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80期

心如黃金的洗衣婦

麥卡迪原則,富有的窮人。 1995年,南密西西比大學收到了一筆15萬美元的捐款。該款指明為青年學子們提供獎學金,對於該大學而言,15萬捐款是極平常的數字。當他們知道捐款人之後,態度隨即改變了,這件事也馬上成為全國性的大新聞。 原來這位捐款人竟然是一位高齡已 88歲,終生為人洗衣服和燙衣服的黑人單身老婦。 這位令人尊敬的洗衣婦名叫奧莎拉‧麥卡迪( Oseola McCarty, 1913-2001)。她的生活極為簡樸,終身未婚,不買車,不吹冷氣;工作也極為簡單,除了每個週末上教堂和偶爾上市場買生活必需品外,就在家裡做洗衣服的工作。她甘心樂意把一生的積蓄,全部奉獻給了那些她並不認識,但卻需要幫助才能完成學業的年輕人。 最有價值的小人物 奧莎拉清心無私的奉獻行動,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在決定奉獻畢生積蓄的前 3個星期,她得知自己罹患了癌症。她認為把錢奉獻出來比自己花掉更有意義。她說:「我捐獻錢給年輕人,他們就不必像我一樣辛苦工作」。言詞之中,充分表現出慈愛和體貼。 奧莎拉‧麥卡迪所捐贈的是她畢生的積蓄,完全出自一份真愛。她視生活平安是福而充滿恩典,信賴上帝可以幫助她處理任何生活所帶來的難題,因此心中充滿了一股震撼人心,樂天知命的情懷。 2001年的美國《價值》雜誌第100期把奧莎拉‧麥卡迪列為身價最高人物的第六位。 成名後的奧莎拉仍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她的智慧語言透露出驚人的簡樸,幾乎是常理與常識,她說:「現今人們總在談論自我肯定,但對我而言這不過是基本的東西。」 樂善好施:真愛的結果 在一個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一位畢生為人洗衣服,燙衣服的黑人婦女,獲得如此高的推崇。完全是由於樂捐無私的愛心所帶來的行動震撼了世界,也引發了一場價值觀的革命。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看待財富和評價財富的價值。許多人在她樂善好施的榜樣帶動下也慷慨解囊,一時間有600人共捐獻了33萬美元給該大學的基金會。 百萬富翁泰德‧特納( Ted Turner) 在得知奧莎拉的故事後,深深被感動。他說:「如果微小者如奧莎拉能將其所有的都捐獻出來,那麼我可以捐出10億美元。」當時全球的首富比爾‧蓋玆也被感動而打開錢包,他總共捐出的慈善款項高達210億美元。 有人將奧莎拉‧麥卡迪所引發的價值觀念的更新,總結成為「奧莎拉‧麥卡迪原則」:如果奧莎拉能這樣付出,為什麼我們不能?社會學學者更從奧莎拉的善舉中,發現了新的價值觀念並得到了新的結論。首先,貧窮的根源不是因為工作,也不是因為種族。如果黑人婦女奧莎拉能夠從為人洗衣服的低微工作中積蓄到 15萬美元,那麼低薪工作和種族並不是一個使人貧窮的原因。 其次,貧窮的原因是個人品格上、家庭功能和個人行為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世界上最低微的人如奧莎拉,在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震撼了世界,表明一個人的品格和信仰可以造就一個心靈富有的人,並成為眾人的榜樣。奧莎拉所引發的價值觀念,被引入了更深層的社會思考之中。 樂在其中:真愛的表現 奧莎拉‧麥卡迪的一生,都生活在美國種族岐視相當嚴重和生活相當貧窮的地方,大半的光陰都是在種族隔離的制度下度過的。雖然她所從事的工作是最低微的,而她因真愛和無私的施捨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大放光芒。 奧莎拉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一生大都在該州度過。年輕時她喜歡上學,並夢想有一天能當上白衣天使──護士。不幸的是,就讀小學六年級時,祖母和嬸嬸都因病臥床,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教室,回到家中像她母親一樣為人洗衣,用年幼的身膀,挑起家庭的重擔。 從那個時候算起的75年內,她就一直在小木屋中為人洗衣服和燙衣服,一塊錢一塊錢地謀取生活所需的費用。 奧莎拉從年輕時就開始儲蓄,這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她維持了一輩子。她十分注意支出,只買所需的東西,從不浪費金錢。除了節儉之外,她工作也十分努力,從不因為收入少而灰心,反而因努力工作而感到愉快。 由於努力工作和節儉的良好習慣,使她的積蓄達到了令人驚奇的地步。她終生都心平氣和的持守勤奮的工作和節儉的生活,許多人面臨低微的收入和艱苦的環境常會心懷不平,而她卻充滿喜樂且安然自在。 她雖然沒有當上白衣天使,但今天在許多人心目中,她是一位帶來愛心和希望的天使。她的一生極其簡單,幾乎可以用幾句話就概括了,但誰又能想像,她能把洗 1件衣服 1元的收入積蓄累到15萬元之多。 更想不到她把這些積蓄捐給了從未讀過的大學,給那些從未謀面的年青學子,她的理由只是讓學生們不必辛勞工作來賺取學費! 奧莎拉雖然無法完成她個人的學業,但在身後為我們留下了美善的榜樣,她那發自內心的真愛,並未隨著她的離世而逝去,它將會不斷激勵眾人在愛心的傳播上不斷進步。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箴言 3:27

