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幽默的神奇

小時候喜愛聽故事,聽到笑話覺得也只不過是一種好笑的故事罷了,沒什麼稀奇。直到有一次,慈祥又博學的外公說:「真正會說笑話的人,就是說笑話,自己卻不笑的人。」這一席話讓我對笑話和會說笑話的人開始有一種莫名的景仰。 然而景仰歸景仰,自己沒說笑話的本事,還有幾次嘗試說笑話,才說了一半,自己就笑得說不下去,反成了笑柄的尷尬經驗。因此除了對幽默的人景仰之外,還加上了一層自卑。 本以為從此與「幽默」絕緣,沒想到我們家的老么天生有「笑骨」,八歲的時候就立志要當Tim Allen第二(美國著名喜劇演員)。每天送他上下學,上車第一件事就是苦苦哀求我:「媽媽,要不要聽一個笑話?」起先,我也只是應付應付,對這些孩子氣的笑話不甚有興趣,但他天天「另類」的思考方式和開心的笑容,不知不覺中卻感染了我。不但在車上,我常禁不住大笑起來,在家中與孩子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對話,而常會聽到此起彼落的笑聲。 我發現幽默感有股特殊的力量,它能讓人幾乎是──立即地,跳出刻板或習慣性的思考方式,呼吸到一股清新的空氣。 上帝的幽默 愛婷剛失去心愛的母親,單獨地坐在母親的追思禮拜中,看見坐在前座面無表情的哥哥,左手緊緊地捏著嫂嫂的手;姊姊則是癱軟在姊夫的肩頭,而姊夫像哄嬰孩般地將姊姊摟在手臂中。目睹兄姊們在此刻還能有所愛的人陪伴,愛婷心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種孤單。 或許因為是單身,照顧母親的責任多半就落在愛婷的身上。特別是在母親癌症的末期,從做飯、扶母親走路,帶她看醫生,按時餵藥,一起讀聖經等都是愛婷一手包辦。如今這一切都不再需要了,但愛婷也真正成為孤獨的人了。 這時,有一個人從教堂的後門走進來,匆匆忙忙地在愛婷旁邊坐下,這位年輕男子雙眼閃著淚光,兩手合十,輕輕地放在雙腿上,口裏還不斷輕聲地呢喃:「對不起,我遲到了。」 聽完幾位母親生前的好友致詞後,這個男士微微傾身,向坐在身旁的愛婷詢問:「為什麼他們一直稱她淑媛,而不叫郁芬呢?」 「噢,因為她的名字就叫淑媛,從來沒有聽人叫過她其他的名字。」愛婷小聲地回答,心中卻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奇怪。 「不對啊,一定有錯,」這位男士也不顧旁人開始向他們這裏投來疑問的眼光,繼續問愛婷:「可是她的名字叫郁芬,她是我的姨媽,沈郁芬。」 「這位不叫沈郁芬。」愛婷回答。 「這不是信義堂?」 「不是,信義堂在對面。」 「噢!」 「我想你應當是去另一個追思禮拜。」 在嚴肅的追思禮拜中,想到這位年輕男士的糊塗,愛婷雙手掩著臉,希望別人以為她是在哭而不是忍不住地在笑。愛婷轉頭看見那位男士滿臉通紅,大概在想此時離身而去也太遲了。 愛婷想,媽媽這時一定也在笑吧。 追思禮拜結束後,男士向愛婷自我介紹,並問愛婷以後是否能和她保持連絡。 一年後,愛婷和這位男士在另一個教堂結婚,這位男士是這個教會的助理牧師。這回,兩個人都準時並且去對了教堂。 每當有人問愛婷和這位年輕的助理牧師,是如何相識的?年輕的助理牧師就會說:「是愛婷的媽媽和我的姨媽介紹的,並且是真正的天作之合。」(註) 在人憂傷時,上帝用幽默醫治了人的心靈。 希奇的人生 大多數人對人生的要求順序都是,首先希望一家大小平安,事情都按計劃順利進行,若這一切都具備了,再加上一些趣味和變化就更美好了。 但在實際的生活經驗中,我們每天所遭遇的卻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麼誰能過一個趣味盎然的人生呢? 在聖經中有許多人物,因為與掌管宇宙萬物的神有美好的關係,因而過著常人看來「希奇又有趣的一生」: 人瑞得子 當亞伯拉罕年近百歲,神告訴他,他九十歲的太太撒拉會為他生一個兒子,早過了生育年齡並且膝下無子的亞伯拉罕和撒拉,分別聽到這件事時,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創17:15-17, 18:12),心想神真是夠幽默了。神的回答也真夠「酷」:「這事難得了我嗎?」(改寫自創18:14)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 以智克敵 另一位總在最驚險的時候出現「幽默」場景的人物是大衛。 當以色列王掃羅將寶劍輕點了大衛的肩頭,差派他出征所向無敵的非利士人,尚未成年的大衛換上掃羅王的戰衣,卻沒想到連走路都成問題,還談什麼打仗? 至終「一把彈弓、五顆石頭擊敗大軍」成為歷史上最幽默的一場戰爭。 以德建國 兩個對頭見面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大衛沒想到神給他除去死對頭的時刻,卻是一個「尷尬」場面──掃羅如廁之時(撒上24:3-4)。 敬神又寬厚的大衛不但沒有利用「天賜良機」加害掃羅,反而處處自省,使得大衛的德性與神的幽默傳為歷史美談。 君王、馬棚和驢駒 眾所矚目的那一刻,誰能不盛裝出席,給圍觀者一個「名符其實」的印證。 然而幽默的神卻讓所有的觀眾跌破眼鏡:沒有專人候產,救贖主誕生在馬棚裏;沒有人真正瞭解祂,完美的神子處處被人嘲笑、排斥;沒有金璧輝煌的車隊,當眾人列隊歡迎時,耶穌是騎在一匹小驢駒的背上進入自己的殿。…
Read more

