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不虛此生

你猜,大部份的人到了晚年,一生中最懊悔的事會是什麼?因為要活到晚年,必須走過童年、少年、青年、成年、壯年、中年,晚年可以說是人生經驗最豐富的階段,所以晚年的懊悔也必然是極真誠的感受。 有許多人懊悔年輕時不夠努力,蹉跎了歲月。 換句話說,大部份人覺得一生活得不夠卓越。 如果你可以再活一次,你會修改人生的哪些部份? 現在就努力這樣做吧!行千里就從足下開始。 追求卓越! 有許多人認為,自己的一生活得不夠充實、不夠卓越。原因何在? 許多專業人員可以為這論題大作文章。歸因於 IQ、環境、教育制度、父母、時代背景…… 聖經到底說了什麼? 主耶穌基督曾經講了一個比喻,你解開這個比喻,你就解開了一般人浪費一生的根本病因,你也會找到醫治晚年懊悔的良藥。 有一個貴冑要往外國去,叫了他的僕人來,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那領五千的另賺了五千,領二千的也賺了二千,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銀子藏在地裏。過了許久,主人回來了,和他們算帳,那領五千的報告說,我另賺了五千。主人稱讚他說,忠心良善的僕人,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報告說,另賺了二千。主人給他同樣的稱讚。那領一千的說,我害怕(會虧本),就把一千銀子藏在地裏。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至少你可以存在銀莊也能收點利息。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讓他哀哭切齒。(參太 25:14-30) 五千賺五千,二千賺二千的人,算是活了卓越的一生。請注意,他們所得到的稱讚是一樣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一千另賺一千,所得到的稱讚也會是一樣的。比較值得推敲的是,到底這領一千銀子的,他的心理狀態如何?為什麼他會過一個庸碌的一生? 最可能的解讀是,他有自卑的心理情結,他會心理上找藉口,原諒自己的不長進,說我的恩賜才幹比不上那領五千和二千的,況且努力也不會有結果。投資也有風險,最安全的選擇是不做不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種人生態度至終導至缺乏經驗、欠缺技能、僵化了人際關係,至終機會越來越少,進入惡性循環,過一個平庸的一生,晚年只剩下歎息和懊悔。 耶穌基督所講這個比喻,以下的解讀是合理的──貴冑是主耶穌,國外是天國,算帳是主再來時論功行賞的審判。五千、二千、一千是人類不同的天賦才幹。賺取利潤是我們所活一生的卓越程度!根據這個比喻,活出卓越一生的祕訣,可以濃縮為下列七個步驟── 1. 健康的自我形像: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2. 相信神的美善:健康的自信奠基於對神的美善之信心。祂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我。 3. 努力服事:以榮耀神完成主託付為人生目標。 4. 發展了技能:從服事累積了經驗和技能。 5. 建立人際關係:人脈資源逐漸豐富化。 6. 對天國作出貢獻:與神同行的結果顯而易見。 7. 進入善性循環:恩賜、機會、果效、技能越滾越多,活出卓越一生。 本期飛揚主題探索卓越,我禱告求神幫助您閱讀了、默想了、實踐了,逐漸邁向卓越。

卓越

英文傳媒稱他是Linsanity ,中文稱他是「林來瘋 」。前幾個月,紐約籃球尼克隊(Knick)的控球後衛林書豪(Jeremy Lin),幾場球賽就把紐約市的人心炒熱,把太平洋兩岸的新聞炒熱,人人茶餘飯後的談話內容盡都是他的神奇切入、投籃。 有球鞋公司巨資請他代言,有人幫他把 Linsanity 註冊為專利商標。我進入 YouTube 看他的錄影,乖乖,一場球賽獨得 38分!運球、助功、切入、遠投,每一項都神乎其技,六連勝的大功臣;往往在最後決勝時刻,投入關鍵一球。幾個籃球界天王巨星,喬登、歐尼爾、柯比剛出道的前五場比賽,得分和命中率都沒有他高。很少運動員能像他一樣把全世界的人心炒熱。更可貴的是,在聚光燈的焦點下,他仍保持謙卑,歸榮耀於神。打籃球,林書豪算是個卓越的人物。 如果卓越的定義是,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最好,那麼每一個人都應當追求卓越,每一個基督徒也應當追求卓越,充分開發自己的天賦潛能。 卓越的臉譜 愛因斯坦是個卓越人物。在物理學界,牛頓的古典力學把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用幾條簡單的公式,就解讀了凡人肉眼所能見的運動現象。愛因斯坦有勇氣提出一個新的解釋──在高速運動中,時間、空間、物質、能量都改變了。經過近百年的觀測,物理學家發現他是對的。好個卓越的愛因斯坦! 賈伯斯( Steve Jobs)是個卓越人物。傳統上 IBM的電腦是佔滿大房間的機器,非常昂貴。賈氏把它縮小為個人電腦,家家戶戶都可以出得起錢購買。傳統上手機是手機,電腦是電腦,賈氏把 iphone做出既是手機又是電腦的智慧型手機。傳統上手提電腦內置硬碟和光碟機,較為厚重。賈氏把它精巧化,成為隨處可上 WiFi的平板電腦。好個卓越的賈伯斯。 比爾蓋玆( Bill Gates)是個卓越人物。在蓋玆的視窗程式出版之前 ,可憐的電腦族要背誦上百的電腦指令,令人望電腦卻步。蓋玆設計出視窗環境,只要鼠標按鍵即可上手,這種易用易學的友善貼心,老少咸宜。好個卓越的蓋玆。球賽運動有卓越人物,科學、商界有卓越人物,靈性人格當然也有卓越人物。聖經裏記載了好幾個出類拔萃的屬靈巨人,幾千年的人類歷史時空,他們的偉績的確傲視群倫。 卓越的偉人 大衛的英勇事蹟,你看夠得上排入卓越者的殿堂嗎?當時以色列國和鄰國非利士打仗,敵人派出全國武術冠軍歌利亞出來罵陣。以色列全國三百萬人,沒有一個敢出來應戰。青少年大衛未經搏擊的訓練,竟然請命出征。只憑一根甩石的機弦,和溪裏揀來的石頭,就打贏了巨人歌利亞。卓越就是奉耶和華的名,大衛有信心打贏歌利亞。後來,大衛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傑出的君王。 約瑟算不算卓越?他抗拒得了女色的引誘;擁有解夢的超凡能力,並且有足夠的智慧解決埃及全國七個豐年、七個荒年的難題,甚至饒恕了出賣他的十個哥哥。人間稀有! 亞伯拉罕算不算卓越?只提一件,全地球上任何相信獨一真神的信仰,都是從他開始的。從多神改變到一神,僅此一人! 保羅算不算卓越?只提幾件:寫了十三卷聖經,奠定了新約的神學基礎;因信稱義的真理就是保羅寫在加拉太書和羅馬書裏。 卓越就是── ● 摩西在神的家全然盡忠。(來 3:5) ● 大衛努力地服事了那一世代的人。(徒 13:36) ● 保羅盡心竭力地事奉神。(西 1:28-29) ● 以斯帖冒死進去見王,拯救了以色列民族。(帖…
Read more

