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17期

三博士獻禮傳奇

我們所能獻給這聖嬰的禮物,只是個傷痕累累的生命;祂回送給我們的,卻是嶄新豐盛的生命。 再沒有其他節日像聖誕節這麼獨樹一格、多彩多姿了。不但有風靡全球老少咸宜、歷久不衰、動聽悅耳的聖誕樂曲;又有賞心悅目、色彩繽紛的聖誕樹、聖誕燈、聖誕紅等裝飾;及屬於此佳節的色彩:紅、綠搭配的衣飾、餐具、裝璜等等;更有溫馨感人的習俗:報佳音、互送聖誕卡和禮物,使這節期處處洋溢著歡欣、溫暖、富人情味的氣氛。然而最令人動容難忘的,相信是那些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聖誕故事了。其中有一個故事,是由保羅‧弗拉克(Paul Flucke)撰述有關三位東方博士朝見耶穌,獻上禮物的經過,更是膾炙人口、意味深長。聖經上記載耶穌誕生時,有三位東方的博士朝見耶穌,獻上三個禮物:黃金、乳香、沒藥。但是聖經並無記載當天三個博士朝見耶穌時的詳情。 黃金變鐵鎚 據說那時守著馬槽的是天使長加百列,當第一位博士要覲見時,加百列向他顯現,問他說:「凡要敬拜聖嬰的,必須獻上禮物,你帶禮物來了嗎?」「我帶來了禮物,這寶盒裡裝的都是一塊塊黃金。」博士舉起一個看來不大,卻是沉甸甸的盒子。「但是你的禮物必須是你心靈視為最珍貴,最能代表你自己的東西。」加百列面色凝重地說。「沒有問題。」 第一位博士面帶笑容,信心十足地說。「那就好。」 加百列露出了微笑,讓出路來給博士進門。博士於是邁過階梯,往前走了兩步。正要跪下時,他驚愕地愣住在那裡。因為這時在他手裡的,竟然不是黃金,而是一把斑痕累累,槌頭大於拳頭的沉重鐵槌。「可是,可是……」博士驚嚇得話都講不出。這時傳來一個柔和的聲音,是加百列從他背後發出。「應該是什麼的,就會是什麼。你帶來的正是你自己。你現在手中拿的鐵槌,不就是你長久以來起於貪婪,用來壓詐剝削窮人,為你個人斂財聚富的用具嗎?」博士心裡明白加百列講的全是事實。滿臉羞愧地,他鞠個躬,轉身準備離去。加百列叫住他,「等等,你還沒有獻上你的禮物呢。」「這鐵鎚怎能獻給王呢?」博士顫抖地說。「你必須把它留下來,這不是你來這裡的目的嗎?而且這東西太沉重了,你要是還帶著它,遲早會毀掉你的。」博士知道加百列所講的一點也沒錯。但他仍滿臉狐疑地問說:「這東西怎能留給嬰孩呢?他怎能舉起它?」「相信我,他才是唯一能舉起它的。這鐵鎚應當留在天上。」加百列輕輕地把鐵鎚放在嬰孩幼嫩的足旁。當博士出現在門口的時候,世人看到他滿臉笑容、容光煥發,似乎有甚麼喜事臨到。 乳香變酸醋 第二位博士要進去時,加百列也問他同樣的問題。「你是否帶來你心靈裡視為最珍貴、最能代表你自己的禮物呢?」「當然,我帶來的是久已失傳的乳香,是極其名貴的。」「我們馬上就會知道的,請進來。」加百列說。第二位博士把禮物打開要獻給嬰孩時,卻發現裝乳香的銀瓶不翼而飛。在盒子裡的,是一個破舊的磁瓶,磁瓶裡面裝滿了發酸的醋。「我被騙了!這不是我買的乳香。」第二位博士非常生氣地說。這時加百列開口了,說:「應該是什麼的,就是什麼。你帶來的是你心裡的怨恨和忿怒,是經年累月的嫉妒與苦毒,在你的生命裡發出來的酸。你忿忿不平,因為你不能忘記別人對不起你、虧欠你。你一生追求知識,但帶給自己的卻是滿懷的毒藥。」第二位博士不敢回答,也不敢正視加百列。悄悄地,他轉身往門的方向走去。「且慢,你的禮物要留下來。」加百列說。「但願我能呀。你知道嗎,長久以來,我多渴望能把心裡的怨毒拋到九霄雲外。你講的確是實情,但我怎能把這瓶酸留在這裡呢?」第二位博士淚流滿面哽咽地說。「你能,而且也是必須的。若要潔淨你心靈,這是唯一能存放你痛苦的地方。」加百列說完,就把裝滿酸醋的舊瓶輕輕地放在嬰孩身旁。第二位博士出來時,兩眼發亮,炯炯有神,似乎閃爍著從天而來的智慧。 沒藥變長矛 最後是第三位博士。加百列也問:「你的禮物是什麼呢?」「這是沒藥,是非常稀有珍貴的藥材極品。它是我在最英勇的一役中獲得的戰利品。曾有很多人為它而戰,以致身敗名裂,甚至賠上生命呢!」第三位博士回答說。「但是它能反映你嗎?是你心靈視為最珍貴,最能代表你自己的禮物嗎?」加百列問。「是的,」博士回答。「那麼請進吧,我們會知道的。」加百列平靜地對他說。跪拜在嬰孩身旁,第三位博士慢慢地打開他的禮物。突然他嘶聲大叫:「這怎麼回事,這是不可能的,這一定是敵人的咒詛。」他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他看到的不是珍貴的沒藥,而是他一向征戰時所用的長矛。加百列回答說:「沒錯,真不知道有多少的敵人一直在咒詛你,要你的靈魂變成長矛。每一場你打勝的仗,帶給你的是更惡毒的咒詛,與更大更難征服的敵人。你一生要征服別人,但最終卻是你的靈魂被征服了。」加百列的話像重鎚般敲打進他靈魂的深處而激起回響。他躊躇了一會兒,便深深嘆口氣,提起長矛往外走。「你不把它留下嗎?」加百列問他。「我的百姓和我都需要它,我不能失去它。」 第三位博士說。「但是你能承擔繼續擁有它的代價嗎?」加百列和悅地對他說。一陣靜默,第三位博士心裡劇烈地掙扎著。最後,他問道:「這長矛留在嬰孩身邊安全嗎?它銳不可當,會傷害到嬰孩的。」「你倒是可以把這疑慮留到天上。」加百列回答。第三位博士放下長矛,帶著微笑,平靜地走出去。看他兩臂自然下垂,兩肩輕鬆,似乎所有重擔都離他而去。 最好的禮物 三位朋友擁抱在一起,互道珍重。他們都知道,等在他們前面的,是一個美好生命的重新開始。更重要的是,他們迫不急待要把這好消息分享給家人、朋友,和世人。聖誕節的好消息是,三位博士朝見耶穌的經歷,雖然發生在二千多年前耶穌誕生時,但仍然是今天我們可以享有的經歷。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只要我們願意與三位博士一樣,把我們自己毫不保留地獻上給耶穌,就必成就神的應許──賜予我們新生命、更豐盛的生命……這也是神送給世人的聖誕禮物。據說此後每逢聖誕節,三位博士為記念他們的經歷,就買禮物分送給親友,並把這好消息分享給大家。而收到禮物的朋友呢,也起而效之,紛紛送禮物給親友,也把這信息傳揚出去,這就是聖誕節報佳音、互送禮物的由來。

