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與癌共舞

行過了死蔭幽谷,更體驗生命的奇妙,更珍惜每時刻。 五年前,正值我處於事業巔峰,與妻兒們過著其樂融融,溫馨小康的日子,沒想到命運跟我開了一個殘忍無情的玩笑──我得了晚期腎癌。這對於我這個平時甚少去醫院看病的人來講,不啻是當頭一棒、晴空霹靂、飛來橫禍。 徘徊在死亡幽谷 我被告知,我所得的晚期腎癌。在現代醫學中是個疑難的不治之症,平均存活率只有一年時間。在短短的六個月裏,我在死亡的幽谷裏徘徊了兩次,飽嘗了兩次大手術之極痛。我的世界彷彿從一座優雅、堅固的城堡墜落成一堆將被棄的斷壁殘垣。 手術給我留下了一個百孔千瘡,殘山剩水的身軀。除去兩次手術後遺留下的貫穿腹部的慘不忍睹的巨大傷痕外,我失去了左腎,因為長得如拳頭大的原生癌瘤長在左腎上;我失去了胰臟,因為在第一次手術切除了左腎後的三個月內,癌瘤急速擴散到我的胰臟;我失去了十二指腸,一部份胃和脾,因為摘除胰臟的手術有如深入虎穴,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穿越肝、胃、十二指腸、脾等層層臟腑器官。 失去了這麼多上帝創造的珍貴器官,我發現自已如同嬰兒般的無助,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刻都是一個未知的艱辛挑戰。殘留下來的胃變得異常的敏感,只要我略吃一點它不喜歡的食物就會大鬧天宮,讓我痛不欲生。失去了十二指腸,不管我咽下什麼山珍海味也無法把營養全部吸收進體內。失去了人體內唯一的一個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內分泌腺的胰臟,麻煩就更大了。失去了胰臟制造的外分泌液和消化酶,每頓飯前我必須牢記要吞下一種叫 Creon 的昂貴消化酶藥物,否則吃下肚子的任何食物都無法被消化。失去了胰臟內分泌腺制造的胰島素,我的血糖就會上升到致命的極點,隨時都會去死亡幽谷徘徊。 為了能夠把血糖控制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我必須在吃每頓飯之前,往自己的體內注射胰島素。一天至少五次,用尖針扎手指去測驗血糖的指數,然後根據測驗後的結果去調節胰島素的藥量。我變成了一個「生物人」,每一時刻都要依賴藥物去維持生命的正常運作。 最讓我這「生物人 」哀痛欲絕的是接到的「死亡宣判書」。雖然第二次手術成功地把毒瘤與胰臟切除,手術後三個月後的 CT 掃描顯示出腫瘤再現,並每三個月以倍增的速度繁衍。我被告知,我的生命只剩一年的時間。在醫生的建議下,我報名當了「白老鼠」,加入了當時還沒有上市的一種標靶新藥的臨床試驗。醫生告訴我,如果運氣好,這個標靶新藥的臨床試驗也許可以把我生命期限延長一年。 這是我一生落入最低谷的風雨晦暝的日子。如果說,兩次手術來的太突然,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死亡就被糊裏糊塗地推上了手術檯,這次當「白老鼠」的經歷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參加標靶新藥臨床試驗的病人,每兩個星期就要抽一次血,檢驗各種不同的指標。每三個月就要做一次CT 掃描,觀察標靶新藥對腫瘤的治療效果。每次去醫院、見醫生、聽取檢查結果,都是一次魂耗魄喪的經歷,如同是踏上一次通向死亡的旅途。 人固有一死,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但輪到自己面對時,則難以接受。有人做過調研,60% 的癌症病人是被自已的病嚇得抑鬱而終的。雖然無從查證這個調研的準確性,但是我想這個調研的結論有它的真實性。當我這「白老鼠」了解到我的醫生和標靶新藥臨床試驗是用每三個月的療程做為他們的計算單位來觀察治療效果時,我意識到死亡距我只是寸地尺天。我陷入了對死亡的恐懼和痛苦之中,血淚盈襟,魂斷如殘絲。 絕望無助中的幫助 人在絕望無助之時,才會更加依靠那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在這段艱難的日子,我時常仰望穹蒼,祈求上帝賜予我力量和平安;時常閱讀聖經,盼望聖經裏的話語變成活的泉水,醫治我心靈上的創傷。 最終幫助我從晦暝的幽暗中解脫出來的,是一個在聖經長卷中我意想不到的人物。他既不是大名鼎鼎的十二位使徒的領袖,有著高談雄辯才幹的彼得;也不是寫了十三本聖經書卷的多產作家,在基督教歷史長河中被稱為最偉大的傳教士保羅。他是一個沉默的人,沒有寫過一卷聖經裏的書,甚至在聖經裏也找不到他講過哪一句話。他是一個病患者,雖然聖經沒有清楚記載他患的是什麼病,但我猜想他和我同病相憐,患上了類似癌症的不治之病。雖然這個身患重病的患者沒有給後人留下隻字片語,但凡是讀過聖經的人都不會忘記他。他就是死了四天之後,被耶穌從墳墓裏呼喚、死而復生的拉撒路。 病中重讀拉撒路死而復生的聖經章節,這個讀了不知多少遍的故事在我的心靈中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畫面。對我來說,他不再是一個二千年前遙遠的歷史人物,他死而復生的奇遇,不再是一個深不可測的神蹟。他就活在我的身邊,用他默然的榜樣帶領我走出苟延殘喘的幽谷,賦予我勇氣,渡過逆境中的每一天和無法預測的難關。 拉撒路的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約 11:38-39)這短短的幾句經文,讓我茅塞頓開,領悟出在晦暝的幽靈中徘徊的我與拉撒路鑽進了同一個洞。這洞是個黑暗的死穴,進去的人便陷入恐懼、絕望、無法自拔。這洞沒有空氣,進去後讓人窒息,沒有了求生的欲望 。這洞被一塊巨石擋著,不把它挪開,洞裏的拉撒路和我沒有一線生機,只能束手待斃。 坦然面對死亡 拉撒路與我無法憑我們個人的力量,挪開擋在我們洞口的巨石。他畢竟是一個已經氣絕了四天的死人,他的屍首已經開始腐爛,散發臭氣。而我也是一個拿到了死亡宣判書,被揮之不去的惡魘無情地吞噬的癌症四期病人。沒有任何其它的選擇,擺在我面前唯一的生路,就是完完全全地依靠那至高無上、全能的神,伸出祂憐憫的手,挪開擋在洞口的巨石。 在墓穴裏的拉撒路「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約 11:44)他是一具死屍,一個被死亡緊緊捆綁住的軀體。在耶穌的一聲呼叫下:「拉撒路出來!」(約 11:43)他從死亡中復活,身上的捆綁被解開,從墓洞裏走了出來。拉撒路的故事向我揭示了一個奧秘。如果一個人學會如何面對死亡,就會知道如何珍惜人生旅途中每一天的寶貴時光。這是我的必修課。我開始懂得,必須學會把自已完全地交託,坦然地面對死亡,平靜地接受死亡,解開懼怕死亡的捆綁。這樣我才可以從終日血淚盈襟,殘絲斷魂的逆境中走出來。 從懼怕死亡的捆綁裏解脫出來,我如同嬰兒似的開始了一個新生活。 我不再把每三個月的 CT掃描檢查報告視為死亡判決書。不管每次的報告結果是喜還是憂,我都把它當作上帝為我這新生嬰兒擺設的滿月酒。相比世界上大多數腎癌、胰臟癌晚期患病者,他們沒有太多時間與親人告別就離開人世相比,我就幸運多了。我享受到一般癌症患者得不到的 VIP待遇。由於我是標靶新藥臨床試驗的「白老鼠」,我的血液每隔兩個星期就被送去兩個實驗室用來做各種分析測檢,我的身體每三個月就被 CT掃描一次,腫瘤增長的任何細微變化都逃不出醫生的眼睛。這給了我特別的祝福,在我走入癌症旅途終點之前,有珍貴的時間去向親人和友人們傾訴我對他們的愛。 我不再為自己成了「生物人」而自怨自艾。失去了腎、十二指腸和胰臟,我每天都要面對不可預測的困境與挑戰去維持生命。每當殘缺不全的胃在大鬧天宮,血糖超高或超低而引起我腿腳發軟,心臟壓力加大,脈博急速快跳,頭暈眼花,我都感慨、驚歎、讚美創造天地 萬物的神的大能,祂可以在人體內創造出這麼多不可思議、無可代替的寶貴器官。我為自己過去在沒有失去它們時,那理所當然的心態而汗顏無地。 我不再徘徊在陰鬱、絕望的幽谷之中。死而復活的拉撒路從洞穴裏走出來後,究竟又活了多久,我無從考查。但我相信因為他經歷了死亡,學會了怎樣去面對死亡,他活的每一天都沉浸在上帝的榮耀之中。去數算他究竟又活了多久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同樣的道理也應該運用在我身上。 珍惜時光 光陰荏苒,賓餞日月,今年已經是我走在癌症旅途上的第五個年頭了。當初,與我一起參加標靶新藥臨床試驗的癌症患者大都撒手長逝了,但我還奇蹟般地活著,成了試驗室裏僅存的「小白老鼠。」每個月走進醫院復查時,我的腫癌醫生總是熱情相見。握手言歡之間,他微笑的眼神好像在說:「你還活著!」他告訴我,在眾多參加標靶新藥臨床試驗的病人中,我名列百分之一的前列,是屬於收到最好的療效,活得最久的極少數幸運病人之一。…
Read more