那一種卓越與自豪

德國人素以一絲不苟的敬業、勤勉劬勞的工作而著稱於世。我曾經留學在萊茵河畔生活過數載,發現他們的這一特性確實名不虛傳,但是給我更深刻感受的,是這一表面現象背後所蘊藏著的實質內涵:一種卓越的自尊和強烈的民族意識。 日爾曼民族的自豪 舉幾個生活中的小例子為證。我所結識的洋朋友們,經常邀請我這個素昧平生的外國大夫去其家中作客。這一點跟咱大唐的國情不同,在中國人的概念裡,請客吃飯在酒店飯館才有面子,以示尊重;可洋人剛好相反,在家中接待款曲的方是貴客嘉賓。這是我出了國以後才曉得的洋俗之一,因此每每赴宴 輒感受寵若驚。就是在這些宴請活動中,主人很自然地就向我們展現了自己的居家,讓外邦人得見了德國各個階層人士的實際生活情形。 有一次在歡筵之後,東道主音格爾老師得知我對二戰的資訊紀實感興趣,特地放映了記錄片電影給我們觀看。那是不同於我曾見過的版本和鏡頭,當畫面上出現了科隆城被炸得千瘡百孔、幾乎被夷為平地的景象時,我眼的餘光覺察到她在一旁默默地流淚。之後她跟我說,每回觀看此片時皆是止不住的黯然神傷。 洋友們也時而在周末和假期中,車我一家外出旅遊,南到慕尼黑、北至漢堡,還有布魯塞爾等,食宿全由他們安排承包,我們就清享現成的。一路上他們總是眉飛色舞地介紹著沿途的山川麗景,解說著相關的歷史沿革。那些曾在史書上如雷貫耳的大城名邑,經這親眼目睹和說辭旁證,印象更深刻了。這種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美好家園向遠方來客展顯的心情,欣然溢於言表;那種無時無刻不為昌盛祖國驕傲自豪的神態,油然充滿臉龐,讓我暗暗感佩不已。 著名畫家曹依默有一次在她的慶生聚會上,與我們聊起了往事,說七十年代初,她陪同丈夫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待過幾年,其間懷了孕,卻是在臨盆前飛回故鄉來分娩,原因很簡單:「我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美國公民」。這輕輕的一句直白頗令我們詫異:多少人為了得到花旗國的綠卡瘋狂努力,她卻絲毫不熱衷,很輕鬆的就放棄了這「 天賜良機」。 我的一位同事克利斯朵夫住院醫師,在霧都倫敦完成了博士後返國,在歡迎派對中他跟我說:英國挺缺大夫的,我在那兒謀職沒問題。但卻不想,雖然醫科畢業生在德國不那麼容易找到合適的位子,但我還是回到自己的國家來。 卓越感的氣勢 也許你會認為,此乃他們「仍在記恨敵國」的表現,可德國勇於承認、懺悔納粹犯下的罪愆,戰爭賠款無數,一直是接納外國人(難民)最多的國家;或許你會覺得,「因為他們的國家已經發展得很好了,所以沒有必要出走,滯留在域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日爾曼人首先是靠著這股精氣建設成強國、「精神變物質」的,而精神的力量又不斷地豐富著物質,纔有了戰後迅速復甦、重列世界前茅的今天。 僅就這幾件看似小小的日常情節,就讓我至今不能泯忘他們強烈的民族情愫。正由於這「不屑瑣事 」所透射出的愛國情懷,平鋪直敘中所流露出的榮國益民精神,叫德意志人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時叫曾自詡、倨傲為勤勞刻苦的炎黃子孫的我,內心受到了衝擊和震撼,甚至還有那麼一絲的汗顏:我們平常百姓在西人面前,恐不多有這般的「氣勢」和自發的責任感,也較少如此自覺主動地「炫耀」大中華吧。實在反省日耳曼民族的這股勁頭和卓越感,的確值得「一盤散沙」的我們華人學習。 信了主的我,由此還聯想得更多更遠。我等基督徒係神國的子民,被上帝揀選的族類、有君尊的祭司,在這個世界上過著在地若天的生活。我們的元首是締造天地、創始成終的主;我們的國度白璧無瑕、神聖無比,是世間任何強族盛邦所不可同日而語的。可是我們自己究竟有沒有那股湧自心底的豪邁自信,敢於向世人彰顯誇耀所屬神國的優越美妙?我們到底有沒有那種發自肺腑的真切摯言,感染帶動周遭的人,也分享救主的至大恩典? 熱情與表現至少不應該遜色於德國人對他們祖國那般神氣態度才是。 基督徒應有的豪邁 不無遺憾,現實中有不少人「不好意思」啟齒自個的信仰,遑論身體力行地作見證、傳福音了。甚至不願理直氣壯地當眾宣稱自己是耶穌的信徒,所能遵循主旨意的範疇僅僅囿於教堂和團契,一俟出了這個小圈子,便看不出與尋常人有啥區別來了。大概是忘記了,或者沒有徹底明白,自身的天國公民身份是多麼的榮耀,是被主以祂的寶血在十字架上「分別為聖」出來的。神國的公民絕不能「混同於一般老百姓」,當以天上「神州」為尊榮,以重生獲救為冠冕,處處展現、宣揚蒙恩被贖的無比奇妙,感召世人也來成為神家的一員,方才不失為基督徒「普通一兵」的「英雄本色」。 史載希臘帝國皇帝亞歷山大的麾下,曾有一個膽怯懦弱不敢上戰場的兵丁被帶到了帳前,當大帝知道了這個士卒也叫亞歷山大時,便說「要麼你赴前線去打仗,要麼就改名換姓,因為你擁有一個偉大的名字。」 由此俺在想,我等這些基督的精兵,更不應該有辱了萬軍之耶和華賜給我們的「神之兒女」英名,不能愧對祂在萬世之前就揀選了我們的奇異恩典,一定要脫掉舊人、穿上新人,超越自我,在神國度的事工中力求卓越爭上游,讓我們的大君王得著當有的諸般榮耀。

