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自由、服務,揭櫫燕大的精神與標的。 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像司徒雷登這樣的美國人,一位基督教的傳教士兼教育家,他豐蘊的一生,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宗教、教育、新聞、政治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力。 影響近代中國深遠的人物 然而曾經扮演著影響中國近代史的一位重要人物,司徒雷登隨著廿世紀下半葉的時代變遷,幾乎已被湮沒或遺忘在歷史的深處了。直到了08年末,他又重新出現在全球華人的視線中。 1949年8月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在共產黨軍隊攻占南京三個多月後黯然離開中國返美,懷著無奈與遺憾,告別了這個他前後整整生活了56年的國家。2008年11月17日,在他離世46年後,其骨灰終於依其遺囑,從美國運回他的出生地中國杭州下葬,這是他臨終前魂牽夢縈的國度。在他的墓碑上只是簡單地以中英文刻著這麼幾行字:「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學首任校長」。碑文雖少,或許這就是對為人謙遜、行事低調的司徒雷登一生的最好寫照。 作為傳教士和神學院教授的司徒雷登,曾以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愛人以德的精神,竭力履行光榮使命,在落後的中國盡心傳佈福音;對中國底層民眾和學生,施以愛心與關懷。身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曾為創辦燕京大學奔走呼號,在中美兩國間四方募捐籌集辦學經費,終於建造了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大學;我們才知道這位燕大首任校長,為中國培養社會有用人才殫精竭慮,在他哺育下,燕大英才輩出,成為近代中國學術水平最高的教會大學。 任職外交官的司徒雷登,曾傾心於力圖促成國共和談,希冀中國通過和平談判方式組成聯合政府;我們才知道這位戰後美國駐華大使,為建立國府敗退後的中美全新關係,盡了可稱得上是最大的努力。 可以說,司徒雷登參與了動蕩的中國近現代史的長期進程,他的成功和辛勞,曾廣泛地贏得中國人民的尊敬;他的失敗和無奈也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對應著中國社會脈動的感應和深刻的歷史背景。 傳教士兼教育家 司徒雷登一生從事過多項事業,特別是作為教育家,他是成功優秀、深具影響力的。這不僅因為他蓽路藍縷創辦了燕京大學,又主政燕大期間取得不凡成就,更在於他為中國教育,確立了一種全新、切合現代的辦學和教育理念。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國的美南長老會傳教士,從血統上說,他是一位純粹的美國人,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父母主管杭州基督教天水堂,司徒雷登即出生在天水堂教士住宅。他11歲時回到美國維吉尼亞州上學,在大學期間受「學生志願國外傳教運動」的影響而轉到神學院,遂立志於傳教。 作為一個生在中國,並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的美國人,司徒雷登把燕京大學看作是自己畢生的事業,認同這所大學是「中國人的大學」。而他創建這樣的一所新大學,是為了可以更好地服務中國。司徒雷登與燕大,彷彿根本就已融為一體。他可謂當時燕大的靈魂人物,燕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的個人努力之上。這位主持校務工作長達廿七年之久的大管家和主政者(1919-1945),在當時的燕大師生中受到極高的推崇,而被譽為「燕園之父」。他無愧於這一稱號,乃因為他所確立的「燕大精神」。 成為最有用的學校 他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1933年,明確地提出辦學目標:「我們的目的,是要養成一種合作、建設、服務人群的精神,以服務社會國家……我們不是要變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也不要成為史上最有名的學校,而是要成為『現在中國』最有用的學校。」目的很清楚,就是強調大學教育是要服務「現在中國」。 司徒雷登主政燕京大學期間,提倡學術自由、思想自由的原則,他保障燕大教職員及研究者,在教學和研究時不受校內外制度和勢力的干預,給燕大學者們一個自由教學、自由討論學術觀點的場所,以無障礙地傳播他們的專業學識。他要求燕大的學生,既要中國化,又要國際化。因此對師生的政治立場不加以干涉。 在北京淪陷期間,燕大選擇了一條最難堅持的道路,既沒有內遷到安全的地方,也沒有接受日本的奴化教育,而是堅持獨立的教學理念,為此他甘冒牢獄之災。在他的努力堅持下,燕大校園裏充滿著濃厚的學術自由、思想自由的空氣,具有很強的學術多元包容性。 司徒雷登校長以自己對中國的熱愛,作中國教育界人士都望塵莫及的工作,取得中國教育界人士都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可謂功不可沒。堪稱中華民族偉大教育家蔡元培校長外,又一位傑出教育家。 在有關司徒雷登的著述裏有不少他的老照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到司徒雷登在燕大校園裏與學生交流討論、鼓勵他們、專注於學術的和藹可親的樣子,我的心裏總是會心一笑,覺得這才是教育家,一個生命飽滿、無比地熱情、單純、徹底的教育家。 聲譽卓著的教會大學 二十世紀的頭二十年裏,教會大學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奮興時期,越來越多的來華傳教士意識到建立教會大學的重要性。由於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震驚了中國的知識界,戊戌運動把改革教育作為革新政治的前提,中國興起了廢科舉興學堂的教育改革浪潮。來自國立高等學府的競爭壓力,促使教會大學必須增加完備的實驗室和圖書館,聘請更多更好的教師,從質量上和公立大學抗衡。 這種時代背景下,中國許多教派的大學合併。經過十幾年的談判、聯合,組建成後來的燕京大學。