透視生命的深度

當你擁有立體的透視力,你的視線就能跳躍到更高度的空間。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立體圖畫(3-D picture)是在一個大商場中,看見一群人專心注目在一張張圖畫上,臉上充滿興奮的讚嘆。我在旁左看右看,完全摸不著頭腦。我所看見的,不單是沒有意思的圖紋,而且在圖紋中還看見許多不和諧與變形的地方,好像看「國王的新衣」。我認為這些人不過是自欺欺人,根本沒有什麼立體形像在其中。 觀賞立體圖畫 有一天我去逛書店,又看見那些令我懊惱的立體圖畫,我下意識地左右觀察,確定沒有人注意我之後,便心存好奇地隨從指示,把圖畫漸漸移近眼前半呎之內,兩眼一起盯著畫上同一個位置,然後把圖畫慢慢地移開面孔,反覆嚐試了好幾次,但仍看不出任何端倪來。 幸而我有的是耐心與決心,於是我索性找了張椅子,舒服地坐下來,全心全意地重新再嚐試。有一回不經意地改變一下步驟,先把畫面從眼前移開,然後兩眼交叉地看著畫面的某一點,忽然我感到眼部神經起了變化,眼前一片明亮,一個立體的美麗畫面,在那幅數百個圖紋組成的平面上一覽無遺,幾乎令人難以置信。我原本擔心圖形會一下子消失,但當我小心翼翼地移動身軀,才發覺無論我在什麼位置,只要雙眼牢牢地盯著畫面上的同一個位置,那立體的圖像是不會消失的。 終於找到訣竅 我想,在尋找立體圖形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在我未有第一次經驗前,我根本不能領會其中奧妙,有過成功經驗後,我才瞭解到如何從平面中透視立體形像,成為現實世界的一部份,我就不再迷失了。 什麼是人生的要領?我們到底在找尋什麼?在早出晚歸,日復一日的例行工作之中,我們希望找著值得帶走的回憶。在瞬息萬變的人生中,我們希望找著一個穩定不變的依靠。在面對重重困難,心力交瘁的喘息之中,我們希望找到可以激勵我們向前的亮光。 人生猶如一幅立體圖畫,當你活在立時與急促的現代生活中,你根本沒時間與耐性去欣賞這幅人生的圖畫。所看見的只不過是一連串重覆,似乎沒有意義的圖案。但你若能駐足片刻,仔細地注目這幅圖畫,就會驚覺裡面不單有一個形像,而且是一個有深度的立體形像。歷久不衰的動力,替你的生命立下主題,尋得生命意義,讓你衝破人生的表層,找著生命的深度。 回顧中得智慧 觀看立體圖畫的訣竅,不在於圖畫本身,而在於觀賞者的視力。當我們找著生命的永恆價值,明白這才是值得我們執著與在乎的,我們便會專注地定睛在永恆上,不讓生命中的瑣碎事物,紛擾我們的視線。漸漸地,在雜亂無章的人生中,我們便能找到一份單純與質樸,歷久不變。 生命的突破不在於我們不斷奔忙中,而是在我們偶爾停頓下來,驀然回首,從走過的沙土中看到足印,而得智慧與力量。還記得足印(Footprints)那一首詩嗎?有一人在夢中看見自己走過的一生,有兩雙足印。一雙是屬於父神的,一雙是他自己的。但令人納悶的是,在生命中最失意低沉的時刻,卻只看見一雙足印,原來是父神抱著他走過那失意的時刻所留下的足印。 回首的目的並非叫我們裹足不前,沉緬在懊悔罪疚之中,而是希望從中找出可以學習的功課,匯集成日後可運用的智慧。當你回顧那些低落的日子,你會慶幸自己終於走出了低潮,並且驚覺有一種無限超越的力量,以及難以測度的智慧,幫助你在大海中找尋道路。從回顧中得著的這份透視力,使你在往後的人生中不再徬徨迷失。 玖妮感人故事 每當苦難臨到時,我們都會困惑:究竟自己犯了什麼錯?為何偏偏選中我?年輕的玖妮愛力生(Joni Eareckson )也不例外,在一次游泳跳水時,她折斷了頸骨,以致肩部以下的身軀全部麻痺,失去了知覺。她在輪椅上經過無數絕望、灰心、埋怨的日子,甚至對神也懷疑和怨恨。掙扎了八年之後,在朋友的幫助與鼓勵之下,她漸漸把眼目從輪椅上移向永恆的方向。當她終於看見她的遭遇是神化裝的祝福之後,她的人生態度徹底改變了。首先,她進入大學進修,然後學習以口啣筆作畫,終於成為一位有名的畫家。後來她到處旅行,傳福音,以個人的見證安慰鼓勵了無數遭遇患難的人。今天,「玖妮友伴事工」(Joni and Friends Ministry)改變了千萬殘障者的生命,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殘障,有了嶄新的看法。 透視生命深度 擁有立體的透視力之後,當你再次接觸立體圖畫,你的視線就不會停留在單向圖紋的平面上,而是能跳躍到更高度的空間中。 同樣地,當你找著生命的深度看見了亮光之後,你就不會滿足於停留在生命的表層上,你對人生便具有嶄新的透視力。 遭遇拒絕時,你會看到是神的手把這道門扣上,好使你的眼目能集中在適當的焦點上。 經歷苦痛時,你會看見是神的腳陪伴你走過死蔭的幽谷,使你得著毅力與信心。 在黑夜中悲傷流淚時,你會看見是神的口唱著愛歌,陪你渡過失意的夜晚,重新點燃希望之火。 當人生驚濤駭浪席捲而來時,你會看見是神的厚恩,猶如波浪洪濤漫過你身,使你的生命日臻成熟整全。

