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江林月嬌
Author: 江林月嬌
June 1, 2011
人的生命是因著母親的受難而起始。 那日是大兒子偉恩滿27歲生日。婦女查經回到家,已經4點半了。洗手作羹湯前,我打開廚房電腦,迅速掃描電子郵件中的信箱。 此時,外子世鐸正要送偉立去打跆拳,我說:「Carolyn (我們的媳婦 )來函,你看過了嗎?」 「我想,Carolyn 是要提醒我們,今天是偉恩的生日,別忘了跟他說一聲 Happy Birthday…」世鐸臨走前不忘回答我的問題。 是喔!我倒是真的忘了。不是前天禮拜完,大夥兒一同上餐館慶賀過了嗎?不管怎樣,每個人都期待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收到別人祝賀的溫馨,無論是一張卡或是一通電郵,都行!舉手之勞,我卻被滿檔的日程給忘記了。 生日的感恩 點擊 Carolyn的郵件,赫然寫著:“ On this day, 27 years ago, Wayne was born. Thank you for bringing such a wonderful and good person into this world! ” (在這一天,27年前,偉恩誕生了。謝謝妳把這麼好的良人生到世間! ) 「喔!是 Carolyn寫來謝函……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February 1, 2010
講道、讀經,都需要想像力;詩人、聖徒,都擁有想像力。 十二月寒天,玄關灑滿陽光,整面壁鏡返映光輝,屋內更顯溫暖明亮。上帝「想像」光,說:「要有光。」(創1:3) 世上第一個受造物──光從此存在。 美國作家畢茲說過 :「沒有想像力的靈魂,如同一座沒有望遠鏡的天文台。」愛因斯坦也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像力涵蓋一切,是知識進步之源。」 宣道想像力 想像力是造物主的恩賜;講道事工上,不可或缺。安德烈‧黑木牧師 (Dr. Andrew Watterson Blackwood, 1882-1966AD) 在《Preaching from the Bible》書中強調,提供豐沛的想像,是優秀傳道人解經的共同特點。書中提出四種型態的「宣道想像力」: 1.感同身受的想像力:運用想像力進入他人經驗。舉例,當慕迪傳講巴拉巴信息,想像巴拉巴面臨死刑徹夜難眠。「他在獄中不斷地被驚醒,每一次都好像聽到獄卒腳步聲走向牢門。最後,曙光射入窗。巴拉巴喃喃自語:『今天,他們將打開牢門,帶我上各各他,釘在殘酷十架上。』很快地,巴拉巴聽到獄卒腳步聲近,通道鐵門打開;鑰匙轉動聲,牢門打開,羅馬兵丁站在眼前。」「別了!美好生命與無窮盼望!死亡,可怕的死亡等待我;然而,死亡,到底是啥?」這時典獄長開口:「巴拉巴,你自由了!」 2.歷史事件的想像力:運用想像力,活化聖經歷史事件。舉例,當慕迪講述施洗約翰說:「我看見約翰站在人群中,人們渴求聽到信息。施洗約翰未曾畏懼的眼神,突然,臉色蒼白,彷彿看見驚奇的事;剎時,信息停止…施洗約翰定睛看著一位陌生聽眾;此人(耶穌)正從人群中走來,請求施洗約翰為他施洗。」 3. 創造新事的想像力:想像力賦予原有題材嶄新的意義,創造全新思維與認識。本仁約翰在《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充份顯示創造性想像力。當新材料與事實相符,與原先既有材料不相衝突,就能正確使用想像力,創造新事物或再造已存的事物。 4. 預期未見的想像力:將未來圖像化,表現基督再臨、最後審判、地獄天堂……運用想像力瞭解聖徒與罪人在末世的景況。約拿單‧愛德華滋 (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AD)著名講章《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大量使用人的想像力描述聖經記載的末世情景,使聽道者彷彿置身地獄邊緣,而情不自禁地緊抱教堂柱子、欄杆或椅背。 如鷹的想像力 2009年秋,屋前常出現兩隻小鷹遨翔天空。由於飛得低,於是我也參與牠們的「飛翔課程」。望著小鷹,我想像雛鷹在窩巢成長。每天,母鷹叼食餵養牠們。那日子,何等安逸。日子一天天過去,身體漸長。一天,大風颳起,巢窩微震。這般驚險,次數漸頻,危險提升。好多次,命在旦夕,那對未曾開啟的翅膀,總是不經意地微張開來。 大風再度颳起。無意中抬頭發現,那「無情的大風」是來自母鷹強而有力的膀臂。我如小鷹想不透「為何母親要在我的安樂窩上搧展雙翅?」「為什麼?」 來不及得到答案,狂風再起,我已掉出了窩巢,半空中,滿心驚懼。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展開母親生給我、而我卻未曾使用過的翅膀。掉落於半空之際,我驚嚇萬分,不知所措。幸好母親總是即時飛至,把我背在她的背上,重新安置於巢窩。 在「掉下去─展翅飛─被接取」不斷地練習中,我們的翅膀越發開展,終成一線,體驗風勢,甚至只要輕輕一拍,就能翱翔許久。…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December 1, 2009