聖誕卡與兒時的夢

村裡的派出所前,矗立了棵古老蒼勁的大榕樹,枝葉茂盛,密而長的樹鬚垂地,老人們常在午後,古樹蔭下袒胸露臂地揮著荷葉扇說古道今,村童們打著光腳追逐戲耍。 偶而,來了一兩個藍眼高鼻的傳教士,手風琴一拉,孩子們從四面八方跑來,自然地圍成個圈。 好美的聖誕卡 「來信耶穌,來信耶穌,來信耶穌……。」愛看熱鬧的我總是擠到前面,扯著嗓門高唱著。那絨布板上貼著聖經人物,宣教士操著奇怪的北方土音講聖經故事,邊說邊換景,吸引著孩子們好奇的眼球。最令我興奮的是背金句,誰先背出來,就可優先選一張聖誕卡片。精緻、眩目的卡片上,有著皚皚白雪,亮晶晶的燈飾,尖尖的屋頂,門上繫著彩帶的花環,戴著禮帽、圍著圍巾的洋人……;有的卡片上還有門窗,推開還是立體的呢!綴滿了五顏六色的亮片。有些沾黏著毛茸茸、軟綿綿的花朵,哦!從未見過這麼新穎美麗的設計。 我總期盼著手風琴聲的響起,將一張張美不勝收的聖誕卡,珍藏在餅乾盒內。時不時取出觀賞把玩,也常常向同學們炫耀一番。然而我的小腦袋裡卻常想:如此美麗的景致,真的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嗎?我能找得到嗎? 好美的聖誕讚美 上初中時,我帶著妹妹、同學和朋友們參加教會的主日學、唱詩班。妹妹比我厲害,她已經會禱告了,我還在一邊嬉笑。每年的聖誕季節最令我們興奮不已;在鐵馬佳音讚美隊,妹妹和我都是少不了的主唱。在傳道士領隊帶領下,寒風中人們騎著一部部自行車;一路上洋溢著歌聲和笑語。「聽那天使高聲唱,傳報救主已降生,恩典臨地平安到……。」主人們堆著滿臉笑容,開門迎接,齊聲頌讚;熱騰騰的甜湯、點心,暖熱了冰冷的小手 ……吃飽了、喝足了,加足馬力再上路。 來美後,第一個聖誕夜是在新澤西(New Jersey) 南橘城過的。神的帶領,我在西東大學( Seten Hall)唸書時,住在一個名叫 Novaka的基督徒家裏。每主日,我們一行六人(他們有兩女兒、一個兒子,加上我),驅車前往附近的路德會聚會。崇拜前,參加成人主日學,除了探討聖經,交流大家關注的社區活動、親子關係等。街道上,剛卸下感恩節飾物的街頭商店上,處處懸掛著聖誕節的彩燈、飾物,家家戶戶播放著柔美的聖誕樂;院前院後,紅衣白鬚聖誕老人駕著雪橇、天使報喜、曠野牧羊人、馬槽聖嬰、博士獻禮 、朝拜……,莫不光彩奪目,爭奇鬥艷。 好美的聖誕夜 平安夜,大人、小孩都盛裝打扮,手持蠟燭,排成長龍,踏著軟軟的白雪緩緩前進。父母與孩子一首接一首齊聲唱著聖誕歌;搖曳的燭光,映在紅通通的小臉蛋上。天真的笑靨,甜美的歌聲,個個像畫中長著翅膀的小天使。感受著美好的聖誕氣氛,頓時,我彷彿又回到了兒時,抱著餅乾盒,捧著聖誕卡 ,如夢似幻,忘情地唱著、笑著。 返家途中,透過車窗,望著靜謐的夜空,閃爍的冬青樹,在紛飛的雪花中,我又想起了那段騎著鐵馬報佳音,不知愁滋味的日子。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太 2:14)

