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
一個現代人,從壁畫中兩千年前的人物,看到甚麼新的感悟? 壁畫中兩千年前的人物,對一個現代人,說了甚麼新的啟示? 第一次看到掛在牧師家牆上的那幅壁畫時,眼前陡然一亮,那個我所熟悉鍾愛的故事,突然具體地呈現在眼前,溫暖的色彩與簡單的構圖,幾乎像是不經意隨手勾勒而成。 然而看起來的不經意,實際上卻包含了無數的心思與刻意;那是一針一針編織出來的手工作品。 也許正因為如此,畫面傳遞著童稚的情趣,最前方有三個人,背對著我們,正朝著將落的夕陽走去。夕陽已有一半隱沒在道路的盡頭,雖然餘暮將盡,卻依舊努力分享它火紅的熱情,把路旁的房屋與樹木,潑灑一片金黃與橙橘。 壁畫中的三人 這三人可是在欣賞眼前的美景?我懷疑他們的心思可能在另一處天地。走在路上的兩個門徒心裡正是憂傷沮喪,那個告訴他們神國要再來,那個教導他們學祂溫柔謙卑的樣式,就可享安息,那個號召他們去跟隨祂的人竟然…竟然莫名其妙地死在十字架上。 祂曾鼓動他們燃起對復興以色列沉埋已久的理想,喚醒原本對上帝的道已麻木僵硬的熱情,他們興致昂揚的跟著祂到處去傳道,與那些自以為是的領袖,為真誠信仰而辯論,又藉著故事比喻重新審視自我。那樣一個有能力的先知,那樣一位受敬重的夫子,那樣一位有群眾魅力的領袖,竟然如此羞辱受死,而且麻煩事還在後頭,他的屍體竟然不見了。 三人中的心思 兩個門徒互相看了一眼,什麼也不想說,離開耶路撒冷也許是好的,難過的心情可能會舒緩些。至少在耶路撒冷處處有他的蹤跡,離開那兒可以避免睹物思人的傷感。還有,可以躲開別人的嘲笑揶揄,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心思整個被他吸引過去,結果卻…唉!算了,別提了,受騙的窩囊氣不能向別人發作,只好啞巴吃黃蓮,自己把它慢慢消化吧。 沉重的步伐因這陌生人的加入而被攪亂。虧他這幾天還在耶路撒冷作客呢,對那兒發生的重大新聞,竟一臉茫然,毫無所知。不過,知道又怎麼樣?像我們知道得一清二楚,卻救不了他的命,連他的屍體都不翼而飛。我們這些自稱是門徒的,除了窩囊還很慚愧,這種無地自容的心情,使人懶得開口說話。革流巴比較有耐性,正在一五一十地向陌生人解釋事情經過。 那個人看起來三十好幾,滿臉風霜。他一言不發很專心地聽,革流巴講完之後,他馬上接腔,一開口就讓門徒嚇一大跳:「無知的人啊,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革流巴和同伴互看了一眼,兩個人的想法差不多,這個陌生人怎麼這樣說話啊?太不禮貌了吧,剛剛他還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卻開口教訓人,兩個門徒勉強按捺下來,好吧!看看他要說些什麼。 心思中的轉折 壁畫描繪的那一幕,大概就是他們將近目的地的時候。起初的猜忌慍怒已消失無蹤,三個人親密的並肩而行,中間那個較高的人,甚至把手搭在另外兩人的肩上。他們可能聽得熱切著迷,原本的憂傷沮喪已悄然消逝。但是他們並未客觀剖析自己心境的轉變,他們渾然不覺有此需要,只是完全沉浸在陌生人的講述中。 日頭平西時,村子已經到了。陌生人卻似乎要繼續往前行,兩個門徒無論如何不願讓他離開,他最後也欣然留下來。 太好了,門徒大喜,走了那麼久的路,現在才感到飢腸轆轆,又有一位貴客要與他們共進晚餐,他們手忙腳亂地匆匆預備。 門徒累得滿頭大汗,只勉強作出一點東西,不禁有些赧然,但客人似乎絲毫不介意,笑咪咪地看著他們。入席後,祂很自然地拿起餅來望天祝謝,接著把餅擘開遞給他們。兩個人抬頭伸手拿餅時,突然眼睛一亮:「這不就是耶穌嗎?」然後耶穌就不見了。 門徒應該很吃驚,他們竟然未認出一路與他們交談的陌生人,正是他們心裡掛念的人。可是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發現自己內心的變化。離開耶路撒冷,剛上路時,與現在的心境,真有如天壤之別:「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轉折中的領悟 總要駐足回首,才能看清沙灘上佈滿尖銳的碎石瓦礫中,只有一排深陷的腳印。總要停下回想,才知所渡過的年歲,是以恩典為冠冕。就像路加描寫那兩個門徒,在一天行程完畢,耶穌不見了之後,才明白自己由絕望進入盼望的遭遇。能駐足停留,才能深刻的檢視過往。提醒我們停下腳步的,也許是時間:特別節日,歲末年初。也許是人事:生老病死,婚喪喜慶,老友重逢,全家團聚。 凡夫俗子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親愛人的關心,鄰居的幫忙,甚至陌生人的善意,都視為理所當然,不曾放在心上。有時還嫌東嫌西,怨天尤人,直到行至某個停足點,驀然回首,才知道原來所謂的理所當然,是因為有人在乎,有人疼惜,才得以讓我們不經意地覺得理所當然。而原來扭曲不全、糾結不清的毛絨絨線頭,看不出所以然的亂針,都是在編織生命的錦繡。 並非每個人的過去都堪回首,有一些悲慘醜陋,不會隨著時間消逝而美化,也不因現況改善而變得可以承受或原諒,終究刻在靈魂的傷痛是恆久的。它可以不再尖銳、不再令人顫抖,甚至化成淡淡的哀傷,隱約的遺憾,但它終究是記憶的疤痕。 領悟中的蛻變 只是不曉得有些人如何能把流淚之谷變為泉源之地,那湧出的泉源難道就是他們用淚水澆灌的嗎?另有一些人,在靈魂的漫漫長夜中依舊歌唱,即使是五音不全,嗓音暗啞的悲歌。 也許是因為還有另外一位,在我們傷心掉淚時,默然地守候在旁,並賜下秋雨之福滋潤乾渴的心田。暗夜悲歌的最忠實聽者,手腳上有深陷的釘痕,所以祂深深瞭解無法言喻的孤獨,再也不能多撐一刻的筋疲力盡,而且陪伴他們,一同等候黎明再現。 祂在乎,儘管很多時候無法感覺到。那兩個門徒剛上路時,心中的希望已滅,甚至耶穌和他們在一起,他們也未曾察覺,直到祂離去以後,才恍然大悟,火熱的心原是耶穌復活並愛他們的證據。 領受主愛的心,雖然痛苦呻吟,遍是創傷,但是依然火熱。以致依舊傳遞溫暖,依舊願意嘗試,依舊擁有盼望。 那幅「三人行」的壁畫是溫馨的提醒:主已復活,且願天天與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