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悍衛戰士

高品質的心靈生活可提升身體免疫力。 「免疫力強的人較不容易生病……」這句話您一定聽過。 到底「免疫力」是什麼? 「免疫力」是指生物體辨識自己、排除異己,以維持機體內穩定運作的生理功能;即人體內自身的防衛能力,又名「免疫性」。 免疫力因個體之不同,有強弱之差異。它具有抗原性,用以防衛抵禦外敵,這外敵包含病毒、細菌、黴菌、毒素、化學藥品等。 免疫力還具有清除不良細胞,修補耗損組織的能力,例如:割傷、瘀傷、骨折、癌細胞的處理等。 簡單說,免疫力具有保護生物體,使免於外在環境的威脅和淨化體內的作用。 免疫系統簡介 免疫系統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生自然性的「免疫力」(或稱「非特異性免疫」),另一種是後天獲得性的「特異免疫力」(「特異性免疫」)。 前一種免疫力負責人體正常運轉的基本免疫保障,主要是由人體的皮膚、腸胃和呼吸道黏膜完成;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例如:皮膚擦破了,病菌易侵入感染;病菌藉由嘴巴進入,腸胃易受污染。 特異性免疫主要是仗賴著己身的抗體,在病毒等異物侵入人體後逐漸形成產生的;對非自存之細菌、微生物等盡行辨別和除滅,是人體的主動防禦體系。 免疫力之形成 倘若人體罹患天花、痲疹、瘧疾、霍亂等疾病,人天生自然的免疫力對這些病毒並無識別的能力。病毒一旦入侵後,開始大量複製,於是人就出現了病情。此時,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奮起反抗」與病毒爭戰,出現了免疫系統與外侵病毒爭戰的表現──「發高燒」。 人體天生自然免疫力與陌生的病毒經過戰鬥後,逐漸產生了專門對付此種病毒的免疫力,即後天獲得性「特異免疫力」。 從天生自然性「免疫力」到後天產生的「特異免疫力」之間,有的人被病毒打敗了,失去了生命,有的人保住獲得了特異免疫力;倘若再有類似病毒流行侵襲,身體便會主動迎戰。 疫苗注射就是利用此一原理,學童注射安全量劑之牛痘疫苗,促使身體產生特異免疫力;當天花病毒感染流行時期來襲時,特異免疫力就發揮抵禦外敵的作用,保衛人體不受病毒之侵害。 一種特異免疫力只能對付此種特定的病毒,例如:種牛痘疫苗,是無法預防痲疹的。 當人的身體能夠製造某種抗體,此特種抗體便開始在人體內循環;通常抗體能持續多年。但需注意的是,每種抗體在一定的期間內,只對特定的病毒有效,這正是名為「特異性免疫」的原因。 免疫反應 2003年SARS風暴中,人們對免疫力的認識,具體表現在民眾打針吃藥,力求提高免疫力的行動。 SARS風暴中,中國大陸地區人們紛紛以免疫增強劑預防SARS染身,造成坊間美其名為「免疫增強劑」大發利市。台灣地區則從價格不菲的健康食品,到路邊攤叫賣的鳳梨、綠豆、桑椹……無不宣稱「增強免疫力」、「調節免疫力」;「免疫力」頓時成為坊間食品的最佳賣點。 但是,免疫力愈強愈好嗎?事實證明健康的人接受免疫增強劑注射,一旦與SARS患者接觸頻繁,依舊無法逃離被傳染的命運。 從與SARS交手的經驗來看,向來被認為免疫力差、經常生病的孩童,卻是此波疫情中最能全身而退的族群。2003年6月中旬,以臺灣地區為例(696例)染患者近五分之一是20歲至29歲的青年人,0至9歲孩童僅佔2%。 為何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敵不過新病毒?難道,大人的免疫力比孩童的免疫力差? 針對以上疑問,醫學界目前有「軍隊理論」和「免疫反應組合理論」兩種理論,分別簡介如下: 一、軍隊理論:免疫力是捍衛人體的軍隊,負責抵禦外侵者和監視體內叛軍的工作。一旦免疫系統發現有異,立刻部署,予以迎頭痛擊。免疫力的三軍將士分別為「非特異性免疫」、「T細胞免疫」和「B細胞免疫」反應。「T細胞」為指揮官,憑藉複雜的細胞網路溝通,協調各軍應戰。 二、免疫反應組合理論:免疫力是人體應付內在生理和外在病菌入侵的應變能力,每當環境發生變化,身體並不會一次啟動所有免疫反應,而是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方式來調控,活化一連串免疫反應。彼此抗衡作用中,有的強、有的弱,面對不同狀況,會出現不同的組合。孩童免疫力並不比大人差,而是與大人的免疫反應組合有所不同。大人在此次SARS風暴中,反應比孩童強烈,因此受到重創機會也相對的提高。 當新興的傳染病接二連三地出現,而疫苗、藥物研發趕不上病毒、細菌的變種速度時,以不干預免疫力,平日提供身體足夠的軍糧軍源,就能「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是儲備身體免疫軍團之戰力,均衡發展各種免疫反應的最佳方式。 心靈免疫力 最近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以免疫和神經科學的技術,對所有文化普遍現象進行研究,證實情緒與疾病、精神、身體間緊密相關聯;情緒影響疾病,反之,疾病也影響著一個人的情緒狀態。 《聖經》:「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笑聲和積極的思考都能幫助病人康復。 人們也常說:「笑一笑,十年少。」笑可說是健康的良藥。美國研究人員將「觀賞喜劇片發笑組」和「觀看恐怖片毛骨悚然組」兩組人的生理反應相互比較後發現,前者的免疫機能提升,對人的健康有助益。最近還發現,即使只是盼望不久將能開懷歡笑,人體也能產生加強免疫力和減壓的功效。 免疫系統可說是精神與健康之間的重要橋樑;研究發現腦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如果人長期處於矛盾、焦慮、緊張狀態,會影響體內內分泌的平衡,降低免疫功能,特異性抗體的產生銳減。此現象發生在老年人和住院病人的身體上更為顯著。 2004年1月19日《時代雜誌》(Time)報導,研究發現美好的婚姻性生活不僅能減少憂鬱,也能夠延長壽命、改善心肺功能、增進控制疼痛的能力,同時加強免疫系統,甚至預防某些癌症。 外向、喜愛與人交往的人,較不易傷風感冒,免疫功能也比內向的人高20%。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對抗壓力,減低壓力荷爾蒙對免疫細胞功能負面之影響。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無異於常常給自身心靈灌注免疫力增強劑;此外知足的心、饒恕他人的心也是增強心靈免疫力的最佳緣由。 接受基督耶穌的十架救恩,時常沐浴在聖靈的恩膏中,經常以感謝為祭獻給父神;聚會、崇拜、讀經、默想、祈禱、關愛自己與他人靈魂的需要、奉獻、施捨、行善……無形中都會提高屬靈的免疫力,讓你我的生命活得更堅強、更有意義。 參考資料: 1.《想增強免疫力?請小心!》,康健雜誌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56/056086.asp 2….
Read more

誰殺了耶穌?

