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為世界帶來了重大的災難。據聞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自2019年12月起即不斷有人確診,因此被視為疫情的重要源頭之一。海鮮市場賣的主要是海鮮,但是也販售各種野味,包括了穿山甲等野生動物,令人猜想新冠病毒可能經由野生動物,而傳染給了人。
野味有風險
中國人為何喜歡嘗野味呢?一是因為野生動物,活力十足,符合中國人「缺啥補啥」的理念(筆者作研究生時,認識個猶太小學弟,才知猶太民族也有同好,吃牛腦進補呢)。 此外,一般眷養的牛羊禽類,常有抗生素殘留等疑慮,再加上人們好嘗美味的習性,使得野生動物總有市場。
在聖經中,也有一位貪吃野味的人,他正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創世記25:28記載:「以撒有兩個兒子,以掃是長子,雅各是次子。以撒和利百加身為父母,卻各有所愛;以撒喜歡以掃,利百加偏愛雅各。而以撒喜歡以掃的原因,便是因為常吃他預備的野味。」
實際上,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複雜,身上難免成為各種細菌與病毒寄生的溫床,所以把野生動物當成食材,是挺有風險的。很少人會相信,食品健康居然會與基督信仰密切相關本。故此,本文擬從食品來看飲食與健康的關係,再談到基督的信仰,包括食物是否是上天賜予的,食物中的藥效成分,基督信仰怎麼看食品健康。
身體有需要
創世記記載了上帝造了人,把亞當放在伊甸園中之後,開始了重要的一件事,便是預備食物。「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 除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以外,可以選擇任何植物享用。」(創2: 9&17)可見,神從一開始,就把飲食擺在了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人都要靠食物來維持生命,中國俗語說:「民以食為天」,而聯合國也設立了一個「國際食品日」International Food Day。事實上,要餵飽全世界七十億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統計,今日世界有超過8億人,常受飢餓之苦;但也有6.8億人,吃得太多,體胖過重。甚至在美國,還有1/3的食品,被扔進了垃圾場(Nature 2019, 574:296)。此外,在聖經中,還描述耶穌行了兩次與飲食有關的神績:一次是五餅二魚的神蹟:「耶穌藉由一小孩獻上的五個大麥餅,兩條魚,讓五千人吃飽,零碎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約 6:1-13) 另一次,是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時:「酒用光了,耶穌把水變為了酒。」(約2:2-12)這都提醒了我們,上帝顧念我們身體的需要。
舊約有叮嚀
聖經利未記中主要內容是有關利未人,擔任祭司所需謹守的律例。前10章,專注於獻祭的規範,第11章則著重於以色列人的「食材」。其中除了規定了可食動物的種類外,其屠宰及烹調方式亦有所講究。直到如今,世界各地的猶太族群,仍然遵從這些符合猶太教規的食物(Kosher Food,意為可食或潔食)。神在聖經中訂定食物條例,目的是為了讓以色列百姓能有別於其他民族,保持身心聖潔。其規定十分詳盡,如分蹄及反芻的動物是潔淨的,如牛、羊,可以吃;反芻不分蹄是不潔淨的,如駱駝、兔子,不可吃;分蹄不反芻,也是不潔淨的,如豬,也不可吃;死的動物是不潔淨的,不可摸,也不可吃。又如,在水中,有翅有鱗的動物(魚類)是潔淨的,可以吃;但無翅無鱗的,如鰻魚,是不潔淨的,不可吃。如今看來,這些規定雖然繁瑣,卻都還符合現代衛生常識。可以想見在古時候,它對維護猶太民族的健康,應該是很有助益的叮嚀。
在出埃及記16章31節所謂的嗎哪Manna,是聖經曾描述過,但「現今吃不到」的一種食物。那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在曠野路上,神「從天上降下的食物」。據聖經描述,這食物,以色列家叫嗎哪,樣子像芫荽子(Coriander Seeds;芫荽聽起來像是台語,就是香菜,中世紀歐洲人經常用芫荽葉子和籽,來掩蓋肉的腥味,至今芫荽籽還經常被放入歐式香腸中),顏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攙了蜜的薄餅。在有機化學中,有音似嗎哪Manna的單糖類分子:甘露醇Mannitol及甘露糖Mannose。近代也發現嗎哪樹(Fraxinus Ornus又稱梣樹或花白蠟樹),其甘露糖含量頗高。請注意,這些單糖的字根,都是Manna嗎哪,它們的化學結構也都相關(Fig1)。如果您開個食品公司,用甘露糖或甘露醇做為基本原料,研發出名為「現代嗎哪」Modern Manna的「復活食品」,應該會非常暢銷吧?(筆者查了一下,台灣真有一家嗎哪食品公司,產品以泡菜為主。)
