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七奇
1. 迷失——生命的方向。(約八12) 2. 空虛——內心的滿足。(約六35) 3. 罪惡——完全的赦免。(約八11) 4. 罪性——真正的自由。(約八36) 5. 死亡——復活的盼望。(約十一25) 6. 孤單——親愛的朋友。(約十五15) 7. 焦慮——深沉的平安。(約十四27)
福音生活化、生活福音化
1. 迷失——生命的方向。(約八12) 2. 空虛——內心的滿足。(約六35) 3. 罪惡——完全的赦免。(約八11) 4. 罪性——真正的自由。(約八36) 5. 死亡——復活的盼望。(約十一25) 6. 孤單——親愛的朋友。(約十五15) 7. 焦慮——深沉的平安。(約十四27)
懂得情緒管理能獲致身心的最高報償。 現代人的生活確實方便,手機、電腦、冷暖氣、電視、汽車、光碟帶給人類空前的享受,但也帶給現代人巨大的工作壓力,以致現代人患上焦慮症的愈來愈多。 老王是個平凡人,他的一生大致上必須憂慮下列事物── ●十八歲時擔心能否敲開大學之門? ●廿歲時煩惱微積分當掉怎麼辦? ●廿三歲時緊張怎樣找第一份工作? ●廿五歲時為尋找結婚對象煩惱。 ●三十歲時擔心被裁員,全家生活費怎麼辦? ●四十歲時憂愁孩子的大學學費從哪裡來? ●五十歲時憂心父親患肝癌不知將會如何? ●六十歲時擔心社會福利金會不會縮水? ●六十五歲時憂愁老伴會否早走? 憂慮的殺傷力 長期的憂慮對健康是一種真實的威脅。1993年出版的內科醫學雜誌,刊載了耶魯大學教授麥伊文(Bruce McEwen)的長期研究。他說憂愁降低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罹患癌症的可能性。使身體變得脆弱,易受病毒的攻擊。血管中的脂垢較可能積存,導致阻塞、加速第一型糖尿病的惡化、誘發氣喘的發生率、消化腸道的潰瘍、大腦中的海馬體受損,使記憶力衰退。(註1) 從以上的因果關係可以看出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影響人類身心靈健康的三個主要負面情緒是沮喪(Depression)、憤怒(Anger)、憂慮(Worry)。這三種情緒對身體健康的侵害,會在下列三方面表達出來: 1.沮喪使一個人的心律不整。 2.憤怒與男人心臟病發作有密切關係。 3.憂慮降低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生病的機會。(註2) 憂慮如何消耗一個人的精力,並窒息了一個人的行動,從下列的名言可以看出它的殺傷力── ● Worry is wasting today's time to clatter up tomorrow's opportunities with yesterday's troubles. 憂慮是用昨天的困難,來浪費今天的時間、窒息明天的機會。 ●Worry doesn't empty tomorrow of…
Read more
● One feeling may be opposed by another feeling, but never by reason. Gustave Le Bon 一種感受或許無法與另一種感受相容,但卻一定與一種理由相通。 ● The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of men depend as much on their turn of mind as on fortune. La Rochefoucauld 快樂與否不但依賴命運的改變,同樣也依賴想法的改變。 ● Keep…
Read more
離婚後的沮喪,在天邊的彩虹裡,找到基督的安慰暖流。 當她簽完字,跨出律師事務所大門,走下石階時,因著長年與生命中那場揮之不去的夢魘奮戰,而今已筋疲力竭。此刻的她像隻斷線紙鳶,一個人在街上飄蕩恍惚,竟不知何去何從…… 儘管婚姻裡的凌辱多麼不堪;暴力與恐懼,常使她深夜流落街頭,有家歸不得;但她現在卻像一個經常被監禁、遭毒打的孩子,終於被趕出家門,那股前途茫茫頓失依附的無措,緊緊纏住她。失神的軀殼在風狂雨驟,雷電霹靂的的高速公路上飆車,來回六百哩,習慣性地接受因長期受拳擊、被砸傷所導致的骨裂治療。 打在窗外的豪雨,肆意狂洩著她的憤怒、無奈,不甘與痛苦!她因同情丈夫年幼喪母,對他百般容忍,凡事依順。但飛逝的螢幕上,演出的卻盡是丈夫怒目圓睜的謾罵、拳打腳踢的狂暴、兇殘地枕頭壓臉、桌椅橫掃、電腦掄砸、碗盤飛擲。以致她肩胛骨破裂,舊傷加上新創,如今治療雖已超過百次,但癒期仍杳。 長期遭丈夫、父親冷嘲熱諷,她和孩子的自尊,早已折損殆盡了。自我形象低落,變得懾嚅、恐懼、敏感,沒有絲毫安全感。 「希望你不要對我暴怒動粗!」是她多年來對丈夫唯一的要求。但執迷不悟的他,依然故我地天天扼殺親情,喪盡倫常,終致勞燕紛飛,妻離子散,離婚是人生不必要的悲劇,他卻偏偏選擇了它! 丈夫在人前摟摟抱抱,製造恩愛假象,長期下來,不明就裡的人信疑參半地說:「不會吧!我們都覺得他很體貼妳耶,要惜福啊!」深知詳情者的眼光,也逐漸由同情轉為冷漠,間或還語帶譏諷地說:「留在他身邊受苦,是妳自己的選擇。」從此她封閉自己,不再對人敞開心門,天天在恐懼中掙扎,悽苦無望中度日。 幾十年來,雖然她抵死忍虐,堅守上帝的誡命,不肯離婚。但漫長的忍耐,依然挽回不了丈夫剛硬的心,至終還是躺進婚姻的墳塋,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在淚雨滂沱中,她整個心被淘空了,禁不住淒滄地無語問天:「主啊,你是否仍然看顧?」 不知何時,路的前方雲開天現,一道彩虹跨空懸起,那是雲中的弓,是上帝放棄用洪水審判人的記號,與人立下生命的平安約。從那時起,上帝的允諾和人的祈盼,藉雨後陽光為音符,在天卷上譜成七彩霓虹,作為祂與人共信的印記。 虹顯示神的承諾信實,可以仰望;虹表明祂的慈愛長存,永不落空;因為祂曾應許「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即便父母離棄,祂也必收留。世事多變,人心詭詐,但這位心懷慈悲憐憫,信誓旦旦的上帝,卻沒有絲毫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是的,主耶穌,求你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求你讓我心中殘存的那點星火,不被淡薄的人情所撲滅;求你陪我走過水火後,得以進入人生的豐盛地;求你在暴風雨過後,為我戴上彩虹的冠冕。主啊,求你赦免他…」 那自天伸張的一雙七彩膀臂,通著暖流,把她團團擁抱,即將熄滅的殘燈,再次被剔亮。她在雨中瞻仰彩虹,知道上帝必然同在並看顧,待長夜過後,淚痕隨曙光而消逝時,她那屬天的生命,在恩典的海洋中必更茁壯成熟。 脹滿淚水的眼眸,閃著從天而來的安慰和激勵,有人說:「饒恕,是一朵被人踐踏下的花所發出的香氣。」她嗅著花香,長吸一口氣,有說不出的寬舒與暢快,嘴角情不自禁地泛起另一道彎虹,與天上掛著的應許呼成一個晶圓。