有 Kingdom就有 King,有國度就有國王。 當您禱告「求你國度降臨」時,您想像中神的國度是什麼樣子?當您聽到「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3:2) 想像的天國又是怎樣? 何謂國度 什麼是神的國?有人說,神的國就是天堂、樂園,或……。 《聖經》中出現「國度」一詞共有 16處,有時以不同的名詞出現,例如「主的聖所」(詩 114:2,哀 2:20) 、「天國」(太 3:2等,共 38處)、「神國」(可 4:11等,共 22處)、「神的國」(路 17:20-21等,共 46處) ,意即「天堂」(來 9:24)等詞。 「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祂。」(彼前 3:22) 「天國」一詞對猶太人有特殊的意義,因避諱而不提神的名字,因此用「天」字取代「神」字(路 15:18),除了提後 4:18一節之外,只在馬太福音出現。 「神國」在馬可福音( 4次)、路加福音( 12次)和使徒行傳( 6次)三本書中出現。 「神的國」四本福音書都有提及,其中馬可福音 11次,路加福音高達 19次;此外,保羅在他寫的數本書信中,也多次傳講。 「國度」( Kingdom)源於希臘文 Basileia和希伯來文 malkut二詞,是指執掌王權、至高無上統治之權,也有拯救和生命的恩賜等意。 舊約中,大衛的國度是隱藏的 ;雖然撲朔迷離,被亞杜蘭洞的黑暗遮蔽,隱藏於縱錯交織的山谷原野中,卻是一個真正的國度。從這一個角度看人的國度與神的國度,不僅相差甚遠,且有天壤之別: 人的國度是人驕傲自私的霸權國度;神的國度是神智慧揀選的恩典國度。…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June 1, 2009
E世代不喜歡被當成「異類」看待,他們只是反應稍快,思想前衛,動作勇猛。因此,不要以晚輩待之,而要視之為夥伴,甚至尊為良師請益;您會發現,E世代青年的點子絕妙,idea源源不絕,也會傾囊相助。E世代喜愛父母分享她(他)的榮耀,也期待父母陪伴她(他)共度難關。
Author: 江林月嬌
February 1, 2009
昨夜,我和鐸,又哭、又鬧、又憐愛。 2008年,次級房貸風暴、經濟海嘯,撲天蓋地而來。 年底,當我知道我們手中擁有的公司股票市值只剩下一股25分錢,而辛苦積攢的退休金,一夕之間,縮水減半;我打越洋電話,向媽咪大發牢騷。我說,殷勤在美國工作,平平淡淡過每一天的生活,禍也會從天而降;不投機、不圖利、不貪財、不走捷徑……歹事也會臨到安份守己的人。 曾幾何時,「孤單」的感覺開始糾纏我,那是包裝在「好妻子」無怨無悔、無所謂與不在意之中;只為了讓丈夫無「後顧之憂」,我無聲地鼓勵他繼續與惡劣的環境搏鬥。 我爆了,至終,還是選擇向他泣訴,多少夜晚,我孤單入眠;那是一種無奈與無能的感受,只因知道,他不是忙著在外面搞三捻七,而是夜半三更,為了公司一份無理地加重份量的工作,賣力效勞。 他,由於公司大裁員,慶幸著還有一份工作可做,感謝上帝還有一份薪水養家,心中卻是蒙受著巨大的陰影,手中捧著的,是一份「一人擔兩人份」的工作。 我的抱怨讓他的委屈也潰堤!他放聲大哭,兩年內,換了六個老闆,無數次的改組,開不完的會議,接不完的電話,廿四小時手機一直開著…… 累得像一條狗,真不是人幹的。他心想,明天,就去辭職。 我想,FBI大招募,那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他說,人老了,那是一種天黑了,人還在公司,心卻想念著家人的感覺。想著望夫早歸、為他熱飯菜的妻子;想著等著向爹地道晚安的娃娃;想著不能一起運動打球跳繩的「小豬」;還有…… 夜深了,我們相擁而泣、溫存入眠。雖然,屋外嚴寒,家,依舊溫暖。
Author: 江林月嬌
April 1, 2008
