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莫非

什麼是你的生命動力﹖

只有在你全力以赴,完全忘記成功時,它才翩然來臨。 每逢新年之始,你是否有新的期望或目標呢?什麼是推動你不斷成長與努力的動力呢? 好奇心的動力 多年來我發現能讓自己活得帶勁兒,充滿熱情到願意全力以赴的,是來自於內裏的一股好奇心。這種 drive (驅使)是一種動力,會讓人不斷想一再地努力嘗試。 好奇是從何時開始?已不可考,只知多年來的閱讀習慣,在不知覺間,已從年輕時無意識地讀,漸漸轉變成有意識又積極地想從書本裏,找到生命的答案。且每次翻開書頁,都帶著興奮和激情,想了解對這一話題,作者到底能提供我什麼出路和看法。 大陸晨光書店最近慶祝社慶,提出「閱讀愈精彩」的說法。我其實也以親身實踐的檢驗,體會生命裏有許多事原來是讀得到也學得來的。初結婚時,讀婚姻輔導的書;有小孩後,又看孩子教養書、親子關係;父母年老如何照養、公公過世,死亡又要如何面對……到有關培育屬靈生命的如何禁食、禱告或安息,教會裏講道、牧養、小組模式、Mentor(輔導教師 )等,以及現在進入「創文」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學習如何作屬靈領袖種種,都是要面對生命裏的一個個大問號,於是我懷著深刻的興趣與好奇心去尋找答案。在涉獵相關書籍與學習中,也總是可以找出自己可以使得上勁的著力點在哪。 意外的收獲 但是好奇心不完全會成功地導引至目的,因為每次面對生命裏一道新的習題,若只是單純地想了解答案,是否會達到目的呢?就不再是第一的考量。但也因為好奇是追究事情的內裏,不以表面成敗論英雄,因此有時也會開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花朵。 這是為何在看韓劇《大長今》時,好像找到一個知音。不是因為女主角大長今背後支持的男人,和咱家那位名字中都有一個浩字。而是大長今整體生命雖然有一個動力是復仇,但真正形塑她這個人的特質,還是好奇心。她什麼都想試試,而且還會追根究底地找出答案。因此在作膳食時,她就費盡心思琢磨各類食材的特性;被打入冷宮時,就學習墾地種菜;後來被下放又有機會接觸到醫術,便努力鑽研各類藥材的用處。 她工作之始,絕對沒有抱著有一天會成為名醫甚至御醫的想法,成名完全不在她的腦海裡。但是,卻因為她的好奇與好學,一路追求醫學領域的專精,最後成為名留韓國青史的第一位女御醫。 我的好奇加上喜歡學,也讓我在寫作裏走上一條不循正軌的路。當初著手寫作是由於呼召,這個領域的豐富就像是挖掘寶藏,讓我無限嚮往。完全不顧自己的年紀已過別人創作的高峰,也忽略自己缺少文采與寫作的經驗,一頭栽入,便不斷地作多樣嘗試。建立在這好奇心上,就會不斷想要嘗試到達新的標竿。 於是規定自己多久出一篇文章,後來是寫一本書,再後來是挑戰坊間的刊物。幾乎所有臺灣所辦的各類獎項,我都試過了,也得了一連串的獎。然而在臺灣文壇裏,誠實客觀地說,我還未佔有一席之地。因為沒有文學領域裏的師長提攜,也沒有活躍地參加文化活動,人又在海外邊緣,累積的得獎進階磚,好像都沒有搭出一道穩定走入臺灣文壇的橋。但這丁點沒有減少我繼續努力創作的心,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就是單純地喜歡寫,想學著寫。 讓神掌握筆的走向 多年前,在海外華人作家會議裏,見識到許多作家,有名作家,也有許多活躍的平庸作家。有些人會人前褒,人後貶,社交手腕變化的真讓人歎為觀止。在這個專業團體裏,勉力自己要有基督徒的同在 (Christian Presence),但碰到有些流言蜚語或者黑函橫飛時,也很怵目驚心。這豈是不問世事的我玩得過來的?那時便對自己說,我不要自己去攪和,一切都讓作品來說話 (Let the work speaks for itself.)。 結果,就結交上兩位也讓作品來說話的女作家。我們在文學裏有深度交流,也在生命裏有來往。只是這兩位比我有名的作家,都對文學或者自己作品的出路,比我還悲觀。還要不要寫?寫了又得不到迴響,寫了給誰看?成為他們每過一陣會冒出來的問號。在這方面我還輔導安慰過他們,這可能就是基督徒憑呼召來寫的最大差別了吧,不因市場也不因為眼前果效,來決定自己筆的走向。本來所謂信心,就是沙漠裏開江河的道路,只要神沒有要我停筆,就不會為任何其他原因而放下。因此,他們總覺得我對寫作有不可思議的樂觀。 這幾年因為教會牧會,以及後來的創文服事,文壇活動可以說完全絕跡,對外投稿也少得可憐。可是我的好奇心已開始轉向,即學習如何帶領創文,且學得很有興趣。但近來有兩件事,讓我領悟到許多事的發生,不是憑一意追逐就可以得到的。一個是美國 International Short Fiction (國際短篇虛擬小說 )大會的邀請,另外一個則是受邀被採訪,訪稿將被收錄到一本專訪臺灣作家的書籍上。 看到其他與會或受訪的作家名字,只覺自己斤兩還不夠,不論是知名度或寫作能力。但卻因為一位作家的推薦,把我無知覺地推上了國際舞臺。開始以為只是單純地參加一個文學性會議,後來才知還要在大會中朗讀自己作品的英文版。這是一個憑專業地位邀請的會議,我那一連串得獎的背景,此時開始發揮了作用。另外的專訪,也是美國和臺灣合資出版的一個項目。完全是因為我過去以為劣勢的海外,才讓我有了這個機會以代表海外作家來列席。這些經歷讓我體驗到神有時是很幽默的。 大於自我的學習目標 這些都是這幾年來我完全沒有思考在心的文學發展,只知這裏面或許有神的手,在幫我們更堅固創文在專業領域裏的定位。但卻很深的體會到一件事,人不能停止學習,而且學習的目標一定要大於自我,且絕對不能建立在企圖心或功利心上。 這和寫《人對意義的追求》一書作者法蘭克( Victor Frankl)的際遇,很有點類似。當初法蘭克寫此書時,並不為出名,只想匿名傳遞一個理念:「生命即使處於最痛苦不堪之時,也潛存著重要的意義。 」沒想到,書一出版不但登上暢銷榜,且以多種語言出版,售出幾百萬本,法蘭克也因此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家。…
Read more