今年2月16日出刊的「新聞週刊」之封面是頭戴荊棘冠冕,臉上傷痕纍纍之耶穌的照片。上面用醒目的字體印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誰殺了耶穌?您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該週刊以這問題為主題文章的原因是因為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導演了電影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或譯《基督受難記》)。它非常逼真地把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然後被捉拿、被審問、被嚴刑拷打,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史實活生生地逞現在觀眾眼前。 不少人,包括非基督徒在觀看電影時都親身經歷到耶穌捨身流血的大愛,都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這是一部繼《賓漢》和《十誡》以來最偉大的基督教電影。不少教會買下大部份影票給自已會友及非信徒觀看。據說票房收入將高達四億美元。筆者同意某人對這電影的評論:「福音廣傳帶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又帶來福音廣傳。」其影響力正方興未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抵毀這部電影,說它可能會導致反猶太人的運動。事實上,也有人引經據典,認為聖經中的帖前2:14~15已經清楚說明是猶太人殺死耶穌。但據該期《新聞週刊》的報導,也有不少人相信是包括你我在內的全人類把耶穌殺死,所以不應草草歸罪於猶太人。事實上,耶穌也是猶太人啊!似乎我們都被教導是因我們犯罪,殺死了耶穌。甚至有人說我們每犯一次罪是等於重釘耶穌十字架一次,您同意這種說法嗎? 除了這兩種主要的說法外,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方,筆者最近參加了一間擁有八千會友之聖經教會的主日崇拜。該教會的主任牧師是一位信主的猶太人。那天他像不少美國教會那樣為了配合“Passion”電影的上演而臨時以耶穌的受難為講題。他斬釘截鐵地說:「是上帝殺了耶穌!」您同意這種講法嗎?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誰殺了耶穌」是聖經和基督教信仰中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每人對這問題所認為之答案會影響他的一生。但竟有各種不同的答案,則是始料未及之事啊! How?耶穌怎樣被害? 我們先簡單地重溫耶穌被害的經過。聖經之第一卷書創世記早就預言稱為「蛇」的魔鬼要傷害稱為「女人之後裔」的耶穌。(見創3:15)耶穌是道成肉身的神。當他宣稱是神時,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包括大祭司、長老、法利賽人等都非常不滿,認為耶穌說了僭妄的話,起意要殺害他。加略人猶大本是耶穌的門徒,但因貪財之故,被魔鬼乘虛而入,竟為了三十兩銀子而出賣了他的主人。當羅馬兵丁在黑夜來客西馬尼園捉拿耶穌時,他以親嘴為暗號,讓兵丁逮捕了耶穌。 耶穌被審問幾次後被帶到羅馬巡撫彼拉多的面前,他查不出耶穌的罪,本來是想釋放耶穌的。但猶太民眾在宗教領袖的慫恿下,強烈要求比拉多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並且大叫如果殺錯了耶穌,「這罪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懦弱的彼拉多終於同意了他們的要求。耶穌被民眾嘲笑,被吐口沫,兵丁鞭打到體無完膚,血跡斑斑,慘不忍睹。甚至有人把荊棘造成所謂「皇帝的冠冕」,強行壓在他的頭上,嘲笑他說這是猶太人的王。最後兵丁用長釘把耶穌的手和腳釘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耶穌的血流盡、心破碎而死。 Who?誰殺了耶穌? 綜合上文的分析,筆者設計了一個問卷,對一間教會的會友作意見調查,要求每人對以下「誰殺了耶穌?」的九個可能的答案中選擇其中的一個: (1) 猶太人的宗教領袖 (2) 加略人猶大(3)魔鬼 (4) 彼拉多 (5) 猶太人 (6) 羅馬兵丁 (7) 我們(全人類)(8) 上帝 (9)其他 結果收回60份填上有效答案之問卷。超過半數的人(42人)的選擇是我們殺了耶穌。其次多人(8人)選擇是猶太人殺了耶穌。3人選擇是加略人猶大,3人選擇是上帝,祇有1人選擇是羅馬兵丁。3人選擇其他,其中1人認為是非信徒,2人認為以上(1) 至(8) 的答案都對要全部選上。 根據筆者的淺見,認為傳統的最多人選擇的答案實在有商榷之處。生活在廿一世紀的全世界人,怎能旅行到二千年前,同時來到巴勒斯坦的各各他山呢?耶穌是神的兒子,他可以求神差遣十二營的天使來保護他。大部份人都手無搏雞之力,又怎能殺死大能的耶穌呢?再說,現在世上有很多深愛耶穌的信徒,他們怎會忍心殺害耶穌呢?最低限度,這個答案似乎不合情理。 再說,聖經並沒有白紙黑字地清楚說出是全世界古今中外的人把耶穌殺了。為何我們不經思想就接納聖經沒有明文說出卻是非常重要的教義呢?我們應避免以訛傳訛。 當然,立刻會有人反駁說:「我不是說全世界的人,而是說全世界人類的罪殺死耶穌。」我的答案是:「全世界的人」,和「全世界之人的罪」,是兩個不同的答案,不應混為一談,要說得非常小心清楚才對。但如果說「世人的罪殺死耶穌」,對嗎?據筆者的淺見,這是答非所問。如果問「為何(why)耶穌被殺?」這是正確的答案。但如果問「是誰(who)?」,就不應選擇死物的「罪」為答案。如果警察宣佈已找到一宗兇殺案的殺人犯,名叫妒忌,就此了結,您同意嗎? 我們都知道在九一一事件中,一架民航機被暴徒劫持,要撞向白宮(或美國國會大廈)。機上乘客奮勇抗暴,結果機燬人亡。他們是為了拯救布希總統而壯烈犧牲,殺人兇手顯然是那四位暴徒,卻不能說殺人兇手是仇恨。如果說乘客是為了布希而死,故殺人兇手是布希,這也完全不合邏輯。 事實上,聖經說得很清楚,是當時的人,包括猶太人、宗教的領袖、屬外邦人的希律、本丟彼拉多等殺了耶穌。(見使徒行傳2:23;3:13-15;4:27;7:52;10:39;3:27-28) 如果說是「上帝」,則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是神獨自作了此事。雖然有罪人被神獨自殺了的記錄(見使徒行傳5:1-10),但耶穌被害這事顯然有人直接參與。 最低限度有三處經文(以賽亞53:10;使徒行傳2:23和4:27-28)清楚說出神預定耶穌被害。再加上參考其他有關經文,筆者以為對「誰殺了耶穌」這個問題的較為完備,且避免引起誤會的簡明答案是:「神預定藉當時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殺了耶穌。」不知先進賢達長輩牧者以為然否?敬請多多賜教。 Why?為何耶穌被殺?…
Read more

免疫力

● Intelligence is not to make no mistakes, but quickly to see how to make them good. Bertolt Brecht 聰明人不在於不會犯錯,而在於迅速地從中獲益。 ● Do not be afraid of mistakes, providing you do not make the same one twice. Eleanor Roosevelt 別害怕犯錯,只是,千萬別再犯同樣的錯。 ●…
Read more

