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活力充沛的人生

熱忱(enthusiasm)這個英文字是從“entheo”(在神裡面)衍生出來的。一個人領受在神裡面的願景使命,就能引動熱忱與活力。 一個人是否活力充沛,是否生產力高超,是否鬥志高昂,一方面和靈性上是否自覺人生有意義密切相關。另一方面當然也和身體的健康密不可分。照顧你的生理系統,使消化、循環、呼吸、神經、排泄系統維持在較佳狀態,你有較佳機會保持充沛活力── ●攝取均衡的食物 ●每週運動三次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常作深呼吸接近大自然 ●每週一日充分休息 ●將人生重擔交托給神 ●參與教會生活 ●結交優質朋友 活力與情緒 一個人的活力不但和靈性(人生目標)、生理有關,也和心情(情緒)密切相關。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以保博士(Dr. Franklin Ebangh)認為,一般醫院裡的病患約有三分之一是生理原因造成,另有三分之一是生理和心理因素交織而成。鄧霸博士(Dr. Flander Dunbar)在他所著的《心與身》這本書裡說,「問題不在於疾病到底是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造成,問題是哪一項因素到底佔多少比率。」 一個人如果長期活在焦慮、怒氣、罪惡感、仇恨、妒忌、愁苦、緊張裡,這些負面情緒不但侵蝕一個人的心理活力,至終也會磨損一個人的身體活力。 發怒後胃部那種緊張翻騰的感覺,證明負面情緒是消耗精力的無底坑。 箴言用簡潔的文字,把負面情緒如何侵蝕一個人活力的圖畫,生動地描繪出來: ●心裡憂愁,靈被損傷。(箴15:13) ●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14:30)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 ●人心憂慮,屈而不伸。(箴12:25) ●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箴27:8) 積極的人生觀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一個晚上,發明家愛迪生在新澤西州的工廠失火,把價值兩百萬美元的設備,和他一生事業的大部份記錄都化為灰燼。 愛迪生的兒子查爾斯四處奔跑找他的父親,後來總算找到了。原來愛迪生就站在火場旁邊觀看,臉被火焰薰得通紅,一頭白髮隨著陣陣的寒風飄動。 查爾斯覺得很傷心,因為當時愛迪生年紀已經不輕,而且一生心血就在一夜間都付之一炬。 可是愛迪生卻對查爾斯說:「母親在哪兒,趕快去找她,把她帶過來。她今後恐怕再也看不到這樣的大場面了。」 第二天早晨,已經六十七歲的愛迪生,巡視災後餘燼後的廢墟。面對著自己許多夢想和希望的殘跡,樂觀地說:「災禍也有很大的好處。把以往所犯的錯誤全燒光了。謝謝上帝,我們可以從頭做起。」(註) 這種超乎常人的積極態度,也許就是愛迪生充滿活力,不屈不撓,終於成為偉大發明家的秘訣吧!當我們看逆境是一種損失,我們就會喪氣,心情低沉。 若我們看逆境是一種祝福,我們就受激勵,心情鼓舞。 心情低沉,你就沒有力量面對困難。 心情鼓舞,你就滿得力量克服逆境。 學習用神的眼光去透視負面事實背後所攜帶的正面意義,你就成為一個活力充沛的人。 我受苦於我有益,因為我可以學習你的律例。(詩119:71) 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路6:20) 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路6:21) 多受苦楚有益,因為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1:5) 堅強的使命感…
Read more

人人喜愛的聖經通俗書

對美國出版業稍有概念的人,都會對其中的兩套系列叢書印象深刻。一是所謂的《簡易大全》(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另一套是類似的通俗手冊系列(For Dummies)。 這兩套書的題目無所不包,凡與人們生活有關的都包括在內,它們最大的特點是,即使是再專門的的行業或知識,都一律簡化成通俗易懂的形式,讓毫無專業知識的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可謂為生活百科大全的通俗叢書。 因此,宗教的題目也被包括在內是不足為奇的。例如除了有《聖經通俗手冊》(The Bible for Dummies)和《聖經簡易大全》(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The Bible)外,《改革宗教和新教簡易大全》(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The Reformation and Protestantism),也在最近出版發行。 寫作聖經通俗版本和教會指南的通俗叢書的目的,是為了普及大眾讀者的聖經知識和教會知識,也給有心認識基督教的讀者作通俗的介紹。 美國九成的民眾承認信仰上帝,也有七成以上的民眾自認為是信仰基督教,但是由於在家中經常閱讀聖經的人數是一代少於一代,許多人雖然對聖經和教會的本質有一定的了解,但對聖經的用語卻十分生疏。 原本為美國人必讀的聖經,慢慢成了如同其它的專業書,裡面充滿了讀者無法立刻明白的專業術語,如此就使更多人不願再在家讀聖經,而依靠教會星期天的講道和查經班的幫助。 對於有心開始重拾讀聖經好習慣的人,以及想對基督教有一個全面概括的了解而害怕啃書本的人而言,類似這兩本書的通俗讀本,無疑是大受歡迎的,甚至那些想多了解上帝的讀者,他們的首選書也是這類書籍。 即使是在教會裡,這兩本書也是極受歡迎,有的教會甚至把它作為聖經研讀班的材料。有些教會把這兩本書作為傳福音的書,向非基督徒推薦。有些讀者因讀這些書接受了耶穌基督作為救主,從而加入教會。 《聖經簡易大全》和《改革宗教和新教簡易大全》的作者之一貝爾(Bell)就曾表示,有些讀者就是讀他寫的書而找到基督教或是重回基督教的。 對於基督教新教而言,貝爾所寫的《聖經簡易大全》,以及《新教簡易大全》會造成小小的困擾。因為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提出,唯有聖經才是信徒的信仰指引。如果把通俗讀本作為信徒的信仰指導書,未免有些不妥之處。 然而主張教會應該接受通俗讀本的人認為,畢竟這是一個向非基督徒傳福音的好方法,同時也可讓對聖經瞭解不多的基督徒,先讀聖經的通俗讀本,再進入讀聖經的階段。 專精基督教改革史的普林斯頓大學的歷史教授納特李西門大衛(Natalie Semon Davis)指出,即使在馬丁路德堅持唯有聖經的改革初期的歐洲,也有類似圖文並茂的有關聖經的通俗書。貝爾希望有聖經學者和教會領袖能為這些通俗書提出改進的意見。 不過,令他驚訝的是,至今為止,他還未看到有任何公開評論和批判。貝爾認為他們所寫的通俗書並不能作為聖經的替代書,只是想寫出專為非基督徒讀的聖經和教會的通俗書,這多少有點像是向非基督徒佈道。貝爾承認這種文字工作帶有很大的挑戰性,也極有意義。 基督徒讀聖經是基督徒生命成長的必備功課,但對於那些對猶太歷史一無所知的人而言,讀舊約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我了解,中文的文字工作者,在這方面的努力並不多見。 飛揚網站的每日珠璣/採擷靈韻中的李順長牧師所寫的具有散文風格的文章,文筆優美、流暢,意義鮮明易懂,稱之為中文版的聖經通俗書,應也不算為過。