笑看幽默

柏林的美軍軍官俱樂部舉行晚宴,當晚招待的是空軍有名的空戰英雄烏特將軍。有一個年輕的士兵被指派服務將軍這桌。這士兵替烏將軍斟酒時,不小心將酒倒到了將軍光禿禿的頭上去了,大家頓時都僵在那裡,鴉雀無聲,只見那士兵僵直地站著,全身發抖。 將軍的幽默 烏將軍拿起餐巾抹頭,轉身仁慈地向那士兵說﹕「老弟,你想這種方法治療禿頂有效嗎﹖」烏將軍的戰勣會永垂青史,但能在那桌官士兵心裡永存不朽的是,從他仁慈寬大的心所發射出來的幽默。 幽默是一種笑看人生順逆的雅量,是一種在平凡環境看見非凡趣味的眼力,是一種接納周遭朋友偶爾犯錯的胸懷,是一種超越人生困難的灑脫態度。擁有幽默感的人比較可能在風雨人生中,維持健康心靈。 就是上帝也多少持有一份幽默感。你看斑馬身上的滑稽花紋;你看天堂鳥花開時的奇異造型;你看大象用來吸水洗澡的鼻子;你看長頸鹿的脖子;你看河馬的尊容;你看熊貓的眼眶;你看袋鼠育嬰用的腹包。上帝在創造萬物時,想來嘴角也曾抹過一彎俏皮的微笑吧﹖祂這份幽默感也傳到人類身上囉── 有一班小朋友在老師帶隊下,赴動物園遠足。走到長頸鹿那裡,有個小朋友不禁大叫﹕「媽呀﹗它的脖子怎麼那樣長﹗」另一個小朋友應聲答道﹕「牠的頭那麼高,脖子當然必須那樣長。」說的也是。 當上帝造夏娃時,祂的幽默感運用的恰到好處——祂從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夏娃。男人擁抱妻子時,也許是潛意識裡想找回這根肋骨吧﹗幸虧上帝沒有從腳下取一根指骨來造夏娃,要不然男人擁抱妻子時會變成踩在腳底下。肋旁的親愛與腳底之高低,所象徵的涵義差距不可以道里計。感謝上帝,祂有幽默感。(創2:21-23) 先知的幽默 當上帝差派以利亞去清除以色列人拜假神的惡習時,上帝給以利亞的最佳武器是幽默感。以利亞一個人在迦密山單挑四百五十個拜巴力的假先知,向他們挑戰說,你們築一座壇,向你們的神求火,我也築一座壇,向耶和華真神祈禱,誰的神降火燒滅祭物,誰的神就是真神。這主意既公平又合理。 假神巴力的先知們用刀槍自刺,在壇四周踴跳,卻沒有降火的動靜。以利亞用幽默的語調嘲諷說﹕「巴力也許是睡著了,你們當叫醒他。」 輪到以利亞獻晚祭時,他築好十二塊石頭,奉耶和華的名建壇,又把牛犢切塊,擺上祭壇,吩咐百姓澆水。以利亞近前來祈禱說﹕「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啊,求你降火,燒盡燔祭,使萬民知道唯獨你是真神﹗」於是神從天降火,燒盡壇上一切。(王上18:36-39) 幽默的諷刺是喚醒百姓對假神迷信的最佳武器。 以賽亞先知使用了同樣的技巧,企圖震醒以色列百姓對偶像的執迷。他以幽默的筆調諷刺說﹕「以色列民哪,你們上山選了一棵木材,把一部份燒在火中,說,阿哈,我烤火暖和了。又用剩下的一部份,雕刻了偶像神明,向它俯伏叩拜禱告說﹕你是我的神。」(賽44:16-17) 耶穌的幽默 主耶穌基督二千多年前在猶太傳天國福音時,深覺當時有錢有權的偽善人士,被既得利益迷了心竅,他用來喚起悔改的手腕,也是幽默的語法﹕「你們這瞎眼領路的,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太23:24)有什麼語言比這更能體現「見木不見林」的幽默呢﹗耶穌又責備那財迷心竅的有錢人說﹕「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神國還容易呢﹗」(太19:24)這極傳神的幽默語法,令人嘆為觀止。 培養一點幽默感吧﹗幽默感給我們在人生重擔肆虐下,一個安全解放的空間,幽默感給我們在家庭壓力下的日子,一點歡笑和輕鬆的機會。君不見多少累了一星期的上班族,花錢買票去聽幽默大師搞笑,鬆弛一下神經。拒絕讓生活重擔在心靈裡壓彎人格的有心人哪,你最有效的反制劑是一點幽默感。 百多年前英倫的講道王子司布真,喜歡在他的講臺信息裡,注入一點清新的幽默感,不幸引起少數幾位保守派人士的攻擊,他們的說詞是「講臺是聖地」。司布真回答說,「弟兄姊妹要鬆弛一下神經,為什麼一定要去不三不四的地方買笑呢﹖」服事主數十年的司布真怎麼不知道講壇是聖地。廿一世紀的信徒人數萎縮,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教會只能吸引那些臉長心重的老年人。喜歡在幽默中學習真理的年輕人,甚難在過份嚴肅的氣氛下適應。 幽默的禱告 近代出名的神僕司韞道(Chuck Swindoll),在他所寫的一本書「重尋笑聲」(Laugh Again)裡,賦予幽默極崇高的靈性價值。書中引用了一位富有幽默感的女士,作了一個別出心裁的禱告,富有幽默感的神垂聽了這饒有趣味的祈求,該文是這樣寫的﹕ 幽默給了我靈性上的力量。我怎麼可能養活十二個孩子,卅二歲時才生第一個,沒有一點幽默感怎麼撐得過來。 卅一歲時,我應許把我的婚姻交在神的手裡,我根本不為我的婚姻煩惱,我只是每晚睡前,在床沿掛上一條男人的褲子,並跪下禱告說﹕「天上的父神,垂聽我的祈禱,盡你可能實現我的想望吧。我這兒掛上一條男人的長褲,請你派一個人來穿﹗」 父神聽見這樣的祈禱,祂怎麼可能忍心拒絕這種幽默﹗ 今年夏天飛揚網站開播了「趣味天地」,讀者們可在這天地裡找著許多趣味,比如數字的趣味,遊戲的趣味,當然還有幽默的趣味,敬請您上網去體會,在平凡事物中看見非凡趣味的眼力﹗

