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編輯室
Author: 編輯室
June 1, 2009
Change is the law of life. And those who look only to the past or present are certain to miss the future. ~John F. Kennedy 改變是生命之律。那些只定睛在過去與現在的人,當然就會錯失未來。 Fear not for the future, weep not for the past. ~Percy Bysshe Shelley 不為將來恐懼,也不為過去悲泣。…
Read more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09
成功人物經歷許多失敗,但他們播下更多的種子。 你看一棵蘋果樹上可能有五百個蘋果,而每個蘋果有十顆種子,那樣就有一大堆種子了。 我們也許會問,只是要長幾棵蘋果樹而已,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種子呢? 自然界有些事情啟示我們,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生長,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大部份種子都不會生長。 如果你真的想作成什麼,就必須再多嚐試幾回。意思是如果你有廿次面試機會,只得到一個工作;你面談四十個人,只找著一個好員工;你跟五十個人談話,才賣掉一棟房子、一部車子、一個吸塵機,或一個保險,或一個生意上的主意。另外,你也許邂逅了一千個人,才找到一個特別的好朋友。 一旦我們瞭解了種子的定律,對某些不如意的事就不致太過失望,不會覺得自己好像犧牲品。我們比較知道如何去面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自然界的律不要將它個人化,只需去瞭解它,儘量順應它;從它的啟示來擷取人生的智慧。 成功的人經歷過許多失敗,但他們播下了更多的種子。 當你無法掌握某些事時,切記!下列的事千萬不要作:你不要認定這世界應該是怎樣的,也不要為別人的言行訂下規範,很多時候這樣的思想會讓你心情更低沉、更不快樂。 換句話說,你可能期待:朋友應該回報你;人們應該感激你;飛機應該準時到達;每個人都應該誠實;你的丈夫或好友應該記得你的生日。這些期望也許是有道理的,但往往事情並不盡如人意,以致你會感到大失所望。 所以更好的對應策略,就是要求少一點,或對一些事只存平常心,不存太高的期待,因為事情往往不在你的掌控中。最好告訴自己:我比較希望事情會…,但結果若變成…,也沒關係。 你期望人們有禮貌,但如果他們魯莽,你也一樣過得好好的。你期望陽光普照,但如果下雨了,那也無妨! 要使自己活得更快樂,只有兩種方法:不是改變世界,就是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自己的思想,當然較容易得多。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但你對這問題反應的態度才是問題;並非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決定你是否快樂,而是你怎樣想這事,才決定你是否快樂。 「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4:11)
Author: 編輯室
February 1, 2009