卓越的人生觀

卓越的人物有什麼共同特徵? 被邀請到世界各地教會講道,我把每一次的旅行當作學習的機會。教會領袖總是安排傑出的會友招待講員。入寶山豈可空回?抓住機會挖掘他們幾十年的人生歷練、精華。從這個人學習贏取上帝恩寵的妙招,從那個人師法轉化逆境為祝福的訣竅。這樣四十多年了,我終於理出了頭緒,發現卓越人物有一個共同特色。 他們都說得出一套他們的人生哲學──做生意的哲學、領導的心得、對世界局勢發展的看法,還有待人處世的人生觀。 你想做個卓越人物嗎?你得發展出你的一套人生觀。有個初作祖母的母親,寫了一張卡片,給她剛生了女兒的女兒,簡單幾行的人生精華── 盡可能地教她學七十萬個單字,但重要的是要她記牢: 最偉大的字是神。 最長的字是永生。 最快的字是時間。 最近的字是現在。 最黑暗的字是罪。 最壞的字是虛假。 最深的字是靈魂。 天才,天才!幾十年的人生精華濃縮在簡單的七行字裏。 約翰衛斯理是十八世紀出名的佈道家,論到基督徒的財富觀,他提出了一套美麗的哲學── 盡可能地賺錢。 盡可能地存錢。 盡可能地奉獻。 好不容易輪到六十六歲,已屆耳順之年的我,提出我的人生觀。在上帝眼中美滿的人生是── 1.感恩:每天列出五件感恩事項,你是個快樂的人,富足的人。 2.關係:經營美好的婚姻、親子、主僱、師生、朋友關係,你會身體健康,充滿自信。 3.教育:投資在自我提升,永遠是值得的,學習看一生是成長的機會。 4.貢獻:追求對社會作出貢獻,你的人生必然豐盛、有意義。 5.品德:在挑戰中保持信心,處逆境中堅持盼望,對敵人維持愛心,你永不會後悔。 6.機會:謙卑地祈求上帝,在你的人生賜下機會。 7.上帝:向上帝說,祢是我人生的中心,我以服事祢為榮。 飛揚雜誌本期的主題「人生觀」,可以說是一個粗淺的題目,人人都可以說出一套想法;也可以說是一個艱深的題目,花了一千四百年才編寫完成的聖經,寫的主要就是人生觀。我們只是拋磚引玉,刺激你寫出你的人生哲學,做你人生的座右銘,引導你一生活得豐富,活得充實。 最近我學得一個新字「夯」(ㄏㄤ)意思是熱門 (Popular) 。哈,人生觀這題目可真夯。

自由豐盛的人

電腦,有了硬體,還需要軟體,才能運作。人類,有了肉身,還需要人生觀,才能快樂。 大學畢業四十年,偶然有機會和幾位同學相聚,少不得談起風花雪月的往事。有個同學壯起膽告訴我一個祕密:大學同班都認為李順長瘋了。當年我們年輕力壯時,正好碰上台灣十大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包個小工程,三兩下個個都發了。大夥無一人能理解,我為何放棄賺錢的機會,受了什麼刺激,跑去當洋和尚(基督教傳道人) 。真是瘋子一個! 遇見主人生大轉變 我很榮幸能和保羅同列為瘋子。二千年前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巡撫非斯都聽了保羅蒙召的見證,坦率地直接反應大腦的想法:「 保羅,你瘋了!」 (徒 26:24) 保羅說:「我沒發瘋,我的頭腦和語言都很清楚 (徒26:25),我只是蒙了天召 (徒 26:19) ,人生觀從此不一樣了。」(這話是我根據語意加的) 其實中學時代我也沒什麼人生觀,只知道若想脫離山溝裏的農墾生活,就得到大都市去唸大學;只知道聽爸爸的話,他說土木系好賺錢,我就這樣考進了土木系。誰知在大四的第一學期,我遇到了耶穌 (更正確地說,是主耶穌找到了我 ),整個人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基督教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此導引我的人生方向。 照聖經所宣告的,宇宙確實有個造物主,而不是偶然的存在;人確實有不朽的靈魂,而不只是氫氧氮磷鈣的唯物組合;天堂是上帝所在的榮耀美境,而不是虛無的想像 。如果我們信得下這幾個簡單的信條,那麼基督教的人生觀,自然順理成章地規劃了價值的高低──永恆當然比短暫更值得我們投資;靈性比物質更珍貴;生命的意義層次上比生命的存在更高,這些對比漂亮地指證,以上帝為中心的人生,比起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更自然更合理。 四十年前我回應了上帝的呼召 ,毅然決然投入了事奉的行列,就是接受這人生觀的自然結果。(當然,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蒙召做傳道 )但我敢斷言,只要認同這人生觀,人生必然不再一樣,就連碰上挫折,反應也不一樣。 有個小學老師,厭倦了教書生涯,遞上辭呈,並附了一封說明書 :「在我們的公立學校裏,老師怕校長,校長怕督學,督學怕教育委員,委員怕家長,家長怕小孩,而小孩呢,什麼都不怕!」這結構所堆積的難度,把老師牢牢壓在最底層。沒有足夠的內在力量,確實承擔不起。 保羅的傳道生涯也曾遭遇逆境,他卻能在談笑間飛越壓力的重擔,靠的就是「基督化」的人生觀:「我們從前在亞細亞(亞洲)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林後 1:8,9) 得力的祕訣 在接下來的林後第四章裏,保羅揭開了他得力的祕訣,他的人生觀建立在三大信念上: 1.我有寶貝(耶穌基督)住在我這瓦器裏,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自己。(林後 4:7) 2.我所以不喪膽不洩氣,是因我相信,「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林後 4:17) 3.永恆比短暫更有價值,「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天國)是永遠的。」(林後 4:18) 多年前我聽過一個獨到的辯證方式,說:「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立場,因為沒有立場本身就是一種立場。」現在我把它套用到人生觀上,你讀讀看有沒有道理:「一個人不可以沒有人生觀,因為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很自然就有錯誤的人生觀。」我們周圍的人用他們的行動,說明了他們秉持的人生觀── 有些人的人生觀是生存:做工才有錢吃飯,吃飯才有力氣做工。「勞力人的胃口使他勞力,因為他的口腹催逼他。」(箴 16:26) 有些人的人生觀是賺錢:什麼都不重要,賺錢最要緊。「在這末世,只知積儹錢財。」(雅 5:3)…
Read more