什麼是你的生命動力﹖

只有在你全力以赴,完全忘記成功時,它才翩然來臨。 每逢新年之始,你是否有新的期望或目標呢?什麼是推動你不斷成長與努力的動力呢? 好奇心的動力 多年來我發現能讓自己活得帶勁兒,充滿熱情到願意全力以赴的,是來自於內裏的一股好奇心。這種 drive (驅使)是一種動力,會讓人不斷想一再地努力嘗試。 好奇是從何時開始?已不可考,只知多年來的閱讀習慣,在不知覺間,已從年輕時無意識地讀,漸漸轉變成有意識又積極地想從書本裏,找到生命的答案。且每次翻開書頁,都帶著興奮和激情,想了解對這一話題,作者到底能提供我什麼出路和看法。 大陸晨光書店最近慶祝社慶,提出「閱讀愈精彩」的說法。我其實也以親身實踐的檢驗,體會生命裏有許多事原來是讀得到也學得來的。初結婚時,讀婚姻輔導的書;有小孩後,又看孩子教養書、親子關係;父母年老如何照養、公公過世,死亡又要如何面對……到有關培育屬靈生命的如何禁食、禱告或安息,教會裏講道、牧養、小組模式、Mentor(輔導教師 )等,以及現在進入「創文」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學習如何作屬靈領袖種種,都是要面對生命裏的一個個大問號,於是我懷著深刻的興趣與好奇心去尋找答案。在涉獵相關書籍與學習中,也總是可以找出自己可以使得上勁的著力點在哪。 意外的收獲 但是好奇心不完全會成功地導引至目的,因為每次面對生命裏一道新的習題,若只是單純地想了解答案,是否會達到目的呢?就不再是第一的考量。但也因為好奇是追究事情的內裏,不以表面成敗論英雄,因此有時也會開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花朵。 這是為何在看韓劇《大長今》時,好像找到一個知音。不是因為女主角大長今背後支持的男人,和咱家那位名字中都有一個浩字。而是大長今整體生命雖然有一個動力是復仇,但真正形塑她這個人的特質,還是好奇心。她什麼都想試試,而且還會追根究底地找出答案。因此在作膳食時,她就費盡心思琢磨各類食材的特性;被打入冷宮時,就學習墾地種菜;後來被下放又有機會接觸到醫術,便努力鑽研各類藥材的用處。 她工作之始,絕對沒有抱著有一天會成為名醫甚至御醫的想法,成名完全不在她的腦海裡。但是,卻因為她的好奇與好學,一路追求醫學領域的專精,最後成為名留韓國青史的第一位女御醫。 我的好奇加上喜歡學,也讓我在寫作裏走上一條不循正軌的路。當初著手寫作是由於呼召,這個領域的豐富就像是挖掘寶藏,讓我無限嚮往。完全不顧自己的年紀已過別人創作的高峰,也忽略自己缺少文采與寫作的經驗,一頭栽入,便不斷地作多樣嘗試。建立在這好奇心上,就會不斷想要嘗試到達新的標竿。 於是規定自己多久出一篇文章,後來是寫一本書,再後來是挑戰坊間的刊物。幾乎所有臺灣所辦的各類獎項,我都試過了,也得了一連串的獎。然而在臺灣文壇裏,誠實客觀地說,我還未佔有一席之地。因為沒有文學領域裏的師長提攜,也沒有活躍地參加文化活動,人又在海外邊緣,累積的得獎進階磚,好像都沒有搭出一道穩定走入臺灣文壇的橋。但這丁點沒有減少我繼續努力創作的心,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就是單純地喜歡寫,想學著寫。 讓神掌握筆的走向 多年前,在海外華人作家會議裏,見識到許多作家,有名作家,也有許多活躍的平庸作家。有些人會人前褒,人後貶,社交手腕變化的真讓人歎為觀止。在這個專業團體裏,勉力自己要有基督徒的同在 (Christian Presence),但碰到有些流言蜚語或者黑函橫飛時,也很怵目驚心。這豈是不問世事的我玩得過來的?那時便對自己說,我不要自己去攪和,一切都讓作品來說話 (Let the work speaks for itself.)。 結果,就結交上兩位也讓作品來說話的女作家。我們在文學裏有深度交流,也在生命裏有來往。只是這兩位比我有名的作家,都對文學或者自己作品的出路,比我還悲觀。還要不要寫?寫了又得不到迴響,寫了給誰看?成為他們每過一陣會冒出來的問號。在這方面我還輔導安慰過他們,這可能就是基督徒憑呼召來寫的最大差別了吧,不因市場也不因為眼前果效,來決定自己筆的走向。本來所謂信心,就是沙漠裏開江河的道路,只要神沒有要我停筆,就不會為任何其他原因而放下。因此,他們總覺得我對寫作有不可思議的樂觀。 這幾年因為教會牧會,以及後來的創文服事,文壇活動可以說完全絕跡,對外投稿也少得可憐。可是我的好奇心已開始轉向,即學習如何帶領創文,且學得很有興趣。但近來有兩件事,讓我領悟到許多事的發生,不是憑一意追逐就可以得到的。一個是美國 International Short Fiction (國際短篇虛擬小說 )大會的邀請,另外一個則是受邀被採訪,訪稿將被收錄到一本專訪臺灣作家的書籍上。 看到其他與會或受訪的作家名字,只覺自己斤兩還不夠,不論是知名度或寫作能力。但卻因為一位作家的推薦,把我無知覺地推上了國際舞臺。開始以為只是單純地參加一個文學性會議,後來才知還要在大會中朗讀自己作品的英文版。這是一個憑專業地位邀請的會議,我那一連串得獎的背景,此時開始發揮了作用。另外的專訪,也是美國和臺灣合資出版的一個項目。完全是因為我過去以為劣勢的海外,才讓我有了這個機會以代表海外作家來列席。這些經歷讓我體驗到神有時是很幽默的。 大於自我的學習目標 這些都是這幾年來我完全沒有思考在心的文學發展,只知這裏面或許有神的手,在幫我們更堅固創文在專業領域裏的定位。但卻很深的體會到一件事,人不能停止學習,而且學習的目標一定要大於自我,且絕對不能建立在企圖心或功利心上。 這和寫《人對意義的追求》一書作者法蘭克( Victor Frankl)的際遇,很有點類似。當初法蘭克寫此書時,並不為出名,只想匿名傳遞一個理念:「生命即使處於最痛苦不堪之時,也潛存著重要的意義。 」沒想到,書一出版不但登上暢銷榜,且以多種語言出版,售出幾百萬本,法蘭克也因此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家。…
Read more

