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06期

水兵與少將

艦隊在初冬的寒冷裡受命出航,巡邏大西洋岸的美國海域。操練捍衛疆土的戰技是軍人天職,只是天這麼黑、風這麼大、浪這麼高、溫度這麼低、睡這麼少,任他甲等勳章戰士也吃不消。船橋的值班和機房裡的機械士,還有戰況室的尉官,都巴望這演習的差事早點過去。 黑壓壓的無垠海域上突然出現了一盞燈光。值班的戰士大叫:「前面,燈光!」艦橋上的指揮官沉著地問道:「穩定或閃爍?」 「穩定!」值班大聲回答。那表示前面那艘船和戰艦正在相撞的航道上。 指揮官下道命令:「打信號燈,叫他右轉十度。」信號兵快速地打出燈號。會眨眼的聚光燈在黝黑的暗夜裡,射出可畏的光芒。 對方的燈號打回來,信號兵解讀了信息:「你右轉十度。」少將指揮官登時血氣上衝。出道以來,沒見過小船敢惹戰鬥艦的冒失鬼。「打信號,我是海軍少將,你右轉十度。」這少將的頭銜,該可以罩得住海域的每一寸空間吧! 對方的燈號回來了:「我是水兵,你右轉十度。」這下艦隊少將司令按捺不住了,敢惹這萬噸級先進戰鬥艦的小兵莫非是吃了熊心豹膽。「打信號,我是戰鬥艦!你右轉十度。」這戰鬥艦的最後法寶一祭出,準叫他抱頭鼠竄,落荒而逃。 對方的燈號打回來:「我是燈塔,你右轉十度。」少將司令接到信號,立刻下達命令,右轉十度。 不是少將敵不過水兵,而是水兵站立在真理的根基上。 不是戰艦打不過燈塔,是燈塔結盟於穩固的大地。 人生充滿了抉擇。在人生的海域上,是前衝呢?還是禮讓?是依靠我的噸位來壓服對方呢?還是尊重對方的人格?是抬出頭銜來呢?還是抬出愛心與謙卑?是擺出肌肉命令對方聽從我,還是伸出友情的手來遵行對方所站住的真理? 這個故事讓我們聯想到一項重大的人生法則:選擇站在聖經的真理──愛、喜樂、光明、謙卑、忘我,你就有權品嚐人生的美善。 本期雜誌選擇了下列短文闡述「抉擇是人生契機」的信念,與各位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根據聖經的價值觀,作正確的決定,營造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抉擇──人生的分水嶺:一個人選擇有多快樂,就有多快樂。 ‧神奇的字眼,我願意:在生命的難點上,事件+反應=結果(Event+Recation=Outcome)。 ‧夕陽‧衰草‧秋蟲與永生:請為夕陽寫一首歌,也為黃昏做好準備 ‧無怨無悔:從某一個角度看,甘於平凡是快樂之訣。 ‧翱翔於另一度空間:讓你的思想馳騁一番吧。 ‧人生之車:駕駛人生之車最佳座右銘──信心、細心、虛心。 ‧科技金童尋道記:藥物控制不了的失眠症和高血壓,上帝如何化解呢? ‧青春豈應恁早凋:最佳抉擇──建造生命,而不是揮霍生命。 ‧開眼記:用四官代替五官,失明的喬治跨入了另一度時空。 ‧揭開雷電的神秘面紗:從雷電學習趨吉避凶的法則。 ‧瑪莎的歌:瑪莎的先天痼疾,更顯出《耶穌愛我》這首歌的美麗。 誠懇地邀請你,從這幾篇文章作者的生命精華裡,吸取智慧!

抉擇─ 人生的分水嶺

面對逆境,有人選擇隨波逐流,有人選擇力爭上游。 面對中年,有人選擇外遇,有人選擇忠誠。 愁苦、快樂;記恨、饒恕,任君選擇。 快樂是一項選擇 林肯總統在他晚年,人生智慧登峰造極時,為人生快樂之訣寫下了這句金玉良言 :「一個人選擇有多快樂,他就有多快樂。」(Most people are about as happy as they choose to be)林肯走過許多人生的愁苦憂谷──未婚妻死亡、競選失利、精神崩潰、惡妻、南北戰爭。有一段時期他甚至沮喪到想要自殺。幸好林肯學會了人生的祕訣在於──選擇快樂與平安、勇氣與力量,終於崛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總統。 是的,快樂是一項抉擇。 善用選擇權 我們無權選擇出生的家庭,也不可能選擇父母,膚色也由不得我們做主,生日和誕生國也無權置喙,大體上也不能決定死期。但我們有權利選擇結婚對象、住家環境、歸依那一種信仰、從事哪種行業,也有權利選擇。上大學是要追求學位,還是學問。上班是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是要鞠躬盡瘁,盡獻所有。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一生是喜樂滿溢,或是愁雲慘霧,自己的婚姻是水火不容,或是鶼鰈情深。 抉擇是人生的分水嶺。 大學畢業了──有人決定立刻就業,有人決定出國深造。 做生意──有人堅持道德操守,有人高唱賺錢至上的調子。 選擇結婚對象──有人重視靈性品德,有人只看外貌財富。 中年危機──有人選擇外遇,嚐嚐婚外情的滋味。有人選擇忠誠,保護原生家庭 的安和。 被得罪──有人選擇饒恕,用愛來感化對手;有人選擇記恨懷怨,讓苦毒耗盡自己的精神力量。 夫妻吵架──有人選擇發怒,以咒罵發洩情緒;有人選擇冷靜,找適當時機好好溝通。 被拒絕──有人退入心理上的蝸牛殼,從此孤僻古怪。有人相信愛心能融解冰山,創造美好的人際關係。 遭遇逆境──有人唉聲嘆氣,落入自憐、怨天尤人。有人乘駕逆風,展開翅膀飛向高天。 選擇力爭上游的布克 布克華盛頓(Booker T.Washington)歷經重重艱困險阻,卻勇敢地選擇力爭上游。 他的奮鬥史成為世人靈感的泉源──一個拒絕自憐的人,可以創造出何等奇異的成果。 美國憲法上雖然標舉著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布克卻生來是個奴隸,只因為他皮膚 中的色素較黑。在這民主的國家,號稱教育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布克卻只能背著他主人孩子的書包,送他們上學,自己卻不能踏進教室。 面對如此逆境,有人選擇暴力,有人選擇隨波逐流,有人選擇自暴自棄。但布克卻選擇奮發向上,終於完成博士學位,並奉獻一生成為教育家,為那些失學的黑人發言,爭取他們受教育的機會。他的熱誠啟動了美國社會、政治情勢 的變遷,為後世的平權運動奠下根基。 掌控自己的反應 社會也許不公、環境也許險惡、試探也許凶猛、上司也許偏心、兒女也許不孝、 配偶也許古怪。這些外在因素非我們所能掌控,但我們總可以掌控自己的反應。聖經上用簡單的對句,來教導我們如何作正確的抉擇:…
Read more