錢財迷人,饒富魔力;然而,無人不愛的錢財,可助人,亦可害人。基督徒如何做好「財務管理」,是一門重要的課題,也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臺灣永光集團董事長陳定川先生,描述自己在從事工商活動時,恪守基督教「誠信」原則。當他接掌董事長一職後,立即嚴禁「回扣」制度,不收上游供應商回扣,更不給下游客戶佣金。儘管當時的商場交易難以操作,仍然獨排眾議,貫徹實行。他在《聖經啟示的理財原則》一文中,分享影響自己一生的三段重要經文: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10:22) 「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8:18)。 「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14:22-23) 管理與忠心 錢財是良僕,亦是惡主。人作錢財的主人時,它會是最佳幫手;反之,讓錢財篡越作主的人,災難也必接踵而至。《聖經》中不乏這類失敗的財務管理人,例如:羅得、先知巴蘭、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主耶穌的門徒猶大、亞拿尼亞夫婦、多馬(有稱為低土馬)等。 談到財務管理101(重要的基礎入門),縱觀古今教會、歷史中經典人物,他們的好榜樣值得我們效法: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得曾說:「人可以擁有錢財,但必須善於管理,作錢財的主人。」 聖法蘭西斯分享自己懷抱貧窮的生命體驗是:「供養自己愈少,幫助別人愈多,心中喜樂和屬靈福份也愈豐。」十八世紀英國神職人員、基督教神學家約翰‧衛斯理的財務管理概念是:「儘量的賺、儘量的省、儘量的給。」(Gain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 英國宣教士戴德生弟兄,奉獻一生做中國宣教事工,創建內地會。當年那句感人肺腑之言,今日依舊縈迴耳畔:「假如我有千萬英鎊,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舉世聞名的巨富洛克菲勒是一位財務管理專家,一生又賺進、又積蓄、又施捨,過著豐盛的人生。他一生成功的秘訣是:「不被錢財所奴役。」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期勉自己,總要在有限的能力與資源上,善盡財務管理之責。他將近乎60%淨資產,投資於教育 、醫療與孩童相關議題的捐獻。 《聖經》智者阿古珥發出的敬虔禱詞:「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 7~9) 財務管理七箴言 面對錢財,你我都必須有正確的心態動機、正當的方法途徑、屬靈的眼光、屬天的價值。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太6:21) 一個人管理財物的態度,真正顯示出個人的人生態度。筆者在此提出基督徒財務管理七箴言: 歸還給神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醡,有新酒盈溢。」(箴3:9-10) 不取「不義之財」 「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箴11:1)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箴16:8) 不求「不勞而獲之財」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箴13:11) 籌劃支出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21:5) 誠實營生…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February 1, 2008
許多上班族或是家庭主婦,天天像陀螺般轉個不停。他們時而昏頭轉向、筋疲力盡、時而無心思考,只想昏睡不醒。 仔細酌量,生活環境照常,工作內容依舊,辦事能力也綽綽有餘。可是就在某一時期,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什麼事都不想做。在一個人旋轉的圓舞曲中,倦怠感有時來勢洶洶,著實令人無力抵擋。 何謂工作倦怠 1994年,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全球正朝向「緊張的世界」邁進。從身心醫學的角度而言,「過度緊張」會使個體出現疲倦、焦慮、壓抑、工作能力下滑等現象。社會學者稱此一現象為「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一詞又稱為「工作崩耗」(job burnout)。這是一種專業知識尚存但工作熱情不在的徵兆,早存在於70年代西方國家。