如鷹展翅

有願景,定優先,能勝任,肯學習,你離巔峰表現不遠了。 幾個月前,我們的主管退休了,我被指定接替他的位子。過去十年來,我一直在一個醫學機構的主要部門擔任毒物學家,我很享受這份專業技術的工作。部門主管很器重我在藥物的知識和科學方面的獻策。在我提出我的觀點後,他就能以全面的角度來看醫生、護士及僱員的表現,並制定一些對應的策略。 整個部門的成功或失敗,責任都擔在主管身上。幸而多年來我已經看到他是如何經營這部門的,所以我知道部門主管的任務是什麼。多年來我也看到他如何處理人事,並如何與醫院的行政人員合作,但是卻從未有權利看到部門的預算,和醫生們的考績報告。這些是我必須在短時間內儘快進入情況的。於是我被醫院院長派去參加好幾個有關領導、管理、預算,和評估業績表現的主管講習會。 現在我身為該部門的主管,對這部門的人事、材料,和幾百萬的財務資源,負起責無旁貸的責任。雖然,大部份華人或亞裔的專業人士,對擔任領導的角色都不太熱衷,我卻認為如果有機會,應該當仁不讓,因為這角色將使你得到嶄新的視觀,是你從未想到的。 接受管理訓練 身為多年訓練有素及經驗豐富的醫生,我還是必須乖乖坐在那兒幾個星期,聆聽商業管理碩士所傳授的知識,是我以往在醫學領域從未學到的。我必須謙卑地學習新的技巧,並汲取新的知識。在講習會其中一個主要的題目便是:「表現的評估」。當我進行「表現」的研究時(是我學習業務行政的一部份),上網搜尋「表現」的資料,很驚訝地發現,「表現」並非只是應用在職業和工作上,更是廣泛地應用在電腦、材料、財務、學術、藝術、健康和運動上,我纔知道「表現」可以應用在人生的每一個層面。 人人都希望擁有性能表現最好最先進的電腦或軟體技術。材料學家可以告訴我們,他如何能評估各種材料的巔峰表現,以及在何種特定狀況下,哪些材料不能發揮效力。財務顧問會告訴顧客他在股票市場上有最好的表現,他才能擁有較多的顧客,當然他自己財務的成功(表現)在於他擁有多少顧客。 學生們想得到最好的成績和在學校達到最好的表現,他們纔能邁入高等學府。藝術家和音樂家也希望自己在當代有最佳的表現。醫生則建議病人的飲食應避免什麼,該吃什麼,使病人的健康能有巔峰表現,不致生病。運動員也不例外,都會非常努力鍛鍊,以達巔峰表現,可以在重大的比賽中獲勝。 承擔多重任務 不論在我們所提的人生任何層面上,達到巔峰表現是大多數人所想望的。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同時或在不同階段承擔多重的任務,我們為何能承擔多重任務,又如何能勝任愉快呢? 實驗心理學家研究顯示,我們的頭腦有一個中樞執行控制系統,可以監控人的選擇、主導、執行和完成每一個任務。很有趣的是,我們的大腦有能力在個別的任務和協調身體的各部門中,建立優先次序,以完成這些任務。更令人驚奇的是,我們的大腦可以調整或轉換目標,以致在各種不同的任務裡扮演適當的角色。 例如一個很有駕駛經驗的人,在一條很安靜的路上駕駛,他腦中的控制中心監督著他的眼睛,何時應專注在道路上,同時他的手握住方向盤,他的腳踏在油門上。如果他駕駛的是手排擋的車,就更複雜了。當我們的腦想聽音樂,我們的手就會去操控車上的音響,而耳朵聆聽音樂,但手還是照常操縱著方向盤駕車。頭腦知道設定優先次序,哪一個任務孰輕孰重。 如果忽然有一個小孩從屋子裡衝到馬路中央,駕駛者一定馬上腳踩剎車板,將注意力集中在停下車來,以避免發生一場車禍。這時,駕駛者絕對聽不到任何音樂,結果車子果然停住了,小孩子安然無恙,駕駛者便安心地繼續向前開,因為他在操控車子上,達到了巔峰表現。 身為部門主管,我要執行掌握整個部門的責任,必須不斷地察看和評估其他人的表現。我採用制度化的系統幫助部門員工達到他們各人的巔峰表現。這樣不但可以增進每個人的生產力,並且可以發揮個人的長才。有時當中一人較鬆懈,其他人只好幫補這缺失,而導致人際關係的衝突和外在的壓力,結果「表現」就出了問題。身為部門主管,我必須找出問題,並在有人放棄,將釀成災殃之前,儘快解決它。理論上,當每個人都表現自己的巔峰表現,任務就會順利完成,這個部門對整個機構的表現,就頗有貢獻。 為了達到巔峰表現的目的,我想一個機構必須先採取下列步驟: 1. 有一個願景和計劃。 2. 對個人的期望和角色有清楚的瞭解。 3. 預估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所需之質、量、時間和成本效率。 完成以上的步驟後,個人就要在以下幾方面不斷地全力以赴: 1. 設定優先次序 2. 與他人協調 3. 有能力照著表現出來的結果,來作修正或改變。 設定願景 從一個機構的觀點來說,它設立的願景或使命是十分關鍵性的。沒有願景,就沒有方向,不論那機構擁有多好的人才,他們至終會跳槽到其他有較清晰願景的部門或機構。 單只有願景還不夠,因為要有好的成效,還必須有周全的計劃。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業務計劃,是一個好計劃的典範,一個好的計劃並不保證必有成功的結果,但若沒有好計劃則註定必失敗。當一個人被雇用擔任某種工作,首先應讓他知道公司對自己的期許,並界定他該扮演的角色。 一個機構裡,人人都瞭解自己的角色和期許,則較少造成衝突或摩擦。他們不會浪費時間在互相推卸責任,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作什麼來共同完成目標。該機構的領導者必須有一個公正和被認可的程序,來評估公司的產品或提供之服務的質、量、時間和成本效率。 上面幾個因素都要適當地平衡,從長遠來說,一個機構就能順利完成它的使命。例如一家汽車公司,可以用比其他車廠較廉價的材料,在短時間內製造出更多汽車,但品質卻很差。另一車廠製造品質較好的車子,但需要很長的時間,才送達顧客手中。顧客對惡劣的品質和長期的等待都不滿意,最終顧客將不再向這兩家車廠買車。汽車公司若不作任何改進,就只有關門大吉了。 巔峰表現四要素 一個人要有巔峰表現,下列幾項品質是很重要的: 一.設定優先次序 當一個人能夠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必須先去完成,他就離巔峰表現不遠了。大部份人都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但只有少數人會付諸行動先去完成它,許多人會為沒有完成最重要的事找藉口。他們休息十五分鐘放鬆自己、和朋友聊天三十分鐘、看電視一個鐘頭,這些絕對不是最優先的事。一個想要達到巔峰表現的人,絕對不會如此奢侈地運用有限的時間,只是大家都在找藉口延宕。 我相信一個人知道自己應該完成的是什麼,優先次序一旦清楚,就減少一些緊張。有巔峰表現的人絕少找藉口放鬆自己、聊天或浪費時間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我有一個習慣是把所有的事情記下來,好好檢視它們,然後開始把最優先的事情做好,這樣,最重要的事做好了,其次的事變成最優先的事(除非臨時出現更重要的事情),其他無關緊要的事,則先擱置一旁。其實最重要的事,也可能是很容易完成的,困難或容易與優先次序並無直接關聯。如果只需花三分鐘打電話預訂機票是最重要的事,那就不要在上飛機前花上三個鐘頭寫一封信。 二.與別人合作 與別人一起工作,是在這個文明社會中必然的,沒有一人可以單打獨鬥。如果你要從洛杉磯飛到倫敦,你不能臨時跑去機場,必須在一個鐘頭前到達機場,完成登機手續(行李、安全檢查等等)。在你登機之前,其他人也須做同樣的事。除非飛機延誤起飛,你即使遲到幾分鐘到機場也絕對搭不上飛機。因此,每個人都要盡力讓與你合作的人能勝任愉快。…
Read more