神奇的字眼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大自然的除舊佈新,常令人自嘆弗如。院中的杜鵑、石南都在謝了春紅的當兒,細心備妥來年的蓓蕾新妝。楓樹、楊柳,年年添新吐綠,做來毫不費功夫。 人生舊事要過去,就不是「新陳代謝」這麼簡易。「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歲月的滄桑裡,人心堆積起的舊事,對未來常有股左右的力量,伴隨著生命的行進。 選擇反應的自由 在生命的難點上,專家提醒:E(Event)+R(Reaction)=O(Outcome) (事件+反應=結果)因之,總不要棄守第二陣線的要素。事情臨到不是自由的,但個人的反應是自由的。臨陣的一腳,可以決定球的去向。 自由,是內在的自覺,不是發通知單就能收到。舊事堆積的能量,會幫助人踢這一球。只是有時它有它自己的主張。舊事堆積,最常見的就是它的陳腐氣味,昔日榮光、美事,如今都成具具陳屍,絲毫起不了作用,既挑不起一點今日歡笑的漣漪,還添增壓力,預告暗淡無光的未來。 成就可能貶值成厭倦 有對夫妻朋友,兩人求學都是一路戰績輝煌,張張文憑來自「五星級」名校。念完書、謀職順利、購車置產、生兒育女,完成令人稱羡的前半生,繳出漂亮生涯規劃的成績單。這些經心的經營,卻擋不住「憂鬱症」對這位丈夫的造訪。很難明白出了什麼事,又有什麼事生發如此強大的味覺屏障,竟遮住他對所有周邊事物的品嚐。 只知,世間許多美好的事,對保障內心幸福、快樂的「效度」與「信度」都極其有限。既遮蔽不住全面,又無法重新驗証,還得小心不變化成靈魂的痲瘋病──厭倦。 奢侈容易淪為必須 愈是生命中基本的事物,愈有一個特性──非它不可;有了它,卻世途尚遙,僅夠倖存。就如陽光、空氣和水,一時興來人會欣賞、感謝,但不足以讓人擁抱出意義。 生命中外添的華美事物,也有一特性──從發生的一刻,就開始由「奢侈品」漸轉成為「必須品」。新車、新房、新學位,到手以後,慾望的碼錶就開始緩緩歸零。沒有它,不行;有了它,還是世途尚遙,僅夠倖存。 目的常常變質為機能 追逐的「目的」(Purpose),會不脛走樣,變質為「機能」(Function),使得事物對人歡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新鮮度不能久存,漸而生發陳腐倦怠。,許多人做過、經歷過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容格發現,他35歲以上的病人中,大部份身體上有疾病的,都和心靈有關。若要病得根治,不能忽略心靈這領域。 褪舊變新的可能 若要舊事已過,煥然一新,靠的不是事物,而是生命的主體──人。人要從歲月的磨損,身心的老化中再造成新,要先找到生命的再生區域──靈魂。靈魂的除舊佈新,脫離陳腐倦怠,舊事纏擾,這正是生命的設計師──神,唯一能夠,也是祂極切盼做成的。 有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孫子問他為什麼一本聖經可以天天讀而不乏味,他說他在聖經中遇見神,神使他每天的日子都像初次到了天堂門口,那麼樣的新鮮、雀躍。 人往往很忙碌,活著時花費很多時間在經營人生中「可以有的」,但常忽略了人生中「不可無」的。先知阿摩司對後代的預言是「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耶穌說世間有一種黑暗,就是人心的昏花,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的世界裡,人在繁華中失去性情,成了「吹笛不跳舞,舉哀不捶胸」的情感失憶狀態。 天涯可咫尺 弔詭的是,昏花與清明,倦怠與新鮮,像在「天涯」,卻在「咫尺」。只是人的「自由」,像「懼怕」一樣,都是一種選擇,不知能否把那一球穩定地踢向「咫尺」卻又在「天涯」的另一個區域。心理學家羅士杰說「我不信有人能教另一個人做一件事….我只知道當一個人願意時,他就會做成」。 神,這位不能被推動的推動者(The Unmoved Mover),深願祂的兒女分享祂這樣主動創造的性情,在人生的難點上,以「我願意」作出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的抉擇。

夕陽‧衰草‧秋蟲和永生

既然夏天的青翠擋不住寒冬的枯黃,你我該準備好迎接永生。 深秋‧黃昏‧漫坡。傾斜的夕陽在濃厚的橘紅色裡,將最後的一點暖意投在漫坡的青草上。草依然綠著,從坡頂平鋪到坡底。一只小小的昆蟲奮力攀上草葉的頂端,愜意扇動的翅子反射著夕陽的金黃。一切都那麼寧靜、那麼安適、那麼祥和。然而一絲涼意隨著秋風掠過,坡頂後的陰影隨著夕陽的西墜而黑沉沉地壓了下來。 夕陽在掙扎著,企圖維持與地平線的最後一點距離。這西墜的夕陽不也曾有濆薄欲出的期待、晨曦清麗的嫵媚、高懸中天的威嚴、落日熔金的輝煌嗎?但是,無限好的夕陽也奈何不得迫近的黃昏。所有的烈焰、所有的光亮、所有的熱力都不得不以西墜後的黑暗為終結。 坡上的青草也是如此,春日的柔嫩、夏天的青翠、秋季的墨綠又怎能抵擋寒冬的枯黃?今日的嬌艷轉眼就成昨日的黃花。生的美色卻難逃死的網羅。 那蠅營狗茍的小蟲正渾渾噩噩地過著甜甜蜜蜜的小日子,渾然不覺秋涼的腳步將要踏上它精心營造的小巢。須臾的生趣是那麼輕易地消泯在永恆的死寂中。但那將被冬寒捕獲的短視小蟲,卻在將逝最後的暖意裡做著不知愁的秋夢。 這不正是世人的寫照嗎?沒有永生,生命無論延續多長,都終將以死亡為終結。一切辛勞、一切成就都在死的黑暗裡化為虛無。這不正是罪人的素描嗎?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而割斷與永恆之神的關係。一旦割斷了與永恆之神的關係,所剩的就只有自己那點有限的生命。當有限的生命走到盡頭,一切就全都完結、全都消散。既然一切都建造在虛空之上,一切也都化為虛空。由於一切都完成於死的限度之內,一切也就留在死亡之中。 永生並不是有限人生的內在特性。在邏輯上,有限已經意味著對永生的否定。永生是有限人生與永恆之神的關係。神是永恆的,而有限的人生僅僅因為活在永恆的神裡才獲得了永生。由於其與神的關係,有限的人生不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死路,而是向神敞開,從而進入神懷抱的生命之旅。這就是有限卻永生的原因。一旦讓神活在我們裡面,我們就能活在神裡面,所有世間的起伏、自然的榮枯、有限的生死都對我們奈何不得了。