有個人種了一株玫瑰,他很殷勤地照顧。開花前,他仔細地察看那待放的花苞,卻也見到它札人的刺。他心想,「為何那麼美的花是出自長滿了刺的植物上?」越想心裡越低沉,而忘了澆水,以致玫瑰花苞還未綻放就凋萎了。 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也有這樣的一朵玫瑰….在我們出生時,便擁有上帝的形像;成長中難免加添了許多過錯的「刺」。許多人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或過錯,而十分絕望,以致疏於灌溉自己內在的美善,而漸漸萎縮,潛能也無從發揮。 那些無法看到自己心園裡的玫瑰之人,必須有人幫助他看見。救主耶穌「慧眼」過人,能夠指出人心裡面的天國;祂能夠越過你身上的「刺」,看出你裡面的玫瑰,這就是愛的特質。 看待一個人,不但要理解他有弱點,也必須看到他靈魂的尊貴榮美,並且幫助他知道他能克服自己的弱點。如果我們將「玫瑰」展示給他,他便能夠克服那「刺」,他的花朵也將綻放出芬芳、美麗。 我們在這世上的責任,便是幫助人看見他們裡面的玫瑰,而非刺。如此,便能做到基督要我們──彼此相愛,與完全了;能在父的園中開滿了芳香燦爛的玫瑰。
Author: 編輯室
December 1, 2008
公車上的看板 從我家走路到教會,快走20分、慢走30分,平均25分鐘。我喜歡邊走邊欣賞路旁各種款式的花,有生在地上的,有長在樹上的,有白顏色的、黃的、粉紅的。美國的樹跟台灣的不同,台灣難得有花開在樹上,除了會結果子的樹。而在紐約,根據我平均750度的眼鏡(左眼500度,右眼1000度)發現,這裡的樹,先開花、後長葉子,但不結果。 我特別花很多的眼力去注目植物園裡的動靜,不是看許多老人家比手畫腳,而是喜歡看五顏六色的水仙、鬱金香,及「莫名其妙」的花樹。當然在冬天是無花可看的,除了偶而有白色的雪花。因此,公車是我的花園。 去年在Queens College上ESL(英文為第二語言課程)。第一課「自我介紹」,其中一個問題是「你喜歡紐約的甚麼?」(What do you like about New York?) 我的答案是「我喜歡紐約有各式各樣的人種。」(I love the diversity of people in New York.) 在公車上有說廣東話、溫州話、普通話的華人,也有不說話的白人(不能肯定是哪種人),特別有一種人是皮膚跟頭髮一樣的顏色,而頭髮編成各種花式,比皮膚好看70倍。 有一次坐公車,在乘客投幣或是插卡後會有響聲,司機座位後的看板會亮燈:ADULT, CHILD (成人、孩童)……,通常亮ADULT的機會居多。話說那天,司機是一位編髮的花樹,投幣機的嘴巴貼上紙卡,意思是今天MTA請客。 我上了車選了好位子坐下,第一站上了一位中年白女士,拿票卡要插,看到封嘴了,說聲Thanks就入座。第二站來了一位黑少年,口袋掏了半天湊足銅板才發現免投幣。第三站是兩位華人,戴帽子打工模樣的青年人一上車看到插票口被一張卡紙塞住了,馬上「不說一話」就把卡紙拿開、插卡,居然還有響聲,我一看板子,燈居然也亮了,亮甚麼字?“STUPID”(傻瓜)。 在這世上的確有各種不同的人:第一種人內心常存感恩之心,對周遭的恩惠報以感謝,即便是小小的方便。與這種人相處會稱心愉快,使人樂意提供更多的好處,產生良性循環的人際互動關係。 第二種人是辛苦了半天,到頭來卻發現是白忙一場,只當是一時幸運揀了便宜。哪知人生其實處處充滿驚奇,能以歡欣的態度來拾取路旁偶遇的驚艷,未嘗不是一個豐收的旅途。 第三種人,對臨到的恩惠不懂珍惜、不知領受,正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不但白白糟蹋恩典,而且付出額外的代價。世上不正是有很多這類的傻子嗎? 上帝樂意賜給人免費的恩典,不但是陽光、空氣、水、母愛、親情、友誼……,更把最寶貴的獨生子耶穌給了人類,叫人接受耶穌就得著永恆、喜樂的人生,我們只要心存感恩領受就是了,在上帝有用不盡的恩典。
Author: 編輯室
October 1, 2008
目標設定在快樂,它卻躲得遠遠。追求人格的整全,它會進入你心。 追求快樂,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本能。古希臘的享樂主義哲學家說:「人類最終追尋的目標就是快樂。」紀元前460年狄摩克里塔斯(Democritus)也說:「我們一切行為的目標都是為了得著快樂。 」另外,蘇格拉底的學生亞利斯提帕斯(Aristipus)則聲稱:「最大的快樂,就是至高的善,也是人生的目的。」 我並不十分同意上述哲學家的觀點。今天,人們還是在追尋快樂,但不論我們的知識和成就增進了多少,我們仍舊沒有真正找到快樂的秘訣。 快樂難尋? 在大學校園裡,死亡率最高的原因是自殺。