屬靈免疫力

接種疫苗,保你平安! 大約三千年前,中國人的老祖先就觀察到一種奇特的現象:一個被天花侵染的人,一生再也不會有被天花傳染而喪命的危險。中華民族先祖因而發明了一種預防天花的方法,叫做「種花」。 以毒攻毒 宋玄宗時(998~1022AD),宰相王旦的兒子染上天花而病亡,他傷痛極深。晚年時王旦再得一子,擔心這個兒子又像長子一樣會死於天花,出了大賞訪求各地高人防治天花。結果四川有個人應徵,他從皮袋拿出一點「粉末」,用銀管塞進王旦兒子的鼻孔裡,輕輕一吹,就大工告成。王旦的兒子過了幾天發了一點熱,病就好了。後來天花流行時,很多孩子都死了,王旦的兒子卻平安無事。 很多人去請教這位四川高人,才知道那一點神祕的「粉末」,就是從患天花者身上取下來的痘痂,陰乾後研磨而成,叫做「時苗」,等於人工感染天花,危險性比較大。後來改用接種過多次的痘痂,又叫「熟苗」,毒性較少,接種後安全性較大。(註1) 西方的天花疫苗是由英國的勤納醫生發明的。勤納醫生發現當天花流行時,擠牛奶的女孩都沒有一個被感染,因而推斷說,她們因為接近牛而培養出免疫力,逐漸發展成種牛痘的防疫方法。 神奇的免疫力 人類身體的免疫能力是上帝所賜的珍貴禮物。我們每一天都暴露在許多病毒細菌的攻擊之下,幸好我們血液中的淋巴球擔任起警衛的角色,把這些細菌消滅。我們的免疫系統一旦與病毒打過仗而得勝,它就發展出一種抗體,循著血管巡防全身,遇到下一次疫癘流行時,碰上病毒就將之剿滅,保護我們免於被侵襲而患病。 這種因暴露而發展出免疫力的技巧和理論,到了近代已發展到十分純熟。卅多年前我兩個女兒出生後,都接種了三合一、天花、小兒痲痺等疫苗,這些疫苗神奇地保護了她們的健康。小兒痲痺的疫苗是將病毒的一段基因密碼分離出來,大量複製。該段基因系列無感染力,可以說是十分安全。人體接種後,能發展出抗體,一旦真病毒出現,該抗體就能死咬住病毒,消解其毒性。近廿年愛滋病(HIV)猖狂,許多醫學中心研製疫苗,大致也是使用這方法。 因暴露而發展出免疫力是人體對抗病毒的最佳防衛,身體健康有賴這個機制的功能,我們心靈的健康也依靠神所賜的靈性免疫力,來除滅靈性病毒的侵襲。 慎防屬靈病毒 關於屬靈生命,面臨屬靈病毒攻擊的可能性,耶穌基督曾說:「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路22:31)又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屬靈病毒)。」(太16:6)祂自已就曾被屬靈病毒三次攻擊,幸賴神的道和神的靈才戰勝了頑強的病毒(太4:1-11,記載主耶穌曾三次被魔鬼試探,三次都依賴道與靈得勝)。 屬靈病毒侵襲的著力點主要是人格(心靈),目標是使神在人心中的形像被消滅,以魔鬼的品質取代之。主要的病毒有下列七個基因系列:虛假的瘟疫、律法主義的流感、自義的腦膜炎、迫害的傷風、扭曲教義的寄生菌、誤解舊約的變形蟲和冷淡退後的肌肉萎縮症。幸虧救主耶穌基督已預備了七種疫苗,可以在基督徒靈性健康的系統裏,培養出對抗這七種主要病毒的免疫力。這七種疫苗的神奇功能,確實達到功參造化的美麗境界。 一. 抗「虛假瘟疫」疫苗 染患這虛假瘟疫的法利賽人(偽君子),最擅長的拿手功夫是,外表虔誠內心虛假,在人面前的表現是一套,內心的想法又是另一套。耶穌責備他們說,「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裏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太23:23~25) 主耶穌基督在世時對人類都能接納饒恕,惟獨對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嚴詞責備,用心良苦。祂的目的一方面是震醒當時的偽君子,一方面是為二千年來的聖徒打免疫針。大凡誠懇的信徒,讀了馬太廿三章,都能發展出相當程度的抗虛假免疫力。 二. 反「律法主義流感」疫苗 罹患律法主義的學究,外表有些書卷氣,泡在字句的日子久了,那咬文嚼字的功夫自然是一流高手,但始終與上帝的心隔了一層幔子。這些文士批評耶穌竟然和稅吏並娼妓(罪人)一起吃飯,他們關心的是舊約分別為聖的命令,耶穌回答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7) 耶穌所關切的是如何領罪人回歸真神。 法利賽人注重的是守安息日的條規,當安息日什麼工都不可以做。他們挑戰耶穌在安息日治病是觸犯舊約律法。主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裏,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太12:9~12)又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2:27) 耶穌導引我們掌握律法的精髓,而不是拘泥於死硬的字句,為歷代信徒打進抗律法主義的免疫針。 三.克「自義病毒」疫苗 被自義病毒侵襲的人,都展現「律己寬,待人嚴」的批判性,嘴巴批評別人的功夫銳利,手腳實踐真理的力量卻是薄弱。主耶穌基督責備這些自義的偽君子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7:3~4) 祂為願意誠心對付這自義病毒的人提供免費疫苗:「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纔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5) 四. 勝「迫害傷風」疫苗 迫害這病毒專門攻擊「靈命」的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生發「靈糧厭食症」,甚至令信徒「翻胃嘔吐」,將信仰排出體外,拒絕為信仰付出代價。尤其在政治風向球變化,或在民間宗教與耶穌基督信仰交集的峰面,常有雷雨發生時,這病毒最是猖狂。 主基督耶穌為歷代信徒打進防疫針,耳提面命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太5:10~12) 五. 制服「扭曲教義內涵寄生菌」疫苗 這寄生菌附在屬靈生命的腸胃裏,吸收了營養,用來壯大自己的勢力,繁殖自己的族群。最可怕的是它所排出的毒素,可以從裏面腐化屬靈生命的有機體,蠶食基督徒的生命力,從根本把基督教變質。 主耶穌基督和眾使徒,都為我們預備了有效的疫苗: ● 當假基督出現,行大神蹟奇事時,你們不要信。(太24:23~24) ● 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猶3節) ● 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彼後2:1)…
Read more