有個企業家基督徒,把我當好朋友,給我特權陪他走過人生最艱困的四年,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功課。 公元二千年網路經濟泡沫化以後,他的電子產品銷售走入低谷,四年來每年要虧損一百萬美元。我看他掙扎在繼續作還是放棄之間,才知道一個企業家的成敗,不僅繫於外在科技,更是取決於內在情緒管理──如何在逆境中維持希望,堅持到底,直到開創出另一番契機。 使徒保羅可以說是情緒管理的高手,為了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多次下監牢,常常受鞭打,屢次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凡人遭遇困苦勞碌常會灰心失望,熱忱逐漸冷卻。但保羅仍維持樂觀的情緒,寫下了美麗的宣言說: ● 我們四面受敵,(熱忱)卻不被困住。 ● 心裡作難,卻不(沮喪)失望。 ● 遭逼迫,卻(深信神仍同在)不被丟棄。 ● 打倒了,卻不至死亡。(仍保奮戰不懈的勇氣) (林後4:7-9) 這四項品質,熱忱、希望、信心、勇氣正是情緒管理高手的成功要訣。新約聖經多處明言,做一個好基督徒,不僅要在信仰內容上純正,還要在情緒管理上多下功夫: ● 在一切逼迫患難中仍保持忍耐和信心的情緒。(帖前1:4) ● 就是為信仰而遭患難,也存著歡喜的情緒。(羅5:3) ● 常活在主裡面的秘訣是,學習接受聖靈將神的愛(情緒)澆灌在心裡。(羅5:5) ●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都是正面情緒)。(加5:22) 聖經將負面情緒的管理也著墨甚多,如何管理負面情緒使它不會蠢動,進而使正面情緒自然流露,是基督徒成聖的過程必修的課目: 仇恨、爭競、忌恨、惱怒、妒嫉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5:20-21)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憂慮是負面情緒) (彼前5:7) 所以我們不喪膽。(沮喪這負面情緒是靈性大敵) (林後4:16) 不可含怒到日落。(憤怒很少可能成就神的義) (弗4:26) 仇恨、憂慮、沮喪、憤怒這四項負面情緒質素,必須俯伏在聖靈的管理之下,一個基督徒才能成為自由人,脫離轄制,快跑跟隨主,為主多結果子。 以利亞曾經大勝拜假神巴力的眾先知,但一聽見王后耶洗別的威脅,就起來逃亡。他被懼怕和沮喪的負面情緒抓住,以致偏離了神的路。主耶穌也曾在客西馬尼園,感受到面對十架死亡的懼怕和憂愁。但救主堅定地拒絕讓懼怕扭曲遵行天父旨意的決心,成就了萬世救恩,這是情緒管理的最美例證。 本期雜誌嚐試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看基督徒心意更新變化之歷程應有的操練。聖徒所以能培養出信心、熱忱、希望這些情緒品質,並超越憂慮、沮喪、害怕的負面情緒漩渦,從一方面來說,完全是出於神的恩惠,從另一方面來說,取決於個人的操練。願這期雜誌內容能引動讀者們殷勤地鍛鍊管理情緒,畢竟聖靈的九果,大部份是與情緒相關的。
前有紅海,後有追兵。哀哉,哪能不憂慮?不要懼怕,只管站住。奇哉,神分開紅海。 科技越發達,文明越進步,社會的變遷動盪也越快,人們的憂慮也相對增多。比如說,要申請好大學,不但成績要好,還要加上課外活動出奇致勝;作生意,產品要不斷推陳出新,不然會被淘汰;找工作,一切都電腦化,而電腦日新月異,要如何跟上時代?總之,工作、財務、婚姻、子女教育、交友等等,無一不令人心煩,讓人憂慮。 然而聖經卻要我們不要憂慮,「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現代生活變化快速,競爭劇烈,要不憂慮,談何容易? 箴言說「人心憂慮,屈而不伸。」(箴12:25)人一憂慮,心裡就沈重,除了影響健康外,意志上也容易屈服。屈服於什麼呢?從人類的歷史看,憂慮的結果是離開神,拜偶像,尋求錯誤的安全感。出埃及記記載,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聚集到亞倫那裏,對他說:「起來!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出32:1) 親身經歷過埃及十災,紅海分開的百姓,只因不知道摩西遭了甚麼事,憂心忡忡,就要亞倫鑄一隻金牛犢來拜。 以偶像取代真神 所以,人在憂慮中,向壓力屈服的結果,是不信神,另尋偶像以求安全。(偶像的定義是人手或人心所造之物,在人心裡面,被置於神之上,替代了神。所以偶像可能是金錢、名聲、權力,甚至是憂慮等。) 但是以偶像替代神,是否就可除去憂慮呢?請看以色列人被羅馬迫害的經驗。羅馬人為了壓迫以色列人,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羅馬皇帝甚至下令,聖經是非法物品,私藏,要受酷刑甚至處死。禱告、讀經,也是非法,被抓到的人,也要處死。 小魚與狐狸 有一個拉比,叫阿啟巴(Akiba),他不願屈服於這不合理的法律,就帶著門徒遠走曠野,東躲西藏,而每日照常讀經和講道。羅馬人知道了,就積極的四處追捕他。阿啟巴和門徒風聲鶴唳,整天擔心害怕,生活在恐懼和陰影中。 在羅馬人日夜追捕的威脅下, 門徒非常憂慮,向阿啟巴抱怨,「我們連明天是否還能活著都不知道,今天還讀聖經作什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別人一樣,放棄聖經,與羅馬人和平共處?」 阿啟巴心裡非常沈重。但他是信神的人,就向門徒說了下列的故事:從前,在一個湖裡,住著一群小魚。這些小魚一向是大魚追逐食物的對象,而湖上面,也有許多釣鉤、魚網、魚餌,等著牠們。生活,對這些小魚,的確是相當艱難。牠們覓食時要不斷找岩層、野草、珊瑚礁等地方躲藏。 有一天,在一個凸出水面的岩石下,小魚們總算找到一個有石頭環繞的棲身之處,可以稍稍喘口氣。不料岩石上,有一隻狐狸,正虎視眈眈地盯著這一餐鮮魚美食,狡猾的狐狸苦於不能下湖,無法弄到手,於是對祂們說,「可憐的魚啊,看你們的日子多辛苦,有漁夫要抓你們,又有大魚要吃你們,你們應該游上岸,只要到陸地上來,就可遠離你們的敵人了。」 狐狸說的,有一半的確是真的:湖裡是辛苦又危險,岸上是沒有魚網和大魚。但是小魚們知道這是個陷阱,知道魚上了岸,根本是無法生存。所以它們繼續藏在湖裡的岩石裡,儘管岩石擁擠不舒服,可是牠們仍是自由的。 偶像不能取代真神 阿啟巴看著焦慮害怕的門徒,說,「我們好像是那群魚,而聖經就好像是湖。今天我們在湖裡,是辛苦危險,也很多困難,但比起來,岸上的狐狸更是危險。記住,羅馬就是狐狸,狐狸要我們離開聖經,我們還能活嗎?」所以阿啟巴和他的門徒繼續讀經,繼續躲藏,繼續讚美神、榮耀神。 阿啟巴的比喻告訴我們,人若因憂慮(狐狸)而讓偶像取代了神,結果就像上岸的魚,不能存活。可是有人又問,那如果繼續待在湖裡,(換句話說,選擇神),結果又會是什麼? 根據統計,一個人擔心的許多事情中: 1. 有40%是幻想的,事實上根本不會發生。 2. 有30%是已過去的事情。 3. 有12%是因為別人閒言閒語,而大部分不是真的。 4. 有10%是與身體健康有關,而健康又因憂慮而變得更壞。 5. 只有8% 是合理的,是應該要迎頭面對去解決的。 既然真正能造成威脅的憂慮只有8%,因此,只要待在湖裡,與上岸比起來,生存律已增加92%。 