春陽

當她四歲的兒子知道爸爸要跟別人結婚時,對著父親哭號地問: 「爹地,你為什麼不要媽媽和我?」家中樑柱準備偷偷抽走,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這段黝暗的日子裡,一家人好像置身於亂流裡的飛機,在高空翻滾彈跳、騰起摔落般驚恐無助。 丈夫殘忍地背棄她們母子,縱容婚姻破壞者踐踏她的尊嚴,引發強烈的自卑,甚至沮喪到無力存活!外遇不但拆毀家的城牆,讓惡者長驅直入,更因丈夫向她背後插刀,夫妻互信已蕩然無存!原本的愛窩,從此崩坍成憤恨、惱怒與苦毒的坑洞,婚姻的不貞者,顛覆了人間的真情。 怨恨和沮喪,日夜折磨得她一家寢食難安,胸膛像千噸炸藥即將引爆似的憂悶痛楚。明知不寬恕,只會讓自己受傷更深;也知道這樣下去,只會被怨恨綁得更緊,但就是無力自拔,只有把滿腔的委屈和哀慟,淚眼汪汪無語問天,懇祈上帝的憐憫從高天照下,照亮這幽暗的心靈! 她想起聖經創世記裡約瑟的故事,他那坎坷的人生經歷,就是從背叛開始:他被寵愛他的父親利用,監視兄長;被妒恨他的手足賣到埃及,淪為奴隸;是明爭暗鬥下的犧牲品。他因長得俊美,被主母色誘不成,惱羞成怒誣陷下監;在牢裡又遭獄友撇棄。但值得深思的是:受盡不平與屈辱的他,卻未陷溺在怨尤之中。 因他深知上帝在他身上的旨意,所以,當他登上埃及宰相寶座,拯救家族免於迦南地的饑荒後,還能寬恕出賣他的哥哥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多奇妙啊!人的惡意常被用來成全上帝的帶領,有時人暫受苦楚、忍受試煉,是要造就寶貴的信心,相信夜盡天明,相信人間的磨難奪不去屬天的平安,深信無論境遇如何,都必有上帝的美意在其間。 拼花人生 約瑟苦盡甘來的一生,令她想起母親曾在賓州藍卡斯特鎮上,見過的一幅拼花圖案。那是一幅遍佈黝黑、深墨、淺灰、淡銀的掛圖,上面縫著許多層色階、深淺遞進地,把人的目光從一片幽森引到天堂般的晶亮,仔細端詳那焦點,只是一方白淨小布!原來那攝人心魄的視覺效果,來自暗色的匠心獨運。「拼花刺縫」是阿米許婦女的絕技,用許多不同花紋色彩、大小形狀的花棉布,縫成拼花棉被、床罩,以風景或圖案表達,用途不一而足,但都雅致可人。人生的際遇如拼花圖。上帝在每一個人生命裡,都有迥異的安排和獨特的計劃,如拼花圖中的某些暗色,旨在難處裡磨礪個性,試煉時學習信靠,為突顯奇妙構思者的設計目的。 重燃愛火 經歷被至親拋棄的打擊過後,她這才真正醒悟到,世上沒有不變的人和事,人的這堵牆不能靠,連親生父親都會離棄兒女,更何況別人?但縱然如此,上帝卻應許必收留他們。人只有倚靠這位從天而降、永不動搖的堅固磐石──耶穌基督的恩典和慈愛,才是永遠的保障! 每逢森林大火,種子由炙烤後爆裂的松果內迸射飛出,植入焦黑沃土裡,一粒粒新機又開始它嶄新的旅程。她在烈焰熬煉後浴火重生,帶著一身的傷痕、破碎的心,為她摯愛的兒子,從灰燼中堅強地站起來,重新點燃生命和愛的火苗。 看哪!上帝把無盡的祝福與恩澤,親手縫綴在她的拼花被上,暖烘烘地裹住她們母子,如同早春的陽光,化解大地的酷寒,帶來了萬物復甦的氣息……。