醫院病床上躺著無數不快樂和孤單的人。有些醫生估計超過80%的病人,是因情緒的困擾而導致病痛的。一位世界知名的精神病醫師聲稱:「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精神病是虛空。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導,現今世界最嚴重的健康問題是「抑鬱」。著名女星瑪麗蓮夢露似乎擁有能帶來快樂的一切──美貌、財富、名氣、性感和受歡迎,但她卻以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眾所周知的懷疑主義哲學家伏爾泰臨終前說:「我失落了,我恨不得自己從未誕生。」而百萬富翁傑高(Jay Gould)臨終前說:「我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可憐的人。」 事實上財富、盛名、權力、美貌都不會帶來真正內心的快樂,因為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內心,那是內在品質的一個副產品。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個人的快樂而活,他可能永遠尋找不到快樂。正如有人說:「不斷地追尋快樂,正是不快樂的緣由。」 「快樂」的定義也許包含廣泛。它因各人的需要、能力、興趣和成熟度而異。對某人而言,快樂是成為一個會計師;對另外一個人,可能是做一個農夫。對某位女士而言,是不要再多一個孩子;對另一位,則是孩子愈多愈好。 接納真我 對我而言,快樂是能夠開始誠實地面對自己,學習瞭解並接納真正的自己。這樣,我便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克服自己的短處。 快樂,也來自於願意學習接受自己個人的境遇──不論它是順境或逆境。有些情況是可以改善的,但也有些是不能改變的事實。除非我們能坦然接受那不能改變的事實,否則就難以享有真正的快樂。 眼盲的海倫凱勒說:「我為我的殘障感謝神,因為藉此我找到了自己和自己能作的工作,更找到了上帝。」 為一個有價值、高尚的目標,或值得奮鬥的理想而活,也足以令人快樂。 有一次,我和一位做建設工程的工會代表談話,那時他正在推廣一個當時很受歡迎的理念。他告訴我,他會參與這個團體,是因為它讓他可以為一個理想而奮鬥。看來,除了致力於追求個人的快樂之外,每個人都需要為一個更高的理想而活。 快樂本身並不能成為一個人一生最值得追尋的目的。「快樂」只是生活裡一個較強烈的情緒而已,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快樂的。能掌握自己各種情緒,比一味追求快樂更重要。人生本來就是會有憂愁、受傷害、忿怒、懼怕和不快樂的時候,那也是很正常的和健康的。然而,如果一個人總是悶悶不樂,這也許必須自我省察,到底他的人生裡還有什麼缺失,或有什麼衝突尚未解決。 發揮恩賜才幹 想要快樂,你也需要有一個值得全力以赴的工作。 每一個人都有某些才幹恩賜,讓他可以尋得成就感和快樂。但很重要的是他必須發掘自己的恩賜,接受適當的訓練,使恩賜更精進,且找到可以充分發揮運用的地方。這對男女兩性而言都是事實。 一個男人懂得幫助他的太太發掘她的恩賜,並發展和運用這特別的恩賜。他就會因妻子個人的自我實現和快樂,而得著酬報。當然,在這個經濟不穩定和失業率高的時刻,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可以充分發展自己長才的工作。不過,除了領薪水的工作外,還有許多途徑可以找到有成就感的事情作。如果是一個有創意的人,你可以創作一些藝術品或工藝品,將之出售。也有人可以多參與教會的事奉,或其他服務性的義工。 一位作家說:「如果你要找一個快樂的人,你會發現他正在造一艘船、寫一首交響曲、教育他的兒女,或在園子裡種一兩株大理花。他絕不會拼命去尋找快樂,好像它是捲在衣袍裡的一顆暗鈕。他不會奮力追求它,把它當成人生目標,而是去發覺在一天廿四小時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皆可以享受快樂。」 