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Ph.D.

除罪疚,脫重擔,端賴大博士耶穌!

一位名為史大偉(Davis Stevens)的醫生,尊稱耶穌為醫學博士(Doctor of Medicine, 簡稱M.D.)。筆者非常同意,因衪醫術精湛,曾醫治好不少病人,讓他們獲得身體的健康,故曾寫了《耶穌M.D.》(該文已刊登於《飛揚》第46 期),介紹耶穌這位醫學博士 。但一個人除了身體會患病外,心靈也會罹病。事實上,去見醫生的病人中,50%-70%的疾病都是由心理的問題而引起。有一項統計顯示,有15%-18%的美國人患有心理疾病。

筆者認為耶穌也配獲得心理健康博士 (Doctor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簡稱 Ph.D.) ,因祂在世上時曾教導我們如何獲得心理上的健康,故寫此文略為介紹,讓我們的身心靈都健壯。

現在讓我們看看常見的心理疾病,及耶穌提出的預防治療方法。

去憂妙法
俗語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慮是免不了的事。事實上,些微的憂慮可能會幫助我們小心行事,採取預防措施,避免壞事的發生。但很多時候,我們是「杞人憂天」。一項統計告訴我們,在我們內心擔憂的事中,90%並未發生。有時候雖發生了,但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樣糟。有時我們認為的壞事,從長遠來看,反而是件好事。一次小病,會讓身體產生免疫,提醒自己放慢生活節奏,注重飲食健康,反可預防一場可能發生的大病。

但如果常常憂慮,過度消沉、頹喪,會導至憂鬱的心理疾病。憂鬱症遍及社會上的各個階層及年齡。據統計,相當高比例的憂鬱症患者會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憂鬱的人常孤僻寡合,容易嚴厲地批評別人及自己,很難與人相處。

馬太福音六章25-34節記載耶穌提出克服憂慮的四個妙法:
1. 知道天上有一位看顧我們的神。祂既供應飛鳥每日所需,也妝飾野地之草。我們比飛鳥貴重、比野草長壽,必然更蒙神的恩眷。
2. 知道憂慮於事無補。希望長壽是人之常情,但思慮無法使人的壽數增加一刻。
3. 分清事情的優先次序,神的國和神的義應放在第一優先。尊重神的人必蒙神尊重。
4. 有智慧地分輕重緩急來處理難處;不要為尚未來臨的明天難處擔憂。

無罪心安
在世上從未作虧心事的人,恐怕是絕無僅有。捫心自問,我們在言語、心思、行為上,或多或少會有錯誤之處。我們想作善事,但無力去作;想避免作惡事,卻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保羅把這種親身經歷之心靈痛苦說得淋漓盡致。他說:「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羅7:21) 他感嘆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7:24)千萬的人成為罪惡的奴隸,無法逃脫內疚的枷鎖。

耶穌在路加福音四章18節說到,祂到世上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使「被擄的得釋放」。祂將被魔鬼擄掠,作牠奴隸的人釋放。耶穌說:「信衪的人,不被定罪。」(約3:18) 耶穌是天父的兒子,祂指自己說:「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8:36)從接受耶穌那天起,無罪一身輕,晴空萬里任我翱翔,無邊原野隨我馳騁。

解渴活水
人人通常都希望追求理想,實現抱負。到年紀漸大,青春不再時,如果知道不能達到人生的目標,固然會仰天長嘆;但如果理想實現時,才發覺它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滿足感,更會抱憾終身。亞歷山大征服世界後竟痛哭起來,因為他的理想已達到,再沒有更高的人生目標可努力了。甚麼才是讓人真正得到滿足的人生目標呢?