幽默的趣味

有個教會地理位置特佳,坐落在公共圖書館及超級市場附近,停車場常有人圖個方便,在此停車,到他處辦事,給教會帶來了不大不小的困擾。至終該教會想出了一個絕妙好計,在停車場上插上一塊告示:「本教會停車場只供會友停車,非會友可隨時到辦公室領洗。」天才,天才﹗ 但願天下蒼生,面對人生難題,都有上述幽默感,別把人生看得太嚴肅了,只消詼諧地抿嘴一笑,就打發了挫折感,或是聳聳肩膀就飛越了自己的糗事。有這種本事的人,心臟功能較佳,心情較愉快。 偉大的人物,寬大的心胸,似乎都熟悉這種幽默的情懷。人生本多勞苦愁煩﹕渺小的人物,狹窄的心胸,常尋隙攻擊努力做事的人。若是你咬我一口,我就咬你一口,所有的精力都浪費在無謂的唇槍舌劍。偉人通常都能在談笑間卸下心裡的重擔。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為兒子的禱文裡,為他祈求一個幽默的心﹕「我祈禱,賜他足夠的幽默感,使他能認真嚴肅,卻不致過份苛求自己。懇求賜他謙卑,使他永遠記牢,真偉大中有平凡;真智慧中有開明;真勇力中有溫柔。」 一位美國老牧師即將退休,在最後一堂信息裡,仍珍惜每一個服事的機會,他說﹕「感謝各位給我服事你們的機會。我的牧師職份只剩四天,到星期四,卅號為止。如果你要我主持婚喪禮拜的話,請儘快安排好,在這四天為之。」(天才﹗令人印象深刻的退職禮拜,只是在華人文化中可能就難以消受。) 主耶穌,偶爾也顯現祂幽默的一面。在一次祂碰上一個天生瞎眼的人,他竟然吐唾沫在地上,和了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他去一洗,眼睛就看見了。(天才﹗這瞎子從此一生有個神奇的故事,可以講給世世代代人聽。) 飛揚協會成立這八年,偶爾也會聽到一兩句批評。起初目標就設定在「用現代的語言來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使基督徒能認識聖經的美善,非基督徒能嘆服聖經的智慧,進而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主宰」。這目標想同時服事兩種不同的族群,是艱巨的使命,偶有批評是正常的。我的朋友一句幽默,給了我莫大力量續奔前程。他一句輕鬆的話打開了我的心眼﹕「被批評,表示你很有影響力,誰會去批評一個微不足道的工作﹖」此後,我常用這種幽默的眼光來看批評。 敬請培養這種笑看人生的幽默情懷——對你的心臟好一點吧﹗對你的腦神經細胞好一點吧﹗對週圍偶爾脫線(演出走樣)的人鬆一點吧﹗對人生起伏看得輕一點吧﹗ 如果你有幾個幽默的小品,請e-mail來info@touchlife.org,我們將刊登在網站專欄「趣味天地」裡的「幽默的趣味」上。               

岳父我愛您

歲月匆匆,轉眼您已走了近半個年頭。雖然我知道您去了更好的地方,每當想到您臨行倉促,未能當面道別,難免感傷。 您一生勤儉刻苦,廉潔公正。對朋友忠心寬厚,對兒女後輩以身作則,求真、求善、求美。您的榜樣永銘刻我心。 您對我的關愛,比自己的兒女有過之而無不及;您對我的教導和幫助,總是在潛移默化中讓我受益良多。您從不喧嚷自己所做所為,那怕是最親的人,您的慷慨和體貼,讓我一生難忘。 您像一條深藏高山的溪水,帶著金砂,潺潺的滾流。您沒有洶湧澎湃的聲勢,卻源遠流長,蘊藏豐盛的資源和寶藏。與您交往的,都品嚐到您如溪水般的甘甜;與您深交的,都像發掘金砂般的受益匪淺。 您走了,我懷念您。不僅因為您是一位值得敬佩的長輩,您也是一位良師益友。 爸爸,願您的教導和榜樣,常存在我們兒女的心中。 願您的品德天性,傳流子子孫孫。 願您的神,成為所有兒女的神,也成為許多未信者的神。

