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我價值可以不必受制於過去的歷史,你對神的信心可以重塑你的自我形象。 二十多年前,填寫大專聯考志願是一件既惶恐又刺激的經驗。惶恐的是當時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所愛好的是什麼,但是卻要面對一個似乎是影響一生的決定。刺激的是面對那琳瑯滿目的科系,未來似乎是充滿了新奇與希望。 班導師在輔導我填寫志願時,給了我一個很有趣的建議。她先問我:「妳喜不喜歡打抱不平?」我想了想,說:「喜歡。」她接著說:「我看妳的嘴唇算是薄的,嘴唇薄的人通常能言善道,加上妳又喜歡打抱不平,可以考慮去唸法律。」 即使對一個十七歲的少女而言,對這位班導師的話,我當時的反應是覺得好玩多過認真。誰會真正因為嘴唇薄去唸法律呢?至於愛打抱不平這一點,現在想想可能用我比較愛告狀來描述似乎更接近事實。這個故事的結果是,我花了將近另一個十七年去發掘自己真正喜歡做的是什麼樣的工作。 <b>健全自我的八大特徵</b> 一個人的「自我認識」不單影響著對自己的接納與認識,也影響到他生活中幾乎各個層面。我們的生活目標,會隨著對自己的瞭解與肯定的程度而定。而生活的目標又直接影響到生活的方式,與生涯的規劃。 一個能肯定自己價值的人有下列八項特徵: 1. 有一個均衡的生活內容。 2. 會選擇並投入自己真正喜愛做的工作。 3. 工作很努力但卻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4. 願意嘗試新事物與冒險。 5. 不低估也不高估自己的能力。 6. 與自己而非與別人競爭。 7. 在解決困難之前會先思考。 8. 一個能肯定自己價值的人也能肯定他人的價值。 因著對自己的肯定,他們無論在家庭中,在工作場所,甚至在整個社會中都較能扮演一個稱職而成功的角色。 <b>自我價值感的形成</b>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某些因素對自我價值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幼兒時期,親人,特別是母親與幼兒本身的個性、對自我價值的形成有著關鍵性的影響。長大一點,到了孩童階段,再加上學校老師的影響。在這兩個階段中,外在的因素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進青春期,家庭在社會中的階層,個人的外表及思考的能力,對自我價值感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青少年期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尋找自我。他們從同伴中尋找,也從心靈中尋找。 到了成年的初期,與異性交往的經驗與前途上的選擇,是影響這個階段自我價值感的重要因素。成年的中期,也是所謂中年危機時期,對外表與體形之改變接納的程度、人生目標是否有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品質這三方面,是能否平安渡過中年危機,而進入榮耀的黃金歲月的試金石。 最後,老年期的自我價值感是建立在是否能為自己在人生的舞臺上找到一個定位。司蘊道 Chuck Swindoll(深受眾多聽眾喜愛的福音廣播傳道人,及達拉斯神學院院長)曾說:「我相信人生是由百分之中Q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及百分之九十我決定如何面對它而組成的。」對於這些在人生不同階段,影響我們自我形象的因素,我們需要認清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人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避免一些將來的事,但是有一樣事卻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選擇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這些事。 <b>自我價值感的重建</b> 一棟房子蓋了五年以上就得開始維修。若再加上受到一些人為或者天然嚴重的損害,則可能需要重建。人的自我價值感也是如此。因著人的罪與不完全,我們的自尊都曾經受到或多或少的創傷。當你的自我受到了傷害,你用什麼來療傷呢?是用報復還是用麻醉自己的方法來逃避這些傷痛?或是積極地去重建自尊?你個人積極的決定可以為自己帶來一個全新的開始。 在聖經中,有關自我價值感重建的教導,佔了相當多的篇幅。歸納來說,自我價值感的重建有四個要素: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信心、時間,與環境。重建的過程如下: 一. 神無條件的愛與接納神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是認識自己的本相與肯定自己的開始。神不但創造了我們,祂更以完全的愛來表達一個造物者與被造者之間的關係。(約3:16,太22:37-38)。在接受耶穌成為我們個人的救主時,也就是我們開始能真正認識自己本相的時候。 哥林多後書5:17說到:「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一個經歷了神救恩的人,對自己的價值會有新的體認。對已往發生的事情,無論是出於外人加在自己身上的,或是出於自己個性的弱點,會開始用一種饒恕、接納與感謝的態度來看待。他的自我價值不再完全建立於過去的經歷上,而是建立在自我的認識與對神的信心上。 <b>二、發掘自己的特質</b> 一個人對自我的接納應當建立在神給他的特質上,而不是在於與別人比較或競爭。俗語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聖經中提到,每一個人都是神獨特的創造。「我們原是神的工作(或作品),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至於如何發現自己的特質呢?羅馬書12:2說到:「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造成對自我形象不滿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自己存著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用別人成功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結果是失望與打擊。 要發現自己的特質需要從內心開始,而非從外面的世界開始。當我們願意花一些時間去探索內心真正的盼望,並思想神在這個世代對我們的託付,我們就不難發現,自己不但有許多特質,並且這些特質可以用在許多極有意義的事上。 <b>三. 經由愛的管道來實現</b> 在一個講求效率與競爭強烈的社會與時代中,能力與價值幾乎是同義詞。有能力就有價值,沒有能力則毫無用處。為了生存也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必須努力地達到這個社會的要求。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去分析哪些是穩定又熱門的行業,可是卻忽略了我們內心所渴望投入的事業。 你愛你所做的工作嗎?你知道因為你的緣故,你周圍的人可以得到多少的祝福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林前13:1)當我們認識了自己的特質及才幹,下一步就是需要明白有這些特質及才幹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爭取更多的金錢、權力、地位與享受嗎?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不能滿足人內心真正的需要。愛,才是我們的答案。有了愛,我們能力的表現才有意義;因著愛,我們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激發。 <b>四. 選擇讓自我健康成長的環境</b> 一個人的成長與改變需要時間與環境的配合。自我價值的重建不單是自己一個人的事,也是一群人的事。如同Dr. Aldridge所說,自我價值感建立的因素包括內在的,與外在的影響。而教會的生活,在這個重建的過程中,可以扮演一個具有正面影響的外在因素。 保羅在以弗所書4:16中提到教會的功用,就說明了這一點:「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指教會),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教會的生活可以提供三方面的幫助: 1. 愛的鼓勵,與彼此的接納。 2. 各種服事的機會,使我們不但更認識自己,建立信心,並在過程中享受成長的喜悅。 3. 從聖經真理的角度,幫助我們瞭解文化傳統、社會背景、特殊事件本身的意義,及所帶給我們的影響。 在一個充滿了無條件的愛與接納的環境中,加上經過信心與時間的歷練,會使一個原來自我價值感混淆的人,像脫繭而出的蝴蝶,蛻變為一個對自我肯定,並有廣大的空間施展他的才能與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