沒有臉﹖可以美麗 ﹗

隱藏在醜臉下的是一個亮麗的心靈。 「他們是沒有臉孔的人!」旁述員在紀錄片開始時,語不驚人死不休地為一張張令人震驚的臉孔作註解。紀錄片把兩位居住在美國、嚴重肉瘤患者的生活片段呈現觀眾眼前。 他們都是美國芝加哥一位名整容醫生的病人,在孩童時期發病,臉上肌肉在二至三歲時開始不正常地增生,致容貌扭曲變形。但我最感興趣的,並非他們的臉孔,而是他們的生活態度。醫生表示大部分患者都有嚴重的自卑感,不願與外界接觸,憎惡自己的容貌,認為生命一片灰暗,除了想盡辦法令自己變漂亮外,不作他想。 影片中一位患者因接受不了醜陋的容貌,長期抑鬱自閉,終在母親的支持下接受整形手術。不過,他是例外。 醜臉發出的光華 他在節目錄影時32歲,先天失明。他從不知道自己的相貌如何,只是在父母的對話、旁人的私語、以及臉上與日俱增的重量感和不尋常的手感,知道自己臉部有問題。既要克服因失明引致的不便,又要面對外界對他容貌的攻擊和排斥,他沒有灰心喪志,每天努力學習,更培養了一身幽默感。 走在街上,有時會遇到路人惡意嘲弄,他會「認真」地為自己「抱不平」:「你說得對極了!我生來一付恐怖模樣,實在得天獨厚。好萊塢導演應邀請我參與拍攝萬聖節恐怖片才對。有收視保證之餘,更可省下一大筆特技化裝費呢!」他那正面的生活態度彌補了他的身體缺憾,更獲一女子慧眼識英雄,願意在神面前承諾與他同甘共苦,他們育有一女兒。看著他摸索著替女兒穿衣、靠著手杖到巴士站接送、為玩得一身大汗的女兒送上水壺 ……難怪那小女孩驕傲地對著鏡頭說:「我的爸爸一點也不醜。他是一個好爸爸!」那一刻,他臉孔發出的光華比祭司的白袍更耀眼。 既然生活如此美滿,又不在意長得英俊與否,為何還要大灑金錢做手術?他無奈地表示,社會太著重外表,他需要一張正常的臉來獲得工作機會。 手術後的他,待傷口復原後,立刻尋找工作。他靈活地用盲人點字機打求職信,熟練地利用互聯網以視象系統面試,足見他所下的功夫。在應付生活之餘,他亦安排時間到醫院當義工,以自身的經歷鼓勵其他肉瘤患者。他無私地把內心的掙扎、困難,以及如何戰勝旁人的歧視一一與聽眾分享。雖然他的嘴巴因長期受肉瘤重壓,導致牙齒歪斜,發音不全,但他往往贏得最大掌聲。他不是「沒有臉孔的人」,他只是一個「沒有美麗臉孔」的人,而且在「醜陋」的外表下,蘊藏著一顆閃亮耀目的心。 他像是一塊「和氏璧」,美麗厚重全由心而發,永不衰老,卻不為人知,只靜靜地發出柔和光輝,照亮周遭的生命。美麗,真的只是一張漂亮英俊的臉孔?只有高挑纖瘦、雄偉壯健的身形才能悅人眼目?記得佈道家葛培理曾在他的書中說過:「神賜給人的審美觀,因人的罪而被扭曲了。」究竟甚麼東西在神眼中看為美? 神的眼光 在舊約時代,很多被神重用的僕人大多有「容貌俊美」的特點:約瑟、摩西、大衛、撒母耳、聖經中都花了點筆墨形容他們的外貌。完美的外形彷彿向眾人宣示:「我就是被神揀選的那一位!」但若細心一想,則會發現神僕是因忠於神而被揀選賜福,而非因天生貌美而被重用。當撒母耳想膏以利押為王時,耶和華曾出言阻止:「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 16:7) 人的外表出於神的手,在祂眼中,高矮胖瘦沒有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接受祂為救主、是否願意為祂所用。所以神會揀選美麗的以斯帖向亞哈隨魯王求情,拯救猶太人脫離哈曼殺戮之手;亦會揀選身份卑微而貌遜的人如阿摩司為先知,在耶羅波安二世時勇敢地向以色列發出警告,呼籲以色列悔改。 外在美?內在美! 到了新約時代,由於人過份著重形式和悅目的外表,法利賽人更以此作為虔誠與否的標準,為他人壓上難以負擔的重軛。故神子在開始傳道之初便攻擊虛有其表的人,高舉「內在美」。基督以卑微的身份降生,沒有英俊的外表和華麗的衣服,只以徹底順服父神之心,以無盡的智慧和不凡的氣度宣揚神的道。祂所揀選的使徒亦非出眾之輩,卻一心相信耶穌乃是基督。在新約中受表揚的婦女,也不再刻意形容她們的外貌,反而特意褒獎她們的樸實和對主的忠心。 例如,住在伯大尼的馬利亞把珍貴的純哪噠香膏倒在耶穌腳上,是她對主傾盡所有的奉獻,帶來主的祝福和讚美,而不是因她有一頭漂亮長髮而被看重。彼得亦曾勸導小亞細亞的婦女:「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 (彼前 3:3-4)他又舉了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作例子。那位曾因美貌而把亞比米勒陷在罪中的賢婦,蒙恩不在於她的美麗,而在於她對神和丈夫的順服。 審美觀 今日的社會以外表作為好與壞的標準,甚至把外表的完美推崇至頂峰。女士追求細緻的肌膚、窈窕的身段。為了擁有模特兒般的身形,女孩子從發育時期便開始節食,積極鑽研化妝衣飾配搭。男士則過份介懷自己是否夠高夠英俊,是否有蜜餞般的棕色皮膚和「八塊腹肌」。美容院、服裝店、首飾舖其門若市,其遮天蓋地的宣傳更進一步蠶蝕不同年齡的愛美人士。內在美?多看一兩本暢銷書,記熟作者名字內容大要,便可在同儕面前充當博士了!人的審美觀變得膚淺,本末倒置了!某市場調查的數據,更顯示較美觀的乞丐比醜陋的乞丐獲得更多同情呢!在人們汲汲營營一些沒有尺度,朝秦暮楚的「標準」時,其實神早已向我們啟示甚麼是美。那就是加拉太書 5:22-23:「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其實神也不是要信徒們衣不蔽體,蓬頭垢面,只是不可讓愛美的心佔據了基督在我們生命的地位。「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太 6: 28-30)今日世代的社會文化比舊社會更為複雜,偶像崇拜已不限於一尊泥偶。只要人們過度迷戀於某人某事某物,僭越神對我們生活的主權,任何一種物事都可成為偶像。 美在屬靈氣質 過度著重外在美的追求,只會讓人變得只愛自己、失去喜樂;亦會因達不到「標準」而變得煩躁而沒有節制。一個心理不平衡的人又怎會是和平、仁慈、良善、信實的人?當一位老人對自己滿頭白髮耿耿於懷時,又豈能感受到「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 12:29)?一位愛主、以溫柔喜樂的心照顧家人的主婦,她那自然流露的屬靈氣質,實在比滿頭珠翠來得珍貴難得。 聖經不斷強調的,就是信徒在靈裡所生的美果。使徒們如司提反、保羅、彼得如果不離棄屬世的尊榮,一心尋求神的國和義,讓主的靈時刻充滿,又怎能結出纍纍果實?信徒們所結的美果將會保存在神的寶座前,歷久不衰。那些被世人忽視的果實,其價值和影響力其實勝過世上最昂貴的名牌衣飾﹗所羅門王的榮華富貴不也是從仰望神的義而來的嗎? 誰能說他不英俊 小女孩又一次在鏡頭前親吻爸爸那張「特殊」的臉,那如蜜般甜的吻,誰能說他不英俊?我走到鏡前自我端詳一番,想起約伯因榮耀主名而受撒旦攻擊,失去一切。其妻子認為他應以此不該受的苦難而棄絕神,他的朋友也認為他是犯了罪而受耶和華擊打。他雖不明白為何厄運降臨,神像是對他掩面不顧,可是他仍能以信心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 1:21)我還要介意臉上剛冒出來的青春痘和生產後一直減不掉的小肚腩嗎?祂,早就給我一個肯定的答案了!