快樂的人通常擁有健全的人際關係。只為自己而活的人是不成熟,通常也是蠻可憐的。連古希臘也有一詞 “idios” 來形容自我中心的人。英文的”idios”即從希臘文而來,意思是只屬於自己的。 愛與被愛的滿足 愛和被愛無疑的是快樂的最大需要,缺乏這些是我們不快樂的最大原因。 生命沒有了愛,其他一切都毫無意義。然而,同樣地,愛也是從裡面發出來的。如果我們給出愛,自然也會得到愛的回饋,這是生命的定律。很不幸地,許多人在孩童時期因缺乏愛而受傷害,長大後因害怕再次受傷害而不敢去愛。藉著細心的輔導者的幫助,這種情況通常可以漸漸克服。 一個美好的品性和整全的人格對個人的快樂與否也很重要。如果自我是整全和成熟的,自然會帶來快樂。 史上最偉大的人耶穌基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祂在各方面都平衡發展。「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起增長。」(路2:52)那就是說,祂在心智、身體、靈性和情緒各方面都成熟,我們也需要仿傚祂。 最後,一個清潔的良心也會讓你整全和快樂。如果一個人所作的一切錯事都被赦免了,他也會深深覺得自由釋放。所以,我們所犯的任何錯誤都必須改正,任何損壞的關係也都需要修復。我們不僅需要弟兄的饒恕,也需要神的饒恕。當我們向祂承認自己的罪和過錯,祂總是饒恕我們,因此我們也必須饒恕自己,纔可能得著內心的平安快樂。 (蒙允使用,譯自”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by Dick Innes)
Author: 編輯室
August 1, 2008
一份小鎮的報紙在星期一的廣告欄中這樣刊登── 出售:瓊斯先生有一台縫紉機出售,七點以後請電9583721,找凱莉太太,她與他同住,便宜。 星期二刊登:請注意,昨天的廣告登錯了,應改為一台縫紉機出售,便宜,請電9583721,找凱莉太太,她在七點以後與他同住。 星期三,這則廣告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最後星期四刊登:注意,我,瓊斯,並無縫紉機出售,我已砸壞了它,請勿電9583721,電話已被拿走。我現在與凱莉太太完全無關,昨天以前她是我的管家,現在她已辭職了。 改善家庭的溝通 錯誤的溝通往往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尤其是在家庭裡。事實上,要改善家庭關係,首先就應該改善家庭成員間的溝通。 家庭成員應該每天互相誠摯地交談,彼此表達對對方的關懷與興趣,並不時給予瞭解和讚賞,以及分享和接受對方的感覺。 家庭每個成員也需要對家中發生的事說出自己真實的看法,然後作具體的協調,使家庭生活的運作更為順暢有效律。 當然,溝通是雙向的,這牽涉到不只是談話,而且要有創意的聆聽,要聽出字裡行間背後的真正意思。 有時家人的對話或會拐彎抹角,例如大偉問珍(他的太太)是否願意外出晚餐?珍正好很疲累,心裡很不想外出,但覺得她若說不去,也許會掃大偉的興,於是她勉強同意了。後來她又老大不高興,因為她認為大偉太不體貼她了,竟不了解她心裡的感受。結果這頓晚餐之約當然就不歡而散了。 如果大偉創意地聆聽,他必可發覺珍說「要去」時,其實是「不想去」。因此坦白說出自己的意願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讓別人去猜。 避免刺激性的話語 很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講一些容易刺激對方的話,如「你從來不」,或「你總是這樣」的話。這些話往往言過其詞,另外也要避免貶低對方的口吻,以免顯出你有敵視的態度。若能直接坦承自己受傷和生氣的感覺,則是更為恰當與仁慈的。 在諾門萊特的著作《家庭溝通的答案》(An Answer to Family Communications) 中,他提出一項研究報告:幸福婚姻和不幸婚姻的的比較,結果顯示婚姻幸福的夫婦有下列特點: 1.彼此談話較多。 2.互相表達自己對對方談話之感覺。 3.兩人談話的範圍較廣泛。 4.不論如何,保持敞開的溝通管道。 