無怨無悔

年輕時,活在孤芳自賞的藝術家氣質裡。如今愛的責任毫不客氣地加在四個兒女的母親身上。 這是成長的苦澀,也是成長的喜悅。這是自然的選擇,也是甘心的選擇。 小女兒上學了。驟然間,院子的氣息轉變了。曾幾何時,小鳥兒啁啾不停,青草地洋溢生機,連藍天白雲似乎都怡然可親。我搬了把椅子安坐天地之間,喔,多久以來,我已遺忘這燦然冬日的陽光。 做夢的日子 從小,我一直是個愛做夢的孩子。別人玩耍嘻笑,我只要有書、有音樂、有片綠蔭,便已足夠。家中五個兄姊及妹妹,不能侵擾我的世界。父母一向開明放任,卻不知我喜愛活在自己的天地,從不在乎為身旁的人留下任何美好的痕跡。總是在同學的畢業留言中,發現自己的孤獨與自賞所帶給別人的不安與傷害。偶有一、兩好友,也都是自命不凡,習於高超的藝術與學問的追求,拙於日常生活的繁縟人際應對,不耐於細瑣事務的煩擾。 父母所傳給我珍貴的基督信仰,我往往撇棄「捨己」的部份,而尊崇那與神同在,優雅而甜美的感受。因而,在教會中,我可以名正言順地充分發揮我所有的藝術氣質。在他人看來,我以才華服事能夠榮耀神、造就人。當我作見證與分享時,常因我唸一流學府,保持最好成績,又擅於打球運動,是人群中寵兒,而吸引許多年輕人的傾聽。但是,長久下來,多次的誠實內省,使我痛苦於自己的不實在。 真誠的自省 我能認真地體察他人的難處嗎?我能熱切地分擔他人的重擔嗎?我能瞭解平凡卻真實的人們,日日為生活的飽足與安定所付出的血汗代價嗎?我的身旁走過數不清這樣的人,我能為他們做什麼? 一首輕歌?或許。短暫地撫慰一下他們的煩悶焦慮。 一篇文章?或許。帶領他們暫時進入虛無的浪漫情境。 一個世人欽羨的成功見證?或許。引發他們對未來的一線渴望。 喔,不,人們不真需要這些。我漸漸覺悟自己的膚淺與自欺。他們要的是一顆真誠關懷的愛心、一份知心忠實的友誼; 所期待的是一雙溫暖與安慰的肩膀,幫助他們承受生活的風波,感受基督那體恤的愛與同在。 而我做了些什麼?我不懂得愛,也不會愛。我不知從何尋找平常心,也不會面對看似平凡的生活經驗。於是,神按照祂的計劃,把未來的丈夫帶進我的生命裡。我開始接觸他們生意人家的一些「市井百姓」朋友,雖然言談瑣碎,卻待人熱誠。他的父母勤奮自謙,樂善好施。而他雖內有藝術家的嚴謹浪漫,外表個性卻極為隨和,總能輕易地成為甘草人物,帶給別人歡笑。 留學的生涯 神更進一步把我遷到美國,進入完全不同的文化與社會環境,讓我以新鮮而謹慎的態度面對人生;使用有限的語言表達,與外國人溝通交往,種種的境遇都成為我學習的功課。 由於學的是社會科學,用的是不拿手的英文,我明白唯有勤能補拙,才能得到像樣的成績。在全然不同膚色的外國同學與教會會友中,我不再是眾人喜愛的焦點。因此我更珍惜每一句善意的問候,每一份分享的喜悅,及每一位關懷我的朋友。 那時,求學所在地附近的中國人不多,卻經常餐敘聊天。在我過去生活中,太少與人交集,遇到接觸頻繁的人際來往,常常顯出了我的不自在,與缺乏同理心。我知道自己這些缺憾所帶來的問題,卻難於在個性上有所突破。有時也會尋求神的幫助與教導,但總覺得做人太難,還是獨居最好。 成長的激素 婚後,隨著丈夫找事工作,開始經歷人生的艱難。初居鳳凰城,面臨待產卻無保險,車子也經常「休兵」,無法代步。他的公司又因他申請身份的延遲,暫不發薪。向來健壯的丈夫,突然氣喘復發,終夜無法成眠。種種現實的逼迫,冷卻了我任何不實際的想望,只有向神懇切求援。慈愛的父神立即感動一些素不相識的中國弟兄姐妹,有的介紹新工作,有的幫助申請保險,更有人在我產前發生意外住院時,為我送食遞暖。他們讓我真正經驗到什麼是行動的愛。其中無高言大志,也不求張揚,有的只是甘心的付出。藉由這些困難,倒激發我更多思想如何在有限的人生資源裡,做些有意義的決定與行動,才不枉然受苦。 不是終夜享受樂章的飄然,不是環抱一室書香的清逸,不是學習雅痞貴族的灑脫。我的生活應該追求那更深睿的快樂,就是主耶穌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不計得失的愛。 母親的天職 成為母親,才發現再無其他的角色更能叫我落實下來,沒有更好的機會強迫我完全樂意付出。過去總聽說,我們的神最會為每一個人出人生的功課,卻不曾想到祂會賜下四個寶貝的兒女給我照管,促使我沒有藉口地放下自己,汲汲營營以他們的需要為生活重心。愛的責任毫不客氣地加在我身上,每日從早到晚勞碌奔波,沒有時間為自己打算。我也因此更加倚靠恩典與能力的神,經歷成長的苦澀與喜悅。 向來只愛讀書,不擅家務,我面對孩子的索求,與日常繁瑣的生活細節,常是力不從心。公婆好意地探望,不時增添我孝心的考驗。丈夫不拘小節,許多公司或家中的文書事務,只有我來處理。各方面接踵而來的生活壓力,我已沒有不受干擾的角落,我成了隨時待命,供應需求的平凡人。逐漸地,我知道何為辛苦,也因此體會他人的軟弱。我看見自己的有限,確知神若不扶持,這條道路實在不可能走下去。 畢竟是神的慈愛太大,祂的恩典太豐裕。十多年來使我能歡笑多於淚水,感恩的心多於埋怨的歎息。不論是孩子不時地帶給我小小的驚喜,是丈夫誠摯的讚賞,是公婆、親友的稱許,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特別的價值。 人格的蛻變 如今的我,藉教會、丈夫的工作、孩子的學校,生活圈中陡然增加許多新鮮的面孔,等著我去認識,去伸出友誼的手。 放下一向在陌生人群中的被動與隱藏,我較能自在地提出真心的寒暄,誠意的關懷。尤其在屬於我個人的安靜時間裡,還能常想起他人的需要。我的禱告中不再只有自己。身旁的家人、親友,遠方的宣教士….也常被我真誠地紀念著。 對一向思想中極為自私的我而言,是個極大的改變,難怪父母、兄姊遠從台灣來看我,都說我變了好多。雖是惋惜了我過去的才能,但為我能甘於平凡而開心,他們都覺得我比從前開朗,多了肯定,也多了快樂。因此,父母開始接受我的轉變,稱許我是最有福氣的人,可不是嗎? 雖然,心中偶爾會有「想飛」的欲望;雖然,多年不見的老友驚訝於我現今的生涯規劃,會使我略感惆悵;雖然孩子們總能暴露我尚未學好的生活藝術,讓我對自己失望;雖然我的內心深處仍是如此喜愛安靜,不被攪擾….。這些都不再能搖動我對眼前生活的滿足。我愛神,也愛祂給我的日子。誠如一首詩歌所言:「神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作工得息,試煉得恩勗,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朽的愛。」 祂的選擇,我的選擇 不是沒有選擇,是信賴祂的選擇,是享受祂的選擇。不是不再追求真善美,是學習以「付出」來獲得人生的真諦與至美。因為「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翱翔於另一度空間