磨直你袋中的箭

b>箭頭‧箭尾‧箭竿 品格‧品德‧品行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 (詩 127:3-5) 據研究統計報導,全球每年因墮胎而被殺害的胎兒數以百萬計。何等令人驚悚的新聞! 若再加上因為不在父母的生育計劃當中,或有殘疾、不健全,或是低能智障,而遭遇被拋棄悲慘命 運的孩子,為數更是不知凡幾! 殊不知「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男女結婚組成家庭,繼而生兒育女,人類生命才得以延續。這是上帝設立婚姻的目的,是上帝所祝福的。生育是上帝賦予人類的本能,能不能生育不在於作父母的要或不要,乃在於上帝的美意與賞賜。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按照祂的形像和樣式造的,是上帝的精心傑作,極其尊貴,是祂所喜愛的,是祂賜給每個家庭最寶貝的禮物。 父母的天職 父母應當珍惜家中的每個孩子,善盡做父母的天職,領受神託付做好管家的職份,用心照顧這份貴重的產業,以愛澆灌這株生命的幼苗,將來還要把兒女交還給神。 父母對兒女的職責大致有三個階段: ●生育──母親懷胎十月。 ●養育──從出生到成家立業。 ●教育──接受知識教育,信仰品格的培育,乃一生之久。 提供兒女物質上的需要,給予教育的機會,妥善管教栽培他們,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兒女成長過程當中,幫助他們建立堅定的基督信仰,塑造美善健全的品格,這是一生之久的工程,對兒女的一生榮辱成敗有重大的影響。父母當以身作則,樹立「身教」的榜樣,帶領他們歸信基督。常為兒女的信仰品格禱告,付出代價,流汗、流淚甚至流血。期盼能世代傳承信仰,養育敬虔的後代,成為地上的國家與神國度有用的人才。 箭頭‧箭尾‧箭竿 所羅門王把成材的兒女比喻為戰場上勇士手中克敵制勝的「箭」。箭的組成結構有三部份:箭頭、箭尾、箭竿。箭頭又稱為「矢」,是磨得尖銳帶倒勾的金屬,射中目標物深入體內,幾乎拔不出來,正中要害使人致命。箭尾部份紮上羽毛,有平衡穩定的作用,決定射程的遠近。而最重要的部份是箭竿,又叫「箭身」。箭竿一定要筆直才會射得準,不致搖擺偏離標的。 兒女若像一枝箭,那麼聰明的頭腦像是箭頭,走路的雙腳是箭尾 ,孩子的品格就是箭竿了。 華人傳統社會標舉「士、農、工、商」的階級觀念,又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華人注重孩子的教育,固是正確的事,但因升學主義及功利主義的推波助瀾,對教育的功能與價值產生偏頗扭曲的看法,普遍認為頭腦聰明會讀書的孩子將來必然有成就,學位越高就等同於越成功。如此一味高舉天資聰明掛帥,吹捧「會讀書就是成功」的錯誤觀念,而忽視誠信正直的人品的價值,結果教育出來的是一代又一代只知讀書(智商天才)、不知作人的書呆子來(人際關係低能)。這不啻是銳利的箭頭配上沒有羽毛的箭尾,掛在一根彎曲的箭竿上,這枝箭如何能射得遠又射得準呢?這是父母的失責,家庭的失敗,國家的損失! 智力智慧‧情緒智慧 聖經的教導卻不是這樣,乃是強調人的品德勝過一切,人當保守自己的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聖經中提到有關聰明智慧的經文,很少是涉及只會讀書考試的「智慧商數」(IQ)。反而絕大部分是屬於「情緒商數 」(EQ)的範疇,教導信徒如何敬神愛人及作人處事的道理,成為人群中的光與鹽,榮神益人! 多年前我的女兒在高中時期曾獲選為全年級四百多位學生中「最值得信賴的人」( The Most Reliable Person),這項殊榮和個人的品格有關,比她考得優秀的成績更令做父母的我們感到自豪與安慰,如今提起來仍格外感恩。 品格‧品德‧品行 好好祝福你的兒女吧!在他們的身上有無限可能的發展與成就,端看父母今日如何管教培育他們。好好教導兒女在IQ與EQ上健全平衡的發展,塑造出有聰明的頭腦又具正直品格的人,被神所使用,今後在各行各業都能做出偉大的貢獻。 華人歷史中有孟母三遷、岳母教忠、歐母畫荻,教導她們的兒女成為社稷棟樑。聖經裡有摩西的母親、耶穌的母親、衛斯理兄弟的母親,日夜為她們的兒女守望禱告,終成神國精兵勇士。這些母親都是千古傳頌重視兒女品格教育的好榜樣。 箭不是只掛在客廳牆上供觀賞用的,這樣無法測知箭的好壞。只有當與敵人對陣把箭射出去的那一刻,才知道這枝箭的好壞。很多父母常埋怨,孩子年幼在家時表現得多麼乖巧聽話,一旦離家上大學或獨立生活去了,就步入歧途。孩子離巢後的言行表現,正是對父母管教兒女的嚴格總檢驗。 父母們,請倚靠主的幫助,用心把手中的箭琢磨得銳利又筆直吧!當箭射出去的時候,就會看見他們依循上帝畫定的航道,又高又遠地向標的紅心直飛而去!這是一枝好箭! 好箭! 有的家庭兒女成群,人丁興旺,「箭袋充滿」是幸福的象徵。現在的年輕夫妻大都是「少子化」,箭袋稀鬆。 「箭袋充滿」一方面是指箭的數量,另一方面是說箭的品質,而且質遠比量重要!大家都盼望「多子多孫多福氣」的祝福會臨到自己,但常有孩子眾多的家庭,兒女因疏於管教而誤入歧途,導致父母經常要去探監,這樣的家庭有何福氣可言呢?無論你箭袋裡的箭是多或少,都應該好好地把每枝箭磨直,使他們有一天能榮耀神,也使他們的父母親得尊榮。和我一樣只有一枝箭的人請不要氣餒,一枝筆直堪用的好箭勝過許多枝彎曲不直無用的箭,不是嗎? 我的父母沒接受過什麼高深的教育,為了養育六個兒女,所歷經的艱辛困苦實在難以形容。但他們不向惡劣的環境低頭,決心為我們六個孩子作「一代的犧牲」,奉獻出他們的愛心,吃苦耐貧,日夜操勞,把我們一個個拉拔長大,供我們完成最高教育。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犧牲付出,無怨無悔,從沒發過一句埋怨不滿的牢騷。 我的父母袋裡有六枝箭,可謂「箭袋充滿」而有福的人。然而,更可貴的是他們犧牲自己成全兒女,把我們鍛煉成筆直的箭的那份智慧與愛心。…
Read more

沒有時間恨

愛、忘記和寬恕,是一生一世要學好的功課。 有一天駕車在路口等紅綠燈時,看到前一部車的後保險槓上貼了一張貼紙,上面寫著“No Time to Hate”(沒有時間恨),心中感觸良多,一路上都在想著這句話。人生苦短,每天要做、要忙的事很多,那有時間去「恨」呢?世上不是還有更多人、更多事正等待著我們去關愛嗎? 通往自由路上的鑰匙 愛與恨都是要「付出」的,但「結果」卻大不一樣。聖經上提到愛時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吳玲瑤女士在《寬恕的胸懷》一文中說到:「原諒他人是通往自由解脫路上的鑰匙,從此可以不必為恨付出很高的代價,省卻了生氣懊惱,省卻了想去報復的精力,省卻了為要報復而去做些奇奇怪怪的事。」 我們常常計算別人虧負我們的時候,一一細數,清清楚楚,最後我們也許會說已經原諒他了。其實當我還在數,還記得的時候,表示我們還沒有原諒,並沒有寬恕。 前幾個星期,去市場買東西,女兒先進去,我停車關門時,左手用力一關,正好將右手食指夾住,當我將門拉開,食指已壓成扁扁的 ,立刻發紫瘀血,我忍痛將它揉回原形,但已整個手指腫了起來。女兒看見我舉個手指走進市場時,心疼得直問怎樣會這樣,我只好說:「媽老了,手腦不能並用了嘛!」其實,我的手被壓住的那一剎那,心裏立刻明亮起來。因為我一直分心分神在氣憤一件事,氣一個人對我撒謊,因為隱藏的事沒有不顯露出來的,當我發現這人的謊言,心中就氣憤不已,一直嘀咕這位親戚,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她為什麼這樣壞?「唰」的一下,手夾住了。 在「還原」的那幾個星期,都是拇指、中指夾著筆在「二指發功 」地「畫」字,每次看到它,都使我深深警惕,原諒一個人多麼不容易,真愛一個人多麼難,因為我們有太多東西不能忘記,而不能寬恕。我們是戴上手銬而丟掉鑰匙的人,怎麼會有自由呢?「恨」把我們困住了。 只有神才能復仇 近日讀畢《猶太人的父母如何教養孩子》一書,其中有一篇講到,「別人所加的危害不可忘,但要寬恕;復仇和憎恨這二件事,我們絕對不教孩子。」如眾所知,猶太人的歷史,若說是「迫害的歷史」實不為過,但這期間,猶太文獻對這種迫害卻沒有一篇以憎恨的情感記錄下來。「我們的觀念是只有神才能復仇,因此孩子在學校或家庭都受到這樣的教導:不可忘記邪惡的人對你所做的事,可是你要寬恕他。」 「忘記」報復和懷恨 猶太人的父母會將他們受迫害的歷史說給孩子們聽,並重複說絕對不可忘記,「不忘記是希望不再有這種事情發生,因為歷史是往好的方向前進,不可拘泥於過去,而要向前邁進。」猶太人的不忘記和寬恕就是「忘記」去報復和懷恨。 憎恨與復仇就是拘泥於過去,也停留在過去。不忘記對個人來說也是希望這件事不再發生,如再發生在我身上,我必不這樣待人,因為有多大的痛苦和傷害我已受過,如果我承受的也還諸於人,那就是報復不是寬恕。 有一年,全家人到黃石公園旅遊,眼見大片森林歷經大火燒毀殆盡,滿目瘡夷。據管理員說如果森林要再恢復往日蔥鬱舊觀,當在百年之後。我坐在一片焦林中拍了一張照片,想著百年之後,在同一個地方林木蒼翠茂盛,影中人卻不在其中了,人有什麼好爭好恨的呢?這和「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道理豈不都一樣嗎? 1991年愛荷華大學的盧剛殺人事件仍猶在目,但有沒有人注意到被害的柯莉瑞博士 (Dr. T. Anne Cleary)的三個兄弟竟然發表了一封致盧剛家人的慰問信,以仁慈與愛相互勉勵,安慰遠在中國大陸的盧剛一家人,而受害教授史密斯博士的太太更在事件發生之後約四週的感恩節晚上,邀請山林華太太及許多中國留學生到她家去共享感恩節的晚餐。 當我讀到這篇報導的時候,深受感動,我才真的領略到什麼是愛、忘記和寬恕,這是我們一生一世要學好的功課。也和猶太人一樣,要教導孩子們一起學的功課。