約翰福音第三章記載,一位學問好道德高的人來見耶穌;第四章記載耶穌遇到一個曾結婚五次的普通女人。二人的社會地位、人生際遇雖有天淵之別,內心卻有同樣的饑渴。耶穌是位大能的心理醫生,祂充分了解他們的困境,解答了他們的難題,滿足他們心靈的需要。

今天耶穌同樣能滿足我們心靈的饑渴,幫助我們知道並達成人生在世上的目的。耶穌宣稱:「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 祂又應許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重擔脫落
陶淵明時代的田園生活已一去不復回。科技的進步,地球村的出現,雖然帶來生活的富庶和物質的享受,但也增加了心靈的重擔與壓力。僱主面對商場如戰場的競爭;僱員面對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壓力;教授面對「不發表就滅亡」的威脅;學生面對學業繁雜力不勝任的重壓;甚至家庭主婦也感到筋疲力盡、心勞力竭。過份的操勞和心理的重壓容易引起失眠、胃潰瘍等生理的疾病。

耶穌作出偉大的宣告:「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來到耶穌的面前,不單可以罪得赦免,而且可以找到心靈的安恬和寧靜。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心理的不正常是內在不平衡的症候,耶穌建議用祂容易的軛來更正人的不平衡,以取代心靈疲勞的重擔,從而達到身心的安息與復元。現代人喜歡一顆吞下即癒的萬應靈丹,耶穌告訴我們需要長期的與祂親近,學祂的樣式。我們要學習把重擔交託給耶穌,因祂願意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見詩68:19)。

正確的自我形象
古今中外的社會,都常以「郎才女貌」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這樣會造成兩個極端。達到這標準的人可能會洋洋自得、盛氣凌人、不可一世。不求長進及培育內在美,結果不一定帶來幸福。報載美國有位神童十二歲就進大學,何等令人羨慕。但十七歲時,不知何故竟拔鎗自盡。至於明星緋聞婚變的新聞更是見怪不怪了。另一方面,達不到「郎才女貌」標準的人,可能會自暴自棄,缺乏自信,羞於見人。以致將失敗歸咎於環境和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嚴重的會導致憤世嫉俗的心理病態。如不加以治療,可能會發生槍殺別人以發洩心頭憤怒,或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劇。

耶穌從來沒有低看社會上的基層人士,祂甚至與一般人所不齒的稅吏和娼妓交往。祂對瞎子巴底買說:「要我為你作甚麼?」(可10:51)祂教導我們認識人在神面前的價值。一方面,我們不要自高,因為「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19:30)一方面,我們不要自卑,祂對我們說:「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太10:30-31) 祂又說:「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約14:12) 成為神的兒女,為祂成就大事,是何等尊貴有福的形象!自尊自重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除懼得生
趨吉避凶,是人之通性。當我們遇到失業、婚變、病痛、危難和打擊時,常會驚惶不安,心靈痛楚,甚至以淚洗面。
耶穌親自經歷了人世間的各樣苦難,祂曾挨饑抵餓,居無定所。祂被人藐視侮辱,被朋友出賣,受盡人間的酷刑,最後還被人用莫須有的罪名釘死在十字架上。祂能體恤我們的恐懼和痛苦。祂安慰我們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

人類最大的懼怕是死亡。但耶穌在十字架受死後三天復活,祂「特要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2:14-15) 耶穌應許我們說:「信子(耶穌)的人有永生。」(約3:36) 耶穌賜下的平安和永生,是心理健康的的最佳良藥。

基列的乳香
耶穌在二千年前生活在地上,當時沒有學位制度,所以耶穌沒有任何學位,毫不為奇。舊約聖經最後一卷瑪拉基書在預言耶穌的降臨時說:「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瑪4:3)

有趣的是,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出生時,有幾位東方博士來朝見耶穌,向祂獻上黃金、乳香、沒藥為禮。乳香是一種帶有醫治效能的油或膠(見耶51:8)。根據耶利米書8:29,神願意祂的百姓藉基列的乳香得到痊癒,故基列的乳香就是大醫生的預表。東方博士向耶穌呈獻的乳香就是祂的醫學博士證書哩!

耶穌是M.D. 和 Ph.D.,祂是我們身、心、靈的大醫生、大博士,祂讓我們的靈與魂與身子都得醫治、蒙保守(見帖前5:23)。我們應常到祂面前求憐恤,蒙恩惠,得幫助。解心憂,除罪疚,賜活水,脫重擔,端賴大博士耶穌!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