我的笑臉

當我不想再展現令人尷尬的笑容時,神把一張最甜美的笑臉深印我心,讓我重綻開懷、自然的笑容。 生活當中,不乏發人深省、值得品味的事情。 多年前,我因為腦瘤開刀,顏面神經因此受損,使得左臉下垮,口歪眼斜。尤其當我笑的時候,因為右臉肌肉的拉扯,更顯得左臉的僵硬無力。面部的表情因整個臉往右邊斜去,甚是怪異。 不想再笑了 每次看到人們面對我的笑臉時,所表現的尷尬、不知所措,真讓我覺得難堪,心中也深深地覺得受傷。於是我告訴自己,我不想再在別人面前笑了。 我向神做了一個禱告,說:「神啊!我知道我的生命是你賜給我的,在這麼危險的開刀手術中,如果不是你的看顧,我根本無法存活。相信你在我的生命中,必定有你自己的美意,我心中充滿了感恩。但是,神啊,我可不可以不在別人面前笑了,因為會讓我覺得非常難堪和不舒服。以後當我想笑的時候,就在沒有人看時再笑,可以嗎?(其實這樣的禱告很賴皮,先跟神撒嬌一番,再引入正題。反正就是跟神說,以後我不在人前笑了。) 那晚,在睡前,我讀了當日的《荒漠甘泉》。那天的信息這麼說:「你以為每個臉上有笑容的人,都快樂嗎?你未免太天真了,真正的快樂不是展現臉上的笑容而已,乃是從心底發出的。」 快樂的源頭 讀了這段話,我哭了。我知道這是從神來的安慰和提醒。同時,就在那晚,我心中得到很大的釋放。從此以後,我開始在人面前大笑。笑得開心,笑得自然,笑得釋放,因為我知道我快樂的泉源是什麼,就是我心中那隱藏的泉源──我的神,而不是我臉上的笑容。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的快樂是建築在周遭的環境,和所處的景況中。事情順利,就感到多一點快樂;一不順利,或遇到挫折時,就拉長了臉,哪笑得出來?所以我們若把快樂,寄託在這變幻莫測的世事上時,我們的心情也就難免像坐雲霄飛車般,一天到晚上上下下,起伏不定。 我很喜歡詩篇第一篇的敘述:「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這幅圖畫是那樣地平靜安穩,深深地吸引著我。當神祂自己成為我內心深處的泉源時,我只要像一棵樹,安靜地吸取那源源不絕的活水泉,所結的果子,自然就會甜美了。 天使般的笑容 一天晚上,我在夢中看到一張笑臉,一張嬰孩天使般的笑臉。粉圓的臉龐,笑得好開心。也許,到如今我臉上的笑容,在人看來依然是很怪異,歪歪斜斜的,還常有口水從嘴角淌下。但我知道神已經把那嬰孩的笑臉,深印在我心底,那是世上最美、最甜的笑臉了。 (作者曾經歷許多病痛,先後動過八次手術,包括腦瘤、心臟、乳癌、子宮卵巢切除手術等。但她仍堅定地倚靠神,如今更積極主動地去關愛癌症病人。)

超越的視覺

感謝上帝,人類有眼睛,可以欣賞落日餘暉的彩豔,可以捕捉玫瑰含苞的嬌態,可以數算虹霓的七色光彩,可以觀察雪花在顯微鏡下的對稱造形,可以瞥見清溪淺流中的魚鱗反光。感謝上帝,人類的視覺發生在大腦,而不是發生在視網膜。大概是為了避免龐大的視光影像資訊,霸佔了大腦的所有容量吧!視網膜所接到的刺激,只有一部份傳達到大腦,加以解讀,產生了視覺,並判讀了該訊息與自身的關係,產生趨避的反應。至終只剩下新鮮的、好奇的、有益的、富吸引力的事物,才引動我們的注意力。 這層過濾的欄柵,保護了人類內心的專注──在候車室裡,你可以看不見熙來攘往的過客,只專注地想像全家人團圓的快樂。在候診室裡,你可以視牆上電視畫面而無睹,只專注地思考萬一病情惡化時,財務該做怎樣的安排。在波音七四七廣體客艙裡,你可以看不見空姐的笑臉,只專注於預備下機後,面見董事長時的開會匯報。 這種選擇性的視野,可以是一種祝福,也可以是一種咒詛。它保護你心靈的專注,但也限制了你心靈的廣度。它護衛了你心靈的寧靜,但也剝奪了你心靈的敏銳度。選擇性的視野有可能進展成盲點──別人所看見的,我都沒看見。遲鈍──別人所掌握的機會,我卻沒掌握。流失──別人所想到的創意,我卻沒想到。落後──別人所瞭解的法則,我卻沒能瞭解。 感謝上帝,人類的心眼受到偏見而扭曲,可以透過信仰救主耶穌和倚靠聖經真理,得著醫治。無神論者的看法,一旦被有神論者所取代,人就會看得見萬物的背後,有位奇妙上帝的匠心設計。悲觀的宿命論者,一旦讓上帝的慈愛進入心懷,就會體驗到上帝垂聽禱告,並對祂的子民有一種無微不至的關懷。 這種視野座標一旦轉換,就能點亮一個人內心的盲點,從落日餘暉透視到天國聖城,從玫瑰的嬌艷透視到上主的榮美,從七彩虹霓透視到錦繡人生,從片片雪花透視到造物主的智慧。 這期飛揚雜誌選擇「透視力」為主題,從幾位老練的作者眼中,探索洞察力的原委。這些文章嚐試引導讀者,從不同層次的思考模式,啟動我們靈魂世界的觀察力。我禱求父神使用這些短文,開啟我們靈魂的視窗: 看見那看不見的天父世界,比物質世界更寶貴。看見那看不見的永恆國度,比地上國度更珍貴。看見那看不見的靈性品德,比財富更值得羨慕。看見那誕生在卑微馬槽的聖嬰耶穌,比歷史上的所有君王,擁有更強大改造人心的能力。 聖誕歌聲在空中飛舞,且讓飛揚同工敬祝您,享有平安的聖誕佳節,及與耶穌同在的美麗心靈。