才德婦人遠勝珍珠

財富、智慧、賢妻,你選哪一樣? 假定你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前途不可限量,而神問你,「你願我賜你甚麼,你都可以得到。」你的回答會是什麼呢? 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這是所羅門王年輕剛接王位時,神問他的問題。在這膾炙人口的故事裡,所羅門說「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神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王上3:10-13) 功虧一簣的所羅門王 結果所羅門的智慧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所羅門的財富當代無人能比。如果是電影或小說,就以此收場,一定鼓舞人心,也賺人眼淚。只是這不是所羅門的結局,也不是所羅門故事的全貌。蓋棺論定, 聖經對所羅門最後的評價卻是,「所羅門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效法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 王上11:6)。 這樣的結局相當出人意外,卻提醒我們思考一個年輕時的所羅門沒有想到的問題:年輕人,不論男女,都希望尋求事業、財富,和知識。只是世事難料,在漫長的奮鬥歲月裡,經歷挫折時,鬥志會減少,理想會改變,人需要什麼幫助, 才能避免功虧一簣? 盍各言爾志 從前有三個年輕人,下班後常到咖啡店聊天。他們雖不富有,但對未來滿懷希望,常常憧憬未來最想要做的是什麼。有一天,第一個年輕人豪情萬丈地說,「假如將來我有錢,我就要做好事,幫助窮人。」第二個年輕人不甘示弱,就說,「我希望將來我有知識,那我就要辦學校,讓窮人能受教育。」輪到第三個年輕人,卻見他低頭不語。在另外兩人不停追問下,才喃喃自語似地說,「我最想要的是娶一個好妻子,一個賢德的女人。」 這一天,先知以利亞,喬裝成一個沿街賣藝的人,正巧也在咖啡店裡。當他聽到他們的對話時,就到他們面前,問第一個年輕人,「你說的是真的嗎,如果你有錢,不會拒絕上你家門的窮人?你真會照你講的做嗎?」「那當然。」第一個年輕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於是以利亞從口袋裡拿出一個錢幣,說,「這錢幣會帶來好運。我把它送給你,唯一的條件是,你要好好善用它,幫助有需要的人。」 然後以利亞問第二個年輕人,「你真願意建學校,讓窮人的孩子也能上學嗎?」第二個年輕人回答,「是的,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以利亞就從手上的一本書中取出裡面的一張紙,送給第二個年輕人,說「好好學這紙上記載的,並用來建學校給窮人的孩子,就像你應許的。」 最後,以利亞轉身問第三個年輕人,「假如你遇到一個好女人,你真願娶她嗎。」「我會很高興娶她。」以利亞於是對他說,「那麼去問你隔壁鄰居的女孩,看她願不願意嫁給你。」 美夢成真之後…… 後來第一個年輕人事事亨通,賺了很多錢,而且是用不完的錢。開始時他記得自己的願望,所以把錢分給窮人,幫助任何到他家裡尋求幫助的人,連在旅行時,也不忘做慈善事業。只是過了幾年,他就厭倦了幫助人的日子,逐漸停止了慈善事業。 第二個年輕人的學習能力大增,幾乎過目不忘。幾年之內,他就成了有名的學者,也建了幾所學校,並接受窮人的小孩。但沒有幾年,他就只收富家小孩。後來當教室不夠時,他也不願再收學生了。 第三個年輕人去見鄰居的女孩。她不漂亮,脾氣似乎也壞了點, 所以追求她的人不多。但他知道她是個好女孩,兩人不久就結婚了。 過了幾年,以利亞決定拜訪這三個人,看看他們的近況。他喬裝成旅客,到第一個朋友的豪宅前,向應門的僕人說想見他的主人。等了很久,主人才出來,當以利亞說天色已晚,沒錢住旅館,求主人讓他過一夜時,主人就很不耐煩,不客氣地吩咐他的僕人,快給這窮旅客一枚錢幣,打發他上路吧。 於是以利亞說,「如果這樣, 那就還我幾年前給你的那枚錢幣吧。」主人不屑地說,「錢幣我多的是,還在乎那枚破爛錢幣嗎。」 以利亞說,「那麼去打開你的抽屜,那枚錢幣就在那裡,把它還我吧。」主人把錢幣還給以利亞後,以利亞就轉身離開。當他在路口消失時,那豪宅就變成小屋,只見主人落荒而逃,後面追著的是他的僕人,要向他追討所欠的工資。 以利亞接著裝成一個老人,帶了一個小孩到第二個人的學校,請求讓小孩入學。當第二個人知道他們沒錢付學費時,就趕他們走,「快走吧,我們沒有空缺,我厭煩了你們這些不付學費的人。」 以利亞說,「既然如此,那就把我當年給你的那頁紙還我。」第二個人想打發以利亞離開,隨便應付地說,「開玩笑,經過那麼多年,誰還知道那頁紙在那裡。」但以利亞堅持,「我不開玩笑,那頁紙在你的枕頭下,去拿來還我。」當他掀開枕頭,果然找到那張紙,就還給以利亞。一轉眼,以利亞消失了。只見學校頓時冒起一陣濃煙,學生紛紛往外逃躲。 配得祝福的女子 最後以利亞裝成一個窮人到了第三人那裡。他並不在家,只有他妻子在家。當她看到這又餓又窮的人,就請他入屋內。以利亞說,「我流浪久了,全身又髒又破。」她說,「沒關係,我看你和我先生身材差不多,可以穿他的衣服。我先生還在上班,不久就會回來。」她讓以利亞換洗乾淨,並為他準備飯食。飯後以利亞在屋裡休息,她自己就到屋外,靜靜等他先生回來。 當他先生回來時,她上前迎接,說,「今天家裡來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請不要生氣,我把本來要給你的晚餐先給他了。」先生一點不生氣,反而說,「親愛的,感謝神讓我娶了你。你的好心和善行,在我們有困難時一定會拯救我們的。」 以利亞聽到了,就出來對他們說,「從你太太所說所做的,我知道你們有錢會幫助窮人,有知識會幫助義人。因此,我要以錢財和知識祝福你們和你們的子孫。」以利亞就送給他們那枚錢幣和那頁紙, 還特別祝福他們,「願你們的日子 ,能經歷神更多的恩典和祝福。」 娶妻娶德 這故事探討的是一個也許會引起爭議,卻是非常實際的問題:事業、知識、配偶,那個最重要?列王記上11:1-4說「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不可與他們往來相通,因為他們必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他們的神。所羅門卻戀愛這些女子。…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的順服耶和華他的神。」 所以,即使所羅門王有「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超人智慧,但缺少一個敬畏神,賢德的妻子,終究還是犯糊塗,一生功業,功虧一簣。 所以,箴言書卅一章說:「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箴31:10)。我們知道,一本書的結尾通常是全書的重點,是高潮和結晶。箴言是智慧書,而「智慧」書的結尾討論的卻是「才德的婦人」,的確令許多初讀箴言的人大惑不解,甚至失望。可是仔細深思,才德的婦人,豈不是年輕人,包括所羅門,所忽略而一生最需要的嗎? 婚姻影響一個人一生甚鉅,卻很少聽到年輕人渴望娶賢妻,或渴望當賢妻的。所羅門的故事和箴言三十一章,是神賜給父母和青年男女的智慧和祝福。有心的父母,是否應從小教導孩子,以免長大後太遲了呢?

杜式笑容

一九六O年,密爾學院(Mill College)的141位應屆畢業生,擺好姿勢,露出笑容,照了一張畢業照。這可貴的歷史鏡頭,過了卅幾年,成了行為科學界研究的好資料。 一般人在照相師的吩咐下,所展現的笑容只分兩種,一種叫杜尼式笑容(Duchenne Smile)。杜式笑容是誠摯之笑,由內心發出,引動嘴角向上彎曲,眼角的魚尾紋皺起,這種笑容若非由衷發出,極難偽裝。 另一種笑容叫汎美式笑容(Pan American Smile)(汎美航空服務員在廣告片上的笑容),則無杜式笑容的特徵。歷經訓練的行為科學家一眼就可以分辨出照片上的笑容,誰是杜式,誰是汎美式。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員凱那和哈可(Dacher Keltner & LeeAnne Harker)研究了密爾學院的141位畢業生的笑容。除了三位女士之外,其他人都露出笑容,約一半展現杜式笑容,一半展現汎美式。這些女士們在廿七歲、四十三歲和五十五歲時都被採訪,詢及她們的婚姻和對人生的滿意度。凱那和哈可在九O年代繼承了這項先人遺留下來的研究計劃,發現展示杜式笑容的女士們,比汎美式的享有三項優勢: 1.她們比較能找到結婚對象。 2.婚姻較穩定,較少離婚。 3.畢業後的卅年,人生大體上比較幸福。 兩位研究員還發現,她們的幸福與外在處境並無關連。(註) 盡量營造心情上的喜樂,因為快樂的心情對健康、壽命、成功和幸福都有建設性的貢獻。聖經腓立比書勸勉我們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腓4:4)耶穌也應許我們說:「如今你們奉我的名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6:23)箴言17:22更直接了當地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快樂既然是一種心境,它就是一種內在的情緒感覺,與外在的處境並無絕對關連。人生總免不了有挫折、困難、失敗,但智者在逆境中設法維持樂觀的心情,抓住成長的機會,邁步向前,強化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信仰耶穌基督的人擁有較佳資源,在人生的旅程中營造喜樂的心境。 ● 信徒享有罪得赦免的把握,不必承擔良心控告的沉重負擔。(約壹2:12) ● 信徒享有禱告必蒙父神垂聽的應許。(詩34:6) ● 信徒享有將來進入天國完美家鄉的盼望。(來11:16) ● 信徒享有神必祝福我們的努力之確據。(詩91:17) ● 信徒享有神所賜每天生活的力量。(申33:25) ● 信徒享有神必同在的寶貴福份。 (太28:20) 這些福份就像心靈參湯,滋潤了心田,增加了我們喜樂的心情,來面對人生戰鬥的可能性。西立門博士(Martin Seligman)在他所寫的《真誠的喜樂》(Authentic Happiness)這本書裡,列舉快樂人的優勢──他們比較敢冒險,比較能抓住機會,較能贏得周圍人的喜歡,社交較活躍,智能開展比較寬闊,較富創意,比較肯接受新主意和新見解。 本期飛揚雜誌(#37)探索「快樂」這古舊的話題,從聖經和社會學、行為科學的角度,來檢視快樂的作用力,和快樂的方法。希望讀者們從中撿拾一些小小啟發,付諸實行,透過經營喜樂的心境,來優質化你的生活,替你的家庭和環境添加些許快樂的音符。 註: Martin Seligman, Authentic Happiness….
Read more

