術論文的構想是在運動中獲得靈感的。開頭時也許必須「催逼」自己去運動,可是當您養成習慣之後,您一定會同意蘇教授的話:「固定的保健運動是您對自己人生最有利的投資之一。所花的時間精力,必能撈回成本,而且博得優厚的利潤。」 ●我還是覺得運動會累。你所提的休憩,我倒很有興趣。是不是就指晚上的睡眠? 晚上睡得好是休憩裏面重要的一環,卻非全部。「憩」字裏有「甜」有「心」,表示一種香甜愉快的精神狀態,充分的休息對保持這種精神狀態有重大的幫助。有人以為孜孜不倦認真工作,就是要連續不斷地作事,卻不知道這樣作將縮短他一生總合的工作時間。因為短期中這樣搞,雖然看來績效碩大;長期下來,不單會積勞成疾,減低工作效率,甚至到無法工作下去。 神造我們時,給了「自然律」。違背神所訂的自然律,吃虧的是自己。祂造天地萬物時,雖不需要休息,但仍然在第七天「安息」,為的是給我們立一個榜樣。 ●能否舉些例子,說說如何休憩? 連續工作五十分鐘後,必須有十分鐘的休息。也可看情形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有需要時,可作強效短睡(power nap) ,就是在安靜暗淡的房間內,眼睛閉上,完全放鬆,深呼吸後短睡幾分鐘。 星期六找個機會,自己或帶家人到公園走走,並非全天候,一兩個鐘頭就可以。星期天到教會,敬拜造天地宇宙的主宰。每一兩個月找個週末,和親友同遊附近的勝地。每年有一兩次的休假時間 (幾天或一兩週 ),到國家公園或特別的休閒中心去渡假。 ● 我沒有那麼多錢到豪華旅遊點或國家公園去玩。怎麼辦?…
Read more
Author: 文山
April 1, 2004
處理危機的能力常是成長的契機。 「媽,哥打我。」 「他胡說,是弟先打人。」 「林阿姨,妳家小強欺負人。」 「王太太,妳家小智正和隔壁小寶打架。」 「張嫂,阿媛說妳家慧慧在小朋友面前取笑她,還說她的壞。」 諸如此類的情景,相信每個為人父母者都不陌生吧! 隨著孩子身心年齡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他們對內必須學習如何和家中的成員和睦相處,尤其是同輩的兄弟姊妹;對外則是與年齡相彷的玩伴如鄰居、朋友、學校同學互相往來。交往機會增多,難免糾紛的情況也增加,這種人際關係的磨擦其實也是人生成長必經的試煉,考驗著每個涉入者的智慧和應對能力,並非全屬負面。 雖然這些事處理起來很傷神費時,身為父母、師長和雙方家長如能化危機為轉機,在青少年面前示範出良好的危機處理技巧,運用愛心和耐心來化解衝突帶來的破壞,可以藉此事件建造彼此的品格和避免重蹈復轍。相信在學習人我關係的掌握上是項明智的投資。 處理孩童衝突的要訣: 1.先安定心神,理好情緒。在處理孩子間的糾紛時,雙方都是彼此父母心目中的心肝寶貝,要想做到不受主觀情緒的左右很不容易。如何維持客觀、平和的心情來處理衝突甚為重要。給自己一段靜默的時間,最好用來禱告,對安撫情緒大有幫助。 「智慧人止息紛爭,愚妄人挑起爭端。」(箴15:18)「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因此要先向神祈求智慧,讓我們控制自己的怒氣,勒緊自己的舌頭,不說於事無補又不造就人的言詞,也不妄加論斷。等回復平靜客觀的心態,從內心苦毒的情緒中釋放出來後,再來處理糾紛。 2.適時反應,辨明原委。當知悉事件發生後,無論是非曲直,要把握第一時間及時處理。尤其是自知理虧的一方,千萬不要諉過或藉故拖延。為了避免雙方各執一詞引發無謂的口舌傷害,有個很好的策略就是:視糾紛的大小,找一兩位雙方都尊重信服的人士來居中協調仲裁,召集一次小小的溝通會,儘快找齊涉入事件的所有人,面對面陳明事實,還原衝突發生的經過。 3.雙向溝通,勿枉勿縱。在邀請調解人選時,最好能請到對諮商輔導、危機處理及心理學等知識有所涉獵且有調解經驗者,他們較懂得適當掌控、引導會議進行的氣氛與流程。 協調人首先要釐清這個溝通會想要達成的目標和各方的期望所在。希望能做到公平、和諧,化解衝突並且朝著彼此饒恕,重建雙方關係來努力。