參透萬事

平凡人看見,超凡人看透。一般人參考,傑出者參透。 什麼樣的人比較有透視力或遠見?是企業家?經濟學家?還是政治家? 事實上,幾乎有成就的企業家、發明家、科學家與藝術家都認為,除了努力的工作外,獨到的眼光是他們獲致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自學成功的畫家梵谷曾說:「一件偉大藝術品的產生,不是靠工具和巧技,而是靠鉅細靡遺和堅定不撓的觀察。」註1。 什麼是透視力?我們不妨用下面這個趣味問答,測驗看看自己是否具有獨到的眼光: 勵志在清洗摩天辦公大樓的窗戶時,不慎失足,從六十尺高的梯子上摔到水泥人行道上。但奇蹟似的,勵志卻毫髮未傷,這怎麼可能呢?(答案參考文末#1) 揭開透視力的謎底 沃泰莫(Wertheimer)說:「透視力就是人心與事物之間一種心電感應的能力。」註2。一個有透視力的人就是──在一般人覺得棘手的問題中窺出端倪,並且可以提供解決之道的能力(Wertheimer, 1959)。 透視力是不是一種神奇的能力,只有某一類的人才可能擁有?還是每個人透過學習與訓練都可以擁有? 從神而來的透視力 耶穌曾測驗他的門徒,問他們知不知道他到底是誰,大多數的門徒都沒有自己的答案,只能引用別人的說法。因此有人說,耶穌是施洗約翰,又有些人認為耶穌是以利亞、耶利米或先知中的一個。然而,這些答案都不完全對,眾說紛紜之後,耶穌仍繼續等待更高層次的答案。 彼得忽然靈機一動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就對彼得說:「彼得,你是有福的,因為你說的答案,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從神來的。」(參考太16:13-17)彼得的答案不但劃破了時空,也道出了神人合一的奧秘。這是一種透視力,但是,正如耶穌所說的,彼得之所以能說出正確的答案,是藉著神的啟示,而不是靠人的智慧。 聖經中有一句話說:「屬靈的人能參透萬事。」(林前2:15)在歷史上,有許多傑出的領袖、偉人,常將他們的真知灼見,仁心勇氣,歸功於神的感召。在我們的周圍,也不乏一些心靈特別敏銳的人,他們如何能先知先覺?先天下之憂而憂?他們通常都有一些共通點,其中主要的,就是他們對神的認識與敬畏。 困境與透視力 人除了經由信仰,從神那裏,藉著特殊的啟示與靈感,見人所不能見之外,另一個培養透視力的途徑,則是擷取人生經驗中被激發出來的亮光。特別是人生的逆境,往往是培養透視力的最佳課室。 有一對居住在聖地牙哥的夫婦,先生是個航空工程師,正面臨著失業的困境。一天下午,他們一起看著公共電視有關青少年懷孕的節目。先生對節目中的青少年,拖著10磅重麵粉袋,假裝是個嬰兒的象徵作法,嗤之以鼻:「麵粉袋會在半夜把你吵醒嗎?」太太就說:「那你就做個會吵的東西啊!」 四個月之內,這位先生找來了積體電路、聲控晶片和其他一些傳動裝置,然後到玩具反斗城買了一個和嬰兒真正大小相仿的娃娃。組裝之下,他真正地作了一個除非你去看顧它,否則不定時就會哭的10磅重之嬰兒娃娃。 他們將成品拿給聖地牙哥的學區專員看,反應很好。他們就開始在當地的報紙登廣告,沒想到竟引起全美所有主要媒體的注意,都來訪問這對具有獨特思維與創意的哲梅夫婦(the Jurmains),他們的事業也因此順利正式開展。 哲梅夫婦後來將公司設在成本較低,也是他們老家的威斯康辛州,現在已是一個頗具規模,擁有六十位員工的企業。由於嬰兒娃娃的使用,防止青少年懷孕的教育成果已有顯著進步,哲梅因而被威州政府甄選為2000年的傑出企業家。 主動培養透視力 失業的危機讓哲梅夫婦捕捉到一般人的盲點。那麼天天忙碌於工作和家庭的人,又該如何培養出卓越的眼光,以致在重複規律的生活中,注入一些新的目標和希望? 每一個人透過訓練,都可以具有某些方面的透視能力。首先我們要瞭解,透視力是包含那些能力。一般而言,透視力是由三種思考的能力組成: 1.掌控環節 每一個人都有分析事物的能力,按著自己的喜好,興趣或工作的需要,而對某一類的事物具有獨到的看法。然而事情總有複雜棘手的時候,遇到這種情形,如果能不厭其煩,仔細推敲,掌握到事理的頭緒,第一步就成功了。 2.破除盲點 通常具有解析複雜關係的能力,就比較容易做到下一步,將問題的脈絡整理出來。但是,單有解析能力仍不足以產生透視力,而必須要能發掘以前未被注意到的盲點,將其納入問題中,使得整件事發展的動向更加明朗,則是產生透視力最重要的一步。 3.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能避免落入習慣性的思考方式。在找出問題的新方向後,以新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新問題。列出各種可能的解決之道後,再逐一淘汰不合用的方法,最後歸納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人人可擁有透視力 1.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箴1:7) 只要願意接受基督的救恩,這個人的思想和眼光就會伸向永恆,突破許多傳統觀念的束縛與捆綁。要能解析錯綜複雜的事物,就必須要有卓越的眼光,能超越自己的弱點、侷限,以及盲點。「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賽55:9)有限的人要突破自我,除了謙卑在全知、全能、全在的神面前,尋求祂的引導,別無他法。 2.常做頭腦體操 常常換個角度去看事情,多玩些益智和猜謎遊戲。下面讓我們一起再做一個趣味問答。有空不妨多作一些類似的活動,既有趣,又可以鍛鍊自己的頭腦,不輕易落入思考的死胡同。 蓮花繁殖的速度是,每24小時就增加一倍。夏季剛開始時,湖中只有一株蓮花。六十天後,蓮花就長滿了整個湖。請問在那一天,有一半的湖是蓋滿了蓮花?(答案參考文末#2) 答案參考: 1:勵志只站在梯子的低處。 2:第59天(US News &…
Read more