當人子從地上被舉起

一個平凡木匠之子,引發本世紀的狂潮──聖愛千秋的故事。 由著名導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自行投資二千五百萬元,兼任導演和獨立發行的電影力作《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另有譯為《耶穌受難記》)於2月25日週三的聖儀日在全美上映。 影片上映時正值奧斯卡發獎前夕,但傳媒上最熱門的話題卻是《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令奧斯卡大感冷落,影片上映首日,票房達2660萬元。上映頭五日票房累計達1億1750萬元,比梅爾吉布森獲奧斯卡獎的影片“Braveheart”的票房總收入還多。影業界沒有一個人預測到影片會有如此輝煌的業績。它成為史上限制級影片票房第一的影片,僅次於《駭客任務第三集》。 由於前往觀看的觀眾人數增加,放映該影片的電影院從原來的2000間,增加51%,達到3034個。每個放映廳的平均收入為2萬3千元以上,創下獨立發行宗教主題影片的新記錄 。 《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在票房上的成功並不使影業人士意外,但如此厲害的轟動,卻令他們大感意外。 媒體的熱情追蹤 首映周盛況空前,可由以下事實看出﹕影片的預售票已超過一千萬,其中兩百萬是由教會團體購買的。 許多教會都組織會友在影片開映的第一天前去觀看。紐約的一間教會,甚至組織教會會友在十字架的引導下,步行到三哩路外的影院,集體觀看電影。 德州達拉斯的一間影院,在周二晚上午夜開始放映,並一天二十四小時地連續放映。加州好萊塢也有一家影院在周二午夜開始上映。 在上映前一周的周一晚,ABC電視台播出梅爾吉布森的訪談,收視人數達一千七百萬,創下了非體育類節目收視率的記錄。 在ABC電視台播出梅爾吉布森的訪談的第二天,《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的電影網站,訪問人數高達一千八百萬。 各種以影片為主題的出版物也十分暢銷。比如以影片為主題的小叢書,成為亞馬遜網站的十大暢銷書之一,而影片歌曲的CD銷售也排在亞馬遜CD銷售的第22位。 而在電影開映的前兩周,梅爾吉布森和電影《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成為美國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幾乎天天都有新聞、訪談上報,只要翻開這些天的大報如《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等,都可見相關的報導。 基督徒的熱情投入 早在一年前,不少平信徒就投入該片的宣傳工作,他們將收到的宣傳該片的電子郵件,轉送給他們所有認識的人,同時也向許多人介紹該部電影。 2月12日《洛杉磯時報》的體育版的首頁,有一篇專文,報導一位基督徒的賽車手,在他的賽車前蓋上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In Theaters 02,25,04(即《耶穌生平的最後時刻》將於2月25日在電影院上映)。 這部車子將於最近參加在佛羅里達舉行的一場重要比賽。幾乎所有的賽車的前蓋都印有廣告,但都是名牌商品,如Budweiser、Home Depot等等,通常這樣一幅廣告價格高達廿五萬之多。 但這位具有使命感的基督徒賽車手選擇了這種傳福音的方式。 無休止的爭議 這部充滿激情的藝術影片,從開始拍攝到向市場推展都伴隨著無休止的爭議,有潮水般的喝采,也有冷酷的批判。 對該片批判最嚴厲的是猶太人團體,他們認為該片會使人對猶太人產生負面的不良印象,從而助長社會上已有的反猶太主義思潮。他們甚至向梅爾吉布森施加壓力,要求他修改影片,不能讓猶太人的負面形象出現。 一個猶太人團體ADL(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的領袖,與天主教教廷的高級首長會面,要求天主教譴責這部電影,同時要求天主教教會要重新審查教會有關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的教導。 天主教發現他們處境相當微妙。一方面他們不能改變聖經中的教導,認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與猶太人無關,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意見到事態的擴大。因此他們可能採取的方式是沉默。 比如教廷方面不尋常地向大家宣布,教皇並未為影片背書,原因是教皇不對藝術作品發表評論。…
Read more

踏出快樂的舞步

下定決心,要自己快樂起來,果然… 我是一個很容易受光線影響的人。每當日落西山,體內的情緒便如被關上了燈,熄滅了火爐的房間,莫名其妙地一下子低落起來。 故此,傍晚並非我表現最佳的時間,偏偏我所任教的其中兩所學校,無論是兩年制的城市大學,或是最近兼職的神學院,都被編排在夜間教課。上晚課的學生大都是早上有全職的工作,來到課堂的時候也都是筋疲力竭,毫無生氣,因此在晚間教學成了我多年來的重大挑戰。 但是無論在那一所學校教學、課堂中的學生來自什麼行業、當天睌上有多少不能控制的未知數、自己生命中有多少憂慮、心境有多低沈、身體有多疲倦……每當我下定決心──自己要快樂起來,我當天對學生所付出的注意力和傳達的訊息,及對整個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都產生顯著、正面的果效。每當學生在下課離去前,興奮地為他們在課堂上豐盛的收獲向我答謝時,我便得著莫大的肯定和安慰,及自我實現的喜樂。因此,我在教學上樂此不疲,至今已經進入第十年了。 快樂反映內心 快樂,是組成人生交響樂曲的明朗音符。若從生理學去看快樂,它只是各種情緒中的一種,是由不同的神經傳導物所引致的現象。言下之意,似乎快樂是化學作用的副產品。 快樂雖然是多種情緒中的一項,我們真正感到快樂的時光也只佔人生中的一小部份,可是這一小部份所帶來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卻可說是排山倒海,帶有重建和塑造健康生命的威力。 事實上每天在體內所產生的情緒,都反映了我們內心的景況,它們猶如不同的音符,合奏出人生的交響曲。身體中各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若是沒有快樂的音符,身體在長久憂怨低沈 的曲調中將會枯萎收縮,心胸也會在無底憂谷中逐漸灰暗狹窄。 相反地,藉著那愉快的音符,即使只是疏落的、寥寥可數,卻為整個曲調帶來明顯的轉機,使原來幽暗的地方綻放光明,也及時挽住那不斷下墜的心情,全人獲得提升的希望。 快樂的感染力 快樂的威力在於它的感染力,一個快樂的人雖然沒有常把快樂掛在口邊,但他開朗的神情、迎向你招手的笑容、眼中流露的光澤、腳上踩踏的輕快拍子、渾身散發的生命力,就如濃郁的香氣般,使旁邊的人也能因他而沾上了幾分愉悅的氣息。 快樂的感染力也可以不斷擴散出去的,例如當我選擇不把私人的憂慮帶進課室,不以天生個性的傾向去限制、固定自已的心情,而願意以意志力去調理內部的和諧一致,集中精神以快樂的情緒去觸摸、改變學生寶貴的靈魂,我便經歷了全人專一所帶來的流暢作用── 快樂的心境往往可以提高我的注意和記憶力,在短期中把所有學生的面孔和名字都記起來;學生因感到被留意關心而願更親近我,向我吐露他們的感受;我因學生對我的信任和好感產生自在和流暢,談吐自然就流利清晰,又因為對他們的了解,便懂得以他們明白的字眼和例子去解釋抽象難明的概念;學生因我對他們的了解接受而被激發,在對學習的追求上能全力以赴,因此課堂上充滿熱烈的討論和切磋琢磨。 在這樣一個善性循環的互動下,不但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樂趣,我也能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快樂的操練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見,我所做的只不過是拋磚引玉,為快樂的樂曲敲下了第一個音符,在課堂上整首快樂的樂曲,則是由大家彼此的共鳴迴響所譜成的。從以上的例子,也讓我們看見快樂的心態,雖然是化學作用形成的,但這化學作用不是被動產生的,而是需要經過主動下意識的操練培養成的,所以責任也在當事人。 快樂雖然也可以經由外界的因素引發,但是我們不需要等待外面的環境都十全十美才可以快樂,我們可以在眼前的一刻便快樂起來,因為這完全是個人的選擇。 快樂是在神的光照下去看自己的過去。或許有人會說:「如果過去生命中所經歷的盡都是憂傷痛苦,如何能敲出快樂的樂音呢? 」要敲出快樂的音符,首先需要在個人的生命中看見希望和光明,聽見歡樂和笑聲。從這些「看見」中所得的快樂,便成為一個導源,能不斷引發出快樂的迴響。 曾幾何時,我也為自己的人生自怨自艾過。每次回首,看見刻在腦海的記憶總是混雜著苦毒、眼淚和不平,那時我認為快樂只是平順如意下才能擁有的心態。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因為遇見了神,竟然使我在過去的悲苦中「看見」了新意 :在路邊的一個花圃,有一半浸溶在陽光下,另一半被隔離在幽暗裏,同一種的花卉,因光線照射的差異而產生天壤之別的果效。在陽光的照射下,花朵和枝葉的表面得著映照,就煥發出奇特的瑰麗和生命力,是那些躲在幽暗中的花朵所沒有的。 同樣地,在神以真誠、慈愛、寬恕、憐憫、接受和肯定的光芒照拂下,我看見了無數原本枯萎的生命,像花朵在陽光照射下重新綻放出生命的瑰麗和希望。從人生上半場的樂曲中,我聽見了愉快悅耳的樂音,才恍然大悟,那已經發生的人生經驗雖然不能改寫,但卻可以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去欣賞和聆聽。 只要在神那正確而健康的光線下去閱讀、聆聽人生之歌,快樂的音符原來早就隱伏在每一個角落,與其它諸般的感受,和諧地合奏出可歌可泣的生命樂曲。 與神共舞 快樂是在何時何地都與神共舞。有一首由愛爾蘭民謠譜下新詞的歌曲,叫做「跳舞之主」(“Lord of the Dance”)(註),曲調非常輕快活潑,令人聞歌起舞,對快樂有更新的闡釋。歌詞中形容了神的兒子主耶穌是一位跳舞之主,祂在世界創始之時便在跳舞,在太陽、月亮、星光下跳舞、在伯利恆誕生的時刻也在跳舞;祂為文士和法利賽人跳舞,卻沒有獲得他們的跟隨,但在為漁夫跳舞時,卻因他們的相隨而讓這舞蹈持續跳下去。 祂在安息日踏出舞步,去醫治傷殘者時,卻受到那些自認為是神聖之人的攻擊,甚至受到鞭打和十字架的刑罰。要在十字架上魔鬼的掌權下跳舞,自然不容易,但祂仍然不斷地跳。每當生命將祂壓低,祂卻跳得更高,因為祂便是那永遠不息的生命,只要我們願意住在祂的裏面,祂也會住在我們的裏面,並且無時不刻都帶領我們踏出美妙的人生舞步。 原來人生不但是一首交響曲,也是一套組合了不同步伐的舞蹈。主耶穌的一生雖然嚐盡了被人拒絕、謀害、治死的苦痛,但祂從始至終都以歌頌喜慶的態度去面對和擁抱祂的際遇。在人生的旅途上,你願意以怨天尤人的腳步留下足跡,抑或決意踏出快樂的舞步,留下帶有影響力的痕跡呢?快樂的抉擇完全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別忘記快樂是從個人意志的抉擇而產生;快樂是從神的光輝下發現生命的豐盛姿采;快樂也是跟隨主耶穌以歌頌的心態、跳躍的腳步去投入人生。 主耶穌已經在前頭帶領,你願意加入祂舞蹈的行列,為人生奏出愉悅的樂音、舞出多姿的光彩嗎? 註: 讀者若對這歌曲的原文和內容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查看.http://www.stainer.co.uk/lotd.html

