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篇章

聖誕過後,緊接著就是新年,零點的鐘聲響過,每個人都老了一辰。迎新紀之餘難免些許感傷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不禁想起國內很火的那首歌:一晃就老了。
「不知道何時鬢角已染霜,不知道何時顏容已滄桑,忽然懷念從前那些逞強,和懵懂無知的年少輕狂。一瞬間發現人生太短暫,一瞬間發現路不再漫長,還沒騰出雙手擁抱自己,時光竟已走得這麼匆忙。怎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怎麼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怎麼剛剛懂得路該往哪走,怎麼還沒走到就老了;怎麼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怎麼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怎麼剛剛懂得時間不經用,怎麼轉眼之間就老了。」

光陰易逝生無奈
的確,少小不覺歲月如梭,盼著快長大縱身投入萬花筒,體會品咂花花世界的百般。轉眼,嚐過了時事世情的雜陳百味,便悄入了老去之程,漸懷舊起不長的過去裡那些呆萌,一縷無語與無奈。就從歌曲所附的視頻上看,大江南北的廣場舞中,就連那些80後都瘋狂加入曲配,烏泱泱地哼唱扭跳,抒發宣洩著共鳴,一絲悲蒼與悲涼。又有誰能夠留得住似箭的光陰!
上帝造的人,少不省事,老不能事。也就中間那麼幾十載短暫好光景,而其中可矜誇的多是勞苦愁煩。那些得享榮華富貴的,最是想長命百歲,弗似生不如死的窮困潦倒、痼疾纏身者相對厭世。電視劇中的康熙大帝曾有歌詠「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欲「向天再借五百年」,即是人的普遍心聲。
其實,若是康健平好,無論尊或卑,無不想萬壽無疆,此乃人之初,被造物主植腦的。始作俑時的人類本可壽高千歲,亞當及其嫡系均活到900多歲。打造方舟的挪亞是十世孫,500歲時還生了仨兒子,叫人歆羨至極。倘現代人還能有此壽數,必會細享漫漫美好時光,沒有「一晃就老了」的沮喪。
惜始祖過犯,劣根性遺傳大大折了後昆子孫之壽。至2000多年後的亞伯拉罕時代(相當於夏朝初期),享年已銳減至175歲左右。又600多年後到了摩西時期(相當於周朝初建),終年縮短為70-80歲。《詩篇》九十篇有言: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轉眼成空,便如飛而去(詩90:10)。有此名句為證,此後直至今。而神州炎黃年代的彭祖,高齡800餘歲,至唐朝便「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也是遞減,中外一理。現今世上長壽國人均壽僅83歲,人瑞不過百廿大限,也應了《創世紀》云:人的日子還可到120年。

敬虔知足有平安
瞭解這些後更叫人心裡窩囊:本可長生不老、無須向天借年,卻因「原罪」狠損了壽,落到「夭折」的今日,人類「自作自受」。只能慟然「望壽興歎」,慨喟「人生幾何、譬如朝露」。惟寄希冀於肉身今世消殞後,不滅的魂靈能在另個世界永恆,弗再有病痛死亡,這便形成了宗教信仰。
紅塵中,你我既來之,則安之,新的一年好生過,從歲首起就抖起神、鼓足勁,面對大小世界無定際遇。特別是在這「國國不欲他邦富強昌盛、戶戶不想別家煙囪冒煙」,從而陰招相向的彎曲悖謬世代,義人亟難潔身自好而為之。惟力所能及的,就是放低世俗的滿意標準,酸菜小魚、布衣荊釵,便知足感恩;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就不亦樂乎,少去耗神汲營、透支傷體。
生活中敬天畏主、愛人如己,如孔子自詡: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或聞道求真,與志同者為群,不覺日之將夕;或登涉山水,流蕩忘返,不知老之將至。把每一天過到極致,珍惜其屬靈的意義,弗靡費寶貴的生命。
最好忘掉年復一年所增的芳齡,只數算遠近未來的韶華。「小車不倒只管推」,敬虔度日過活,就必得從神而來的平安,寧靜便能致遠。像一首歌中唱到的:「別再問靜靜是誰,別再想是盈是虧,努力尋找,生活的答案會有好成績」。就保持著一顆不泯的初純童心,隨良願所欲而散放正能量,幸福就會在眼前。 「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92:14),也要如鷹展翅上騰,榮神益人且利己。

堅定信仰盼永生
別去指望他人或外界環境對己有利,它常不靠譜而跌破眼鏡,惟寄託一己內心方寸安生,是應對繁亂惱火的靜力馳張,可以自我把控的。人改變不了宏觀天地,卻能操練內在,轉化主觀世界,尤其是洞悉了我們寄居於有缺陷的凡塵、借宿在會朽壞的軀殼,那麼,自然會對俗世的期許降低很多,少了忿懣憂忡而氣和心平。這種心身靈魄的寧謐,即是大福祉;簡單少慮的生活,便是巨享受。就定睛於吾主耶穌,讀聽《聖經》的話語,並在生活中廣傳福音,實踐其精義。此外,並能獲得出人意料的平安,以此淡定之不變,來應對亂世的萬變,在任何時候都會隨遇而安。
元旦起始,開撰人生的新篇章,有堅定信仰和永生盼望,無問西東,只積財寶在天上。雖然生理上又長了一歲,卻是在積澱閱歷,為將來的進入新天新地,豐富預備。儘管肌體上或許又衰弱了一些,但心理上卻一天新似一天,更加成熟老練,基督人永遠年輕!古詩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耶穌道「一粒麥子若不是落在地裡死了,就不會結出籽粒來的。」(參約12:24)人的俗聖生命,都是這理,飽滿成熟是為未來天國準備的,不會徒有或白白具備的。這樣就必充滿了盼望,無懼老、病、死,笑迎我們救主所掌握的明天未來。

(作者來自山東,大學附院內科教授,曾遊學德、英、美、加等國臨床科研,現居加拿大多倫多。結婚逾卅年,育有一女一子。信主廿餘載,樂以文字佈道見證、榮神益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