提高你的語言智力

《屬靈領袖》(Spiritual Leadership) 一書的作者布克比(Henry Blackaby),曾提到,屬靈領袖應該是語言和溝通的學生。即使最有效的溝通關鍵是聖靈同在,也不否定領袖需要在語言技巧上不斷地鑽研與提升。 想來在很多事工上,若能幾句話就搞定;一席之談就定神國江山,豈不達成每位基督徒的美夢。但現實裡,許多基督徒卻常覺得自己語言無力,不管是神的信息、個人見證,或是簡單地解釋一件事的來龍去脈,有時費盡口舌也說不清楚。 除了禱告尋求和忠心準備,在服事裡,我們缺的是生動的語言?豐藏的字彙?還是思路的條理?我們弱的是對會眾的了解?傳遞方式的掌握?還是對當代文化的抽離? 和句子談戀愛 寫《領導思維》( Leading Minds)一書的作者迦納 (Howard Garner),也觀察到大部分領袖都展現出一種「語言智力」,就是用語言或文字來領導或說服的能力。但這種語言智力卻並非每一位領袖都與生俱來 ,可以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許多領導苦於駕馭不了語言,進而推動不了異象,苦口婆心說出來的道,卻字字句句旁落,無法生出影響。 在這方面,邱吉爾最清楚語言的力量。他知道如何善用語言、文字來影響民心,鼓舞士氣。他說:「我能奉獻的沒有其他,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這句話後來成為當代凝聚民心的一句名言。但是邱吉爾的掌握語言卻非天生,而是下過一番苦工琢磨的結果。 邱吉爾自幼口吃,年輕時便大量沉浸在經典文學名著中,包括莎士比亞戲劇和欽定版聖經 (King James)。從閱讀中,他培養出對文字的敏感,知道不是每個字都一樣有力,有些文字或句法會在人心內燃起熱情,在腦海裡留下生動的圖像。他的用字遣辭,具有高度詩意和小說想像,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和句子談戀愛」。 故事力決定影響力 不只邱吉爾,也不只對文字的敏感度,還有說故事的能力。布克比說傳統裡,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說故事。許多有關「領袖」的書籍也都看重如何說故事,才會產生一個新名詞:「故事力」。而且強調沒有故事力,就沒有感動力,故事力可以決定影響力。置入我們的服事,異象是否可以傳遞得令人有如眼見?事工是否可以激勵人投 入?各樣見證是否說得清楚神聖作為?也靠基督徒的說故事力有多少。基督教的傳遞,基本上便脫離不了話語,整本聖經也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傳遞神的作為和拯救心意。 敬畏文字 所有基督徒要努力的是,學習如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說出豐富的基督教信仰。而這包括提煉內在語言,捕捉圖象,學習把故事編入教導,化為一篇篇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講道、見證文章、小說、廣播或劇本。 盼望所有屬靈領袖和正在參與服事的基督徒,都能受文字力和故事力的裝備。也盼望透過一些文字培訓,基督徒能如畢德生在《反璞歸真的牧養藝術》書裡所說的──敬畏文字。也願天下有心的基督徒,都能心有神聖動念,便知何以表達。