在溝通調解的過程中,要讓所有人能有充份表達的機會,尊重雙方都有解釋的權利。 讓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以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呈現出更全面的資訊供大家參考。當理愈辯愈明時,在判定孰是孰非時要注意同理心,避免得理不饒人或鄉愿式不分是非,只求息事寧人,造成以強凌弱或以多欺少等使受屈一方心生怨忿,如此會傷害長遠友誼的建立和身、心、靈裡的健康。 4.達成共識,追求和睦。經過各方充份溝通後,對衝突發生的前因後果,所造成損害的嚴重性和彼此加諸於對方的各類虧欠,就能夠理出一個合情合理的頭緒。兩造雖然無法百分之百都同意對方的認知,但應異中求同以達成共識。為了重新擁有清潔正直的良心並恢復雙方和睦的關係,彼此當面認錯、理賠、誠意道歉等步驟是不能少的;憑著愛心原諒、寬恕對方的雅量同樣不可缺。讓所有恩怨就此劃上句點,不再計較。 5.檢討反省,安慰饒恕。當事情處理告一段落,接下來對我們人格成長最具關鍵性影響的步驟,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學習把此次事件的是非得失「放下」,不要計算別人的惡。父母等成年人存著謙卑的心,好好和孩子坐下來談談。 訓練自己「從哪裏跌倒的,就從那裏站起來!」經由共同檢討,能反省自身性格的弱點和親子教育上的盲點,學習到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衝突的技巧,懂得透過正當的管道來解決爭執,避免再發生類似糾紛。 而此時也正是教導與實踐以愛來饒恕、安慰各人的良機:培養自己能有恆久忍耐滿有恩慈的愛心,不張狂自誇,也不作害羞的事;不喜歡不義,且能凡事包容、盼望、忍耐。(林前13:4-7) 以此積極的心態來處理衝突,必然使我們和孩子都能通達明理,釐清責任的歸屬,尊重人我的疆界,使品格更臻成熟,達到雙贏的局面。
Author: 高登
April 1, 2004
復活,改變歷史軌跡的一張王牌。 祂不在這裡,照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太28:6) 一個木匠和十二個門徒,一個傳道者和十二個學生,一個神僕和十二個工人,一個領袖和十二個跟隨者,加起來能帶給羅馬帝國多深刻的印象? 羅馬的華爾街第一個會問,他們推出什麼革命性的產品?羅馬的好萊塢之焦點問題是,他們的主角有什麼超凡的魅力?羅馬的國會山莊想知道的是,他們享有多少選民支持?羅馬的調查局偵查的主要內容是,他們徵召訓練了多少軍隊?羅馬的哈佛大學會問,他們提出了什麼新的理論? 何方神聖? 報告書拷貝了幾份,送達國家安全會議的每一個成員,有華爾街的總裁、好萊塢製片公會會長、國會山莊議長、調查局局長和哈佛大學的董事。公元三十年猶太人逾越節的第三天,正本送達羅馬首都白宮的一間圓桌辦公室── 拿撒勒教黨的頭目耶穌: 家世──平凡的勞工,木匠之子。 童年──在他鄉異國埃及漂泊。 故鄉──籍籍無名的偏僻小鎮拿撒勒。 民族──邊陲小省,猶太。 教育──無任何傲人的學位頭銜。 財務──沒有基金會支持。 見聞──從未環遊世界。 門徒──十二個不學無術的小民。 年齡──三十三歲英年早逝。 結局──被判死刑,與強盜同釘十字架。 不足為懼的無知小民? 這份報告讀完,安全會議的成員沒有一個人的眉頭皺一下,他們一致同意耶路撒冷日報太過小題大作,一個死刑犯釘十字架哪值得大作文章?巡撫彼拉多何必為一個窮鄉僻壤的傳道者大驚小怪?沒有人認為斬掉了獅子的頭,剩下的十二隻小手小腳,有什麼本事可以在廣大的羅馬帝國疆域引動一絲小小的漣漪? 耶路撒冷的一間閣樓上,藏了十個沮喪的使徒。眼裡的血絲見證他們兩夜沒得好睡,緊鎖的大門和厚密的布簾,是所能想到,躲避大祭司爪牙的惟一有效方法。膝蓋發抖,心情鬱悶。天國夢突然被三天前──星期四晚上的客西馬尼園之逮捕所驚散。 