科學萬能的迷思

二零零三年二月一日,也是農曆的新年,當天上午九時,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發生了。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球時發生爆炸,機上七位太空員全部罹難。價值超過二十億美元的穿梭機,在一瞬間化為烏有。美國布希總統趕返白宮,向全國民眾宣佈這不幸事件,各地下半旗致哀。全球各地的善良人們都同哭哀悼。記者及一般民眾很自然地想到了十七年前,美國太空署已發生過太空梭「挑戰者」遇難的悲劇。往後一再強調安全第一,為何又有空難發生呢?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教訓,以防止悲劇重演呢? 相信經過一段日子,專家們會找出發生的原因,及應付的對策,但誰又能擔保以後永不再發生意外呢? 筆者在美國太空署任職二十年,對這次意外尤感切膚之痛。雖然從事的是大氣的研究,對太空探測完全是外行,但深深覺得從中要學的最重要教訓是,科學並非萬能,不能完全信靠科學。 我們知道,美國的每一枚錢幣都刻上「我們信靠上帝」的字句。美國是以神為立國的根基,開國元老大多信靠神。據統計,到今天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美國民眾相信神,故錢幣上寫「我們信靠上帝」的字句也很合理。可惜的是,一些對神存反感的人,要以別的東西代替神,作為信靠的對象,其中一個想取代神的東西,就是科學。 我們信靠科學?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號的《科學的美國人》月刊,就以「我們信靠科學」為該月的社論題目。 有趣的是,該刊物雖然主張信靠科學,但在該文的第一段就指出了四件在二零零二年發生,影響科學聲譽的事件,讓人質疑科學是否值得信靠。 第一件,是一位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多年來在著名的物理學期刊發表很多文章,獲得許多人的尊崇。但在二零零二年,他的底細被揭穿了,原來實驗的數據是他自己捏造出來的。問題不單發生在他一個人身上,也發生在他同儕的身上。 他的科學論文上,也列出他同儕的名字,這些同儕也是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居然容許人把他們的名字加在論文內,成為作者之一,卻對論文內容不仔細過目。如果他們稍為留心地閱讀自己的文章,必定很容易找出破綻。此外,一篇科學論文要刊登出來,一定要經過在不同機構工作的幾位專家過目同意,才可刊登。那些審稿者,以為作者在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且其他幾位同具名的作者群都是當今響噹噹的大科學家,便輕易讓錯誤的學術論文矇混過關。 第二件科學界的醜聞,是宣佈發現了第一百一十八個化學元素,後來又更正撤回。 第三件是不少婦女聽從科學家的建議,服用荷爾蒙藥丸,來舒解因停經而產生的 病痛,現又宣佈荷爾蒙有不良的副作用,讓人無所適從。 第四件是科學家們對減肥的建議各不相同,甚至持相反的意見。 科學非萬能 該文指出科學家舉旗不定 的建議、造假賬的醜聞,以及小題大作、胡亂吹噓,會影響人們對科學權威的信賴。 不錯,科學技術的進展給人類帶來幸福,但環境污染、核子武器也同樣來自科學。不錯,科學界的壞蘋果不多,我們不應因噎廢食,仍應該在一定的程度上信賴科學。但問題是,科學可以取代上帝作為我們信靠的對象嗎? 過去,代表科技成就的鐵達尼號郵船、挑戰者太空梭、紐約市雙子世貿大樓,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沉沒或消失。就在《科學的美國人》月刊喊出「我們信靠科學」之口號不到兩個月內,代表人類科技高峰的「哥倫比亞」太空梭也發生了意外。這一切都提醒我們,「科學萬能」、「人定勝天」是錯的,科學絕不應該,也不可能取代神,成為我們信靠的對象。 我們信靠上帝 二千年前,一位大有智慧的人,寫下一段引人深思的話,他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神,不單藉自然界的奇妙來啟示祂自己,更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來到地上,讓人藉耶穌的言行舉止,認識肉眼見不到的上帝。後來又藉耶穌的捨身流血,讓接受祂的人罪得赦免,得以成為神的兒女。 美國布希總統在哥倫比亞號意外發生後,下午二時向全國人民的演說中,建議民眾「舉頭仰望天空,誰創造穹蒼呢?是這位造物主,他數點星宿的數目,一一稱它的名,因為祂大有能力,沒有一顆星星失落。」這位造物主宰,今天要來尋找你,盼望你能像每枚美國錢幣的口號那樣,對祂說:「我信靠上帝!」

有福的母親

瞭解孩子的母親有福了,她一生將擁有美好的回憶。 安慰鼓勵孩子的母親有福了,她將得著兒女的心。 教導兒女敬畏神的母親有福了,她一生不會缺乏平安喜樂。 重看孩子優點,包容孩子缺點的母親有福了,她將以孩子的健全人格為榮。 天天為孩子祈禱的母親有福了,她將眼見孩子的智慧靈性不斷成長。 活出信心之榜樣的母親有福了,她的兒女必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

奇石與建築大師

大師的養成,從蘇州庭園的養石說起。 誰有辦法以一外國人的身份,說服向來以藝術成就自豪、排他性出名的法國人,接續拿破倫一世的整修工程(註1),將一個金字塔形的透明現代建築,融入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巴黎羅浮宮(Louvre )中,也將廿世紀的現代藝術愛好者與古典藝術完全銜接起來? 這位在建築領域中到達巔峰表現的是時年70歲的貝聿銘(I.M.Pei),世界知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的成就不單在於他個人風格的表現,更在於他設計出來的建築完全掌握了人、空間,與時間三者之間互動的關係。 巔峰表現的震撼 巔峰表現不但為個人(或團隊)本身帶來滿足與成就感,一個(群)人的「傑作」也會帶動旁觀者的參與,引動同儕的靈感。 當金士頓電腦公司(Kingston Technology)在1996年聖誕前夕,二位老闆將所得利潤中的一億美金分享給員工。消息傳出,震驚世界商場,不但令許多業主既羨慕又有點不敢置信,因此想要投入金士頓電腦公司旗下工作的人更不可勝數了。(註2) 耶穌在青少年時期,他的言談內容已讓當時的宗教領袖驚訝不已。在他傳道的三年多當中,無論是 講述的內容或方式、所行的神蹟或愛心的流露都是人從未聽過或見過的。而耶穌各方面的巔峰表現所帶給人類的震撼,不僅僅是歷史性的,並且是永恆的。 巔峰表現的追求 「巔峰表現」是只有少數人可以追求的奢侈品,還是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的必需品? 貝聿銘能到達如此「大師級」的表現,許多人都想知道他是如何開始這段成功之旅?或許能帶給人們一些靈感與啟發。 貝聿銘憶道,他的家鄉──蘇州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以庭園設計出名,因而衍生出一種很特殊的行業──養石業。由於奇石是蘇州庭園設計中的重點,因此培養形狀特殊的石材是養石人最具挑戰性的工作。 養石人先挑選一塊大小適中的石頭,再按庭院的特色雕琢石塊,然後將人工雕琢過的石塊搬到海邊,讓海水沖刷。每塊只具雛形的石頭要成為「奇石」的時間都不同,短則三五年,長則數十年,因此父親沒有養成的「奇石」,兒子繼續等待「奇石」的成形。 瞭解了庭園中奇石的來由,對即使年紀尚輕的貝聿銘而言,已能深深地體會到一件「傑作」所需要的條件: 1. 人的才能(養石人的眼光與雕塑技巧)。 2. 當地所提供的條件與資源(空間與自然環境)。 3. 等候與掌握適當的時機(時間的蘊釀)。 貝聿銘會選擇從事建築,是偶爾在一次仰臉觀賞摩天大樓中所得的靈感,但養石人給予他的啟發,卻成為他追求「巔峰表現」的寶貴原則。 從個人來看,貝聿銘在建築領域中所達到的境界與成就,的確是「巔峰表現」。但結合無數養石人與其他的設計師,共同營造出蘇州庭園之美,這是一種互相的配合而達到群體的「巔峰表現」。 追求「實現自我」的理想(self-actualization)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需要與夢想,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中由於人為、環境與機會等因素,以致真正能達到的人並不多(註3)。 巔峰表現與靈性之美 藉助信仰的力量,來燃起生命的熱忱,以追求人生品質到達巔峰表現,是一條實際有效的路。 有一位專替大公司徵聘主管的仲介人(head-hunter),對如何尋找能帶領機構成長的領袖人物有一套絕招──如果他找到一位有可能擔任某企業主管的人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對方完全除去防衛的心。先為他準備點飲料,接著脫掉他自己的外套、背心,解開領帶,然後雙腳翹起,和對方天南地北,聊家庭、球賽,什麼都談,直到對方完全鬆弛下來。 等到他覺得對方毫無防備時,就向前傾,直視他的雙眼,問他:「你人生目的是什麼?」很有意思的是,這些高級主管候選人幾乎都愣在那兒,答不出來。 然而有一次,在面談一位老兄時,待他使對方完全放鬆後,問道:「你人生目的是什麼?」他眼睛眨也不眨地就說:「上天堂啊,並且帶愈多人去愈好。」 「那是在我工作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輪到我說不出話來。」他回憶道。 「巔峰表現」與人脫離不了關係,真正愛人並瞭解人性會使我們在任何領域中的成就更上一層樓。 靈性優美的人是有福氣的,聖經中描述這樣的人,如此說:「屬靈的人能參透萬事。」(林前2:15)「敬畏耶和華就是智慧的開端。」(箴1:7) 靈性優美的人,因為認識那位創造宇宙萬物,能力超越一切的神,他們就學會更細心地觀察,和思考人心和自然的法則,以致能看見別人無法看到的,明白別人無法瞭解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美好的。具備如此條件的人,更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才幹、使用周圍的資源,並等候神所賜的機會,「巔峰表現」便指日可待。 巔峰表現的秘訣 ● 只要自己願意,任何人都可以在某個領域中表現卓越,展現出獨特的真善美。這就是第一個秘訣。 ● 認識並接納真正的自己,也是聖經中所說的:「各人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羅12:3)貝聿銘曾被許多人詢問他的建築風格是如何產生的,貝聿銘的回答是:「誠實地面對自己,你的風格自然就會應運而生。」(True to…
Read more

