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著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文章,所述故事是否為真人真事,無法得知。但即使是作者虛構的人物情節,卻也讓人十分感動、發人深省 ──
公車上的髒男孩
公車靠站時,一個身上帶著泥巴的孩子,背著一只編織袋,一看就知道是在工地打滾過的模樣。他上了公車後,剛好有人從座位上起來,孩子就坐下了。
沒多久上來了一個孕婦,孩子馬上站起來對她說:「阿姨,妳坐吧!」
孕婦看了一眼髒兮兮的孩子,並不作聲。男孩趕緊把編織袋放在地上,從口袋裡拿出張紙,輕輕擦了擦座椅說:「阿姨,現在不髒了,妳可以坐下了。」孕婦才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太好意思地坐了下來。
旁邊一位大媽對男孩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孩子憨憨地笑了:「奶奶,其實我不夠好,以前媽媽總說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但現在我勇敢了,要像阿甘一樣。」
「喔!你知道阿甘啊?」大媽驚訝的問。
「是的,因為媽媽教我看『阿甘正傳』。」
「你學到什麼?」「我學到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走自己的路,就像一盒子中有各種不同的巧克力。」
在場的人,都因男孩的一番話,而感動不已。
鋤頭式親職教育
這篇文章的作者,很明顯的是想藉著這個故事,提醒父母們要教給孩子「不須在意別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的處世之道。強調只要能自我尊重,不因貧窮、困乏而輕看自己,就不會在意別人歧視的眼光或舉動。
這位男孩的母親,想必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灌輸他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寬廣的胸懷,不但用愛引導孩子能肯定自己,也要能接納別人。她的教導就像用「鋤頭」翻土、鬆土一般,先幫助孩子感受到接納和關懷,從而產生自尊和自信。當孩子的心靈能夠柔軟、豐潤,再適時栽下各類美德的種子。有鬆軟肥沃的土壤,種子自然就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實。
做父母的若用這種「鋤頭」鬆土般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必定會先仔細地觀察土質、花心力了解土壤的需要,等照料培養好土壤之後,再確定往後該如何栽種。也因著對土壤的珍視和了解,會用愛心、耐心播下合適的種子,然後加上適時適量的養料,並且對幼苗的發展與結果,有正確的期待。如此,自然就不會盲目、躁進、跟風式地撒種施肥,甚至揠苗助長。這樣的教導方式,不但能建立起親子間的尊重溝通,更會帶出孩子對生活環境、與周遭人事物的影響力。
榔頭式親職教育
然而,不少父母或許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比較習慣用「榔頭」式的方法來教養子女,也就是在言語和行為上,隨時隨地像提著把榔頭似的,不自覺地就用批評、漫罵、嘲諷、責打的方式對孩子敲呀、打呀、槌呀!父母的本意是要即時「修正」兒女的行為,但實施出來的,卻成了毀壞性的「打擊」。不適當的體罰或責備,常會讓孩子的心靈被抨擊摧殘,以致破碎扭曲。此法帶出的結果,往往就是孩子的彈性疲乏、充耳不聞,或是親子間的劍拔弩張、惡言相向,親子關係兩敗俱傷。父母用榔頭式的教養方式,或許能教出表面乖巧、唯命是從的子女,卻難以對子女的情緒表現和性格的養成,發揮健康正向的影響力。
潛移默化的影響
聖經教導做父母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弗6:4; 西3:21)。曾有朋友針對這節經文無可奈何地說:「這年頭父母太難了,我何曾惹過兒女的氣?明明就是他們動不動就對我橫眉豎眼,或是大力甩門,根本就不理我,是他們惹我生氣嘛!」
「到底孩子的橫眉豎眼、大力甩門的動作,是像孩子的爸,還是像孩子的媽呢?」我開玩笑地問。
她尷尬地苦笑:「哎呀!妳明知故問,其實他們就是我的翻版啦!」
還有位朋友,曾對她十幾歲的女兒說:「快!來給媽媽撘把手、幫個忙!」
沒想到女兒斜看了她一眼,冷冷地說:「妳沒看見我正在忙嗎?」然後轉身就走。
她立時呆愣在那兒,心想為何這話語、這口氣聽起來如此熟悉,再想想,原來這就是自己經常回答子女時的反應。朋友搖了搖頭說:「唉!當時我心裡ㄧ寒,真是體會到教養孩子,正像自己種下什麼種子、就得什麼結果啊!」
我們平常習慣性的言語和行為,其實都已在不知不覺當中,帶給孩子們巨大的影響力。
滿有盼望的父母
其實,誰不希望自己能為兒女帶來正向的影響力呢?
雖然我們不完美,有很多缺點和壞習慣,但我們若能在神面前真實地謙卑下來,明白「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 1:7),學著用神的眼光,看見子女的特點和潛力,並認清自己的傲慢和自以為是,才能在孩子面前放下身段,抱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信念與態度。只有心靈真正的接受聖經的教導和聖靈的帶領,以聖經為依據,才能逐步修正我們的言語行為。當我們依靠聖靈的帶領,來調整情緒及表達,並和孩子建立起優質的溝通管道時,也才能為孩子帶來心靈影響心靈、行為影響行為、生命影響生命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