有些環境會把人塑成應聲蟲。下定決心展開你潛力的翅膀吧! 剛出生的嬰兒有如一部才出廠的電腦,具有偌大的容量,硬殼內卻未裝進任何程式或軟體。隨著年齡增長,所接觸的人不斷把他們的思想、價值、道德等各種觀念輸入孩子的小腦袋瓜裡。開始時最主要的灌輸者是母親,然後是父親。進到學齡階段後接觸面漸漸擴大,輸入者人數也變多,包括老師、同學和朋友。我們的頭腦乃根據先天的賦予,與後天從各種來源吸收的資料來運作。小時候可塑性高,輸進甚麼都來者不拒,照單全收。長大後較懂得分辨與過濾,不再像海棉「是水就吸」。受完教育,踏入社會後,腦容量似已飽和,不繼續進注,可說是定型了。 被困的潛力 可惜的是,我們當中絕大部份人的腦袋,也都如電腦般被局限在那硬殼中,無法突破。按照別人教我們如何作而作,如何想而想。習慣後就成為一部機器,只作不想;拼命幹而不夢想。青少年和青年期有過的狂想與抱負,都被貼上不切實際的標籤,然後鎖在書櫃中隱密的角落,註定要遭到漠視和遺忘。這就是潛力的本質與特徵──一股長年被壓抑,不得不潛入海底深處的力量。但有夢想的人會努力去掙脫掉鎖鍊,把潛能釋放出來,幹出一番常人不敢奢想的輝煌壯舉。 定型的公式 從小到大,我所受的教育可用以下幾句話勾勒:「你要好好用功讀書,乖乖做功課,考好成績,將來進一所好大學,選個熱門科系。畢業後找個好工作,領一份固定的薪水,買棟好房子,娶個賢內助,然後安居樂業,生兒育女,這就是成功!」這麼一個公式,務必謹記遵行,卻套得許多莘莘學子喘不過氣來。 近幾年來好作夢的心,促使我不斷對傳統觀念提出質疑與挑戰。書讀不好,就得接受被歧視的命運?學得一技之長,不也同樣能在社會立足?愛打球就沒出息?多少中國父母被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所限,而阻礙了兒女天賦專長的發展。 受教育是必須也是正確的,但絕不是唯一的出路。行行出狀元,父母須讓兒女有夢想的空間,自己也要多發揮想像力,不要拼命趕潮流,卻不懂得發掘孩子真正的興趣。只會一味逼他們學習鋼琴或小提琴,等他們中學畢業,反叫他們去唸理工、醫學,或電腦,深恐孩子想不開要唸音樂或藝術。 小時候不鼓勵兒女作夢,隨性向發展,長大後他的夢想如何能實現,潛力怎能發揮出來?許多人之所以胸無大志、了無夢想,是由於從小受被動式教育所限。父母與老師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只要遵行,不必動腦筋,不准發表意見。時間一久,自然就變成書呆子、應聲虫,沒有自己的見解,潛力與才華永埋地底下,殊為可惜。 腦力激盪 對於這些想像力僵化,或狹窄的人,我的建議是時常要操練,玩玩腦力激盪的遊戲。肌肉負荷重物,日久會變粗變壯,同樣,思考屢經激盪(Brainstorming),終究會獲迂o意想不到的靈感,說不定哪天這些異想天開的念頭被採用了,就搖身一變為帶動潮流的頂尖人物。 腦力激盪的規則是,你得竭力拋除多年累積的種種禁忌(taboos)。因為禁忌會在思想過程中設下重重難關與柵欄,攔阻我們讓思想馳騁、奔放,甚至連嘗試和計劃都不敢跨出,而翱翔於另一度空間的人,則勇於突破禁忌。 此外,你得避免先入為主,及過早下結論的惡習。要養成以正面積極的眼光看待萬事,儘量別說出「我不適合搞這事。」「這主意不錯,但得花不少時間、精神,算了吧!」「以前從未這樣作過」。 「不適合」、「忙」、「累」是最常見的幾個藉口,其背後不外幾個心態:懷疑(會有那麼好的事?)、不正視難題(我不是幹這行的料)、拖延(改天再談吧)、怕事(我目前混得不錯,幹嘛吃飽找罪受)懶惰人天天用這些把戲和擋箭牌,以繼續樂享眼前的安逸。深怕受干擾,失去已習慣的生活方式。 開創新局面 下棋的人都深諳出棋致勝的三字訣:狠(be Aggressive)、準(hit the target, be precise)、快(be fast)此三訣亦適用於夢想者──相信自己的夢能成真;遇到難得的機會,看準了,就馬上抓住,然後狠狠地幹,先拼一陣子再說;不找藉口塘塞,不採拖延戰術、不避問題、不怕麻煩、不心懷二意,也不半信半疑,如此才能在其他人仍在猶豫、觀望,裹足不前時,捷足先登,走在時代的先鋒。 總而言之,對兒女的栽培要有創意,不設框框,讓他們順性發展,在旁適當地輔導與督促;對己則要多動動腦筋,凡事別太主觀、自以為是;事情未嘗試之前,勿先蓋棺論定。如此操練,假以時日必能靈感妙計源源不絕,創造出一番新局面。 編註:本文作者嘗試以新的視角,來探索突破傳統,運用潛能,開創新局的可能,其見解頗富啟發性。至於傳統與新意交相融合而衍生的多樣選擇,則有賴成熟的判斷力,作明智的抉擇。若能適當地平衡傳統的智慧與創意的衝力,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了(請參考太5:17-18; 38- 39)。