錢幣上的宣告

In God, We trust!曾被我天天撫摸著的這句話,卻很少引起我的注意,我更在乎的是它上面的數字大小。 911慘案後,每每看到路旁廣告牌上,商店門口掛著的“In God, We Trust﹗ United?We Stand﹗” 不由自主就被感動。那一直被我忽略看似平常的一句話,此時帶給我的卻是莫大的希望、安慰,和力量。 向來自覺堅強的我們,遭遇難以承受的打擊時,除了將我們受傷的心歸於唯一可依靠的上帝之外,真想不出還有誰能包紮滴血的創傷?我們困惑得不知孰是孰非時,除了將我們的無知、不解帶到萬能的神面前之外,真想不出還有哪位智者能為我們講解生命的無常﹖ 讀到這樣一個故事:911慘案之後,休士頓有位退休老人出錢買了“In God﹐We Trust﹗United We Stand﹗”的字框,分發到學校,郵局等單位掛起來,但問題隨之跟來了。郵局是政府部門,不能掛私人的東西,按常理,只能將字框取下來,沒想到卻因此引發了一場爭議。 許多人的信仰立場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他們反對郵局這麼做。那位退休老人也寫信給郵政部、議員等相關的人員。就這麼看似一件小事,卻在情與理的天平上失去了支點。 最後,為順應民意,又不破壞規定,郵政部決定由郵政部出資,在全美所有的郵局都掛上由他們特別設計的“In God﹐We Trust﹗United We Stand﹗”的字框。 讀完後,若說是被故事打動,其實更被一般民眾的反應感動。有一位在郵局的工作人員說,只要她在,就不會讓字框被取下,大有「人在字在」的豪情。一民眾說,如果連上帝我們都不能相信,那我們能相信誰呢﹖ 是的,就是了,若我們連上帝都不相信,我們能相信誰?我們信,是因為我們的天父從不食言﹔我們信,是我們的天父從不欺騙。只要我們信,我們就會擁有那金錢、權利等我們苦苦追求的世俗東西所無法帶給我們的真正喜樂,和無限的平安。 不久前回上海探親,從雜誌上讀到一條消息,說的是一在外打工的民工買彩票中了千萬大獎,幸運從天而降,卻沒想到因此帶給他的是災難。錢太多了,他整日擔心的是自己的安全,他將新造的大屋像牢籠似地築起高高的圍垣,牆上插了玻璃,他還不放心,又將家人接來同住,他心裡還不踏實。最後竟在自己所築的恐懼中失去了理智,成了瘋子。 無獨有偶,前日從報上讀到一消息,加州有一人,因怕中獎數額太大而不敢領錢。錢本無過錯﹐只是人們太過於相信錢,卻不肯相信其實錢無法帶給我們真正的平安和喜樂。 那天,上二年級的兒子告訴我:「媽,你能相信嗎,老師將我的成績打錯了,後來又改好了。」 「每個人都會做錯事的,學生會,老師也會。」我解釋。 「不,上帝不會犯錯。」兒子的信心,讓我立刻想起,“IN GOD,WE TRUST!”