在永世裡拋擲一個身影

「薪傳」就是「傳心」! 無父的一代 天主教作家盧雲(Henry Nouwen) 曾說:我們這一代是「無父的一代」(fatherless genera-tion),他指的是戰後的一代,很多人沒有父性典範可以學習。對我個人的解釋,卻是在屬靈生命成長裡,若無親如父親的導師或牧者,可以手把手地帶領走過,是何等重大的損失!? 曾聽過神國資源中心負責人高俐理分享,她的家庭是好幾代基督徒,且有好幾代是傳道人。自小,在家中進出的都是當代名字響鐺鐺的牧者,耳濡目染,親聆教誨,是那樣一種屬靈空氣浸潤長大的女子,難怪出落得如此傳奇。 聽她分享的當下,頓時就覺得這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基督徒。而我,信主以來,一直缺少牧者帶領,不知怎麼的也長大了。一方面因為初受洗時,便因學校畢業而離開了那個查經班、那個州。後來進入了福音教會,福音教會的特色和悲哀,就在於對初至教會的人,當面一問是基督徒,就被撂到一邊了,注意力全在慕道友身上。在那教會的前幾年,從沒接到牧者關懷的電話;後幾年,接到的電話又已是為了服事的磋商打來的。 決定要進神學院時,教會獎學金委員會審核面試,還覺得我莫名其妙,為什麼「忽然」想進神學院了?因為之前完全沒有服事經驗或生命追求的正常軌跡。我的屬靈成長,可以說是在神學院裡開始的,是神學院教導我靈修的重要,和神建立關係的必要,以及「工人先於工作」的服事觀念。因此,我自認是屬靈鄉間的野孩子,靠自己吃雜食,雖不成章法,也長大了。 屬靈的傳承 這樣的成長經驗,怎樣影響一個人對生命的看法呢?有點像台灣外省人沒有明確的家庭傳統,因而今天的我,特別注重建立自己家庭的傳統。在信仰裡,也因為自己沒有師傅帶領、屬靈身影可以追隨,所以也特別了解並重視屬靈的傳承 。縱使是一隻獸,都知道要從自己或他獸的足印與陷阱經驗來學習安危,人若不能從過去經驗學習,是屬靈生存能力的一大斲傷。 我深信走過的路必留下痕跡,但這痕跡的留下,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後人可以追隨。縱使中間也許有過漫亂腳步的一段,都值得後人觀查、思考或學習。然而,我相信很多人像我,可能在屬靈裡都是無父的一代。和一些當代屬靈大師的接觸,也常停留在一場講道、一堂神學課,一個錄影帶等的有限。而且不知不覺間,這些大師也在凋零了,王明道、吳勇、林道亮……每接到一個訃聞,就心中嘆息,還沒機會親聆這些人的教誨,自己就已被生命關口又往前推一步了。一步步地,開始被推向資深基督徒的位置,世代交替,也開始扮演為人父、人母的角色了。 閱讀中得餵養 然後,就像許多後現代新生兒父母,沒有老人家在旁邊幫忙,只有照書養。我的屬靈成長和服事,也可說離不了閱讀。《荒漠甘泉》是許多初信者的安慰與靈糧,也曾帶我走過一段歷程。寇世遠的講道集更是我在研究所畢業,等候工作與身分沒著落時的重要糧食。然後 章伯斯 (Oswald Chambers)、勞倫斯弟兄、戴德生、畢德生、盧雲、Henry Blackaby, Beth Moore……廿多年來,在聖靈帶領下,一本墊一本,墊到今天的我。我的屬靈餵養,可說多半是從閱讀裡得來的。 現在正在閱讀的,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 的“Look Unto Me”(定睛於我 ) 靈修集。這本書,好像是司布真從靈裡深處釀出來的一盅濃烈醇香的酒。每天幾滴,是司布真用美麗的文學形容、比喻和語言,把神的話那樣精緻、優美又深刻的呈現,常讓我在靈裡醺醺然。也可說,每天的靈修,都形同司布真在帶領我一起擘餅、領聖餐 ,是與神相會、神聖奧秘的一刻。 「講道王子」與閱讀 在靈裡受供應的同時,對文字紀錄又有了些不同的體會。比如說一百多年前的司布真( 1834-1892)只活了57歲,自己並沒有受過太多教育,沒有大學畢業,也沒進過神學院。但他個人圖書館裡卻收藏了12000本書,每星期平均讀完六本書。他的屬靈高度,不能說和這閱讀自修沒有關係。 司布真的講道十分特別。由於他自己信主的經歷,認為每次講道都應該向罪人訴說,要不然就不要講。每位講道人皆知,專講罪人的道是最艱難的,因為生活在黑暗裡的人都怕見光、怕受責備。但司布真卻被視為是自保羅後,最偉大的講道者,還被稱譽為「講道王子」。我相信除了他的生命,應也和那 12000本書的閱讀很有關係。 感謝主,他還寫。所寫下的文字,既廣傳又被收藏,很少有神學院或牧者的書架上,沒有一本司布真的書。且能讓一百年後的我從中受益,跨時代受到牧養。 文字影響力既深且鉅 這樣的文字和生命,影響不只在留下紀錄,讓無數人藉閱讀而帶來生命上的轉變。更有些讀者也是作者,受他文字的影響後,又再寫下文字去影響其他人。司布真的靈修文字,便深深影響了後來兩本靈修暢銷書的作者,《荒漠甘泉》和《竭誠為主》( My Utmost fo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