展翅迎向逆風

華德是一個天性敏感的孩子,他幼年時一直住在都市裡,五歲時全家搬到鄉下農場。 兩年後有一天,他漫步走過蘋果園,發現有一隻貓頭鷹,棲息在較低的樹枝上。父親告訴過他,貓頭鷹是夜晚出來覓食,白天睡覺。華德就靜靜的走近牠,心裡想,這有趣的禽類是多麼珍貴的寵物啊,於是悄悄地走到牠後面,偷偷地伸手抓住牠的腳。 受到驚嚇,貓頭鷹發狂似地拼命拍打翅膀,大聲尖叫,憤怒地努力掙扎著想逃走。 小華德也同樣驚惶失措,為了保護自己不受貓頭鷹的襲擊,在極端驚懼之下,他將貓頭鷹甩到地上,用力踩死牠。當劇烈的心跳漸漸平息之後,華德看著被踩死滿身是血的貓頭鷹,不禁哭了起來。 心慌意亂之下,他逃離了果園,不過後來他還是回去埋葬了那隻貓頭鷹。有幾個月之久,他都常常夢見那隻本想當作寵物,卻因他太驚惶而無意殺死的貓頭鷹。 這事他覺得太羞愧了,一直不敢告訴別人,直到幾年後,才願與人談起這事。 也許是這事讓他太傷心了,以致刺激他有今日的成就。他雖無法使那隻貓頭鷹起死回生,但他卻用他的畫筆,讓森林裡的動物都栩栩如生,並且以他的名字建造了一座舉世聞名的遊樂場。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華德狄斯奈。 別為失敗懊惱 你曾為失敗感到十分懊惱嗎?是否作過後來令你萬分後悔的事?有否經驗過事業敗落,或個人的跌倒,以致自我觀大受擊打?或者你經歷人際關係的破裂,感覺自己很差勁?也許有人經驗過健康受損;殘障、疾病、或精神崩潰,被人生所擊敗? 如果你經歷過上述的狀況,歡迎加入「凡人」的行列。當我們失敗,或自己覺得一切都不順遂時,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其實並非如此,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失敗。我們一生中總會有時面臨失敗或不如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慘痛故事。 現身說法 當我正值青春期時,我的家庭破碎,父母離異了。在那時代,離婚並不像今天這麼普遍,我覺得非常可恥,也很沒有安全感。 論到做錯事,我犯的錯可多了,很清楚知道自己絕對不完全。我明白什麼是在事業上掙扎,面臨敗落的邊緣。我也瞭解家庭的病態和不幸,是什麼樣子。 我絕不喜歡自找麻煩,我也不是一個經得起苦難的人,但我知道一件事:你我都可以從失敗、不幸和負面的環境中,東山再起。 華德狄斯奈將他童年時的惡夢,轉變為美麗的夢境,結果美夢成真。如果我們想成就某事的意願那麼強烈並堅持到底,你我也可以作到。當然,那並非輕而易舉,即使華德狄斯奈也是如此,在他追尋自己的夢想,並付諸行動以致成功之前,他曾破產七次,甚至經歷過精神崩潰呢! 以下要訣,可以幫助你將不如意轉變為祝福── 1.接受自己是「凡人」的事實要瞭解失敗,心裡不舒暢是正常的。那是「凡人」經驗的一部份,你不必完美無瑕,才算有自我價值,你做你自己就好。 2.不要停留在情緒低沉 你跌倒後,不要低沉太久。要知道真正的失敗,是你不肯從跌倒中再多爬起來一次。請站起來,決心靠著神的幫助,你的生命將會有意義,你將會作出對人類有價值的貢獻。 3.從失敗的經驗中學功課 將這些不愉快,變成你的學習經驗。你可使用它,成為你成功的踏腳石,困難和失敗可以成為我們最佳的老師。 4.學習信靠上帝 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感覺失望的事,可能正是在神計劃之內的。祂藉著這事,讓你更親近祂,並且讓你的生命因此更成熟老練。即使你不一定喜歡,但你應該為神藉著這痛苦的境況要教導你的功課而感謝祂。 鋼琴家與小男孩 5.絕不輕言放棄 有一個故事說到:知名的鋼琴家帕德魯斯基舉辦了一場音樂會。音樂廳裡擠滿了人潮,正急切地等待著大鋼琴家的蒞臨。 一個九歲的小男孩等得不耐煩,被那舞台中央華麗的史坦威大鋼琴所吸引,他趁父母不注意,溜下了座位,跑到舞台上。 他仔細端詳這架美麗的樂器,渾然忘我,完全無視於滿場的聽眾,竟在鋼琴前坐了下來,開始以他獨特的詮釋法,彈奏起他最熟練的曲子「筷子」。 一下子,大驚失色的聽眾都安靜下來。有些人暗自竊笑,有些人憤怒地叫囂:「這是誰家的孩子?」更有人直接粗魯地說:「把他趕出去!」 在舞台後面,帕德魯斯基聽見了喧囂之聲,抬頭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後他靜悄悄地溜到小男孩的身旁,以美妙的和聲,為這孩子的「筷子」一曲伴奏。 「繼續彈!」帕德魯斯基向小男孩耳語:「不要停止,繼續彈!你彈得很好,不要放棄!」 這就正如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每一個人所作的,只要我們願意將自己的生命降服在祂面前,無論我們遭遇任何困境,祂就坐在我們旁邊,輕聲耳語:「不要停止,繼續彈奏,不要放棄!我在你身旁,幫助你,鼓勵你,使你的生命更充實。記住,絕不要放棄,信靠我,我必使你的生命散發出美麗的光采。」 原文 “When You've Had a Bad Day.” 由…
Read more