科技金童尋道記

一個人人稱羨的科技金童,在對疾病束手無策之時,認識了醫治他身體、靈魂的最偉大醫生。 「麗珠,我已好幾個晚上都無法入眠了,試過幾種方法都沒有用,我好痛苦啊….」電話那頭傳來大哥沮喪絕望的聲音,我的心也陡然一緊。七、八年來大哥一直為睡不好覺所苦,現在更嚴重了。想不到這位從小到大,在學業與事業上都出類拔萃的常勝軍,也會遇到他無能為力的時候。 我所欽佩的哥哥 說起這位哥哥我真是打從心底欽佩他。從小我們家境清寒,哥哥卻力爭上游,總在學業上名列前矛。我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終日手不釋卷,還被我戲稱「書呆子」。在他就讀縣市裡最好的中學時,最讓他遺憾的事是,不管他如何努力,總不能獨占鰲頭。(原來第一名老是被另一位高手,就是曾任台灣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後來獻身傳道,曾擔任我教會的主任牧師蔡茂堂奪得)。? 哥哥的最大抱負是成為懸壺濟世的醫生,無奈當時家裡的經濟能力無法供應他進入學費昂貴的醫學院。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往理工方面發展專研,而考取台灣最好的大學──台大電機系,從此與電子業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後,他順利地進入美國在台設立的一家公司上班。從此家裡增加一份不錯的收入,日子本可過得穩穩當當地。但是他豈甘於朝九晚五,屈居人下的平淡生涯呢?當時哥哥看到電腦業在全球是一日新月異的熱門行業。他已具備很好的基礎與經驗,何不在本業上更上一層樓,於是他毅然放下工作,進入美國著名的Case Western University攻讀。 畢業後,鑒於半導體工業在台灣的蓬勃發展,他就與幾位志同道合,又專精於電腦業的友人,合資成立一家以生產半導體,及設計電腦軟體為主的公司。他們所寫的軟體常常被其他公司採用。後來他們的公司索性併入另一家新興的大電子公司,他也結束「空中飛人」的生涯(在台美兩邊經常奔波)。 成功的滋味 之後,他被聘進遠進馳名的新竹科學園裡,擔任一家電子廠的廠長,能將過去在美所學的尖端科技,及多年工作經驗,一展所長地運用在工作上,回饋鄉梓。在工廠裡,他底下有一千多員工,可說是在一人(總經理)之下,眾人之上。 想不到這個從貧寒家庭出身的孩子,憑著多年來堅毅勤奮的精神,與聰穎才能,終於闖出一番傲人的天地。然而,就在他的生活、事業都達到巔峰,應該是好好享受豐碩果實的時候,他反而更迷惑於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當他回顧過去一路流汗、流淚所打拼的事業,一旦達到人人所稱羨的成果,他卻感到不過爾爾,人生活著真是又苦又累。成功誠然帶來了名利地位,卻未帶給他心靈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反是更多的責任與壓力。在他的心裡似乎還有一處空缺,是無法用這世上任何東西來填滿的。 由於妻子與岳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就鑽研起佛學來了,或許佛教追求空的境界,有助於他解除名韁利索的纏擾。於是,他再以一貫執著認真的精神,來研究佛理、打禪、練氣功,甚至拜法師、有其法號。 人生苦海無涯? 然而,任憑哥哥在佛學裡浸淫十多年,他仍然找不到人生的終極意義與方向,並對一些佛理感到納悶,例如,不能殺生的問題,難道連危害人生命的害蟲都不能滅絕嗎?修練成佛的最高境界是無神論,生命的創造與主宰者究竟是誰呢?從何而來,又將歸往何處?都是他無法明確找著答案的。 現在又被惱人的失眠和高血壓所苦,每天須服用四種藥物,對死亡的恐懼偶而亦籠罩在他心頭,他更感到迷惘與苦惱了。人生果真是苦海無涯嗎? 反觀一些基督徒的親友,他們似乎對這些問題有把握多了,並不顯得憂慮與懼怕。難道他們找到人生的答案嗎? 人的盡頭,神的起頭 過去,我一直期望哥哥能信主,但看他事業如此發達得意,似乎一無所缺,全家人又非常虔誠拜佛,總覺難以向他啟齒傳福音。想不到他也有走投無路,向我訴苦的時候。平凡如我者,怎樣幫得上忙?是的,我不能做什麼,但我的神豈有難成的事。「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了。」我就極力邀正在美國會親的哥哥到洛杉磯我家裡一趟。我要告訴他一個最有效的治療法。 反正他已尋遍各種方法都無效,再試一種也無妨。他果然到我家裡來,但他只能停留五天,我得加緊把握這段時間,將福音傳給他。我就安排他與當年那位「可恨又可敬的對手」──蔡茂堂牧師見面。蔡牧師很有智慧地,不先從信仰的教理對他說教,而是娓娓道出他信主的經過,神如何改變他,從一個憤世嫉俗的火爆青年,成為謙卑服事神與人的人。 之後,我也介紹他認識我最好的鄰居──李順長牧師、師母。由於李牧師與哥哥過去同是學理工的背景,李牧師就從信仰與科學的角度與他交談,讓他明白基督教信仰並非反理性、迷信,而是經得起真理的考驗。 我也送哥哥一些書,尤其是曾專研佛教、民間宗教,後來歸依基督教,並成為傳道人的梁燕城博士所著《我的神祕經驗》一書,對他啟發很大。哥哥很佩服梁博士對中國的傳統宗教有很深的研究與體驗。然而,在梁博士經歷多年的信仰之旅後,他的結論是:基督教是最完美的信仰。 新造的人? 有一晚,我帶哥哥參加東方比利的音樂見證會,這位過去曾迷失、墮落於五光十色世界,炙手可熱的歌手,因為患了血癌,求救無門,在瀕臨自殺邊緣時,幸好找著了醫治他身體與靈魂的最大醫生──耶穌基督。他的生命從此煥然一新,就如聖經所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哥聽完他的見證,深有感觸地說,若有一種信仰能改變這樣的人,這信仰實在太有能力了。 隔日,我帶他到教會參加主日崇拜,他感受到弟兄姊妹是如此地彼此相愛與關懷,他的心融解了,居然問起我甚麼是「決志禱告」。我就鼓勵他打電話去請教蔡牧師,於是在電話中,蔡牧師為他講明認罪悔改與決志的意義,最後就邀哥哥決志,哥哥一口答應,便隨蔡牧師做決志禱告。 有一回,我帶哥哥到教會時,遇到陳腓利牧師,當我介紹他們認識時,陳牧師盯著哥哥好一會兒,然後問起哥哥過去信佛、練氣功等事,因為他感到哥哥的靈裡有些「問題」。在哥哥的允許下,便為他做破除由靈界黑暗權勢而來的咒詛與捆綁的禱告,讓他的靈裡得到完全的釋放與自由。 奇妙的醫治 不久哥哥回台後,每天一早他就起來晨跑,然後讀經禱告。奇妙的事發生了,當他照舊要吃藥時,竟然對藥物敏感,使他不得不放棄任何藥物。結果從此他不但不再失眠,還睡得很香甜,他的高血壓也不藥而癒。 主不僅醫治他身體的疾病,也甦醒他的靈魂。他不再茫然於人生該何去何從,因為主耶穌親自成了引領、供應他靈魂的大牧人,祂所應許賜給信祂的人生命之活水,也湧流在他的靈裡,使他不再感到飢渴與缺乏。 「麗珠,我現在已讀完了新約聖經。神的話真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每天指引我、滋潤我的心靈。如果我在七、八年前就接受這福音,就可以免受許多的苦….」電話那頭響起了哥哥欣喜的聲音,我心裡也油然發出對主的讚美,因為祂已垂聽我的禱告,成就我多年的心願了。