在饒恕中安息

做了此生最艱難的一個決定後,他頓覺如釋重負。 「妳做不做得到?饒恕一個使妳片瓦不留的人!?」身旁的好友問她。「很難!相信一般人也都很難做到。妳呢?妳做得到嗎?」她邊搖著頭,邊反問對方。 對方也是搖著頭。她的視線不禁投向了淅瀝下著雨的天空,思索著剛才在追思禮拜中,所聽到的那篇特別的見證,確切地說是充滿著椎心泣血的懺悔才對。 難忘的追思禮拜 逝者與見證者都是這兩位年逾五十女子的朋友,她們多少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只是沒想到在那莊嚴、肅穆又帶點清寂的追思禮拜裡,懺悔者有勇氣在眾人面前坦承自己的過錯。 在近半個鐘頭如泣如訴的懺悔中,人們不僅瞭解了饒恕的真義,也見識到一位滿有基督樣式的基督徒,他以饒恕之心體現了基督的愛。雖然軀體已逝,但寬恕他人之仁,釋放了自己靈裡的捆綁,也拯救了一個為罪懺悔的人,真可說是「 雖死猶生」。 她們絮叨著追思禮拜的點點滴滴,她們在雨中分享著彼此被震撼的心情,最後,她們走進了一家小巧雅緻的咖啡屋,意猶未盡地延續著她們所知道的故事話題。 耶和華用手攙扶他在人群中,他不會太引人注意,如果不是他一跛一拐地穿插在行人如織的馬路上,給這看似平衡的世界帶來些許的不協調,相信沒人會意識到他的存在。他在三十幾歲罹患了肌肉萎縮症,度過步履維艱的廿年後,才撐起了拐杖,從此他的世界起了變化──用三隻腳來詮釋人生。 有一日,天國的福音翩然進入他的生命,他成了神國的子民。聖經的真理,堅強了他的心志,那句句閃耀著璀燦光輝的經文,更成了他另一支強而有力的支柱,靠這支柱雖踽踽獨行於似乎崎嶇、寂寞,而實則富麗、平坦的人生路上。因為他知道「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 (詩37:23-24) 他再也不怕世人投注在他身上的眼光,他看到的是神所賜的新天新地之美,大自然花樹之美,及人性良善之美。他常常坐在公園裡,與人談古論今,在不經意中,傳達一些淺顯福音。由於他語氣柔和,詼諧中又帶著滿滿笑意,因此即使有人與他理念不合,也不致引起衝突。人們都很好奇,像他行動這麼不便,何以活得如此起勁?時日一久,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因為他有耶穌。 他雖窮困,但在士林區也擁有一棟二樓公寓,就這樣靠著台北市政府每個月四千元台幣的殘障津點,他畫點畫、寫點書法,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是友是敵? 他常跌倒,卻很少能自己爬起來,多半需要孔武有力的路人來拉扶他。就在一次跌倒中,有人眼明手快霍地拉起他,怪的是,從此以後,這人就經常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替他倒垃圾,幫忙提菜,甚至租輪椅帶他到淡水看落日,還曾經背過他上下樓梯。這種種的「善行」深深打動了他,在感激之餘,他卸下了所有的戒心,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有一天,那人拎了一籃蘋果,喜孜孜地來告訴他一個「好」消息;我幫你找到一個風景優美、上下方便、很適合你養老的安養院,一個單位只要四百萬台幣,便宜吧! 這下你後半生住的問題就解決了。他沈下臉,帶點不快:「我沒這個錢!」 「唉呀!這你就別擔心啦,只要把這房子拿去抵押就得了!」 「不,這是我的棺材本,動不得!」趨硬的語氣中火氣更大了。 經過這次的不愉快,兩人卻絲毫沒有芥蒂,日子如常過下去。 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拗不過那人的殷勤及熱情,他終於交出了房地契。他天真地認為,這世上好人多過壞人,沒人願意存心害人。當然,他有時也會幻想;將要來臨的那風光明媚、遠離塵寰的安養院舒心日子。 夢想成空 他終於等到了房子抵押後的結果;就是一張法院要拍賣房子的通知。原來他真的被騙了,所謂安養院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騙局。他傻眼了,憂慮加上懊惱,他再次跌了一大跤,這次他再也無法站起來了。由於無法進食,營養缺乏,加上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急速下降,他得了敗血症。 在病床上,他悔恨自己的意志不堅,更氣自己認人不清,他真的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有人會利用他人的善良去做壞事?為什麼軟弱就助長了姑息的氣焰?他雖然恨那個欺騙他的人,但他相信在他們交往的這三、四年間,他所傳達出的耶穌基督捨己愛人、寬恕和好的精神,或多或少會感動這位欺騙他的朋友。 解開心結的鑰匙 有感於自己的時日不多了,在百般痛悔無助的徘徊間,他選擇了「饒恕」一途,他知道唯有饒恕才是一把解開心結的鑰匙。他終於放下了心間的惱恨、苦毒和報復念頭,讓清風明月般的聖靈,撫平他起皺已久的心紋。 他想起曾在以弗所書四章 32節看到這樣一句話;「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是的,耶穌都為我們做了以寬容與愛心去饒恕人的好榜樣,我為什麼不能饒恕一個欺騙我的人呢?更何況屬世的財富一如過眼雲煙,轉眼成空,倒不如積財寶在天,還能保持永恒的價值呢。 拋掉了心中那點「怨恨」後,他有著海闊天空、如釋重負的感覺。他決定將自己的饒恕付諸行動,這或許是自己這一生最後也是最艱難的一個決定吧!他悠悠地望著病床窗外的一片似錦繁花,嘴角不覺泛起了笑意。 饒恕的馨香之氣 「牧師,請你做個見證人吧!我決定原諒面前這位令我一無所有的朋友。」他伸出手握住那位滿臉羞愧的人之手,「我原諒你,希望你別再做這樣的事。」 「對不起…謝謝你,我實在太不應該了…」泣訴中夾著深濃的悔意。牧師輕拍著他的肩,他被眼前這一幕所感動,這不就是行道勝於聽道的明證嗎? 淅瀝淅瀝的雨不停地下在二月的台北,兩位女子的咖啡早已失去了香味,但是她們永遠忘不了,曾經在一位基督徒的追思禮拜中,嗅到了一縷從饒恕發出,有如耶穌基督的馨香之氣,那是歷久彌新,永不消散的。

