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許多人無法抗拒社會的價值觀,因此不自覺地隨波逐流、追求名譽、地位、權力、金錢,以為擁有這一切,他們就成功了。
然而當他們真的擁有了一切的時候,內心卻沒有滿足,不斷地和別人比,周圍有比他更好的,他的心理就不平衡了。於是,再認定一個新目標往前行,這樣的人,心理永遠不能平衡,一生都埋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或機遇不良,一生都無法滿足。
會背唐詩就是成功?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期望他們是最聰明的,只要兒女聰明,父母似乎就成功了。於是,在孩子尚未出生前,就被迫按著父母的意願接受胎教,聽古典音樂、聽外語、讀唐詩等。
來到了世上後,更是永無寧日,幾個月大,父母便教孩子說話。明明是無意識的發聲,就被媽媽到處炫耀。這家父母說,他們的女兒二歲半就認識近千漢字;那家媽媽說,她兒子三歲就能背一百首唐詩,個個都是神童,而神童的父母顯然是十分成功了。
抱回獎狀就是成功?
慢慢長大,壓力就更大了,不管對鋼琴有沒有興趣,是一定要學的。有位朋友為了帶孩子學琴,每週末來回開四小時車。孩子卻一聽要練琴,就愁眉苦臉。問孩子的媽,孩子既不喜歡彈琴,為什麼非逼他學不可?答案卻是:「人家的小孩都學琴,我們的不學怎麼行。」電影喜福會中,媽媽將孩子的獎狀,貼在胸前招搖過市的一幕,在我們周遭比比皆是。
孩子就是父母的希望,有一個出色的孩子,尤其是比朋友的孩子都出色的孩子,真是做父母的最大成功了!
在帶孩子出去參加一些比賽時,多次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沒得到好名次,做父母的忍不住生氣,就在走廊上大聲開罵,直怨自己的孩子不爭氣。記得有一次,小女出去參加比賽,第一個項目成績出來後,小女興沖沖打電話回來,告訴我她得了第三名。我卻有點失望地說:「哦,才第三名!」直到電話那頭小女不平地叫了一聲:「媽!」我才醒悟到自己的態度不對,趕緊向她祝賀了。
熱門科系就是成功?
一代接一代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上大學選科系,文科不能讀、音樂、繪畫不能學,要在這行業出人頭地談何容易?社會是現實的,人人向錢看,能賺錢的行業大家趨之若鶩。於是,怕見血的孩子去學醫;不愛社交的學了法;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學起了電腦。許多學生本來是學其他科系的,一來美國就改學電腦,這是一條捷徑,只消二年,就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學外文的也念起了資訊管理,現在這行正是當紅吃香。不管你的興趣、愛好、特長如何,只要有高薪、高成就便是成功。
贏得鬥爭就是成功?
在這種價值觀的壓力下,許多人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因此,謊言、大話、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你爭我奪的行逕,比比皆是。就在這無盡的奮鬥與競爭中,我們失去了自己,帶著面具混跡在這俗世裡,矇著心罩與人交往,以致人與人不能彼此信任,不能肝膽相照。
我們若追求社會價值上的成功,就看不得別人比我們成功,會妒嫉別人的房子比自己的大,別人的車子比自己的好;也會為了爭一篇論文的排名、爭一次的提薪升遷、而與朋友翻臉。在載浮載沉的社會中,苦苦掙扎,力爭上游,不計一切的代價,只為了那成功的虛名。
然而,當很多人的生命走到盡頭時,他所感覺的是後悔莫及,而不是心安理得。他會想:如果我能重新活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生活,也許我會多花一點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也許我不該為了一件小事和朋友翻臉,也不會為了一次升遷而犧牲同事間的情誼。
還有人在事業登峰造極時,站在成功的頂點一覽眾山的時候,反失去了成功者的豪情,只是迷惑下一步我該怎麼走?並且心中隱約有一絲恐慌,唯恐後人比自己爬得更高。奮鬥了一輩子,到頭來卻有強烈的失落感,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成功?大家苦苦追尋,卻似乎很少有人尋到。
榮神益人才是成功!
前幾天讀小野的「他們為什麼會成功?」讀到「從這五個成功者一路摸索,挫折又再起的人生旅程」中,發現他們的共同特質,便是始終堅定的讓自己趨向自己的本性和能力。或者這些改變都很微小,但卻一小步一小步邁向成功之路。
以基督徒的觀點而言,成功其實並不難求,只要誠實的面對自己,按著神造我們個人獨特的個性和才能,盡力的去發揮,不是為自己的利益、榮辱,乃是為了榮神益人。正如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四:7-8 所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父親節時,讀到一篇一個孩子悼念已故父親的文章,其中寫道:「那個棒極了的男人,臉上帶著微笑,心裡盈溢滿足,與我們最後道別。因為他知道,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兄弟、一個兒子、和一個朋友,他是個成功者。」
成功者原不在于名有多響,位有多高,權有多大,錢有多少,而在于到了人生終點時,能夠心安理得,了無遺憾,坦然地去見天父,你是否也羨慕這樣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