送給新生王的禮物

第一個聖誕,新生王耶穌收到獨特的禮物; 今年聖誕,祂會收到我們什麼樣的禮物? 聖誕節互送禮物的習慣始自何時?又為何送禮?很少有人去考究,但如今已成為一股風尚、一項禮俗。 有一年,接近聖誕節,我正好在中國培訓。有一天和朋友到餐廳吃飯,只見餐廳內外,掛滿了聖誕燈飾,五彩繽紛,燦爛奪目。擴音器大聲地播放著應景的聖誕歌曲,好不熱鬧。男女服務員穿紅戴綠,頭上都頂著一頂紅色尖帽,一副聖誕老人的裝扮,忙碌地穿梭席間服務客人。餐廳內杯盤狼藉,人聲鼎沸,似乎沒有人去理會整座餐廳的氣氛是否搭調。我好奇的問服務員 :「妳們為何如此裝扮?」她頓了一下:「嗯……,好像是甚麼人生日吧?」她,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竟然不知道聖誕節是慶祝耶穌降生 !(姑且不論每年12月25日是否真是耶穌的生日) 為親人、長輩、朋友、同事、同學慶生送禮,是人之常情,收禮者一定是過生日的那一位。但聖誕節收禮的人竟然不是生日慶祝會的主人耶穌,而是來為祂慶生的客人,豈不怪哉? 聖經記載耶穌的第一個生日的光景,既溫馨又富人情味──祂收到七件非常獨特的禮物! 一.神預備地上的母親 第一個禮物來自天父上帝,祂揀選未婚少女馬利亞,聖靈感孕生 一個兒子(太 1:18-20,路 1:26-38) ;又給這嬰孩取名叫「耶穌」,稱為「至高神的兒子」,表明「以馬內利,神與人同在」,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的那位「救主耶穌基督」!(太 1:21-25; 路 1:31-35,2:11)這是曠世以來最珍貴的禮物,二千多年來,人類才有機會每年舉辦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慶生會! 二.馬利亞獻上順服 一個童貞少女未婚懷孕,是當時猶太社會不能容忍的事,她必須面對被離棄處死的嚴懲,是她個人及家族極大的羞辱。這件在人看為羞辱的事居然臨到馬利亞的身上。困惑、矛盾、恐懼、痛苦充塞著馬利亞那純潔的心靈,實在難以告人,也無人肯諒解、相信她。就連她那位忠厚、老實的未婚夫約瑟也不敢置信,而想暗地裏退婚呢!(太1:19)。 最後,馬利亞放下滿腹的不解及百般的不願意,完全順服、遵照神的安排,接受聖靈感孕,並且順利地生下耶穌(路 1:38,46-55)。馬利亞尊主為大,以神為樂,樂意獻上順服的心,比其他人所獻的禮物都寶貴。這位「蒙大恩的女子」的懿行美德,至今仍贏得世人的稱揚。 三.伯利恆獻上馬槽 伯利恆是無名小城,神透過先知彌迦的預言,應許救主將在此地出生(彌 5:2)。七百年後,羅馬皇帝下詔辦理戶口普查,約瑟帶著待產的馬利亞,夾雜在如潮水般的辦理戶口的人潮當中,來到伯利恆,卻找不到落腳歇息的地方。最後央求、得到一間又冷、又濕、又髒、又簡陋的小馬廄當做臥房,用鋪著禾草和粗布的馬槽權充小床,讓馬利亞順利地生下耶穌(路 2:1-7)。 就是這座無名的小城獻上的最偉大的賀禮,因著耶穌的降生,使伯利恆、馬廄和馬槽變成充滿愛、溫馨、歡樂、平安、祝福的記號! 四.天使獻詩頌讚主 主耶穌的第一個生日慶賀可說是有聲有色──來自天上的眾天使、天軍大詩班獻詩,齊聲唱出普天同慶、讚美神的大樂章:「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 2:13-14)聲勢浩大,震撼天地。 感謝這群天使、天軍獻唱的天籟佳音,縱使今日的聖誕節已完全被商業化、世俗化,但在音樂廳裏仍然可以聽到韓德爾那雄壯偉大的神曲「彌賽亞」,令人肅然起敬畏之心;從教堂裏傳出溫馨悅耳的聖誕詩歌,與人分享從天而來的那份安詳、恬靜、平安與喜樂! 五.牧羊人傳報佳音 耶穌生日的那天夜晚,最有福氣的人非那群在城郊野地守夜的牧羊人莫屬了。卑微的牧羊人是最先聽見天庭大詩班獻唱的聽眾,又是第一批去馬槽探望小聖嬰的訪客。他們既驚訝又興奮地到城裏傳報耶穌降生的佳音、讚美神,歸榮耀與祂(路 2:8-20)。傳福音、報喜信的腳蹤何等佳美! 六.先知為耶穌祝禱 「清心的人有福了!他們必得 見神。」(太 5:8)老先知西面「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女先知亞拿一生聖潔敬虔,「禁食祈求,晝夜事奉神」。這兩位先知得著神的啟示,在聖殿中遇見才四十天大的耶穌,說出預言,為耶穌獻上祝禱(路2:25-39)。他們是何等有福啊! 七.東方博士獻佳禮 一群居住在東方的智者,長期觀測天體星象,預估救主已經降生在猶太地,於是循著一顆明星的引導,不辭勞苦地千里跋涉,來到伯 利恆尋訪救主。終於「看見小孩子和祂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太2:1-12)預告了救主耶穌基督的身份和在世間的使命──君王、祭司、先知。…
Read more

無比的愛

愛就是造物主,甘心化身成為受造的人。 愛就是榮耀的神,披上會朽壞的身體。 愛就是平安喜樂的神,在地上嚐盡憂傷。 愛就是永生不死的神,竟願為世人受死。 愛就是祂被父神所棄,以致我們被接納。 「神差祂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祂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一 4:9)