幽默

Humor: The ability to laugh at any mistake you survive. –Jerry Tucker 幽默:是一種能對自己過去的錯誤開玩笑的本領。 Humor is the shock absorber of life; it helps us take the blows. –Peggy Noonan 幽默是人生的避震器;它能幫助我們承擔人生中的打擊。 Humor is giving, and comedy is taking away. Humor is companionable,…
Read more

從勸誨之書說起

某月某日,甲、乙、丙三位基督徒在某處相遇,彼此問安後,就邊喝著茶水,也許還有咖啡,邊談起來。他們三位都信仰純正,靈性高深,且堅信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但我聽他們談著談著卻談出了分歧。分歧的焦點是﹕聖經的目的是什麼?於是,我茫然了,不知道該是說東還是道西了,只好默默地禱告﹕「主阿,求你指教我。」 這虛擬的一幕發生在我的書房中,是我讀書中與他們相遇。我讀了甲、乙、丙三本書,作者或編者都大名鼎鼎,其著作也影響廣泛,但觀點的確有所不同。甲是中文書。論到聖經的目的,它說﹕神賜聖經給我們,就是要將救恩顯明,使我們對耶穌有信心,接受他作救主。 乙也是中文書。當人問「聖經是勸人為善的書嗎?」,它回答得很乾脆﹕不是。它認為說聖經是勸人為善的人,誤會了聖經原來的意思。 丙我就不必替他諱名了,他是陶恕(A.W.Tozer)。他在《心意日新》一書中指出﹕「聖經不只是一冊揭露了上帝、人和宇宙之謎的書,它更是一本奠基在這些事實上的勸誨之書。它絕大部分的內容是竭力勸人改變他們的道理,引領他們的生命進入與上帝的旨意相融相合裏,誠如聖經所明示的」。 恕我沒有讓芬尼(Charles G. Finney)以丁的角色出場。但這一幕中還真少不了他。因為陶恕的看法明顯地受到了他的影響。芬尼認為,教導聖經而無道德的實踐,比完全沒有教導還糟,而且可能對聽者構成傷害。 陶恕坦誠地承認,他曾經認為芬尼的看法太極端了,但是,經過多年的觀察後,他同意了芬尼的看法,他說﹕「神學的真理若不被遵行,就毫無用處了。所有教義背後的目的,是要保證道德行為!」 盡信書,則……? 孟子有句名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書〉,〈尚書〉是也,相傳為孔子編撰而成,列為經書。孟子尊孔子為「聖人」。但即便如此,孟子還是硬朗朗地宣布﹕不能完全相信〈尚書〉。如此看來,即便是聖人書,也當站著讀,而不是跪著讀,換言之,不能「盡信」。 一切人寫的書,都有缺陷處,不足處、片面處、錯誤處、荒謬處,不能「盡信」。只有一本書是例外,它就是「天書」〈聖經〉。讀聖經,你要麼跪著讀,「盡信」,要麼就相反,什麼也不信,沒有拯救的路。 世間的書都是人寫給人的,只有「天書」是上帝寫給人的「家書」。讀這「天書」唯一的方法是「信」之法,它首先問人的不是你明不明白、喜不喜歡,而是信不信,信不信上帝、信不信耶穌。人若心中持守住一個「信」字,就是在上帝面前跪下了,承認耶穌是主。應用孟子的話,那是﹕不信經,則不如無經。 人若要信耶穌,就得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因為耶穌就是這麼信的。 經上如是說 那麼,經上是怎麼說聖經的目的呢?最權威的自然是〈提摩太後書〉第三章中的第15-17節的這段話﹕「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第17節,〈新譯本〉譯為﹕「為要使屬上帝的人裝備好,可以完成各樣的善工」。〈現代中文〉譯為﹕「要使事奉上帝的人得到充分的準備,能做各樣的善事」。天主教的〈思高本〉譯為﹕「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的善工」。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一些論述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書和文章,從不引證第17節!就是從語法上來說,第16節的後面也只能斷為逗號,因為這句話沒完。「都是有益的」是對誰說的?是對「屬神的人」;益在何處?裝備並成全聖徒,使他們能行各樣的善事。 在〈提摩太前書〉中,保羅激勵提摩太這「屬神的人」說,「你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6:11)。這就把成全的意思說得更明白了。成全,是在自己的生命中成全,但成全的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上帝的心意,即主賜給的那更豐盛的生命。 這生命首先的、根本的是在靈性的層次上,是人與上帝和好,在基督裡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但是,它也包含了人的人品,像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這些素質,同時也是新人在人品上的特徵。這就是學習聖經的目的﹕用上帝的話充分地準備自己,使我們能做各樣的善事,成為在主內的一個新人。這個新人,一定會展現出與舊我不同的新的人品。 壯士與寶刀 有一個故事﹕某壯士,一日喜得寶刀,吳鉤是也。大喜。連聲讚嘆﹕好刀!好刀!他將寶刀小心地放進刀鞘之中,恭恭敬敬地將其掛於牆壁之上。於風清日麗之時,常翹首觀賞。想起了天下無道、道德淪喪、國破家亡,他不覺得悲從心來,一會兒低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一會兒高歌﹕「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一會兒說﹕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一會兒嘆﹕擒山中賊易,擒心中賊難。但是,春去秋來,日落月起,他雖然嘆了又嘆,說了又說,可終究沒有身帶吳鉤上路,其實,他甚至從來沒有抽出吳鉤在雞鳴之時舞上一舞。 如果基督徒把聖經束之高閣,不用它來成全自己,適於行各種的善工,那麼,聖經豈不是也成了壯士眼中的吳鉤,好刀而已。 「勸誨之書」 接著陶恕的話談,聖經也是一部「勸人為善」的「勸誨之書」。關鍵在於,這不是人在勸,而是上帝在勸。而這勸的前提是﹕耶穌是主,人得信主,聽主的話。哪怕是粗略地翻閱保羅的書信,我們也不難發現,保羅經常用的一個公式是﹕我勸你們。一本充滿了「勸誨之言」的書,居然不是「勸誨之書」,豈不是怪事? 基督徒是上帝造的新人,是在基督耶穌裡創造的。上帝新造我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為了要我們行各樣的善事,就是上帝在永恆中預先所安排好的。 根據教會的古老傳統,聖經的意義包含了兩種﹕即字面的意義和屬靈的意義,而後者又分為寓意、倫理和末世。保羅講,寫在經上的歷史事跡,是為了「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10:11),恰如古人所說﹕以史為鑑。因此,解釋與教導聖經,絕對不可輕看其道德的意義。 從使徒時代以來,尊耶穌為主的基督徒都相信,聖經是我們信仰和生活的權威。奧古斯丁說得好:「聖經的權威如果不能抓住人,信仰就要動搖」。同理,聖經的權威如果不能引導我們過一種符合主心意的生活,那麼,信仰就會落空。而某些基督徒把信仰與生命、信心與行為、靈性與人品對立起來時,實際上是要藉此逃避對上帝的道德順服。因此,教導聖經而無道德的實踐,那麼,就連假冒為善的人也造就不出來了。 傳說﹕鬼王某日巡視,見一小鬼在某教堂的十字架下睡覺,大怒。說:「教堂內歌聲悠揚,講道慷慨,禱告聲陣陣,你如何能安然入睡?」小鬼答:「沒事。」鬼王問﹕「這話如何講?」答:「我看他們出了教堂後,和別的人一模一樣。」再問:「你怎麼能看出他們的靈性?」答﹕「恕我功力淺薄,看不出來。我只能看見他們外在表現出來的行為。真的,他們在人品上和別的人沒什麼兩樣。」 基督徒見此只能禱告說﹕「撒但,從我心中退去吧。」