不需要羅馬的一紙報告,你也可以斷定這一小撮人,不可能改變歷史的軌跡──困惑、懼怕、粗糙的手、濃厚的鄉下口音,與權勢絕緣、沒錢、未受教育的加利利漁夫。不必等到明年,今天你就可以為他們蓋棺論定。 復活的奧祕 且慢。上主的手底仍掌握了一張王牌。 只等歷史轉進最黑暗的時刻,祂要點燃明亮的晨星。只等絕望跌到最深的谷底,祂要引爆希望的火苗。只等憂愁低沉到快要窒息的程度,祂要釋放喜樂的水閘。只等死亡已是不爭的事實,祂要掀開幕簾,命令天使吹響號筒,把聚光燈的焦點集中在復活的基督。 門是關著的。復活的基督來站在當中。(約20:19-23) 臉是憂愁的。復活的基督祝福說,願你們平安。 心是沮喪的。復活的基督鼓勵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 靈是低沉的。復活的基督吹氣說,你們受聖靈。 眼是迷糊的。復活的基督託付說,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 羅馬華爾街的投資公司作夢也想不到的神蹟發生了──這一小撮凡人,找到了遺失的一塊拼圖,尋著了歷史河洛圖的密碼。復活這塊圖片一旦納入救恩的藍圖,道成肉身,神蹟、受難、赦罪……互相連絡成完整的美麗圖畫。 雙眼目擊復活基督之人、吸入復活的主那呼出之靈氣的人、受猶大支派獅子所差派的人、被明亮的晨星祝福過的人,即將推門而出,以和平的手段,引燃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場革命── 產品?赦罪的十架救恩。 魅力?復活的耶穌基督。 選民?猶太人和外邦人。 軍隊?天國的老幼信徒。 理論?因信稱義的福音。 兩千年後的紐約華爾街沒人敢仿冒這產品,好萊塢敬佩這位超級巨星,華盛頓的國會山莊從未擁有這麼多的信徒,調查局自知招不到這麼多的志願軍,哈佛大學嘆服因信稱義的理論。 上主的手裡,掀開著一張王牌:復活!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04
一個家境窮困的小男孩,靠著挨家挨戶兜售小物品來賺取些許學費。有一天他肚子很餓,發現自己只剩下一毛錢,他決定敲一家門要飯。 然而當那位可愛的妙齡女子打開門時,他失去了要飯的勇氣,只說要一杯水喝,那女子心想,他一定餓壞了,所以倒了一大杯牛奶給他。他慢慢地喝下去,問道:「我應給妳多少錢?」 「一毛錢也不必。」她回答:「母親常教導我們,絕不可因仁慈善行接受金錢回報。」 他說:「那我真不知該如何感謝妳了。」當柯豪爾離開那家時,他不但身體健壯起來,連原本想放棄對神和對人的信心,也同樣堅強起來。 多年以後,當年那妙齡女子患了非常嚴重的病,小鎮當地的醫生束手無策,他們將她轉介到大城市的醫院裡。醫院立刻召集專家一起研究她罕有的病例。 這時,年輕的柯豪爾醫生也被召來會診,當聽說她來自他故鄉的同一個小鎮時,他特地跑到她的病房去看看。一到病房,他立刻認出了她,回到顧問醫師室時,他決心一定要盡一切力量醫治她的病,從那天開始,他花了額外的心力為她治療。 經過長久的奮鬥,她的病終於有了起色,可以出院回家休養了。柯醫生要求醫院的財務部門將她的賬單交給他過目一下,他看了以後,在賬單上批了幾個字,於是財務部便將賬單送去她的病房。 她幾乎不敢打開賬單看,因為她知道那數字一定非常龐大,是她畢生都難以還清的,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打開來看,賬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一切醫療費已由一杯牛奶付清。」結尾的簽名是柯毫爾醫師。 她臉上淌著淚水,滿心喜樂地感謝神說:「上帝啊,你的大愛通過人的心和人的手顯現出來,感謝你!」 (真實故事,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Author: 沈賢林
April 1, 2004