逆境中的喜樂人生

從拒絕接受到信靠順服,從人生逆境中體驗主恩寶貴。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哈 3:17,18)我想這段經文必然是先知哈巴谷在受到重大打擊後,領悟出來的生命之道。 神人皆愛天之驕子 我從小生長在基督教的家庭,母親是極愛主又有信心的人。從有記憶以來,我就記得在教會主日學裡長大的情景:從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幼稚園或小學,禮拜天是主日,全家人除了我父親之外,都要去做禮拜。在我們家,功課不好沒有太大關係,但一定要學一樣樂器,為的是以後能服事神。 我也一直知道耶穌愛我,祂為我被釘十字架,為我捨命;衪愛我,保守我;祂是管理宇宙萬物的主,是創造天地的主,是萬王之王;我是衪的寶貝,祂是我天上的阿爸父神,我什麼都不用懼怕。 由於功課不錯,家境又優裕,處處順利,我便自以為是天之驕子,甚至有幾分優越感。那時我是一個沒有基督生命的基督徒,對人、對神沒有真正的愛心。 五子登科喜上眉梢 1984年我從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畢業,跌破不少人的眼鏡。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愛玩並有一個可愛女兒的餐館老闆娘,居然還有時間上課、練琴。神的恩典讓我有一位時時鼓勵與支持我的母親,以及一位有教無類、循循善誘的好教授。我雖然不是很用功,但還算是盡本份。 就在同年,我與丈夫決定再開一家自己真正喜歡的餐館。那時我們也認識不少文藝界的人士,其中有人介紹給我們一位極具創意的建築師,設計了一家另類的餐館。因為看起來根本不像飯店,頭半年乏人問津;除了一些少數藝術家們捧場,多半都是「窮光蛋」,捧著一杯酒坐上整晚。我們努力設計新菜,靠著老餐廳的財力支持,半年後就聲名遠揚了。 1985年兒子 Timothy出生,我們真是高興極了,有兒有女、學業 有成、婚姻美滿、名利雙收。表面上好像有感恩之心,但內心深處卻漸漸驕傲起來。1990年初我妹妹從美國來度假,我還大言不慚地說 :人生沒什麼難事,只要盡心盡力,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就會成功。 聞兒重症晴天霹靂 妹妹回美國的那個月,兒子感冒發燒。由於剛搬家,我也想換一位新的小兒科醫生,便約好時間看醫生。這位醫生才看我兒子三分鐘,就嚴肅地對我說:「你的兒子得了不治之症,是一種罕見的肌肉萎縮症!請你們兩星期後到我的醫院來,我會安排你的孩子再做仔細的檢查。」 我當時覺得腦袋轟的一聲,這位醫生有神經病嗎?我的兒子明明好好的,只不過是感冒而已,他憑 什麼說這麼殘酷的話?望著老醫生座位後面那個黑鐵鑄成的十字架,襯托著他滿頭的白髮,懷抱著心愛的嬌兒,我永遠不會淡忘這幕情景 !我的美好世界開始崩潰了! 為什麼是我的兒子?這麼乖巧可愛、聰明俊秀、粉妝玉琢的一個孩子!他是我女兒出生六年後才得到的孩子,是我們全家的寶貝啊!之前一點兒也看不出有什麼問題,頂多嬌弱一點,那也是我嬌寵的關係吧?四歲半了,老喜歡人抱他。在兒童醫院進行一連串的檢查、驗血、查基因、肌肉穿刺後,痛心的結果出來了,兒子患的是進行性肌肉萎縮症! 罕見疾病實難接受 這種病只有男孩會得,目前的統計是每六千人中會有一人得此病,平均只活到十七歲,多半是家族遺傳,但也有少數是基因突變,兒子就是屬於這種。最初的症狀是大腿肌肉無力,從坐到站,到爬樓梯都特別吃力,小腿肚肌肉顯得很發達。幼兒時期完全看不出來,但越大就越明顯、越嚴重,一直到全身的肌肉都萎縮,包括心臟在內。這種萎縮並非是不長肉了,而是肌肉組織裡缺少一種蛋白質,使肌肉無力;而這種蛋白質是無法補充的。由於這是罕見疾病,所以研究的人也少,醫生所給的藥方就是:愛他、愛他、愛他! 巨大的哀痛如排山倒海而來,我勉強照顧兩個孩子,忍著眼淚,不讓他們感受我的悲傷,但家裡的氣氛還是變了。丈夫有時間就去教堂坐著,為兒子祈禱,我也整晚關在房裡祈禱,但那時的禱告只是喃喃自語,求神讓這一切只是一個惡夢,醒來就好了。 我完全不能接受,主不是愛我的嗎?不是從小就保守我脫離一切危險、兇惡,幫助我一路順利的嗎?祂怎麼可能把我放在如此的苦難中?祂給我這麼可愛的一對兒女,卻要從我手中取走嗎?人都看著兒女成長,我卻要看著他衰殘!祂真的要拿走我的最愛嗎? 遍尋名醫遠征他國 我把自己關閉起來,甚至不能和家人說話。我對這個先前從未聽過的病展開搜索,只要有一點希望 ,就與他們聯絡。我們找遍了維也納有關的醫生,得到的卻都是難以接受的檢查結果。後來經過哥哥的安排,全家遠赴美國洛杉磯UCLA大學的附屬醫院,又繼續一連串的檢查。母親在臺灣的教會也為我們禱告,但結果還是令人心碎! 我們去了好多趟英國倫敦的Hammer Smiths醫院,找到當時世界上最有名的專家,看有什麼新發現,但也只是進入他們的記錄,成為研究的對象。在沒有新發現以前,治癒的可能性是零。後來聽友人說北京有一位教授專治肌肉萎縮,並已有治癒的病例,半信半疑的我們聯絡上這位醫生,訂了一個月的旅館。女兒要上課,丈夫要工作,我抱著兒子踏上未知的旅程。在北京天天針灸、推拿,並吃許多中藥和一些不知名的藥丸。整整一個月,人生地不熟,又水土不服,兒子想念他的學校、朋友,更想念爸爸和姊姊。 醫生建議我們至少在那裡待半年,我們看到一對從美國來的母子,比我們還慘。他們不懂中文,必須找翻譯,已經待了半年,孩子的病情毫無起色,變得易怒、愛哭。經過仔細思想,我決定帶兒子回維也納,讓他過一個有品質的生活,並在維也納找到兩位很好的針灸醫生,每天來給他扎幾十根針。當年十二歲的他,以無比的忍耐,要做運動,還要正常上學,他都默默承受了下來。這樣堅持了一年,常常令我心酸難過,恨不得自己能代替他。 嘗試偏方竟致受騙 我們帶回來上百包的中藥,其中多數是說不出名字的草藥。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就是一隻隻乾蜈蚣,每天熬煮,整個屋子都是臭味。兒子一天要喝兩次湯藥,還要服三次他們自配的、沒有成份說明的秘方藥丸。 在北京時我們遇到一隊來自荷蘭的肌肉神經科醫生,他們也對治癒「進行性肌肉萎縮症」的報告感興趣,卻存半信半疑的態度。他們說:如果真能有效治癒,他們將在北京為這位醫生成立一個世界治療中心,但必須仔細調查,他們也會和我們聯絡。 經荷蘭醫生的調查,發現藥物內含大量有害激素,不但對病情無益反倒有害。我們真是難以相信,一位正規大醫院的教授級醫生,竟然會在病患的痛苦上詐騙金錢,人心的險惡實難測透! 接受事實神賜力量 這次經歷以後,我們決定不再人云亦云地尋找偏方了。我們要安靜下來等候神,而神也感動並幫助我們接受事實,讓孩子過一個平靜快樂的生活。在維也納的兒童醫院接受治療,雖然不能治癒,但能緩 慢病情惡化。我們每天幫他鍛練兩個小時,儘量維持他原有的肌肉。 在一次聖餐禮拜時,我經歷聖靈如一股熱流般貫穿全身,淚水不能抑止。我看到了自己的罪過、驕傲、自義。在徹底認罪悔改後,我感受到全身的污穢洗滌一清,感謝主,我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了!神沒有醫治兒子的病,卻改變了我,給我一個新的生命,並重建我的心靈。我確信,神的恩典夠我用,祂的剛強在人的軟弱上更顯得完全! 我們的生活態度也改變了,每一天都是寶貴的,神天天賜下能力,讓我們面對每一天的困難。我學會信靠順服,靠主喜樂,因為快樂…
Read more