揭開雷電的神秘面紗

閃電雷霆可能威脅生命,但也造福生命。 你知道怎樣趨吉避凶嗎? 耶穌再來可能是禍音,但也是福音。 你知道怎樣趨福避禍嗎? 我們都目睹過耀眼眩目的閃電,耳聞過震耳欲聾的雷聲。雷電顯出大自然無堅不摧的威力,是讓人既驚懼且讚嘆的天空奇景之一。因此,我們常用「雷霆萬鈞」、「雷厲風行」來形容氣勢磅礡、作事猛進、無可敵擋的魄力。 雷電的可畏 事實上,美國每年平均有數百人因雷殛而喪生,人數比其他自然災害死亡的人多,因而受傷的人也在千人以上。至於財物,及釀成森林火災的損失,更是龐大。前不久,一位美國友人告訴筆者,他的母親身體內裝有一控制心跳的金屬機器。有一回,在雷雨天時遭到雷襲,身體漸感不適。醫生卻束手無策,不知病因何在。 既然雷襲這樣危險,我們應當加以防範,例如,在雷雨來襲時不要處於空曠地,尤其不可站在孤立的樹下。世上每天各處都有無數的樹木,因遭到雷擊而樹身爆裂,甚至起火。在雷雨下游泳或划船也非常危險。留在屋內,特別是大廈內較為安全。據說有人曾因手拿電話而遭雷襲,因此專家建議在雷雨最猛烈之時,最好避免使用電話。 雷電的成因 因雷電常伴隨著暴風雨,所以它常發生在熱帶近海的地方,例如,巴拿馬每年就約有二百天是雷雨天。它多半發生在下午三點鐘左右,那時地面的空氣在烈日當空的照耀下,特別酷熱。強勁的上升氣流,把濕熱的空氣帶上高空,而高空的氣溫又隨高度增加變冷。氣流中的濕氣遇冷便迅速凝聚成雲。升上更冷的高空時,雲中的水滴變得更大,有些會凍成雪或冰雹。在接近雲層頂端時,冰雹散落下墜再溶化成水,小水滴又隨上升氣流升到高空,如此經歷好幾次循環。 由於水滴的碰撞、磨擦分解而產生電荷分離。正電荷在雲層的頂端,在雲層下的負電荷則吸引地面因受感應而生的正電荷。空氣是良好的絕緣體,可防止這兩種電荷的中和。然而當雷雨雲層下端的負電,與地面的正電增大變強,到達一定限度時,便會衝破絕緣的空氣,產生雷電。 雷電的通路 閃電可以發生在雲中,或雲塊與地面之間。大多數的閃電是連擊兩次,第一次叫「前導閃擊」。雲層的下端忽然冒出細小、向下延伸約五十呎的白光,一股帶電空氣作「前導」。它閃擊下垂,停留片刻,然後延伸。它像條電線,為第二擊電流建立一條氣態通路。 聖經中三千多年前寫成的《約伯記》就提出一個很符合科學的問題:「誰為雷電開路?」(約38: 5)在前導接近地面的那一霎那,帶正電的「迴擊」電流,就延著這通道跳上來,直衝雲層,這是第二擊。迴擊電流周圍有熾熱的空氣,使之膨脹和爆炸。有時這熾熱的空氣高達五萬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八倍。這時發出的光芒就是閃電,爆炸的聲音就是我們所聽見的雷聲。但閃電以極快的光速(每秒約卅萬哩)傳來,而聲音傳播一哩須五秒鐘。所以我們先看到的是雷電,數秒後才聽到雷聲。 如果你能看見閃電,則已過了被這閃電擊中的危險,若能聽到雷聲,雷殛的危險也已過去,傳入你耳中的沉悶隆隆聲,不過是巨雷過後聲音的餘波而已。 閃電可使雲中不平衡的電荷回復均衡,雷雨下落,又使冷熱空氣混合,雨水冷卻了高溫的地面,熱空氣不再上升。所以雷雨過後就迅速恢復好天氣,生活又回歸正常。 雷電的可讚 雷電誠然可畏,但你或許沒想到它也是可讚的,它亦有益於人類。最大的益處是提供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氮。不錯,我們是被氮包圍,因為在圍繞我們的空氣中有78%是斐寣A但這氮不溶於水,我們的身體不能直接吸收氮,須先被植物吸收,然後經由動物吃食植物才進入動物体內。因此,我們便因食用蔬菜、肉類而得到維持生命所須的氮。 植物可藉兩種途徑吸收氮:一種是有些植物的根能培殖特別的微菌,這些微菌能把空氣中的氮改變成氧化氮,植物的根可以吸取這些溶於水中的含氮化合物。 另一種方法是通過雷電,上文說到閃電能把空氣中的分子燒成白熱,溫度可達五萬度之高。在這麼高溫下,氮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成為可溶於水的氧化氮,經雨水溶解後成為稀釋的硝酸,與雨水一同降落到地面。有時在雷雨交加時,空氣會瀰漫一股刺鼻的酸味,就是這個原因。硝煙與地上的礦物質結合,便成為可以被植物吸收,且幫助它生長的硝煙鹽肥料。據統計,全球每年因雷電而產生的硝煙鹽,可達一億噸之多。此外,專家又估計泥土中的含氮養份,其中超過半數是藉雷電產生的,如果沒有雷電,恐怕我們也難以生存了。 雷電的教訓 家喻戶曉的富蘭克林,從放風箏中獲得靈感,發明了避雷針。但鮮少人知道他於1753年說到這項發明時,指出「這是因著神的慈愛、憐憫,而啟示人類避免人畜及建築物遭受雷擊的方法。」 事實上,早在數千年前,不少的聖經作者都對雷電有生動的描述,並從雷電中感受到造物主的可畏和智慧。詩篇作者說:「祂使雲霧從地極上騰,造電隨雨而閃,從府庫中帶出風來。」(詩135: 7)約伯說:「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我們所聽聞祂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祂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伯26:14)以利戶說:「因此,我心戰兢,從原處移動。聽啊,神轟轟的聲音,是祂口中所發的響聲。祂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雷光閃到地極,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雷電接連不斷,神發出奇妙的雷聲,祂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伯37: 1-5) 雷電見証造物真神的能力與威嚴。耶穌也觀察到行雷閃電的自然現象。祂利用閃電照亮天空,讓人有目共睹,來預表祂自己要在眾目睽睽下降臨地上,建立千禧年的國度。祂說:「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太24: 27)那時,罪人將要受審判被定罪,信徒將會蒙恩惠得榮耀。 再過不到四百天,我們便要邁入廿一世紀。不少人對要進入兩千年心生恐懼,因電腦可能不知道如何處理後兩位數字“00”的意義,因而可能引起飛機失事、電源切斷等災禍,人們稱之為“K2Y”(兩千年虫)問題。然而,當基督徒面對這些問題,看見行雷閃電之奇景,則更容易想起主要再來的應許。 親愛的朋友,深願你也能從聖經中與雷電有關的經文裡,得到啟發,從造物的奇妙中認識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

瑪莎的歌

一個被癲癇病折磨的女孩,在養父母家找到上帝的愛。 接下瑪莎這個案,是因為同事安妮要出外渡假十天,而我也曾輔導過瑪莎的姊姊,與他們家已相當熟稔,因此她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輔導的對象。 格瑞特夫婦 說起這個家,實在是很特別。瑪莎的父母親葛瑞特夫婦領養了瑪莎與其他四個小孩,而這些孩子不是身心發展遲滯,就是智障。這些先天有殘障的小孩一出生 ,就遭人拋棄,他們的親生父母多半已下落不明了。撫養他們所要花費的心力,要比正常孩子困難了許多,為什麼格瑞特夫婦還不畏艱苦地要領養他們呢?這麼多年的撫養,想必他們身心的勞累疲憊,實多過於歡欣愉悅,但這對夫妻仍然堅稱這是神賜給他們的福份,而無怨無悔。 愛群之家 當我見到瑪莎的時候,她才從醫院出院。她的癲癇宿疾迫使她成為醫院的常客,而她現在被安置在「愛群之家」(Group Home)裡,除了在特別學校繼續高中課業外,她還需要課後專人照顧,及心理輔導、治療。我的職責就是幫助她培養平穩的情緒。 瑪莎講話非常慢,通常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吐出來。由於長期的服藥,她的動作舉止都要比常人慢上大半拍。有時你以為她對你的問話置之不理、毫無反應,可是過了一陣子,她才回應你剛才的話。 到底她的內心世界是甚麼樣子?當她思考時,那看不見的身心靈正經歷著怎樣的交戰?她要怎樣選擇對外界的回應與互動呢?真是一個謎。 謝飯禱告 對於瑪莎這種先天的痼疾,長期的服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除了病痛的發作外,進出醫院的頻繁,也使她失去正常交友的機會,和學業的進展。其內心的挫折,實非我們所能體會。如果她未曾遇到那麼富有愛心的養父母,她今日的狀況又如何呢?到底他們過去多年的撫養,對她產生甚麼正面的影響?這些疑問,在我後來與她的接觸中慢慢地揭曉了。 當我頭一次與瑪莎一起用餐時,她看我在做謝飯禱告,就凝視著我,好半天才說:「我以前和爸爸媽媽在家,吃飯前也做禱告。」從此我們一起用餐時,她總會若有所思地低頭片刻,再用餐。 耶穌愛我,我知道 有一天,我問她會唱那些歌,她搖著頭說,她不會唱任何歌。似乎她身心的疾病,不僅耗盡她的精神體力,也磨損了她享受生活樂趣的欲望。我再提醒她,以前上過主日學,是否還記得一些歌。起先,她仍是一臉茫然地搖搖頭,過了好一會兒,她輕輕哼起:“Jesus loves me this I know, for the Bible tells me so,….”(耶穌愛我,我知道,因有聖書告訴我….)於是,我和著她的歌聲,一起唱完這首歌。在唱歌的時候,她的臉上逐漸浮現出難得一見的甜美笑容,深深感動我。 隔天下午我再去看她時,「愛群之家」的工作人員希奇地對我說,瑪莎這兩天到處向來訪的人現寶。原來她在腳大姆指上畫了個笑臉,然後舉起腳來,向著聽眾唱「耶穌愛我」這首詩歌,竟然唱得一字不漏。兩天來,她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唱給人聽。 是甚麼樣的力量,激起了她內在沉寂已久的奇特活力與勇氣呢?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上帝未曾遺忘她。先是神的愛激勵她的養父母,不求回報地花費多年心血在她身上。即使在他們感到心餘力絀,不得不把她交給政府補助的「愛群之家」以後,神也安排受過專業訓練的我來輔導她,敞開與神、與人交流互動的心門。 如今瑪莎臉上綻放的笑靨,正是上帝奇妙作為的彰顯!