如果你半信半疑,那麼倫敦的大霧,會讓你撥雲見日。倫敦以大霧出名,聽說霧濃時,人看不見數十尺以外的地方。但是把好幾條街的濃霧全部加起來,所含的水份還裝不滿一個杯子。憂慮,就像倫敦的霧,濃縮起來,其實只有8%,但如果讓憂慮形成「霧」,阻擋視野,就可百分之百蒙蔽一個人的心。 所以要信靠神,不要找偶像,我們的憂慮,只有8%是要應付的。如何應付這8%的情況?聖經也有答案,秘訣就在於摩西處於非常情況下,所說的一句不尋常的話。 聖經裡的答案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法老王就後悔了,他改變主意,派所有的車輛、馬兵,追以色列人,就在紅海邊,以色列人遇到了他們的難題: 前面是紅海,後面是追兵,兩邊是曠野,他們無路可逃。以色列人屈服了,對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麼?你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麼?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 但是摩西沒有屈服,在危機中,他對百姓說的話,我們應銘記在心,不可忘記。他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出14:13,14) 摩西的話有三個重點:遇到困難憂慮時,第一,「不要懼怕,只管站住」,換句話說,不但不能躲避,反而要迎頭面向困難,尤其不要向偶像低頭。第二,今天所看見的風暴和危難必不再看見了,所以無論什麼困難,一定會過去的。 第三,風暴危難,是神給我們看祂向我們施行救恩的機會。所以,摩西說,我們何需憂慮?「我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耶和華必為我們爭戰。」 挺身面對風暴…
Read more
蘇格拉底與耶穌基督,人神之別。未識之神與啟示之神,假真立判。 希臘和希伯來是有悠久歷史的兩大民族。他們對世界文明,特別是西方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希臘的名城是雅典,希伯來人的宗教政治中心是耶路撒冷,故他們可以分別以雅典和耶路撒冷作代表。事實上,著名的俄羅斯思想家和文學批評家列夫舍斯妥夫君(Lev Shestov)於1938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書名就叫《雅典與耶路撒冷》。 今天,雅典與耶路撒冷的名字常在電視報章上出現。這是因為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04年8月在雅典舉行。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都會注目雅典。至於耶路撒冷,也因猶太人(希伯來人)與阿拉伯人之爭鬧而製造出不少頭條新聞。此時把二者相提並論,作一比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時局,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對人生作出正確的抉擇。 蘇格拉底VS耶穌基督 古代的希臘人喜愛思想,樂於尋求智慧,故出現了不少大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最為人共知的有蘇格拉底、柏拉圖、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等人。亞里斯多德不在希臘出生,但卻來到雅典,在柏拉圖創辦的學校受教。至於希伯來人,則基本上是虔誠信神的民族。別的民族多是泛神論者,他們卻相信祇有一位真神,而他們則是神的特別選民。他們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耶穌、約翰、保羅等人。 由於蘇格拉底是希臘哲學的鼻祖,耶穌是基督徒所信奉的救主,筆者將二人作一簡單的比較如下: 二人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方他們都沒有撰寫任何文章書籍。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寫了很多本《對話錄》,我們從中纔知道蘇格拉底的生平和思想,耶穌的言行則主要記錄在祂的門徒所撰寫的四本福音書內。二人都喜歡與人交談,持守真理,不向惡勢力低頭。最後二人都被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但二人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他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博學多聞的「智者」。只稱自己為哲學家。philo-sopher 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 他不能解答人們提出來的問題,反倒提出更多的問題來讓人思考,「為要生產知識的人作接生婆」。耶穌卻說了一句震撼世界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的話就是生命之道,充滿權能。祂從來不說模稜兩可的話。祂的話如暮鼓晨鐘,指引人找到人生的方向;祂的話如清晨甘露,讓人得到滋潤飽足。 蘇格拉底是仁人,被迫飲鳩自盡。但耶穌卻是在遭受痛苦凌辱之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血流盡而死。保羅在羅馬書第五章7-8節把二者之死的不同之處說得很清楚:「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蘇格拉底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基托(Crito),我尚欠健康之神Asclepius一隻公雞,請記得替我償還。」表明他是一個守信用的人。耶穌死前則勝利的歡呼:「成了!」祂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神差派祂救贖世人的計劃。然後說了臨終最後一句話:「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他的肉身雖死,靈魂卻歸回慈父的懷裡,這是甜美的安息。 當然,最大的分別是蘇格拉底被永遠埋在墳墓裡,但耶穌死後三天卻復活了。今天全世界的人都特別在復活節慶祝紀念耶穌的復活。 理想國VS啟示錄 柏拉圖寫了本《理想國》,描述虛構之理想國度的書。無獨有偶的是,耶穌的門徒約翰也寫了一卷描述未來國度的書《啟示錄》。把二者作一比較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理想國》一書內有個著名的「洞穴寓言」。作者要藉這個故事,說明哲學家要從眼見的影像出發,追尋自然界中所有影像背後的真實概念。 