5.對對方的感覺較敏銳。 6.多運用非語言技巧(肢體語言)的溝通。 多花時間在一起,對家庭關係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夫婦彼此忙到沒時間在一起,那他們的確是過份忙了。如果有一個升遷機會,卻讓你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更為減少,為人父母者,最好考慮放棄。此外也應該儘量減少一些其他活動,好讓全家人有更多共聚的時光。 有創意地面對衝突 如果一對夫婦說,他們從未發生衝突,他們不是在說謊,就是記憶力不佳,或彼此太少互動了。密西西比基督徒動員會的主任漢斯里(Clark Hensley)說:「人們只要住在一起,衝突是難免的。夫妻必須敞開心懷,談及彼此的差異和挫折感(包括金錢的管理和性生活問題),並一起解決問題。如果悶在心裡,他們終究會沮喪,至終不但健康受損,關係也破裂了。」 許多人因過去有未解決的衝突,而反應過度。例如你的父親或母親喜歡嘮叨,當你的配偶表現出嘮叨時,你過去厭煩的感覺就被勾起,這時就易造成過度的反應。 當我們發現自己有過度反應的問題時,不要把責任推卸給他人,自己要設法改進,免得衝突永無寧日。 承認自己的過度反應,那是一種成熟的表現,盲目地裝作沒有感覺是不成熟的。因此當妳有激烈的情緒反應時,不要否認它,而要問自己說,在我情緒較為穩定平靜時,我會對這種情況有什麼反應?然後照著去作,並向對方說出自己真實的感覺,但卻不指責對方。 如果過度反應成了你的行為模式,請儘快找一位有經驗的牧師或輔導諮商,承認自己需要幫助,這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此外,饒恕也是健全關係的另一種必要品質。 讓上帝成為你家之主 許多婚姻漸漸腐蝕,終究破裂,都是由於其中一方不能饒恕。諾曼萊特說:「不斷地提說配偶過去的所作所為,就是不斷地懲罰配偶,並在你們中間築起一道冷戰的牆垣。」(註1) 上帝已經赦免我們所認的罪,我們也應彼此饒恕。(註2) 有流暢的溝通,花時間在一起,有創意地處理衝突,並彼此饒恕,對建立家庭中和諧美滿的關係極有幫助。然而,最重要的是讓上帝成為你家之主。如果你每天將自己交託在祂手裡,並遵行祂對家庭的神聖命令,祂必在你家中施行奇妙的事,超過你所求所想。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深深委身基督信仰的家庭,較多擁有幸福快樂的婚姻和家庭。你想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嗎?不妨這個禮拜天全家就開始一起上教會去吧! 註1:Family…
Read more
Author: 編輯室
August 1, 2008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發生在礦坑的意外災害中,有人被救,有人喪生。你若知道在那個災變中發生的整個過程,你會感到事情很耐人尋味。 事發當天,礦坑坍塌的時候,地底下仍有六個礦工在裡面。由於出口被堵住,礦工們與外界完全隔絕,除了等候外援以外,他們什麼也不能作。 坍塌之時,他們並未受到什麼傷害。幾個礦工憑著豐富的經驗,知道那時最大的困難是缺乏氧氣。如果沒有其他更壞的問題發生,當時的氧氣供應量應該還可以讓他們撐到三個半小時。況且他們相信外面的救難隊,一定已經展開搭救的工作,所以他們並非完全無生還的希望。只是,救難隊到底需要用多少時間,才能把他們救出去,誰也說不準。 於是他們彼此商議,必須儘量節省使用有限的氧氣。他們就立刻關掉隨身的照明燈,然後平躺下來,儘量平息自己的情緒,減低呼吸量到最低。雖然什麼也不能做,但是每一個人都熱切期待在三個半小時氧氣量用盡前,救援隊伍能及時救出他們。 在等待的黑暗寂靜中,時間緩緩地逝去。後來他們知道當中有一個人有錶,便引起一陣騷動,每個人開始不時地向這個人詢問:「過了多長時間?」「還剩下多久時間?」 可想而知,這時候他們真是度分秒如年啊!隨著時間的流逝,雜亂的詢問之後,每一次報時者的回答,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絕望。