飛揚通訊24

「自信華爾滋」飛揚講座報導 「甚麼樣的環境(家庭),能培養出自信快樂的人(孩子)呢?」相信是許多人,尤其是為人父母者所關切的課題。飛揚協會特於母親節前夕──五月四日下午,與洛杉磯國語浸信會共同舉辦「自信華爾滋」講座,地點就在該教會。會中研討自信的重要性,及如何建立自我與家人自信的訣竅。 講座於當天下午二時開始,約有二百廿多位會眾參加。第一場由飛揚協會會長李順長博士主講「自信的建築師」。李博士風趣、生動的談吐、和條理分明、精簡扼要的內容,很快就引發會眾的注意與興趣。 李博士指明,培養自信快樂的孩子之家庭特徵是:家裡表達更多的愛與欣賞;家教較嚴格,家庭關係緊密,實施民主,氣氛敞開。在培養自信的步驟上,他強調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從發現自己的優點、長處開始,先做好身邊的一些小事,增強自信,產生樂觀的情緒,再完成愈來愈大的事,如此便能建造一個善性循環。 並要以積極的態度來解讀人生,在面對困難挫折時,不妨認定那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只要我努力,加上時空的變化,困難會過去的。 中間休息十五分鐘,該教會準備豐富的茶點,招待會眾,讓他們有段美好的聯誼、休息的時間。有不少會眾也利用這段時間到招待處洽詢飛揚協會的事工資料、雜誌及講座、廣播的錄音帶。 第二場的主題是「建立自信的家人」,由飛揚協會三位同工分別從不同角度來剖析。劉亦文女士是飛揚專欄作家、研究發展部負責人。她強調,父母要建立孩子的自信,須從三方面著手: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尊重孩子的獨特與個別差異;並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社交技巧與信仰生活上,多方面建立他們、陪伴他們。 第二位講員游建國先生是飛揚拓展部主任、雜誌、網站美工設計、漫畫家。他強調夫妻間要彼此建立自信心,需要無條件地接納對方、常用積極的話語肯定配偶;欣賞並享受配偶的長處;允許對方失敗,而不定罪、翻舊帳,或冷眼旁觀;在信仰中相互扶持,共走天路。 最後一位講員是王祈女士,飛揚廣播部主任,AM1300「生命協奏曲」節目製作主持人。她以自身及周遭人的實例指出,打擊孩子自信心的因素,諸如孩子成績不好、在校不被同學接受,及青少年對自我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結。她娓娓道出父母如何幫助兒女喜歡自己,成為自信又健康的人;在建立配偶的自信上,當如何打造他們成為聰明的男人與智慧的婦人。 此次講座約進行三個多鐘頭,生動活潑的講解,精彩豐富又切合實際生活的內容,讓許多與會者反應極良好,深感收穫匪淺。並且因著教會負責同工與眾肢體事前的周密策劃,與現場的全力支援,讓這次講座能順利進行並圓滿結束。 李順長會長三月遠東福音之旅報導 上期通訊曾刊載李會長遠東福音之旅行程,謝謝您的關心和代禱,使此行有佳美的果效。 三月11-14日,18-21日在台灣浸神教「EQ與教會成長」,傳授了16堂課。共有25位學生。對教會的團體動力,大家都有較深入的了解。 三月15日在中壢文化國小家長會演講,約250人參加,反應極熱烈。 三月16日在楊梅靈糧堂講了兩堂,約六十餘會眾,有13位決志歸主。 三月17日在中壢浸信會帶領主日崇拜,有12位來到台前。 三月16-17日在中壢聯合佈道,兩晚領會,共9人決志信主。 三月22-24日在新加坡帶領佈道會,共8人決志,每晚數百人參加。 三月23-24日在新加坡神學院講了四堂基督教教育講座。 三月26日在中國北方某城向三百多位企業人士講九堂「小勝大贏」,共有26人來 到台前。 三月30日在中國南方某城的教會講了二堂家庭生活講座,共79人接受主。 三月31日在中國南方某教會主領崇拜,向六百餘位傳講「榮耀的復活」,當晚在 另一教會的晚崇拜向一千七百位會眾證道。 飛揚網站新增項目快報 ◎時事論壇 時事論壇由資深經濟分析及評論專家朱易執筆,週一到週五每天更新。主題是「新聞中的聖經故事」,從每天發生的時事、經濟動態、世界大事中剖析原因,與聖經中的事件或教訓的聯想。並配上彩色漫畫插圖,整個專欄富有創意、趣味又發人深省。 其中一些的標題列舉如下: ◎美國的宗教版圖 ◎罪惡重回拉斯維加斯大街 ◎充滿傳奇色彩的馬丁‧路德 ◎從「罪」與「犯罪」看天主教教廷與美國教區的文化差異 ◎經濟學家如何看待財富和幸福 ◎沒有荒年的經濟衰退 ◎不交稅,網上見 ◎鷹派掌控美國中東政策,歐洲和平聲浪高漲 ◎「達來,達去」的網路經濟 ◎中東衝突考驗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對話 ◎摩西方案拯救威尼斯…等。 ◎講道集錦…
Read more