神祝福樂善好施的國家,豈是偶然! 美國科技發達,國富民強,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發射的飛彈是由電腦控制,人造衛星定位,所以準確度高,幾乎彈無虛發。戰場雖距離美國本土有大半個地球之遠,而且是山區和沙漠,易守難攻,但有航空母艦運載飛機飛彈,就能完全主動,甚至雷霆萬鈞,勢如破竹,讓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在太空方面,火星探測車準確降落火星,能把數百萬哩外的火星景觀清晰的送回地球,也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難怪布希總統豪情萬丈,準備撥款數億美元,再上月球。 貧富懸殊 然而美國是否真的如此富裕, 能在軍事和太空上如此花費?公元200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反對黨特別指出當前美國嚴重的經濟問題,例如預算赤字龐大、失業率高、學校教育經費不足、快破產的加州、無家可歸的人多等等。美國有無家可歸的人,真是不可思議。看電視節目「富翁與名人」(Rich and Famous) 介紹美國有錢人享受的奢華生活,再看電視新聞照出那些在十字路口當街要錢,和晚上睡在公園板凳或街上的人,真令人不敢相信是同一個美國。 所以美國有富足的一面,也有貧窮的一面,只是為什麼貧富懸殊在美國沒有社會主義所擔心的社會問題?為什麼自由競爭的經濟政策不易在其他國家推行? 樂善好施的國家 美國的確是財富不均,有年薪數十百萬的人,也有靠救濟金生活的人。沒有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發生,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願意回饋社會,幫助窮人。比如說,樂意捐款給教會和慈善機構;公司鼓勵員工從薪水自動扣除樂捐,公司也對等或加倍捐款;遺產捐給社會,不留給子孫。非法移民沒錢看病能享免費,還可領救濟金;為幫助外國人,怕語言不通沒幫助到人,政府還請外語人才,負責幫助他們申請救濟金;給外國學生獎學金讀書等等。 許多入籍美國的人,看到納稅的錢用於救濟外國人都憤憤不平,認為美國人太笨,太容易被騙。的確,在其他國家那裡會看到這些情形呢?但為什麼美國人要這麼做? 從聖經了解美國 今天美國提倡宗教自由,把基督教趕出學校,課堂內不准禱告, 也不准教聖經,因此我們很容易忽略聖經對美國的影響。然而美國是以基督教立國,早期的大學是為學習聖經而設,加上兩百年來,教會主日學的勤奮教導,潛移默化下,很多非基督徒的思考和經濟行為深受聖經的影響。從聖經來了解美國,就可以知道美國人會這樣做,其實是很自然的。 箴言說:「富戶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箴22:2)。 所以,財富是神賜的。世上有富人也有窮人,是創造者的本意。窮人與富人在神的眼中完全平等,這是聖經教導處理貧富問題的基本原則。 財富不足以恃 財富是神賜的,所以就像「大風吹」,錢財是會轉移的。富人一夜之間,生意失敗,一貧如洗;窮人瞬間致富,萬貫家財,的確令人困惑,但卻是真理。中國有句話, 描述的非常貼切,「人有兩條腿, 錢有四條腿。」兩條腿怎麼跑得過四條腿,所以追錢不易,守錢也困難,而錢來時要躲也躲不掉。因此,深諳此理的人無不明白,錢不能看作是自己的,它不是人的依靠,也不是人的驕傲。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曾深深為擁有強大的巴比倫而驕傲。他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麼?」