當時工作倦怠僅限於描述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工作領域,個體出現一系列的負面心理症狀。其中包含長期的情感消耗或身體疲憊、對服務對象的不人道態度、工作成就感降低等等,現今已延伸至所有的工作領域。 「工作倦怠」通常以情感衰竭、心理封閉和成就感低落等三向度劃分,簡述如下: 1.情感衰竭:認為自己所有的情感資源都被榨乾枯竭,能量也被消耗殆盡,感到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缺乏幹勁、失去活力,對工作有挫折感、緊張感,甚至出現恐懼心理。 2.心理封閉:刻意與工作本身或與工作相關的人員保持距離,對工作不如往常那般熱心與投入,喪失工作主動性,懷疑工作本身的意義,不再關心自己對工作是否有貢獻。 3.成就感低落:對自己持有負面的評價,認為自己無法勝任,或認為自己的工作對他人毫無貢獻。 工作倦怠之特徵 1990年,《上班族出走》作者廖和敏提出尋找工作與生活平衡新主張,引發「上班族出走」的風潮。當時辦公室流行互問語:「你打算什麼時候出走?」。 2007年8月,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針對上海上班族研究調查顯示,製造業、金融業、機關團體、特殊服務業和文體科技(註:指文化教育、體育運動、科學技術)等五大領域,工作倦怠者高達40%。形成工作倦怠的過程是漸近的,其生理心智和評價特徵如下: 1.生理特徵: 身體能量耗竭感,持續萎靡不振,極度疲乏虛弱,免疫系統降低,失眠、頭痛、腰酸背痛、腸胃不適等。調查研究顯示:出現上述症狀的頻率,不同的階層和性別,差異懸殊。基本上,管理階層與女性員工的生理疲憊度較高。 2.心智特徵: 顯著的空虛感,工作熱情減退,喪失理想目標,缺乏動機,自我評價低落,自我懷疑、退縮自閉,無力感與失敗感導致心理投入減弱。研究顯示:88%的員工從未或偶爾發生上述狀況,而高階主管的心智狀況,明顯高出基層員工約10%。 3.評價特徵: 對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評估下降、工作機械化、效率減低、消極怠工。研究顯示,經常出現上述情況的比例,管理者約占2%,操作員工約10%。 倦怠從何而來 正如反覆的模擬考練習讓學生產生「考試倦怠」,同居情侶在一起久了也會「愛情倦怠」一樣;甲狀腺分泌不足,造成「機能倦怠」;長期失眠,內分泌失調引發的「精神倦怠」,這些都會影響內心狀況與工作表現,不容忽視。 企業管理上有一句名言:「沒有作不好的事,只有被擺錯位置的人。」例如,交際型人格工作者被要求朝九晚五守著公文卷宗。擺錯位置的人當然無法熱情擁抱工作。 工作倦怠除了與性格傾向有關,也和專業能力是否受肯定有關。《克服工作倦怠:怎麼更新工作熱情》(Overcoming Job Burnout: How to Renew Enthusiasm for Work)一書作者貝芙莉‧波特(Beverly A Potter)向企業管理人直言,主管缺乏獎勵和員工的無能感,是導致工作倦怠的兩大主因。換句話說,企業員工長期「無設計藍圖的搬磚」工作,意即「缺乏人生方向與大目標」,也是工作倦怠之病蠹。此外,增加員工「存在價值感」,也能減少職場上不必要的失落感。 對於知識型員工而言,為減少工作倦怠,應實施寬容式管理。工作之餘,學習喘口氣也是一門學問。倘若迫在眉睫、莫名的倦怠感襲擊而來,休假又遙遙無期,那麼,就試著忙裡偷閒吧!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要什麼?擅長領域在哪兒?性格傾向適合從事哪類型工作等等。 克服工作倦怠 倘若倦怠感能像電腦一樣,同時按下 Ctrl + Alt +…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August 1, 2007
好男人,顧得了公司,也顧得了家庭。 好女人,顧得了丈夫,也顧得了經濟。 現代人從早到晚為工作賣命,薪水豐厚、裝潢氣派,卻沒空與家人共度晚餐,錯過兒女畢業典禮,無暇安坐下聆賞一片好CD;而失眠、偏頭痛、胃酸過多…成為庸庸碌碌後之回潰報償。家,成了一只「慵懶的廢墟」;華麗豪宅、舒適裝潢,卻無暇享用;夢想遊山玩水,卻永遠停駐在計畫書中。忙碌生活真是一大弔詭。 「忙碌」是個無情的惡老闆;菁英成了「時間奴隸」,近年又被編入「過勞死候備軍」。 平衡的智慧 忙碌的職場人士必須學習擺脫時間壓力,認識掌管人類命運的是上帝——時間的創造者;而非「滴答」作響、冷漠無情的時鐘。繁忙工作、繁雜家務、繁瑣人際交往「三座大山」著實令人不堪重負。