好撒瑪利亞人VS好牧人

好撒瑪利亞人令人感恩;好牧人令人敬拜! 聖經路加福音第十章30節至35節記載有一位樂意助人的無名氏。由於他來自撒瑪利亞,故稱他為好撒瑪利亞人。他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人所共知,因此我們常稱善者仁翁為好撒瑪利亞人。 這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是耶穌告訴我們的。有趣的是,耶穌沒有說他自己是好撒瑪利亞人,卻說他是好牧人。為甚麼呢?不錯,好撒瑪利亞人是好人,但耶穌遠遠超越「好人」,稱他為「好牧人」更合宜。二者有何不同呢?讓我們來作個比較,便清楚明白了。 偶然相遇VS特意尋找 第一個不同是助人者與受助者碰面的原因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在連接耶路撒冷與耶利哥二城的路上行走,「剛巧」看見路旁有位猶太人被強盜打得遍體鱗傷,故動了慈心幫助他。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是剛巧在那時行走在那條路上,他就沒有機會遇見那人,也就不會幫助他了。 好牧人並不是這樣。他特意去尋找需要幫助的羊。他曾說如果牧人有一百隻羊,其中祇有一隻迷失,他仍要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地尋找,直至找到才罷休。我們都如羊走迷,偏行己路。好牧人耶穌今天也在尋找你和我,直至我們都被尋獲,歸回天父的家中。 醫治身體VS拯救靈魂 第二個不同之處是對受助者之需要的著眼點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見到那位受傷的人後,拿出當時流行的藥品來醫治他的身體,他僅著眼在受害人肉體的需要,沒有想到他的心靈也會受傷,也需要醫治。 好牧人並不是這樣,他關心到我們身心靈三方面的需要。他告訴我們天父知道我們肉身的需要,他必看顧供應。他教導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他呼喚我們這些勞苦擔重擔的人到他那裏得安息。他更知道我們的靈魂失喪,與神隔絕,我們需要與神和好,靈魂得蒙拯救。他說他到世上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詩篇二十三篇是描寫好牧人之「善行」的一首詩篇,作者說「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第3節) 小量恩惠VS豐盛筵席 第三個不同之處是受助者得益的多寡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把油和酒塗在傷處,以幫助它早日癒合。油與酒是他所擁有之小量的資源。他不能長期無限量地幫助受害人。 好牧人並不是「有限公司」。他給我們的恩惠多而又多,故我們「不至缺乏」。(詩23:1)「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2節)何等詩情畫意,安樂詳和!有趣的是,在好牧人給我們的多樣恩惠中,也包括得安慰的膏油和讓人喜樂的新酒,因為聖經說:「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詩104:15) 難怪詩人對這位好牧人說「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第5節) 交託代理VS親身背負 第四個不同之處是助人的方法不同。 好撒瑪利亞人忙於自己的「正業」,「幫助人」不外是勉為其難、偶爾為之的「副業」而已。何況他自己的能力體力也有限度,故他把責任交托「代理」。他把受害者安放在牲口的背上,以便把他帶到較為安全舒適的客店療養。 不錯,好牧人也會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幫助我們。例如他會用手中的杖和竿來保護我們,引領我們走當行的路。詩人說:「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第4節)但更重要的是這位好牧人「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4)我們可能遭遇的難處,包括貧窮、飢餓、受試探,被朋友出賣、被嘲笑、被辱罵等他都曾經歷過,故他能體恤同情我們的遭遇,為我們打開一條出路。 有一個人夢見在沙地上留下耶穌與他同行的腳印。但後來他自己的腳印卻不見了。耶穌對他說那是因為當時他的重擔太重自己力不能勝,故耶穌抱他走過該段難行道。 難怪詩人對好牧人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第4節) 留下金錢VS流出寶血 第五個不同之處是助人者的犧牲程度不一樣。 好撒瑪利亞人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為傷者代交膳宿費,並要求他代為照顧傷者,如果還有別的費用,他會回來償還。好撒瑪利亞人付出金錢幫助別人。 好牧人則付出自已的生命來幫助我們。他為我們的罪捨身流血,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說得很清楚:「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10:11)他解釋說,僱工不會這樣做,因為羊不是他的。僱工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結果狼就抓住羊,羊群就流離失所。保羅用以下的句子來解釋耶穌基督這位好牧人為羊犧牲性命的大愛:「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7-8) 暫住客店VS永居天堂 第六個不同之處是受助人的居所有天淵之別。 好撒瑪利亞人為傷者安排的客店祇是權宜之計,不是永久的居所。經過一段時期,他就要搬遷回到自己的老家。何況二千年前的客店不是今天的假日旅館,沒有電視節目欣賞,也沒有冷暖氣的設備。 好牧人為我們安排的居所是完美且永不衰殘,不用搬遷的。他在離世前曾說:「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14:2-3) 在世如客旅,華美的別墅,富麗堂皇的宮殿也非久居之所。讓耶穌作自己的好牧人,便得天上永存的居所,何等有福! 難怪詩人在結束好牧人之詩篇時這樣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第6節) 「好撒瑪利亞人」&「好牧人」 世上有很多好撒瑪利亞人,但卻祇有一位好牧人,這位好牧人就是耶穌基督。我們需要好撒瑪利亞人,但更需要好牧人。 記得多年前,筆者的車子在公路拋錨。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一輛汽車特別停下,車內走出一人自願「拔刀相助」。多謝他之時,他說不要多謝他,要多謝耶穌,因他是基督徒,助人是他應做的事情。原來得到「好牧人」後,自己也會變成「好撒瑪利亞人」!何樂而不為呢?