然而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有聲音從天降下,說,「尼布甲尼撒王阿,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喫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結果,當時這話就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趕出離開世人,喫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但4:30-33) 尼布甲尼撒的經歷,足以警戒世人,「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申8:18) 所以,對錢財人不必太執著,誰知道錢明天還在不在呢? 我們知道了錢財的正確來源,但「富戶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更要注意的是,窮人與富人在神的眼中完全平等……換句話說,窮人也許一無所有,但他們在世上有一個重要的盟友──神。猶太人說的更透徹:「窮人也是神的兒子,所以我們要幫助窮人。」 羅馬的總督曾問猶太人,「假如你們的神愛窮人,為什麼祂不幫助他們呢?」猶太的拉比回答說,「所以我們可以藉著幫助窮人,死後不會受到懲罰。」 「恰恰相反,」羅馬總督說,「幫助窮人,死後才應受到懲罰。我給你一個比喻證明:假如有一個國王,他對一個僕人大發脾氣,並把他下入獄,下令不准給他食物和水。而有一個人,卻送食物和水給他,如果國王知道了,不會處罰這人嗎?」 拉比回答說,「我也以一個比喻回答你:假如有一個國王,他對一個兒子大發脾氣,把兒子下入獄裡,並下令不准給他食物和水,而有一個人卻送給他食物和水,如果國王知道了,不會獎賞這人嗎?」 神眷顧窮人 所以,對窮人不能等閒視之,聖經說的很明白,「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 耶穌更是直接了當地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阿、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喫,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35-40),神是眷顧窮人的。 可是有人又說,「幫助窮人可以,何必用到外國人身上呢?」既然要幫助人,為什麼不選擇幫助的對象呢?其實,在神眼裡,是沒有外國人和本國人的。神要我們幫助窮人的時候,要樂意的給,不計較,也不愁煩,「你總要給他,給他的時候,心裡不可愁煩,因耶和華你的神必在你這一切所行的,並你手裡所辦的事上、賜福與你。」(申15:10) 不圖回報 一個有錢的商人,看到鎮上一個拉比生活窮困,就偷偷留了些錢給他,讓他的家人日子可以過得好些。不久,這商人就很驚訝的發現,他給拉比越多,他也越富有。 於是商人想,拉比的老師是一位很有名的拉比,假如濟助拉比就能賺這麼多錢,那濟助他的老師豈不是賺更多嗎?所以他就去找拉比的老師,並給拉比的老師一大筆錢。但是與他預期的恰恰相反,他從此開始走霉運,生意也賠錢。在很短的時間內,虧損累累,最後傾家蕩產,一貧如洗。在困惑,失望,無可奈何之下,他去找拉比,要求拉比給他一個解釋。 拉比說,「當你濟助我的時候,你並不計較給的是誰。所以神也報償給你,也不計較你是誰。可是當你圖謀回報,計較給的是誰時, 神也一樣。」 每個國家都有樂意幫助窮人的善人,可是要一個國家大多數人樂善好施,並慷慨解囊給外國人,卻需要宗教的力量。聖經的特點是強調神與窮人同在,因此對人的經濟行為影響深遠。美國以基督教為本,樂意慷慨解囊,兩百年來神多加祝福,豈是偶然的呢!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04