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科技主管派特‧基辛格(Patrick P. Gelsinger)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他《平衡的智慧》(Balancing Your Family, Faith & Work)一書中講述家庭、信仰和工作三者之間的平衡智慧。 身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製造商英特爾公司迅速崛起之星,在取得了令人矚目成就之際,仍舊恪守人生信念和對家庭的承諾,持守不變的職業道德。他強調,家庭責任、工作服務和完成上帝的旨意是活出豐盛生命不可或缺的三部份。 愛家協會創辦人杜布森博士在《不要養出超大的檸檬》開頭第一句話:「平衡」是人生成功的秘訣之所在! 杜博士「延遲實現夢想」說法與多數人所受教導「男人應該全心致力於工作,?達成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大相逕庭。他解釋,擁有工作熱忱與理想抱負兩者並不相衝突,癥結在於「平衡」。他特別強調個人「與家庭的關係」和「與上帝的關係」是平衡生活的兩大要素。 《洛杉磯時報》曾報導一位使用特殊肥料栽植「超大型檸檬」為職志的奇人異事。這人栽培的檸檬樹長出兩顆鮮黃耀眼、重達兩公斤超大檸檬;可是,削瘦樹幹上其他的檸檬卻都萎縮變形。 這則新聞正是真實人生的最佳寫照;人們投注龐大的心力體力、時間精神在某生活向度,卻剝奪了生命其他的潛能。平衡和諧的人生宛如上帝原造之檸檬樹,果實均勻、豐汁飽滿、味美沁香;絕非部份畸形超大,部份乾癟瘦小,甚至萎縮變形。 卓越人生是繼續不斷地保有夢想與幹勁,努力達成渴盼之成就。追求平衡與和諧的過程中,切莫為了換得一顆超大型檸檬,而損傷生命中其餘的成果。 五個人生目標 生活平衡的人有福了,因為和諧與卓越是屬於他們的。現代奧林匹克五項全能運動是由騎馬、擊劍、射擊、游泳和越野跑等五個單項運動組成。古代奧林匹克也有擲標槍、短跑、擲鐵餅、角力和跳遠等五項運動。從古至今,奧運選手參賽目標是五項全能,五項皆表現卓越,而非偏重其中的一兩個項目。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22:37)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你我的生命也有五項全能項目,是神賦予人平衡發展的五個人生目標: 一.盡心愛主:你我被造是為了討 神的喜悅;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敬拜來愛神。 二.愛人如己:你我被造是為了要服事神;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事工,來表達對人的愛。 三.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你我被造是為了使命;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傳福音,去分享神的信息。 四.給他們施洗:你我被造是為了 神的家;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信徒相交,來認同祂的教會。 五.教訓他們遵守:你我被造是為了學像基督;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門徒訓練,邁向成熟。 自我靈命體檢 保持上述「平衡生活五目標」的最佳方式是定期自我省察;如同人體保健需要作定期體檢一般,靈命健壯也需要時刻檢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五要素——查經、聚會、服事、奉獻和傳福音。 《聖經》至少七次提及自我評估的重要性: 「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路11:35)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林前11:28) 「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麼。」(林後13:5)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加6:4)…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June 1, 2007