小出力,大結果

老虎伍茲(Tiger Woods)高爾夫球打的那麼好,許多人都想探索,他一進入球場就能達到巔峰表現的秘訣。能夠在國際大賽中囊括多項大獎,絕對有其原因。他自己嘛,只輕描淡寫地揭露一點神秘的經驗﹕「推桿時進入渾然忘我的流暢境界(Flow),好像全世界都消失了,只看到球場、球和球桿。」 老虎伍茲所說的「渾然忘我流暢境界」,就是本文所探索的巔峰表現,這境界也經常在其它行業的高水準演出中達致──比如世界級籃球隊在三個打二個的快攻中,傳球、跑籃、閃避、灌籃,都顯出一氣呵成的流暢美。 比如古典音樂鋼琴演奏家,在詮釋莫扎特的曲目時,心與手,手與鋼琴混然凝結成一體,意識所想要的表達,潛意識所背誦的音符,融合成超意識,指揮手指在琴鍵上滑動,那音樂就在指尖下傾瀉出它的流暢美。 又如一個佈道家,站在神聖的講臺,整個人似乎被神的道和神的靈所融化。語言、信息和感情都如行雲流水般表彰神的榮美。又如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所領導的馬鞍峰牧會(Saddleback Community Church),找到了教會成長的秘訣,與神所制定的原理合作,似乎不費太大力氣就吸引一兩萬的會眾。 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種「小力氣,大結果」的境界,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事半功倍,也是工業界所說的「最省的能量支出,最大的產品價值」,與中國古哲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相互呼應。從這個角度來看,先知以賽亞所描寫的境界就更容易明白了──那不懂得如何用力的少年人,很快就疲乏困倦。但那懂得運用神的法則(等候耶和華),與動力學原理合作的人,就像老鷹張開翅膀一樣,氣流托住牠,不費多少力氣就飛得又高又遠。這種懂得與大自然脈動和諧地共鳴的人,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0-31) 人生經驗尚未老到的人,較難進入上述所說,小力氣大結果的流暢境界──要靈感,靈感不來,所以很多人學過造句和文法,但很少人成為詩人。要創意,創意卻枯竭,所以很多工程師知道方程式,卻很少人成為發明家。要聖靈的同工,聖靈的臨在可遇不可求,所以很多人蒙召傳道,卻很少人成為佈道家。要教會增長,同工卻不能同心合意,所以很多牧師努力,卻很少教會長成榮美的教會。 與神合一的美境 如果我們懂得調制潛意識和意識合作,形成超意識﹔如果我們學會和神所制定的物質、精神原理合作,借力使力﹔如果我們知道怎樣放鬆自己,活在聖靈裡,我們有很大的機會經歷到下列美境: 自在﹕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13) 省力﹕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賽40:31) 更新﹕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 成功﹕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14:13) 結果﹕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15: 5) 得勝﹕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羅8:2) 順利﹕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詩1:2~3) 上述這七節聖經所啟示的七種美境,就是個人潛力開發及團隊配搭成效(Synergy)所能達到的巔峰表現境界。到了這種境界,當事人感受到神人合一,心想事成,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美麗,所有的要素配合得恰到好處,從原因到結果的流程極為順暢。 就像一棵種子種在地裡,你只要盡你一份力量,翻土、撒種、澆水,它很自然就會發芽、成長、抽橞、開花、結果,你一點都不用操心。只要信任神所賦與種子的生命力,當你做你的一份,神自然就盡祂那一份(可4:16~29)。 七種美 這種的美麗境界展現在下列七個表達形式﹕ 1.靈感美(Beauty of Inspiration) 有不少虔誠的科學家,文學家,在安靜及禱告中,神的靈感源源不絕的流到。卡弗博士(Dr. George W. Carver )有鑑於美國南方棉花生產過剩,農民血本無歸,就大力鼓吹種植花生。後來花生充斥市場,農民為此受苦,這位信主的黑人科學家每天到樹林裡禱告,直到心地清明,與神完全結合,才走向實驗室。 進門之前把化學課本擺在門口,向神禱告說,「求主與我同在」,一進大門,就對神說,「請你告訴我,在這顆小小的花生裡,隱藏著什麼大用途。」神的靈就源源不絕地把靈感啟示在這顆謙卑的心靈裡。卡弗一生共發明了兩百多項花生的用途,從花生中提煉了鞋油和冷霜等許多物品。(註) 當神的靈充滿一顆謙卑仰望的心,他就進入巔峰表現狀態,正如耶穌所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天國是他們的。」(太5:3) 2.合一美(Beauty of Oneness) 一個信靠神的人,以赤子之心單純仰望主耶穌基督,完全放鬆自己,就很容易達到神人共鳴,潛意識與意識合一成超意識的境界。通常在安全、安靜,排除一切干擾的處境中,比較容易進入這美境。當事人可以看見圖像,聽見微小的聲音,並感覺到人生的歷練串連成有意義的真實故事,頓時有一種靈悟的自覺。 愛迪生夫人為她的丈夫,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作證說﹕「愛氏是個完全放鬆,完全自然的人。他自覺在放鬆默想中,神的主意流過,愛氏不過是一個管道,一個神把『發現』賞賜給世人的媒介。」主耶穌用簡單的十幾個字,將這境界描繪為「父在我裡面,我在父裡面。」(約10:38)一個人越能忘懷自己(捨己),為神的榮耀與人的福利而活的人,越容易進入這高等境界。…
Read more

見賢思齊

如果單從結果的角度來看,彼得、保羅、大衛、尼希米這些聖經人物都可以冠上高成就的榮冕。彼得一次講道三千人悔改歸主,可以說是效果驚人(徒2:11)。 保羅一生創建至少六間教會,寫成十三卷聖經,奠下新約的神學根基,成就非凡。大衛在短時間內竟然能整合十二支派,國勢及疆土空前絕後地強大,被聖經尊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尼希米只花五十二天的時間,就把耶路撒冷的城牆修建完成(尼6:15)。用現代術語來說,這些人都是效率高,生產力強的巔峰表現者。 如果單從統計數字的角度來看,韓國中央純福音教會,美國馬鞍峰教會,和台北靈糧堂,這些近代教會,也都可以說是有高度成就。 趙鏞基所領導的韓國中央純福音教會,在他手下從零開始,成長到每主日有七十萬人做禮拜,確實是一項空前的記錄。 華理克和師母倆人,開一輛破車來到馬鞍峰,赤手空拳竟然廿年內拓展出美國數一數二的教會,這成果是極驚人的。 周神助所牧養的台北靈糧堂,也在廿年間從數百人增長到每主日有八千人崇拜,穩居台灣基督教會首位,並拓展出許多堂會,成果卓越。 聖經腓利比書四章八節勉勵我們說:凡是有美名的,我們都要常常思念。思念彼得、保羅、大衛、尼希米的人格品質,他們在聖經名人榜上佔有一席之地,總有他們成功的原因。也要思念上述三個興旺的教會成長的動力祕訣何在。見賢而思齊,雖然不克維妙維肖,但學個十之七、八,也是雖不中亦不遠矣。我們姑且稱這些神所重用的僕人為巔峰表現者 (Peak Performer),稱他們所走過的成長歷程是一種模式(Model)。懂得謙卑地思想,並效法他們腳蹤的人,是有福的。 他們能在韓、美、台眾多教會中脫穎而出,絕對有他們的原因。就像美國能夠在短短二百年的時間,建造成為世上超強,也有值得我們效法之處。 我住在美國廿三年,仔細觀察它的精神、法律、人民、態度、教育,發現它的巔峰表現也有其原因(模式),絕不是「地大物博」一句簡單的話就能解釋的。地大物博的國家尚有澳洲、巴西和蘇俄,卻都沒有發展成強國。 這些聖經偉人,和神所重用的神僕及當代大國,他們工作的果效這麼卓越,很值得我們學習。 本期飛揚雜誌探索「巔峰表現」這主題,著眼於解析它的現象及原理,藉此拋磚引玉,激起讀者們仔細觀察進入巔峰表現的途徑,透過有紀律的鍛鍊,將神所賦與的恩賜發揮到極限,用來榮神益人,使基督的國擴展,耶穌的名被高舉,個人內心也會經歷最高滿足。 馮耀翔醫師是個醫學、毒物學、法學都有專業素養的聖徒,他以主管的眼光,來剖析社會上所謂的巔峰表現如何達到。李順長牧師從神學及哲學的角度,來探索小出力大結果的巔峰表現美境。劉亦文姊妹從一個卓越人物的養成歷程,來看巔峰表現的途徑。將巔峰表現這觀念用在基督教信仰上,是相當新的概念,我祈禱讀者從這角度得著些啟發。 你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賜予的,將祂所給恩賜開發到較高層次,是上帝的榮耀,是你我的喜樂。