絕處逢生

在人生的轉折點,我遇見了神。 我出生於台北,自小成長在一個沒有宗教背景的家庭,小時候曾聽說過耶穌,但是家中長輩告訴我,耶穌並不會從天上給我想要的東西,自己若不努力,信耶穌也沒有用。所以我從小就覺得信耶穌不是一件對的事情,甚至是一件會被人恥笑的事。 父親對我們兒女管教很嚴格,我把父親的話當成金科玉律一般的遵守,他對事情的見解,是我學習模仿的對象。在我心目中,父親的人生價值觀是我的人生指標,就是凡事要做到盡善盡美,要為自己的人生做好理財規劃,免得一世窮。我也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和蔭庇下,很順利的成長、讀書、出國留學、結婚、生子。我從來沒有想到要認識耶穌。 心有空處待充滿 我於1982年到美國留學、結婚,1986年完成學業。二年後生下老大,為了專心在家照顧孩子,我把會計的工作辭掉。雖然如己所願的在家看顧孩子,但心中常有一種空虛、不滿足的感覺。一方面覺得孩子需要我,另一方面卻又覺得沒有出去上班很沒成就感,心中常常患得患失,日子過的並不快樂。 這時我的一位基督徒好友邀請我去參加她們教會每週的姊妹會,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看到那裡許多姊妹們的情況和我相似,她們也大多是為了孩子辭去工作,在家帶孩子。她們看起來都很喜樂,對人很熱情,她們唱的詩歌也很好聽,我心中十分羨慕。那兒有一位傳道人很有耐心的向我傳福音,向我介紹耶穌基督,於是我存著一顆單純的心,相信並接受耶穌做我個人的救主。 決志信主後,我開始讀聖經,固定到教會參加主日崇拜一段時間 ,但我先生很不喜歡我讀聖經。心裏雖很想受洗,向大家宣告我是屬神的兒女,但由於先生反對,我不想偷偷的受洗,受洗之事就一直擱著,接著自己在靈命成長方面也懶散下來,只顧著和先生打拼事業及三個孩子的學習,好幾年沒有去教堂聚會。 直到受嫂嫂的鼓勵,我再度回到教會聚會,參加主日崇拜、主日學。從主日學基要真理班的課程,我對救恩有了完整清楚的認識,看見自己有許多的罪,需要神的赦免與恩典,我也二度作了決志禱告,並開始認真的向主祈禱讓我先生同意我接受洗禮。終於在1998年10月11日,我在佳樂頓華人教會受浸歸入基督的大家庭,我的先生和三個孩子都來觀禮。我非常高興能公開向大家宣告我是一個基督徒。之後,我繼續固定參加教會的主日崇拜和主日學,生活依舊過得很平順。 突如其來的打擊 2001年7月1日,平順的日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早晨醒來時發現身體左半邊出現無力的情況,一時不知自己到底怎麼了?心裡十分害怕。先生陪我進了醫院的急診室看神經外科醫生,照了核磁共振(MRI),醫生說 MRI的片子顯示我的頸椎有異樣,要我馬上住院。住進醫院後,病情急轉直下,身體越來越無力,並加上麻木和疼痛。醫生說必須馬上在頸椎處開刀,取樣化驗,以確定是腫瘤還是炎症。開刀驗後,確定我是頸椎的中樞神經發炎,這是屬於免疫系統失調的病,中樞神經被自己的抗體破壞而導致的。此病的名稱叫作「視神經脊髓炎」,每年每一百萬人中有四個人得到,至目前為止,醫學界還未研究出根治的方法。這個病的可怕之處是,每次發病都是突如其來,病況是急遽轉劣,若不馬上就醫,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消炎,可導致癱瘓。此病雖不致命,但若變成癱瘓,康復的機會不大,不但造成病人生活上許多的不方便,對家屬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從 2001年 7月到 2004年底,這三年半當中我作過 16次化療,為的是延緩再發病,而我總共發病達 12次。每一次發病,除了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消炎之外,還要經過漫長的復健過程,從坐輪椅、用行走輔助器、拐杖,到能夠自己行走 ,需要很大的毅力與耐心,至於能恢復到什麼程度,每次都要經過至少三個月才能看出果效。 神的話開啟我心 在面對自己罹患這罕見的病,我才認識到,自己過去雖已信主,屬靈生命卻是如此單薄。當時我心中充滿了恐懼、絕望與自卑,十分害怕獨處,我緊緊的抓住人,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深恐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癱瘓,對未來失去了盼望,生命走到了谷底。醫生甚至開了抗憂鬱的藥單給我,說吃了藥可以舒解我的情緒。有一天,一位師母來探望我,她對我說:「妳先不要吃這藥,試著吃神的話,專心倚靠上帝。」我接受了她的建議,開始每天讀神的話語,向神禱告、親近神 ,神用祂的話語安慰我。 詩篇 25:3說到:「凡等候.的必不羞愧。」詩篇 27:13:「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神一步步地建立我對祂的信靠,醫治、修復我破碎的心。神藉著這病痛,拿走我的驕傲與對人事物的掌控。神讓我看見,世上的事情不是掌握在人的手中,主權在神,而我所擁有的一切,全都是神給的恩典;神也讓我看見,這世上一切有形質的,有一天都必衰殘、褪去,唯有神的話永不更改。 我看見自己其實是多麼渺小,多麼不配,而神卻是那麼愛我,一份無條件的愛。祂愛我,並不是因為我曾經引以為傲的能幹或是外在條件,只因為我是祂造的,祂按著我的本相愛我,祂希望我更多的倚靠祂,單單以祂為樂,享受有祂同在的平安和喜樂,而且這份平安和喜樂是人所不能給的,也是人所奪不走的。當我深深地感受到神對我那份無條件的愛時,我問自己:「 在世上有限的年日裏,我當如何回應神給我的愛?」如同詩篇 27:8所說的:「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說:耶和華啊,?的面我正要尋求。」 服事中學倚靠主 2004年初,當我身體還很軟弱的時候,神透過教會的牧師給了我一個機會,為教會打字、製作主日程序單,開始了我在教會中的服事;直到現在,我擔任教會秘書已有七年之久。 2005年起,在我行走還不十分平穩,仍需別人攙扶的情況下,向教會報名參加台灣的短宣。從參加短宣的過程當中,學習如何專心倚靠神,而不定睛在自己身體的軟弱上。翌年三月,教會開辦了神學院的課程,給予我更多學習神話語的機會,並且讓我將所學習到的功課,應用到主日學教導的當中。 2006年,先生決定要搬離住了廿年的城市,搬到北邊的城市 McKinney。記得當時我經過許多的禱告,雖當時並不清楚神對於我們搬家這件事的計劃是什麼,只有憑著對神的信靠,知道神必有祂的美意與計劃在裏面,相信時候到了 ,神自然會讓我明白。 2008年,教會開始在 McKinney市的植堂事工,每兩週在當地開始了查經團契 ,神給了我服事弟兄姊妹的機會。並且讓我學習在網路上製作 blog,傳揚主的福音,見證神的榮耀。 當我回顧神的手是如何介入我的生命,祂一步步地引領我走在服事主的道路上,實在有數算不盡的恩典,包括靈命的長進,身體狀況的穩定,服事神的恩賜與能力,以及內心的平安、喜樂與充實。我不禁要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 ,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詩…
Read more