話「情」化「情」

積壓過多的負面情緒,易轉化成生理性疾病,如何採取建設性的紓發之道是不容忽視的。 一位在電腦公司擔任高職的女主管,在她生日當天因為先生未回家慶祝,竟憤而跳樓自殺。 一對夫婦因為不能忍受他們五歲小女兒的哭鬧,就拿鞋底痛打她一頓,不料這小女孩半夜休克,送醫時已不治了。 一個失業的中年男子,因不堪妻子的奚落,一氣之下竟拿水果刀砍殺他的妻子。 類似的悲慘新聞每天層出不窮地在世界各地發生,這也反映出情緒失序的普遍現象。 EQ知多少 一位著名的心理輔導專家常常受邀到各地主講有關「人際關係」的主題。他有感而發地說,在研習會上最常聽見太太們的抱怨就是:她們的先生常常不願與她們分享他們內心的感受,以致她們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與他們溝通。 同樣地,這些先生們也往往渾然不覺他太太的情緒變化。 我們當中許多男人從小就被教導說,情緒是不重要的;「男兒有淚不輕彈!」 這位心理輔導專家自嘲地說,在他卅多歲時,已練就了一套對外總能表現得「恰如其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但是他的內裡卻感到非常枯乾與空虛。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寫照。多年來「感覺」在精神領域的地位遭嚴重忽視。 「幸好,我及時獲知過去的教導是錯誤與有害的。因為情緒是神賜予人類的禮物,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強調說。 自從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1995年出版《情緒智商》(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EQ在全球掀起討論的熱潮。愈來愈多人認為論及社會上的成功時,EQ比IQ來得重要。特別在美國,這樣的觀念更是深植人心。如何表達與管理情緒的能力已成為世人矚目與研討的重要課題。 負面情緒壓抑成疾 許多的研究報告顯示,當人類心裡積藏負面的情感時,就可能轉化成生理上的疾病,或破壞性的行為模式,甚至傷害了與我們至愛之人的關係。為了減輕這些疼痛,我們可能就沉溺在酒精、毒品、賭博、購物、工作,或其他令人上癮的行為中,而無法自拔。有時我們極力想埋藏我們至深的傷害與眼淚,但是這些深藏的傷害和眼淚都會往哪裡去呢?有些人是往肚子裡吞嚥,結果很易導致生理性的疾病。憂愁與悲傷,就像其他的情緒,都是神所賜予的。眼淚是神用來幫助我們「洗滌傷痛」的良方。舉例說,當耶穌的朋友拉撒路死了,耶穌做了一件美麗的事──祂哭了。詩篇的作者大衛王,當他與他的生死之交約拿單分離時,也哭泣了。在他寫的許多詩篇中都毫不保留地流露出這種豐沛的情感來。 情緒的起伏是自然、正常的,關鍵是,我們能否用建設性、正面性的方式來表達心裡的悲痛或怒氣,否則我們就很容易以破壞性的方式來發洩它們。 有些人因為心中積存過多的憤怒,以致別人一不經意地碰觸到他的痛處,就馬上暴跳如雷,回以言語或身體的暴力,甚而殺害他的至親好友。 或者我們強力壓抑自己的情感,結果卻導致我們逐漸變得堅硬冷酷,而與我們的至親好友漸行漸遠。我們在心中築起一道道牆垣,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殊不知這道築起阻擋負面情緒的牆垣,也同時阻撓了我們發展正面的情感,例如:仁愛、喜樂、和平、好奇等等。 有些人是以生病來反應出他們破壞性的情緒。例如埋藏過多的憤怒或其他負面的情緒,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心臟病猝死。另有些人可能罹患胃潰瘍、皮膚炎、癌症或某種經年累月損毀他們生命的慢性病。 誠實面對 「當我再次學會哭出來,折磨我多年的花粉熱竟不藥而癒。並且當我學會如何處理我的憤怒,能以適當的方式發洩出來後,讓我雙肩疼痛的黏液囊炎也得以痊癒了。」一位心理醫生如此現身說法。 或許這就是為甚麼雅各書上寫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5:16) 你或許要問,壓抑憤怒是犯罪嗎?神的話語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6-27) 發怒並不是一種罪。而是在乎我們如何處理它,不是用正確,就是錯誤的方式;不是健康,就是不健康;不是創造性,就是破壞性。一味地抑制怒氣則會轉移這種情緒為怨恨、苦毒甚至敵對和暴怒。 不肯認罪也能造成我們生病或沮喪。大衛在詩篇寫道:「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詩32:3-5) 感覺是情緒的一種測量表。它可作為我們內在自我或心靈狀況的一個指標。舉例說,如果我感到不安,或有罪惡感、焦慮,這時我的感覺告訴我,我的裡頭不協調了,亟需要去解決。 其次,溫馨的愛意能讓我們感到與至愛之人,或上帝的連結更為親密了。情緒增添了我們生命的光采。那些情緒被壓抑住的人往往不能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讓情緒來左右我們,或盲目地發洩它們是很不成熟與孩子氣的。成熟的人是能去感受,並以健康、合宜和創意性的方式來表達出來,也因此情緒是我們能掌控的。 紓解負面情緒 據一些專家建議,紓解負面情緒的方式可刻意安排較愉快的事件來轉移注意力,常見的擺脫方法有閱讀(尤其是讓人精神一振的書)、看喜劇電視電影、觀看令人振奮的運動比賽、做些運動、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散步、旅遊、找知心好友傾訴談心;善待自己或享樂一番,例如泡熱水澡、吃頓美食、好好睡一覺、聽音樂、逛街、送禮物給自己;讓自己產生小小的成就感,如完成某項拖延許久的工作,或打扮光鮮一點也有助於提升自我形象。 最有效的一個方法是改變看事情的角度。譬如結束一段感情總易令人陷入自憐的情緒,若能退一步想這段感情其實也不很美好,雙方的個性並不合適。若能朝樂觀積極的方面去想,豈不海闊天空? 另一個良方是助人,設身處地同情別人的痛苦可轉移注意力;擔任義工是很好的方法。另一種方式是從超凡的力量尋求慰藉,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藉由祈禱改變任何情緒,尤其是沮喪。聖經中提到:哈拿向神傾心吐意地禱告,即是一例。(撒上1:10-18) 讓愛表達出來 神的話說:「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詩51:6) 神在這裡說了甚麼?我相信祂教導我們在處理我們的感覺和情緒上,需要誠實地面對自己和神。當我們這樣做,就會尋找到與我們所愛的人及神建立愈加溫馨、仁愛和親密關係的要訣了。 然而我們必須了解要建立這種愛的關係,不是奠基在我們的感覺上,而是一個不完全的人對另一個不完全的人之委身,那是不顧及我們感覺的。即使我們不感覺喜歡這樣做,仍需要不斷地施以愛的行動。如果我們總是缺乏這樣的熱情與動力,可能就須尋求心理輔導的協助,好培養我們產生愛的情緒。 如果我們的感覺已麻木不仁,不能對我們所愛的人施以愛的行動,我們就須要尋求幫助,好使我們學習去感受別人的愛,也同樣能讓別人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唯有那樣我們與人的關係才能建立在一個有意義、親密、無私之愛的層面上。 無論我們的感覺如何,我們都要有愛的行動。這是基督徒愛的一種表現。但是僅僅去做對的事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培養一個健康的情緒生活,如此我們的行為和感覺,才會是神所要我們活出來的。