「發現」驚喜

生活處處有「驚喜」,你是否發現了它的蹤跡? 從學生時代至今,無論是高中六年的住校生活,還是參加在外住宿的團體營會,都深感與同學、友人一起生活住宿是非常有意思的體驗。尤其是在晚上,有更多機會可以沉澱一整天的心情,與人促膝長談,彼此分享。 喜樂是我們的力量 記得在一次營會中,我的室友是一位宣教士,她已年過半百,有一頭很自然的銀灰色,透亮的秀髮,她的面容泛著光芒,神采奕奕地向我訴說一個個她憑信心生活的動人故事,訴說上帝如何奇妙地供應她日常所需,如何帶領及祝福她的宣教事工,如何施行神蹟奇事在她的生命中,讓我聽得津津有味。 當她說到特別精彩的經歷,還會整個人手舞足蹈,在床上笑翻過去,雖然她已五十多歲,但她喜樂的模樣、光彩的神情、純真又爽朗的笑聲,卻像極了十幾歲的少女,那股活潑的喜樂生命令人驚喜。從她身上,你可以清楚感受到「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 (尼 8:10),這句話是那麼的真實。 除了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得到意外的驚喜,有時別出心裁的聚會或活動,也會令你難以忘懷。 發現驚喜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回宿舍,一打開房門,就發現床上放著給我的溫馨小卡片和小禮物 。接著,當我整理床舖時,竟又意外發現枕頭下藏著精美的禮物;之後又在房門口的茶几上發現可口的甜點宵夜!我當時真是又驚又喜,多麼驚喜連連啊!我記得當我開心地走出房門,腳步輕盈地走在宿舍走廊,沉浸在一連串驚喜的喜悅中時,突然有一個強烈的意念深入我的腦海,甚至讓我因此停下了腳步 ,細細思量……。 我的腦海裡清楚浮現出兩個字「發現」,那深刻的感動就是在驚喜連連的背後,蘊藏著一個更深刻的提醒:在享受驚喜之前,要先做一個動作──「發現」驚喜! 驚喜連連固然好,但是你能「 發現」它們了嗎?這就好比精美的禮物一直都藏在枕頭底下,但重點是你「發現」它了嗎?這又好比上帝已將各式各樣的驚喜和恩典賜給了我們,它們一直都充滿我們生活中,可惜我們經常忽略或視而不見 。但事實上,那些驚喜和恩典一直都在我們周圍,我們沒發現絕不代表它們不存在。 人生處處有驚喜 這個領悟讓我受益無窮,在往後的日子,我學著在每日平凡的生活中更多地去「發現」驚喜或恩典 。其中在大自然中所隱藏的驚奇就更令人探索不完了,正如聖經詩篇所說:「耶和華啊,.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 (詩 104:24)。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的時光真寶貴。有一天,我特別提早出門,經過社區美麗的庭園,一陣陣清新的花香撲鼻而來,伴隨清晨格外清爽的空氣,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睡意頓時全消。我醒了 ,我的眼睛亮了起來,我看見樹林間有多種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鳥兒在林間飛舞,牠們不停地在樹梢間跳躍穿梭,嘰嘰喳喳,竊竊私語 ,讓我不禁好奇牠們究竟在聊什麼 ,聊得這麼開心? 在早晨的薄霧中,我走出社區大門,繼續沿著小山坡往下走,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竟然在這小山坡上看見清晨的日出,我不知道有多久沒看見日出的太陽,好大好圓的橘紅色太陽,配上飄渺的薄霧 ,和遠方的山景,實在太美了!我忍不住向這美麗的世界吶喊一聲:「早安啊」! 這一場日出的驚喜,讓我不禁讚嘆神的創造,也思想到神的慈愛與保護:「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你出你入 ,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詩 121:6, 8)。我想,生命中最大的驚喜,莫過於知道神愛我。