同時因著緊張的情勢,呼吸也越發急促。當中有人發現,這種情況若繼續下去,會提早要他們的命的。所以他建議各人不要再發問題了,由那個帶錶的人,每卅分鐘一次,自動向眾人報時。 大家都覺得這個提議很好,於是便一起遵守這個原則,不再發問。安靜中,第一個卅分鐘一到,這個帶錶人就立刻向大家報時:「過半小時了!」當報時的人的聲音報完,立刻引來一陣難過的呻吟和私語,接著又是一片死寂。 帶錶的人發現自己雖然幫了大家的忙,按時報時間,可是反而叫大家陷入悽慘的心情。於是他私下想,反正大家都沒有錶,如果他拖長該報時的時間,也許大家就不會太驚慌於時間的飛逝,這樣,就算要死,也不會死得那麼驚慌和痛苦。他心中決定後,便開始故意跳過第二個卅分鐘該報時的時間,多等了一段時間才報時。 第一次延遲報時,他成功的瞞過大家,沒有人發現異狀,他很高興自己善意的謊報行動成功。接著他決定延長比上一次延長的時間更久的時間,才進行下一個報時。當第三次報時的時間來到,他報告大家:「又是卅分鐘過去了。」所有的人都安靜的聽著,私下盤算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活。 時間隨著帶錶者的播報分分秒秒的過去了,眾人在無盡的等待中,久久沒有聽到任何聲音…… 外面的營救工作積極的進行,最後終於在礦坑內正確的位置找到被困的人。他們原本只盼望找到六位礦工的屍體,卻意外地找到五位還活的礦工,只有一位礦工窒息而死,他就是那個帶錶報時的人。 被救的人後來得知他們在礦坑裡待的時間,比預計能活的三個半鐘頭,多出了兩個多鐘頭,便算出帶錶人並未每卅分鐘報時。當時大家雖然被欺騙,卻因此存著盼望。帶錶的人因為知道真正剩餘時間,反而失去獲救信心,喪失寶貴生命,叫人欷噓。 俗語說:「哀莫大於心死」,你心中所相信的如何,你的身體也會回應你所相信的。這就是為何聖經箴言要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箴4:23) 求主幫助我們對他滿有信心,只有信心的燈塔發出盼望的光芒,我們那迷惘的心和胡亂奔跑的雙腳,才能找到通往永生的福樂之路。
Author: 編輯室
August 1, 2008
In the spiritual life, every cause is also an effect, and every effect is at the same time a cause. ~ALDOUS HUXLEY 在屬靈生活裡,每一個肇因就是一個結果,每一個結果同時也必是一個肇因。 Cometh the hour, cometh the man. ~English Saying 時勢造英雄。 Little minds are tamed and subdued by misfortune,…
Read more
Author: 編輯室
June 1, 2008
多年前,在北淮州的一個寒冬傍晚,一位鬍鬚上沾滿了白霜的老人站在岸邊等待好心人載他過河。多麽漫長的等待啊!嚴寒的北風凍得他全身都僵麻了。 終於聽到了遠處傳來馬蹄踏在冰雪路上的節奏聲。他焦急地看著幾個騎士經過身邊。但第一個騎士經過時,他毫無動靜。第二個、第三個都過去了,他還是沒有開口。最後一個騎士快靠近時,老人已經凍得像一座冰雕。然而,當這位騎士經過他身邊時,老人凝視他的眼睛,對他開口:「先生,你願意載我到對岸去嗎?因為看來沒有一條可以步行的路啊!」 放慢韁繩,騎士回答:「沒問題,上馬吧!」看到老人已凍僵到沒辦法舉起他的腿,騎士於是親自下馬扶持他上了馬。這位騎士不僅載老人過了河,而且載他到他的目的地。 當他們即將到達那看來很溫暖舒適的小屋時,騎士不禁好奇地問老人:「老先生,我注意到你讓好幾位騎士越過你身邊,卻沒有向他們求助。到我來時,你立刻開口請我載你一程。我很好奇,為什麽在這麽天寒地凍的夜晚,你不早些向先前的騎士求助,等到最後才讓我載你。難道你沒想過如果我狠心拒絕,讓你獨自留在那兒,該怎麼辦?」 老人屈下身來,直視騎士的眼答道:「我已經有好幾次類似的經驗,所以相信自己不會看錯人。我觀察其他騎士的眼神,立刻看出他們完全沒有惻隱之心,請求他們也是白搭。但我觀察你的眼神時,明顯地看到仁慈和同情心。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滿有溫柔之靈的你,一定會樂意在別人有需要時助他一臂之力。」 一席溫馨的話語,深深觸動騎士的心。「我非常感激你的讚譽,希望我永不會太忙於自己的事,而忽略了以仁慈和同情回應周遭人的需要。」那騎士說。 與老人道別後,湯瑪斯‧傑弗森總統將馬調過頭 ,往回白宮的路騎去。