快樂人的畫像

快樂車四輪:感恩、積極、交託、自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並且將快樂帶給配偶、子女,以及周圍的人。 論到快樂的重要性,只要看一眼經常吵架的夫婦就可以略窺一二。整天活在低氣壓之下的家庭,兒女為了逃避父母的陰影,急於逃離家庭,匆忙找個人結婚,又掉進了另一個悲劇的陷阱。相對地,快樂的父母,就養出快樂的子女。 快樂人的特權 如果你的人生相當快樂,你享有下列四項優勢: ● 壽命較長:比平常人多活6-10年的歲月。 ● 健康較佳:免疫系統較強壯,比平常人健康。 ● 收入較高:比常人每年多賺一萬四千美金,較多求職面談機會,生產力較高。 ● 創意較強:比較敢冒險,比較敢尋求新答案,拓展出新的地平線。(註1) 聖經將喜樂列為九大美德之一,敲鑼打鼓地提倡,信徒人人都當追求喜樂。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 「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8:10) 快樂果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嗎?得高等學位戴上方帽的人,只快樂了二個星期,就得煩惱找工作了。加薪的上班族,只快樂了一個星期,就得操心業績了。買新車的人,只快樂了十天,新鮮感就快速消失,開始擔憂有人刮了車子一道痕怎麼辦? 隸博士(Dr. Ed. Diener)仔細研究快樂的來龍去脈,發現墨西哥農莊裡的貧農雖然窮,卻是相當快樂。工餘之暇,唱首歌、跳支舞,自得其樂。相反地,住在聖托瑪斯島上的富翁並不快樂。(註2)可見快樂與物質並無必然關連。因為二次大戰之後,物質生活水準連年提高,但自覺快樂的人並無提升。現代人比四十年前患憂鬱症的比率反倒增高了十倍。(註3) 不錯,沒錢會活得很辛苦,但當所賺的錢足夠應付基本生活所需,錢的作用就逐漸消失。另一股心靈的力量主宰了你是否快樂。 使徒行傳十六章34節記載,有個職業只算是中下層的獄卒,因為信了耶穌,全家人都很喜樂。基督教的信仰從下列角度,幫助一個信徒經驗到快樂。 一.感恩的人比較快樂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依曼(Robert Emmons)教授發現,每晚或每週寫下五件感恩事項的人都比較快樂和健康,會處理壓力,並比較樂觀,願意幫助別人。(註4) 聖經也指出「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 感恩使注意力集中在正面事物,創造了幸福的自覺。所以為家庭、工作、教會、朋友、天氣、健康感恩吧!為你所擁有的感恩,也為你所沒有的來感恩──如果你沒得著想要的,至少可以為你沒有你所不要的而感恩。恐怖攻擊沒有打到我的家鄉、孩子沒有殘障、沒有債務、沒有警察敲門,都是值得感恩的。你看見一個流浪漢,就說感謝神我有個家。你看見醫院裡的病人,就說感謝神我有健康。你看見有人被解僱,就說感謝神我有工作。其實,張開眼睛,每時每刻你都能領悟到你的富有── 心靈的饗宴 我雖未曾住過皇宮,但我能享受山巒峻嶺,青翠草原,小橋流水,三月杜鵑,五月驕陽。 我雖未曾擁有名畫,但我能觀賞野林青煙,雨後彩虹,落日餘暉,滿山楓紅,雪花片片。 我雖未曾聽過卡拉揚指揮樂團,但我能聆聽松林嘯聲,浪濤拍岸,蜜蜂疾飛,樹梢鳥語,秋虫長鳴。 二.積極的人比較快樂 敬請相信「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 身處逆境仍能保持樂觀的態度,並張開心靈的眼睛,捕捉成長的機會,相信困難的背後,總有神化裝的祝福,從中預備自己,為下一階段的成功鋪路。 因此,遭遇到拒絕,應當保持積極思想說,「當神關上一道門,祂必然打開另一道門。」面臨失敗,應當給自已打氣說,「這是邁向將來成功的踏腳石。」發生錯誤,應當鼓勵自己說,「神在教導我寶貴的功課。」 通常積極的人比較有情緒力量,來嚐試另一次的努力,東山再起。神也記念這種堅定的信心,極可能照著他的信心來成全。 三.交託的人比較快樂…
Read more