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有三種能力:理性、意志和慾望。它們分別屬於人體的三個部份:頭、胸和腹。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氣,慾望則必須加以控制。祇有這三部份協調運作,才能達到「和諧」的境界。 在一個理想的國家內,也應類似人體的結構,由統治者、戰士與工匠三部份組成。國家要上軌道,必須由理性來統治,就像人要接受頭的掌管一樣,社會需要由哲學家來治理,故他的理想國是一個極權國家。在這國家裡統治者和戰士都不能享受家庭生活,不允許擁有私人財產。同時政府要負起養育兒童的責任。 約翰在啟示錄的開始,就清楚表明他要記下的並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度,而是耶穌基督給他的啟示,要他把將要成就的事記載下來。《啟示錄》預言世界將會有戰爭、瘟疫、饑荒、地震等災難。但災難將會過去,被稱為「新耶路撒冷」的完美國度將會從天而降。那是個聖潔、公義、和平的國度。在那裡再沒有痛苦、眼淚和死亡。它之可以實現是因為撒但已被捆鎖,罪惡已被消除,居民有新的生命,全能的神親自來治理這個國度。 柏拉圖的「理想國」並不理想,早已趕不上時代的進展,也沒有人希望它會實現。而神藉約翰所啟示的「新耶路撒冷」卻是一個完美的國度,必能實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未識之神VS啟示之神 古代的雅典人在平原發展時,也在名為高城(Acropolis)的山上建造城堡和廟宇。在那裡有一座世界最大的巴特農神(Parthenon)廟宇。它是為了崇奉雅典的保護女神雅典娜而被建造。廟內有一尊十二公尺高的雅典娜雕像。在高城附近則有一個名為亞略巴古的小山丘,它是古代雅典的高等法院。 柏拉圖去世後約四百年,使徒保羅來到此地,看見雅典城廟宇林立,到處都是偶像,便心裡焦急。他看見一座受人膜拜之偶像壇前,寫著「未識之神」,知道雅典人有敬虔之心,卻拜錯了對象,像他自己未相信耶穌前那樣愚昧無知。便對他們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4-28) 人是被造的,不能憑自己的思想、智慧來認識造物主,除非祂先啟示自己給人認識。神藉聖經、特別是耶穌基督把祂自己啟示給我們。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章22-23節就說出了理性和啟示的分別:「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金牌VS冠冕 希臘人喜愛運動,古時已有運動比賽在四地舉行,其中之一即奧林匹克。近代第一屆奧運於1896年在雅典舉行。從1904年開始,在比賽項目中得到第一、二、三名者分別獲得金牌、銀牌和銅牌。運動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苦練,最終的目的是要獲得金牌,光宗耀組。 保羅說到基督徒也像運動員一樣,準備從神那裡領取榮耀的冠冕為獎賞。金牌與冠冕雖然同是獎賞,卻有極大的不同。想得金牌首先要有先天的運動潛能,然後要苦練、過關斬將才有出賽的資格。屆時若敗北則可能功虧一簣,空手而回,因為祇有一人能得金牌。 至於榮耀的冠冕,只要信靠耶穌,忠心服事祂,盼望他的再來,就可以得到。保羅臨終前便確知他一定能得獎賞:「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8)此外,金牌不能永存,神所賜的冠冕卻是永不朽壞且有永恆的價值。 許多人像希臘人一樣,追求頭腦的知識和身體的健康,對未來憧憬著烏托邦的實現。但由於完全依靠理性,故不認識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 當日耶穌在耶路撒冷時曾有幾個希臘人特別來找耶穌尋求真理。何不學效他們的好榜樣呢?耶穌應許說:「凡尋找的必尋見。」
勇敢和誠實是邁向成功的最佳途徑。 很久以前,在遠東有一位皇帝,他漸漸老去,開始考慮遴選一位繼承帝位的人,但他不想依照慣例選自己的臣子或兒子中的一位,而是用一個別出心裁的方法來遴選。 有一天,他召聚國中所有的年輕人,說:「現在我準備退位,要遴選一位繼承者,我決定從你們中間選出一位。我要給你們每人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是非常特別的,我要你們帶回家去種在土裡,好好灌溉它。一年後,將你所種植的成果交來給我,我要檢視裁奪,並從中選出一位來繼承我的王位。」 在場有一位名叫雋麟的年輕人,和其他人一樣,帶了一顆種子回去,興奮地將皇帝的話告訴他母親。母親幫他找了一個盆子和一些土壤,他就小心翼翼地將種子種下去,並勤快地澆水。每天澆水的時候,他都看看它是否有發芽、成長的跡象。 幾個星期後,其他年輕人在一起,開始談論他們的種子已經發芽並長了一些。雋麟每天回家都檢視他的種子,但什麼也沒長。又過了幾個星期,還是連芽都沒發。 這時,其他年輕人已經談到他們的植物長得如何如何,但雋麟的盆栽裡根本沒有任何植物長出。他洩氣得很,感覺自己絕對沒希望被選上了。六個月過去了,每個人的種子都長成高大美麗的植物了,只有雋麟的盆子裡還是什麼都沒長出來。他沒臉告訴任何人,只一味地等待他的種子發芽。 一年的期限到了,所有的年輕人都興致勃勃地帶著他們的植物去給皇帝檢視裁判。雋麟告訴母親,他纔不想帶著那空無一物的盆子去給人笑話。但母親鼓勵他帶著空盆子去,並誠實地說明實情。雋麟雖不情願,但知道母親是對的,只好硬著頭皮帶著空盆到皇宮去。 當他到達時,驚訝地看到其他人的植物,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甚是美麗。雋麟將他的空盆放在地上,大家看見了都紛紛訕笑他。 皇帝來了,他環視全場,並向年輕人打招呼。雋麟躲得遠遠的,恨不得有地洞可以鑽下去。皇帝說「哇,你們種的植物、小樹和花朵真美啊!今天你們當中就有一位會被選上為繼承王位者。」 忽然,皇帝看到躲在背後的雋麟和他的空盆子,他就命令侍衛將雋麟帶到他前面來,雋麟嚇得半死,他想「皇帝知道我是失敗者了,他可能會將我處死。」 當雋麟來到皇帝面前,皇帝問他的名字,他戰戰兢兢地回答,其他年輕人都譏笑他,開他玩笑。皇帝要大家安靜下來,看著雋麟向大家宣佈:「看啊!這就是你們的新皇帝,他名叫雋麟。」大家都難以置信,雋麟自己也莫名其妙,他連一棵植物都種不活,怎麼可能成為新王呢? 皇帝接著解釋說:「一年前的今天,我給每人一顆種子,告訴你們要種植下去,澆灌它,然後今天帶回給我看。然而我給你們的種子是煮沸過的,根本不會發芽。除了雋麟以外,你們每個人都帶了漂亮的植物來。我想當你們發現那顆種子沒有發芽時,就自作聰明,用別的種子取代。雋麟是唯一有勇氣和誠實敢帶著空盆子和不會發芽的種子來的人,所以他就是我選上,繼承我王位的人。」 聖經也教導我們誠實的重要:「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在任何情況或場合只要我們堅守誠實,上帝總會負責一切的後果,而且常常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降魔六掌,救主親授。 