Author: 編輯室
June 1, 2008
在一個沈悶夏日的雨天,司徒夫人與一位朋友走進了肯塔基州的一個農場。在那裡,她意外地目睹了黑奴生活的慘狀,又在一個黑奴幽暗的家中,聽到從非洲來到這片土地上的黑奴世世代代的故事。她好像受到嚴重的打擊一般,感到自己的心不斷下沈,也打起了寒顫。 她從小生活在一個牧師家庭,耶穌捨己偉大的愛伴隨著她長大。青年時她當過中學教師,隨後嫁給了一位神學院的教員,接著孩子一個個地出生。她的生活一直很順利,好像沒有什麼痛苦的經歷。 現在黑奴的痛苦闖進了她的心房,奪走了她的笑容。她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那個被鐵絲網包圍的罪惡農場,那黑色的痛苦,就像種子般,在她白色的皮膚裡生根發芽。 「你必須告訴我,你生活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細心的嫂嫂發覺她的改變。 她只好把見到的悲慘故事,說給嫂嫂聽。沒想到嫂嫂也立刻淚如雨下,並要求她說:「妳不是會寫文章嗎?我請求妳,把妳講的故事寫出來吧!」 她徨恐地答說:「我只寫過一些短文,哪能寫那麼遙遠漫長,又那麼悲慘的故事呢?」 她開始睡不著覺,又一個雷雨之夜,她聽到了上帝的聲音:「寫吧!孩子,妳有一顆偉大的同情心!」那時她卅九歲。 回想自幼隨家人搬遷到與南方蓄奴制只有一河之隔的辛辛那提,她曾赤腳踩在綠草如茵的河岸。花香常從窗戶吹進教堂,引起人對上帝的崇敬。在數不清的禮拜日,人們唱著莊嚴的聖歌…。 然而,她經常接觸到從南方逃亡來的黑奴,自己也多次到過南方,親眼目睹黑奴們像商品一樣任人買賣的悲慘景象,及聽到許多他們悲慘遭遇。因此她內心對這萬惡的制度深惡痛絕,決心要為廢除黑奴制度貢獻力量。 面對逝去的日子,想起自己難道只能單單祈禱嗎?難道不可以再多做一點什麼嗎?就在這雷雨夜裡,她爬起床來,點亮燈光,給嫂嫂寫信:「讓上帝幫助我吧!我會把我所了解的事情寫出來。只要我活著,我就一定寫!」 她從未寫過書,幾個月後,前幾章寫出來了。她先寄給嫂嫂看,然後等待她的回音。嫂嫂的信很快寄來了:「感謝妳,妳把我們全部人都感動了!」 她回信:「不要感謝我,這部小說是上帝寫的,我只不過是上帝手裡的一支筆。」 從1851年6月起,這部《湯姆叔叔的小屋》小說開始在華盛頓一家反對奴隸制度的報紙上連載。 她絕對想不到,這部作品會給祖國帶來這麼大的影響。當時林肯總統正領導著捍衛美國統一的南北戰爭,非常需要白人兄弟和黑人兄弟團結起來。在這決定美國統一的關鍵歷史時刻,《湯姆叔叔的小屋》此書一出版,猶如平地一聲霹靂,震撼了整個美國社會。它比任何軍令和政府文件產生的作用更有力。在美國及世界各地,激起無數正直的人們對奴隸制度的無比義憤,贏得了億萬讀者的同情之淚。 由於此書擊中了美國南方社會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結構的要害,因此她的作品也橫遭指責和攻擊。為了回答那些對她的非難和誣篾,司徒夫人勇敢地公佈了寫作此書的背景材料、文件、談話記要等,於是世界看到這部小說的真實根據。 那場戰爭勝利了,美國得以統一,國力也得到迅速發展,以致能在廿世紀深深地影響整個世界。一個多世紀以來,這本書一直成為人們反對種族歧視的有力武器。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08