人的聰明與糊塗

信耶穌不難,難在人類的不信。 人大都覺得自己不笨,只是各自「了不起」桶的容積不同而已。人也都嚮往著更加聰慧,如所羅門王已夠機智過人了,仍還向上帝乞求賜予慧根。除了天賦好腦子以外,上下求索也會使人睿智,人生觀不同凡達,所以「聰明難」甚好理解;但「糊塗難」卻有點不可理喻,少時的我對此和「由聰明轉糊塗更難」特不明瞭。 是非黑白難定奪 後來長大了,漸省人事,方曉得紅塵中有許多事並不是非白即黑、涇渭分明,而是灰色、混雜摻合的,實難簡單地排行類分、一言蔽之性質。於是有了「清官難斷家務事」、「難得糊塗」等說法,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裝聾作啞、含混其辭才行,這便是鄭板橋崇尚「糊塗 」哲學的個中潛理。但在我歸依了基督之後,又對聰明與糊塗概念有了新的看法與價值觀。 於文革的戰鬥洗禮中長成的我,曾被「人定勝天」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再三薰陶,故不靠救世主和神仙皇帝,而是憑藉自己的實力,在激烈爭競的社會中奪取既得利益。為了能夠「適者生存」,對人輒「 見面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對事常用反證法:先懷疑否定,再求證是否成立,最後以否定之否定為結論。自認為處世謹小慎微、科學理性,也在事業上獲得過幾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之類,年紀不大就名見《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經傳,蠻覺得自己是回事兒似的。 不過於現實生活中我覺察到,很多現象是科學原理詮釋不了的。即使是社會人事,「智叟」絞盡腦汁、處心積慮取巧,並沒大佔便宜;「愚公」老實勤懇、腦筋不會急轉彎,卻也收穫不缺乏,似應了那話:「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 。」(傳 9:11)若有所思「天助糊塗人」確有點道理。以至於晚近在嚴謹的科學界甚至派生出新枝──「 模糊」理論,企圖從另類角度探討這些疑難雜象。 炎黃古人很早就知道太初有天道,故而崇拜皇天上帝,即使是至高無上的君王也不敢僭越稱謂、妄自尊大,都得恭敬祭天,惟自秦王嬴政起,「皇」與「帝名號」並加於身,無視天庭。那麼「天」究竟是什麼?「道」為啥真如鐵一般公平不偏?甭說小小的我百思不解了,就是大賢明哲老莊也都莫名其妙 。俺姑且猜它是常言中的「機遇」,或者「命運」吧。有福之人是順天得助,行不義者逆天則多自斃。 當我跨出國門剛剛接觸基督教時,習慣成自然地搬出「理性」的老章法待之,小心求證不輕信。瀏覽《聖經》見到比比皆是跟一己學識體系相悖之處,眉頭緊鎖,暗忖滿紙「神話」、「荒唐言」,一副暗自評點審查的姿態。正像孟子說的「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自以為是的我居然作起造物主之師來,還渾然不覺在膽大「犯上」。 欲與天公試比高 參加小組查經,我也問題多多,明為不知為不知、不恥下問,暗裡不失顯擺一下自己「博學」,不想「人云亦云」的盲從。有的炮我放得刁鑽尖銳,連牧師也張口結舌,我自以為擊中了要害斬獲小勝,不料人家巍然不動,也並不窘於難堪,反倒笑盈盈:「不錯呵,我看你已經摸著神了」。正炫己竊喜的我一下子怔住了,問倒了他,咋還叫「摸著神」了?牧者解釋說:「 只有認真研究經書的人才會提出這些看法,顯明你離神不遠了,聖靈會親自感動你的。人就怕道聽途說先入為主,心硬不屑,那就與救恩絕緣啦。」聽了這番話,我聯想起耳熟能詳的毛語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捉摸著其實也該把它應用在對待基督教義上的。 就這樣先不完全排斥,隨著讀經、禱告和信徒們的生活見證,我的心漸漸地被感化,變得有些迷惘、糊塗起來了﹕人果是從猴子變來的?個体的發生真是生物演化鏈的重現縮影?為什麼就不可以是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的呢?這些昔日從未深入思考過的疑問,叫我失去了原先的「理智」,質疑起自個固有的那套知識脈絡是否有所偏差。 我再試著換位思維:憑什麼篤信仍屬於假說推論的「進化學說」,而執意排斥推翻不了的「智能創造」論?想我讀過的書也算不少,卻從沒有閱歷過像《創世記》這麼大氣磅礡、毋庸置疑的開宗明義:「起初神創造天地」,以及耶穌擲地有聲的錚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三、四千年前《約伯記》38-41章所記載的,神向人一口氣連珠炮式的發問,今天自以為高度文明昌盛的我們仍無從作答回覆,羞愧的人類迄今仍還創造不出一個有生命氣息的細胞來,才學智力還有限得很呢。難怪科學泰斗牛頓、伽俐略等亦都無言地臣服在神的腳下。我等凡人跟這些天才們比都自慚形穢,豈敢「欲與天公試比高」,有什麼可以值得驕傲的呢? 幡然悔悟真智慧 終於有一天我茅塞頓開,一下子「感性」地接受了基督。額手稱幸自己對世事認知變得糊塗了,心靈深處才甦醒過來認識了上主,從而變得絕對聰穎起來。因為「敬畏主,就是智慧」 (伯 28:28),「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 9:10)。再回首往日人生的經歷,曾自詡得意的那些實係「大愚若智」、小聰明,大糊塗也。只有認主歸宗者方是真正的智者、大聰明。古賢也曰「不作聰明便是才」;「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英人諺語「自作聰明者是天下最糊塗之士」。人常自命不凡,以為能掌管一切,從而無視冥冥之中的主宰,遂陷入了爾虞吾詐、好勇鬥狠,亂了「朝綱」與社會,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益處。 幡然悔過的我,反思過去對《 聖經》的挑剔、指摘,惶恐驚出一身冷汗﹕寸草焉敢論斷春暉?忒有眼不識泰山了。人不過是滄海一粟、袤漠微塵,「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伯38:4),人的那點區區小計謀與上帝的無限睿智,怎可同日而語?如何敢用小人之心度天父之腹?幸虧我主大度寬容,不計我這小人過,最終還揀選收納了我,俺惟有認罪悔改,努力在天國路上將功補過。 於是我開始好生學習《聖經》,揣摩體會神的旨意,以便愈加耳聰目明,練就火眼金睛,得以透視魔鬼、抵擋惡人計謀,不離正道。我不再介意別人的取笑「一個無神論學者竟然現在迷信起來」,因為這是他們所不知的「大智若愚」、假糊塗,真聰明也。美好的聰明,使人蒙恩;「我微小被人藐視,卻不忘記你的訓詞。」(詩119:141)毫無疑問神的意念高於人的意念,祂的道路高於人的道路。我不斷地求主「賜我悟性,可以學習你的命令。」(詩 119:73),得以變得更加明智精幹。 現今我讀經,雖不敢說醍醐灌頂,但也心有靈犀一點通,儘管疑竇仍叢,還在不停地發問,但心態卻大不同:為的是弄清精意,更好地履行,向跟我類似背景與心結的大陸學人傳道。縱使有的議題連名牧亦無從釋義,我則明悉「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申 29:29),誰也不能參透,否則不就「全民皆神」了嗎?就暫且「對著鏡子觀看」,但卻無礙於我的忠實信仰和對主的無比信心。 安樂過活靠神恩 如今我的世界觀,曾經蒼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早不注重虛空的世名俗譽了,而是定睛在神所預備的永不朽壞的冠冕與獎賞上。留洋遊學經年,儘管添了些新學術成果、入錄了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辭典》等,我卻不再看為可誇,沾沾自喜,那僅僅是神藉此彰顯其子民在教外的好名聲罷了。反倒謹記「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 3:5),行事為人,靠神賜予的辨識應對能力,遵其誡命及所造物的自然律不逾矩,再不敢「造次」。也正由於掙脫了名利的捆綁,就容易做到清心寡慾,敬虔度日;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過得輕鬆快活。 此時我已悟出了「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的這「天」,它就是上帝。「凡事盡上己力,結果順其自然」的這「自然」,它即是神的道。所有人世間的聰明與愚拙,是非與曲直,我們肉眼凡胎的「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人皆自以為正,卻都因各自有過犯而不完全,進而偏頗局限。惟有那位高踞於地球大圈之上、公義的神方能正確評判、無誤決斷;天道酬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因為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來是愚拙。 」(林前 3:18-19)我們這些基督信徒,在世風日下的俗人眼中,大概算是「糊塗蟲」,結果卻因此得以不誤了卿卿性命;說明實際上我等係絕頂聰明的族類,至少明白用有限的今生,來交換無限的永恆這筆極為合算的「大買賣」,積財寶在天;同時「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典。」(林後…
Read more