一句由衷的讚譽可改變人的一生。 有一天,一位在波士頓的老師突發奇想,決定給她高中畢業班學生個別的讚譽,告訴他們每一位都很重要,各有各的特色。她每次叫一位學生到全班的前面來,首先她告訴大家這位同學對她和對全班有怎樣的貢獻,然後她將一條藍緞帶掛在這位學生的胸襟前,緞帶上寫著燙金的字:「我對世界有獨特的貢獻。」 後來這位老師決定在班上實行一個讚譽行動計劃,看看這種讚譽行動對社區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她發給每位學生另外三條藍緞帶,並指示他們出去擴展這種讚譽行動,然後追蹤結果,看看誰給誰什麼讚譽,一個星期後回到班上來報告。 班上一位同學跑去找附近一家公司的年輕經理,表達對他的讚譽,謝謝他幫助自己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並送他一條藍緞帶掛在襯衫上。然後,交給他另外兩條緞帶,告訴他「我們班上正實行一個讚譽行動計劃,我希望你去找一個你要表達讚譽的對象,送他一條藍緞帶,並將另一條交給他,請他去交給另一位他想表達讚譽的人,讓這個讚譽行動繼續下去,最後再把整個事件的經過情況告訴我。」 後來這年輕經理去找他的上司,那是一個公司同事們認為很容易慍怒的人。他們坐下來後,他告訴對方,他十分敬佩他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天才。 這位上司驚訝萬分。年輕的經理又問他是否願意接受這藍緞帶,並為他掛上?上司說:「當然好啊!」年輕的經理拿出藍緞帶,掛在他上司西裝外套的胸襟上,又給他另外一條緞帶,說:「請你幫我一個忙,將這另外一條緞帶傳給你希望給予讚譽的人。起初送我這些緞帶的年輕男孩,是因為他學校施行這個讚譽行動計劃,我們希望這行動一直傳遞下去,而且能發現它對人們有什麼神奇的影響。」 那天晚上,這上司回到家,請他十三歲的兒子和他一起坐下,他說:「今天在我生命中發生了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我們公司一位年輕的經理居然來告訴我,他很敬佩我,並給我一條藍緞帶,稱讚我是個很有創意的天才。你想想看,他居然認為我是有創意的天才!然後他將上面寫著「我對世界有獨特的貢獻」這藍緞帶掛上我外套的胸襟。他又給我一條額外的緞帶,要我去找一位我想表達讚許的人。 駕車回家的路上,我開始考慮到底我要向誰表達心意,送給他這藍緞帶,於是我想到你,我決定將它送給你。 以往我一天到晚緊張忙碌,回到家也沒多花時間關心你,有時還向你咆哮,說你在學校的成績不夠好,房間又不收拾,亂得一塌糊塗。但今晚我只想和你坐在一起,讓你知道你在我心目中的非凡意義。除了你母親以外,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實在是個好孩子,我愛你。」 驚喜萬分的孩子開始不斷地啜泣,哭個不停,整個身軀都在顫抖。片刻後抬起頭來,淚眼婆娑地對他父親說:「我本來計劃明天要自殺,爹地,我以為你根本不愛我,也不在乎我,現在我明白了….」 (取材自網路文章) 編註: 上帝說:「我看你為寶為尊,我愛你。」 (賽43:4)在上帝的眼中,每個人都是無價之寶。為了愛你,祂甚至願意為你捨命(約3:16)。祂捨己的愛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04
● The grand essentials to happiness in this life are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 thing to hope for. Joseph Addison 活得快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生有事幹,有人可去愛,生命有盼望。 ● Most people are about as happy as they make up their minds to b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