蔬果有藥效
眾所周知,食物的主要功能,是為了維持生命成長,並促進健康。如果生病了,現代人大多依賴藥物。但是您可曾想到,如果上帝的美意周全,在祂所賜給人的各種食物中,應該蘊含了卻病的功能因子,使得人們能「單靠食物」,就能過自然健康的生活。「健康活到老,不作藥罐佬」,那該有多好啊!雖然聖經常提到疾病,也常提到醫治,但與食物相比,聖經上很少提到藥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良藥,是出自於箴言的:「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此外還有耶利米書所述:「在基列豈沒有乳香呢?在那裡豈沒有醫生呢?我百姓為何不得痊癒呢?」(耶8:22)似乎暗示著,上帝所賜的各種食物中,原本就蘊含了卻病的功能。事實上,近年來有許多蔬果的藥效功能,都得到了科學上的驗證。
再看華人傳統藥材中,蔬果就占了很大的部份。自古以來,不論東西方文化,都有「食藥同源」的說法。近代中國發明的抗瘧新藥「青蒿素」,不就是從古藥典,東晉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中獲取靈感,源自青蒿草(Fig 2)的嗎?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37 BC,被譽為醫學之父)也說:「讓你的食物成為你的藥,讓你的藥成為你的食物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筆者從事生化科技多年,直到近十多年,才開始全心投入,自蔬果成分分子中,去發掘預防慢性疾病(含三高、癌症、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新藥分子。希望有助於人類了解食物成分的卻病功能,有助於少吃藥,健康的活到老。
吃喝有智慧
最近疫病期間,瑞德西韋Remdesivir(音似「人民的希望」)這個藥物,被寄予厚望。生產這款藥的基列公司(Gilead Sciences),是一家以研究為基礎的生物製藥公司。主要產品,是針對病毒引起的愛滋病、肝臟疾病、癌症、炎症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藥物。基列公司創始人Michael Riordan,用心良苦地為公司起了這個源自聖經的名稱。基列位於以色列與約旦交界的約旦河東邊,因為盛產乳香而聞名。乳香Frankincense,是從阿拉伯乳香樹(Boswellia Sacra)和波葉乳香樹(Boswellia Frereana)樹幹分泌的樹脂,具有醫療功能,很可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治療用藥物之一。近代研究發現,乳香中含有止痛劑成分:水楊酸(Salicylic acid)及乙醯水楊酸(Acetylsalicylic acid,又稱阿司匹林Aspirin)。
因此,從創世記1章29節,「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我們應可相信上帝「全備的智慧」:祂所賜的各種食物中,原本就蘊含了各種卻病的功能因子,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及應用。
主耶穌還不忘提醒基督的信徒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耶穌就是生命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太6:25,約6:35)
(作者生於臺灣,高中時信主。畢業於淡江大學及紐約州大化學博士。後至史丹福大學習基因分子生物,曾於加州Cetus公司、臺北生技中心、中山及東華大學任教,研究自蔬果藥草成分中去發掘新藥。退休後曾於美國金門浸會神學院就讀,目前於中國東北一大學任教。希望能貢獻所學並為主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