老片新看《芭貝特的盛宴》

地上豐筵令人歡樂和睦,天上盛筵更榮更美,令人嚮往。 最近看了部老電影《芭貝特的盛宴 》(Babette's Feast),對我這首次觀看者來說,仍舊是簇新的,因它首映時,我在當時閉塞的大陸無緣得見,今日補上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 這部拍攝於廿多年前的丹麥作品,實錄了鄉村無名傳道者的默默奉獻。劇中人物不多,畫面徐緩潔淨,配樂簡單恬靜,情節也不跌宕起伏,但將拓展天國帳幕的事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心理刻畫得出神入化,「此處無聲勝有聲」恰到好處。 司空見慣了現今屏幕上離奇兇殺色情、鏡頭快速轉換、音響震耳欲聾,以及特技大場面等眼花繚亂的螢屏作品,這部片子獨具一種濁澗清流、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效果,四兩撥千斤,動人心弦,不失為賞心悅目、清新享受的精神饕餮。 引人入勝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兩個世紀前,北海邊的小鎮,父親帶著倆個年輕貌美的女兒牧會傳教。其間無論是姊姊與尉官初萌愛情、還是妹妹想投身舞臺,可能成名,都沒有使這對姊妹改變意志離去。即使多年後,老爸辭世,她倆仍舊一如既往地堅守禾場、敬虔事主,無悔地度著平淡清苦卻充實、溫馨的日子。若干年過去了,一位叫芭貝特( Babette)的女士從內亂的巴黎出逃,曾經與妹妹有過戀情的那位男高音推薦來此避難,姊妹倆收留她作為廚娘,共同生活。十幾年後的一天,芭貝特托朋友在故國買的彩票中了一萬法朗大獎,姊妹立時做好思想準備,接受這位女傭可能提出請辭「榮歸故里」。 不料芭貝特卻提出,要在老牧師百歲冥誕那天,搞個法式筵席紀念他,一切皆由她操辦。人們尋思這大概算是她臨別前的答謝告別儀式了。只見她遠從家鄉運來各種原料,從陳釀、餐具、調味品,到各色蔬菜、奶酪、肉食甚至活海龜等,歡欣而精心地忙碌預備著。到了那天更是大顯身手,在簡陋的廚房和爐灶上,烹飪調製出了一席豐盛的法國大餐。 來賓中有半個世紀前初戀姊姊的軍官(現已是將軍),還有鎮上常到牧師家聚會的老教友,眾人對於這頓相對於教義而言不無奢靡的飯局求主原宥,禱告後便開始進食。慢慢地越吃越香,慢慢地開始相互饒恕寬諒起對方來,解開了以往彼此的芥蒂。並幾次藉著曾到過巴黎嘗過上等豪宴的將軍之口,說出了這桌酒席的高檔正宗、地道原味,絕非一般水準。 意想不到的結果 當宴終人散後,始終忙未停歇的芭貝特心滿意足地坐下來,像是完成了一樁巨大的心願與任務。她淡然坦誠地告訴主人,自己正是將軍所提到的大酒店那位名廚,曾譽滿巴黎,只因戰亂躲禍才捨棄了一切來這兒保命。怪不得這些年來她從不說起自己的身世,原來廚藝如此精湛。 她接著又對姊妹倆表示,自個並不打算歸國,而要同她們一起繼續生活下去;那萬元獎金全都砸進這桌「滿漢全席」上了,她傾注囊中所有,表達報答良善主人的一點心意。 哇!這個結局真是「於無聲處 聽驚雷」,給人以巨大的心靈震撼。教我不由地想起了《新約》中的 瑪麗亞:打破了價值不菲的真哪噠香膏玉瓶,將寶貴的膏油抹在耶穌的腳上,相隔兩千年、二者的寓意遙相呼應、異曲同工。如此收尾,將片子的現實教育意義推向了不可多得的藝術巔峰。 我深深地思索:那粉絲、歌迷無數的歌唱家,何以在為摯友尋求可信賴的人時,首先想到的是這對他雖接觸不多,卻直認可靠的姊妹倆;其信箋中也流露出自己在華麗劇場里,鮮花掌聲的背後,對遠離塵囂,寧謐有實義生活的歆慕。這就是信仰的力量,生活的真諦,信仰歸屬的真實反映。 跨越了二百年後的當今社會,城鄉物質世界雖已極大豐富,但許多人的心仍舊是虛空的,在亂離與試探來臨時,依然四處尋找可遁隱保身之處;但只有耶穌基督能夠無遠弗屆地做人心靈的避難所,正如諾亞時代的那艘能躲避滅頂大洪水的方舟,就看被獲救的人是否認定 、投奔了,而周遭的基督徒們便是一封封最好的薦信。 耐人尋味的認知 我苦苦地冥想:教徒若以為通過刻苦己身才能克服肉體和眼目的情慾,其實這並不能有效地制止精神的出軌和今生的驕傲;內心的犯罪包括嫉妒、苦毒、憎恨等,不會因著節衣縮食、簡房陋居便會勢微力弱。反之,若懷著對神、對人謝恩、感激之心,即便喝的是瓊漿玉液,住的是高樓豪宅也同樣會榮主益人。耶穌在世時不就說過:「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卻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路 7:34),可見他所行的與施洗約翰不吃不喝的方式不同,但只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形式 ,並無特殊的靈意屬性。上帝洞察人的內心,不在乎外在的儀禮、表象。只要是不絆倒人,信徒起居飲食的不同不算啥,像保羅說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祂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羅14:6),即是這番道理。 我細細地體會:若不在「靈魂深處鬧革命」,惟苦待肉體,那僅是徒有其表,實質上跟日日揮霍一樣地會蒙蔽、麻木人心,照樣滋生仇恨、怨言與矛盾。故愈加理解了《箴言》30:8:「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說明適中就好,莫走極端,關鍵在於心態與情理。這部電影的標題及其內容主旋律──一桌盛餐,真正的涵義是在觀眾心中所起的催化作用,堪稱是一桌對「心靈與肉體」都俱佳的美好盛宴,也是一種很好、另類的傳福音方式,潛移默化地成就了不容易做到的教化主題,使信仰與現實、教義與文學融為一體,水到渠成地達到了藝術的高潮。難怪它能毫無異議地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成為多年來世界影壇的經典之作。 我幽幽地聯想:芭貝特不光是心被恩感、藉宴獻謝,同時還表現出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依靠歸宿,便不再眷念原先擁有的,甘願放棄一切的生活態度。就仿彿福音書中的那個比喻:「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13:44)此劇出人意料的結尾恰好地映射出這一境界,既催人淚下又引人入勝。的確,這位曾在繁都上層社交圈裡蜚名當紅的人物,瞬間失去了自己的親人、絢麗的舞臺、耀眼的光環,落魄隱居於乏味不開化的鄉野漁村,無聊度日,若非強烈的求生欲望又怎能承受得起?因著執著的堅持,後來便得著了真道。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這部電影向觀眾昭然諭示:世間所有的,都會如煙雲一般地過去,惟有得著永恒之道才是至真至上;人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性命,一無是處,何況壓根兒就賺不到呢! 企盼達到的生命高度 我切切地揣摩:我等信主之人,將來在天家重新聚首,共赴基督羔羊的盛大婚宴,一定也是這般出奇的豐盛精彩,是世人所難以想像出來的珍饈美味,宛如片中那些普通鄉民生平頭一遭得嚐這頂尖佳餚美釀的華筵一樣。 天上的盛宴必遠遠勝過人間廚師所能烹制的錦菜玉食。所以《芭貝特的盛宴》似乎又是個小小的預表,不無影射將來復活後基督徒在天與主共同坐席。從而教我時時儆醒,在地努力遵循神道去行,忠心恪盡己責,完成主託付的大使命,這才可能不失進入新天新地的入場券,有緣出席這場在天家與主同在,永恒快樂的天國筵席。