生命的轉折

原來完全不懂得愛,也沒有一絲一毫愛可給人,接受了基督的愛後,生命全然改觀。 似乎一般的人都能安於自己的定位,明白要如何達到他們的目標、並能怡然地享受他們的生活。但已屆卅歲的我卻仍不明白生活、生命的箇中訣竅,每走一步都要左顧右盼,尋找解脫之道。就像離了水的魚,每呼吸一口生命氣息,都得辛苦掙扎。 不知是孤僻還是晚熟,我一直無法扮演好別人期望的角色。在家庭豐沛的愛中,一次次地讓父母望女成鳳的心願落空,恨不能立刻脫離束縛,只盼快快長大成人。慢慢地,終於有機會面對外界的試探,才知自己以前評判父母、他人的眼光太過嚴厲。輪到自己做取捨時,也在後果、利益的兩難中遲疑不決。 家庭只是一個暫時的窩;學問只為滿足父母的要求;進入社會後,沒有人再束縛我、干涉我,才發現生命仍無樂趣。當工作失去挑戰性之後,愛情漸成了生活的重心。起初「他」是個體貼敦厚、正直寬大、有原則的人,而且能容忍我的任性。但後來卻明白我們都是自私的,只不過是兩個孤單的人恰巧湊在一起,各取所需罷了!這似真似假的感情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因我怕面對自己獨處的生活、孤單而寂寞,我需要有人愛,以証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但我從來都不曾明白愛是什麼、為什麼要愛人、要怎麼愛人?只知道在我身體裡面,沒有一絲一毫的愛可以給別人。 生命缺乏滿足 檢視我的環境,有疼愛我的家人、穩定的工作、充裕的金錢、三兩知心好友、健全無恙的身體……什麼都有了,但幼年時就曾問過的問題,仍一日又一日地盤據在心中:「人生就是這樣子了嗎?這就是大家所追求的快樂嗎?為什麼我還這麼不滿足、不快樂呢?」 年幼時,即使不滿足也還有盼望!以為只要長大了,能擺脫長輩的束縛,或能找份工作做,就可以停止我這愚蠢的問題!但每當我經歷這些人生轉折點時,所得的快樂卻都只是短暫的,隨之而來的是心中更大的空虛迷茫! 大二時因打工機會而認識了一位熱心助人的蘇姐,有時也與她一同去教會,但覺得聖經裡的故事和警世的話語,是「人」根本無法做得完全的。當我在感情的試煉中掙扎,對人性失望到極點時,也曾參加一些像黑幼龍的潛力開發課程、靜坐等等。花了不少錢,卻發現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試著讀佛經並算過幾次命,想從師父那兒尋得解脫。可笑的是,算命師居然對我說:「別算啦,會折損你的好命!」真是笑話,這樣枯燥苦悶的生活,怎能算好命! 發出求救信號 我漸漸被生命的虛空吞噬,在墮落的邊緣、掙扎著不往下跳,可是卻又找不到出口…我終於向神呼求「如果真有神,求你救我擺脫這個環境、這樣痛苦的掙扎吧!」我完全放棄了自我奮鬥、人定勝天的自以為是。我已經太疲憊,如果神要接管,就讓祂接管我的一切吧!「我曾尋求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凡仰望祂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詩34:1-7) 尋求真愛之旅 就在我即將放棄內心的掙扎、準備隨波逐流之時,原公司突然意外地宣告解散。97年8月出乎意外地順利來到美國,又順利地找到既便宜又寬敞的宿舍。很幸運地遇見一位對我幫助很大的台灣女孩,無論多忙,都竭力相助。這些出奇的順利對我而言並非巧合、幸運,我心裡清楚明白地知道,這一切都是聽我禱告的那一位神所安排的。由於她的誠摯邀請,加上也想知道基督徒的上帝是否就是那位聽我禱告的神,我開始參加所謂「查經班」的活動。 原以為信主的人,只是尋個精神寄託,但在查經班或教會中所接觸到的人,卻不是我所想的那種抱怨生活不公平、不如意,或是感情用事的人;而是理性的、喜樂的、經常讚美他們所得的一切。看到這些基督徒的表現,我也很樂意去教會、查經班,多多認識他們的神。但有時又覺得這些東西挺枯燥,好像與我沒什麼切身關係。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23:1-3) 接受主的轉折 97年中北美冬令會的主題是「生命的光」(約1:1-18)。在前三天的會程中,我雖有些收穫,卻未到感動的地步。直到有一堂,聽到洪予健牧師精闢深入地解說「光」的特性時,我不得不相信聖經上的記載都是千真萬確的,絕不能任意刪改。當時雖很受感動,卻硬是壓抑自己不隨便舉手、站立決志。在洪牧師最後一堂課時,與我同來的一位慕道朋友已站起來,看她感動得淚流滿面、不能自制,更是讓我猶豫,因為那種不能克制自己的感覺是我最痛恨的。於是當夜向主禱告說:「主啊!若是明天我要決志,請不要讓這麼多教會朋友坐在我身邊。」 第四天早晨,當牧師又在台上呼召大家不要壓制聖靈的感動時,我環顧四周,原本前三天一直坐在我旁邊的一群教會朋友都不知去向,只剩下兩位。這不正是我昨晚禱告的應允嗎?於是在心跳如響鼓的情況下,我一鼓作氣地站了起來。本以為不會像其他朋友一樣哭泣,沒想到一站起來就掉眼淚,好像一位受了委屈的小孩,放下他的驕傲,回到父親身邊一樣。 尋得愛的源頭 那一剎那,我知道我已經找到了那位神,更感謝祂在我還不認識祂時就已愛我了。雖然聖經還有一大半未看過,雖然福音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我信,並非出於朋友的人情壓力,乃是確實知道所信的是什麼,我再也沒有懷疑了。 當我真正決志時,曾向神禱告,希望祂教導我如何愛人,因為從前連親近的親友,都曾被我傷害。感謝神的教導與責備,現在我對周遭的朋友有了更大的容忍及愛心。從每日的靈修與讀經中,得到了全新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與從前不同了。就像「奇異的愛」這首詩歌裡所說的:「我靈受困,多年在牢獄中,被罪包圍,黑暗重重;主眼發出復活榮光,我靈甦醒,滿室光明;枷鎖脫落,心靈獲釋,我就起來,跟隨主行。奇異的愛,怎能如此,我主我神,竟為我死。」願人都尊神的名為聖,願神的國早日降臨,我們都要稱謝、讚美神至高者的名!願更多的人能認識我們的主,在生命轉折的地方遇見主,像我一樣蒙福,享受枷鎖脫落,心靈獲釋的喜悅!

婚姻三重奏

婚姻三重奏 是一首三部合鳴的曲調; 世間兩個半調的情侶合唱, 轉調時往往失之圓滑,音色失之柔美。 上帝──愛情的泉源 婚姻誓約的見證者, 以愛為旗在 夫妻二人以上。 從此,以沫相濡的婚姻,愛情漸進, 而益久彌堅,珍貴彌稀; 即或在風暴襲擊、雷雨交加的逆流困境中, 仍以基督的愛聯繫結合, 彈奏出寬容忍耐的節奏。 一同墜入的,是上帝永遠同在的愛河; 上帝──真愛的泉源 婚姻的創立與保固者, 祂永駐其中。 彼此天天以恩慈相待;共享全心全意、 共同熱愛的生命之主所賜的愛。 上帝譜寫的婚姻樂曲中,除了男聲與女聲的 同心合奏、輪唱重鳴外, 精彩婚姻協奏曲的演出祕訣是: 在基督裡的合一、 諧和的音韻、 溫馨的聲調之合鳴。