態度是成敗要因;主同在是蒙福關鍵。 生命的始終,你我都無法決定,然而「態度」卻足以改變人的一生! 一般人遭逢逆境,都會想盡辦法要轉變環境;然而您可知道,當「環境」無法改變時,應當改變的是「心境」?換言之,現有的態度雖無法左右未來,但是,改變自己看待人事物的態度,卻是操控在你我的手中。 態度與成功 美國哈佛大學傑出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 1910)說,當代最偉大的發現是「改變態度,可以改變一生」。 態度比個人家世背景、教育程度、錢財多寡、成長環境、成敗經驗、外貌長像、天賦才能等都更加重要。面對挫折與考驗,應當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35歲前要有的33種態度》一書作者蘇美靜強調,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當懷抱七種正確的態度。若能落實在行動上,及聖經的教導,必收更好的果效: 一. 選定人生價值:態度不僅決定事業高度,同時也決定生命價值。可付諸行動的是:「無條件付出,不求回報」;「珍惜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過客」。 「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前6:18) 二. 保守心懷意念:心態變,態度跟著變;態度變,習慣跟著變;習慣變,人生跟著變。付諸行動:「不盲目輕信眼見」;「讓積極的思想左右行為」。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三. 點燃生命熱情:「態度之星」的凱斯‧哈瑞爾(Keith Harrell)指出,要培養態度,首先須先找出人生目標,並點燃生命的熱情。付諸行動:發覺別人的優點,學習倣效並擁有它。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 四. 發揮人格特質:態度是學歷、經驗與人格特質的總和。緊握「態度之繩」左右自己的人格特質。人生 = 10%遭遇處境 + 90%應對態度。行動:「用誠信為自己加分」;「勿讓毒舌毀了自己」。 「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箴21:23) 五. 擬定行動計劃:深入了解態度的威力,同時化態度為行動計劃。付諸行動:「留意人生時刻表,緊握機會單程票」;「丟棄舊包袱,挑戰新極限」。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腓3:13-14) 六. 懷抱職場金鑰:人生三金鑰──「家世」、「學歷」與「態度」。前兩把金鑰能使人輕易進出成功者俱樂部;但您若沒擁有這兩把金鑰的機會,就掌握第三把「態度金鑰」吧,只有它的主控權完全操之在你。付諸行動:「多喝咖啡,少聊是非」;「無論工不工作,時刻保持學習」。 「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大張嘴的不可與他結交。」(箴20:19) 七. 邁向成功道路:影響人一生最重要的態度是什麼?答案是施捨!堅持!付諸行動:「揮灑施比受更有福的生命藝術」;「堅持!直到登上自己的人生舞臺」。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6:38)「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啟3:11) 以上七種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人生道路更寬廣;認真正視人生和肯定際遇之時,請記得!當仰望神。「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121:1-2) 人際的成功 態度決定成功!然而,如何追求平衡且全面的成功?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April 1, 2007
直到廿一世紀,中國父母對兒女「乖」的定義還是停留在「聽話」,而「聽話」的具體表現就是「沒有相左的意見」。倘若我當年的處境發生在今日其他華人家庭,高分貝親子大戰恐怕還是無法倖免;「妳知道妳考得有多爛嗎?」「妳考得這麼爛,沒有資格說話!」「叫妳重考妳就給我好好地考,聽到沒有?」這些親子對話總會讓我想起兩處經文:「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
Author: 江林月嬌
December 1, 2006