巴納研究組織(Barna Research Group) 在 2003 年做了一項有關道德觀念的調查,發現被訪者中,超過一半人(54%)認為非因不忠於配偶的離婚是可以的;有43%可以接受同居;42%可接受性幻想;36%贊成同性戀合法化。而上述受訪者都是教會中人! 基督徒免不了犯罪?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教會裡流傳起這樣的說法,「基督徒也是人,既不能遺世獨立,更不能羽化登仙,天地悠悠,眼所見,耳所聞,處處陷阱,就是想避也避不開,逃也逃不掉。因此,基督徒犯罪實屬難免!」上述理念筆者暫稱之為「基督徒也犯罪說」。 乍聽之下,此說言之成理,有其事實基礎,甚至有一定的聖經根據!但問題是:基督徒生活在這罪惡滿盈的世上是否非犯罪不可?若是這樣,則所有在病菌滿佈的環境下工作的醫護人員,就註定要生病了。我認為「基督徒也犯罪說」非但幫不了信徒過敬虔、合神心意的生活。反之,它悄悄地合理化犯罪的行動,把犯罪本身的嚴重性淡化了,甚至把犯罪理所當然化,大大地削弱基督徒對罪惡的抵抗力。 增強屬靈抵抗力 聖經從來未允許過信徒可以在罪惡世界中打滾,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28)神始終沒有因人之不達而降低祂的標準。不錯,祂體恤我們的軟弱(來4:14-15),但絕不等於視信徒犯罪為理所當然(猶4;羅6: 1-2)。既然基督徒不能離開充滿罪惡的世界,怎麼可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答案只有一個:增強屬靈的抵抗力!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一位教授臚列了十五樣增加身體免疫能力的相關項目:(1)好好睡一覺(2)每天運動30分鐘(3)按摩(4)吃些人參(5)維他命C每天200毫克(6)維他命E每天200國際單位(7)若喝酒,每天不超過一杯(8)不濫用抗生素(9)關係親密(10)開懷大笑(11)每天花五分鐘做做白日夢(12)相信自己(13)每天花20分鐘寫日記(14)有宗教信仰(15)參加藝文活動。 若要不生病,不是靠吃藥,而是加強抵抗力。同樣地,若要不犯罪,不是降低神所定的標準,纂改聖經的真理,而是增強對罪的抵抗力。增加身體免疫能力有其法,增強屬靈的免疫能力亦有其法。 在聖經裡,我們可以在馬太褔音4:1-11從耶穌得勝撒但試探的整個過程中,歸納出對罪免疫的六個法則: 一‧識破「沒什麼不妥」的陰謀 很多人認為魔鬼對耶穌的第一個試探是關乎物質方面的事,但再細想一下,撒但要耶穌去做的,也沒什麼不妥。肚子餓要進食,不是件最自然不過的事嗎?把石頭變成食物,又不是變成金磚,既非奢求,也非妄求,何罪之有呢?這種「沒什麼不妥」或稱為 “so what”的論點正蠶食著許多信徒的心靈。 我曾親耳聽過一位牧師說:「替那正在同居的人施洗有何不妥?只要這人真心信主就可以了。」也曾聽過一位信徒說:「只要彼此相愛,不結婚同住一起有什麼不妥?只要有婚姻的內涵,又何必拘泥於一紙婚書?」「為什麼要反對同性戀,這些人只是性取向不同,當中不乏比基督徒還好的人,作為信徒,我們不要反對,而是要以愛心包容。」 殊不知這種沒有什麼不妥的哲學,正是撒但背後的詭計。第一個試探的陰險處,不在食物本身,也不在解決飢餓一事上。最大的問題出在解決飢餓的方法上,撒但要耶穌用牠提供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方法就是要耶穌靠自己親手變出食物來。 耶穌看準撒但的暗算,敏銳地回答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這正是對準撒但的要害出招,能存活有許多方法,不須聽撒但的話。雖然填飽肚子沒有什麼錯,但若用撒但的方法去填,就是萬萬不可。今天有許多表面看來似乎沒有什麼不妥的事,骨子裡卻是撒但要人只用自己的才幹和方法去滿足一己之慾,只靠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不去依靠神。這正是牠最狠毒之處,信徒豈能不格外當心?若要避免身陷罪海,必須棄絕那種沒有什麼不妥的哲學,即使是最小的事也得依靠神! 二‧識破撒但誘使人質疑神的詭計 魔鬼引誘人犯罪的手法,從世界初創到如今,同出一轍。始祖犯罪,就是中了撒但這招質疑神的詭計。在明媚的伊甸園中,撒但對夏娃說:「神豈是真說…」在渺無人煙的曠野裡,撒但對正在禁食獨處的耶穌同樣地說:「你若是神的兒子…」這招質疑神的話確實厲害。魔鬼常用的技倆,就是要信徒去懷疑神所說的話和祂的應許。千百年來,這招屢試不爽,屢奏其功,多少愛主的信徒也敗落在此招之下。 夏娃的犯罪是全出於無知嗎?非也!她事先就得到神的訓示,清楚知道神的心意。耶穌在受試探之前的四十天,也親耳聽到父神對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夏娃清楚神的告誡,耶穌也清楚知曉自己的兒子身份,試探一來,前者失敗,後者得勝。夏娃受引誘懷疑神,耶穌受引誘卻堅信神,用不著撒但的獻計去証明自己早已被父神所肯定的身份。 今天的信徒有著整全的啟示──新舊約聖經,而神的心意和法則,對信徒的肯定,白紙黑字地記載在這千古不變的聖經裡,可嘆今天不少信徒還像始祖一樣,寧願受魔鬼的詐騙,也不願相信神話語的真確。信徒若有對神話語堅定不移的信心,就是一劑強而有力的屬靈防疫注射了! 三‧識破撒但斷章取義的技倆 很明顯,在第一個試探裡,耶穌純熟地使用神的話,技巧地揮灑這把屬靈的寶劍,直搗撒但的破綻,自暴其謀。雖然撒但的第一個計謀失敗了,牠並不因此放棄,既然耶穌用神的話反攻,牠也不甘示弱,再用神的話去試探耶穌,企圖叫祂中計就範!當牠把耶穌引進聖城,帶往殿頂上,就引用詩篇91:12來試探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撒但誘惑人犯罪,有時是看準人的情感薄弱,像第一個試探就在耶穌身體疲弱時出招,試著攻耶穌於不備。對善於講理由的人,撒但也有其技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叫人如入五里霧中,當轉不出來時,就上其大當。驟耳聽去,委實理由充份!對啊!耶穌是神的愛子,縱然幼稚地跳下去試試,相信神也會吩咐使者接住。 不少信徒曾因此鑄成大錯,用神的話把自己的不對合理化,還用指頭去指責別人的不是。耶穌不但熟讀神的話,祂更清楚,正確地使用神的話。神的旨意、帶領是不會自相矛盾的。請注意,引誘人曲解神的話語是撒但的專長,牠沒有在這裡釋經,只把一個犯罪的場合與那節取出來的經文放在一起。如何理解?如何按那人的理解作出相應的行動,撒但不去做,牠誘使當事人去做。撒但所做的是製造一個錯誤釋經的環境,叫人自投羅網。耶穌深明其技倆,祂沒有用神的話去支持那些愚蠢的行徑,而是再次以神的話,鏗鏘有力一句:「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就攻破了撒但的奸計。信徒不用聖經的話去支持一己之私就可免於犯罪! 四‧識破撒但不分時空的誘惑 在第二個試探裡,撒但把耶穌帶到殿頂,一般人認為是神聖的地方,有時聽到信徒抱怨教會裡為何如此多事。