抉擇

● Freedom, after all, is simply being able to live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your decisions. James X. Mullen 自由的真諦是,你會活在你所做決定的後果裡。 ● Wherever you see a successful business, some one once made a courageous decision. Peter Drucker 一個成功的事業,背後總有人曾作勇敢的抉擇。 ● Choice, not…
Read more

開眼記

殘障的喬治,學會用四官代替五官,跨入另一個時空。正常的我們,何不學習用五官代替六官,躍入更高度的時空。 喬治出生時眼睛是瞎的,醫生宣佈他患的是先天性白內障(Bilater-al congenital cataracts)。 在醫院新生嬰孩床旁,喬治的雙親流著淚求醫生:「請您動手術醫治他,無論如何求求您一定要醫治他!」「沒有辦法,這種病現在的醫學尚無法醫治。」醫生的回答無疑為這絕症宣判了死刑。 小心球,喬治 喬治眼睛看不見,但父母對他的信心,關懷和愛並沒有絲毫減少,在悉心的教導照料下,幼兒時的小喬治無憂無慮,而且自信十足,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缺陷的。 六歲那一年的某一天,小喬治與幾個孩子在門口玩耍,結果永遠改變了喬治的一生。 一位叫比爾的孩子在興高采烈時,忘了小喬治眼睛看不見,把一個球丟給他,情急之下大叫「小心球!喬治!」 但是太遲了,球已經打到小喬治身上。球沒有傷到小喬治,但是他心中卻浮現一個疑惑,就非常困擾地跑去問母親:「為什麼比爾會知道,將要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卻不知道?」 母親深深地嘆一口氣,她最擔心的時刻來臨了,六年來第一次,她終於必須親自對她的兒子解釋他是瞎子的事實。 「請坐下來,喬治」,母親細聲的對喬治說,「不知道我能不能跟你解釋清楚,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但是讓我們來這樣試試。」孕擦辿虪X雙手溫柔地握住喬治的手,然後開始數算喬治的手指。 四官代替五官 「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手指就像我們所知道的五官,」母親逐一的捏著喬治的五個手指,「這是觸覺,這是嗅覺,這是聽覺,這是味覺」然後停頓一下,特別加重捏一下小指頭,繼續說:「這最後的小指頭是視覺。每一個手指,就像五官一樣,都會傳遞訊息到大腦。」然後她把稱為視覺的小指頭與其他四個手指分開,接著說:「喬治,你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因為你只有四官,好像只有四個手指,一是觸覺,二是嗅覺,三是聽覺,四是味覺,但是你沒有視覺。現在我要讓你明白一件事情,你站起來!」 喬治站了起來,他的母親拾起一個球,對喬治說:「現在伸出你的手準備接球。」 喬治伸出雙手,球來時他本能的一抱,球接住了!「很好!實在太好了!喬治,你永遠永遠不要忘記,你不需要用五個手指,單用四個手指,就能接住並抱住一個球。同樣的,你也不需要五官,只用四官,也可以擁抱豐富快樂的人生──只要你願意繼續不斷地練習嘗試。」 喬治從此沒有忘記四代替五的原則。對他來講,四代替五是希望,是沮喪時的依靠和安慰。他經常自我提醒,自我勉勵,困難來臨時,自然而然的下意識會用四代替五來面對問題。 結果喬治發現他的母親是對的,他的確可以只用四官,建立自己的一生──一個豐富快樂的人生!喬治母親簡單的比喻,說明解決困難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對問題的態度,而不在自己擁有什麼或缺少什麼。有了正確的態度,甚至瞎了眼睛都可以有積極快樂的人生。但 是喬治的故事不是就到此為止。 開眼手術 高中那年,喬治生病必須住院,在病後復原時,他的父親在醫院裡聽說醫學進步了,他的眼疾現在已有辦法醫治。醫生說成功率雖不是百分之百,但成功的勝算很大。喬治唯一的渴望就是能夠看見,就算不成功,也要接受手術試試。 接下來的六個月,兩個眼睛動了四個精密手術,然後雙眼矇著紗布,靜靜的躺在燈光微弱的病房裡。除掉紗布的時候來臨了。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紗布一圈一圈地繞著頭和眼鬆開。最後,紗布終於都除去了,喬治似乎感覺有一絲微弱的光映入眼簾。「你現在看得見嗎?」醫生問。 母親的臉 喬治從枕頭抬起頭來,微弱的光慢慢轉成色彩,模糊的色彩,有形狀的色彩。「喬治!」一個聲音在叫他。那是喬治熟悉的聲音,是他母親的聲音。喬治朝聲音的方向看去。 十八年,整整漫長的十八年,喬治終於第一次看到他母親。他看到六十二歲的母親兩鬢白髮,面容憔悴,滿臉皺紋,滿手硬繭,雙眼疲憊。但是對喬治來說,她是全天下最美麗的母親。對喬治來說,她是天使。經年的奔波,勞苦,耐心,教導,長年作為他的眼睛,刻骨銘心的愛心和親情:這是喬治眼睛所「看到」的母親。 直到今天,喬治仍非常珍惜那一次的經驗──是母親的聲音,不是母親的樣子, 讓他看到母親。 奇異的視覺 喬治說:「除非失去視覺,沒有人能真正的了解視覺的奇妙。」第一次在醫院看到母親站在他面前時,他不認識她,根本不知道看到的是什麼,一直到聽到聲音,才由聲音認識到母親。「所以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所謂的視覺,事實上只是眼睛接到訊號後,經過心中處理與了解,才會形成視覺──換句話說,視覺是心靈的產物。」 科學也證實喬治的看法:眼睛的作用好像是手,不斷地伸出去尋找各樣的信號送回給大腦,大腦把信號送至記憶中心,經過比較與解釋,最後才造成視覺。 心眼的視力檢查 喬治肉眼雖瞎,但是在母親的教導下,心眼是明亮的。有人肉眼不瞎,心眼的視力卻是模糊的。就像肉眼一樣,心眼視力也會有近視和遠視的問題。心眼近視的人在乎眼前,重視短暫,忽略未來的機會,對將來沒有計畫。心眼遠視的人好高務遠,作白日夢,不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需要作心眼視力檢查,來確定人生的方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心眼的視力檢查該怎麼做?誰是心眼的視力檢查醫生? 聖經馬太福音 6:22, 23一語道破心眼視力的真正問題:「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人的肉眼無法看到生命的能力與奇妙。心裡黑暗的人只是睜眼的瞎子,人生黑暗,沒有方向。一生坎坷的大衛在失敗中,在困難中,不斷尋找心裏的光,在詩篇留下肺腑之言:「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認識神,尋求神的話語,心靈的光就永遠明亮不滅,能用心眼看見那肉眼看不見的神(羅1:20) 。信靠祂,享受與神同行的喜樂,能從短暫的今生看見永恆的來生(林後4:18)。以永恆作生活的座標,能從消極事物看見積極意義(腓1:12)。用正面的態度迎接人生逆境,能從物界的苦難看見靈界的祝福(彼前1:6-7);創造心靈的成長。

