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29期

畫像的祕密

聖誕節令人嚮往的,不只是動聽的聖誕歌曲,和裝飾得炫麗的聖誕燈、聖誕樹,而是溫馨濃郁聖誕特有的人情味:孩子們得到夢想的禮物;親戚朋友藉賀卡與禮物互相關懷;孤兒和無家可歸的人得到有心人的款待,和無名氏的禮物。一年至少在這一天,大家表達自己的愛,也享受別人的「愛」和「關懷」,即使是簡單地向陌生人微笑說一聲:「聖誕快樂!」,也會贏得別人的一笑和祝福,「您也聖誕快樂!」。 可惜的是,近年來聖誕節流於世俗和商業化,送禮給上司、客戶、官員,為的是要升遷、發財、升官、介紹生意給別人,給人好處,因此聖誕節希望別人送禮回報。還有人怕麻煩,不願買禮物,又怕收到禮物無以回報,於是攤開講明,「大家省省,不要互送禮物好不好?」令人啼笑皆非。送禮變成傷腦筋、勞民傷財的事,聖誕送禮,到底為什麼呢? 富翁與愛子 許多年以前,有一個富翁和他的兒子都嗜好名畫,他們常常一起四處旅行,收購最好的畫。兒子眼光獨到而且擅長交涉,畢加索、梵谷等的作品,都成了他們牆上的裝飾品。晚年喪偶的富翁,有兒子與他分享嗜好,深深感到安慰。別人看到他們父子相處融洽,也都非常羨慕。 有一年冬天,戰爭爆發,兒子被徵召入伍。幾個禮拜後,父親就收到電報,說兒子在戰場上失蹤。 以後幾天,父親寢食不安,著急盼望進一步的消息,深恐失去了愛子。但不幸的消息還是來了:他的兒子確實陣亡了。 聖誕節臨近了,家家戶戶在準備歡度聖誕節。但老人特別感到孤獨、悲傷,與失望。牆上的名畫似乎提醒他,與兒子共享佳節的喜樂,永遠不會再來了。聖誕節該怎麼度過呢? 珍貴的聖誕禮物 聖誕節的早晨,一陣敲門聲喚醒了絕望的老人。蹣跚地前去開門,看到門外是一個軍人,手上捧著一個很大的包裹。 「我是您兒子的朋友,您的兒子是因救我而喪生的。我能進來嗎?我想讓您看一件東西。」這軍人說。 兩人坐下來以後,軍人說他的兒子在軍中常常提到父子兩人對藝術的喜好。「我不是畫家,但我想送您一樣東西。」 老人打開包裹,裡面是一幅他兒子的畫像。雖然不是傑出的藝術品,但兒子的神情卻栩栩如生。 老富翁控制住激動的情緒,向這位軍人致謝,答應會把這幅畫掛在壁爐上。軍人離開後,老人開始工作,真的照他所說的,把價值連城的名畫移到兩旁,卻把兒子的畫像掛在中間壁爐上。然後他坐在沙發上,整個聖誕節就獨自守著這幅畫像。 以後的幾天,老人慢慢體會到,雖然他的兒子不在了,但仍活在許多人心裡。很多人來信,感謝他的兒子救了他們。在戰場上,他兒子奮勇運送傷兵,不顧自己安危, 在搶救傷兵時中彈而亡。老人讀著信,驕傲與欣慰代替了傷痛。兒子的畫像成了他最珍愛的畫,超過其他所有的名畫。他告訴鄰居,這是他一生所收過最好的聖誕禮物。 名畫拍賣 第二年春天,老人生了一場病,逝世了。藝術界知道老人沒有繼承人,預料所有的珍藏大概都會拍賣,都在等著這些名畫的處置。果然,老人的遺囑指定所有的畫都要拍賣。但是日子訂在聖誕節,就是他收到心愛的兒子畫像的日子。 聖誕節當天,世界上的富豪、收藏家、藝術商,都湧入拍賣場,準備競逐這些藝術珍品。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日子,人人都希望可以驕傲地說,「我擁有這幅名畫」。 開始拍賣的第一幅畫,並不在博物館要收藏的名畫名單裡,而是那幅老人兒子的畫像。拍賣商請大家開標,「有沒有人要標一百元?」,「有沒有人要標一百元?」, 整個拍賣場鴉雀無聲,甚至幾分鐘過去,仍無人開口。有人大聲喊,「誰要這幅畫呢!這只不過是他兒子的畫像,請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收回這幅畫,讓我們看其他的好東西吧!」「對!對!收回這幅畫,拍賣其他的畫吧。」反對聲此起彼落。 「對不起,我們必須先賣這幅畫。」拍賣商堅持地說,然後接著又高聲喊:「有沒有人要這幅『兒子』?」「有沒有人要這幅『兒子』?」 買兒子畫像 時,老人的鄰居開口了,「十塊錢你賣不賣呢?實在對不起,這是我所有的。我認識這孩子,我想要這幅畫。」 「有人開價十塊錢,有人開更高價嗎?還有更高價嗎?」會場一片寂靜,無人願意加價,拍賣商於是高聲喊,「一,二,三,賣了!」鎚子重重地往下一鎚。 拍賣場一片歡呼,還有人拍手,「現在我們可以標真正的財寶了。」但是拍賣商看著大眾,舉起雙手請大家安靜,大聲宣佈說,「請大家注意,拍賣會到此結束了。」 會場靜了下來,訝異掃過全場。有人不相信地問,「什麼意思,拍賣結束了?我們不是來看老人兒子的畫像的,那些價值數百萬的藝術品呢?你要給我們一個交代。」 拍賣商回答說「很簡單,根據老人遺囑,要兒子畫像的,…,可以得到其他一切他的珍藏。」 接受兒子得著一切 老人的遺囑十分令人感動,發人深省。可不是嗎?有的禮物能開人眼界,但有的禮物卻溫暖人心, 差別不就在是否出於「愛」嗎?遺囑提醒了拍賣會場的富豪,收藏家和藝術商們,聖誕節真正的故事:父親愛兒子,但也因所愛的兒子為救人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喜樂。然而,因著父親的愛,凡願意要兒子的,就能得到他的一切產業。換成是您,您能體會老人的心,而接受兒子嗎?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神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豫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1:5) 聖誕節就是出於神的「愛」,聖誕節也告訴我們,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就能成為神的兒子,也得到祂所賜的一切。 (作者為電腦博士,現在一家華人電腦資訊公司任主管,與妻子及二女居住洛杉磯近郊亞凱迪亞。)