此語背後的理念就是教會應該沒有問題才對!其實彼得一早已經提醒我們:「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喫的人。」(彼前5:7-8)遍地遊行意思是任何時間與地點,撒但都可工作。 過去的數十年中,特別在華人的信徒身上,撒但成功地把信仰兩極化,大大降低了信徒的警覺力,徒然做了很多屬靈的表面功夫,卻不知上了魔鬼許多的當。不要以為撒但的工作一定在妓院、賭場、夜總會,就是最神聖的講壇,先知也可以假託神名傳說虛言(耶14:14)。 君不見耶穌時代,法利賽人敬虔的禱告(太6:5)、禁食(太6:16)、奉獻(太6:2),但在耶穌的眼中,卻都是害人的毒酵,連使徒時代的福音傳人(腓1:15, 17)都可以有撒但的作為。一些信徒簡單地把某些特定的事物,如讀經、禱告、敬拜、唱詩視為屬靈,把某些事物,如工作、生活資訊、休閒、娛樂、運動(當然要適當)等,歸作屬世,殊不知努力工作也可以榮耀神,努力讀經也可以出於屬靈的驕傲。 因此,若要避免掉入這個二分法的陷阱,唯一的方法就是無論做任何,都像是為主而作的:工作如是(西3:22-24),生活的每個細節亦如是(羅4:6-8),在教會裡如是,在家中亦如是;在比賽中如是,在工作中亦如是;在學校裡如是,在休閒娛樂中亦如是,過一個統一的屬靈生活。這樣,就能化解撒但這二分法的詭計,真正活出敬虔,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活出新生的模樣(羅6:4)。 五‧以頑強的意志抵抗撒但的誘惑 撒但的前兩個計謀相繼不得逞,就使出最後絕招,就是帶耶穌上高山,在祂眼前展示萬國之榮華,牠要耶穌用眼去看。「眼目」是一個具策略性的堡壘。當眼見之物進入腦海,就能建構出萬千圖像。始祖的犯罪,是由懷疑神開始,繼而被眼目情慾牽動,終於犯下大罪。大衛得罪神,也由眼目開始,因擋不住眼前的美色,一失足就鑄成大錯,殺人之夫、淫人之妻、招神所怒、為神所懲。撒但用盡各樣的方法叫我們去看,看那些好看的、不該看的、誘惑人的。今天人可以盡看,但有一天,神必要審問「少年人哪…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傳11:9-10)。 撒但要耶穌先去看,看得差不多了,看到防線鬆弛,然後伺機而起,直教耶穌拜牠。撒但要耶穌所做的非常簡單,只是那麼一拜,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得到千萬人夢寐以求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不用通過十架窄路,一切都垂手可得,何樂而不為?…
Read more
現代好男人身兼父親、盟友、良師。 「老婆,小寶的尿布又髒了,你去看看吧!」永明在客廳中喊著。 「光宇,下週三晚上Alice在學校將參加籃球賽,這是她的小學今年第一次球賽,我們可不要錯過。」淑美提醒著光宇。 「佳薇,Jack最近悶悶不樂,不知是否為了申請大學的事感到困惑,晚飯後你跟他談談好嗎?」維勇向太太道出心中的關切。 從以上的對話,這三對夫妻針對不同年紀的孩子,談論他們所面臨的喜悅與挑戰。有人說:「一日父母,終身父母」,這句話確切地道盡華人父母對兒女關愛的深切。 孩子小時,我們希望他們長得高又壯,入學後,父母又使盡渾身解數,幫他們報名參加各種學習班,任勞任怨地充當司機,只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當孩子邁入青少年階段,除了擔心他們受到過多負面的同儕壓力而不知如何應對外,又須面臨孩子日後升學就業的正面壓力,現代的父母真是難當啊! 近廿年多來,在社會科學領域裡,父親角色的話題已獲得專家學者廣泛地注意,在報章雜誌上也不難看到賦予新好男人的口號以及社會所期許好男人形象的相片與短文。似乎現代的父親已無法過著將收入交給太太後,便可以翹起二郎腿,喝茶看報嗑瓜子的悠哉生活。 除了社會對現代父親的期許提升外,現代的女性因著普遍提高的教育水準及經濟生產力,對男性在家人關係參與的要求上遠超過上一代女性的標準。 新現代好男人 筆者嘗試描述現代社會對新好男人的幾項期許:現代男人在工作上要有非凡的表現,盡其所能地在工作上不斷升遷,直到衝破升遷的極限。在家庭生活方面,現代男人,站起來可以刷油漆,及在廚房作菜;坐下來,可以陪太太、兒女天南地北地閒聊;趴下來可以和兒女玩耍及辦家家酒;晚上躺下來,不能立刻打呼睡覺,還得陪太太15分鐘枕邊細語,聯繫感情。男人,真是難做人啊! 那麼該如何提升父親在家中的參與呢?筆者在本文對父親參與的定義為:父親直接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提供生活所需的金錢,健康的溝通與情感表達,以及道德或信仰上的指引和教育。一般而言,研究父親角色的學者通常將父親參與分為下列幾大項。 學齡前 從孩子出生到三歲的這段日子,孩子通常消耗父母親的體力遠高過心力。父母不太需要擔心他們的交友,及其他外來的負面影響。但照料嬰兒的飲食、換洗,及睡眠則佔去大多數父母的時間。任職於美國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研究父親角色的學者Michael E Lamb指出,當父親參與孩子的活動時,多數的父親比較願以有意義的遊戲導向與孩子互動(例如:打球、堆積木、教孩子騎單車之類的活動),而母親則較多表現出照顧關懷的行動。 由於,從父親的觀點,多數的嬰兒無法與父親產生上述具有意義的活動,大多數父親較不擅長照顧小嬰兒。華人年輕一代的父親中不乏新好男人,期盼積極參與養育嬰兒的責任,當他們因缺乏經驗而打翻牛奶,或甚至幫倒忙時,妻子不妨給予言語上的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說「我就知道男人不會帶小孩。」諸如此類的話,只會減低他的參與意願。 家庭婚姻的文獻中指出,許多太太認定家務事是她的管理範圍,丈夫參與的增加便意味削減她的權力,因此抱持著「守門員」(gatekeeper)的精神,有形無形地減少丈夫的參與,甚至使用較多挑剔的話語激走丈夫。 然而,箴言25:11建議我們調整言語的內容,「一句話說的合宜,就如同金蘋果在銀網子裏。」有智慧又希望鼓勵丈夫參與的妻子通常會這麼說:「明昌,牛奶打翻了沒關係,我也打翻過,再倒一杯就好了。」妻子這番話讓明昌感到更有信心,同時也得到配偶的支持與鼓勵。 三歲到六歲的階段,孩童在生理、認知,及情緒發展上快速無比,時常帶給父母親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多數的孩子可以跳的比以前高,會書寫自己的名字,也會表達不同的情緒。因此,父親的參與程度在此階段通常會高於嬰幼兒期。父親可以逐漸將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傳遞給學齡前的孩子,例如:一般的禮儀(教導何時說「請」、「對不起」、「謝謝你」);不是自己的物品不可隨便取用;不可搶別人的玩具等。 申命記6:5-7「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由於孩子的心單純,這個時期,父親若能將耶穌的救恩講得清楚明白,福音的種子將會在小小的心靈中慢慢地扎根,到老也不會偏離。 