日本的一個鎮上,有一家專賣高級點心的鋪子。點心的價格相當昂貴,因此進出的客人,大都是穿著體面的中上階層人士。 一天,一個衣衫襤褸的男人推門進來,他要買一個豆沙包。這是件不尋常的事,所以店裡的店員雖已裝好了他要的包子,但仍為著是否要像對待一般顧客那樣禮貌地遞給他,而稍有猶豫。 目睹這情景的店主輕聲地對那店員說,「讓我來吧!」於是店主親自將裝好的包子,遞到那人手裡。在接收他錢時,店主又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感謝光臨!」 待那個人出門後,店員不解地問店主說:「我記得過去店裡,不論來了什麼樣的顧客,老闆您從來沒有親自為他遞送點心,都是由我們店員或經理接待的。為什麼您今天會親自接待那個人呢?」 店主回答說:「的確,平時這些工作都是由你們來做,難怪你會感到不平常。但你要好好記住,所謂經商的技巧,就是平時來光顧商店的每一個客人,都是值得我們感謝的。而今天的那位客人,情況則有所不同。」 「有什麼不同呢?」 「平時來我們店裡光顧的客人,大多是有錢人,他們會來我們的店買東西,是一點也不希奇。可是今天的這位客人,卻只是為了要品嚐一下我們店裡的包子,而願意把自己的一毛錢、兩毛錢(可能是僅有的一點積蓄)都掏出了,恐怕再也沒有比這更難能可貴的事了。對於這樣的顧客,身為店主的我親自來接待他,是理所當然的,這可是生意人很重要的經營之道啊!」 這個小故事深深地感動在日本素有「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他是松下電器公司(Panasonic)的創始人。每當人請教他經商之道時,他會特別題起這個故事,以及他自己得到的啟發。 少年時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過四年的小學教育,後來因父親生意失敗,所以他曾離開家到大阪去當學徒。 「當我剛剛從電燈公司辭職,獨自一人開始做生意時,我完全是個門外漢,對做生意沒什麼概念。聽到這個故事,讓我深刻地銘記在心。我覺得這個店主對客人懷有的感激之情,正是生意人應有的經商態度。」松下深有感觸地說道。 1918年,23歲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從製作池燈、電熨斗、無故障收音機、真空管、晶體管等,一個又一個的產品成功地問世。七年之後,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松下電器也成爲世界著名的綜合型的大型電子企業。 「我自己經常在經商之餘,盡可能多體驗故事中店主所說那經商的信念,並且努力拼博,所以才會有今天的成就。」 在勉勵年輕的後進之時,松下語重心長地說:「故事中,店主的那種態度和行為,不單是在生意職場上的人要注意,事實上,也應該是每個人在待人處事上應有的態度。」
Author: 編輯室
February 1, 2008
經過數日的豪雨,密西西比河氾濫成災,河水淹沒河堤,漲溢到克倫的房子前庭裡。他站在那裡,束手無策。 有一人划著小艇過來了,他叫克倫說:「快爬上我的划艇,讓我帶你到地勢較高的地方。」 克倫回答說:「不用了,上帝會救我的。」 河水繼續上漲,已漲到二層樓的窗子了,克倫望著窗外,看見一艘快艇駛近,艇上的人叫他:「快爬上來,我可以將你帶去高處。」 克倫回答:「不必,我的神會救我。」 接著水勢已經漲到房頂了,克倫坐在房頂的邊緣一角,水還是淹到他的腳邊。這時一部直升機飛過來,裡面的人用擴音器叫他:「趕緊抓住繩子爬上來,我們會帶你去安全的地方。」 克倫還是回答:「不用了,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 河水還是一直上漲,終於淹過了房頂,將克倫淹沒了。到了天上後,他看見上帝,立刻忿怒地問祂:「我一直信靠你,知道你一定會來救我,為什麼你丟棄了我?」 上帝回答:「你還要我怎樣作?我已經差派過一艘划艇、一艘快艇和一部直升機去救你。」 許多人以為只有神蹟才能顯示上帝的作為。然而聖經從未告訴我們上帝的作為必以特殊方式顯明,祂的帶領也不是非有特殊的記號和奇事不可。許多時候,祂以自然、平常的方式施行祂的作為。 有些人總是要尋求特殊的記號,他們靠記號,而非靠信心行事。對他們而言,上帝必定以神奇的方式顯明祂自己。教會崇拜中要有神蹟奇事發生,才表示有上帝的同在,甚至渴望上帝親自來造訪。 難道我們不知道上帝是無所不在,而且祂絕不丟棄我們嗎?難道上帝不與每一個教會崇拜同在嗎?因為祂已制定了宇宙的自然律,你期待祂大部份按照自然律行事,還是常常超乎自然律之外?如果上帝賜你一個手錶,你會為了表示尊重祂而常常問祂現在幾點,還是簡單地看看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