即將邁入老年的祈禱

主啊,你知道我即將邁入老年, 請保守我不要太多話,讓我不要認為自己應該在所有話題上搶著表達自己的看法;教我除去想干涉每一個人隱私的欲望。 讓我不要喋喋不休、絮絮叨叨, 幫助我說話抓住重點。 封住我的唇,讓我不要逢人便訴苦自己日漸加增的病痛,教導我寶貴的功課,讓我知道自己有時可能是錯的;叫我不因別人輕忽我的智慧和經驗而懊惱。 使我體貼人,卻不干擾人; 幫助人,卻不支使人。 最後,主啊!你知道, 我實在很需要一些朋友!

卡城之春

卡城(Kalamazoo) 位於密西根州,靠近密西根大湖,據說是印地安語發音,翻譯出來是個很美的名字──「湧流的泉水」。 若不是神奇妙的帶領,讓我們在2000年時離開洛杉磯,來到卡城服事,恐怕這一生都沒有機會認識這個美麗的中西部小城。 外子先我一步到達卡城。當他豪情滿懷一路開車從洛杉磯到達卡城時,第一件向我報告的新聞是:「這裡好大的雪啊!」這句話持續了好幾個月,直到四月份才聽到:「雪融化了。」當時,我一方面因著工作尚未告一段落,另一方面因著懷孕的緣故,一直捨不得洛杉磯那幾家正對胃口的中餐館。熬到大腹便便,外子說:「妳若再不來恐怕飛機都不敢載妳了。」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洛杉磯。 原以為卡城這地方連個像樣的中餐館都沒有,搬家時裝運了四大箱油、鹽、醬 、醋,南北雜貨。卻不料下飛機的第二天,外子便帶我到一家古色古香的中國餐館─「北京樓」。 一進這家餐館,便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迎面的一塊小黑板,在別的餐廳通常是用來展示最有特色,最吸引人的菜色或其他廣告。而這塊黑板上,卻工工整整地用中英文書寫著一段聖經經文,使我一路奔波疲憊的身心,頓時感到特別溫暖。 餐館的主人是一對非常愛主的姐妹,坐定之後聽外子介紹,原來在我未到卡城的這些日子,他一直是北京樓的常客。不僅免費吃飽,還帶便當回家。我聽了有點不好意思,心裡埋怨,怎麼傳道人沒做多久,臉皮卻變得這麼厚,人家一定是客氣話,他卻當真天天來報到,實在是難為情。我心裡正琢磨著,主人崔媽媽從廚房走了出來。 親切接待的老闆 崔媽媽雖已六十多歲,卻依然春風滿面,說起話來柔聲細語,笑起來眼睛彎彎地會說話,讓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親。崔媽媽笑盈盈地說:「師母來了就好,牧師就不用像沒家的人一樣到處打游擊。不過你們以後還是要常來,就當是回娘家一樣。」娓娓道來的幾句話,令我倍覺親切,把剛才的疑慮全打消了。 但是頭一回被這位年齡可做我母親的老姊妹開口閉口稱作「師母」,實在不習慣,便說道:「我們都很年輕,剛出來服事主,您只管叫我們的名字好了,叫師母不敢當。」不料崔媽媽卻一臉正色地說:「那可不行,對神的僕人不論年紀大小,我們都要尊重,你們能奉獻傳道已經很不容易了。」我說不出一句話,只感到眼角濕潤起來。時間久了,去北京樓次數多了,不僅品嚐到道地美味的中國菜,也從崔媽媽口中聽到不少感人的故事和見證。 崔媽媽祖籍天津,父母早年移居南韓,有機會聽福音信主,並帶領全家成為敬虔愛主的家庭。她們家常接待傳道人,即使在戰亂的年代,物資貧乏,她母親總要從每天的糧食中省出一些來,盡她所能地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傳道人。這樣的影響深植她的心中,到如今她仍保留了這份美好的傳統。幾十年來,他們歷經戰亂,輾轉南北,四處遷徙,一定吃了不少苦,經歷許多磨難。尤其前幾年,她丈夫被主接走以後,她一個人不僅要擔負撫育子女的責任,還要學習經營管理這麼大的餐館,不難想像是怎樣一條血淚交加的路程,但從崔媽媽口裡道來,盡是對上帝的感恩和讚美。 愛主愛人的姐妹 崔媽媽姐妹倆人生經驗豐富,接待過許多傳道人,參加過不少教會,聆聽過無數的講道。像我們這樣年輕,初出茅廬的傳道人,在她們眼裡必定有許多不夠成熟和欠缺之處,但崔媽媽總是給予我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每天為我們禱告,甚至在主日崇拜時,她也是一邊用心聽,一邊默默為牧師禱告。她常常說:「我年紀大了,許多事做不動了,但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為傳道人、為教會、為弟兄姊妹禱告。」 我們每週最期待的事,就是週一晚上的禱告會。起初是在崔媽媽的家中舉行,後來人數增多,停車不便,就改在北京樓。每到這一天,大家聚集一起為教會各項事情禱告,也享受崔媽媽姊妹倆為大夥準備的美味宵夜。到如今已很難分清是禱告會吸引人,還是可口的宵夜吸引人?反正來參加禱告會的人愈來愈多了。 崔媽媽的禱告總給我許多提醒,她常在禱告中向神認自己的罪,自己的虧欠,求神使她更愛神更愛人。在我印象中,她從未大聲說過話,總是謙謙和和,溫溫柔柔地,向神禱告也如同和知心朋友談天一般,那麼樸實,那麼真誠。 美好榜樣的傳承 現在,崔媽媽年紀漸漸大了,她最大的心願便是希望自己的兒孫們都能繼承愛主愛人的傳統,世世代代接待神的僕人。有一次,我們沒有事先打招呼,突然去了北京樓,崔媽媽姊妹倆不在,她的兩個兒子也是非常熱心地接待了我們。事後崔媽媽知道了,十分欣慰地說:「我可以放心地退休了。」 北京樓在崔媽媽心裡是神所賜的,它曾經歷十分困難的日子,她只得辭退了所有的工人,一邊看著食譜,一邊靠著禱告,硬是把餐館撐了起來,如今在卡城,北京樓成了最好的中餐館之一,她只有滿心感謝神。 卡城是個四季分明的地方,我來到時還綠意盎然,對於在洛杉磯看慣了黃色山丘的我來說,真是眼目生輝。然而北京樓的崔媽媽姐妹,更讓我体會到春風般的柔和與溫馨,她們用生命表達出來的見證,令卡城的春天也失色了。