是非 選擇 應用題

「唉!我最近又『破功』了!」幾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時,一位朋友帶著失望的神情說。 「怎麼啦?妳在練氣功嗎?」大夥兒聽了都楞了一會兒,接著又七嘴八舌地問著。 「練『氣』功?我已經太容易生『氣』了,不能再練『氣』功啦!」她先是苦笑一下, 然後語氣幽默的說:「最近我正學著要時常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應該說我是在練『不氣功』才對吧!」 「那麼妳的『不氣』功已經練到幾『段』了?怎麼會『破功』了呢?」我好奇地問。 「我只是個初學者, 離『上段』還遠得很呢!」她笑了笑,語氣認真的說: 「不過『不氣功』還真難練呢!我已經整整兩個禮拜沒對孩子發脾氣了,但昨天他們又不聽話,我實在忍不住了, 又把他們霹靂啪啦地罵了一頓,事後自己後悔得很, 想想才練了兩個禮拜就『破功』,真叫人感到失望!」 大夥兒一聽此話,連忙紛紛把使徒保羅的名句給搬出來,安慰她說:「別洩氣啊!連保羅這麼偉大的使徒都曾說過:『立志行善由得我, 行出來卻由不得我。』我們又何必對自己失望得太早呢?」 是啊!即使一向堅強的使徒保羅在面對自己的弱點時,也曾發出:「我真是苦啊!」的嘆息, 所以當我們想學習健康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又怎能期待這會是件一朝一夕的事呢? 控制情緒有妙方 心理學家說情緒是個複雜的玩意兒,大致可以分為思想、意志、與表達等三部份。所以若想學習健康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接著用意志做出理性的選擇,然後再以合適的態度或話語表達出來。 這麼說來,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步驟,似乎還真有一點像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哩! 教導年幼的孩子,得先將「可以」或「不可以」向他們表達得清楚明白,並且常常提醒、 處處叮嚀,孩子也藉著對父母的順服與信任,來學習生活裡各種大大小小的「是非題」。 年紀稍長以後,孩子便比較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經常會遇到像做「選擇題」似的情況。 他們會從做出正確的選擇時得到的鼓舞、 嘉獎,而增加更多的自信與自尊;同樣的也會從做出不正確的選擇時嘗到的難過懊惱中,得到提醒與警惕。 等到年齡更大一些,他們會遇到的環境及事務,也更加的多樣與複雜,於是孩子則需像做「應用題」一般的多思考、多觀察、並多分析,然後再開始一步一步的去做。如果遇到解不出的難題,或許還需要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或展開另外一種解題方法,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結果。 我們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步驟,不也是這樣嗎? 選擇希望與祝福 我們常以為會讓我們情緒失控的,是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所引起,而忽略了自己思想上的成見、妒嫉、爭競、或自私等,才是讓我們爆發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所以若我們能先在思想上先弄清「是非」,謙卑的心會讓我們不自以為「是」,而充份了解自己的不完全,就不會輕易地對人或對事發出批評論斷,或怒罵、責備等負面的情緒。 遇到高興的事,我們很自然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然而當遇到挫折、 沮喪、 或困難時,就必須無助的淪陷在「低氣壓」的脅迫之中嗎?事實上,我們若憑著信心,經常「選擇」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周圍的人、事、物時, 就等於是「選擇」了希望與祝福, 因為無論自己或他人,都能在樂觀的鼓勵聲中,激發出不畏艱難與勇往直前的動力。 學而時習之 不可避免的,即使我們再努力,也依然會發現自己仍會有情緒失控的情況, 這時候可就需要有願做「應用題」的耐心與智慧,才不會輕易的失望,而能把這些時刻當作是個可讓自己好好反省、不斷改進的機會,並藉著這些學習所累積的經驗,不但能對他人產生更多的接受與寬容, 並且會更加擴展自己的心胸,於是情緒與話語的表達,自然也就會愈來愈有理性、有恩慈、有智慧了。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呼?」可見「學」與「習」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在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是在每天生活的小節中,不斷的讓「學」與「習」同時並進。 然後才能一點一點的改進,一步一步的成長,也一天比一天得到更多的智慧與喜樂。