最佳禮物

送禮要送得恰到好處,是頗需花費心思的: 禮物太輕,無法表達情意,對方不會掛在心上。 禮物太重自己勞民傷財,影響到自己的生計。 禮物不合對方需要,就像無雨之雲,解決不了乾旱之苦。 為了送給普世人一個恰當的禮物,想來神必定費了一番心思: 送給人類財富?可惜解決不了心靈的困厄。 送給人類名利?可惜無法攜帶去永生。 神在祂的真知睿見裏,決定送給人類一位救主── 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 禮物貴重到,祂的寶血足以救贖全人類的罪。 禮物貴重到,人類不可能花任何代價購買,所以乾脆免費。 禮物適用嗎?還沒聽說過受禮的人有什麼抱怨。 一位救主,是全人類最迫切的需要。 耶穌這名字的意思是: 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馬太福音一章21節)

基督徒的價值觀

價值觀奠基於美學價值、道德價值、政治價值,和身體價值,或健康等概念,乃出於一本同源的假設。簡單來說,價值就是一些在我們看來是重要的東西──亦即我們視為「珍貴」的東西,它們是我們廣採精選的理由。一種價值的產生,乃基於自我與環境中的他人交集互動,通過他人感覺、理念、行為和理智,來促進那人的原創性成長。 價值與我們一生中所秉持的優先觀念有關。價值的問題經常來自自我及他人的關係所演變的結果,因此與社會關係息息相關。在建立價值的過程中,自我對不同的社會環境有所反應而找到安身立命之處,以致「弱水三千,我僅取其一瓢」的執著,通過個人的行為、感覺、和理念而表達出來,進而促進個人的整體發展。 經常在使用價值觀 我們每天都做好幾百個應興應革的選擇,比如工作或遊戲,微笑或皺眉,幫助或傷害,這些決定影響了我們的健康或幸福,工作和教育,家庭和友誼,鄰居和社區,甚至與神的關係。每一個行動都可反應我們的信仰和實踐的價值觀。 二OO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恐怖攻擊。根據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彼得遜(Christopher Peterson)所作的問卷調查,有906個回應來自九一一之前,比較九一一之後3729個回應,層次有顯著的提升。表現在感恩、希望、仁慈、領導、愛心、靈性和團隊工作上。彼得遜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心理學協會年會上說:「這些品格的力量,圍繞著聖保羅及所指出的神學價值觀,並代表了核心文化的重點。」 價值的來源 俗語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來有自焉。」我們的價值觀通過我們的經驗,自小由於觀察周遭的世界所形成。長大成人後加以檢驗組合,並重新安排我們的價值,選定那些我心所欲的,漸漸形成塵埃落定的價值取向: 一.家庭 家庭的是否美滿,幫助我們形成一個有關自我及他人的基本態度。諸如分享、誠實、尊重他人及合作等積極價值,自然而然地表現在家庭關係上;反之,貪婪、暴力、和種族衝突,亦可醞釀於家庭關係內。 二.社會 電視、報章雜誌,和電影都提供了是非善惡的觀感──這是生活的部份寫照。學校和教師也影響學童對學習和同儕的態度。左鄰右舍和親友是兒童的楷模,及意見和反應的資源。政治領袖和事件則塑造了我們周遭的大環境。 三.教會 宗教經驗能夠幫助我們形成和加強積極的價值觀,藉著下列幾種工具和門路: 1.聖經和其他屬靈書籍。 2.個別和集體的靈修禱告。 3.教會牧長的教導。 4.信心社團本身的潛移默化。 5.教會各項聚會和小組活動。 每一個人都有一套獨特的價值觀,按照我們個人人格特質醞釀而成。即使在一個大同的基本價值觀內,仍不免有小異,因而各人採取不同的行動路線。 