作為一所教會學校,其首要的目的就是傳播基督教,1916年時任校長的Lowry(燕大前身的校長)在會議上談到創辦這所大學的初衷,講到:「這所大學的建立,是為了使四萬萬人民都基督化……中國幅員遼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使它有可能維持這麼多的人口。它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燕大建在這個大國的首都中,有可能為中國革新做更多的工作。除了傳播福音以外,沒有其他任何方法能比。」 之後接管燕京大學的司徒雷登很清楚燕大的這個使命,便提出了允許學生宗教信仰自由的觀點。司徒雷登認為:「燕京大學的創辦,是基督教事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它不但能為信徒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更能為教會培養工人…。我要求燕大一直保持基督教的風格與影響,但同時要求它不被人看作是宣傳運動的一部分。學校不應該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禮拜,也不應該強求他們參加其他宗教儀式;既不能在學業上優待信教的學生,也不能在學業上給不信基督教的學生設置障礙。燕大必須是一所經得起任何考驗的大學。」 燕大不強迫學生參加宗教活動,並不等於不為有信仰的學生創造學習和深入研究基督教的條件。事實上,司徒雷登在「保持基督教的風格與影響」方面傾註了大量的心血。這方面最為突出的,當屬燕大的宗教學院。1925年,在眾多教授的倡議下,燕京大學利用在教育部立案登記之際,將原神學科和宗教系合併,組成了宗教學院,並把招生對象擴大到在職的教會工作人員。 作為第一所基督教神學研究院,燕大宗教學院不僅在中國高等神學領域內一直處於領袖地位,而且曾被譽為遠東第一流的神學教育機構。 燕大的基督教社團辦得也有聲有色。早在1919年,燕大就存在著一個忠實履行和貫徹基督教辦學理念的機構──證道團(Apologetic Group)。他們隨即發行了一份雜誌《生命月刊》,以「闡釋基督教義之真理,並促進基督教改革運動」。證道團是燕大的一個核心組織,這個證道團是由北京的十幾位基督教學者針對新文化運動中反基督教傾向而組成的。該組織的宗旨是「一方面證明基督教與時代精神相適應,並為當時代進化的先驅;一方面要坦白的討論教會內部的各種問題,作革新教會的準備。」 燕大的基督徒團契也非常興旺。五四運動爆發後,全國興起了「非基督教運動」,主要以中國知識分子為主力,強調宗教與教育的分離,社會各界很支持。在此壓力下,中國政府頒佈外國人在華設立學校要求,禁止學校以傳播宗教為宗旨,不得以宗教為必修課。因此神學院無法正式併入燕大的組織系統。司徒雷登希望整個校園都能夠彌漫著基督信仰的氣息,於是想出變通的辦法之一,就是設立「燕大基督徒團契」,來對學生傳福音。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 燕大校訓的由來有一個典故。司徒雷登剛到燕大工作幾個月後,他與幾位教師同工準備為學校制定一個校訓。他們都是出生在中國的外國人,都認為教會大學應該既能夠涵蓋宗教信仰,又具有科學的精神與方法,及大無畏的探索精神。有人主張採用《聖經》中的經文:「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太20:28, 可10:45,即「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做燕大的校訓。司徒雷登立刻想到第三任美國總統托馬斯•傑弗遜用希臘文鐫刻在弗吉尼亞大學校門上方的一句經節:「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因此把這兩句話結合為一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燕大的這一校訓很快便滲入到學校的各個方面,它不僅見諸於學校的精神生活、學生的出版物、象徵性的圖案和校歌中,更重要的是深入學生的心靈,成為大多數學生的生活準則。他們立志付諸實踐,並把它作為衡量周圍人群的標準。其中一些學生追隨政黨後,還是忠誠地履行這一校訓,為民眾做有益的事。廿世紀上半葉沒有其他任何大學的校訓,能對學生產生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司徒雷登奉行寬容的治校態度,提倡教授治校的理念。凡是有才學的學者,不問其個人宗教信仰、政治傾向和學術流派如何,一概誠懇聘請。他說過:「我的任務,是讓老師盡可能自由地、去從事他們的工作。」他全力邀聘當時的中國著名學者、甚至學術大師來校任教,藉以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學術地位。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思想學術界方家名宿,紛紛奔赴燕京大學,造成燕大一時名師雲集。有大師方有高材,燕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燕大的校友在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和學術界輩出賢才而具有深遠影響。 而真正讓燕大開拓國際學術視野的,則是1928年春成立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學社。並設立燕京學社北平辦事處,與世界一流大學進行各種學術交流。 到了1930年代,當時的燕大已經享譽國際,而躋身於世界一流大學之列,也成為當時中國最美麗和最有成就的大學。畢業生活躍在中國的政界、教育界、宗教界和其他領域。可以說,燕京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 重振燕京大學的精神 緬懷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學,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一個真正教育家的風範,和大學教育的真諦。這在中國逾半個世紀後已然漸趨式微了。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學的這種躬身力行、實踐出來的基督信仰教育思想,才是最應該被我們後人所記取的,如今當我們感受這位教育家的超拔與熱忱,感受這所教會大學的純真與執著,也希望能使當前中國的教育現狀和基督信仰狀況為之提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