青春啓應恁早凋

年輕時,我轟轟烈烈地談論死亡;中年時,我冷冷靜靜地檢視死亡,我想起了一首詩歌,我想起了神。 唸中學的時候,有一個春日的早晨,大夥兒圍著圈,坐在一片綠草如茵的山坡上,仰望著碧澄澄的天空,交換著夢想中的種種。我輕輕地對身旁的好友說:「我希望自己能在四十歲時,轟轟烈烈地死去….」我自以為說得夠輕,不料話聲甫落,一幫人都沉默下來,連那座山也一下子失去了精神。 豪語:談死亡,耍嘴皮 當時我不明白,死亡對十來歲的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並不懼怕死亡,甚至覺得若非為了未盡的責任,我寧可立刻死去。這樣的想法,令自己都覺得像個悲劇英雄。然而,在同學的眼中,我卻是最沒資格說這話的:一個在學校幾乎是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明星學生,別人嫉羨都來不及了,憑什麼去想這些活啊、死啊的問題。聽著我大放厥詞,朋友眼中滿是困惑,欲言又止的嘴唇,終究沒有迸出一個字來。而我則為一番自以為是的滔滔雄辯,躊躇滿志,似乎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就在我一席冠冕堂皇的言談中,得著了解決。 考驗:頭痛症,心抖顫! 大二那年,試驗來臨了。我被選派為迎新晚會主持人,就在那天上午,去取禮服的途中,我沒來由地頭疼欲裂,甚至在視野中出現了缺一角的現象──視野的左下角是一片黑暗。同樣情況出現了好幾次,父親就帶我到榮民總醫院的神經外科做檢查。醫生聽了我的症狀,要我做進一步的腦部電腦斷層掃瞄,並且說很有可能是腦瘤。我到檢驗室去約定時間,最早的可能是在一個月之後。 這個月過得極為漫長。我雖然如常地生活,死亡的陰影卻時時盤旋在腦際。有時我忍不住自問:「難道我連廿歲生日都過不了嗎?」心中不由得抖顫起來。儘管我曾大言不慚地說,若非為了未盡的責任,我寧可立刻死去之類的話,這時卻一點也悲壯不起來了。當人與死亡面對面時,所有的驕傲、自滿、偽裝都消褪殆盡。卸下一切武裝的我,無法再用言語包裝自己,剩下的只有無邊的恐懼。那一年,我才十九歲。 檢驗的結果是一切正常,但是我仍舊為嚴重的頭痛所苦(視覺缺中@角的現象也還在)。最後「偏頭紫h」三個字,算是解決了這個懸案。只是醫生千叮嚀、萬囑咐,叫我絕對不可以吃其他偏頭痛患者的藥,他的解釋我沒聽懂。但他的恐嚇我卻不敢輕忽,所以打定主意:寧可頭痛痛死,也不吃錯藥枉死。 抉擇:功課呢?身體呢? 雖然,此後我不敢再在生死這話題上誇口,卻仍舊不在意自己的健康。忙起來,時常有一餐沒一餐的,熬夜更是家常便飯,所以頭痛的毛病,倒成了我被迫休息的機會。久而久之,連家人和朋友都習以為常。 直到我到了美國第一年裡,就因頭痛進了三趟急診室,醫生試了不少藥物,卻沒有一樣見效,而我也當了不少時間的「白老鼠」。最後一次見醫生時,他說妳要避免太大的壓力,起居要正常,而且千萬不要熬夜。我向他解釋身為外國學生,又是唸文科的研究所,這些要求對我來說,實在太奢侈。他苦笑地聳聳肩,攤開雙手,對我說:「這就靠妳選擇了。」 縱情:高材生,賠性命! 是的,每個人都要作許多關乎自己生命的選擇,還須為這些選擇付出代價,就像前不久我翻閱新聞週刊,看到那幀Scott Krueger 的相片,在他年輕俊美的笑容旁,赫然寫著:Dying for a Drink幾個大字!下方的副標題是:「Scott Krueger在豪飲作樂中,結束了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夜,同時也賠上他自己的生命。這該怪誰?」 有兒有女的我,無法對這事件漠不關心,而那個橫在我眼前的問號,更是十分刺眼。 我飛快地讀著那篇報導,想從字裡行間找出些蛛絲馬跡來。Scott當時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新鮮人,他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從小就是老師鍾愛的資優生,學習成就好到讓同學封他為「跳級大王」,同時從無跡象他有嗜酒的習慣。他父親說:「他從未給我惹過麻煩….我最擔心他的是他有色盲,就怕他開車時會出甚麼問題….。」 Scott入學不久,就被招募住進了以派對最多聞名的兄弟會大本營。悲劇發生的那一夜,距Scott入學麻省理工學院才不過五個禮拜。而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正好是五倍於麻州法定醉酒駕車的標準。他的母親在接到急診室的電話後,馬上就與他住處的其他人聯絡。她回憶到一個成員對她說:「妳必須瞭解那晚對我們兄弟會的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而那一天也正是Scott宣誓入會的日子。這樣一個前途無限光明,聰穎過人的年輕生命竟如此猝然消逝。該怪罪誰呢? 抉擇:酒精呢?健康呢? 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系出版的一份刊物《美國大學健康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所作的統計顯示,許多大學生,特別是參加兄弟會或姐妹會的白人運動員,有酗酒的傾向。若以年齡來看:廿一歲以下的大學生豪飲作樂的比例高達45%,廿一到廿三歲的則有48%,而廿四歲以上的比例雖大幅地下降,也仍有28%。可見酗酒在大學裡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據統計,每年酗酒而死的約有五十個案例,而酒精中毒的更是數以百計。該怪罪誰呢? 這些早凋的青春,豈能因著有人被懲處而挽回呢?我們處在一個凡事追究責任,卻不在意問題癥結的功利世代。似乎只要找到人來為不幸負責,就解決了問題。美國許多州,都有禁止販賣含酒精飲料給廿一歲以下人士的規定。假使這些禁令能有效地遏止問題的產生,則哈佛大學的統計豈不是憑空出現了大批的幽靈人口。我們若不找出這些年輕人縱慾享樂、恣意揮霍生命的癥結所在,即使關閉所有的兄弟會姊妹會,或讓出事的學校有關行政人員都下台,也杜絕不了類似的情況在別的場合借屍還魂的可能。我們豈能坐視這些年輕的生命如此凋殘,我們能為他們做甚麼呢? 抉擇:天地主,住我心! 這時,我的心裡不禁響起了一首歌,或許能喚醒年輕的你,不再陷入傷害自己的享樂、迷思中。這首歌的歌詞如下:(作詞:葉薇心) 想 天兒為何高高?星兒為何閃亮? 草木為何青青?人心為何渴望? 你我的心中都有一個空,沒有人 能填滿,沒有人能去掉。噢!沒有人能填滿,沒有人能去掉。 只有造天地的神,能解釋宇宙萬象,只有造人類的神,能夠填滿人心的渴望。 天地為何設立?四季為何變換?生命為何被創造?人心為何不思想? 你我的心中都有一個空,沒有人能填滿,沒有人能去掉。 只有造天地的神,能解釋宇宙萬象,只有造人類的神,能夠填滿人心的渴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