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沒有什麼能像神所賜給我們的喜樂那樣使人華美了。 聖經啟示我們,神是最喜樂的神。我們不會得到神給我們的那種喜樂,除非我們悔改,除去一切的憂悶和煩躁。憂悶和煩躁會吞滅神喜樂的榮光。完全的奉獻、交託及信靠才會帶來完全的喜樂。 神喜歡我們活在一種單純的信心裡,而不是活在感官的知覺上。祂要我們常常走到祭壇前,全心全意地依靠祂。祂盼望在我們裡面,培育出單純的信心,除祂以外別無依靠,而唯有當我們把自己全都交託給祂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依靠神。 預嘗天恩的滋味 喜樂的讚美是一種信心的表現,我們可以藉著喜樂的讚美來依靠神。沒有什麼能像神所賜給我們的喜樂那樣使人華美了。祂用所賜的喜樂衣裳,披戴在我們身上,祂自己也要成為我們的喜樂。當我們尋求神時,我們的臉上就有榮光;就得著力量。祂要用聖靈膏抹我們、剛強我們、堅固我們,叫我們從裡面得到真實的幫助。 神要給我們的喜樂是天堂的喜樂,也是永生的喜樂。在天堂裡,人從前所受的苦都不再被記念、不再被追想,沒有痛苦與哀傷,永遠地歡喜快樂。今天我們所預嘗天恩的滋味及永生的喜樂是聖靈中的喜樂,與在天堂的喜樂是同一性質的,但在天堂裡的喜樂更美。雖然我們在地上有苦難,但神已經在耶穌基督裡釋放了我們,讓我們得以嘗到天堂喜樂的滋味;生命裡面那麼明亮,而且滿有榮光,像彼得所說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因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你們靈魂的救恩。」 (彼前 1:8)因信以至於信使我們走在救恩的道路上。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表達裡面的榮耀,只有自己知道,聖靈在裡面作證、作憑據,告訴我們這是正確 的道路。 竭力追求認識基督 我們要繼續追求聖靈充滿,不斷地被提升,得到那極重無比的榮耀。我們甘願忍受地上至暫至輕的苦楚,讓神擴大我們渴慕神的心。當我們更加渴慕耶穌時,耶穌就成為我們榮耀的盼望,耶穌的榮耀要更多地從我們身上顯明出來,所以我們一生要竭力追求認識基督,認識祂復活的大能,使我們在被交於死地時,被帶進神的榮耀裡。 大衛說:「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 」(詩 4:1)這是大衛對神的認識。在困苦中,他裡面的榮耀更加顯大,每次遇見困難,他都求神光照並且依靠祂。一個人需要學習在任何環境裡依靠神,讓自己的意志消逝在神裡面,與主神聖的旨意聯合,覺得自己一無所知、一無所是、一無所能,求神按著祂的美意來塑造我們。 就天然人而言,一旦我們被交於死地,一定會反抗。有的人因此離開神,但是如果我們毫不保留地將自己交在神的手中,神會按著我們的需要把我們帶到一個地步,使我們的心意與神的旨意相和諧。與耶穌基督聯合的生命,可以說是所能達到最崇高、最榮耀的生命。 神喜歡將自己賞給那些失去自我、倒空自己的人。馬太福音5:3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當我們願意完全委身於神、完全地信靠神時,神就樂意賞給我們所需的一切。所以我們要更多追求耶穌、豫備好領受神的福份、領受神的同在,常常存著極大的渴慕及順服的心志,求主用祂的榮耀及永生的喜樂來吸引我們,叫我們明白祂所作的一切都有美好的目的。「聰明、通達的人」太有辦法逃避神的訓誨及管教,只有單純的人心甘情願地順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讓神成全一切,而只有完全被聖靈充滿的人才能持續擁有永生的喜樂。 誰是神真正的朋友?只有在永恆裡才會被顯明,極重無比的榮耀也只有在永恆裡才會被顯明。今天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地上所看見的榮耀,而是天上無比的榮耀,就是神自己。神要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護衛我們;所以我們活在地上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靠神的恩惠,扎根在基督裡,生根建造,所有的重擔都可以成為翅膀、成為助力。 在基督裡的喜樂 讓我們只有一個意志──就是主的意志,一個性格──就是主的性格,一個性情──就是主的性情。喜樂是主的性格之一,在基督裡的喜樂不只是一種強烈的情感經歷,更是一種對主的認識與理解,我們可以憑信脫去生命的憂慮和煩惱,藉著口感謝讚美神,脫去麻衣,披上喜樂的外衣,常常讓自己的意志、思想及言語榮耀神。 走在信心的道路上 神給我們的救恩是我們容易得到的救恩,這個救恩是因信以至於信,這是憑信得救的道路,每一天我們都需要耶穌的拯救,需要維持起初得救時,單純的信心及單純的依靠,如果你一直走在信心的道路上,你應該越來越喜樂,越來越認識何謂「滿有榮光的大喜樂」,滿到一個地步是可以溢出來的。喜樂也是為正直人所預備的 (詩 97:11) ,正直人就是絕對走上帝道路的人;喜樂也是從敬畏神來的,我們敬畏神,神就會在我們身上作工。 主耶穌要給我們的喜樂是聖潔的喜樂,因為祂「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 (詩 45:7)所以要得著喜樂的膏油,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學習仰望神,以順服的態度樂意跟隨主,我們才能達到靈裡的高峰,才會愈來愈擁有那滿有榮光的大喜樂。讓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所交往的朋友、所閱讀的書報、吃穿都能順服主的帶領,多花時間親近耶穌,領受主的道。 預備好迎見主 馬利亞所選擇的上好福分是人不能奪去的,她樂意聽主的話,而馬大則被太多的思慮、煩擾所困。主讓我們學習得勝思慮、煩擾的功課,讓聖靈更自由流暢地運行在我們身上。我們若想擁有天堂的榮耀,我們的靈魂裡就不能有一點遮蔽、憂悶及陰暗,因為天上聖城的光輝與品質必須在地上神子民的生命裡被找著,神榮耀的光輝要在我們 身上顯明出來。但願我們能與主同 心合意,堅守主的名,持定主自己,不棄絕主的道,一直遵守主的命令,成為一個得勝者;得勝者所得的賞賜是隱藏的嗎哪,就是耶穌基督自己,神的同在。 讓我們用信心的眼看見神聖城內的街道仿彿是明透的玻璃,在神的光照下,把自己更多地交給神,把生命中的罪交於死地,讓神在我們身上作工,使我們全人透澈明亮 、沒有玷污瑕疵。 主快要回來,我們隨時要預備好迎見主。如果你的靈很鬆散,被世界繁瑣的事佔據,主再來時,你將會很恐慌。主再來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靈裡面透不透亮的問題,是靈裡面與主的親密度的問題。 求主在這些日子裡,幫助我們更多地謙卑下來,沒有一點保留,將一切交給主,對主說:「我願意成為無有,好讓你來成為萬有。求充滿宇宙萬有的榮耀救主,更真實地建造我、充滿在我裡面。」 (本文轉載自《溪水旁》網路福音書房內在生活專欄。