偉大的信念與宣言

出於偉大信念的宣言,震撼人心,改變歷史。 1940年5月,是英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法西斯希特勒的魔掌已伸展到歐洲版圖,而英國內閣還在激烈爭論是否要與希特勒妥協或開戰。 美國、蘇俄還未明確地發出反法西斯的呼聲。直到慕尼黑協議被撕毀,才粉碎了以張伯倫為首妥協派的最後幻想。 震撼十足的就職宣言 大戰前夕,邱吉爾臨危授命為英國首相。 那天邱吉爾出現在眾議院,向全世界宣讀了他的就職宣言:「我沒有什麼可向你們奉獻的,只有一腔熱血、汗水、淚水及努力!……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場極為殘酷的考驗。我們前面有無數個苦難的日日夜夜,你們問,我們的策略是什麼?我要說,那就是運用我們全部的力量,運用上帝賜予我們全部的能力……在海上、陸地、空中對窮凶惡極的暴行予以堅決還擊! 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的回答只有一詞:『勝利!』無論要付出多少代價,無論此路多麼漫長險阻,都要取得勝利,因為沒有勝利,我們就不能生存!」 這是一個卓越、震撼全世界的的宣言,更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點!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鬥志,也激勵了國際反法西斯主義力量的聯合和結盟。 邱吉爾帶領英國人民擔任起反法西斯的重任,繼而聯合美、蘇等全世界正義力量共同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正是回應了聖經的原則,「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麼?」(約一 5:4-5) 改變國家命運的宣言 美國建國功勛領袖之一林肯總統,也是在國難當前的關鍵時刻寫下了輝煌一頁,他一些著名的演講已成為美國人民的精神財富。 1863年,美國內戰已進入關鍵時期。內戰血流成河,南北兩方軍隊傷亡都很慘重。1862年9月22日,林肯以卓越政治家的氣慨,毅然發表了「解放宣言」(宣告四百萬黑人奴隸獲得自由),為南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為了早日取得最後的勝利,敬虔的林肯總統又將目光轉向上帝。 1863年3月30日,林肯發佈了「全國謙卑禁食禱告日」的宣言。宣言中呈明:「美國參議院敬虔認知全能之上帝對人民和國家擁有最高的權柄和公義的統治,決議請求總統選定一日為全國謙卑禱告日。聖經明證了歷史的崇高真理:『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我們深知,按神的律法,國家和個人在世上一樣會遭受懲罰和管教。 現在我們所經歷的內戰,致使國家荒涼,我們難道不該為任意妄為的罪行所獲致的懲罰而畏懼嗎?我們曾獲上天厚賜的美福,多年來蒙保守,享受和平繁榮,國力和財富與日俱增,超過歷來諸國。但我們忘記了神,忘記了那保守我們享受平安,富強和豐盛的恩手。我們詭詐的心使我們妄想這些福氣都是由自己的智能和美德所造成的。我們陶醉在成功的美夢中,變得自滿自傲,因而遺忘了蒙救贖與保守之恩的重要,驕傲得不再向造我們的神禱告。 因此,我們應該謙卑,向被冒犯的大能者承認我們國家的罪,祈求寬容與饒恕。 我林肯本人完全同意參議院的建議,現謹宣佈選定1863年4月30日星期四為全國謙卑、禁食禱告日。我在此呼籲全國人民在該日放下日常事務,在各個公開敬拜場所或家中,虔誠禱告……將這日歸為聖日。當我們真誠地施行這事以後,讓我們謙卑等候神話語所應許的盼望,即全國同心的禱告會蒙垂聽。神不僅會赦免我國的罪,並會賜福,使處於分裂痛苦中的國家,恢復昔日合一、和平的樂境……」 1865年美國內戰,最後北方取得勝利,因此廢除南方的奴隸制度。內戰結束後,林肯還不忘諄諄教誨美利堅要在神的心意下團結統一,「雙方本都是同胞兄弟,同信仰一個上帝,同讀一本聖經,理應和好,不要分裂……」並重申美國是“One nation under God”(一個在上帝主權下的國家),奠定了美國一直保持著統一完整的國土。 仰望上帝支取勇力 我們從這些傑出領袖的身上可以看到,卓越就是超越黑暗、超越困苦、超越有限。卓越並不是天生而成的。邱吉爾年輕時曾率領一支英軍參加西班牙戰爭,有五千將士喪身在戰場,回國後被嚴罰革職。但他並不氣餒,仍回到前線作士兵,重新開始。林肯總統初到華盛頓上任,許多上流階層嘲貶他為鄉下佬,缺少文化教養的鄉村律師。 然而他們敬畏上帝,有崇高的信仰和使命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及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胸懷,使他們在歷史的非常關頭中,臨危授命,勇於擔當。當遇到艱苦危難之時,他們仰望基督,支取從祂而來的力量和勇氣,百折不撓,勇毅取勝,為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趕走他不如幫助他﹗

在美國東部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學府,它的名字幾乎為全世界的知識分子所知曉,它的入學要平均90分以上的成績,它一門課的學費,可以相當於普通家庭整個月的開銷,它的學生常穿著印有校名的T恤在街上招搖……。 但是,這個學校有xxxxx嚴重的困擾,因為它緊鄰一個治安極壞的貧民區。學校的玻璃經常被頑童打破,學生的車子總是失竊,學生在晚上被搶已不是新聞,女學生甚至遭到強暴的命運。 「我們這樣偉大的學校,怎能有那麼糟糕的鄰居。」董事會議憤怒地一致通過:「把那些不上路的鄰居趕走!」方法很簡單──以學校雄厚的財力把貧民區的土地和房屋全部買下,改為學校校園。 於是校園變大了。但是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了。因為那些貧民雖然搬走,卻只是向外移,隔著青草地,學校又與新貧民區相接,加上廣大的校園難於管理,治安更加糟了。 董事會失去了主意,請來當地的警官共謀對策。 「當你們與鄰居相處不來時,最好的方法不是把鄰人趕走,更不是將自己封閉,反而應該試著去了解、溝通,進而影響、教育他們。 」警官說。 校董們相顧半響,啞然失笑,他們發現身為世界最著名學府的董事,竟然忘記了教育的功能。 於是,他們設立了平民補習班,送研究生去貧民區調查探訪,捐贈教育器材給鄰近的中小學,並輔導就業,更開闢部份校園為運動場,供青少年們使用。 沒有幾年,這所學校的環境治安已經大大改善,而那鄰近的貧民區,更跟著步入了小康。 想與令你頭痛的鄰居和平相處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幫助他、影響他。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羅15:2)