生命的海岸

遇見復活主找到人生最後一塊拼圖。 在蔚藍的加利利海岸上,人群熙來攘往,有一群漁夫划著小船,拋撒魚網,日子艱難平淡但生活自在怡然。 不知是巧合、還是恩遇,有一個聲音震破了往日的平淡,「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魚一樣」,這甜美的恩言吸引住了欣羨的目光。 帶著功利的思想,和對未來憧憬的一番籌算,生命之舟掉轉了航向。丟下魚網、拋開魚船,輕快的腳步欣然跟往。道別了生存的海岸,辭別了心愛的故鄉,此次的抉擇,意味著迎來命運的曙光,滿腔熱情,對未來傾注了執著的力量。 如今又回到昔日熟悉的海岸,夕陽的餘輝灑在臉上,滿臉顯出了風雨後的滄桑,大海一片汪洋,神情一片茫然,晚風吹拂著海浪,心中的感慨在起伏跌宕。走過一番坎坷,失落的雙腳把希望踩爛;經歷了一場狂風巨浪,生命之舟又被沖回到起初的港灣。前路一片灰暗;擊散的群羊,各自惆悵。 只因經過了一場生死的較量,才知信心如此不堪。生命的洗禮卻把忠貞的信念驅散;生命的標竿被壓下,從此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昨日對那句恩言信誓旦旦,爾今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往日的經歷在不停回放,那美好的應許難道只是一種虛幻?還是一種奢望?滿目瘡痍的境況壓彎了忠信的脊梁,逃跑的身影何處躲藏?背信棄義的雙手重操了舊業,再次把生命之舟流放至蒼茫。 「眾人都離棄你,我總不會。」這海枯石爛的誓言,經歷了雪雨風霜,信心的防牆傾刻崩塌。血肉方剛是無法承受十架上的創傷;一時衝動的血氣,難以勝過夜的漫長;不知如何敵擋撒但,得人的漁夫,終必灰心喪膽。 十字架上的祢就是那位預言的君王嗎?受苦的意義在心底糾纏,深深的質疑在不斷迴盪。 「我」的願望與主的理想發生碰撞,撞碎了天然人的夢想,撞傷了主的肝腸。 祢曾無數次伸出祢得勝的雙手到「我」內心打探,發現我裏面:「心裏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沒有死裏復活的生命,永遠也無法體會真實生命的內涵。 一場轟轟烈烈的信仰革命,把一群人的打算全部埋葬在十字架上,心灰意冷再次撒網,想網住從前的平淡,撒了一晚,盡是失望,失魂落魄凝結成冰冷的夜霜,將信念冰凍在淒涼的夜晚。 「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一群打魚的高手順服了那個聲音。 一網的魚竟然拉不上來,驚喜之餘才恍過神來,順著慈聲回望,原來那個熟悉的身影站在岸上。意外的奇遇讓他們彷彿從睡夢中醒來,這次成功的撒網網住了心的淪喪,重溫了過去的慈愛與美善,把一切的懺悔溫存在感動之上。千言萬語,只能選擇沉默,來掩飾內心的複雜。 往日的回憶在腦海裡歷歷翻轉,「加利利人哪,為何還在抬頭觀望?」那受刺的肋旁,滿身的鞭傷,證實耶穌已得勝了死亡。看見復活的救主,就看見了真光。心中恍然大悟,耶穌諄諄的教導和暗示,早已證實在聖經上復活的確據,印證祂就是那位彌賽亞,那位萬王之王,引導生命走出罪惡與死亡。悔不當初的背叛,內心的愧疚撕扯著天良。 「得人的漁夫」並非一種欺瞞 ,望著滿船的魚兒,漁夫再次看到希望。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錐心的叩問,又再次把生命推向選擇的路上。經歷生命成長的厚重,對今後生死的征程有了深度的丈量。 「你餵養我的羊」,耶穌聲聲的質問叫醒了他們的心;找回他們的魂。在復活耶穌的身上最終找到信仰的答案,找到人生的方向。他們從此束上腰帶,揚起救恩的風帆奔向工場,奉主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 望著一望無際加利利海,是祢的風浪助就了生命的成長;是祢孕育了希望,把荒蕪心田澆灌;祢是世界的福源,祢的水洗禮了一位道成肉身的君王,給人展示救恩的份量。 在加利利海岸,我看見了天堂的港灣,我回轉,不再流浪,聽祢的召喚,餵養祢的群羊,這是我生命最大的祝福和美好期望。 聖靈之風湧起,吹動我生命的風帆,載著加利利的祝福去澆灌、去弘揚十字架偉大的愛、去宣告得勝死亡的力量和真實人生的內涵。