雖然,父親的直接參與對男孩和女孩的健全發展有關鍵性影響力,然而,學者卻提醒我們,夫妻關係在此人生階段扮演相當重要的功能。當夫妻間維持健康的互動關係時,多數的丈夫較願意參與教養兒女的活動。 因此,來自妻子的正面認同與鼓勵,會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丈夫參與的意願,因為他知道教養兒女是夫妻共同經營的人生事業,而非妻子單打獨鬥的獨家企業。如此,有良好的夫妻關係將更可能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否則,在夫妻惡眼相對,惡言滿天的關係下,多數的丈夫將原本可以投入於父職角色的心力轉向工作。最後,吃虧的是全家人。 中小學時期 孩子入學後,會將大多數的時間投入在與同學或老師間的相處。來自學校課業的壓力,同學帶來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身心靈的發展所伴隨的必然轉變,以及大眾傳播媒體不斷地給予孩子似是而非的混淆信息,造成此階段的孩子面臨許多的困擾。Dr. Henry B. Biller 提出:高品質的父親參與可以提升孩子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及生產力,同時也可促使孩子有較正面的自我形象、道德觀,和社交能力。 由於入學後的孩子,必將面臨許多人生實際的挑戰,例如;課業、交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時間或零用錢的管理等等。有些父親可能需要轉變以往較為高姿態的父子關係,多以「戰友」或「盟友」的姿態與孩子相處,讓他們了解父親與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相互幫忙,一同戰勝挑戰。 此外,一般的學術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普遍低於他們在小學的階段,可能是因為青少年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增加,或是參與校外的活動頻率提高,其中特別是父親與女兒的相處時間格外偏低。主要的原因乃是多數父親不太知道如何與女兒談論有關生理轉變的敏感話題。 於是有些父親增加與男孩的相處時間,因為父親較能了解男孩所面臨的處境。一般而言,青少年的男孩特別需要父親在言語及情感上,成為他們的生活榜樣。藉著與父親的互動,他們可以學習如何成為健康的男人。相對地,當父親感到與正值青春的女兒談話尷尬時,不妨給予配偶更多的鼓勵與支持,使得她們的困惑與迷惘得著母親的關愛。…
Read more
幫助你成為雙贏高手的二竅門。 我行我素,也能過活,與別人相處,和全人保健有什麼關係呢? 除非我們當隱士,不但與世無爭,而且生活完全自給自足;否則我們必須和別人接觸、來往。這種關係可能使我們融洽愉快,也可能使我們焦頭爛額;怎麼跟保健沒有關連呢? ●人有各種不同性格,我怎麼可能和所有的人都和諧相處?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不同的人確實有不同的個性。比如說,有的人一見面就會給您一個甜笑;有的人心不在焉,看到您也好像沒看見;有的人自以為天下惟我獨尊,看到您一副不屑為伍的神情。難道對這些人我們都必須點頭敬禮嗎?當然不是。別人對您怎樣,不是您管得著的。可是您要對別人怎樣,卻完全在您的自主範圍內。 1968年我在台北馬偕醫院當醫師時,醫院有推行禮貌的標語比賽。我提出「禮貌如鏡子,你笑我也笑。」得了第一名。其實不只在醫院的場合裡如此,在家庭、公司、教會裡,不也是一樣嗎?雖然別人對您的態度不同,可是何必老處於被動狀態呢?當您有良好的態度和禮儀,對方自然地也會反映善意和禮貌,對自己及別人的心理保健都有益。 ●可是有人真的冥頑不靈,「周身是刺」怎麼樣都合不來。怎麼個「和諧」法? 聖經在這方面有寶貴的原則可遵循。神絕不叫我們作「濫好人」,羅馬書12章9節說:「惡要恨惡,善要親近。」我們要嫉惡如仇。可是同一章聖經的18節說:「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與大家和睦又是神很清楚的指示。 ●這不是很矛盾嗎?又說惡要恨惡,又說要與眾人和睦。怎麼能與壞人和睦呢? 表面上看起來矛盾,事實上並不衝突。嫉惡如仇的「惡」是指惡事、惡行,我們必須堅決拒斥、毫不妥協。可是,與眾人和睦是對「人」。即使是十惡不赦的罪人,神仍然愛他。「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這種愛與救恩所施予的對象,並沒有種族、地位、貧富、善惡的分別。神要我們存心盡力愛所有的人,與眾人和睦。 ●你說得容易。可是那個惡待我的傢伙,我恨都恨死他了!與他和睦,豈不是吃虧太大? 苦毒、怨恨,是危害心理健康的毒素。當我們恨某人時,吃虧最大的不是那個人,而是我們自己。懷恨會咬噬心房,如同老鼠咬嚼倉庫,遲早會有大破洞,甚至分崩離析。可是要饒恕那人,談何容易?必須從更高的階層來考慮。 如果您真正認識耶穌基督,那就容易得多了。這位天地之主,願意捨棄天上的榮華,降世為人。不僅降生在卑微的馬槽裡,傳道時又忍受世人的唾棄羞辱,卅三歲半時還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是歷史上公認的人物,對世界有重大的影響是無可置疑的。他沒犯該死的罪,卻甘心為全世界的人接受流血、窒息而死的最殘酷死刑,為什麼?這實在值得思考。 如果這位偉大的神,為我的罪甘願降卑為人、受人唾罵、歷經憂患痛苦而死;那麼,可否因為我們擁有了這個更偉大的愛,而饒恕這個可恨的壞傢伙呢?有許多基督徒經驗到,當他們經由這種愛而真誠地赦免對方,甚至為對方的好處著想時,心裡頭的釋放及脫離「牢梏」的喜悅,是非常健康美好的。 ●能不能更直接一點,與人和諧從那裡開頭? 這是個有思維深度的問題。聖經指明:「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箴4:23) 耶穌復活後向門徒吩咐:「但聖靈降臨在你的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自己所居的城市)、猶太全地(自己的國家),和撒瑪利亞(鄰國),直到地極(全世界),做我的見證。」(徒1:8)中國古聖賢也早已認清這種次序: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人和諧要從與自己內心和諧開始。對自己沒有自信、自愛、自重,就無法信任、關愛、尊重別人。 下一課我將討論內在的喜樂平安。當我們與自己和諧之後,與家人、朋友、同事和諧,進而貢獻社區,造福國家,至終世界大同。本文並非畫出整個藍圖,乃是希望誘導我朝這方面探索,與親友切磋,而達成對自己及接近的人都有利的健康生活環境。滴水穿石,積沙成塔;由您內心起始,積年累月,終會產生明顯的效果。 ●你的題目提到雙贏。誰和誰雙贏?豈不是有人贏,對方就輸了嗎? 雙贏(win-win situation)就是我們自己和所接觸的對方都贏得利益。