生物的自衛

神賦予我們免疫力來抵擋病毒的入侵;也賜給我們主耶穌基督,來勝過罪惡的轄制。 美國每年花在國防的經費僅次於社會福利。一個國家若沒有國防,很難獨立自主。同樣地,一個生物若沒有抵擋病毒的入侵,則無法生存。 數十年前,美國有一名叫大衛的男孩,先天性缺乏免疫機能,一生下來就被放在一個無菌的氣泡內生活。父母親要抱他、親他都得隔著一層塑膠膜,等他稍大可以行動時,醫生就讓他穿上一件特製的太空裝,與外界隔絕。他十多歲時醫生以為他已有足夠的免疫力,就放他出來與外界接觸,不幸不久他就感染病菌而回天乏術了。 生物皆備自衛能力 神當初創造生物時何嘗未考慮到這一點?因此為每種生物都製備了自衛能力。你不要輕看那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大腸桿菌,以為它有甚麼好自衛的。其實它有很多煞星。我們稱之為噬菌體,那是一種類似濾過性病毒的寄生體。它們附著在大腸桿菌細胞璧上,而將自己的遺傳基質DNA注射到菌體,利用裡面的設備複製自己的蛋白質和DNA,結聚成千上萬的噬菌體,最後將腸桿菌脹破而出,然後再去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大腸菌並非毫無抵擋的能力,它體內含有特製的酵素,可以將剛射入噬菌體的DNA剪斷,使之失效。這酵素不會攻擊自己的DNA,因為其上有特別的標誌。倘若不幸一兩個噬菌體的DNA逃過砍斬這一關,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些倖存者很快就盜得大腸桿菌DNA上的標誌,不會再被酵素切斷。對這些變了質的噬菌體,大腸桿菌真的就只有坐以待斃了。 高等動物的自衛方式更多更複雜。你看青蛙整天在池塘爛泥裡戲耍,水裡細菌滿佈,牠萬一受傷了不怕感染發炎嗎?你大可不必為牠擔心,牠的皮膚全分泌一種像抗生素一樣的抗菌脢素(Antimicrobial peptides),有很強的殺菌功能。你又曾否想過,為什麼復活節所藏的彩蛋,隔一星期才找到時已開始發臭了,而生蛋放在外面一整個月也不會壞呢?原來蛋白內含有很多溶菌酵素(lysuzyme),能破壞入侵細菌的外殼,煮蛋加熱就會使這溶菌酵素變質失效。神當初如果沒有考慮得這麼周到,蛋在母雞翼下孵化,不久就變成臭蛋了,小雞哪裡還有孵育出來的機會? 自衛精兵──淋巴球 我們的皮膚是我們抵擋病菌的第一道防線,若摔跤搓破了皮,病菌跑進來了怎麼辦呢?不用慌,體內成千上萬的淋巴球早已準備好了正等著呢。這些淋巴球是我們免疫系統的精兵。一個健康的人通常有兩兆(2×1012)個淋巴球。 它們聚在一起的體積相當於肝臟或大腦那麼大。這些淋巴球在骨髓和胸腺發育形成後,藉著血管和淋巴管進入全身各器官組織內巡邏,尋找吞吃入侵的細菌,或變了質的體細胞。我們的皮膚、肺和小腸的內壁都是淋巴球密集的所在。 淋巴球大致可以分成兩類:B淋巴球主要的功用是製造抗體(Antibodies)。這些抗體認得入侵體上某種特別的構造而附著在上面。它的附著招來其他酵素的聚集,因而引發一連串的反應,最終導致病菌細胞膜破裂而亡。 另一種T 淋巴球的功用在於破壞消滅已經變質的體細胞,包括癌細胞並對入侵的外物(抗原)產生抗體。這種能力使早期免疫學家感到很困惑,因為若每種抗體都由一個個別的基因來導致,則人類所有染色體上的資訊,即使都用來製造這些抗體還不夠用呢。 此外,假如照進化論所主張,我們製造這些抗體的能力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遇到這些抗原而演進來的話,那麼為什麼我們對近年來工業界新合成的某些化合物也會產生抗體呢?其實這些迷惑是出於人的無知,和否認神的存在,與祂創造的大能。我們現在知道每個抗體是由兩條蛋白鏈組成的,而每條鏈的基因是由三到四段的DNA接成的,藉著不同方法的排列組合,再加上在B 淋巴球內的突變,人因此可以製造出無數種的抗體。 致命的愛滋病 廿世紀末期愛滋病開始在全球猖行。各國投資億萬研究經費,科學家們絞盡腦汁,還是找不出根治的方法。愛滋病毒將其遺傳基質RNA射入淋巴球,在其內複製大量的愛滋病毒,殺害母體後再去感染其他的淋巴球。愛滋病患因體內淋巴球大受破壞而抵抗力驟減,最後因其他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炎)而逝世。這愛滋病毒難纏之處,在於它能躲在淋巴球的染色體內逃避免疫系統的巡邏偵察。近年來抵制愛滋病最有效的三種雞尾酒療法只能使愛滋病毒不再複製,但無法完全消除它。患者一停止用藥,這些病毒又復出猖獗。因此愛滋病患必須長期服藥,忍受強烈副作用的煎熬。 神賜人抵擋罪之能力 我們生活的周遭充滿了病菌,神賜給我們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統,使我們有能力來抵擋這些外物的入侵。同樣地,我們活在一個罪惡色情充斥的世界,神賜給我們主耶穌基督,靠著祂的能力,使我們能勝過這些罪。使徒彼得提醒我們:「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現代人很注重身體的健康,花很多金錢、時間買健康食品;到健身房運動,希望我們對靈命的健康更加重視,每天讀經禱告,增添我們對罪的免疫力,因肉體的死亡只是暫時的,而靈魂的死亡卻是永久的。