蘇珊大嬸出頭天

她沒有歌星亮麗的外形,但上帝看中了她的內涵。 女兒從圖書館借來一張光碟唱片,封面是一個年華已逝的中年婦女,眼睛周圍的皺紋清晰可見。她兩手捧著面頰,笑容中帶著靦腆。 「哪!特地為妳借的。」女兒把光碟遞給我。我仔細一瞧:原來是大名鼎鼎、被媒體戲稱為蘇珊大嬸的蘇珊波伊兒 (Susan Boyle)! 我們家沒有電視,平常資訊的流通全靠網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間就不時出現有關這位波伊兒的新聞。一直以來,我只見其消息,未聞其聲。 現在既然有她的唱片,索性放來聽聽吧! 驚為天籟 沒想到不聽則已,一聽則被她的歌聲吸引。原本還在打掃家裡的我,忍不住丟下抹布,仔細聽她娓娓道來……。 這人真的不簡單,聲音渾厚中帶點稚嫩,純淨不造假,也不耍花腔。她的高音清亮、低音渾圓、音域極廣。我聽著聽著,突然好想認識這個歌者:她幾歲、為什麼現在才出道、是不是有什麼不凡的經歷 ……? 不消說,谷歌(google)是搜尋這類答案最便捷的方法。我輸入她的名字,結果在 You Tube上看到她 2009年參加英國才藝競賽時的錄影。當時她從幕後走出來時,雖然身材是大嬸的模樣,卻帶著小孩子的純真與無邪。評審中的一位男士先問她打哪來,波伊兒有點語塞,顯然非常緊張。 以貌取人失之英才 然後,評審很不客氣地問她的年齡,當她回答:「四十七歲」。評審面露不屑,觀眾群也有人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彷彿在說:「就憑這副長相,外加水桶般的身材,還如此『高齡』,簡直是來尋大夥開心的嘛!」但是這位讓眾人抱著看笑話心理的大嬸,歌聲卻一鳴驚人!甫開口唱沒兩句,中氣十足的渾圓歌喉,讓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而剛才那位輕蔑的評審,也揚起眉毛,掩不住驚訝。等到一曲唱完,全場再也沒有人敢懷疑她的實力。 後來波伊兒贏得才藝競賽的第二名。不久後她的第一張專輯問世,不僅高居世界各地排行榜冠軍,而且發行不過四週,便賣出了六百二十萬張,儼然另一個一夕成名的代表。 但是人紅是非多,媒體總喜歡在她的外表上大作文章,認為她之所以會引起注意,正是因為她的外型和歌聲太不搭調,因此驚艷的效果特別大。波伊兒也承認,從小她就因長相與學習障礙被同學恥笑。 想想真是悲哀,為什麼我們對外表的重視與評價,總是大過實際的能力與品格呢?另外,大家對波伊兒的關注,多少也是因為她成名時,年紀已經不小了。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追求五子登科(房子、車子、妻子、兒子、銀子),最遲從三十歲開始,若是到了四十歲還沒做出點成績,就沒有希望了。這些約定俗成的想法與先入為主的觀念,使多少落在這些成規之外的人,平白遭受旁人的懷疑、鄙視,或另眼相待。多少人因此連起步的機會都被剝奪! 神所造的奇妙可畏 波伊兒在她的專輯裡明顯道出她的心路歷程,所選錄的歌曲中不乏尋找自我價值與他人肯定的掙扎。相信這是許多懷才不遇、尋求伯樂者的共同心聲。然而,我在「波伊兒事件」中看到的最大鼓勵,是上帝的奇妙作為。祂創造我們每一個人,同時也賦予我們不同的專長與才能。我們必須去發掘、運用,必要時,還得耐心守候,等待上帝為我們開窗領路,並堅信祂絕不會輕易糟蹋或浪費祂所賜下的天賦。 看哪!波伊兒雖然沒有一些女星的搞怪本領,也沒有火辣身材,甚至已到了遲暮之年,更沒有伶牙俐齒或善於周旋的能力,可以說一切在娛樂圈的入門條件都沒有。據說她在公開「發聲」之前,主要的工作是在家照顧年邁的母親,直到老母於2007年以91歲高齡去逝。但是對上帝而言,年齡、經驗等等都不是問題,祂不受世俗成見的限制或綑綁,祂若要抬舉,沒有人能阻擋! 我非常欽佩波伊兒勇於挑戰眾人不信、不贊同,甚至鄙夷的目光 ,站在觀眾與裁判面前被品頭論足、並讓他們來裁定自己歌聲的勇氣。她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消極地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沒有戲唱;而是抓住機會,表現自己。 有時候我們不能理解在人生中所遭遇的試煉,不明白為什麼成功與肯定需要如此漫長的等待。我們無法分析,也沒有答案。上帝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賽55:8)堅信上帝的信實與慈愛,能讓我們在等待中獲得力量與平靜。 “Then sings my soul my savior God to thee, How great thou art!” 我的靈啊,要頌讚我的救主,你多麼偉大!…
Read more

父親頌

擷取一半孩童瞳孔所攝取的父親形象,再配上另一半孩童心靈中所想像的父親畫像,一個八歲的小學生融繪出他父親的肖像:「我爸爸可以攀爬最高的山,可以游過最深的海。他會開最快的飛機,他會打最壯的老虎。我的父親會做任何事,但大部分的時間,他只是幫媽媽把垃圾拿出去倒。」 我的父親沒爬過最高的山,但他教我如何攀越人生的險山峻嶺。他沒有游過海洋,但他助我游過人生的惡水急流。 他不認識一個字,但他栽培我獲取高等學位。他的腳蹤只局限在一個小鄉鎮的黃土路,但他鼓勵我將足跡留在亞、歐、美三洲。 每一次我握住八十多歲父親厚繭的雙手,心中充滿尊敬和感恩。一雙手一把鋤頭,供應我大學四年的學費;一頂斗笠幾分薄田,送我走上留學的生涯。 他在盛暑下揮汗除草,我在舊金山灣區涼風下學最先進的知識。他不只拿垃圾出去倒,他把犧牲的愛傾入兒子的心坎。 我所是、我所有,都是父親所給所賜。爸爸,我愛您!