聖經典範 新舊約聖經有豐富無窮的價值靈感和指引,經由歷世歷代的先知曉諭我們,又經耶穌基督加以發揚光大: 一.十誡(申五7-21)這是由摩西輾轉相傳的以色列人生活起居準則。 二.二律(太廿二37-40)「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條,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林林總總的律法,一言以蔽之,即以此愛神愛人的原則為律法和先知的總綱。 三.博愛(林前十三4-7,13)「如今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是愛。」故此,愛心是凌駕一切的。 四.八福(太五3-12)號稱「天國大憲章」是基督教教義大要,表達基督徒的價值觀,也是主耶穌的「深度心理學」。 結論 以上這些教訓散見於新舊約聖經的全面教導,更要緊的是將之表現於日常生活當中:包含工作事業、家庭朋友、身體關顧、經濟政策、政治活動和教會生活。總之,基督徒的價值觀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我們要好好察驗自己價值觀是否遵照耶穌基督的教訓?必須在任何決策和行動中,表達基督徒的價值觀,顯示與眾不同的道德水平,歸主為聖。更要緊的是,坐言起行,以言教和身教,傳達基督徒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給周遭的人們。 (作者曾獲宣教學、歷史學、心理學等博士學位,現任南加州牧谷長老會台語部主任牧師,亦在神學院任教,並於兩岸三地之間作培訓、佈道與文化交流之工作。)

恐怖份子

每天一大早,他就固定站在加護病房外面,背個背包,面無表情地瞪視著過往的行人。即使戴著眼鏡,仍遮不住他兩眼露出的兇光,心中彷彿有股仇恨燃燒。 近來恐怖份子四處行兇的事情愈來愈猖狂,他的行跡十分可疑,背上背的背包十分沉重,不知是否藏了定時炸彈,伺機在醫院人群最多時引爆自焚? 幾次警衛走過他身旁,他就背過身或轉身疾行而去。 樓下大廳、餐廳、走廊四處都有他詭異的身影徘徊,似乎在仔細觀察研究地形和人群匯集處。偶爾孩童在他身旁快樂地嘻戲,他的目光仍舊一逕直視,不露一絲溫柔。 醫院的安全檢查疏鬆得可怕,任何人進來完全不須經過盤查,即可長驅直入。警衛既無配戴槍械、警棍,身形還十分矮小,像是指揮小學生過街的街警。 這樣過了三天,他的觀察該夠仔細了,背包的體積日行增大,裝備似乎愈來愈充實,而他的神色更形嚴肅、凝重、彷彿即將慷慨就義。 該撥九一一,或者該告知矮小的警衛,提醒他注意,我焦酌地考慮。終於,走近了警衛,尚未開口,忽然聽見身後一聲掏自肺腑心腸的乾號「Oh, No, No!」 一回頭,是他那面無表情的臉,此刻痛苦地扭曲著,那雙看來兇惡的眼,此刻嘩啦嘩啦地狂洩著熱淚,像忘了扭緊的水喉。 我嚇傻了,呆呆地站著。警衛走過來,「他的未婚妻在加護病房好幾天了,他每天早晚都守候在這兒,今天病情似乎有些惡化,可能熬不過今晚了。」警衛同情地搖搖頭走開。 我慢慢再回頭,看著那個淚流滿面的男子,忽然覺得那兇惡的面貌,在一剎那間似乎變成了沙翁筆下深情的羅密歐。 聖經說:「神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內心。」那一天,我離開醫院,內心重重擊打的正是這句經文。 許多時候,我們豈不正是以人的外貌作為衡量人優劣的標準嗎?因此我們常受傷害,常被打擊。我們也習慣把一切骯髒污穢的思想,隱藏在道貌岸然的面具後 ,於是大家就成了「雙面夏娃」、「多面亞當」。 有一天,這些都要在上帝的審判台前顯露,那時綿羊和山羊就要在左、在右,被分別得壁壘分明了。 (作者曾任加州聖荷西一家電腦公司軟體測試工程師,現待業中,育有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