許多的競賽,如賽球、賭博等,使人以為每次「接戰」一定得分出輸贏。贏者獲取一切榮耀與好處,輸者臉上無光,甚至傾家蕩產。其實在絕大多數人生的接觸上,無須馬上定名次,更無須只對一方有好處。 比如說,有人認為在公司裡,上司一定得如鷹隼般監視屬下,因為不管得嚴,他們就偷懶、作弊。可是懂得雙贏的老闆,尊重部屬,清楚地溝通他希望屬下完成的計劃,也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完成後馬上嘉勉。這樣一來,屬下的人員樂意地把應該作的事努力作好,贏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和滿足。上司呢?贏得屬下的尊敬,也獲取完成計劃的利益。豈不是雙贏呢? ●聽說你在《家有兒女初長成》的著作中,曾提出「寒月刀」、「煦陽劍」的構想。請解釋一下好嗎? 走人生道路時,都會遇到難以克服的困境及需要付上極大代價的時期。那時須要用冷靜的頭腦、客觀的態度,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接受挑戰的毅力,來剖析問題所在而命中要害地解決。這就是寒月刀。然而一個人若只想用寒月刀解決所有的問題,冷剖硬砍,在許多事情上尤其是人際關係的難題上,常常弄得無法收拾。 如果這同一個人,知道運用真誠、關懷的態度,以周全的觀察力和百年樹人的毅力,扶助支持所接觸範圍的人,這就是煦陽劍:有如寒夜後剛昇起的朝陽,用溫煦、鼓勵、和善的方式,消除別人的自卑、焦慮和敵意。煦陽劍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威風凜凜,可是它的威力卻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向親人、朋友、同事經常運用煦陽劍,是與人和諧雙贏的保健習慣。 ●噢,我也很希望成為善用寒月刀和煦陽劍的「人生難題武功高手」。怎樣可以很快成為高手呢? 現代人多喜好速戰速決、吃快餐、抄近路。然而,這樣的作法,在獲得有長遠價值的學術研究,或經營家庭關係,或事業上,卻是欲速而不達。 我們在第一課養成健康習慣中已經研討過,不論身體、心理、靈性的保健,都要先養成好習慣而持續地作。「不勞而獲」只有暫時性的好處,不會有真正的成功。您所提的著作《青雲有路》(繁體字版),《你我都可以成功》(簡體字版),把人在邁往有永恆價值的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實際問題,用寒月刀法和煦陽劍道解決的過程寫照出來,可以供您作參考。對個性很強,反叛性厲害的女兒,怎樣學習使用煦陽劍來應付、教養,寫在《家有兒女初長成》書中,給遇到同樣困難的父母親作借鏡。 ●你在《青雲有路》及《你我都可以成功》,有一章講「語言圖像」既然是語言,怎麼又是圖像?請說明。 謝謝您提起這個重要的題目,因為語言圖像(word picture)是人與人溝通的一個有趣又有效的形式;就是用語言描繪一個圖像,藉此把心裡的意思生動地表達出來。例如我向一位所尊重,但已逐漸年邁衰弱的老教授表達敬意,寫:「您像一顆晶瑩的金鋼鑽。許多人經由您的明亮光輝而學到新知識,得到前途的指引,蒙受困擾時的鼓勵。這些已作的貢獻,並不會因金鋼鑽的年數多而減少價值。相反地,鑽石越老越名貴,歲月的磨鍊使它更燦爛,更被懷念。」 有一位我們教會朋友的太太得了乳腺癌,經歷長時間的治療與擔憂。我寫信說:「在我的心目中,您們像一對極為佳品的蘭花。在它綻放之前,需經過長時間的培植,並加上難聞、難看的肥料。但是經過這些磨鍊之後,所開的花朵更豐盈,所散的花香更馥郁,更能成為自己家庭及朋友、社會的祝福。」 在兒子離家去唸大學時,我畫了語言圖像給他:「我很想念你。你就像美國國徽的白鷹(bald eagle),目光銳利、雄姿英發,喜歡在高空翱翔;冒著強風,勇往直前。有時風勢強烈,想把這隻白鷹吹落山谷。但是這隻雄鷹,有長遠的目標,知道牠要往那裡去;所以和烈風奮鬥,突破困難,飛抵目的地。我知道你要飛到你計劃的目的地,途中會遇到許多挫折、引誘,想把你擊敗;但是我和媽媽都經常為你禱告,你會得勝。以前餵你的公鷹、母鷹都很想念你。看到你獨立、飛翔,引以為榮。但也很希望你回巢來看看爸爸媽媽。愛你的父親手筆。」常常練習而善用語言圖像,也是一個與人和諧雙贏的保健習慣。 建議: 1. 小組討論或自己思考時,提出自己 對「和諧」、「雙贏」的解釋。舉出在家庭裡、在事業上、在所屬的團體或教會中,已經見過或可行的和諧與雙贏的實例。 2. 說明蘇教授所提倡的「寒月刀」和「煦陽劍」是指什麼?在「與人和諧雙贏」上有用嗎?有什麼實際情況可使用這種寶刀良劍?…
Read more
在凶吉的交會點,愛是撥動乾坤之力。 春天到了,樹長新綠,草吐鮮花,雲淡風輕,風和日麗,正是踏青郊遊的好季節。孫叔敖上山坡採標本,手揮網,肩荷鋤,準備擷取春天的豐盛姿彩。 孫叔敖邊走邊唱,正唱得興高采烈,冷不防從草叢裡竄出一條兩頭蛇來。一見到兩頭蛇,孫叔敖馬上頭皮發麻,因為從古以來就傳說,「只要見到兩頭蛇,這人死定了。」他頓時嚇得兩腿發軟,害怕即將來臨的死亡。 孫叔敖轉念一想,我既然活不成了,絕不讓這條蛇活著再去害別人!他揮動鋤頭,將那隻兩頭蛇砍死了,又順便挖個坑,將牠掩埋起來,免得再有人受害。 一回到家中,小孫叔敖倒在母親懷中哭起來。這位賢慧的母親,了解真相之後,很有智慧地解開他的心結:「你在最危險的時刻,仍然為別人著想,這種仁愛的美德,一定會幫助你逢凶化吉。」 聽了媽媽的安慰,孫叔敖收起了眼淚。媽媽的話在這機會教育的場合,化成他內心的深刻信念,「愛心擁有如此奇異的能力,此後我一定秉持這愛的法則處世為人。」 孫叔敖後來活到八十多歲,在楚國做了三任首相,服事了當時的國人,是春秋戰國時代極出名的人物。 這個故事所以能夠在萬千古典史蹟中留傳下來,是因它所影射的真理,含有萬世不變的永恆性:「愛心擁有奇異的能力。」並且一個秉持愛心的人,上帝隨時與他同在,祝福他手中一切的工作。 愛擁有何等奇異的能力: 愛使一個教書匠變成卓越的教師。 愛使一位女子變成偉大的母親。 愛使一個政客變成政治家。 愛使一位修女變成印度愛心大使。 愛使一個加利利的木匠犧牲生命在十字架上。 這愛從加略山的十字架發源,從耶路撒冷流向猶太全地,又伸向撒瑪利亞、安提阿、居比路、小亞細亞、希臘半島、羅馬、歐洲、美州、亞洲……在它所流經的領土,看啊,四福音所記述的美麗故事,又重現在歷史的長廊── ● 守財奴蛻變成耶穌基督的門徒。 ● 粗鄙的漁夫蛻變成偉大的使徒。 ● 活在僵化教條下的國會議員,蛻變成重生的基督徒。 ● 娼妓蛻變成淑女。 ● 逼迫基督徒者蛻變成捨生忘死的宣教士。 十架捨生流血的大愛,述說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真理,「愛擁有奇異的能力。」 今天上帝要打開你心靈的視窗,如果你下定決心── 用代禱扶持軟弱的肢體。 用財務支持來協助神學生完成神學訓練。 用探訪關懷來軟化癱瘓老人的心房。 用福音來點燃監牢受刑者希望的火花。 用歌聲來振奮療養院中孤苦老者的心靈。 這仁愛的美德,一定為你引動天上賜福的窗戶。 「松樹長出,代替荊棘;番石榴長出,代替蒺藜。」 (賽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