相會寶座前

好個不平凡的凡人! 有一種情,價值遠勝珍珠。它將凋零的枝椏牢牢連於真葡萄樹上,使枝子綻放繁花,結出纍纍果實。 寒冬來襲,凜冽的疾風對準真葡萄樹咆哮,豁呼豁呼地颳得枝條凄凄慘慘地抖顫不已,無情地將盛開的花兒摧毀落地;疾風擺出了勝利的狂態,暗想:「這些不管用的樹枝必定七零八落地散落淨盡。」就得意洋洋地揚長而去。 我們是枝子裡最脆弱的,但他始終緊緊地繫住我們連在真葡萄樹上,經歷過無數寒冬。在世俗眼中,也許他其貌不揚,無佳形美容,拙口笨舌。但在我們心裡,他是無與倫比的貴重,是上帝給予我們最珍貴的弟兄,是我們向撒但宣示勝利的終極武器。 守護天使 他就是我們的唐弟兄,我們雖各在天涯一方,卻從未停息過彼此的關詢與代禱,他是我們最忠心的守護天使。十多年以來,這份連枝的情誼領我們走過死蔭幽谷,使旅居異域的我們雖處孤獨卻不孤單,處艱難卻非無助,基督的愛挪除了時空的距離,我們依舊堅韌地連於真葡萄樹上,死生不移。 想當初,異域求學與生活之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這苦似如碧海青天夜夜深,寂寞漫長無絕期。九年前,我們舉家天真地充滿憧憬背井離鄉,扺達北英格蘭展開留學生涯,想圓一個夢。想不到這夢卻在短短瞬間碎裂成無窮盡的危機與考驗,至今猶未止息。 而唐弟兄的越洋電話總在危急時刻臨至,不早也不晚。於驚訝之餘,我們真切體會到:慈愛的上帝並沒有遺棄我們,這份確據陪我們漸進信仰歷程的極峰。 天涯呎尺的關懷 唐弟兄是派報公司的老闆兼員工,天未亮就得早起,在寂靜的台北街頭巷尾派發報紙,生活圈極其狹小。為此,教會生活成為他最大的寄託,他忠心耿耿地事奉上帝,當起小組長,真誠無偽地關懷組員。我們來到他的小組,深深被他的忠誠與憨厚所吸引。唐弟兄待人厚道,不善言詞,亦無令人欽羨的成就才華,我因此驚嘆使徒保羅於林前1:27所說的:「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是何等實在的真理呢! 與他相識一年多,我們就離台赴英求學,他卻時刻惦記著我們,經常來電與外子同心懇求,又用聖經的話勸勉激勵,讓活在壓力鍋的我們得著安息。外子為爭取博士班獎學金發奮用功,唐弟兄為他舉起禱告的手,直等全額獎學金頒下來 ,彼此在主愛裡同享榮耀。 記得懷老三時遇上車禍,我連續兩個月遭受孕產之苦而孩子卻遲遲沒有臨盆之兆,唐弟兄焦急地為我們朝夕代求。如今,這孩子六歲了,容貌俊美,聰穎靈敏,是我們於大患難過後共同擁抱的大喜樂。 險峻的第二戰場 博士生涯結束,告別了第一戰場,外子旋即步入更險峻的第二戰場,在北英格蘭一所較負盛名的大學任教,從申辦工作簽證、繁重的教學和研究、與上司同事學生間的互動、查經班與主日講台的服事… …挑戰與艱難恰如滾滾長江滔滔不絕地湧進我們這作客異鄉的小家庭。我們沒有被擊敗,都因唐弟兄那雙禱告的手,為我們築起了一遮風擋雨,靈裡的避風港。 我與外子已屆不惑之年,在華人教會擔當講員,要用神的話餵養會眾。然而,有誰軟弱我們不軟弱呢?每對夫妻都會爭吵,我們甚而過之呢!只是,事奉主的人難以向旁人啟齒吐露苦情。 最近住處無端接到查封令,是房東欠繳貸款之故,我們這按時繳付月租的家庭成了無辜的受害者,被逼要在短期內遷出。於危急之際 ,我們要主領復活節的講台信息,可是身心靈委實疲軟得無法使力。而唐弟兄是上帝的使者,是我們唯一能坦然傾訴的對象;他忠心地聆聽,殷切地懇祈,經常在電話裡陪外子禱告長達一小時甚至更久,不善辭令的他卻有豐沛不絕的禱詞,能觸動人的靈魂深處,漸進與基督合一的境界。 幕後的無名英雄 這段日子,我與外子先後站上講台,舉目所見是流離異地,飢渴真道的同胞,不期然地想到歐洲華人福音事工的荒涼,是極需開墾的未得之地。我們忽然聽見上帝的呼召:「你們餵養他們吧!」熾熱的靈瞬即在內心深處燃燒開來,我們不約而同地為主大發熱心,振振有詞地宣講耶穌已經復活、上帝在人的國中永遠掌權等信息,激勵全會眾跪下來將生命獻上當作活祭,真心誠意地敬拜得勝了死亡的基督。原來上帝容許諸般試煉臨到,是要我們成為一台戲,演在眾人面前,為要見證祂的信實與全能。唐弟兄就是這台戲幕後的無名英雄,十年來,他不間斷地用無偽的愛攙扶著我們,使我們的信仰路走在黎明的光中,直走向日午。 去年聖誕假期我們舉家回台探親,與唐弟兄重逢,彼此「相視而笑,莫逆於心」,許多感激的話欲說還休,在真正知己前反倒詞窮。越洋奮鬥九年,外子似乎稍有成就 ,被冠上博士、教授等頭銜,身旁走動的多半是知識份子及學術界人士,張張臉孔有多少笑裡藏刀是不可知的。然而,這位平凡的弟兄始終在他心裡貴重如金,最令他引以為傲,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世人活在幽暗掌權的大千世界裡,極易被世界的王所擄去,心思意念所充斥的盡都是名與利;人際間處處以功利掛帥、虛情假意、爾虞我詐……真心的朋友多麼難求!我們是不完全的,原不配承受過重的恩典,上帝卻將唐弟兄如同禮物般白白贈予我們,成為外子永遠的朋友,為我們奏響黑夜中的美歌,陪我們走天路。這份厚恩今生今世實難償還! 登峰造極的人性純度 司馬遷寫《剌客列傳》,盡致淋漓地刻劃出「士為知己者死」的英雄本色,令我著迷,不禁想起聖經裡提過所謂「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原來,上帝對僕人的期望如此崇高,要忠心又良善,耶穌更強調:「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約 15:14 -15)。我忽然熱淚盈眶,窺見唐弟兄生命裡那不凡、忠心又良善的美麗品格,我們於基督是否也是忠實又善良的朋友,值得祂委我們以神國重任、派我們餵養祂的羊? 唐弟兄是多結果子的枝子。他的枝條探出牆外,從台灣繞過遙遠而酷寒的英國,把我們緊緊連繫在真葡萄樹上,亦使我們於患難途中花香滿徑,我們的天父亦因此得榮耀。 詩 18:25-26說:「慈愛的人,你(上帝)以慈愛待他;完全的人 ,你以完全待他;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深信上帝也必以無盡的恩慈澆灌我們最忠心、良善的朋友──唐弟兄。

當上帝創造父親

上帝的手在盆裏摶起一塊泥土,祂從父親開始做起。當一個高大堅實的骨架現出雛形時,第一位天使忍不住好奇地問:「這種高度,就是彎腰陪小孩子玩積木都有困難,更別想用嘴親吻小孩,道聲晚安了。」上帝微笑說:「只要願意俯就 ,陪伴小孩一點都不難。而且,他要與母親攜手並肩,帶領全家看見遙遠的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