磐石為我出油成河

近讀《聖經》發現一件有趣的事。《約伯記》裏有一節經文令我震驚。約伯說:「奶多可洗我的腳,磐石為我出油成河。」(伯 29:6)約伯是個公元前 2000年的人物,相當於中國的商朝時期的人。《約伯記》的作者大約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紀,屬於中國春秋時代的人。無獨有偶,申命記 32:13也說:「耶和華使他乘駕地的高處,得喫田間的土產;又使他從磐石中咂蜜,從堅石中吸油。」《申命記》的作者摩西是公元前 1400年的人物。 不論是「磐石為我出油成河」還是「從堅石中吸油」,應該說都是指石頭裏的油,可以簡稱為石油。可是,問題出來了,不論是約伯本人,或是摩西都是不可能認識石油的。據歷史文獻記載,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石油的人是中國宋朝的大科學家沈括(公元 1031-1095年)。 他在北宋元豐三年( 1080年)時出任陝西延安府太守,在《夢溪筆談》書中記錄了石油的存在狀態與開採過程。他寫道:「在鄺州、延州境內有一種石油,就是過去說的高奴縣脂水,脂水就是石油。」 他還是第一個使用石油的人,他將石油燃燒後產生的煙塵製成了墨。他還寫了一首《延州詩》描述了延州開採石油形成煙塵滾滾的盛景:「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石油」一詞最早就是沈括提出來的。然而,如果與約伯和摩西相比,發現石油的第一人似乎就不是沈括了。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美國德州有位錫安教派的基督徒名叫布朗(John Brown),他從《申命記》和《約伯記》得到啟迪,既然摩西說:「從堅石中吸油」,約伯也說:「磐石為我出油成河」,那麼在以色列這塊土地上就一定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了。 同時,他也受到當地教會牧師史皮爾曼的(Jim Spillman)影響。這位牧師寫了一本名為《尋找偉大寶藏》的書,宣稱他已找到了以色列蘊藏石油的地點:就是《聖經》中有關要賜福給約瑟以及以色列 12支派,地圖顯示有如一個頭部輪廓等等內容。 布朗於是成立了「錫安石油」(Zion Oil) 公司,並在以色列進行了廣泛的勘測,下定決心要將設想變成現實。以色列前總理梅爾夫人(Golda Meir)曾對布朗開玩笑地說:「摩西帶領猶太人花了 40年走過沙漠,卻來到中東唯一沒有石油的地方。」布朗則信心滿滿地說:「我想,他是錯了。因為《聖經》中清楚地提到『埋在地底深厚的賜福。』」 祝願布朗能早日在以色列找到石油!

神就在……

「媽 媽!神在哪兒?」小兒問。 「看哪!我兒!」媽媽說。 「神在晨曦鳥鳴之間,在海天連接處;神在晚霞蟲唧之時,在山水交匯點。 神在樹梢上,在花瓣尖。 神觀察光與影,傾聽聲與色。 神在轟雷中交錯,在閃電中掠過。 神隨雨點下滑,朝霧氣上騰。 神在潮水漲退中蕩漾,在月亮盈缺間划槳。 神站在雲上,俯瞰人間! 神安排腳印的排列,數算指紋的迴旋。 神行在橋上,走過路邊; 神看著汽車行駛,聽著輪船嗚咽。 神在你的外衣上,拍著輕暖的綿絮; 神在你的飯盒中,嗅著噴香的菜餚。 神行走在生活之中,活在你我心上!」 「媽媽!我上學了!下午見!」 「我兒!下午見!媽媽很愛你喲!」 忽然── 大地在痛苦抽搐…… 幾番瘋狂的搖撼、陣陣洶湧的吞噬…… 上下顛倒、本末倒置…… 屋頂淪為地基,地基陷落深淵。 硬土繡出花紋,肉體化為灰燼。 船隻在觀光橋後停駐,魚兒在斑馬線前逗留; 爸爸和鄰家的小狗卻在海水中飄浮。 櫻花墜落、煙火無光, 殘留的只有一串串呻吟、呢喃, 演變成空洞的期待! 純白的千羽鶴在此地失散,雪上加霜; 漆黑的蒲公英在彼岸流離,惶惑人心。 大自然竟自不仁, 高科技兀自不義! 水斷、糧絕…… 肝腸、寸斷。 良辰不再,美景不保。 是天譴,還是磨練? 「媽媽!神在哪兒?」小兒無力地問。 「看哪!我兒!」媽媽握著軟弱的小手說。 「神站在龜裂的斷層上,鑲嵌崩塌的神經。…
Read more

危機即轉機

不久前,曾到飛揚協會會長李牧師家中拜訪,席間談及「機會」一詞,李牧師便詢問我是否能寫些有關「機會」的經驗與想法。自認才疏學淺,但願意就自己小小的學習及經驗分享一點心得。 1995年我於克萊蒙學院研究所(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攻讀企業管理(MBA)學位時,受教於「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當時的我還不是基督徒 ,對這位教授簡直崇拜得五體投地。認識主之後,才真正明白原來一切機會、一切得資財的能力都是從神而來。彼得杜拉克的思想固然很好,但僅能供作參考,他的思想精髓大致如下: 拉克的思想精髓 要知道機會點在哪裡,就需要知道── 1.What's your business?甚麼是你真正的生意?你所認為的生意可能不是你真正的生意。例如很多人說,我作的生意是能源供應 (power supply),其實我做的生意賣的是我的心思、創意(mind)。 2.Who are your customers?誰是你的顧客?誰認同你的看法( vision )? 3.What do your customers think about value?什麼是對客戶最重要的?他們對價值的看法如何。 4.What are you really good at ? 甚麼是你的專長或優勢? 5.Focus on the…
Read more