聖火接力跑

在人生的賽程中,那些高舉信心聖火,奮勇向目標奔跑的,必得著比金牌更寶貴的獎賞。 二千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禮於九月十五日在澳洲雪梨市的運動場舉行。十一萬觀眾在現場觀禮,估計全球有四十億人在電視機前觀賞此盛況。開幕禮結束前的壓軸戲是澳洲女運動員高舉聖火在眾目睽睽下作接力跑。前幾位是多年前奧運會金牌銀牌的得主。他們現在雖已屆古稀之齡,仍不減當年馳騁體壇的雄姿。全場一片黑暗,只有水銀燈照射在手持聖火的運動員身上。場面莊嚴肅穆,全球數億人都屏息靜觀。這個動人的場面彷彿似曾相識,可是到底在那裡見過呢?是了,我想起另一種聖火接力跑,早已記載在近兩千年前寫成的希伯來書第十一、十二章內。 高舉信心的火炬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常在有意無意中被其他人觀看,所以保羅說:「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4:9)既然如此,我們就要留心自己的演出了。我對人生是全力以赴,還是敷衍塞責呢?保羅清楚知道他是人生奧運會的運動員,所以他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他快跑完人生的賽程時,已知道自己贏得了勝利,將得到比奧運金牌更寶貴、更有永存價值的獎賞。他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7-8) 除保羅外,歷世歷代以來不少基督徒已經跑完了人生的賽程,得到公義的冠冕為獎賞。希伯來書的作者在解釋什麼是信心時,選擇了十多位信心偉人,把他們的名字列在第十一章內。其中好幾位高舉信心聖火之「運動員」的賽程,都被輯錄在該章內。 第一位是亞伯,他因信選擇了神所設立得到救恩的方法,就是藉羔羊(預表耶穌)所流的寶血而得與神和好。第二個是以諾,他因信天天與神同行。第三位是挪亞,他傳義道,呼喚人悔改進方舟,以避免即將到來的大洪水災禍。第四位是亞伯拉罕,他被稱為信心之父,因他遵從神的呼召,往他所不知的地方去。他清楚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永久的家鄉是在天上,他以信心仰望那座肉眼看不見的上帝之城。然後是第五位、第六位……,他們都是高舉信心聖火的運動員,也都往神所立下的標竿直跑。 傷殘人士不落人後 這次開幕禮中讓觀眾大感意外的是,第一位出場聖火接力跑的退休運動員,並不是用自己的腿來跑。她因患病而坐輪椅,雖然需要人推動她的輪椅,但她不卑不亢,仍挺身昂首,高舉聖火向前邁進。 事實上,古代的信心偉人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健將,他們各有各的軟弱缺陷。比方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以高舉信心聖火出場的摩西,本來就不是作領袖的材料,他拙口笨舌、易發脾氣、不善管理。而且他是埃及法老女兒的義子,本來可以享盡人間一切的榮華富貴。但他因著信,捨棄舒適生活,肩負起帶領他的同胞以色列人逃離埃及的重任。在往目的地前進的途中,他遭遇到不少挫折,例如民眾向他發怨言,甚至有可拉黨人叛變。但他在跌倒後仍爬起來,再次高舉信心的聖火奮勇向前。他人生的高峰是站在尼波山上遙望神將要賜給祂子民的迦南美地。 蔡蘇娟是一位年輕時就患上雙目不能見光之怪病的女信徒。她雖然要整天戴上墨鏡臥病在床,但卻不顧影自憐或怨天尤人,反而信心十足地自稱為「暗室之后」,準備迎見「光明之王」。筆者有機會在卅年前「覲見」皇后,直接聆聽她的勸勉鼓勵,並且親眼目睹她把病床變成講壇,向絡繹不絕的訪客作見證。她是另一位高舉信心之聖火往前進的傷殘人士。 也許我們並沒有身體上明顯的傷殘缺陷,但也會有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之處。從某一角度來看,就像開幕禮中那位坐輪椅的運動員。或許我們需要別人在後推動,助一臂之力。但那又何妨?只要我們仍高舉信心的聖火,向目標邁進。 得勝要訣 最後一位舉聖火接力跑的是參加本屆奧運會的年輕運動員。她從「沙場老將」手中接過聖火後,便把聖火高舉起來跑完最後一程。然後站在淺水中,用手上的聖火點燃環繞她的大汽鍋圓環。最後,圓環形的火炬冉冉升起,停在高竿的頂端,在漆黑的夜空中,發出耀眼的光輝。 在人生的運動場上,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古代的信心偉人已跑完當跑的路,信心的火炬現已移交給我們這些仍活在世上的人。我們要怎樣跑呢?希伯來書的作者在第十一章轉錄完古人賽跑的美好榜樣後,在第十二章的起頭就勉勵現在正參加賽跑的人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簡便行裝,持之有恆,面向標竿,靠主加力,是神眼中得勝的要訣。 比金牌更貴重的獎賞 一般「升斗小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奧林匹克比賽。就算是得到此殊榮的「天之驕子」,能夠得到金牌的機會也極其微小。就算是獲得金牌,誰能保證他或她永遠是破記錄的保持者呢?但那些高舉信心聖火往標竿直奔之人,一定會從神的手中得到永不衰殘的,具永恆價值之榮耀冠冕為獎賞。你我是其中的一位參賽員嗎?

視而「捕」睹

拓展心靈的視窗,能使你從平凡的事象中,洞察出不凡的妙理來。 費斯勒有個主意,他想畫一幅成熟女人的畫像,他的心懷間有線條、有構圖、有意境、有顏色。卻只少了一樣──模特兒。 他約談了好幾位候選人,卻找不到一位滿意的對象。失望之餘費斯勒邁步向倫敦街頭,指望神蹟發生,從如鯽過客中找著理想的模特兒。 走累了,他無奈地踱回畫室,沮喪地坐在畫架前,瞪著空白的框布發呆。門開了,一個瘦削的灰髮女子輕柔地走進來。這位畫家聽慣了腳步聲,習慣性地抬起頭,向她微笑。他忽然開始全神凝視這女子,就像從未謀面似的。多年來,她是費斯勒最親近的同伴,晝夜相顧。此刻,她突然顯出一種好似未曾見過的美麗,那正是他夢寐以求的繪畫對象。 「媽媽!」費斯勒跳起來:「請坐在那張椅子上。」 她微笑地順從,心裡想一會兒兒子就會發現,她可不是他理想的模特兒。「媽媽,臉朝向這邊,再偏左一點,對了,對了!」「保持這個姿勢。」 費斯勒( James A. Whistler)的傑作「畫家的母親」,作畫的過程,潛藏了這段優美的如詩故事。他自己稱呼這幅畫是「灰與白」,這兩個簡單的顏色,構築了全部畫面。費氏的畫作中,這幅被公認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羅孚宮所搜集的名畫中,第一幅被網羅入宮的美國畫家作品。 安娜‧費斯勒在1871年做了他流落英倫的兒子畫家之模特兒,當時她67歲。這幀灰黑色調的名畫,過了一百多年,被借運回華盛頓的國家藝術畫廊展覽,博得了無數遊客的讚賞── 從母親看見模特兒; 從熟悉的事物看見非凡的情趣; 從平常看見特殊; 從灰黑補捉色彩; 從老年補捉美麗; 從靜態補捉感力。 真知灼見立偉功 卓越的人物擁有一種透視的能力,從表象中尋獲原理;從具體中獵捕抽象;從危機中洞察轉機;從有形中捕捉無形,並且從這些真知睿見中創造出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方法。 常人看見蘋果熟透了,從樹枝上掉落地面。牛頓看見了萬有引力原理,他看見了S=1/2gt2。(自由落體單位時間內所走過的距離,與重力加速度、時間平方成正比。) 常人看見煮開的水掀起了壺蓋。 瓦特看見了蒸汽引擎的可能性──把蒸氣約束在汽缸裡,它可以推動活塞作工。 常人看見大禮堂的吊燈,隨風擺舞。 伽利略看見了鐘擺原理,用它頻率的規則性來計時的可能性。 常人看見雜質掉進培養基裡,把細菌殺死了。 費萊明爵士看見了抗生素盤尼西林。 常人看見了美國南北戰爭的悲慘壯烈。 瑪格烈特(《飄》的作者)看見了人性在愛與恨的矛盾交集。 耶穌基督最擅長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引伸出抽象真理的美麗。農人撒種?二千年前的農業社會,誰不見過千百回。祂卻能信手拈來,引喻福音傳播過程中一個普遍的現象:人心好像四種土地。世人聽聞福音時,四種不同的心田,作出四種不同的反應。 從平凡中見不凡 婦人摶麵?古老的猶太社會誰不曾天天目睹母親廚房揉麵的平凡鏡頭。耶穌卻透視到一小塊麵酵能發起全團麵的原理,預測天國的福音,會從小國猶太擴散到全世界。 敬請操練: 從朋友的傾訴中,去捕捉人類內心的矛盾掙扎。 從人心的掙扎中,去探索福音的切入點。 從福音的切入中,去發現佈道的原理。 從佈道的原理中,去揣摩領人歸主的奧祕。 你會成為佈道家。 請再學習: 從書本的閱讀中,去捕捉激發的靈感。 從激發的靈感中,去推展新知的層面。…
Read more

透視力

People only see what they are prepared to see. Emerson 人只看得見他們想要看的。 The man who sees little always sees less than there is to see; the man who hears badly always hears something more than there is to hear. Nietzsche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捕捉不住所當看的;不懂傾聽的人卻擅於穿鑿附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