小婦人的大成就──慕拉蒂

神透過一個瘦小的女子,來成就祂偉大的事工。 上個世紀初,有一個只有130公分高的女士,她會九種語言,年輕時就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在那兒奉獻了她最好的歲月,最後死在回鄉的途中。然而神透過這位瘦小的女子,幫助了後來五千個宣教士,她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慕拉蒂(Charlotte Lottie Moon)於1840年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個富裕莊園,家中的煙草種植園達一千五百英畝。她在家裡七個小孩中排行老三。南北戰爭前的南方莊園裡,僕役眾多,且有黑奴。在她少年時,父親因船難意外過世,母親仍支持她,14歲時就讓她到維吉尼亞女子神學院就讀。該校是美南浸信會創辦的學校,雖然父家是傳統的基督徒家庭,但在學校時慕拉蒂才更多思想關於信仰的事情,她開始認真地信奉基督。她成績非常優秀,除了英文以外,還會西、法、義、德、希臘文、拉丁文及希伯來文。18歲時,她參加一個由著名的佈道家 John Broadus帶領的特別聚會,慕拉蒂大受感動,決心要獻身宣教。 南北戰爭期間,慕拉蒂在家幫助媽媽管理家裡龐大的產業。之後,她在喬治亞州及肯塔基州教書並持續關懷弱勢的學童。但是她一直想要去外國傳教,尤其心繫著一個遙遠、龐大的國度──中國,而原本不接受女性傳教士的美南浸信會,恰在這當頭逐漸放鬆了性別限制,慕拉蒂的妹妹愛蒙雅已經在她之前成為宣教士。這更激勵了她,慕拉蒂也向美南浸信會申請去中國。終於在1873年7月,慕拉蒂申請成功,搭船來到了中國。姊妹倆先在山東的登州會面,先跟著差會的其他宣教士學習語言。 唯有女人才能夠 當時大部分的宣教工作都是由已婚的男性宣教士去開拓,宣教士的太太──師母們只是輔助先生的工作,所以像慕拉蒂這樣單身的女傳教士,身分特別尷尬,變成了協助「師母」們的小妹。然而在跟著師母們去鄉村裡探訪家庭的過程時,她發現女性在對中國宣教的事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的中國是強調父權的封建社會,中國女子不論是否已經結婚,不可能與外國男性交談。慕拉蒂明白:「唯有女人才能傳福音給女人」。然而由於她沒有先生,差會只讓她待在縣城的學校裡教書,慕拉蒂覺得很挫折,不禁自問:來到這遙遠的地方做什麼?原本計畫許多福音的事工,現在卻只能執教鞭管著那些好家庭送來的學生守規矩。 我不能沉默 於是慕拉蒂開始寫信,不厭其煩地寫信,請求差會的上層,也就是美南浸信會國外宣教部當時的負責人H.A.Tupper,告訴他在宣教最前線的實際狀況,請求他與總會方面協調改進支援的方式。慕拉蒂不單要求金錢的支援,也要求當時人力配置的改善,更直接呼籲家鄉的教會「動起來」──不只是金錢的奉獻支持,也組織禱告小組,為在國外的宣教士禱告,並鼓勵單身的婦女們自己投身在宣教當中。她的文筆流暢,相當具有感染力,有一封信裡寫道:「想到這些人的生命,從生到死,連一次都沒有聽聞耶穌名字的機會,真令人哀痛。而我能傳揚福音給幾個人呢?這些人的需要時時催逼著我的心,所以我不能沉默!」 在1888年,美南浸信會的教會聽從了慕拉蒂的請求,在聖誕節的前一週專為了宣教事工募款,這次募款募得了美金3315元,在當時足夠支持三位宣教士去中國。 直接上前線 1885年底,慕拉蒂放棄了穩定的教職,隻身前往更內陸的區域,她的足跡到達平度、黃縣、通州,開拓新的宣教工場。有時一天願意歸信的人多達數百人。當時人們擔心中國人會排斥西方人,然而慕拉蒂在1890年,從平度寫信回美國時,這位來自以熱情好客著名的美國南方女子,信裡洋溢著樂觀和對中國人的愛:「說中國人不好客真是一大錯誤啊!我在其他地方從未感受到如這裡所感受到的中國人的熱情與好客!」 歸信的人日益增多,她持續寫信請求在美國母會的支援,也呼籲基督徒要走出自己舒適的安樂窩,來到新的宣教工場。然而,經歷了義和團、捻亂、甲午戰爭,山東的的境況越來越糟糕。1904年慕拉蒂回國述職並呼籲奉獻,之後她又回到山東。沒想到回到那裏所面臨的是即將發生的大饑荒。 瘦弱卻堅強 當時美南浸信會國外部不僅沒有錢供應宣教士,還負債累累。甚至各宣教士的月給都得減少。個頭已經很小的慕拉蒂身體日漸削瘦,甚至得病,幾乎走不動路。後來她的宣教士同工才發現,她把自己微薄的所得,大部分都給了中國信徒們,她說:「他們更需要。」 1912年,慕拉蒂已經是72歲的老人,她終於病倒了。鬆開她蓬鬆的衣服,發現她竟然瘦弱到有如皮包骨,僅剩不到25公斤重。同工們遂決議必須送她回美國治療。但她終究沒有支撐住漫漫回鄉路,船駛到日本神戶港時,她就在那兒榮歸天家了。 慕拉蒂因病在船上去世時,體重尚不足25公斤。她對中國深厚而捨己的愛,大大激勵在美國母會的信徒,於是大家熱心地對宣教事工出錢出力,甚至有人效法她投身在宣教場上。美南浸信會也從1888年開始,每年聖誕節前,都固定專有一週,為宣教士奉獻,至今持續不輟。慕拉蒂過世已經百年,這一百年間所募集的宣教款項超過了15億美元,支持了超過五千名傳教士到各處宣教。 (本文獲允轉載自《希望森林》網站: www.seewan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