運動休憩搭配

弟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約參2) 運動和保健關係密切。可是我聽說有人跑步,半路上心臟病發作而死,那不是很危險嗎? 作任何活動,都要考慮到對自己的益處和壞處 (benefit & risk)。造物主創造我們時,給我們的身體是必須勞動的;所以運動對我們的健康有絕對必要。如果您發現自己一天有好幾個鐘頭坐在椅子上,那麼有固定的運動,已經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應該怎樣去作。不作固定運動的後果,比跑步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機率要高得多。 ●走路、跑步、騎單車、打球、鬥拳、舉重、游泳、太極拳,這麼多種運動,我怎麼知道要選那一種? 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決定那種運動對自己最合適。最好您和知道您健康情況的醫師商量,再決定應該作那種運動。 也可在同一天或每星期的不同天作不同種運動,避免一天到晚都用同部位的肌肉、骨骼活動。有輪換可減少某一部位受傷的機會,也使全身筋骨運轉舒暢。只要醫學上對您適合,任何運動都可以。有時須考慮:也許年邁的人打太極拳較好;腳踝、膝蓋受過傷的人可能游泳較好,因為腳腿不必負荷體重。 ●多久得運動一次?我很忙,是不是每天非作不可? 最重要的是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這並非一天到晚作,也不一定每天都作;一個星期若能作五、六次是很理想的。基本原則是有氧代謝運動(aerobic exercise) 。 ●我聽過有氧運動。空氣中到處都有氧,是不是指戶外運動? 不是。有氧代謝運動有複雜的定義。但簡單地說,是指每星期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動作中使您的身體達到一種可充分吸收氧份,成為對心臟、血管、肺部都增強功能的運動。所以戶內外皆可,以空氣新鮮、通風處為佳。 ●我怎知道運動量已達「有氧」階段呢?是不是須急呼急吸? 如果您氣喘如牛,表示已經運動過量。有氧運動程度有繁瑣的計算方法,但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運動量要達到平時心跳的一倍半。比如您平常在下午五點半的心跳是每分鐘80次,那麼有氧運動就是要持續運動三十分鐘以上,其中除開始及結束幾分鐘要漸進、漸緩外,其餘的時間心跳維持大約每分鐘120次以上。 ●我一面運動,一面還得量心跳,幹嘛那麼麻煩? 我又沒叫您每次運動、每次都得按脈搏,使別人以為您一面運動,一面行醫。您開頭一兩次量了就好:就是在固定的運動時間前,先坐下來用手指按另一隻手腕的脈搏,20秒內跳幾次,乘上3就是每分鐘幾下。乘上1.5倍。然後開始運動,漸漸加速,隨時測脈搏,心跳到達一倍半時的運動量,就是您大約所需的「有氧」程度。這些都是一般原則,重要的不是我運動了幾分幾秒,我的心跳現在是120次,還是122次;重要的是達到了對心肺的健益效果。 如果您覺得上面所講的,仍然太複雜,那麼簡單而言,有氧運動的運動量比您平時散步的步伐要快、要大,但若有人伴行,兩人仍可彼此對話的程度。 ●什麼時間運動最好?是不是早上?怎樣為自己訂目標? 時間不限定。運動的目標是增強體能、夜間熟睡、精神放鬆、呼吸新鮮空氣,只要能達到目標,任何時間運動都比不運動來得好。一般而論,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晚間則相反。換言之,若在樹林裏運動,傍晚要比清晨好,因為樹葉有白天的時間製造氧份。而且下午或黃昏時的運動對增加夜間熟睡度也有幫助。 ●我應該在飯前還是飯後運動?為什麼? 飯前運動較理想。因為剛吃過飯,尤其肚子裏裝滿了佳餚盛饌時,許多血液消化液到腸胃幫助消化去,這時運動像是要手腳的肌肉去和胃腸「搶生意」,爭取血液的「服務」。所以至少要過半個鐘頭,胃裏的食物已經轉進小腸消化,才去運動。 飯前運動最大的好處是能消除些體內儲存的脂肪,因為還沒吃到易於產生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運動所需的能量須從我那個大肚子裏面的脂肪去「提款」。想減肥的人用飯前運動的方法,比花大筆錢買很多減肥藥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早上起床趕著上班,不可能早餐前運動。下班時已經累個半死,公路上堵車又氣個四分之三死。那來的精神體力作運動? 這是很現實的疑問。然而問題是在運動對您重不重要,而非在您有沒有時間精力。只要您認為重要,就會赴湯蹈火、全力以赴。運動使您增加心肺血管功能、肌肉彈性、減少骨質疏鬆,降低得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的機會,又可減肥。 此外,當您下定決心去作之後,您必能發現運動使您的緊張得以鬆弛、疲勞減少、思緒清楚,晚上睡得好些。我有許多篇學術論文的構想是在運動中獲得靈感的。開頭時也許必須「催逼」自己去運動,可是當您養成習慣之後,您一定會同意蘇教授的話:「固定的保健運動是您對自己人生最有利的投資之一。所花的時間精力,必能撈回成本,而且博得優厚的利潤。」 ●我還是覺得運動會累。你所提的休憩,我倒很有興趣。是不是就指晚上的睡眠? 晚上睡得好是休憩裏面重要的一環,卻非全部。「憩」字裏有「甜」有「心」,表示一種香甜愉快的精神狀態,充分的休息對保持這種精神狀態有重大的幫助。有人以為孜孜不倦認真工作,就是要連續不斷地作事,卻不知道這樣作將縮短他一生總合的工作時間。因為短期中這樣搞,雖然看來績效碩大;長期下來,不單會積勞成疾,減低工作效率,甚至到無法工作下去。 神造我們時,給了「自然律」。違背神所訂的自然律,吃虧的是自己。祂造天地萬物時,雖不需要休息,但仍然在第七天「安息」,為的是給我們立一個榜樣。 ●能否舉些例子,說說如何休憩? 連續工作五十分鐘後,必須有十分鐘的休息。也可看情形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有需要時,可作強效短睡(power nap) ,就是在安靜暗淡的房間內,眼睛閉上,完全放鬆,深呼吸後短睡幾分鐘。 星期六找個機會,自己或帶家人到公園走走,並非全天候,一兩個鐘頭就可以。星期天到教會,敬拜造天地宇宙的主宰。每一兩個月找個週末,和親友同遊附近的勝地。每年有一兩次的休假時間 (幾天或一兩週 ),到國家公園或特別的休閒中心去渡假。 ● 我沒有那麼多錢到豪華旅遊點或國家公園去玩。怎麼辦?…
Read more

排解孩童糾紛

處理危機的能力常是成長的契機。 「媽,哥打我。」 「他胡說,是弟先打人。」 「林阿姨,妳家小強欺負人。」 「王太太,妳家小智正和隔壁小寶打架。」 「張嫂,阿媛說妳家慧慧在小朋友面前取笑她,還說她的壞。」 諸如此類的情景,相信每個為人父母者都不陌生吧! 隨著孩子身心年齡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他們對內必須學習如何和家中的成員和睦相處,尤其是同輩的兄弟姊妹;對外則是與年齡相彷的玩伴如鄰居、朋友、學校同學互相往來。交往機會增多,難免糾紛的情況也增加,這種人際關係的磨擦其實也是人生成長必經的試煉,考驗著每個涉入者的智慧和應對能力,並非全屬負面。 雖然這些事處理起來很傷神費時,身為父母、師長和雙方家長如能化危機為轉機,在青少年面前示範出良好的危機處理技巧,運用愛心和耐心來化解衝突帶來的破壞,可以藉此事件建造彼此的品格和避免重蹈復轍。相信在學習人我關係的掌握上是項明智的投資。 處理孩童衝突的要訣: 1.先安定心神,理好情緒。在處理孩子間的糾紛時,雙方都是彼此父母心目中的心肝寶貝,要想做到不受主觀情緒的左右很不容易。如何維持客觀、平和的心情來處理衝突甚為重要。給自己一段靜默的時間,最好用來禱告,對安撫情緒大有幫助。 「智慧人止息紛爭,愚妄人挑起爭端。」(箴15:18)「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因此要先向神祈求智慧,讓我們控制自己的怒氣,勒緊自己的舌頭,不說於事無補又不造就人的言詞,也不妄加論斷。等回復平靜客觀的心態,從內心苦毒的情緒中釋放出來後,再來處理糾紛。 2.適時反應,辨明原委。當知悉事件發生後,無論是非曲直,要把握第一時間及時處理。尤其是自知理虧的一方,千萬不要諉過或藉故拖延。為了避免雙方各執一詞引發無謂的口舌傷害,有個很好的策略就是:視糾紛的大小,找一兩位雙方都尊重信服的人士來居中協調仲裁,召集一次小小的溝通會,儘快找齊涉入事件的所有人,面對面陳明事實,還原衝突發生的經過。 3.雙向溝通,勿枉勿縱。在邀請調解人選時,最好能請到對諮商輔導、危機處理及心理學等知識有所涉獵且有調解經驗者,他們較懂得適當掌控、引導會議進行的氣氛與流程。 協調人首先要釐清這個溝通會想要達成的目標和各方的期望所在。希望能做到公平、和諧,化解衝突並且朝著彼此饒恕,重建雙方關係來努力。在溝通調解的過程中,要讓所有人能有充份表達的機會,尊重雙方都有解釋的權利。 讓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以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呈現出更全面的資訊供大家參考。當理愈辯愈明時,在判定孰是孰非時要注意同理心,避免得理不饒人或鄉愿式不分是非,只求息事寧人,造成以強凌弱或以多欺少等使受屈一方心生怨忿,如此會傷害長遠友誼的建立和身、心、靈裡的健康。 4.達成共識,追求和睦。經過各方充份溝通後,對衝突發生的前因後果,所造成損害的嚴重性和彼此加諸於對方的各類虧欠,就能夠理出一個合情合理的頭緒。兩造雖然無法百分之百都同意對方的認知,但應異中求同以達成共識。為了重新擁有清潔正直的良心並恢復雙方和睦的關係,彼此當面認錯、理賠、誠意道歉等步驟是不能少的;憑著愛心原諒、寬恕對方的雅量同樣不可缺。讓所有恩怨就此劃上句點,不再計較。 5.檢討反省,安慰饒恕。當事情處理告一段落,接下來對我們人格成長最具關鍵性影響的步驟,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學習把此次事件的是非得失「放下」,不要計算別人的惡。父母等成年人存著謙卑的心,好好和孩子坐下來談談。 訓練自己「從哪裏跌倒的,就從那裏站起來!」經由共同檢討,能反省自身性格的弱點和親子教育上的盲點,學習到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衝突的技巧,懂得透過正當的管道來解決爭執,避免再發生類似糾紛。 而此時也正是教導與實踐以愛來饒恕、安慰各人的良機:培養自己能有恆久忍耐滿有恩慈的愛心,不張狂自誇,也不作害羞的事;不喜歡不義,且能凡事包容、盼望、忍耐。(林前13:4-7) 以此積極的心態來處理衝突,必然使我們和孩子都能通達明理,釐清責任的歸屬,尊重人我的疆界,使品格更臻成熟,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