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基督的追隨者,信心不但是得救的敲門磚,更要有與信心相稱的行為,來展現基督那超然的生命活在我們裏面。信心奠基於內,講的是人與神的關係;而行為是展現於外,說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每次讀到雅各書的經文,“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7),我都會提醒自己︰面對一些身處困境的主內肢體,不能只說「這事一定有神的美意」、「對神要有信心」、「不用擔心,相信神會保守」等空洞的話語,而應該給予適切的關心和幫助。這讓我想起自己的一段經歷。
小舉動
有一次,我因身體不適到公立醫院看醫生。候診期間,忽然聽到收銀處的護士大聲嚷道︰「婆婆,你的醫療費用豁免證明書已過期,現在要收四十五元掛號費。」
「我……我沒有帶錢。」只見一位拄着枴杖的婆婆一邊說,一邊在口袋裏摸來摸去。
「那你回家去拿錢吧。」
「我住得遠,腳又痛。」
「沒辦法,我也幫不了你的忙。」
目睹婆婆一臉無奈,步履蹣跚地走向診所的大門,我頓時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快步走到她面前︰「婆婆,妳要回家去拿錢嗎?」
她望了我一眼,說道︰「我住的地方沒有巴士到這裡,來回要走一個多鐘頭……」
話音未落,我拍拍她的肩膀︰「婆婆,我幫你交錢吧。」
「怎麼好意思呢?」她露出驚訝的眼神。
「不用客氣。」說完我便牽着她的手來到收銀處,對那護士說︰「婆婆忘了帶錢,我幫她交四十五元掛號費。」
她愣了一下,用奇怪的眼神盯着我看了幾秒鐘。未幾,她對婆婆說︰「拿妳的身分證來登記吧。」
辦好手續後,我帶婆婆到指定的診症室門口坐下。正準備離去時,她突然拉着我的衣襟說︰「妳真是個好心人,我不知道怎樣感謝妳才好。」
「不用謝,祝妳早日康復。」我報以微笑。
說實話,在香港四十五元只是一頓普通午餐的價值。可是,對於一個有急時之需的老人而言,這個小錢卻能派上大用場。
好榜樣
聖經舊約中的兩個人,他們的信心與行為結合的故事,對我觸動頗深。在創世記 22:1-14 記著,神命令亞伯拉罕獻獨生子以撒為祭。亞伯拉罕雖然不明白神的心意,但卻願意降服於神,且不問原由的順服神的安排。他似乎沒有徵詢妻子的意見,也不對兒子以撒講明此次行動的真相,更不讓僕人看見他獻祭的過程。他勇敢地承擔此命令。“耶和華以勒”的神,至終阻止了這次獻祭,神自己為亞伯拉罕預備了祭物。亞伯拉罕從此被稱為“信心之父”。
第二個故事記在約書亞記二章。外邦人喇合,住在耶利哥城,這城也是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時,首先要征服的城市。當時以色列的探子入城,喇合把他們藏起來,又幫助他們逃出城外。喇合冒死拯救以色列的探子,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對神的信心。最後探子與她立約。當耶利哥城被毀之時,喇合和她的全家都得到拯救,並名列彌賽亞家譜。
好果子
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用樹和果子的比喻來說明信心與行為的關係︰「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7:16-20)
曾經看到這樣的故事︰有個宣教士在非洲的剛果傳了好幾年福音,但沒有一個當地的土人信主。有天宣教士向他們講到登山寶訓時,表示自己要活出聖經的教導。就在同一天,那些人要求他照著聖經所說的︰「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太5:42),於是他毫不遲疑的將自己的所有給了他們。
當天傍晚,那宣教士的太太眼見自己的家變得一無所有,便十分驚慌。而那些黑人卻驚訝宣教士的行為,正如他們說︰「這個人不像那些商人向我們要東西,反而把他所有的都給了我們。他一定是神人,我們可要小心對待他。」
真信心
第二天,事情完全出乎意料︰他們拿去的東西全部歸還宣教士,並加上利息。後來,成千的靈魂悔改,亦因此成立了剛果最大的教會。
真實無偽的信心必能帶出與信心相稱的行為,所表現的善行就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我們就能真正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作一個信、行合一,討神喜悅的人。
(作者出生在中國廣東,1981年移居香港。2004年開始學習文字創作,先後有數十篇文章在基督教雜誌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