人生規劃,可別忘了為下半場著墨。 人生好像一艘航行於海面上的船,由於前進發展的必要,需要決定在何處停泊?在何時拋錨?行為科學家稱這種職業生涯規劃之轉型為「生涯錨」(career anchor)。 一個人應當在何處拋下職業生涯錨?首先,須從瞭解自己和認識職業兩方面著手。 古希臘哲學思想家蘇格拉底(Socrates)主張,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己」。自我認知的能力,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繁多複雜的職業中,想要做出無怨無悔的選擇嗎?那麼就先從明白你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和工作價值觀開始吧! 識己才能規劃生涯 2005年,中國採取聚類分析法調查了7632位「工作人」,分析不同工作崗位的人群,究竟是為「啥」而工作?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工作價值觀大體可分為六大類型: 一、創業開拓型:對工作環境與外在條件不挑剔,期望從事有創意、有成就感的工作,並擁有足夠的自由與影響力,把工作做好。 二、回饋驅動型:看重工作獲得的回報,包括物質、工作與精神上各層面的報酬。 三、工作滿足型:期望工作之餘,同時保有自己的興趣,著重有意義的工作。 四、理想主義者:對工作條件、勞動內容、回饋報酬、榮譽尊嚴和影響力都十分重視。 五、安逸享受型:工作條件是否穩定,是否必須加班加點;工作時間安排能否配合個人生活上的需要等為優先考慮重點。 六、隨遇而安型:對工作條件、內容、回報或尊嚴、榮譽和影響力都不在意,與境遇和平相處。 下半生預備動作 知名管理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弔詭的年代》(The Age of Paradox)一書中提出「S型曲線」(The Sigmoid Curve) 理論:不斷成長的秘訣在於第一條人生曲線未走下坡前,即開始第二條曲線;目的是為了幫助新曲線渡過起初探索期和可能產生的錯誤。 因此,當一個人工作20-25年之後,職業生涯二次面臨重大抉擇:是否繼續原工作直到退休?是否要轉換跑道,為下半生預作準備?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杜拉克精選:個人篇》(The Esential Drucker on the Individual)鼓勵讀者們為下半生做好準備!為下半生預作準備的三大重點分別是: 一、開創第二種不同的事業。 二、平行發展第二項事業。 三、當「社會創業家」。 與使徒保羅相比,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與憐憫,是大而又大。還記得保羅的下半場嗎?他雖被關在陰暗潮濕的監牢裡,卻靠主有力,得勝有餘:「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可預測的轉換 心理分析學家高德(R.C.Gould)提出的「轉換論」(Transposition Theory)認為,人生是由一連串可預測的轉換期所構成。 人在一生當中,至少有七段明確的轉換期:(1)16~18歲冀望自主想離家的青少年期;(2)18~22歲獨立思考、獨立決定,不想被約束的矛盾期;(3)22~28歲進入成人世界的青年期;(4)28~34歲面臨婚姻、事業、角色混淆期;(5)35~43歲生理趨於老化,想突破事業和婚姻關係的成年轉換期,即所謂「中年危機」;(6)43~50歲轉換成功穩定生活下渴望對社會有貢獻期,或遲滯中年危機問題,生命陷入困境的行為反叛期;(7)50~60歲接受過往成敗之事實,重估生命意義,渴望維持「老朋友」人際關係的成熟期。 轉換期在成人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青年轉換期」和「中年轉換期」這兩個時期,從成人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雖然十分相似,卻是個人是否能夠順利進入各個階段的關鍵時期。 美國企業界預測未來的趨勢,將有更多原本工作相當成功的人,轉換至第二種事業跑道。這些頗有實力的新新人類,在選擇工作時,除了需要一份收入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挑戰、熱誠、有意義。 超越時空的服事…
Read more
Author: 江林月嬌
October 1, 2006
幸福婚姻,表面上是兩人互訂終身;事實上是「關鍵六人」心態的調整和角色的認同。何謂「關鍵六人」?「關鍵六人」是男女雙方與他(她)生命成長過程中,另兩位重要人物,通常是父親和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