莫讓心情入了秋

越過不惑之年,就這樣情不自禁地愛上了花園院落。 鳳城數不清的藍天白雲、陽光普照,隨時呼喚著人們打開緊鎖的心窗,踏出密封的房門,來迎向無偽鮮活的真實晴空。 愛在天地之內,美於風吹草動之中。置身自然裡,我感動於泥土的真,青草的香,花朵的各自爭豔,樹木的衍生繁茂,和鳥兒的輕盈穿梭、小虫的地裡竄爬。 仔細思量,滿心希望能夠讀得懂上帝的工作,体會得出造物主以怎樣的恩典與堅守,才能成全的精巧藝品。生命運作是忙碌的,恆常的季節替換,萬物的生生不息,不斷地向我傳達些什麼呢?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賽58:11) 樂為園丁 因著多年代工的園丁突然不告而別,丈夫一向過敏於草地樹木中的花粉和空氣中飄揚的塵粒,使得習慣於優雅著欣賞自然的我,也只好開 始學習剪草、修樹 、理花。打從愚拙地推整草地,剪除橫枝旁葉,摘取成熟的果實,學到收拾墜落的繽紛、清掃殘敗的院落。多日累積的經驗,教導我珍惜揮汗辛勞的成果。 藉著積極的曝晒於天地之間,我体認陽光、風雨、大地如何不斷忠誠地提供生命的養料,以及萬物怎樣爭先恐後地以驚異的成長來回應。從修整和清理的工作裡,我突破以往的冷漠而著迷於實際參與生命的維護和建造。不經意中,竟也餵養和滋潤了自己心田的荒蕪。 平日生活的快節奏,往往使歡欣和傷痛不經思索地沈了底;汲汲營營的附屬品,可能是狹隘的眼界和疲軟的手腳。帶著歡喜待在庭園,任憑汗滴洗滌了蒙塵的心靈,開始衰敗的肉体也增添了活力。漸漸地,眼前一切視野開始寬廣,而生命的觸覺似乎敏銳地尋回了驚嘆。 現實生活的挑戰 近年來,隨著年歲增加,身旁同樣步入中年的親友都面臨了許多處境的改變,大家不約而同地面對人生旅程中最為艱鉅的挑戰。 舉凡年邁雙親的照料關懷、社會經濟蕭條或個人事業的困境、青少年子女要求擴大的成長空間、教會或其他團体給予的特別倚重和責任、夫妻共同面對体能和心智的限制、生活內容及目的填滿了索求、人際關係的複雜張力、親友遭遇意外或疾病辭世,使得「活著」大不易!似乎隨時隨處都可能出現「重重失控」的情境。 大多數華人秉持努力工作、以成就和表現來肯定自我,加上文化中不鼓勵個人成長而注重群体的榮樂,讓許多人練就一身「忍氣吞聲」的功夫。為了「家」付出無數時間和精力,卻不見得獲取感激和關愛。對人對己期望與實際的落差不知如何處理;有時採取情緒化的宣洩或表達,使所愛的對象不悅或受傷。年日一久,伴隨著年紀增加而亮起的体能紅燈,很可能成為「宿疾」統計數字之下的產物。 若是缺乏知心朋友相激相勵,不花時間與所愛者建立深入、互信的關係;遇見同齡朋友相聚,只能表示客氣的矜持。淺顯的交談中,熱絡的只有資訊的交流,情感上依舊保持了流浪和孤獨。 分享生活當然是重要的,但這些是否驗証了彼此生命的追求?是否互相提昇美麗的品格特質、增加生活的韌性? 是否有人會覺得自己是戴上應景的光鮮面具,來扮演著人生角色?台前與幕後,真假難於掌握,酸甜苦澀的滋味雜陳,不知道是否明天的我,還有能力行善給愛呢?有時候,在夜深人靜時輾轉難眠、獨坐靜思時慌亂畏懼? 人生四季 若把人生比作四季,盛夏似乎已過,而烈陽不再的秋日帶來多少感懷呢?常說:「歲月催人老」,兩鬢的飛霜可以挑染,不請自來的蕭瑟心情怎麼修補? 好比所羅門王的哲語:「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18:14) 然而,信靠基督的你我,可以不必擁有淒滄的人生寫照,反在世人認為「走下坡」的路徑中,因著信仰,轉變成「逐日上升」。 「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份,直到永遠。」(詩73:26) 當眼前世事、人情,彷彿繞著「無恩」和「條件」來運轉。以操縱與交換進行著互動,使得人生的真、善、美折了價,而信與愛失了值,做事鮮有傻勁,為人少有忠誠和仁慈。當我們遇見環境艱難、失去工作、配偶不睦、孩子叛逆、朋友相棄,生命還能耀眼麼?有多少人能接納而非拒絕?瞭解而非批評?參與而非控制?付出而非收取? 天父世界 在天父的國度,只有無價的恩惠、無限的給予、無盡期的盼望。父神的創造和護理,耶穌的工作和為人捨身,聖靈的安慰和引導,述說著唯有「真愛的執著」。選擇受限制,遷就對象的表達方式,才能感化人心、推動世界。若常常保守自己,安穩於上帝的摯愛真情才能接納自我、容許轉變和願意成長。 神擁有為我一生設計了與人不同的藍圖,譜寫了獨一無二的樂章。過程中每一細節都有目的,內含驚歎號的神奇,也有休止符的起承轉合的必要,我往往不能明瞭。並經常在人生階段的跨越之後,才驀然回首,感動於天父細微的關注和精采的匠心獨運。 我向來日程滿是勞碌,似乎跟著許多的「標籤」來扮演角色!但誠實省察的心卻不甘於「我就這樣過了一生」,總想在有限年日中進行無限的探索。 生活均衡 過去年輕,如今年長,從來無人能夠替我每次選擇,代我跑步行動。只有「紀律」,能幫助我堅持原則,勝過善變的「感覺」;只有「節制」,能平衡我表裡一致,以及身体心靈的健康。每個早晨到衪面前靜默、領受衪的話語,把一日行程裡可能面對的人和事,及可能的變數,一一作過禱告,取得愛的支援,和正確思想、說話行事的能力。 除此之外,向來只看重家人健康的我,對自己要求多餐少食,心中有一個秤,吃喝有所衡量。不以「盡義務」的態度處理園務家事,尋找有趣而適量的運動增添体力。不時地閱讀健康雜誌、新聞週刊、尋訪圖書館和書店的新書好材料,利用等孩子學琴練球的空暇,每天安排時間接觸、過濾和吸收有益的知識。這當中,屢獲新知、心裡踏實、生活簡化卻有方向,使我在心智体能上活潑喜悅,自然地減少無謂的浪費。 每一天,我並不需要上帝的「點石成金」,化腐朽為新鮮、轉困厄為平順。我有把握的只是神的同在。既不貪圖安樂也不必強化難處,我學著以「愛的承受和傳遞」為動因,儘量「定位於永恆」地看待短暫數十秋的工作為美,能夠心中有誠摯,口裡出恩慈,肯定他人的價值、給予再一次的機會,感激每一份的努力。人生的幸福應該就是這般的坦然,知道自己怎麼活吧! 多結美果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耶17:7-8) 這些日子,丈夫的工作不穩,公司面臨經濟危機、人事問題,我學著為他禱告、珍惜他的努力、給予信心的鼓舞、不為明天憂慮、邀約出外談心,也聯合家人分別提供愛的溫暖。四個青、少年子女學業和課外活動繁多,交友處事和個性的不定,我以祈求、信任、給予愛,聆聽他們的掙扎,撫慰傷痛,等候時機與他們分享智慧。 我提醒自己的服務,儘量做得謙虛、不帶抱怨;必須的管教中以身作則,証明人生的學習重視品德而非成就、過程而非結果。培養家庭不可少的尊重、寬恕、互助、和生活幽默感,我們藉著每日共進晚餐人人分享;常常一起看球、打球;不時分析時事新聞,檢討全家生活目標;建立相似的人生理念和家庭共識。 相隔不遠的公婆若有需要幫助,我預備愛心和熱誠,歡喜地做個好陪伴。週圍有些年輕夫婦婚姻缺少支持、鼓勵,或有新生兒女的家庭面臨著生活的調適,我就提供實際的建議和協助。青年學子遭遇課業、尋友的困難,我和丈夫常常為之代求、關懷,定時邀他們來家中吃飯、或去探望,陪著他們感傷和歡笑。週間家裡常有朋友來訪,一同查經和禱告。週末去教會,學習在人群中注意有心事的、關懷不常出現的、尋找可能等待幫忙的。 每週之中,把遠方親人好友、宣教士、牧師們的名字和需要,排列出時間表,或代禱或寫電子郵件問候。每天早晚,聚集孩子們也一同參與每日的代禱,分享祝福他人的快樂。 有空清掃庭院時,幫鄰居修剪越牆而來的樹枝果實,誠心地向運動過路的人們打招呼。利用每日數小時在外開車、辦事、購物的機會,儘可能禮讓,給自己好心情,送別人好眼神,不時為看似煩悶或有需要的人們祈禱。每月透過可靠和有經驗的基督徒組織,對殘障者、不幸遭遇的家庭有些小小的援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