從聖經看領導

有 人說:領導是透過權力(power)的行使而令人遵從的過程。有人說:領導是正式權威(authority)的行使。有人說:領導實為影響力(influence)運用的結果,並認為凡是能對他人產生影響力者,即構成領導行為。 試問:是否坐在領導位子上的人就一定是領導呢?相反地,是否不在領導地位上的人,就不能起領導的作用呢? 是否某種個性的人特別擅長於領導的角色?又是否某種領導方式特別有效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到底什麼是「領導」? 所謂「領導」(leadership)是啟發每一個人的智慧才能、培養責任感、建立一致的向心力,加以有系統的組織、有目的的運作,使大家立場一致、步調統一,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奮鬥。 領導是以無形的權力,運用各種方式和方法,去影響或支配他人意志,使其發生有機動作,而趨向同一目標的藝術。 領導是屬柔性的、無形的;領導是服人之心,著重人格、道德與才能的自然影響;受領導者是自動自發的嚮往跟隨。 領導是責任,不是權利;是犧牲,不是享受。偉大的領袖必須先作僕役(The great leader is seen as servant first.)。他(她)內心深處的本質必須是服務他人的。 領導不在於地位頭銜,也不是一套權術的運用;而是一種處事態度、一種信仰理念、一種責任負擔。例如,一個下屬可以起帶頭作用,影響改變部門中的弊端,使整個部門受益;相反地,一個有領導頭銜的人倒可能徒具虛名,只能算是一個跟隨民意的人。 家庭中,當一位父親不能管教自己的孩子時,他就不算在領導。同樣地,一個人可以辦事能幹,思想敏銳出眾;但是,他如果沒有號召力,他也不能算是領導。因此,領導者不一定要有領導的頭銜,但他能夠帶動、說服別人在某些方面跟隨他。 領導的條件 現代企業管理暢銷書《耶穌的領導》(Jesus CEO)一書作者蘿芮‧強司(Laurie Beth Jones),從《聖經》中認識到耶穌的領導風範,在〈Jesus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篇中提出耶穌成功領導的三大要點: 1.自我掌控的能力(the strength of self-mastery) 2.付諸行動的能力(the strength of action) 3.人際關係的能力(the strength of relationships) 從人格、學識、精神、氣度與風度五方面,看領導者應具備的五種條件是: 健全的人格──忠實、正直、廉潔、謙和、無私等氣質。…
Read more

父親,我愛你

父親,我愛你 你曾無條件愛我, 允許我做個我自己。 當世界翻騰時, 我在你翅膀下找到了安全港。 父親,我愛你, 你曾塑造我的人格, 鼓勵我追求我的巔峰。 當世人迷茫時, 我在你引導下尋得了方向感。 父親,我愛你, 你曾包容我的弱點, 珍惜我內蘊的潛能。 當無人關懷時, 我在你期許下建立了自信心。 父親,我愛你, 你曾校正我的錯誤, 改寫我生命的詩章。 當世人放縱時, 我在你教導下尋著了指南針。