美麗新人生

透過耶穌,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在我升國三的那個暑假,學校舉辦一個為期五天的夏令營,是由一群美國華裔基督徒大哥哥、大姐姐來帶領。在那裡我第一次聽聞耶穌,對祂的感覺雖陌生卻很溫暖。 有一位姐姐和我們分享她信主的過程。聽完她的故事之後,我很想了解基督徒是如何和神溝通的呢?又是如何感受神的存在呢? 因此當這些活動結束後,我便馬上寫信給這位姐姐。這封信漂過廣大的太平洋,才到達遠端的西雅圖。這似乎是主悄悄的安排,為我以後的人生留下伏筆。 破裂的家庭與關係 國三,正當面臨考基礎測驗的升學壓力之際,我的父母離婚,家庭破裂;我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也出現了問題。面對當時的困難,我幾乎每天以淚洗面,不知如何度過。每天自問:是我做得不夠好嗎?還是哪裡做錯了? 我書讀不下,成績不理想,心情越來越差。有天晚上,突然想起美國姐姐教我如何禱告,就試著在床頭跪著禱告。這麼做是因為我已找不到任何人可以傾訴我的苦悶,即使是最疼我的老師,我也不敢找她。 我在心裡默禱,向上帝傾訴我的痛苦。如果這是我必須經歷的人生歷練,求祂讓我明白它的價值何在,而讓我得以在其中成長。我每晚都這樣禱告,期望減輕內心的壓力。久而久之,我的心情漸漸舒坦,也學會如何向上帝說話,透過禱告,覺得自己似乎更加接近那位看不見的神。 主的使者幫助我 上帝果真聽到我的心聲,不多久就收到住在美國的姐姐回信。她在信上寫了短短幾段聖經的經文,並解釋它們的意思,我非常喜歡。那是出自聖經新約希伯來書十章 23-24節:「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動搖,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我深受感動並且激勵自己:這就是成長,要繼續 相信已經相信的上帝;不要每天在自憐自艾中渡過。 接下來的日子,我每天向主禱告,且常和美國的姐姐通信。我深深感受到,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理我,耶穌仍沒放棄我,祂張開雙臂迎接我,讓我感到很溫暖。 每當收到姐姐的信,覺得自己又更靠近耶穌了。她和我分享她生活中的事情;每天為我祈禱,希望我平安、快樂。在那段升學壓力最大,內心最不安的時光,姐姐在我生命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她就像主的使者,為我和主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樑,讓我認識主,使我不再憂傷;相信主為我的安排都是美好有益的。 在日記中與主傾談 高中時,因離家遠所以開始住宿生活。由於第一次離開家,內心特感焦慮不安。剛開始不敢在宿舍禱告,怕打擾室友,只好透過日記和主聊天。祂就像是我的好朋友,靜靜地分享我的情緒。由於讀的是升學班,每天承受的壓力,比國中大上好幾倍。但我卻覺得,自己是快樂的,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也很快就雨過天晴了。主一直在默默幫助我,我相信自己不但是祂的子民,還是祂的好朋友。 和姐姐一直保持通信,我跟她說第一次離家,住宿在外很孤單。姐姐告訴我,她讀完高一就到美國讀書,當時英文很不流暢,身旁都是金髮碧眼的人,家人卻遠在台灣 ,非常想念他們,只有透過禱告,與主傾訴。她認為主會這麼安排,一定有祂的心意。所以她就擦乾眼淚,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天。她以一個過來人鼓勵我,凡事都要積極去面對,深信主就在我們身邊。 去年,我終於考上了大學,邁進生命新的里程碑。剛開學時,認識一群教會的姐妹,覺得她們特別地親。我們一起聊天、吃飯,他們還教我如何呼求主名,我心中感到很愉快。但隨著時間一久,壓力又開始壓得我喘不過氣,有時連洗澡都會情不自禁地掉淚。 有一天,教會的一位姐姐邀請我去聚會。那是我第一次參加教會的活動,當中大家一起唱詩歌、分享自己信主的經驗。聚會氣氛很融洽和樂,我的心也被融化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男同學(年紀應該跟我差不多),他說自己以前是父母的頭痛人物。整天往外跑,只想飆快車,對於學業不聞不問。直到有一天,發生車禍住進了醫院。住院期間,突然經歷到主的存在,並開始為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懊悔,性情漸漸改變。出院後,他跟母親說,他要去教會信主。他的母親開心得幾乎哭了,原以為已經失去的孩子,如今卻回來了。他說,飆車只不過是車子騎快了一點,並不能代表什麼,毫無意義。當時,我們聽了都十分感動。 不一樣的我 聚會之後,我毅然做了一個決定──受洗。當踏進水中,旁邊的兄弟姊妹熱誠地為我祈禱與祝福。我以前很難相信會有人(尤其是不認識的人)真心誠意地為別人祈禱、祝福。現在我領受了這樣的愛,不禁感動地落淚。受洗之後,自覺已經重生,是一個與過去不再一樣的我。這種感受難以用筆墨形容,只覺得我的罪已經被聖水洗淨,主赦免了我的罪,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世界。 回學校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天空下著雨。我撐起傘快步走回宿舍,途中看見一位同學被雨淋。我馬上走上前幫她撐傘,只見她輕輕地回我一句「謝謝」,也不曉得為什麼,心中有股莫名的開心! 受洗之後,自己有了改變,變得較活潑、心智上更成熟,也更加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跟以前只會消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比起來,有很大的轉變。 教會的姐姐會陪著我讀聖經,告訴我其中的意義。我們常一起禱告,一起讀聖經。最令我感動的是在我要期中考時,她們還送了我小卡片以及糖果,求主幫我減輕壓力,考試順利。對一個離家背井在外求學的學生而言,這是莫大的溫暖呀!在壓力過大或是傷心難過時,就讀聖經禱告,將我的重擔交託給神。相信壓力是為了要讓我們成長,而且主耶穌會無時無刻地陪伴著我,賜我力量去克服。 我的高中同學都覺得我改變了,變得更漂亮、更成熟了。雖然未來充滿了變數,但有主耶穌在我身旁,我不再畏懼困難,能懷著信心與勇氣去開創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